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所有文章 -> 蕅益大师所有开示-> 蕅益大师开示阿弥陀经 |
蕅益大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四) |
|
导言 净土宗五经一论分别指:《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普贤菩萨行愿品》,净土五经通常与《往生论》并称五经一论,为净土宗之核心经典,《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由净土宗泰斗印光大师增编合为五经。其中《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三经专谈净土缘起事理。其余诸大乘经,亦与净土密切相关。在这五经当中,以《阿弥陀经》最为大家所熟悉,多能熟背如流。但对它的义理,很多人都不甚了解。历代大德对于这部经的注解有很多,最著名的有——明末幽溪大师所著的《弥陀圆中钞》,莲池大师所著的《疏钞》,及我们要学习的藕益大师所著《弥陀要解》。《弥陀要解》是印光大师极力推荐的一本关于《弥陀经》的注解。大师称赞此注解是“自佛说此经以来第一注解,妙极确极,纵令古佛再出于世,重注此经,亦不能高于其上矣”。大家都知道:印光大师是大势至菩萨再来,大势至菩萨如此赞叹此注解,可见藕益大师不是普通人,不是阿弥陀佛再来,也是观音菩萨再来。 《要解》虽然精当简捷,但是其中涉及很多比较专业的天台名相以及天台思想,且以文言文写成,这对同修来讲,确实有点困难。近代的宝静法师以及圆瑛法师又先后对《弥陀要解》进行了注释,写成了《亲闻记》以及《讲义》。虽然两位大师所处年代离我们较近,但他们所注解的这些讲义,在一些初学佛的人看来仍然比较吃力。由此我们推荐本源法师用通俗易懂又精准解释的开讲,将分若干期登载,敬请恭敬耐心体会,佛法从恭敬心中得。 《藕益大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四) 【(丙)二引大众同闻三:初声闻众、二菩萨众、三天人众。声闻居首者,出世相故,常随从故,佛法赖僧传故。菩萨居中者,相不定故,不常随故,表中道义故。天人列后者,世间相故,凡圣品杂故,外护职故。】 从这部经的听众所排列的顺序,我们会发现一个问题,等觉菩萨位置的文殊菩萨、阿逸多菩萨(弥勒菩萨)怎么会排在声闻众的后面呢?这有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出世相故。声闻众显出家相,剔除须发,著染色衣,出家为僧。比丘在佛的七众弟子当中,是排在首要位置的。“黄金白玉非为贵,唯有袈裟披肩难。”所以对出家人出家的功德,我们要赞叹,是一切世间功德所不能比的,出家人出世的地位也不是一般世俗地位所能相提并论的。净土宗的初祖慧远大师有“沙门不敬王者”之说,就是出家的沙门不需要向王侯将相去顶礼。但反过来,王侯将相要向出家人顶礼,什么原因呢?出家人是方外之人,不受这个世俗的礼仪去压束。僧人应该接受世间人的顶礼供养,当然是指受过具足戒的出家比丘。现在末法时期,有一些迷惑颠倒不了解佛法的,为了得到一些利益,向居士去谄曲,低头哈腰,这都是不如法的。而且我们现在的居士也喜欢出家人来尊敬他、恭敬他,这都是违背佛法的。真正地,出家人有他的清高,一定要把自己的形象树立好;在家居士一定要恭敬三宝。 第二、常随从故。这些千二百五十声闻众,他们长期跟随释迦佛后面。有这么多人跟在佛陀后面听法,让大众生起听法的信心。 第三、佛法赖僧传故。佛在世的时候,佛本身就代表了佛法僧三宝。佛自身是佛宝,讲的法是法宝,他示现的出家比丘相,就是僧宝。佛灭度后,常住三宝就变成了佛像、经典、与出家僧人。如果没有出家僧人,那佛宝跟法宝只能变成工艺品,摆在家里面装饰,法宝就成为一门学问,没有人对它生起信心了。所以佛法的传承要靠僧宝,如果没有出家人的弘扬,佛法就没有办法延续下去了。现在一些居士看到僧团当中有点不如法的现象,会对僧团失去信心。有不如法,但是也有很多如法的。你不要去看那些不如法的,佛在世的时候也有不如法的。各人生死各人了,各人吃饭各人饱。你自己如法就可以了。所以我们对一切出家僧人,哪怕就是违背戒律的,在家居士都要至诚恭敬。当然我们出家人,也要把自己的形象树立好,出家人的职责是什么?弘法是家务,利生为事业。弘扬佛法是我们的家务事情,利益众生是我们的事业。不要出家以后,剃了个光头,整天还妄想纷飞。光头俗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那这个没意思了,出家没有意义了。所以我觉得我们一定要思考,为什么要出家?把这个问题要好好思考一下,出家了就要做一个如理如法的僧人,戒嗔戒躁,断除一切世俗的妄想,把心安在道上,这个非常重要。如果出家之后还是心系世俗,身在曹营心在汉,身出家了心不出家,那不是真正出家的意义了。有些人问我,如何能使道场兴旺?这个问题我也在反复地思维,我总结了一下,“四个持”通俗易懂:一诸佛菩萨要加持,二政府要支持,三僧人要住持,四居士要护持。在这四个持当中,僧人如理如法住持好道场,最重要。你把道场住持好了,佛菩萨会来加持你,党和政府会来支持你,居士也会来护持这个道场。 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烦恼断了他就成佛了,弥勒菩萨是候补佛啊,“当来下生弥勒尊佛”。他为什么要站在声闻众(就是罗汉)的后面呢?我们再看大菩萨居中的原因。 第一、相不定故。菩萨一般都是示现在家相,我们看四大名山这四位大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音菩萨、地藏王菩萨,只有地藏王菩萨显的出家相,其他都是在家相。所以在家居士,不管你学识有多高,你都不能站在出家人的前面。有些居士觉得自己学佛很多年,会唱几个赞子,读诵了很多经,就瞧不起那些刚刚出家的沙弥、沙弥尼,从这个地方我们看出是不对的了。我们去看看《法苑珠林》,末法时期的五种乱相在里面讲得非常清晰:末法时期,白衣诈言,我解大乘,当居上首,出家人无识了,当处下座,这就是末法的表现。所以我们哪怕肚子里面学的东西再多,真正有心修行的人他是不会这样做的。 第二、不常随故。这些等觉菩萨,有大慈悲心,不忍众生在六道中受苦,要去度众生。他也有能力去度众生,因为已经是断无明烦恼的法身大士。所以为度生故,不能常随佛陀身边。 第三、表中道义故。菩萨有智慧,不住生死。因为他有大智慧,知道一切法的真相,在这个世俗当中而不会被世俗所污染。菩萨也不住涅槃,因为有慈悲心。不忍众生受苦,所以要去度众生。不落有,也不落空,就是中道。居中表中道义。 天人列后的原因如下。 第一、世间相故。这些天人当中,虽然有些是二十八天的天主,忉利天、须焰摩天等等天的天主,就像玉皇大帝。有些是人道的众生,福报、智慧也不尽相同。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烦恼没有断的凡夫,虽然在天道,或在人道大富大贵,但是还要六道轮回。所以排于最后。 第二、凡圣品杂故。这些天人当中,有凡夫,也有许多是大菩萨示现,品类繁多。比如前面讲的须达多长者、祇陀太子,这些都是大菩萨示现。如果没有大菩萨示现,须达多长者能把那么多黄金拿出来铺地吗。这个世界,我估计一般的人是舍不得啊。 第三、外护职故。天人是佛陀度化的对像,但他们同时又是佛教的大护法,属于外护。我们比丘是内护,住持佛法。我们讲佛教的出家众与在家众,如鸟双翼,缺一不可。内护跟外护结合在一起,佛教才能兴旺发达。 【(丁)初声闻众又三:初明类标数、二表位叹德、三列上首名。(戊)今初。】 『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 【大比丘,受具足戒出家人也。比丘梵语,含三义:一、乞士,一钵资身,无所蓄藏,专求出要;二、破恶,正慧观察,破烦恼恶,不堕爱见;三、怖魔,发心受戒,羯磨成就,魔即怖也。】 大比丘,就是受过三坛大戒——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的出家众。我们赞叹出家的功德,什么才是真正的出家人呢?不是说简单地剃个头,穿件僧服,这就是出家人。真正的出家有三层意思:第一、出世俗之家。好多人觉得出家人无情无义,父母亲把你养这么大,还没有尽孝道就去出家了,没有帮助家里传宗接后代。其实不然,出家是出小家为大家,把对父母亲的这种自私的爱,来对待一切众生。所谓“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生生世世轮回当中,他宿世说不定就是你的父母啊。所以要把一切众生都视为你的父母,不但是人道的,六道当中都有可能成为你的父母。第二、出三界之家。三界是欲界、色界、无色界。净土法门是横超三界,通途法门竖出三界。我们出家人一定要出三界这个家,就是要出六道轮回。第三、出烦恼之家。修学佛法就是要断烦恼。我们的佛性为什么不能彰显出来呢,就是因为有种种的烦恼。(1)见思烦恼——凡夫执著的错误见解、错误的思想,觉得世间常乐我净的四颠倒想。(2)尘沙烦恼。(3)无明烦恼。我们要把这三种烦恼全部断尽。那我们修学通途法门首先要断见思惑,见惑断尽才能初入圣流;见思二惑全部断尽,就证得了罗汉果位。我们修学净土法门,只要信愿念佛,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得三不退啊。对于现在的众生来讲,修一般的通途法门有一定的困难。但是我们修学信愿念佛法门,横超三界,带业往生,多么殊胜啊。出家就要出烦恼之家,把这些烦恼全部断尽,就成佛了。这是出家的三种意思。 比丘,就是受过三壇具足大戒的出家男众。比丘是梵语,多含不翻,具足三义: 第一、乞士。(1)上乞法以资慧命。这个法什么地方给你?法师,师父。要乞法来资自己的法身慧命。我们比丘啊,要不断地学习,才能让自己有资本去度化众生。(2)下乞食以资色身。在古印度,出家僧人是三衣一钵,树下一宿,日中一食,修头陀行。每天要出去托钵,乞食来维持这个色身,乞不到就要饿肚子。印度是以乞讨为荣,奉行苦行。佛教传入到中国,在中国的国情,认为乞讨是比较低下的。佛教为了要在中国传承下去,要契机啊,所以它借鉴了本土道教的思想,做佛事道场,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大众来供养三宝。所以我们现在的出家人,跟佛在世古印度的那些出家人不好比。我们现在坐在这个道场里面,不要你去乞讨,但是还是不能安心修道。我们有这么好的环境,有这么好的条件,不用担心四事供养的问题,为什么不能好好地修学呢?今生不了道,来世披毛戴角还啊。 第二、破恶。恶就是烦恼,要用正智慧去破除一切烦恼恶。比丘一定要自己有修学,有学识,来破除一切恶知见。你自己都没有修行,没有学识,怎样去教化大众,怎样去分辨正邪呢?现在末法时期,种种的邪恶现象都有,有很多附佛外道,打着佛教的旗号,做一些违背佛教教义的事情。有些出家人还去给人家算命看风水,去看看《佛遗教经》,“为佛弟子,不得占相吉凶,仰观星宿。”这些行为都是不允许的啊,佛在遗教里面给我们讲得清清楚楚啊。但是我们到了现在这个时期,就是喜欢搞一些光怪陆离的事情,真正的佛法不肯去学习。看到经典,看到祖师大德的讲解,“哎呀太深奥了”,什么原因呢?真正的佛法到了现在是没有人愿意去学习啊,都喜欢看那些神神叨叨的事情。所以我们要做一个有德行有学识的比丘,不能自己无知,一盲引众盲啊。出家比丘真正发起了无上菩提之心,就不会堕入世间的情爱。 第三、怖魔。当年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成佛的时候,魔王波旬害怕了,因为佛会度化众生,那他的魔子魔孙就少了,所以派魔女诱惑释迦佛,派魔兵魔将来威吓释迦佛,但释迦佛不为所动,最后都将他们降伏住了。如果一个人发心受比丘戒了,做羯磨的时候,那些夜叉,地行夜叉、空行夜叉、天行夜叉就会辗转相告,互相赞叹,传到第六天魔王波旬那,他就会非常害怕,魔子魔孙又少了一个。但是如果我们受了这个戒,你不持戒,还是在搞六道轮回的事情,还是在搞贪嗔痴慢,动不动就发脾气,这个看不起那个,那个看不起这个,好了,你又变成魔子魔孙了,魔王又高兴了。这是比丘的三种意思。 那什么叫“大”比丘呢?这些比丘都不是一般的人,也不是小乘果位的僧人,他们是内秘菩萨行,外现声闻身。都是大菩萨示现来协助释迦牟尼佛一起度化众生的。所以称为大比丘,表赞叹。 【僧者,具云僧伽,此翻和合众。同证无为解脱,名理和。身同住,口无诤,意同悦,见同解,戒同修,利同均,名事和也。】 僧,全称是僧伽,翻译成中文的意思是和合众。所以我们讲“僧”不是指一个出家人,而是一个团队,四个人以上才可以称为僧团。僧团最大的特点就是和合,如果一个僧团这些出家人不和合,互相排挤,互相诋毁,那就不叫僧团,就不叫僧了。要想佛法兴,僧要赞僧啊。不但僧团要和谐,我们这个世间,小到一个人,大到整个世界,都要和谐。如果一个人他的器官不和谐,那身体就要出问题。一个家庭,家庭成员不和谐,哪里有幸福可言?一个单位勾心斗角不团结,那还有发展吗有前途吗?一个国家不和谐,那这个国家就要分裂了,不会繁荣昌盛。世界不和谐,那是战火连连,民不聊生啊。我们这个寺院是四众弟子道场,也要和谐,否则就不清净了,它就没有发挥它道场的真正意义,道场是修道的地方啊。那个旅游的地方叫什么?游乐场啊。所以来到寺院,我们一定要在这个地方修道。你不和谐,那造业啦,造恶业。到了这样一个团体里面,是个和合的地方,你搞是非矛盾,搞个人主义,那是决定不行的。 和合,有理和合与事和合。理和合,我们学佛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要成佛。我们到了这个道场来,就是要求往生。所以我们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明白这个目标,为了这个目标,你就不会注重当下的这些小问题。别人来讲你,忍一下嘛,他成就你的忍辱波罗蜜,是你往生的助缘。始终记着你的目标,就不会计较当下的一些小小的事情啊。所以理上我们目标是一致的,要证无上菩提,要证中道实相。事相上面,我们有六和,是我们四众弟子共住寺院所必须遵守的。 一、身和同住:我们住在一个道场,必须要保持身业清净,大家要统一行动,统一来听经,要随众。同时和睦相处,不能发生磨擦,甚至于打架这些行为决定不能有。 二、口和无诤:口业是最容易犯的了。我们人道的众生啊,有一个最大的劣根性,总是喜欢嘴巴去说别人,动不动就说别人。学了一点佛法,他把这个佛法当做指责别人的工具,你什么地方做得不如法,什么地方违背了戒律。佛法不是用来指责别人的,佛法是学过来对治自己修行的。不要去讲别人。守住口业,成佛一半。口业包括很多种,妄语、绮语、两舌、恶口。一定要让自己的语业清净。还有讲话不要粗声粗气的,要柔和,要让别人听了舒服,“这个法师讲话挺好的,挺温和的。” 三、意和同悦:我们大家在一起,要用真诚心对待别人。每一个人都是发自内心地去对待别人,那我们道场自然和谐了。不要老是去嘲笑别人,讥讽别人,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那就不对了。 四、见和同解:这个知见啊非常重要。我们每个人都有强烈的我执思想,都有我见。我们在一个道场,知见一定要保持一致。目前,我们修学净土法门的还有很多的派系,什么原因呢?我觉得根本的原因就是我见太多,自己的成见太多。我们统统放下自己的成见,按照佛的圣言量,按照祖师大德的教诲,讲法就没有争议了。你乱讲,或违背圣言量去讲,那就麻烦了。所以经过这么多年,我们弥陀寺的依止,净土法门就按照五经一论,按照印光大师的思想去做。我相信这个是决定有保障的啊,不会走冤枉路,不会走错路。 五、戒和同修:佛教四众弟子,都有自己的戒律。我们每个人都按照我们的戒律去做,那就没问题了,也就和谐了。我们不但要遵守佛制戒律,同时还要共同遵守寺院的规章制度。 六、利和同均:这是考验我们的平等心,面对一切供养,要有利和同均的思想。以上是六和的思想,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大家要有所改变。学习之后,真正地能够明白六和,按照六和去做,那你就得到了利益了。 【千二百五十人者,三迦叶师资共千人,身子、目连师资二百人,耶舍子等五十人。皆佛成道,先得度脱,感佛深恩,常随从也。】 这是介绍佛陀千二百五十常随弟子的情况。当初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悟道之后,去度化憍陈如等五比丘。后来他觉得这样度化不行啊,要去度化一个有名望的人皈依佛门,就会感召更多的人。佛用妙观察智观察到迦叶三兄弟出家得度的因缘成熟了。在古印度有很多外道法门,这三兄弟是修学事火外道的,很有名气,其中大迦叶,优楼频螺迦叶还是频沙王的国师。佛陀就决定去度化三迦叶。他首先来到优楼频螺迦叶的住处木瓜林借宿。对优楼频螺迦叶来讲,佛陀是外道,就不允许他留宿。佛陀说天色已晚了,就指着门口的一个石窟,说我就住在这里。优楼频螺迦叶和佛陀讲到,石窟里面有一条毒龙不能住人,会被毒龙吃掉的。佛陀说不要紧,就住下了。优楼频螺迦叶的弟子不忍佛陀住到石窟里,优楼频螺迦叶说他自己要住在里面,就让他去吧。到了晚上,毒龙真的出来了,佛陀就用三昧真火把它降伏住了。第二天,优楼频螺迦叶和弟子出来看看佛陀有没有被毒龙吃掉,看到毒龙被佛降伏在脚下都大惊失色。优楼频螺迦叶见状,担心弟子会跟佛陀走,忙说你们不要相信这种小沙门的雕虫小技,不足为奇。虽然他嘴上这么讲,心里面还是对佛陀生起了恭敬心,就把佛陀留下来住在他的木瓜林。佛陀接下来多次显神通最终把他度化了,优楼频螺迦叶就带领他的五百徒众跟佛出家修行。二迦叶伽耶迦叶,看到大哥跟随佛陀出家修行,他也率徒众二百五十人跟随佛陀出家,并把从前修行的火器扔到河里。小迦叶那提迦叶有一次在河边修道,看到了哥哥抛弃的火器漂在河里,以为哥哥被人害死了,就去寻找,发现两位哥哥已经带领徒众跟随佛陀出家修行,于是他也带着二百五十徒众出家。这样三迦叶的徒众一共是一千人。 身子,即舍利弗。目连,是目犍连。这俩人都是著名的外道,有徒众二百人。有一次舍利弗在外面行走看到佛陀的弟子马胜比丘,很庄严,很安详。他就问马胜比丘,你是跟谁在学法,学的什么法?马胜比丘告诉舍利弗,我是跟在释迦佛后面学法,我学的法可以用一首偈子概括,就是“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就是一切法,它是随顺因缘而生,随顺因缘而灭。舍利弗听了这首偈子,当下就证果,随即率领徒众皈依佛陀出家了。耶舍长者子也率领五十同学皈依佛陀出家,再加上最初度化的五比丘,一共是一千二百五十五人。这个地方零头省略掉了,就是千二百五十众,是佛的常随弟子。以上就是众成就。 戊二、表位叹德 『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 【阿罗汉亦含三义:一、应供,即乞士果;二、杀贼,即破恶果;三、无生,即怖魔果。复有慧解脱、俱解脱、无疑解脱三种不同,今是无疑解脱,故名大。】 上次我们学习了佛的常随弟子,千二百五十五人,经典中一般称千二百五十人。这些大比丘不是一般的僧人,都是大阿罗汉。比丘是因,罗汉是比丘的果地。比丘具三义,罗汉也有三义。因中比丘是乞士,在果地罗汉福德智慧具足,为世间福田,应该接受世人的供养,所以称为应供。在因地比丘叫破恶,破除一切烦恼恶知见,果地叫杀贼,这个“贼”是烦恼,要杀除一切障碍我们法身慧命之贼。因地比丘叫怖魔,果地见思烦恼断尽,出离三界,出离六道,不再受三界内的分段生死。 罗汉果位根据修学的深浅分为三种: 一、慧解脱。凡夫觉得这个世间恒常,非常快乐,有一个真实的我,觉得正报跟依报都非常干净。罗汉修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用这四念处来对治凡夫常、乐、我、净的四颠倒想。这是别相修四念处,可以得慧解脱,能够破除一切智外道。 二、俱解脱。除了修四念处,还修四禅八定,能够得到三明八解脱,破除五通外道。 三、无疑解脱。就是总相修四念处。比如观身不净,总相修四念处,不但观身不净,观受也不净,观心也不净,观法也不净,其他三条也是这样修法。总相修四念处能够精通世出世间一切法,解决一切众生的疑惑,破除围陀外道。 这里之所以称“大”阿罗汉,一者,这些罗汉就是修的总相四念处得无疑解脱。再者,就是底下: 【又本是法身大士,示作声闻,证此净土不思议法,故名大也。从佛转轮,广利人天,故为众所知识。】 这些阿罗汉其实都是法身大士示现作声闻,法身大士都是开始断无明证法身的大菩萨。他们倒驾慈航示现声闻众,协助释迦牟尼佛一起转*轮,度众生。我们称“说法”叫转*轮,把佛法比喻成车轮,有两层意思:一是佛法像车轮一样能够碾压众生的烦恼;二是运载义,佛法能够将众生从凡夫地运载到圣人位置。这些大阿罗汉都是法身大士示现,所以能够作如来使,代佛宣扬,利益一切众生,都熟识,故为众所知识。 戊三、列上首名 『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叶、摩诃迦旃延、摩诃俱絺罗、离婆多、周利槃陀伽、难陀、阿难陀、罗睺罗、憍梵波提、宾头卢颇罗堕、迦留陀夷、摩诃劫宾那、薄拘罗、阿{少/兔}楼驮,如是等诸大弟子。』 【德腊俱尊,故名长老。身子尊者声闻众中,智慧第一。目连尊者神通第一。饮光尊者身有金光,传佛心印为初祖,头陀行第一。文饰尊者婆罗门种,论议第一。大膝尊者答问第一。星宿尊者无倒乱第一。继道尊者因根钝仅持一偈,辩才无尽,义持第一。喜尊者佛之亲弟,仪容第一。庆喜尊者佛之堂弟,复为侍者,多闻第一。覆障尊者佛之太子,密行第一。牛呞尊者宿世恶口,感此余报,受天供养第一。不动尊者久住世间,应末世供,福田第一。黑光尊者为佛使者,教化第一。房宿尊者知星宿第一。善容尊者寿命第一。无贫尊者亦佛堂弟,天眼第一。此等常随众,本法身大士,示作声闻,为影响众。今闻净土摄受功德,得第一义悉檀之益,增道损生,自净佛土,复名当机众矣。】 我们每天早晚功课都诵这段经文,但是对这十六位尊者不一定了解,今天就跟大家介绍一下。首先,为什么佛陀单独把这十六尊者列出来呢?这是表法,他们代表了十六种类型的人,作为修学信愿念佛法门的当机众,其中有智慧第一的,也有非常愚笨的、神通第一的、修苦行第一的等等。列举此十六尊者,目的是让我们大众对信愿念佛法门生起信心。有好多人讲,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非常困难,但是看到周利槃陀伽,我们就会增加信心了,我们觉得自己很笨,再笨也会比周利槃陀伽强多了。 “长老”,此地不单指舍利弗尊者,以下十六尊者都包括在内。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长老呢?要德腊俱尊,一要德高,有道德、德行;二戒腊很长,戒腊就是受戒的时间。长老有两种,戒腊久年纪长,又有一定德行,称为耆年长老。法性长老,是真正证得了圣果的圣人。如果一个人有德行但没什么戒腊,证果了但受戒时间不长,也可以称为长老。如果受戒时间很长但是没有德行,这样的人是不可以称为长老的。我以前有位朋友是公司的老总,他讲到他用人有一个标准,有德有才的他要重用,有德无才的人可用,有才无德的不能用,无德无才就不要想了。我觉得跟我们长老的解释非常相近。 身子尊者,就是舍利弗。他的名字是从母亲那儿得来的,舍利弗的母亲身材非常苗条,长得也非常漂亮,所以叫“身”,舍利弗是她儿子,就叫“身子”。舍利弗尊者出生之前,还在母亲肚子里时,就能够显现出他的大智慧。他的母亲经常跟他的舅舅在一起辩论,他的舅舅就是摩诃俱絺罗,一般都是舍利弗的母亲输掉。自从她怀上了舍利弗,情况发生了转变,姐弟俩再辩论,每次都是舍利弗的母亲胜出。摩诃俱絺罗感觉到奇怪,就意识到这是姐姐所怀的孩子有大智慧,他想现在没有出生就有这样的大智慧,将来我这个做舅舅的跟外甥辩论如果败下阵来,那多没有面子,摩诃俱絺罗就发心出去学习了。舍利弗是声闻乘当中智慧第一的,他出家后七天内就能够通达所有的法藏。释迦牟尼佛说文殊菩萨是菩萨中的智慧第一,是实智。舍利弗尊者是声闻乘当中智慧第一的,是权智第一。释迦牟尼佛每说一部经典都有人启法,像《法华经》都是舍利弗尊者代众请法。这部《弥陀经》呢,大家看发起序,没有人启法,是佛无问自说来宣讲这部弥陀经,宣讲信愿念佛法门。没有大智慧的人,是很难接受这样一个法门的。所以佛选了声闻乘当中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以及菩萨中智慧第一的文殊菩萨作为当机众。 目连尊者,就是目犍连,是神通第一。神通,就是神妙莫测,通达十方。其实神通是我们每个众生本来具有的,为什么我们的神通不能显现?正因为无明妄想执著覆盖于上。罗汉具有六神通,一如意通,二天眼通,三天耳通,四他心通,五宿命通,六漏尽通。外道除了漏尽通,前五通都具足。在这些尊者当中,目犍连的神通是第一的,但是神通再大也抵挡不了业力,这里有一个典故。目犍连和舍利弗尊者一起去度化众生(可以看出二乘人不是完全的自利,也去利益众生),他们来到地狱,看到外道的首领护光圆者在地狱道受苦,他看到目犍连舍利弗来了,就请两位尊者带信给他的徒众,叫他们不要再修学外道法了,要跟佛陀修正法,因为修外道法堕落地狱道。而且他的徒孙把他的骨灰建成灵塔供奉,只要有人向灵塔顶礼膜拜的时候,外道首领就在地狱里面受热铁浇身之苦,非常难过。回到人间,舍利弗尊者就把这个情况转告外道首领的徒众,由于他跟外道这些人没什么缘分,他们就没听进去。后来目连尊者又去跟他们讲,你们的首领在地狱道里受苦,叫你们不要修外道法,叫你们来修学佛法。外道徒众一听,以为目犍连是在诽谤他们的教法,诽谤他们的首领,就起来用石头、木棍打他。目犍连是神通第一,以他的神通道力任何人伤不了他,但是因为宿世的业力,他难免一死,最后被外道用乱棒跟石头打死了。其他尊者闻讯非常难过,目连尊者又用神通示现出来,跟他们讲,神通再大也抵挡不住业力,所以大家就一起示寂入涅槃,不肯再出来度化众生了,视三界如牢狱。现在很多同修喜欢搞一些神神叨叨的事情,而且现在学佛的大环境就是这样,从这里我们要明白,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都逃脱不了业力。所以我们只有老老实实念佛,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带业往生,就得三不退。 饮光尊者,就是摩诃迦叶。迦叶尊者宿世是一位冶金师,他与一位贫女一起为佛菩萨装金,就感得了九十一劫身有金光的果报。他的身光非常强烈,超过日月之光,所以叫饮光尊者。有一次,大梵天王供养释迦牟尼佛一朵金钵罗花,佛祖就拈起这朵金钵罗花,底下弟子都不明白佛陀的用意,只有大迦叶尊者,悟佛心旨,破颜微笑。佛陀就讲他有正法眼藏,这样一个殊胜的法门传给摩诃迦叶。就是我们现在的禅宗,教外别传,不立文字。将他的衣钵也传给迦叶尊者,摩诃迦叶就成为禅宗西天的初祖。摩诃迦叶是以修头陀行第一。我们现在也有很多法师行头陀行,佛法以苦为师,行苦行非常了不得。佛教里面讲头陀行有十二种:一、住阿兰若。修头陀行的人不住闹市区,要住非常清静的地方。二、常行乞食。不住在寺院里面接受常住供养,要出去托钵乞讨。三、次第乞。乞讨的时候不会专门挑选学佛的人家乞讨,也不可能挑选大富长者家,而是挨家挨户地去乞讨。连续七家没有乞讨到,就不能去第八家乞讨,就回去打坐了,这一天就饿肚子了。四、日中一食。中午只吃一顿。五、节量食。虽然只吃一顿,但是也会注意节量。我以前遇到一位比丘,非常发心,行持日中一食,但是到了吃中饭的时候,他就拼命地吃几大碗,最后把胃搞坏了,得癌症去世了。所以我觉得修行像调琴弦一样的,调的太紧,就绷掉了;调的太松,过于放逸自己,琴弦也就没有声音了。六、过中不饮浆。过了中午饮料也不喝。七、着粪扫衣。就是百衲衣,从垃圾堆里面捡别人不要的衣服缝缝补补穿在身上。八、但三衣。只有三件衣服,五衣、七衣、祖衣(大衣)。九、冢间坐。经常坐在坟墓当中,便于修无常观,修白骨观,知道生死无常,修行不敢懈怠。十、树下宿。随遇而安,走到哪儿睡到哪儿。十一、露天住。没有任何遮挡,露天而住。十二、但坐不卧。就是我们讲的不倒单,睡觉不躺下来,坐在那儿。这是十二头陀行。大迦叶尊者出身富贵之家,但是他行持的就是头陀行,非常了不得。佛陀看他年纪很大了,就劝他住到精舍里面来。当初那些精舍都是一些大富长者供养佛陀的,金碧辉煌,这部弥陀经所讲之处祇树给孤独园,非常精致。摩诃迦叶来到精舍睡也睡不好,修道也修不好,就跟佛陀讲还是让我住到坟墓间去,我在这里道心发不起来,只能在那种环境下才能发起殊胜的道心。佛陀后来很赞叹,说末法时期,只要我们都行持苦行,佛法就能够持续下去。我想这十二苦行我们就是行持一样都做不了,所以非常惭愧了。 文饰尊者,就是摩诃迦旃延。在古印度包括现在有四种种姓:一、婆罗门。掌管宗教祭祀,最为尊贵。二、刹帝利。王种,像皇帝、当官的。三、吠舍。做生意的,像手工艺者。四、首陀罗。最低下的农奴阶层。摩诃迦旃延尊者属于婆罗门种,出身很高贵。他是论议第一,辩才无碍,他利用出众的辩才度化了无量众生。 大膝尊者,就是摩诃俱絺罗,舍利弗的舅舅。刚刚讲到,摩诃俱絺罗尊者知道外甥非常有智慧,于是出去学习,就来到了南印度学习外道的十八经以及四围陀典。他夜以继日地看书,连指甲都没有时间去修剪,所以他的指甲长得很长,别人就称他为长爪梵志。经过了十六年时间,他觉得自己学得差不多了,胸有成竹地回来找舍利弗辩论,姐姐告诉他说,你的外甥已经跟佛陀出家了。摩诃俱絺罗勃然大怒,心想是什么样的人能够做我外甥的师父啊。他就去找佛陀,正巧佛陀在跟大众说法,他气势汹汹地跑过来,指着佛陀说,你快把我外甥叫出来,我要带他回家。佛陀一看来者不善,就说只要你来回答我的问题,答对了,就把舍利弗给你带回去。摩诃俱絺罗也非常傲慢,说如果我答错了,你就把我的头砍掉。佛陀就问:你以何为宗?摩诃俱絺罗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我以不受一切法为宗。佛陀又问:既然不受一切法,那你自己刚说的这一条受不受?摩诃俱絺罗脑子一动,今天遇到高人了,如果回答受,那和自己的宗旨矛盾了;如果答不受,连自己的话都不受,怎么让别人受用呢。摩诃俱絺罗知道自己输掉了,就叫佛陀拿刀来,他要砍头。佛陀讲我不砍你的头,我要给你剃头,摩诃俱絺罗以后就跟着佛陀出家修行。他出家后非常精进,很短的时间就把佛典学通了。他的答问第一了。 《藕益大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四) 【(丙)二引大众同闻三:初声闻众、二菩萨众、三天人众。声闻居首者,出世相故,常随从故,佛法赖僧传故。菩萨居中者,相不定故,不常随故,表中道义故。天人列后者,世间相故,凡圣品杂故,外护职故。】 从这部经的听众所排列的顺序,我们会发现一个问题,等觉菩萨位置的文殊菩萨、阿逸多菩萨(弥勒菩萨)怎么会排在声闻众的后面呢?这有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出世相故。声闻众显出家相,剔除须发,著染色衣,出家为僧。比丘在佛的七众弟子当中,是排在首要位置的。“黄金白玉非为贵,唯有袈裟披肩难。”所以对出家人出家的功德,我们要赞叹,是一切世间功德所不能比的,出家人出世的地位也不是一般世俗地位所能相提并论的。净土宗的初祖慧远大师有“沙门不敬王者”之说,就是出家的沙门不需要向王侯将相去顶礼。但反过来,王侯将相要向出家人顶礼,什么原因呢?出家人是方外之人,不受这个世俗的礼仪去压束。僧人应该接受世间人的顶礼供养,当然是指受过具足戒的出家比丘。现在末法时期,有一些迷惑颠倒不了解佛法的,为了得到一些利益,向居士去谄曲,低头哈腰,这都是不如法的。而且我们现在的居士也喜欢出家人来尊敬他、恭敬他,这都是违背佛法的。真正地,出家人有他的清高,一定要把自己的形象树立好;在家居士一定要恭敬三宝。 第二、常随从故。这些千二百五十声闻众,他们长期跟随释迦佛后面。有这么多人跟在佛陀后面听法,让大众生起听法的信心。 第三、佛法赖僧传故。佛在世的时候,佛本身就代表了佛法僧三宝。佛自身是佛宝,讲的法是法宝,他示现的出家比丘相,就是僧宝。佛灭度后,常住三宝就变成了佛像、经典、与出家僧人。如果没有出家僧人,那佛宝跟法宝只能变成工艺品,摆在家里面装饰,法宝就成为一门学问,没有人对它生起信心了。所以佛法的传承要靠僧宝,如果没有出家人的弘扬,佛法就没有办法延续下去了。现在一些居士看到僧团当中有点不如法的现象,会对僧团失去信心。有不如法,但是也有很多如法的。你不要去看那些不如法的,佛在世的时候也有不如法的。各人生死各人了,各人吃饭各人饱。你自己如法就可以了。所以我们对一切出家僧人,哪怕就是违背戒律的,在家居士都要至诚恭敬。当然我们出家人,也要把自己的形象树立好,出家人的职责是什么?弘法是家务,利生为事业。弘扬佛法是我们的家务事情,利益众生是我们的事业。不要出家以后,剃了个光头,整天还妄想纷飞。光头俗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那这个没意思了,出家没有意义了。所以我觉得我们一定要思考,为什么要出家?把这个问题要好好思考一下,出家了就要做一个如理如法的僧人,戒嗔戒躁,断除一切世俗的妄想,把心安在道上,这个非常重要。如果出家之后还是心系世俗,身在曹营心在汉,身出家了心不出家,那不是真正出家的意义了。有些人问我,如何能使道场兴旺?这个问题我也在反复地思维,我总结了一下,“四个持”通俗易懂:一诸佛菩萨要加持,二政府要支持,三僧人要住持,四居士要护持。在这四个持当中,僧人如理如法住持好道场,最重要。你把道场住持好了,佛菩萨会来加持你,党和政府会来支持你,居士也会来护持这个道场。 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烦恼断了他就成佛了,弥勒菩萨是候补佛啊,“当来下生弥勒尊佛”。他为什么要站在声闻众(就是罗汉)的后面呢?我们再看大菩萨居中的原因。 第一、相不定故。菩萨一般都是示现在家相,我们看四大名山这四位大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音菩萨、地藏王菩萨,只有地藏王菩萨显的出家相,其他都是在家相。所以在家居士,不管你学识有多高,你都不能站在出家人的前面。有些居士觉得自己学佛很多年,会唱几个赞子,读诵了很多经,就瞧不起那些刚刚出家的沙弥、沙弥尼,从这个地方我们看出是不对的了。我们去看看《法苑珠林》,末法时期的五种乱相在里面讲得非常清晰:末法时期,白衣诈言,我解大乘,当居上首,出家人无识了,当处下座,这就是末法的表现。所以我们哪怕肚子里面学的东西再多,真正有心修行的人他是不会这样做的。 第二、不常随故。这些等觉菩萨,有大慈悲心,不忍众生在六道中受苦,要去度众生。他也有能力去度众生,因为已经是断无明烦恼的法身大士。所以为度生故,不能常随佛陀身边。 第三、表中道义故。菩萨有智慧,不住生死。因为他有大智慧,知道一切法的真相,在这个世俗当中而不会被世俗所污染。菩萨也不住涅槃,因为有慈悲心。不忍众生受苦,所以要去度众生。不落有,也不落空,就是中道。居中表中道义。 天人列后的原因如下。 第一、世间相故。这些天人当中,虽然有些是二十八天的天主,忉利天、须焰摩天等等天的天主,就像玉皇大帝。有些是人道的众生,福报、智慧也不尽相同。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烦恼没有断的凡夫,虽然在天道,或在人道大富大贵,但是还要六道轮回。所以排于最后。 第二、凡圣品杂故。这些天人当中,有凡夫,也有许多是大菩萨示现,品类繁多。比如前面讲的须达多长者、祇陀太子,这些都是大菩萨示现。如果没有大菩萨示现,须达多长者能把那么多黄金拿出来铺地吗。这个世界,我估计一般的人是舍不得啊。 第三、外护职故。天人是佛陀度化的对像,但他们同时又是佛教的大护法,属于外护。我们比丘是内护,住持佛法。我们讲佛教的出家众与在家众,如鸟双翼,缺一不可。内护跟外护结合在一起,佛教才能兴旺发达。 【(丁)初声闻众又三:初明类标数、二表位叹德、三列上首名。(戊)今初。】 『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 【大比丘,受具足戒出家人也。比丘梵语,含三义:一、乞士,一钵资身,无所蓄藏,专求出要;二、破恶,正慧观察,破烦恼恶,不堕爱见;三、怖魔,发心受戒,羯磨成就,魔即怖也。】 大比丘,就是受过三坛大戒——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的出家众。我们赞叹出家的功德,什么才是真正的出家人呢?不是说简单地剃个头,穿件僧服,这就是出家人。真正的出家有三层意思:第一、出世俗之家。好多人觉得出家人无情无义,父母亲把你养这么大,还没有尽孝道就去出家了,没有帮助家里传宗接后代。其实不然,出家是出小家为大家,把对父母亲的这种自私的爱,来对待一切众生。所谓“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生生世世轮回当中,他宿世说不定就是你的父母啊。所以要把一切众生都视为你的父母,不但是人道的,六道当中都有可能成为你的父母。第二、出三界之家。三界是欲界、色界、无色界。净土法门是横超三界,通途法门竖出三界。我们出家人一定要出三界这个家,就是要出六道轮回。第三、出烦恼之家。修学佛法就是要断烦恼。我们的佛性为什么不能彰显出来呢,就是因为有种种的烦恼。(1)见思烦恼——凡夫执著的错误见解、错误的思想,觉得世间常乐我净的四颠倒想。(2)尘沙烦恼。(3)无明烦恼。我们要把这三种烦恼全部断尽。那我们修学通途法门首先要断见思惑,见惑断尽才能初入圣流;见思二惑全部断尽,就证得了罗汉果位。我们修学净土法门,只要信愿念佛,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得三不退啊。对于现在的众生来讲,修一般的通途法门有一定的困难。但是我们修学信愿念佛法门,横超三界,带业往生,多么殊胜啊。出家就要出烦恼之家,把这些烦恼全部断尽,就成佛了。这是出家的三种意思。 比丘,就是受过三壇具足大戒的出家男众。比丘是梵语,多含不翻,具足三义: 第一、乞士。(1)上乞法以资慧命。这个法什么地方给你?法师,师父。要乞法来资自己的法身慧命。我们比丘啊,要不断地学习,才能让自己有资本去度化众生。(2)下乞食以资色身。在古印度,出家僧人是三衣一钵,树下一宿,日中一食,修头陀行。每天要出去托钵,乞食来维持这个色身,乞不到就要饿肚子。印度是以乞讨为荣,奉行苦行。佛教传入到中国,在中国的国情,认为乞讨是比较低下的。佛教为了要在中国传承下去,要契机啊,所以它借鉴了本土道教的思想,做佛事道场,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大众来供养三宝。所以我们现在的出家人,跟佛在世古印度的那些出家人不好比。我们现在坐在这个道场里面,不要你去乞讨,但是还是不能安心修道。我们有这么好的环境,有这么好的条件,不用担心四事供养的问题,为什么不能好好地修学呢?今生不了道,来世披毛戴角还啊。 第二、破恶。恶就是烦恼,要用正智慧去破除一切烦恼恶。比丘一定要自己有修学,有学识,来破除一切恶知见。你自己都没有修行,没有学识,怎样去教化大众,怎样去分辨正邪呢?现在末法时期,种种的邪恶现象都有,有很多附佛外道,打着佛教的旗号,做一些违背佛教教义的事情。有些出家人还去给人家算命看风水,去看看《佛遗教经》,“为佛弟子,不得占相吉凶,仰观星宿。”这些行为都是不允许的啊,佛在遗教里面给我们讲得清清楚楚啊。但是我们到了现在这个时期,就是喜欢搞一些光怪陆离的事情,真正的佛法不肯去学习。看到经典,看到祖师大德的讲解,“哎呀太深奥了”,什么原因呢?真正的佛法到了现在是没有人愿意去学习啊,都喜欢看那些神神叨叨的事情。所以我们要做一个有德行有学识的比丘,不能自己无知,一盲引众盲啊。出家比丘真正发起了无上菩提之心,就不会堕入世间的情爱。 第三、怖魔。当年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成佛的时候,魔王波旬害怕了,因为佛会度化众生,那他的魔子魔孙就少了,所以派魔女诱惑释迦佛,派魔兵魔将来威吓释迦佛,但释迦佛不为所动,最后都将他们降伏住了。如果一个人发心受比丘戒了,做羯磨的时候,那些夜叉,地行夜叉、空行夜叉、天行夜叉就会辗转相告,互相赞叹,传到第六天魔王波旬那,他就会非常害怕,魔子魔孙又少了一个。但是如果我们受了这个戒,你不持戒,还是在搞六道轮回的事情,还是在搞贪嗔痴慢,动不动就发脾气,这个看不起那个,那个看不起这个,好了,你又变成魔子魔孙了,魔王又高兴了。这是比丘的三种意思。 那什么叫“大”比丘呢?这些比丘都不是一般的人,也不是小乘果位的僧人,他们是内秘菩萨行,外现声闻身。都是大菩萨示现来协助释迦牟尼佛一起度化众生的。所以称为大比丘,表赞叹。 【僧者,具云僧伽,此翻和合众。同证无为解脱,名理和。身同住,口无诤,意同悦,见同解,戒同修,利同均,名事和也。】 僧,全称是僧伽,翻译成中文的意思是和合众。所以我们讲“僧”不是指一个出家人,而是一个团队,四个人以上才可以称为僧团。僧团最大的特点就是和合,如果一个僧团这些出家人不和合,互相排挤,互相诋毁,那就不叫僧团,就不叫僧了。要想佛法兴,僧要赞僧啊。不但僧团要和谐,我们这个世间,小到一个人,大到整个世界,都要和谐。如果一个人他的器官不和谐,那身体就要出问题。一个家庭,家庭成员不和谐,哪里有幸福可言?一个单位勾心斗角不团结,那还有发展吗有前途吗?一个国家不和谐,那这个国家就要分裂了,不会繁荣昌盛。世界不和谐,那是战火连连,民不聊生啊。我们这个寺院是四众弟子道场,也要和谐,否则就不清净了,它就没有发挥它道场的真正意义,道场是修道的地方啊。那个旅游的地方叫什么?游乐场啊。所以来到寺院,我们一定要在这个地方修道。你不和谐,那造业啦,造恶业。到了这样一个团体里面,是个和合的地方,你搞是非矛盾,搞个人主义,那是决定不行的。 和合,有理和合与事和合。理和合,我们学佛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要成佛。我们到了这个道场来,就是要求往生。所以我们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明白这个目标,为了这个目标,你就不会注重当下的这些小问题。别人来讲你,忍一下嘛,他成就你的忍辱波罗蜜,是你往生的助缘。始终记着你的目标,就不会计较当下的一些小小的事情啊。所以理上我们目标是一致的,要证无上菩提,要证中道实相。事相上面,我们有六和,是我们四众弟子共住寺院所必须遵守的。 一、身和同住:我们住在一个道场,必须要保持身业清净,大家要统一行动,统一来听经,要随众。同时和睦相处,不能发生磨擦,甚至于打架这些行为决定不能有。 二、口和无诤:口业是最容易犯的了。我们人道的众生啊,有一个最大的劣根性,总是喜欢嘴巴去说别人,动不动就说别人。学了一点佛法,他把这个佛法当做指责别人的工具,你什么地方做得不如法,什么地方违背了戒律。佛法不是用来指责别人的,佛法是学过来对治自己修行的。不要去讲别人。守住口业,成佛一半。口业包括很多种,妄语、绮语、两舌、恶口。一定要让自己的语业清净。还有讲话不要粗声粗气的,要柔和,要让别人听了舒服,“这个法师讲话挺好的,挺温和的。” 三、意和同悦:我们大家在一起,要用真诚心对待别人。每一个人都是发自内心地去对待别人,那我们道场自然和谐了。不要老是去嘲笑别人,讥讽别人,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那就不对了。 四、见和同解:这个知见啊非常重要。我们每个人都有强烈的我执思想,都有我见。我们在一个道场,知见一定要保持一致。目前,我们修学净土法门的还有很多的派系,什么原因呢?我觉得根本的原因就是我见太多,自己的成见太多。我们统统放下自己的成见,按照佛的圣言量,按照祖师大德的教诲,讲法就没有争议了。你乱讲,或违背圣言量去讲,那就麻烦了。所以经过这么多年,我们弥陀寺的依止,净土法门就按照五经一论,按照印光大师的思想去做。我相信这个是决定有保障的啊,不会走冤枉路,不会走错路。 五、戒和同修:佛教四众弟子,都有自己的戒律。我们每个人都按照我们的戒律去做,那就没问题了,也就和谐了。我们不但要遵守佛制戒律,同时还要共同遵守寺院的规章制度。 六、利和同均:这是考验我们的平等心,面对一切供养,要有利和同均的思想。以上是六和的思想,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大家要有所改变。学习之后,真正地能够明白六和,按照六和去做,那你就得到了利益了。 【千二百五十人者,三迦叶师资共千人,身子、目连师资二百人,耶舍子等五十人。皆佛成道,先得度脱,感佛深恩,常随从也。】 这是介绍佛陀千二百五十常随弟子的情况。当初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悟道之后,去度化憍陈如等五比丘。后来他觉得这样度化不行啊,要去度化一个有名望的人皈依佛门,就会感召更多的人。佛用妙观察智观察到迦叶三兄弟出家得度的因缘成熟了。在古印度有很多外道法门,这三兄弟是修学事火外道的,很有名气,其中大迦叶,优楼频螺迦叶还是频沙王的国师。佛陀就决定去度化三迦叶。他首先来到优楼频螺迦叶的住处木瓜林借宿。对优楼频螺迦叶来讲,佛陀是外道,就不允许他留宿。佛陀说天色已晚了,就指着门口的一个石窟,说我就住在这里。优楼频螺迦叶和佛陀讲到,石窟里面有一条毒龙不能住人,会被毒龙吃掉的。佛陀说不要紧,就住下了。优楼频螺迦叶的弟子不忍佛陀住到石窟里,优楼频螺迦叶说他自己要住在里面,就让他去吧。到了晚上,毒龙真的出来了,佛陀就用三昧真火把它降伏住了。第二天,优楼频螺迦叶和弟子出来看看佛陀有没有被毒龙吃掉,看到毒龙被佛降伏在脚下都大惊失色。优楼频螺迦叶见状,担心弟子会跟佛陀走,忙说你们不要相信这种小沙门的雕虫小技,不足为奇。虽然他嘴上这么讲,心里面还是对佛陀生起了恭敬心,就把佛陀留下来住在他的木瓜林。佛陀接下来多次显神通最终把他度化了,优楼频螺迦叶就带领他的五百徒众跟佛出家修行。二迦叶伽耶迦叶,看到大哥跟随佛陀出家修行,他也率徒众二百五十人跟随佛陀出家,并把从前修行的火器扔到河里。小迦叶那提迦叶有一次在河边修道,看到了哥哥抛弃的火器漂在河里,以为哥哥被人害死了,就去寻找,发现两位哥哥已经带领徒众跟随佛陀出家修行,于是他也带着二百五十徒众出家。这样三迦叶的徒众一共是一千人。 身子,即舍利弗。目连,是目犍连。这俩人都是著名的外道,有徒众二百人。有一次舍利弗在外面行走看到佛陀的弟子马胜比丘,很庄严,很安详。他就问马胜比丘,你是跟谁在学法,学的什么法?马胜比丘告诉舍利弗,我是跟在释迦佛后面学法,我学的法可以用一首偈子概括,就是“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就是一切法,它是随顺因缘而生,随顺因缘而灭。舍利弗听了这首偈子,当下就证果,随即率领徒众皈依佛陀出家了。耶舍长者子也率领五十同学皈依佛陀出家,再加上最初度化的五比丘,一共是一千二百五十五人。这个地方零头省略掉了,就是千二百五十众,是佛的常随弟子。以上就是众成就。 戊二、表位叹德 『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 【阿罗汉亦含三义:一、应供,即乞士果;二、杀贼,即破恶果;三、无生,即怖魔果。复有慧解脱、俱解脱、无疑解脱三种不同,今是无疑解脱,故名大。】 上次我们学习了佛的常随弟子,千二百五十五人,经典中一般称千二百五十人。这些大比丘不是一般的僧人,都是大阿罗汉。比丘是因,罗汉是比丘的果地。比丘具三义,罗汉也有三义。因中比丘是乞士,在果地罗汉福德智慧具足,为世间福田,应该接受世人的供养,所以称为应供。在因地比丘叫破恶,破除一切烦恼恶知见,果地叫杀贼,这个“贼”是烦恼,要杀除一切障碍我们法身慧命之贼。因地比丘叫怖魔,果地见思烦恼断尽,出离三界,出离六道,不再受三界内的分段生死。 罗汉果位根据修学的深浅分为三种: 一、慧解脱。凡夫觉得这个世间恒常,非常快乐,有一个真实的我,觉得正报跟依报都非常干净。罗汉修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用这四念处来对治凡夫常、乐、我、净的四颠倒想。这是别相修四念处,可以得慧解脱,能够破除一切智外道。 二、俱解脱。除了修四念处,还修四禅八定,能够得到三明八解脱,破除五通外道。 三、无疑解脱。就是总相修四念处。比如观身不净,总相修四念处,不但观身不净,观受也不净,观心也不净,观法也不净,其他三条也是这样修法。总相修四念处能够精通世出世间一切法,解决一切众生的疑惑,破除围陀外道。 这里之所以称“大”阿罗汉,一者,这些罗汉就是修的总相四念处得无疑解脱。再者,就是底下: 【又本是法身大士,示作声闻,证此净土不思议法,故名大也。从佛转轮,广利人天,故为众所知识。】 这些阿罗汉其实都是法身大士示现作声闻,法身大士都是开始断无明证法身的大菩萨。他们倒驾慈航示现声闻众,协助释迦牟尼佛一起转*轮,度众生。我们称“说法”叫转*轮,把佛法比喻成车轮,有两层意思:一是佛法像车轮一样能够碾压众生的烦恼;二是运载义,佛法能够将众生从凡夫地运载到圣人位置。这些大阿罗汉都是法身大士示现,所以能够作如来使,代佛宣扬,利益一切众生,都熟识,故为众所知识。 戊三、列上首名 『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叶、摩诃迦旃延、摩诃俱絺罗、离婆多、周利槃陀伽、难陀、阿难陀、罗睺罗、憍梵波提、宾头卢颇罗堕、迦留陀夷、摩诃劫宾那、薄拘罗、阿{少/兔}楼驮,如是等诸大弟子。』 【德腊俱尊,故名长老。身子尊者声闻众中,智慧第一。目连尊者神通第一。饮光尊者身有金光,传佛心印为初祖,头陀行第一。文饰尊者婆罗门种,论议第一。大膝尊者答问第一。星宿尊者无倒乱第一。继道尊者因根钝仅持一偈,辩才无尽,义持第一。喜尊者佛之亲弟,仪容第一。庆喜尊者佛之堂弟,复为侍者,多闻第一。覆障尊者佛之太子,密行第一。牛呞尊者宿世恶口,感此余报,受天供养第一。不动尊者久住世间,应末世供,福田第一。黑光尊者为佛使者,教化第一。房宿尊者知星宿第一。善容尊者寿命第一。无贫尊者亦佛堂弟,天眼第一。此等常随众,本法身大士,示作声闻,为影响众。今闻净土摄受功德,得第一义悉檀之益,增道损生,自净佛土,复名当机众矣。】 我们每天早晚功课都诵这段经文,但是对这十六位尊者不一定了解,今天就跟大家介绍一下。首先,为什么佛陀单独把这十六尊者列出来呢?这是表法,他们代表了十六种类型的人,作为修学信愿念佛法门的当机众,其中有智慧第一的,也有非常愚笨的、神通第一的、修苦行第一的等等。列举此十六尊者,目的是让我们大众对信愿念佛法门生起信心。有好多人讲,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非常困难,但是看到周利槃陀伽,我们就会增加信心了,我们觉得自己很笨,再笨也会比周利槃陀伽强多了。 “长老”,此地不单指舍利弗尊者,以下十六尊者都包括在内。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长老呢?要德腊俱尊,一要德高,有道德、德行;二戒腊很长,戒腊就是受戒的时间。长老有两种,戒腊久年纪长,又有一定德行,称为耆年长老。法性长老,是真正证得了圣果的圣人。如果一个人有德行但没什么戒腊,证果了但受戒时间不长,也可以称为长老。如果受戒时间很长但是没有德行,这样的人是不可以称为长老的。我以前有位朋友是公司的老总,他讲到他用人有一个标准,有德有才的他要重用,有德无才的人可用,有才无德的不能用,无德无才就不要想了。我觉得跟我们长老的解释非常相近。 身子尊者,就是舍利弗。他的名字是从母亲那儿得来的,舍利弗的母亲身材非常苗条,长得也非常漂亮,所以叫“身”,舍利弗是她儿子,就叫“身子”。舍利弗尊者出生之前,还在母亲肚子里时,就能够显现出他的大智慧。他的母亲经常跟他的舅舅在一起辩论,他的舅舅就是摩诃俱絺罗,一般都是舍利弗的母亲输掉。自从她怀上了舍利弗,情况发生了转变,姐弟俩再辩论,每次都是舍利弗的母亲胜出。摩诃俱絺罗感觉到奇怪,就意识到这是姐姐所怀的孩子有大智慧,他想现在没有出生就有这样的大智慧,将来我这个做舅舅的跟外甥辩论如果败下阵来,那多没有面子,摩诃俱絺罗就发心出去学习了。舍利弗是声闻乘当中智慧第一的,他出家后七天内就能够通达所有的法藏。释迦牟尼佛说文殊菩萨是菩萨中的智慧第一,是实智。舍利弗尊者是声闻乘当中智慧第一的,是权智第一。释迦牟尼佛每说一部经典都有人启法,像《法华经》都是舍利弗尊者代众请法。这部《弥陀经》呢,大家看发起序,没有人启法,是佛无问自说来宣讲这部弥陀经,宣讲信愿念佛法门。没有大智慧的人,是很难接受这样一个法门的。所以佛选了声闻乘当中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以及菩萨中智慧第一的文殊菩萨作为当机众。 目连尊者,就是目犍连,是神通第一。神通,就是神妙莫测,通达十方。其实神通是我们每个众生本来具有的,为什么我们的神通不能显现?正因为无明妄想执著覆盖于上。罗汉具有六神通,一如意通,二天眼通,三天耳通,四他心通,五宿命通,六漏尽通。外道除了漏尽通,前五通都具足。在这些尊者当中,目犍连的神通是第一的,但是神通再大也抵挡不了业力,这里有一个典故。目犍连和舍利弗尊者一起去度化众生(可以看出二乘人不是完全的自利,也去利益众生),他们来到地狱,看到外道的首领护光圆者在地狱道受苦,他看到目犍连舍利弗来了,就请两位尊者带信给他的徒众,叫他们不要再修学外道法了,要跟佛陀修正法,因为修外道法堕落地狱道。而且他的徒孙把他的骨灰建成灵塔供奉,只要有人向灵塔顶礼膜拜的时候,外道首领就在地狱里面受热铁浇身之苦,非常难过。回到人间,舍利弗尊者就把这个情况转告外道首领的徒众,由于他跟外道这些人没什么缘分,他们就没听进去。后来目连尊者又去跟他们讲,你们的首领在地狱道里受苦,叫你们不要修外道法,叫你们来修学佛法。外道徒众一听,以为目犍连是在诽谤他们的教法,诽谤他们的首领,就起来用石头、木棍打他。目犍连是神通第一,以他的神通道力任何人伤不了他,但是因为宿世的业力,他难免一死,最后被外道用乱棒跟石头打死了。其他尊者闻讯非常难过,目连尊者又用神通示现出来,跟他们讲,神通再大也抵挡不住业力,所以大家就一起示寂入涅槃,不肯再出来度化众生了,视三界如牢狱。现在很多同修喜欢搞一些神神叨叨的事情,而且现在学佛的大环境就是这样,从这里我们要明白,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都逃脱不了业力。所以我们只有老老实实念佛,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带业往生,就得三不退。 饮光尊者,就是摩诃迦叶。迦叶尊者宿世是一位冶金师,他与一位贫女一起为佛菩萨装金,就感得了九十一劫身有金光的果报。他的身光非常强烈,超过日月之光,所以叫饮光尊者。有一次,大梵天王供养释迦牟尼佛一朵金钵罗花,佛祖就拈起这朵金钵罗花,底下弟子都不明白佛陀的用意,只有大迦叶尊者,悟佛心旨,破颜微笑。佛陀就讲他有正法眼藏,这样一个殊胜的法门传给摩诃迦叶。就是我们现在的禅宗,教外别传,不立文字。将他的衣钵也传给迦叶尊者,摩诃迦叶就成为禅宗西天的初祖。摩诃迦叶是以修头陀行第一。我们现在也有很多法师行头陀行,佛法以苦为师,行苦行非常了不得。佛教里面讲头陀行有十二种:一、住阿兰若。修头陀行的人不住闹市区,要住非常清静的地方。二、常行乞食。不住在寺院里面接受常住供养,要出去托钵乞讨。三、次第乞。乞讨的时候不会专门挑选学佛的人家乞讨,也不可能挑选大富长者家,而是挨家挨户地去乞讨。连续七家没有乞讨到,就不能去第八家乞讨,就回去打坐了,这一天就饿肚子了。四、日中一食。中午只吃一顿。五、节量食。虽然只吃一顿,但是也会注意节量。我以前遇到一位比丘,非常发心,行持日中一食,但是到了吃中饭的时候,他就拼命地吃几大碗,最后把胃搞坏了,得癌症去世了。所以我觉得修行像调琴弦一样的,调的太紧,就绷掉了;调的太松,过于放逸自己,琴弦也就没有声音了。六、过中不饮浆。过了中午饮料也不喝。七、着粪扫衣。就是百衲衣,从垃圾堆里面捡别人不要的衣服缝缝补补穿在身上。八、但三衣。只有三件衣服,五衣、七衣、祖衣(大衣)。九、冢间坐。经常坐在坟墓当中,便于修无常观,修白骨观,知道生死无常,修行不敢懈怠。十、树下宿。随遇而安,走到哪儿睡到哪儿。十一、露天住。没有任何遮挡,露天而住。十二、但坐不卧。就是我们讲的不倒单,睡觉不躺下来,坐在那儿。这是十二头陀行。大迦叶尊者出身富贵之家,但是他行持的就是头陀行,非常了不得。佛陀看他年纪很大了,就劝他住到精舍里面来。当初那些精舍都是一些大富长者供养佛陀的,金碧辉煌,这部弥陀经所讲之处祇树给孤独园,非常精致。摩诃迦叶来到精舍睡也睡不好,修道也修不好,就跟佛陀讲还是让我住到坟墓间去,我在这里道心发不起来,只能在那种环境下才能发起殊胜的道心。佛陀后来很赞叹,说末法时期,只要我们都行持苦行,佛法就能够持续下去。我想这十二苦行我们就是行持一样都做不了,所以非常惭愧了。 文饰尊者,就是摩诃迦旃延。在古印度包括现在有四种种姓:一、婆罗门。掌管宗教祭祀,最为尊贵。二、刹帝利。王种,像皇帝、当官的。三、吠舍。做生意的,像手工艺者。四、首陀罗。最低下的农奴阶层。摩诃迦旃延尊者属于婆罗门种,出身很高贵。他是论议第一,辩才无碍,他利用出众的辩才度化了无量众生。 大膝尊者,就是摩诃俱絺罗,舍利弗的舅舅。刚刚讲到,摩诃俱絺罗尊者知道外甥非常有智慧,于是出去学习,就来到了南印度学习外道的十八经以及四围陀典。他夜以继日地看书,连指甲都没有时间去修剪,所以他的指甲长得很长,别人就称他为长爪梵志。经过了十六年时间,他觉得自己学得差不多了,胸有成竹地回来找舍利弗辩论,姐姐告诉他说,你的外甥已经跟佛陀出家了。摩诃俱絺罗勃然大怒,心想是什么样的人能够做我外甥的师父啊。他就去找佛陀,正巧佛陀在跟大众说法,他气势汹汹地跑过来,指着佛陀说,你快把我外甥叫出来,我要带他回家。佛陀一看来者不善,就说只要你来回答我的问题,答对了,就把舍利弗给你带回去。摩诃俱絺罗也非常傲慢,说如果我答错了,你就把我的头砍掉。佛陀就问:你以何为宗?摩诃俱絺罗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我以不受一切法为宗。佛陀又问:既然不受一切法,那你自己刚说的这一条受不受?摩诃俱絺罗脑子一动,今天遇到高人了,如果回答受,那和自己的宗旨矛盾了;如果答不受,连自己的话都不受,怎么让别人受用呢。摩诃俱絺罗知道自己输掉了,就叫佛陀拿刀来,他要砍头。佛陀讲我不砍你的头,我要给你剃头,摩诃俱絺罗以后就跟着佛陀出家修行。他出家后非常精进,很短的时间就把佛典学通了。他的答问第一了。 星宿尊者,就是离婆多尊者。他是无倒乱第一,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境界,都不会因为境界转他的心。他是心能转境,保持一心。离婆多又译为假和合。这位尊者在跟佛陀出家前喜欢游山玩水,有一天到外面游玩天色已晚,他在路边凉亭住下来,看到一个小鬼背着一个尸体跑来,后面一个大鬼追着抢这个尸体,跑到凉亭,请离婆多尊者评理。小鬼说这个尸体是我背过来的,他要跟我抢,请你给评评理,到底这个尸体是谁的(因为鬼要吃尸体)?离婆多尊者一想,这下糟了,如果他说真话,大鬼不高兴要把他吃掉,说假话的话,小鬼生气也要把他吃掉,他想着反正是死,就豁出去了,说一句真话吧。于是说这个尸体是小鬼的,大鬼无理。大鬼一听,就把离婆多尊者的胳膊给卸下来了,小鬼也特别讲义气,看到大鬼把他胳膊卸下来,马上从尸体卸下一只胳膊帮离婆多尊者装上去,大鬼把他腿卸下来,小鬼又从尸体卸一只腿给他装上,折腾一番,等两个鬼走了以后,离婆多尊者想着,我这个身体已经装满了别人的部件,到底这个身体还是不是我的啊?他就在思考这个问题。第二天,他来到大街上,碰到人就问:你们看我还像我吗,我还是我吗?别人都觉得这个人是不是有毛病,问出这样奇怪的问题。他满街的人都问下来了,别人就当他是神经病,这时正好有两位阿罗汉经过,一听他问的问题,就知道这个人的得度因缘成熟了,就跟他讲四大五蕴和合的我是一个假我,离婆多尊者从这里就悟道了,心无倒乱,所以是无倒乱第一。 继道尊者,就是周利槃陀伽。古印度有一个风俗,女人生子一定要回娘家去生。周利槃陀伽有一个哥哥,名叫“周利”,译为大路边。“槃陀伽”,翻作继道,相继于道路而生。因为这兄弟二人是其母先后两次在归家途中所生。哥哥随佛陀出家修行,非常聪明,很快就证果了。周利槃陀伽也从佛出家修行,但是非常愚笨,哥哥教他念首偈子,他学了一年都背不下来。后来他哥哥就劝他说,你还是还俗吧,这么笨的人学什么佛法呢。周利槃陀伽不想还俗,就在那边哭哭啼啼的。佛陀知道了,就跟他哥哥讲,你怎么教他这么复杂的偈子啊(其实这个偈子很简单),还是教他简单一点的吧,就教他念四个字——扫尘除垢。就这简单的四个字,周利槃陀伽还是背不下来,他念到“扫尘”,就忘记了后面的“除垢”,记住了除垢,又忘记了扫尘。所以佛陀就叫他去帮助僧众打扫房间,让僧众提醒他,当他念到“扫尘”的时候,僧众就说“除垢”,他忘记扫尘的时候,大家再提醒他扫尘。因为他太笨了,僧众也不要他在这边打扫卫生,佛陀就讲你们要行持六和帮助他。周利槃陀伽反反复复地念,忘记了别人就提醒他,念到后来他终于明白这个道理:不但要扫外面的尘,而且要把内心的尘扫尽。最后他的见思惑断就证果了,成了罗汉。所以他是义持第一。所以我们大家要有信心,你决定会比周利槃陀伽要聪明多了,这么笨的人都能成就,一定要老老实实念佛,必定得解脱。 喜尊者,就是难陀尊者。他是佛陀同父异母的弟弟,佛出生之后母亲就去世了,是他的姨母摩诃波阇波提把他带大的,后来摩诃波阇波提也出家了,叫大爱道。喜尊者是仪容第一,他是一位美男子。有一次佛陀回家乡迦毗罗卫国弘扬佛法,正巧碰到难陀尊者准备结婚,他的妻子是迦毗罗卫国最漂亮的女子。佛陀回来后,也不祝贺难陀,就把他的钵交给难陀转身走掉了,难陀要把钵还给哥哥,就一路跟在佛陀后面跑,直到回到释迦佛的住地。佛陀劝难陀出家,难陀不好拒绝他的要求就跟着佛陀出家了。过了一段出家人的生活,难陀尊者感到非常枯燥无味,太孤单、太寂寞了,没有意思,就跟佛陀讲,我太想念老婆了,我还是还俗去吧。虽然出家人的生活很高尚,但是我受不了这种生活,我要回家去过世俗生活。佛陀没有讲话,带他走出精舍,来到一块空地,看到一只猴子。佛陀就问难陀,是你老婆漂亮还是这只猴子漂亮?难陀说,佛陀你不要开玩笑了,我老婆这么漂亮怎么能跟猴子比呢,当然我老婆漂亮啊。佛陀就用神通力把他带到三十三天,天宫里面很多天女每一位都长得很漂亮,难陀的眼睛看直了。佛陀又问难陀,难陀啊,是你老婆漂亮还是这些天女漂亮啊,难陀回答说,佛陀您又开玩笑了,跟这些天女比起来,我老婆简直就像那只猴子一样(你看这些男人啊,喜新厌旧)。佛陀告诉他,只要你好好地修行,你就会得到这些天女。难陀真的有了动力,回去以后认真地修行,精进不懈,终于有一天证果了,他明白了再漂亮的人,都会很无常,都要衰老、死亡。明白了一切法的生灭相,难陀也不再要得到天女了。从这里可以看出,佛陀为了度众生,真正是方便善巧,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 庆喜尊者,就是阿难陀尊者。为什么叫庆喜呢?因为他出生那一天,正好是释迦牟尼佛成道的日子。净饭王先听说佛成道了,他的弟弟白梵王又来报告说他生下了一个儿子,所以就给他取名叫庆喜。阿难尊者非常聪明,多闻第一,记忆力非常好,佛的这些典籍都是由他最后诵出来的。他是提婆达多的弟弟,提婆达多是要害佛的一位污行比丘。 覆障尊者,罗睺罗尊者,密行第一。当初释迦牟尼佛看到了四门的生老病死,发心要出家修行,他的父亲净饭王不允许,后跟佛陀讲,你要出家可以,但要给我留一个儿子。那时释迦佛已经结婚了,他的妻子是耶输陀罗。父亲有这个要求后,佛陀就用手指着耶输陀罗的腹部,指腹就怀孕了,怀孕了六年才生下罗睺罗。其他人就开始诽谤说耶输陀罗的作风不检点,请净饭王治她的罪。耶输陀罗非常冤屈,她就请净饭王建一个火坑,里面是焚烧的烈火,她发誓说,如果我的作风不检点,我跳到火坑里面就化为灰烬,如果我的作风正派,我们母子二人跳入火坑火焰化红莲。说完她就跳进火坑,火焰顿时化为红莲托住他们母子二人。从此再无人诽谤。罗睺罗尊者为什么会住胎六年呢?这里也有一个因果,他宿世用东西堵老鼠洞堵了六天,所以今世就感召到要住胎六年的果报。 牛呞尊者,有一种怪毛病,他的嘴巴始终像牛在嚼草一样嚼个不停,是什么原因呢?他宿世也是一位出家人,看到一位老比丘在诵经,老比丘大概年纪大了,牙齿掉了,诵得屋里吧唧的,他就嘲讽老比丘,“你诵得太难听了,就像牛一样的。”老比丘连忙跟他讲,“我已经是证果的圣人,你快抓紧时间忏悔”——诽谤阿罗汉果位的人罪过大的不得了啊。他马上就去忏悔,但还是感召了五百世堕入畜生道做牛的果报。所以他今世虽然成为阿罗汉,但是还有牛的习气,嘴巴不停地嚼动。所以佛陀考虑到他出去应供时,别人看到他这个样子又要诽谤他,为了防止别人再造业,就叫他不要在人间了,住到天上去接受天人的供养(因为天人知道他是罗汉,不会去讥讽)。所以他是天供养第一。 不动尊者,就是宾头卢尊者。又叫伏虎罗汉,他能降伏老虎,是福田第一。宾头卢尊者每次都把受供的食物分给后山的老虎,长期下去老虎跟他相处得很好,他把老虎降服住了,所以叫伏虎罗汉。佛灭度三千年,不允许他入涅槃,叫他接受大众的供养,现在只要哪个地方供养千僧斋,他就会去应供,一千个僧众当中就有宾头卢尊者。 黑光尊者,迦留陀夷,教化第一。迦留陀夷的学问很深,是佛陀未出家时的老师,妻子善岁也跟他一起皈依佛陀出家修行。迦留陀夷有个特色,人长得非常黑(大概是非洲人)。有一天他傍晚出去托钵,来到一户人家,男主人外出了,女主人怀孕在家,昏暗之中她看到外面有个黑黑的人影,女主人以为是鬼来了,就吓了一跳,导致流产了。后来得知黑光尊者是佛陀的弟子,人家就开始诽谤佛教了。佛陀此后就制定了一条戒律——比丘过午不得乞食。 房宿尊者,就是劫宾那尊者。这位尊者是父母祈祷星宿而生,房宿是二十八宿之第四星,所以他是知星宿第一,用现代话来讲,他就是一名天文学家。 善容尊者,就是薄拘罗尊者。薄拘罗尊者在过去世九十一劫前,毗婆尸佛时,严持不杀生戒,并施药给重病比丘,他因为这些因缘,感召到九十一劫在人道中没有毛病。所以我们要想自己身体好啊,就要持好不杀生戒,供养僧人医药。薄拘罗尊者出身于婆罗门种,出生以后就打坐念佛,母亲就觉得会不会生了一个怪物,就用火去烧他,烧不死,扔到水里也淹不死,被一条鱼吞进去了,在鱼腹之中还是不死,后来这条鱼被一位渔民网捕上来,用刀把鱼腹剖开,他毫发无损地出来了,生命力相当顽强,五害不死,这就是前世不杀生、布施医药给出家人感得的果报。他的寿命是第一。 阿{少/兔}楼陀,天眼第一。这位尊者每次听经的时候就打瞌睡、昏沉,佛就呵斥他,说他像螺蛳跟蚌蛤一样,一睡一万年,不闻佛法,所以凡是听经睡觉的这些人啊,螺蛳投胎的,一睡一万年,不闻佛名,佛这样呵斥他以后,他就发愤精进,七昼夜不合眼,把眼睛搞坏掉了,佛就教他修一种定,感得了天眼。 我们发现,十六位尊者每个人都是“第一”,这就教导我们不要看别人的短处,任何人都有缺点,我们只能看别人的长处,每个人都有他的特长,要明白这个道理。 这些声闻众,常随众,不是一般的二乘果位的人,都是法身大士示现过来的,法身大士是什么人?都是像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这样,断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的大菩萨。一佛出世千佛扶持,他示作声闻,为影响众。佛在讲法的时候底下没有人听那是不行的,底下一千二百五十人听佛讲法,那个场面多大啊,能摄受很多人,影响别人来听法,叫影响众。第一义悉檀,是四悉檀之一,第一义悉檀就是中道实相之理。闻到了净土能够摄受上、中、下三根,我们看到前面的十六尊者作为当机众,有上乘根机的人,也有下机的人,能够摄受三种根器的人,闻到了以后,就能够契入中道实相的理性。增道损生,就是能够断无明烦恼证法身。自净佛土,悟出当下即是极乐世界,净土即此方,此方即净土。复名当机众,所以选这些声闻众列为上首弟子,作为听闻这部经典的当机众,让我们大众生起无比的信心。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
蕅益大师讲其它经典、咒语、文集 |
其它法师讲《阿弥陀经》 |
|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