|
慧净法师:大慈悲五要点 |
|
佛之大慈大悲加以分析,约有五个要点:一、平等普救,二、特怜罪苦,三、代众生苦,四、全力以赴,五、清净无染。 五即是一,就不同角度而言,如一拳五指,故所引诸文皆互含互摄。 一、平等普救:佛之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以一切众生为其自己,自他一体不二,无亲疏人我爱憎,同体同心,同感同受,同苦同乐,一视同仁,平等救度。佛是不分亲疏,不论对象,不讲条件,只有付出,不求报酬。佛本心本性本质即是慈悲,即是大爱。于佛而言:亲人,爱;非亲非故,亦爱。对我好,爱;对我不好,亦爱。美丽可爱,爱;丑陋不可爱,亦爱。善人,爱;恶人,亦爱。此爱无我而救度众生,为救众生,损己舍己亦所不惜。 《观经》说:「佛心者大慈悲是,以无缘慈摄诸众生。」 《观经疏》解说:「明佛心者慈悲为体,以此平等大慈普摄一切。」 《大经》说:「如纯孝之子爱敬父母,于诸众生视若自己。」 《金刚经》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八大人觉经》说:「菩萨布施,等念冤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 《维摩经》说:「众生苦恼我苦恼,众生安乐我安乐。」(取意) 《华严经》说:「世间所有广大慈,不及如来一分毫。」 《观经疏》说:「愿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 《法事赞》说:「人天善恶皆得往生,到彼无殊齐同不退。」 二、特怜罪苦:佛之大悲救度,以愚恶罪苦之人为正机(目标,直接对象)。怜愍恶人更甚于善人,怜愍逆己者更甚于顺己者。 《观经疏》说:「诸佛大悲于苦者,心偏愍念常没众生,是以劝归净土。亦如溺水之人,急须偏救;岸上之者,何用济为?」 又说:「三恶火坑,临临欲入。若不举足以救迷,业系之牢,何由得免?」 《菩萨地持经》说:「菩萨于恶人所起慈悲心,深于善人。」 《观经》说:「为未来世一切众生,为烦恼贼之所害者。」 《大经》说:「如来以无尽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兴于世,光阐道教,欲拯济群萌,惠以真实之利。」 又说:「吾誓得佛,普行此愿,一切恐惧,为作大安。」 又说:「我于无量劫,不为大施主,普济诸贫苦,誓不成等觉。」 《如来会》说:「心或不堪常行施,广济贫穷免诸苦,利益世间使安乐,不成救世之法王。」 《庄严经》说:「轮回诸趣众生类,速生我剎受快乐。常运慈心拔有情,度尽阿鼻苦众生。」 《涅槃经》说:「佛见众生烦恼患,心苦如母念病子。」又说:「譬如一人,而有七子,是七子中,一子遇病。父母之心,非不平等,然于病子,心则偏多。如来亦尔,于诸众生非不平等,然于罪者心则偏重,于放逸者,佛则慈念。」 《维摩经》说:「譬如长者唯有一子,其子得病父母亦病,若子病愈父母亦愈。菩萨如是,于诸众生爱之若子。众生病则菩萨病,众生病愈菩萨亦愈。」 《观佛三昧经》说:「佛光所照,常照如此,无间无救,诸苦众生。佛心所缘,常缘此等,极恶众生。诸佛心者,是大慈悲,慈悲所缘,缘苦众生。若见众生,受苦恼时,如箭入心,欲拔其苦。」 《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说:「如来大悲不思议,二乘悲如割皮肤,菩萨悲如割脂肉,如来大悲彻骨髓。」 《十住论》说:「深行大悲者,愍念众生,彻入骨髓,故名为深。」 三、代众生苦:众生苦恼由佛自己接受,佛自己承担众生苦恼,这是极深的悲愍心。罪苦众生无力断惑消业离苦,佛以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代众生苦,拔苦与乐。 《大经》说:「为诸庶类作不请之友,荷负群生为之重担。」 《八大人觉经》说:「生死炽燃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 《梵网经》说:「菩萨应代一切众生受加毁辱,恶事向自己,好事与他人。」 《优婆塞戒经》说:「愿为众生趋走给使,令彼安稳欢愉受乐,为他受苦心不生悔。不念自利常念利他,身口意业所作诸善,终不自为恒为他人。自舍己事先营他事,营他事时不择时节,终不顾虑辛苦忧恼。」 《华严经》说:「我为救度一切众生,发菩提心。我当于彼诸恶道中,代诸众生受种种苦,令其解脱。我当普为一切众生备受众苦,令其得出无量生死。我宁独受如是众苦,不令众生堕于地狱。以身为质,救赎一切恶道众生,令得解脱。」 又说:「所有成佛功德法,悉以回施诸众生。」 又说:「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 四、全力以赴:佛救众生,策划消除众生苦恼使众生安乐,是毫无保留,彻底地尽其全力。如慈母呼唤奔救窥井的幼儿,极尽身心性命,全力以赴。 《法华经》说:「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今此三界皆是我有,其中众生悉是吾子。而今此处多诸患难,唯我一人能为救护。」 《大集经》说:「唯佛独是众生父,于烦恼火而救拔。」 《楞严经》说:「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 《大经》说:「我哀愍汝等诸天人民,甚于父母念子。」 《大经》赞佛偈:「假使身止诸苦毒中,我行精进忍终不悔。」 《大经》第十八愿说:「十方众生,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杂譬喻经》说:「积大誓愿慈悲众生,求头与头求眼与眼,一切所求尽能周给。」 《不空羂索神变真言经》说:「此是世间尊重父,此是世间尊重母;此是世间救度者,此是世间大日光。」 五、清净无染:前所列举四项,非出于追求自己名誉功利之心,是从完全脱离名誉功利心之清净至诚心所流露的无缘大悲救度众生,无私无我,非为名闻、利养、胜他。佛已彻证真如实相第一义空,无人法二执,空三心,泯四相,无住生心,三轮体空,住空、无相、无愿三昧。 《大经》说:「住空无相无愿之法,无作无起,观法如化。」 《金刚经》说:「菩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又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以上五个条件具备无缺的心性作用即是大慈悲。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
|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