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所有文章 -> 蕅益大师所有开示-> 蕅益大师开示阿弥陀经 |
蕅益大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八) |
|
导言 净土宗五经一论分别指:《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普贤菩萨行愿品》,净土五经通常与《往生论》并称五经一论,为净土宗之核心经典,《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由净土宗泰斗印光大师增编合为五经。其中《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三经专谈净土缘起事理。其余诸大乘经,亦与净土密切相关。在这五经当中,以《阿弥陀经》最为大家所熟悉,多能熟背如流。但对它的义理,很多人都不甚了解。历代大德对于这部经的注解有很多,最著名的有——明末幽溪大师所著的《弥陀圆中钞》,莲池大师所著的《疏钞》,及我们要学习的藕益大师所著《弥陀要解》。《弥陀要解》是印光大师极力推荐的一本关于《弥陀经》的注解。大师称赞此注解是“自佛说此经以来第一注解,妙极确极,纵令古佛再出于世,重注此经,亦不能高于其上矣”。大家都知道:印光大师是大势至菩萨再来,大势至菩萨如此赞叹此注解,可见藕益大师不是普通人,不是阿弥陀佛再来,也是观音菩萨再来。 《要解》虽然精当简捷,但是其中涉及很多比较专业的天台名相以及天台思想,且以文言文写成,这对同修来讲,确实有点困难。近代的宝静法师以及圆瑛法师又先后对《弥陀要解》进行了注释,写成了《亲闻记》以及《讲义》。虽然两位大师所处年代离我们较近,但他们所注解的这些讲义,在一些初学佛的人看来仍然比较吃力。由此我们连载通俗易懂又精准解释的本源法师开示,今天继续登载讲义(八),敬请恭敬耐心体会,佛法从恭敬心中得。 《藕益大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八) 三十七道品是我们修学佛法的次第,非常关键。弥陀经当中没有写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只讲到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因为前面这些对于极乐世界的众生早已熟悉,他要从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修起。 【五根者。信正道及助道法名信根。行正道及诸助道善法。勤求不息。名精进根。念正道及诸助道善法。更无他念。名念根。摄心在正道及诸助道善法中。相应不散。名定根。为正道及诸助道善法。观于苦等四谛。名慧根。】 第四科、五根。曰根,有两层含义:一、生长义。好比树木的根,能够生长出树木花果。二、能持义。不仅能生长出树木花果,同时要通过根不断地输送营养,保持树叶长青。插在花瓶里的花要不了多久就会枯萎,就是没有根的原因。修行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没有根,那我们的修行就不能保持和增上。什么是修行的根呢?就是信、进、念、定、慧。 一、信根。“信正道及助道法名信根。”正道法是什么?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但是由于无明、妄想、执著,覆盖了我们的佛性没有办法显现。对于修学信愿念佛法门的同修,信愿念佛是我们的正道,念佛成佛。同时修学五戒十善,净土三福,四摄六度,就是我们的助道法。修学净土法门的同修,不要以为修学念佛法门就是念一句阿弥陀佛,其他什么也不管,家里的事情也不管,单位里面事情也不管,在社会上别人觉得修行人好像是一个怪人,这就不对了。佛菩萨所在之处要令一切众生欢喜,如果搞得格格不入,跟世间的人没有办法融合在一起,那就证明修行上有问题,就是助道法没有修好,也会影响别人对佛教的印象,产生不好的影响。真正修学佛法的人,正道跟助道要能够同时进步。 二、精进根。“行正道及诸助道善法。勤求不息。名精进根。”我们修学净土法门,就是要执持一句阿弥陀佛佛号不间断。助道法是净土三福,诵经、持咒、六度万行,也要精进不懈怠,正道跟助道要同时精进。 三、念根。“念正道及诸助道善法。更无他念。名念根。”对于修学净土法门的同修,我们要将一切妄念转化成一念,就是与正道法跟助道法相应。跟佛号相应,跟四摄六度、净土三福等等助道法相应,没有任何妄念,这样下去,我们的念功深就能成就。 四、定根。“摄心在正道及诸助道善法中。相应不散。名定根。”我们要将心定在所修的正道及助道上。有人觉得“定”就是坐在那儿打坐,双腿一盘,这也叫定,是身定。身坐在那儿定下来了,但是心里面妄想纷飞,或者在睡觉,这就不对了。我们要让心跟佛号相应,只有佛号这一念,不起别念,不起其他念头,就是得定了。 五、慧根。“为正道及诸助道善法。观于苦等四谛。名慧根。”苦等四谛,就是苦、集、灭、道,“谛”是真理。苦集灭道是世间跟出世间的二重因果,我们要智慧地观照这四谛法。苦谛,是生死的苦果。集谛,是生死苦果之因,就是惑业,迷惑造业就是集,造业所感之果就是苦。灭谛,是解脱之果。道谛,是解脱生死之因,如果能在正道及助道上这样观察,那我们就能够渐离生死。对于信愿念佛求生净土的同修来讲,我们要观娑婆世界只有苦、集二谛,因为皆是迷惑在造种种的恶业,这些恶业就感召了苦果,我们要厌离。极乐世界有灭、道二谛,通过修道可以灭除一切烦恼,最后趋向解脱大道,一生成就,我们要愿生。有了这种观想,那我们会对净土生起无比的信心,具足如是正慧观察即是慧根。五根当中慧根是根本,其他的四根都要依靠慧根做指导。修行有智慧就好比一个人有眼睛在指挥方向,所谓“智目行足到清凉地”。 【五力者。信根增长。能破疑惑。破诸邪信。及破烦恼。名信力。精进根增长。破种种身心懈怠。成办出世大事。名精进力。念根增长。破诸邪念。成就一切出世正念功德。名念力。定根增长。能破乱想。发诸事理禅定。名定力。慧根增长。能遮通别诸惑。发真无漏。名慧力。】 五根、五力,这两个概念很容易混淆,我们举个例子说明。好比一颗小树,刚刚把它栽下去,这时它有根但是根基不牢,经不住风吹雨打,没有力量。经过一段时间的成长,小树的根基扎牢了,就有力量能够抵挡风吹雨打,这就是五力。我们修行有了五根,把五根扎牢有了力量,就是五力。弥陀经告诉我们,现在是“五浊恶世”,五浊已经是非常颠倒了,再加上恶,说明五浊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五浊当中我们单讲一个见浊,知见上面经常容易出错误。《楞严经》有“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这个时候我们没有真智慧,或者根基不牢没有力量,容易随邪魔外道而去。如何才能有真智慧去分辨呢?我们一定要依照佛的经典,依照佛的圣言量决定不会错。五力就是五根扎牢之后所起的力量,能够破除一切障碍,不被扰乱。 一、信力。“信根增长。能破疑惑。破诸邪信。及破烦恼。名信力。”修学佛法,信为能入,信为道源功德母,信很重要。如果我们的信根发不起信力,对甚深的大法就没办法生起信心,还带有疑惑,有了疑惑那念佛也不得力了,做任何佛法上的事情,得不到佛法的真实利益,只能得到一些人天福报。如果我们的信根成为信力,那就能够破除对佛法的疑惑,同时能够破除一切邪见,与佛法不相应的见解都属于邪见。及破烦恼,三大烦恼,罗汉所断的见思烦恼,还有尘沙烦恼、无明烦恼,无明烦恼断尽就成佛,信力增长能够破烦恼恶。 二、精进力。“精进根增长。破种种身心懈怠。成办出世大事。名精进力。”精进根增长,就是我们能够于一种法门一门深入,这样下去就能成就。比如修学信愿念佛法门,就是要以执持阿弥陀佛名号为我们的正行,以诵经、持咒、礼忏乃至做一切善事为我们的助行,这样精进行持下去,就能破除身心懈怠。身体懈怠就是懒惰,心理懈怠就是昏沉与散乱,坐在这儿妄想纷飞,昏沉睡觉,就是心懈怠了。我们修学佛法,为什么发不起精进心,原因就在此地,身心懈怠。如果能够一门深入执持名号,那你必定成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易如反掌。 三、念力。“念根增长。破诸邪念。成就一切出世正念功德。名念力。”当我们的念根增长,它能产生力量,能够破除一切邪念。比如念佛法门,我们要将一切妄念,将万念转化成正念,正念就是念阿弥陀佛。行也阿弥陀,坐也阿弥陀,睡觉也阿弥陀,到了最后阿弥陀佛来接引你,这就是念力强大的缘故。前段时间我在上海念佛堂,有位居士跟我讲,说师父我来念佛怎么总是感觉好像有鬼。念佛怎么会念出鬼来了,后来问了才知道,他整天就看巫婆神汉搞附体的碟片,他看这个东西,就念这个东西,所以就感召了鬼来了。你念佛就是佛来,念鬼就是鬼来啊。所以念力非常重要,一定要有正念。 四、定力。“定根增长。能破乱想。发诸事理禅定。名定力。”定根如果能增长,这是一种定境,就能够止住一切妄想。比如念佛,如果念出功夫来,念出定力,浑身就有一种轻安的感觉,很轻松。或者念到身心皆空的境界,这是一种殊胜的境界,但是不能执著,要持续地念下去。如能持续地念下去,就能断除见思烦恼,见思烦恼断就得到事一心不乱。功夫再深一点,再持续下去,得到理一心不乱,就断见思,断尘沙,开始断无明,法身大士啊。 五、慧力。“慧根增长。能遮通别诸惑。发真无漏。名慧力。”慧根增长能遮住通别诸惑。通惑即见思烦恼,是三乘共断的烦恼,断除之后能显现出共般若,即一切智。别惑是尘沙烦恼、无明烦恼,是菩萨所断之烦恼。见思、尘沙、无明烦恼统统断除就成佛了,我们的无漏智慧就能现前。五根、五力实为一体,五力是五根增长,而起大力用。 【七菩提分。亦名七觉分。智慧观诸法时。善能简别真伪。不谬取诸虚伪法。名择法觉分。精进修诸道法时。善能觉了。不谬行于无益苦行。常勤心在真法中行。名精进觉分。若心得法喜。善能觉了此喜。不依颠倒之法而喜。住真法喜。名喜觉分。】 第六科、七菩提分。菩提,印度语,中文翻作觉,七菩提分又名七觉分。三十七道品是修学佛法的次第,而现在大多学佛人都不了解,甚至没听说过,每天只知道念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并不理解什么意思,这就是迷惑。不管修哪一种法门,都要按照三十七道品的次第去修学,就不会走错路。从第一科四念处,以智慧观察世间一切法的真相——苦、空、无常、无我、不净,知道了一切法虚伪不实,就开始修学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通过这样的修学能够产生跟自性相应的无漏智慧,有了这些无漏真智慧,下一步开始择法,修学七菩提分就让我们在一切境界当中不迷惑了。 一、择法觉分。“智慧观诸法时。善能简别真伪。不谬取诸虚伪法。名择法觉分。”我们对一切法不要盲从,而是用智慧去简别它的真伪,与无漏智慧相应就是真法,反之就是伪法。如果细说的话,真伪法当中不但有真伪,还有正邪,有善恶等等诸法,我们有了无漏智慧要能够对这一切法历历分明。比如,我们知道一切世间法都是因缘所生法,本体是空相,如果我们执著于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那就是伪法。佛经有“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再比如念佛人,我们在这里念佛,如果不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所念的佛就变成人天福报,人天福报就是虚伪法,不真实,我们往生极乐世界才是真实法。所以念佛一定要发信愿往生之心,得生与否全凭信愿,没有信愿,念佛就没有方向,就不知道到哪里去了。信愿决定方向,念佛是能量。再如布施做功德,若是著相布施就是虚伪法,如能不著相,达到最高境界就是三轮体空,这就是真实法。所以择法非常关键。佛法的修学法门很多,因为众生有八万四千烦恼,就有八万四千法门来对治,面对这些法我们如何选择,如果选择不契机,就无法得到佛法的真实利益,那就白修了。释迦牟尼佛他老人家非常慈悲,在《大集经》中告诉我们,末法时期,罕一得道,成就靠什么——信愿念佛法门。所以我们选择信愿念佛法门,能对这个法门生起信心,不怀疑,发起无上的心去修,这就是择法成功。 二、精进觉分。“精进修诸道法时。善能觉了。不谬行于无益苦行。常勤心在真法中行。名精进觉分。”选择了合适的法门,就要精进行持下去,精是专一,进是不退。专一地行持下去就能成就,就能有真智慧去观察一切法,不会去修一些无益的苦行。大家知道,佛教强调以苦为师,以戒为师。佛陀在世的时候,苦行第一的大迦叶尊者,他年纪很大,佛陀叫他不要苦行,住到精舍里面。他说住到精舍里听不到野兽的叫声,太安逸了,生不起道心,还是要去修行苦行。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睡在坟墓间。佛陀后来赞叹,有头陀行,正法就能够久住。佛陀把他的衣钵传给迦叶尊者,没有传给其他的弟子,证明他是非常赞赏苦行的。但那时在印度,也有很多外道修苦行,而这些苦行不是正确的苦行,有人持牛戒,有人持鸡戒。牛戒是这样的,有一个外道看到牛吃草时突然死掉,神识升到天道去了,他就觉得像牛一样吃草就能升天。他不知道牛的宿世因果,它是业报已尽升到天道去的,以为吃草就可以升到天道,所以他也学牛吃草,这种苦行是无益的苦行。“常勤心在真法中行。”我们修行的人,一定要把心安住于真法中修持,真法即是与我们的性心相应的道法,这是真精进。 三、喜觉分。“若心得法喜。善能觉了此喜。不依颠倒之法而喜。住真法喜。名喜觉分。”我们修行、念佛,念到一定的时候会出现境界,身体得到轻安,产生法喜,这时我们要持续念下去,不要执著,一执著心就不清净,不清净就颠倒了。当然也要用智慧去分辨这是不是真正的法喜,有时候是计常计断,著空著有所产生的喜悦,真正的法喜是与我们性心相应的。念佛人念到一定的功夫,特别我们最近精进念佛,这个时候都摄六根,功夫念得深会得到轻安的感觉,但是不要执著,要持续念下去。不管是遇到了佛境、圣境,还是魔境,都不要执著,持续念下去。 【若断除诸见烦恼之时。善能觉了。除诸虚伪。不损真正善根。名除觉分。若舍所见念著境时。善能觉了所舍之境虚伪不实。永不追忆。名舍觉分。若发诸禅定之时。善能觉了诸禅虚假。不生爱见妄想。名定觉分。】 四、除觉分。除是去除,去除见思二惑。见惑,即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思惑,是贪、嗔、痴、慢、疑。见惑称为五利使,思惑称为五钝使。能使众生在生死苦海中轮转,故曰“使”。何以有利钝呢?因为八十八使见惑能够一下子断除,故名利使;断除八十一品思惑较为迂回迟缓,故钝。把这五利使、五钝使断除,就能显一切智成为阿罗汉。“虚伪”之法就是指见思烦恼,它没有实体,断尽之后也不会损害真正之法,真正之法就是戒定慧,是无漏智慧。光明代表智慧,黑暗代表见思惑,光明一显现,黑暗就再见,而光明不会受任何损伤。 五、舍觉分。“若舍所见念著境时。善能觉了所舍之境虚伪不实。永不追忆。名舍觉分。”念佛念到一定功夫,有时候能看到阿弥陀佛、观音势至、清净大海众,有了这种境界不能沾沾自喜,如果老是念着这些境界,又会忘记阿弥陀佛的正念,落于这些虚妄不实的境界当中。当然,能够出现这种境界也是一件好事情,我们不要执著,来了就来了,就是魔境出现了,也是想着一句阿弥陀佛,保持正念,如如不动。我们也不可以追求这些境界,念佛的时候,老是想着能不能看到阿弥陀佛,看到观音势至清净大海众、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如果产生这样的念头,那心就不清净了,就没办法与佛相应了。修学佛法的各位同修,一定要舍除修行当中的一切圣境与魔境,达到无念的状态,就是最高状态。 六、定觉分。“若发诸禅定之时。善能觉了诸禅虚假。不生爱见妄想。名定觉分。”念佛法门称为无上深妙禅,念佛达到功夫成片就接近禅定的状态,如果再深入就能断见思惑了,就是禅定的状态,事一心不乱的状态。通常讲四禅八定,四禅八定是世间的有漏禅定,包括色界天的四禅定及无色界天的四空定,其中最高的就是第八定非想非非想定。到了第九定就是阿罗汉的境界,但是他们不能超越,就是得到了非想非非想定也会堕落,犹如仰箭射虚空,向天上射箭,射得再高总要掉下来的。一旦非想非非想定福报尽了,就会堕落三恶道。他为什么不能前进呢?就是因为贪著禅定的快乐。禅定的快乐是非常殊胜的,世间的一切快乐都无法与其相提并论。外道包括世间的人执著于禅定的快乐,所以不能脱苦,而堕入爱境妄想。在禅定过程当中也会产生很多微细的烦恼,这时,我们就用除觉分跟舍觉分来去除这些爱境烦恼,如如不动,不为境转。 【若修出世道时。善能觉了。常使定慧均平。或心沈没。当念用择法精进喜三觉分以察起之。或心浮动。当念用除舍定三觉分以摄持之。调和适中。名念觉分。】 念佛过程当中容易出现两大问题:一昏沉,二散乱,就是此段讲的定慧不平。我们有时坐着念佛,出现定慧不平的情况,若是慧力小定力大,这时心就沉默,容易昏沉,开始要瞌睡,就要抓紧时间调整修学的方式,就是用择法觉。念佛时候昏沉了,就起来绕佛、拜佛,身体动起来就不会昏沉了。接着用精进觉分来观想,我们得到这个人身不容易啊,还在这边睡觉!我们要想阿弥陀佛在因地做法藏比丘,付出了多少艰辛才成就了果地的庄严,以佛做我们的榜样,就不敢懈怠了,而能精进用功办道,这时候得到法喜充满,就是喜觉分。择法、精进、喜这三觉分可以对治昏沉。念佛时,若是慧力大定力小,心就开始浮动,容易打妄想,就用除、舍、定三觉分来对治。在念佛过程当中,贪嗔痴的念头出现了,就用除觉分来对治,去除它。出现种种境界,有佛境,有魔境,有轻安、法喜,这时不能执著,用舍觉分来对治。其实啊,这些妄想、烦恼出现的时候,我们只要把心安住一句佛号上面,这就是定觉分对治。念佛的时候,大家一定要都摄六根,意根要想佛,舌根把一句阿弥陀佛名号念得清清楚楚,耳根也要听得清清楚楚,自然身根就恭敬了,眼根也不看,不可能东张西望了。每次我跑到念佛堂,站在门口往里面一看,你们的眼睛都“唰”地一下子全部朝我看,没有都摄六根,心散乱在念佛。昏沉来了,我们就高声念佛,经行念佛,绕佛;妄念来了就追顶念佛,摄心念佛,用这些方法来调和定慧平衡,这就是念觉分。七觉分非常重要,对我们修学佛法、念佛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地学习。 【八圣道分。亦名八正道分。修无漏行观。见四谛分明。名正见。以无漏心相应思惟。动发觉知筹量。为令增长入大涅槃。名正思惟。】 八正道。正,与无漏正法相应是为正,与我们自性相应就是正。道,是通往涅槃的道路,修此八圣道就能够通往解脱涅槃。 一、正见。“修无漏行观。见四谛分明。名正见。”四谛法就是苦集灭道四谛,是圣人所证悟的真理,又称四圣谛,依此修行就可以出离三界。我们知道苦是集的果,集是苦的因;灭是道的果,道是灭的因,那为什么要将果放在前面呢?众生知果报非常容易,看因却很难看到,所以就将果放置于前。四谛行观是修学观四谛行相之观法,苦集灭道每谛有四行观,一共有十六行观,在三藏法数中有详细记述,修此十六行观能够断除烦恼,脱离生死轮回,称为无漏行观。修无漏行观能够见四谛历历分明,这就是正见。正见非常重要,所以在八正道当中它排于首位。正见在我们修学佛法当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刚刚讲到,末法时期在知见上最容易出问题,知见不正确,方向不对,再怎么走都没办法到达目的地。盲人摸象的典故大家都知道,盲人摸大象,摸到象腿的觉得大象像根柱子,摸到大象耳朵觉得大象像扇子,摸到大象身体的觉得大象像堵墙,这就是因为没有眼睛,比喻缺少智慧啊。现在大众学佛也是如此,你跟着什么样的人学佛,就认为佛法是那个样子的。跟着一个专门烧香的人,你认为这就是佛教,烧烧香,拜拜佛。跟着一个专门做经忏佛事的人,你认为佛教就是做经忏佛事。跟着一个人搞封建迷信,就觉得佛教是搞封建迷信。如果我们的福报足够大,能够跟随一位真正修学佛法的人,才是遇到了明师。所以我们一再强调,按照印光大师所讲的,要以佛经、戒律、祖师大德的教诫作为我们修学的依据,具足正知正见。没有正知正见,学佛法不能得到真实利益。 二、正思惟。“以无漏心相应思惟。动发觉知筹量。为令增长入大涅槃。名正思惟。”无漏心,至少是没有见思烦恼的。没有烦恼的心,智慧就能显现,这时的思维就不是凡夫的意识心在思维。我们是在用意识心思维,妄心在思维,妄心在念佛。断烦恼的思维才是四依法所讲的“依智不依识”,意识心是识,依靠智慧思维就是依智不依识。“动发”就是从空出假,空能起作用,产生种种思维,断除尘沙烦恼、无明烦恼,入大般涅槃,究竟涅槃,就是成佛了,这样的思维是正思维。我们现在用意识心念佛,但是意识心能够把所有的念头转化成一句阿弥陀佛,没有其他的念头,这也是正思维。 【以无漏慧除四邪命。摄诸口业。住一切正语中。名正语。以无漏慧除身一切邪业。住清净正身业中。名正业。以无漏慧通除三业中五种邪命。住清净正命中。名正命。】 三、正语。“以无漏慧除四邪命。摄诸口业。住一切正语中。名正语。”这是讲清净口业。嘴巴很关键,它能行善也能造恶,能够说好话也能骂人,能够念佛也能够谤佛,一定要把嘴巴管管好。鬼谷子讲“口乃心之门户”,嘴巴是内心的写照,如果没有正见、正思维,也不会讲出什么善言。所以首先要具足正见,这样讲话也会如理如法,就是正语。“四邪命”是针对出家人讲的,有四种不如法的事情来养活自己。(1)方口食。指势利眼,看到有钱人谄媚巴结,游说四方,贪图供养,靠这个来求衣食养活自己,是为邪命。(2)维口食。不弘扬正道,给别人算命、看风水、打卦求衣食而活命。(3)仰口食。仰观星宿,占相吉凶。(4)下口食。种植田园,和合汤药帮人治病以求衣食而自活命。从事上面这些行业皆有邪心求利之行,都有不善之语,正信出家人不能从事此等行业,当以上求下化为主。口业有四种,妄语、绮语、两舌、恶口。妄语是说谎话,是言不是,不是言是。其中一种谓大妄语,未证言证,没有证得罗汉果位说已经证得罗汉,有神通。还有说自己是佛菩萨再来,或者通过他人宣说是佛菩萨再来。还有说自己往生西方来去自由了,如果说出这样的话还不走路,就证明有问题。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来去自由是什么样的人?至少是八地以上的大菩萨。两舌指挑拨离间,搬弄是非。绮语,说花言巧语的话来欺骗别人。恶口是说脏话骂人。这四种口业我们在寺院一定要注意。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最严重,就是说四众过。四众,有出家众比丘、比丘尼,在家众优婆塞、优婆夷。优婆塞优婆夷指受了五戒菩萨戒的在家男女居士。我们不能说四众的过错,特别是出家二众的过错,《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卷六中讲到,说比丘过恶之人,其罪超过毁破佛塔佛像之重罪。说出家人的罪过比出佛身血的罪过还要大,出佛身血是五逆罪啊。哪怕就是恶行比丘,我们也不能去讲,因为他示现的是僧宝,代表了僧人,所以不能讲。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讲“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住一切正语中,就不能犯上诸口业,而要说真实话、柔顺话、劝和话、正善话,多说赞叹话。我们在一起不要聊家常,念山海经谈世俗事,在一起就要研究佛法,研究经典。 四、正业。“以无漏慧除身一切邪业。住清净正身业中。名正业。”这是讲清净身业。出家人要以弘扬佛法为家务,利益众生为事业,这是我们的正业。如果我们去给人家看命算风水,搞这些不如法的事情,就是邪业。在家居士所从事的职业也要分清正业与邪业,标准就是依照十善业道来划分,凡是涉及杀、盗、YIN、妄的就是邪业,劝人吃素、念佛、修梵行的就是正业。作为佛弟子要选择正当的职业,远离杀盗YIN,常修梵行,住清净业中。 五、正命。“以无漏慧通除三业中五种邪命。住清净正命中。名正命。”正命通身口意三业。末法时期会出现五种邪命。(1)诈现异相奇特,以奸诈为怀。现在有些出家人,为了显现出跟别人不一样,或者喜欢装成老和尚,留起山羊胡子,别人一看这个老和尚了不起,胡子留这么长不简单。但是我们对照佛经,教导出家僧人要剃除须发,不但头发要剃掉,胡须也要剔除,所以出家人留胡子是不如法的。(2)自说功德,诱动人心。有些出家人喜欢在居士面前说一些话,我很精进用功办道,一天念多少佛,拜多少佛,做多少利益众生的事情,来打动信徒的心让别人来供养。(3)占相吉凶,为人说法。出家人以弘法为家务,利生为事业,如果去给别人占相吉凶,搞这些邪业,就不如法。所以我建议刚刚出家的出家众一定要背诵佛遗教三经,其中为佛弟子不得“占相吉凶仰观星宿”讲得很清楚,我们再去做这些事情,寺院里搞个签筒求签,算命打卦看风水,这都不是佛教徒应该做的事情。(4)高声现威,令人敬畏。有些和尚年纪不大,喜欢装成老和尚样子,走起路来八字步一摇一摆的,跟小和尚讲话粗声粗气,显示他的威严,让人觉得很了不起,是善知识,这是不如法的。(5)说所得供养,以动人心。喜欢到张三居士面前说李四供养多少东西,张三不好意思,他供养我也要供养,就不如法。上述五种皆是为了名闻利养,称为邪命。真正的出家人要保持身心清净,不要贪图供养,十方大众的供养要节俭使用,不要有所蓄藏,一心办道。在佛门里面,我总结了一个经验,不要担心没钞票,只要担心有没有道。把一句阿弥陀佛念好了,是无量光无量寿代表一切无量,真正地是念成功这句佛号一切都无量,这是我亲身的体会,跟大家分享。出家人惟慧是业,要住清净正命中,以道自活,靠修道,不要担心,龙天会护法,而全法身慧命,名正命。 【以无漏慧相应勤精进修涅槃道。名正精进。以无漏慧相应念正道及助道法。名正念。以无漏慧相应入定。名正定。】 六、正精进。现在很多人修行非常精进,我们要赞叹。但是所谓的精进如果缺少了佛法无漏智慧的指导,往往会误入歧途。比如现在很多年轻众,听说2012世界末日,什么也不想干了,也不想管了,把自己关起来精进念佛,就等那一天往生。念佛我们固然要赞叹,但是这种方式不可取,精进也需要正确的方法。念佛人要精进修持,但是精进修持的时候要把我相放下,所谓的无漏智慧就是要放下我执,如果有我相在,我在念佛,我在拜佛,有了“我”就不清净,我字当头就是有漏法,有漏法就是有为法,“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有漏法不能出离六道,只能变成人天福报。念佛人要放下我相,该吃饭的时候吃饭,该睡觉的时候睡觉,行住坐卧都能够保持一句佛号,净念相继,就是正精进。 七、正念。“以无漏慧相应念正道及助道法。名正念。”以无漏的智慧将一切妄念转化为一念,要与我们修学的正道法和助道法相应,正道法就是执持一句阿弥陀佛名号,助道法就是净土三福,五戒十善,四摄六度。经常以正道与助道为念,没有其他妄念,就是正念。 八、正定。“以无漏慧相应入定。名正定。”与无漏慧相应的定才是正定,简别其他的邪定、有漏禅定。外道也修禅定,如外道的无想定,世间四禅八定,这些定都是不能出离六道轮回的,所以叫有漏禅定。念佛法门是无上深妙禅,就是最好的禅定,念佛念到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就是念佛三昧得入正定。我们念佛人要把心安住在阿弥陀佛佛号上,别人骂你了,回答一句阿弥陀佛,赞叹你了,回答也是一句阿弥陀佛,不管在顺境、逆境不起分别,就是与阿弥陀佛相应,与无漏智慧相应,这就是正定。 【此等道品。依生灭四谛而修。即藏教道品。依无生四谛而修。即通教道品。依无量四谛而修。即别教道品。依无作四谛而修。即圆教道品。】 这里涉及到天台宗的思想,引用了天台宗藏、通、别、圆四教,在这四教当中四谛的内容不同。天台宗的祖师智者大师,将释迦牟尼佛的一代时教分为五时八教。五时分别是:一、华严时。佛在菩提树下悟道之后三七日中,跟法身大士所讲的一真法界的境界,就是讲的华严经。二、阿含时。佛讲华严经的时候,二乘,就是小乘的人如聋如哑,听不懂佛所讲的法,释迦佛又广开方便之门,给小乘根机的人讲四阿含。三、方等时。佛在阿含之后又讲方等,像楞伽经、楞严经就是在方等时所讲,是要让小乘根机的人能够修学大乘,耻小慕大。四、般若时。般若部的经典很多,金刚经、心经、大般若经全都属于般若时所讲,这是佛为回小向大的众生宣说般若妙空,破色显空,要让一切众生断除分别偏执。五、法华涅槃时。在法华会上,佛开权显实,三乘教皆回归到一乘教,没有前面所讲的三乘佛法,这三乘皆是虚妄,皆是方便说,佛法只有一乘大法,所以最后都回归到一乘佛法,入佛知见。五时判教又分通五时与别五时,上面所讲的属于别五时,通五时就是在每一时当中佛又不拘次第,根据众生的能力与根机而说其他法,这就显现出佛法的圆融无碍。八教分为两类:一、化仪四教,这是佛度众生说法的四种仪式,有顿、渐、秘密、不定。顿教,就是跟利根的人直讲无上大法,像华严经。渐教,是慢慢地引导小乘根机的人到大乘。秘密教,佛以神通妙力对众生说法,个人的悟证不尽相同,互相不知对方说法内容。不定教,佛以一音说妙法,众生根据自己根机所体悟的法不尽相同。二、化法四教,就是佛所讲法的内容,有藏、通、别、圆四教。藏教,是对小乘根机的人所讲的,修学生灭四谛,修析空观,证偏真涅槃。通教,通前通后,钝根的人通藏教,利根的人通后面別教跟圆教,所以叫通教,修无生四谛,体空观等法。別教,是唯独菩萨所修之法,修无量四谛,修学次第三观,成別教佛。圆教,是为最上根人所说,也能够普及一切行人,修无作四谛,圆修一心三观,证究竟涅槃。从八教里面可以看出,最圆满的教就是圆教,最直接的教就是顿教。我们前面学过,念佛法门是圆顿法门,所以这个法是最究竟的了,念佛成佛,不假方便。 前面我们讲了四谛法,苦集灭道在藏通别圆这四教当中有所不同,下面来跟大家一一介绍。藏教依生灭四谛而修,即藏教道品。藏教的生灭四谛观是从现实人生的角度,从客观的角度来阐述人生的生灭变异。生灭苦谛,人一出生就是生,人死之后就是灭,当中的过程就是变异的过程,人的一生充满了三苦八苦无量诸苦,这些苦都是生灭变化的,这是生灭苦谛。生灭集谛,人生的苦是由众生的贪嗔痴以及等分烦恼产生的,这些烦恼性也是流动迁移的,它指导了我们身口意这三业不断地造业,形成的业力就产生了种种的善恶果报,所以召感了生死的苦果。生灭道谛,以戒定慧的修学方式来对治贪嗔痴,改变我们以前的价值观人生观,这是道法的善巧方便。生灭灭谛,以戒定慧修行的功力灭尽三界的因果有为法,出三界生死,回归到永恒的空性,永远不生烦恼。藏教生灭四谛告诉我们,三界之内众苦皆遍,没有快乐,只有通过修道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如果净土往生者在往生之前是修学生灭四谛的,到了极乐世界他的小乘种成熟之后,一定是依照生灭四谛而修,所修的道品就是藏教道品。 通教依无生四谛观修智慧,不必入于空性,再用理观的方式进一步了达四谛如幻。当体即是无生,即色即空,修体空观,不等烦恼灭尽方证无生,所以称为无生四谛。无生苦谛,了知一切苦皆是幻化之相,身心也是幻化之相,因缘所生法,本体即空,所以他的苦就没有逼迫之相,苦时不再被苦所逼,生死即涅槃。无生集谛,了悟一切迷惑所造之业都是因缘所生法,缘生无性,全体是空,空无和合,更无烦恼可染之心,烦恼即是菩提。无生道谛,所对治的惑业是幻化之相,能对治的道法也是空设,也是幻化之相,没有能所,道法也就空无所执,不再被道法所阻,道与烦恼也就成为不二之相。无生灭谛,苦谛与集谛都已经成为了虚空,空性之中没有生灭,没有生灭的性质就是涅槃,涅槃的境界就是不生不灭,也就没有幻化的苦集二谛能够污染真性,灭谛中就无生相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如果在他往生之前修学的是通教无生四谛,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他的通教机熟,定依通教道品而修。 別教的无量四谛观。无生如幻的观修,也就是通教所修的四谛观,偏于顽空,未能空中出假,这个空没有起作用,所以他的智慧虽然很利但是不广,他的境界虽然很深但是不能普遍。菩萨在无生理观的基础上能够从空出假,进一步展开悲愿广大,知解无边无量四谛,以此适应无量众生的差别机缘。无量苦谛,观照十法界诸苦无量境况,菩萨能够谛观人的苦恼有无量无边,地狱道、畜生道、饿鬼道的苦也是无量无边的,所以苦谛有无量相。无量集谛,观照五住烦恼不同故,五住烦恼就是见思烦恼,菩萨谛观见惑就有十六知见,六十二见,一百八见,一一见中各具八十八使,这只是见惑,还有思惑,还有尘沙惑、无明惑,无边差别的烦恼,所以四弘誓愿里边有“烦恼无尽誓愿断”。菩萨要能够通达一切众生界的无量烦恼,方能转烦恼而为菩提,广度一切众生。无量道谛,要观照出世的无量法门,一佛出世的无量法门就有大小二乘偏圆权实,各有八万四千种之多,十方世界有八万四千种法门来对治八万四千烦恼,一佛的法门就有恒河沙数,十方诸佛的法门就是无量无边了,所以四弘誓愿讲“法门无量誓愿学”。道也有无量相,菩萨能够了达无量道相,方能广施方便,普及一切。无量灭谛,观照涅槃指归的无量差别,烦恼无量,法门也无量,无量的法门灭尽无量的烦恼,所到达的位置也不尽相同,所以灭也有无量相。往生西方的众生,若是往生之前行菩萨道的,往生之后別教机熟,一定是按照无量四谛来修,所修的道品就是別教道品。 菩萨所修的无量四谛虽然广大无边,但还是有差别相存在,没有达到究竟圆融。圆教的四谛是真如实相,是天然本具非造作而有的,所以叫无作四谛,为佛法最究竟圆满的体现。无作苦谛,看五阴、十二入、十八界这些苦境的存在都是我们真如本性所变现出来的,法尔如是,本然任运,一切苦相都不必舍弃,因为全体即真。无作集谛,谛观无明烦恼即是菩提,因为无明无性,即是法性,法性的当体即是一念清净心,此心即是菩提,所以不必离菩提而去修学菩提,无集可断。无作道谛,有些人执著于边见,有些人执著于邪见。边见就是要么执著于空,要么执著于有,邪见就是心外求法。不管是边见也好邪见也好,都是中道实相为真体,没有自性。无作灭谛,谛观生死是因缘所生法,缘生无性,当下即空,即是寂灭性,一切众生即是涅槃相,因此离开生灭就没有涅槃可得,生死即是涅槃,离生死无灭可证。净土众生如果在往生之前,是修学无作四谛圆修圆证的,到了极乐世界以后,他的圆教机熟一定是按照无作四谛而修。 【藏道品名半字法门。净土浊轻。似不必用。为小种先熟者或暂用之。】 前面是从四教的角度来谈道品的,这里是从四土的角度来谈道品。四教当中,藏教属于小乘教,称为半字教,半就是偏,不圆满。大乘的通别圆就是满字教。西方净土是五清世界,没有五浊,所以不必用藏教的道品。一些小乘根机的人,在临终之前能够闻到信愿念佛法门,发愿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些人往生在同居土,所以同居土有很微细的五浊。这些人以前是修学藏教的道品,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为了契机,让他欢喜,所以还是暂用藏教道品。 【通道品名大乘初门。三乘共禀。同居净土多说之。】 通教是大乘的初门,就是别圆二教的初门。通教道品是声闻、缘觉、菩萨这三乘共修的,所以通教道品当中不但说四谛法,也说十二因缘以及六度法门,在这里称为“三乘共禀”。极乐世界同居土的众生见思烦恼没有断,而通教道品以空为体,空能断除见思惑,所以在极乐世界同居土的众生,是以修通教无生道品为主。 【别道品名独菩萨法。同居方便净土多说之。】 別教道品不是声闻缘觉所修的,而是菩萨独修之法。从般若的角度来讲,声闻缘觉断除了见思烦恼,一切智现前,这是智慧的初门,称为共般若,因为菩萨也要先断见思,再断除尘沙。菩萨所断的尘沙惑是不共二乘的,尘沙惑断尽道种智就显现,道种智就是不共般若,是菩萨才有的。极乐世界同居土与方便土的众生多是修持別教的无量道品。 【圆道品名无上佛法。有利根者。于四净土皆得闻也。】 圆教道品是无上的佛法,最高的佛法。圆教根性的众生在西方极乐世界四土都可以闻到圆教道品,因为西方极乐世界四土相融相通。上面是讲的极乐世界的四土所闻的四种道品,在极乐世界的同居土能够闻到藏通别圆四种道品,在方便土但能闻到别圆道品,实报庄严土只能闻到圆教道品,常寂光净土唯是一心,无教不教。 【如是等法者。等前念处正勤如意足。等余四摄六度十力无畏无量法门也。】 “如是”指弥陀经所提到的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等前念处正勤如意足”,就是三十七道品前面的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等余四摄六度”就是余下的四摄六度,包括十力无畏,无量法门。 修学净土法门的同修知道,修念佛法门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要具备四种条件:第一要有大智慧,第二要发菩提心,其后就是能够专一、精进地修持这样一个法门。现在修学念佛法门的人往往忽略一个条件,对菩提心的理解存在着误区,菩提心即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心。有些人修学佛法不是为了求佛道求解脱道的,对于念佛求生西方的,他念佛不是为了求生西方。我们现在念佛也好,行四摄六度法也好,这些法修学下来一定要有一个方向的导归,就是在于你因地里面发的什么心,你要回向到哪里。像我们念佛,你是不是发愿要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如果没有这种发愿,那你所修的这些法门当然就没有方向了,最后只能变成人天福报,人天福报是有为法。《金刚经》中讲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这个不是我们念佛所追求的,我们念佛的目的就是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还有些人他的发心带有小乘思想,修行忽略了度众生,只管自己不管别人。特别是现在有很多居士,他觉得寺庙里面人多是非多,不清净,所以不愿意到寺院里面来护持三宝,在家里面闭门念佛。但是他就不知道寺院里面就是成就你的助缘,这些僧人就是给你种福田的助缘啊,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在家居士是以护持佛法、护持三宝为己任的。还有些人发心闭关念佛,当然这是好事情,要赞叹,但是闭关也需要有大福报的,没有大福报谁给你去送饭啊,没有大福报在关房里面也坐不住的。就像我们出家一样的,出家人要有大福报。所以刚刚发心过来的净人一定要能够吃苦,先培养福报,如果没有福报,就是帮你把头剃掉了,到时候还是要还俗的。出家之前一定要先苦,能够吃苦。我们看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他刚刚开始到寺院的时候都是在做苦力啊,做苦力就是在培养福报。我们对菩提心要有正确的理解,不但是要上求佛道而且要去下化众生,如果修学一切法门没有发菩提心,《华严经》讲到“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没有发菩提心修学的一切佛法都是魔业了。对于我们出家人来讲,出来造庙、讲经说法,不为名不为利,目的是为了什么?就是发菩提心。发了菩提心就是菩萨的行为,那菩萨修什么呢?就是修四摄六度,六度万行。下面我们来学习四摄六度。 四摄:一、布施摄。娑婆世界众生最大的特点就是贪心重,喜欢贪小便宜,诸苦皆由贪欲起,苦恼也是由于贪心导致的。怎样去度化娑婆世界的这些众生呢,佛告诉我们要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先行布施道,给这些众生结善缘,你能够给他恩惠,他觉得有利可图就会来听你的教诲。在布施法门中有三种布施:(1)财布施。财就是金钱跟财产,我们学佛的人在有生之年,一定要把自己的金钱跟财产用到合适的地方去,做慈善利益众生,建寺造塔弘扬佛法。布施能够对治我们的悭贪心,大家要知道,金钱存在银行里面自己不用,它不一定是我们的钱,只有你用掉了用到合适的地方,它才是我们的钱。我们看现在有很多企业家,做企业做了一辈子,到最后都变成慈善家了,因为他有大智慧,他知道把这些钱用到该用的地方去才能得到无量的利益。我们现在看到很多企业家裸捐,陈光标裸捐,他留给下一辈的不是金钱,留的是道德。财布施又分两种,内财布施和外财布施。外财布施就是布施金钱,像发心到寺院里面来的这些义工,就属于内财布施。(2)法布施。法布施就是给众生讲佛法,使他能够明理,从以前错误的见解当中转变过来,让他能够破迷开悟,转凡成圣。法布施能够滋养众生的法身慧命啊,让众生成佛,这个功德非常之大。我们在单位里面,把自己的技术毫无保留地传给别人,也属于世间的法布施。(3)无畏布施。给那些身心不安的人以善巧方便开示,让他能够远离恐怖,远离烦恼,就属于无畏布施。在这三种布施当中,法布施最为第一,给众生讲佛法,这个利益是最大的。我们布施财得财富,布施法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二、爱语摄。我们去度众生的时候,要以真诚的心态跟众生沟通,讲真实语,同时讲话要柔软,不要粗声粗气,一句好话到了你嘴巴里都变成坏话了。要用柔和语去跟众生沟通。三、利行摄。娑婆世界的众生贪心最大,把名利都看得很重,利超过名,所以他做什么事情首先要考虑有没有利益。佛菩萨为了度化这些众生,以身口意三业去利益一切众生,众生觉得有利可图就来接受佛菩萨的教诲,这个叫利行摄。四、同事摄。顾名思义,就是跟众生做一样的事情,在做一样的事情当中来度化众生。众生喜欢跳舞,菩萨就陪他一起跳舞;众生喜欢喝酒,菩萨就和他一起喝酒,喝酒的过程当中慢慢地来唤醒他,让他觉悟,知道自己的这些行为不如法。能够行持同事摄的不是一般的人,都是大菩萨。我们看济公活佛,他吃肉喝酒,这样的人都属于八地以上的大菩萨。我们一个业障凡夫,你也去行同事摄,跟着一起喝酒吃肉,那麻烦了,不是你度化他来成佛,而是他度化你去做魔了。所以同事摄不能随随便便去行持,一定要谨慎。 六度。度,梵语“波罗蜜”,中文译作“到彼岸”。彼岸就是解脱的彼岸,成佛的彼岸。此岸是烦恼的此岸。六度,就是六种从烦恼的此岸到涅槃彼岸的方法。一、布施度悭贪。众生为什么会轮转?就是因为无明烦恼,而无明烦恼的根本就是贪嗔痴三毒,其中贪最为厉害,居三毒之首。对治贪毒就是用布施法,贪烦恼断了就能出离三界,修学布施法门能够到达解脱的彼岸,所以叫布施波罗蜜。二、持戒度毁犯。释迦牟尼佛临涅槃之前,咐嘱阿难尊者及其他大弟子,我在世时,你们以我为师,我灭度后,你们要以戒为师,波罗提木叉是汝等大师。戒法是成就无上菩提的基础,由戒生定,因定发慧,戒法是三无漏学的基础,不管是出家众还是在家众,保护戒法要如同保护我们的眼睛一般。众生由于贪嗔痴三毒,指引身口意三业造作种种的恶业,恶业形成业力牵引着我们在六道中轮转。要断除贪嗔痴,前面讲布施是从断贪惑下手,持戒是从保护身口意三业下手,身口意三业能够清净,时间久了,贪嗔痴三毒自然能够熄灭,这样就能出离三界,趋向解脱大道,所以称为持戒波罗蜜。三、忍辱度嗔恨。菩萨修忍辱行,能够度脱嗔恨之心。经中告诉我们“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嗔恨心是无明业惑,嗔心一发可能就失去了理智,什么业都敢去造。佛又告诉我们“嗔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心中只为图一时的报复,一时的怨恨,就不考虑一切而去伤害众生,把以前好不容易积累下来的功德全部断送掉了,叫火烧功德林。嗔恨是六种根本烦恼之一,导致犯罪的可能性是最大的,危害性也是最大的。每个人的嗔恨心最容易爆发,嗔恨心是我们修学佛法最大的障碍,一定要断除。前面讲到布施是对治贪心根本烦恼,能够依此修学到达涅槃的彼岸,忍辱对治的嗔也是根本烦恼,依此修学也能到达涅槃的彼岸。那如何修学忍辱法门,转变嗔恨的心态呢?有五种方法。(1)生忍。每当被辱的境界现前,观想对方是善知识,调整我们的心态,对方是示现给我看的,来教导我的。(2)力忍。当被辱的境界现前,用最大的力量控制自己的情绪,不为境界所转。修学净土法门的同修,就用一句佛号来降伏住嗔恨心,这就是力忍。(3)缘忍。当被辱的境界现前,别人来骂我,我们要思考,这个人为什么不去骂别人,不骂张三不骂李四,为什么要来骂我呢?大概前世我也骂过他,所以这一辈子要受这个报应,要还债。做了这种观想之后就能够逆来顺受,不起嗔恨,心情舒畅。(4)观忍。当被辱的境界现前,别人来骂我,我们用一种因缘观,骂我的人他是因缘所生法,我自己也是因缘所生法,因缘所生法就是空相,空对空,就没有嗔恨心能生起来了。(5)慈忍。当被别人辱骂的时候,我们不但不生嗔恨心,而且去怜悯他,他是由于自己的无明,犯嗔心来造口业,我们不但不怨恨他,而且等他心平气和的时候去跟他讲道理,讲佛法,让他明白自己的这些行为是错误的。我们在《金刚经》中看到,释迦牟尼佛在因地做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截身体的时候,他没有生起嗔恨心,因为佛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不但没有嗔恨心,而且发愿成佛之后第一个度化的就是歌利王,佛去度化的憍陈如就是歌利王。我们学佛就要向佛学习,学习他的忍辱,忍辱能够波罗蜜。四、精进,度懈怠。学佛的人就怕懈怠,懈怠是我们众生最大的毛病,佛门有这样一句话“初发心成佛有余”,我们刚刚发心学佛的时候非常精进,大家应该都深有体会,但是时间长了这个心就发不起来了,开始懈怠了。所以说“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学佛两年佛在天边,学佛三年佛化云烟。”这就是现在末法众生修行的写照。修学念佛法门要精进行持下去,精是专一,进是不退。我们执持名号不断,时间久了必然能够降伏烦恼,念佛成佛。俗话也讲“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只要我们有信心,信愿具足,精进执持这句佛号,就一定能够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而且品位不低。释迦牟尼佛因为在因地修行勇猛精进,所以他超过了弥勒佛先成佛。我们讲十六尊者的时候,讲到阿那律尊者喜欢睡觉,每次听经时他都要睡觉,佛后来呵斥他,说他是螺蛳蚌蛤类,他听了佛的呵斥后生大惭愧心,发心修行,七天七夜不睡觉,结果把眼睛搞坏掉了,佛又教他修学乐见照明金刚三昧,他通过修学这个法门得到了眼根圆通三昧,看大千世界一切物犹如看手中庵摩罗果一样清楚,他在佛的众多弟子当中是天眼第一。所以精进心能够度脱懈怠堕落之险。精进法门通其他五度,修学布施要精进,才能度化悭贪心;持戒要精进,才能度毁犯心;忍辱要精进,才能度嗔恨心;禅定要精进,才能度化散乱心;般若要精进,才能度化愚痴心。在六度当中,哪一度不精进都不行。有些念佛人念佛很精进,但是嗔心很大,忍辱不精进,好不容易念佛积累一些功德,被他嗔心一发,火烧功德林。五、禅定度散乱。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悟道的时候,讲到“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执著是烦恼,妄想是心地散乱。众生的心一直以来都是非常散乱的,特别现在末法时期,哪有一个是定下心来,好好地去修学佛法了,心不定啊。对治心散乱最好的方式就是用禅定,禅定翻译过来叫静虑,就是寂照的意思,禅定有世间禅定(就是四禅八定)、出世间禅定和出世间上上禅定。我们现在修学的念佛法门,就是无上深妙禅。念佛如果能念到一心不乱,断除见思惑得事一心不乱,断除见思尘沙开始破无明就是理一心不乱,这个是无上深妙禅啊,这个禅定的功夫非常深啊。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悟道之前,魔王派魔女来诱惑他,派魔兵魔将来威胁他,但是释迦牟尼佛没有被诱惑跟威胁吓倒,就是因为他有甚深的禅定。佛法的修学次第就是戒、定、慧三学,由戒生定,因定发慧。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为什么我们的佛性不能显现?就是妄想执著。对治妄想用禅定,对治执著用智慧,用这两大法宝就能去除妄想执著两大障碍,去除清净之后我们的自性佛性就能显现出来。所以禅定是对治散乱的最好方式,我们念佛人就是要把我们的心安住在一句佛号上,行也阿弥陀,坐也阿弥陀,吃饭睡觉都是阿弥陀,那你往生的时候也是阿弥陀,阿弥陀佛来接引你,自在往生。把我们的乱心安住在一句佛号上面,心不散乱。六、般若度愚痴。众生轮回的根本就是无明,无明的根本就是贪嗔痴,为什么会有贪,有嗔呢?就是因为愚痴啊,对治愚痴最好的方式就是用般若。“般若”是梵语,中文译作妙智慧,大智慧,但妙智慧大智慧无法完全代表般若的意思,所以尊重不翻。般若有三种,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实相般若。文字般若就是三藏十二部经典,我们看的经书,这是文字般若,是一个工具。它是教我们转迷开悟,转凡成圣的说明书。我们按照这个说明书去做,看自己有什么地方跟文字般若不相应的,就加以改正,这就是修行,就是观照般若。最后我们的一切烦恼习气全部断尽,就到达实相般若了,实相般若就是我们本具的佛性。刚刚讲到禅定,禅定只能伏住我们的烦恼,要想让烦恼彻底断尽,就要用大智慧啊,所以般若法门能让我们到达涅槃的彼岸。在佛法的修学中,般若智慧很重要啊,《大智度论》有“智目行足。到清凉地。”我们通常把智慧比喻成眼睛,行持比喻成双足,若想到达一个目的地,但有脚走路是不行的,要有眼睛指引方向。所以藕益大师在《要解》中告诉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得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没有信愿就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念的佛变成人天福报。信愿就是智慧,是慧行,持名是行行。能否往生就是靠的大智慧,即信愿,所以智慧非常重要。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
蕅益大师讲其它经典、咒语、文集 |
其它法师讲《阿弥陀经》 |
|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