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证法师:佛法初识 一 |
|
明证法师讲解 元渊记录整理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阿弥陀佛! 南无:读作“拿摩”,皈依的意思。 偈:读作“记”,也叫颂,或偈颂,是一种类似于诗的体裁,一般四句为一偈,每句字数固定,有四字、五字、六字、七字不等。 开经偈: 是诵经讲法之前,讲听之人共同要诵的一个偈子,传说是武则天所作,即: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无上:佛法是成佛的方法,没有任何的法是可以超越其上,故叫无上法。 甚深:佛法浩瀚无量,博大精深,如无边、无底,深广皆不可测量之大海,。 微妙:成佛之法极其微细、精妙,是释迦牟尼佛成佛的体验,是实证之法,从佛祖心中自然流出。 阿弥陀佛: 阿:无。弥陀:量。佛:觉。阿弥陀:无量。阿弥陀佛:无量觉。 阿弥陀佛有另外两个名号:无量光、无量寿。 无量光: 光:表空间,也表智慧。无量光:表述宇宙,空间无量;也表一切众生皆本来具有无量的智慧,而十方诸佛,已经圆满证得一切智慧。 无量寿: 寿:表时间,也表寿命。无量寿:表述宇宙,时间无量;也表一切众生皆本来具有无量的寿命,而十方诸佛,已经彻底断除分段生死和变异生死,成就了最究竟圆满的无量寿。 众生由于无明,由于妄想执着,由于业力,未能脱离分段生死,只知道极其有限的时空,被有限的时空所局限,本来的无量变成了有量;本具的无量智慧,也没有能充分地开发利用。八地以上的菩萨虽然断除了分段生死,但仍然有不可思议的变异生死。唯佛二死永亡。 二死:即分段生死和变异生死。 分段生死:即凡夫、外道、声闻、缘觉以及七地以前菩萨的生死,因为一念无明四住地烦恼还没有断尽;初地以上的菩萨虽然能“伏烦恼如阿罗汉”,但为了保留身体,常随佛学,毕竟故意留了一份烦恼以润来生。 变异生死:八地以上大菩萨的生死,因为还没有成佛,还没有断尽微细烦恼的种子随眠和无始无明的随眠,第八识中的种子还有生灭;但由于已经断尽了一念无明四住地烦恼的现行种子,进入无功用行的修道阶段,不必起心动念,自动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具大神通,随众生心而变现身土,自在应现于十方世界,所以也叫不可思议变异生死。 释迦牟尼: 释迦:寂寞,指佛已经彻底解脱一切粗细烦恼,也指真心之本体本来就无任何烦恼,本来不与任何烦恼相应,本自解脱。 牟尼:能仁,指佛已获得一切种智,能够慈悲救度一切众生。佛用声闻菩提、缘觉菩提,救度众生脱离六道轮回;用佛菩提,不但度众生解脱,还可进一步引导众生成佛。 佛教只宣说两条道:解脱道,成佛之道。 经:即经典,本义是贯穿,经中所说之义理,一以贯之,无可改易。 关于空: 佛法所说的空,有两种。一种叫空相,指世间的万事万物,由多种因缘和合而生,刹那变化,无有停止,最终必灭。一种叫空性,也叫真空,指能够产生万事万物的那个总根源。真空能够产生万事万物,所以真空本身其实并不空。所以佛法所讲的空和凡夫所说的、所想象的空是不一样的。 凡夫所说的空,一是什么也没有。什么也没有的空,其实只是众生的妄想,根本就不存在,那叫断灭空;主张断灭空的观点叫断灭论,正是佛法所批判的。 二是感觉不到,感觉不到就认为空。如看到杯子里没有东西,就说是空杯子,看到房子里没有人,就说是空房子。其实杯子里虽然没东西,房子里虽然没有人,但还有空气存在。当然,在世间法的范围内,按照习惯,大家都能明白是什么意思。可是把这种对空的理解用在佛法上,就会大错而特错。 对佛法所说的空会误解,对佛法所说的有,也会误解。 佛法所说的有: 一叫假有,就是因缘和合所生的万事万物,因为不能长存,只存在一定的时间,而且还不断变化,只是一个过程,必然消失,只是暂时存在的一个假相,所以叫假有。正如镜中花、水中月、梦中境,不能说假相不存在,但决定没有任何真实性。 二叫妙有,妙有的第一个意思,指能生万事万物的总根源空性,祂才是一种真实的有,因为祂能产生万事万物,能住持万事万物;其本身,其产生、住持万法的功能作用等等,极其微妙,所以叫妙有; 妙有的第二个意思,祂所产生的万事万物,虽然有生有灭,但生生不已,无有穷尽,不会因为生而增加,也不会因为灭而减少。如一切众生皆能成佛,从无始劫来,虽有无量众生已经成佛,众生界并不因此而减少,佛界也并不因此而增加。正如能量守恒,物质不灭一样,十分微妙。从万事万物本是空性的显现,本是空性的部分功能的角度来看,空性所生的万事万物,也是妙有。 妙有的第三个意思,指无漏有为法。空性所生、所显的一切法,可分为三种,即有漏有为法、无漏有为法和无漏无为法。前二种是所生法,后一种是所显法。无漏有为法又有两种。 一是第八识空性如来藏本具的有为功能,虽然众生“日用而不知”,但却时时、处处、事事都在分明显露,祂才是众生身、口、意一切善、恶、无记业行的基础和支持者,若没有祂的微妙作用,众生便不可能有任何作为。 二是诸佛菩萨及修行者的清净业行。从最常见的念佛,到诸佛菩萨的神通智慧,都有不可思议的微妙作用。如一生作恶多端之人,临终前得遇善知识讲述阿弥陀佛和极乐世界,忏悔业障,相信这个法门,并发心愿意到那里去生活修行,于阿弥陀佛名号,口中或心中能够十念乃至只有一念,便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花开见佛悟无生,三不退毕竟成佛。此类妙行,非世间之有为法,乃出世间之有为法,亦属妙有。 不论有漏有为法还是无漏有为法,皆是有为法;既是有为法,便一定生灭不停,亦是如梦如幻。一切世间、出世间有为之法的相是存在的,但只是有生有灭、变化不停的假相,“有”的存在是物质或精神暂时的聚合,当这种暂时的聚合分散时,“有”的假相就不见了,就成了所谓的“无”,然而在这个时候,“无”其实并不等于原来的“有”的完全消灭,只是又成了另外一种假相。如水被分解,原来的水不见了,变成了氢气和氧气;原来的众生相不见了,通过修行,已经变成了佛相。 佛法不是医学,但不离医学,而超越医学;佛法不是科学,但不离科学,而超越科学。佛法与各门学科的关系都如此,所以佛法不是世间法,但不离世间法,而超越世间法。世间的一切法,只是现象,而佛法,正是要为众生揭示一切现象背后的那个本质,是对现象和本质及其微妙关系的体证,是对一切现象中最根本的生命现象的最深广、最真实的表述,是使一切生命能够彻底解放,并发挥其最大潜能的方法,即是使一切众生都能成佛的方法。 佛:佛是觉义,有觉悟、觉者、觉行圆满三义。 觉悟:觉悟就是觉醒,真正从人生的大梦中彻底醒过来。正如梦中人认为梦境一切真实,醒来才知道梦境都是虚假一样,真醒悟的人,就知道世间的一切万事万物其实都只是假相,本质上并没有任何实在性,都不能永久存在,所有的一切都只是一种过程,只是一个名字;而名字,也还是一个假相,只是暂时使用的一个符号。但是,所有未醒的人都妄想抓住那些根本抓不住的假相,都在做白日梦,都在梦里生活。所以,《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觉者:就是已经觉悟了的众生。觉者有种种不同的层次,最初的层次是证得真见道的七住明心的菩萨,彻底圆满觉悟了的众生,就改名叫佛。 觉行圆满:觉也是智慧之义,圆满的智慧,即佛的智慧,叫一切种智,其包括阿罗汉、辟支佛的一切智及菩萨的道种智。行指修行,主要指福德和智慧两方面,菩萨修行的法门主要是六波罗蜜,简称六度,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修其前五度,是修福德,修最后一度,是修智慧。但六度的前五度,也是有般若贯穿的。般若,特指成佛的智慧。 佛的另外一个名字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中文的意思是无上正等正觉。其中阿:无。耨多罗:上。三:正。藐:等。菩提:觉。 三菩提:正觉,即正确的觉悟、正确的智慧,指小乘的声闻菩提和缘觉菩提,即解脱的智慧。 三藐三菩提 :正等正觉 ,即菩萨的觉悟与智慧,其觉悟当与佛的觉悟相等,只是还未圆满。菩萨的觉悟与智慧,即道种智。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即佛的觉悟,最高、最广、最深,无复其上者,故名无上,乃是最究竟圆满的智慧,即一切种智。 觉的意思,在马鸣菩萨的《大乘起信论》里,还有三种说法,即本觉、始觉和不觉: 1:本觉:是凡夫、外道,乃至不回小向大的声闻、缘觉所不了解的“第八识”本身所具有的觉知,是本来就有的觉性,不靠修得,不离修得。 2:始觉:就是通过参禅找到了本觉,开始具有了对这个本觉的正确的认知和体证。禅就是本觉,参就是找,参禅就是找第八识,找到就叫破参,也叫开悟。开是开示,即佛为众生开发演示佛之知见,悟是悟入,即众生听闻了佛法,依教奉行,如理作意,如法修行,悟入了佛之知见,开始与佛智相应。开了悟的菩萨就叫始觉菩萨。 3:不觉:没有开悟的众生所具有的觉知全部叫不觉,因为都是建立在对梦幻泡影的不实妄想基础上的。 关于第八识: 第八识是根本心,也叫禅,本识、本觉、如来藏、异熟识、无垢识、阿赖耶识、本来面目、本地风光等等。断除分段生死之前,即小乘的阿罗汉、辟支佛或大乘的七地满心菩萨在证得有余涅盘之前,其第八识都叫阿赖耶识。 阿赖耶,含藏之义,故阿赖耶识也叫含藏识,由于阿赖耶识含藏分段生死的种子过重而有此名。 小乘的阿罗汉、辟支佛或大乘的七地满心菩萨在证得有余涅盘之后,由于已经灭除了分段生死的种子,所以第八识不能再叫阿赖耶识,只能叫作异熟识了。此名其实涵盖阿赖耶识;因为直到成佛以前,第八识中的种子都有异时而熟、异地而熟、变异而熟的特点。 异时而熟的意思是,众生所造善业或恶业的种子,成熟的时间并不是同时,好比一棵果树种下去,要几年以后才能结果;众生所造之善恶业,可能要几个月以后、几年以后,也可能要到下一世或者更多世以后,才渐渐由于因缘成熟而受报。 异地而熟的意思是,造业与受报不在同一地。众生生存的环境共有三界九地。三界即欲界、色界、无色界。九地即欲界一地,色界四地(初禅地、二禅地、三禅地、四禅地),无色界四地(空无边处地、识无边处地、无所有处地、非想非非想处地)。比如在欲界修得初禅,下一世可能得生初禅天,受报的时候已经不在欲界地了,而到了初禅地了。 变异而熟的意思是,因和果很复杂,不但有异时、异地而熟的情况,还常常是变异而熟,比如人身造善业,却得到了天身,人身造恶业,却得到了畜生身、饿鬼身甚至地狱身。 为什么有时好人不得好报?或好心不得好报? 首先、人们对好人、好心的概念很模糊。好人的最低标准,应该是受持五戒,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YIN、不妄语、不饮酒,因为受持五戒是得人身的基本条件。因此世人所谓的好人、好心未必就真好。比如杀生,宰杀鸡、鸭、鱼、猪、牛、羊等,在世间人看来没什么,自己饲养,杀了吃肉,或招待客人,或卖掉,没什么过错;但在佛教看来,这都是大恶业;因为只要犯了杀生一条,又不懂用忏悔、念佛等法去补救,就一定会失去人身,堕入三恶道去受报。再如好多人从事的职业,都违犯五戒的原则,诸如屠宰、打猎、捕鱼、造杀生器具、造酒、卖酒等等,如此国法允许的合法的职业,自认为有理而造作的恶业,一生中不知有多少,所以,不懂修行的世间人,下一世能够再得人身的机会极其稀少,佛说,得人身者如手中土,而失人身者则如大地土。 其次、一些修行人,其出发点无可非议,但由于入错了门道,跟随了“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的邪师,跟着诽谤佛法僧三宝,或诽谤大乘了义正法,或诽谤讲说正法的出家或在家的菩萨,把毁法当成护法,结果,一生勤苦,却有意无意造下了大恶业,来世必入三恶道受报。 再次、一些人,或由于前世的善根,或由于得遇外道师,或由于某种特殊的原因等,有一点不太平常的小本事,或能知过去事,或能预知未来事,或能看到人的内脏及其病变,或能看见鬼怪神灵等等,就为人卜凶问吉,趋利避祸,除病禳灾等,全然不懂不该干预因果,时间一长,自己身上便发生种种怪事,其实是邪魅入心;不知惊醒,反以为奇特,受人财物或尊敬,久之与鬼魅相应,一朝失去利用价值,鬼魅离身,羸弱昏聩,无能所为,死后必落鬼道。此事在《大佛顶首楞严经》里有很详细的描述。 佛地第八识中的种子,因为已经全部成为最极清净的纯善法种,不会再有任何变异,所以又改名叫无垢识。所以修行的全部过程,就是净化第八识内的染污种子的过程。怎样转化呢?就是要先找到本来清净的、不生不灭的、一切众生皆具的、与诸佛菩萨无二无别的第八识本体——如来藏;就是说要先开悟,然后再转依这个清净本识。只有找到,才谈得到转依;只有转依,才谈得到净化种子。 这个第八识如来藏,有四遍,即遍一切时(过去、现在、未来)、遍一切地(九地)、遍一切处(十二处)、遍一切界(十八界)。加起来,其实就是遍一切时空,无所不在。为什么?因为时空及时空中的一切万法,本来就是第八识所出生、所住持的。 这个第八识如来藏,祂没有开始,也永远没有消失的时候,甚至没有一刹那停顿不工作的时候,所以祂永远年轻,永远健康,无需看医生,无需吃药;祂灵明不昧,其了知的内涵(根身、器界、种子、七识心行等),恰恰是第六识所不了知的;在第六识中断不行的五种情况(眠熟、闷绝、正死、无想定、灭受想定)下,祂都继续工作,祂永远不累、不睡、不吃、不喝;祂的智能,祂的能力,是本具的,无需学习,也无须保持,永远不会丢失、不会变异。由于众生无明烦恼的覆盖,祂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出来,但从来也没有失去,如明镜蒙尘,一旦尘垢去除,便立即照天鍳地。 而第六识所了知的,在众生位,也恰恰是第八识所不了知的。所以,颠倒梦想、生死烦恼的是第六识,第八识则没有任何颠倒梦想,没有任何生死烦恼,祂本来就解脱,本来就自在,本来就是天真佛。 但本来佛、天真佛还不是究竟佛、圆满佛,因为只是第八识的本体清净而已,本体中还含有染污的种子。世间法、出世间法,从有无漏失(漏或漏失,指烦恼,是烦恼的异名)或有为无为(为是作用的意思,有为就是有作用,无为就是无作用)、可以概括为三种法,即有漏有为法,无漏有为法和无漏无为法。世间法都是有漏有为法,后二者是出世间法。所以第八识中含藏的法种,大致也有三种:有漏有为法种,无漏有为法种,无漏无为法种。(注意:既没有“有漏无为法”,也没有这样的种子) 辅导梁武帝学佛的傅大士有首偈子中说:“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起坐镇相随,语默同居止;纤毫不相离,如身影相似,欲识佛去处,只这语声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每个人、每个众生都有一尊天真佛相随,这就是我们的真心——第八识如来藏;平常人由于不知道这个真心,他们所说的真心,其实都是妄心。 我们生生世世,因真心而出生,我们的生命,因真心而存在。因为有真心永不消失,我们才会有下一世;因为有真心保存我们修行的种子,所以我们此世修行的任何功德利益,才都绝对不会丧失,才都功不唐捐。所以我们不必害怕生死,甚至不必害怕隔阴之谜,我们可以生生世世继续不断地学习,继续不断地修行,直至成佛。 有你的佛为你站岗,为你看护,累了,你可以尽管放心去睡觉,不必担心醒不过来;有病,你可以尽管放心去做全麻手术,既可以无痛,也不用担心醒不过来;修禅定,你也不必怕入了定出不来。你的天真佛,祂忠诚无比,永远跟着你,绝不会离弃你,决不会背叛你。即使你死了,祂也不会抛弃你,祂一定会再出生一个你,但祂绝不是一般人所说的灵魂。你只是一世又一世“因缘”的聚和;有聚就有散,聚的时候叫生,散的时候就叫死,然而祂却不会死,生生世世,祂永存不灭。这个第八识真心、天真佛,在修行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名字,所以又叫阿赖耶识、异熟识、无垢识。 我们的心,有无量无边的功能作用,这些功能作用,潜伏在第八识中的时候,就叫做“种子”,种子是比喻的说法;种子活动、起作用的时候,就叫“现行”,也叫“业”。业,按其产生的处所有三种,即身业、口业、意业。按其性质,也有三种,即善业、恶业、无记业。无记业是大量的,无记就是无法说它是善,还是恶。如我们平常的衣食住行,说写读看,眨眼呼吸等等。 关于第七识: 第七识名叫末那识,在十八界中,叫意根。 十八界:即六根、六尘、六识。 六根是: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 六尘是: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 六识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此六识,以顺序,眼识是第一识,耳识是第二识……意识是第六识。 注意:十八界中有第七识,叫末那识,即意根;但第八识不在十八界中,不被十八界所摄,祂是产生十八界的总根源。十八界都是可生可灭的法,而第八识是不生不灭的法。第七识唯有无余涅盘一种情况可断灭,但毕竟是可以断灭的法,既然可断灭,就并不是常住法。故唯有第八识是真正永恒不灭的常住法。第八识在七地以前叫阿赖耶识,成佛以前都可叫异熟识,成佛后叫无垢识。 一心有八种不同的功能,以其功能的不同,分为八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识是识别、分别、了别、知道的意思。眼识了别色尘,耳识了别声尘,鼻识了别香尘,舌识了别味尘,身识了别触尘、意识了别法尘。前五识只能各自了别五尘的粗相,或叫总相,而第六识,不但能了别全部五尘的总相,还能了别五尘的细相,或叫别相,以及了别五尘上所生的法尘。其实第六识对前五尘总、别相的了别,也还是透过五尘上所生的法尘来了别的,祂不像前五识一样能直接了别前五尘,但也正是因为祂是透过五尘上所生的法尘来了别的,所以祂不但能了别全部五尘的总相,还能了别五尘的别相。 第七识虽然也是透过五尘上所生的法尘来了别一切的,但祂的了别,既不同于前五识面对面地直接对五尘的总相进行了别,也不同于第六识能作精细的了别,而是另有特点。 第七识的特点主要有三:恒、审、思量。 恒,指第七识在大乘法中,由于菩萨虽证无余涅盘,而绝不入无余涅盘,所以,同第八识一样,也是恒常存在,无有灭时,无有间断之时(但不能因此就说祂也是真心,因为祂毕竟是可灭的,而第八识是无论如何都不会灭的)。 审,指第七识虽能了别所有五尘上所生的法尘,但由于它只能和五别境心所的慧心所相应,而且其慧单独运作时极其羸劣,所以只能透过法尘了别五尘有无重大变化。但祂对意识所了别结果的审查,却极其敏锐。当祂发现五尘有重大变化的时候,祂就会叫意识来帮祂进行具体的、细致的、准确的了别。故能地刹那刹那审查。 思量,就是作主、做决定,这是第七识的一个重大功能,而且唯有第七识才有这个功能。众生的每一个起心动念,每发出一个词语,每一个大大小小的行为动作,都要靠第八识中相应的种子现行才可以,而第八识中相应的种子要现行,就必须有一个发布命令者,因为第八识是一个被动心体。这其中,第六识是为第七识提供具体情报者,第七识是根据情报或业力发布命令者,而第八识,则是执行命令者。当然,有的时候,第七识并不一定依第六识所提供的情报作决定、发命令,而是依俱生我执的习气来做决定、发命令的,所以才会有所谓理智与感情的冲突。理智,属于第六识根据实际情况的清醒思维,而感情,则多属累世形成的驾轻就熟的相对稳定的个人性格。 第七识恒与我见、我爱、我慢、我痴相应,故曰我执识。 因为初地菩萨的见道位的修行已经圆满,开始进入修道位,所以初地菩萨的知见和佛的知见一样,叫“见与佛齐”。 菩萨修行成佛一共有五十二个位次,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共五十个位次,再加上等觉、妙觉两个位次。 第三转法轮的唯识经典,又把这五十二个位次分为五位,即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修道位、究竟位。其中从初信到第五住,是资粮位;第六住位,是加行位;从第七住到初地的入地心(每一地都又有三位区别,即入地心、住地心、满地心),是见道位。见道位又有两种,即真见道、相见道。第七住,是真见道;从第八住到初地的入地心,是相见道。从初地的住地心到等觉,是修道位。妙觉,是究竟位。 三转法轮和五时说法都是对释迦牟尼佛说法内容或时间的划分。 五时说法: 1、华严时:佛成道后,于最初二十一天,上天为大菩萨说《华严经》,度大菩萨,是为华严时。 2、阿含时:即在鹿野苑等处,于十二年中,说小乘阿含经,度声闻、缘觉乘人,是为阿含时。 3、般若时:继阿含时后,度菩萨乘人,也为使小乘人回小向大,于二十二年间,说诸部般若经,讲大乘般若总相智和别相智,是为般若时。 4、方等时:方等经即是大乘经典的总称,也叫方广经。继般若时后,于八年中,说《维摩经》、《胜鬘经》等唯识系列的经典,讲大乘般若道种智和一切种智,是为方等时。 5、法华涅盘时:再后八年,说《法华经》,会三乘于唯一佛乘;将入灭时,于一日一夜,说《涅盘经》,显佛地究竟涅盘之常、乐、我、净义,昭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是为法华涅盘时。 三转法轮:和三会说法类似,表示释迦牟尼佛说法,有三个大的时期,所说佛法,有其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度化对象。 1、初转法轮:也叫初会说法,以弘演声闻、缘觉所修的出离三界生死的解脱道为主,总名二乘菩提,所度部众为声闻部。 2、二转法轮:也叫二会说法(二会也叫般若会),以弘演大乘般若中道、法界实相般若之总相智与别相智为主,所度部众为三贤位(即十住、十行、十回向)之菩萨众。 3、三转法轮:也叫三会说法(第三会也叫方等会),以弘演大乘成佛之道为主,即是方广经所说诸地菩萨应修证之一切种智究竟了义妙法,乃是唯识增上慧学,所度部众为登地以上之菩萨。 佛法有五乘之分:人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佛乘。乘,即车,是运载工具。人天乘是世间法,余四乘则是出世间法。 《法华经》中还有四车之说 ,即羊车、鹿车、牛车、大白牛车。羊车即声闻乘,鹿车即缘觉乘,牛车即菩萨乘,大白牛车即佛乘。 如何汇同五时、五乘和三转三会? 1、第一会初转法轮即阿含时,包括人天乘、声闻乘、缘觉乘。 2、第二会二转法轮即般若时,菩萨乘。 3、第三会三转法轮即华严时、方等时、法华涅盘时,佛乘。 声闻乘修四谛法门,四谛即苦谛、苦集谛、苦灭谛、苦灭道谛,简称苦谛、集谛、灭谛、道谛,或苦集灭道。声闻乘所证,有四果,初果名须陀洹,二果名斯陀含,三果名阿那含,四果名阿罗汉(也简称罗汉)。阿罗汉已经彻底灭除了分段生死的见思烦恼,见烦恼即我见,思烦恼即我执。众生所执之自我犹如一张皮,烦恼好像皮上的毛,皮没有了,毛就没有地方可以长了。所以要想证解脱果,首先要断的就是我见。须陀洹是小乘的见道位,小乘的见道位要断三缚结(我见结、疑见结、戒禁取见结)。 小乘开悟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要认识到根本没有自我,断除我见。我见是众生错误的想象。我见也叫身见。若我见、身见并用的时候,身见偏指错认五蕴中的色蕴即色身为自我,我见则偏指五蕴中的其它四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即精神作用为自我。而五蕴都只是因缘暂时聚合所生起的现象,因缘若散即灭,只是过程,并无实质,所以无我。 苦:佛法所说的苦有三种或八种。 三苦是苦苦、坏苦、行苦: 1、苦苦:纯粹的受苦,如被打,牙痛等皮肉之苦以及精神上受煎熬等等。 2、坏苦:指的就是凡夫所认为的乐,因为其乐并不能常保,所谓乐的感觉很快就会过去,过去之后又是苦。所以真正不变的永恒的乐,在世间是不存在的。世间往往是苦中有乐,乐中有苦,苦乐参半。比如有爱、能爱是乐,但对所爱的人、事的思念就又是苦,和所爱人、事的分离也是苦。再如吃美味佳肴感到快乐,但吃得太多了,享受过后生病了,就是苦。看见了好东西起了欣赏的念是乐,可转念一想得不到又变成了苦。 3、行苦:一切事物,包括我们的身体和精神,刹那变化,无有停止,统统只是一个暂时的过程,就像一场场戏一样,演过就没有了,永远抓不住、留不住,最终一定会消失。因此,所有的事物,包括我们对事物的感受,其实都只是一种不停变化的现象,都为行苦所摄。一般人只能感觉到大的变化,而对于刹那间的那种微细的变化是感觉不到的。 众生无明,都是以苦为乐。佛法,就是教人从根本上离苦得乐的方法。什么叫真乐?在小乘来说,没有分段生死的烦恼就是真乐;在大乘来说,直到成佛,连变异生死的烦恼也彻底去除得干干净净,才是究竟真乐。 小乘修行的目的仅是自觉,使自己从无明烦恼中觉醒过来,离苦得乐。大乘修行的目的,不仅是自觉,还要觉他,使一切众生也都能从无明烦恼中觉醒过来,离苦得乐。这种自觉觉他的大愿什么时候圆满?要到成佛的时候才圆满。菩萨还没有圆满,还在逐渐圆满、走向最后圆满的过程中。 我们所在的世界叫娑婆世界,就是平常人所说的银河系。娑婆世界的教主就是释迦牟尼佛。娑婆的意思是堪忍,因为娑婆世界的众生以苦为乐,极能忍受痛苦,认为好死不如赖活着,好多人一直忍受多年的病痛,即使到了临终,还是不愿意放弃生命。 从我们所在的这个世界往西,再过十万亿个世界,那里有另外一个世界,叫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是那里的教主,正在那里教化众生。那是一个无苦的世界,一切所需,自然而有,无需劳作,所以那里的人有充分的时间听闻、思维、修习佛法;那里的人都从莲花中化生,长得都像阿弥陀佛一样,十分庄严;那里的人没有烦恼,所以也不生病,不会死亡,永远年轻,永远健康,无需医院、无需医生、无需药物;那里没有女人,所有的女人往生到那里,就都变成了男子,所以那里也没有家庭,没有家庭所带来的一切痛苦烦恼;那里黄金为地,地平如掌,池树皆七寳所成,微风吹动,有百千种美妙音乐自然响起,也有无数美丽的小鸟飞翔鸣叫,都在音乐声中演说佛法;七寳池中有各色莲花,大如车轮,放出各种光色,光中有佛化出,无量菩萨围绕着佛,听佛说法;寳树之间有寳网相连,寳网上有无数宝珠,互相辉映,于寳网上可以看到一切想看的事物,知道自己的过去未来,当然也知道自己必然成佛;那里有无量的大菩萨,帮助阿弥陀佛教化众生,所以那里的修行人,永远不会退转,直至成佛……详细情况,当讲净土经典时再说。 阿弥陀佛有两大助手,一名观世音菩萨,一名大势至菩萨。他们都有大慈悲、大愿力、大智慧、大神通,不但在极乐世界帮助阿弥陀佛,也在娑婆世界帮助释迦牟尼佛,接引有缘的念佛众生到极乐世界去生活、修行。 佛法分为三个时期,共12000年,其中正法时期1000年,像法时期1000年,末法时期10000年。现在正处于末法时期的第一个一千年中。 佛法中表示时间极长的单位叫劫,有小劫、中劫、大劫、阿僧祇劫之分。表示劫的方法很多,其中有一种方法说,人寿从十岁起,每一百年增长一岁,一直增到人寿八万四千岁,叫一个增劫;再从八万四千岁起,每一百年人寿减一岁,一直减到十岁,叫一个减劫。这一增一减为一劫。 (84000-10)×100×2=16798000,一小劫约为1680万年;20个小劫为一个中劫,为335960000万年;四个中劫为一个大劫,为1343840000万年。无量个大劫是一个阿僧祇劫。阿僧祇的意思是无量,是印度的一个大数字,并不是我们平时的概念。 佛法中表示时间极短的单位叫刹那,一弹指就有60个刹那。事物的生灭极其迅速,肉眼看不到,心也感受不到,现代的仪器也测量不到,因为一刹那中就有900个生灭,所以人们不知道是假相。就如电影,大家看到银幕上的形象都是连续运动的,其实原本是一张一张的单张胶片,因为人的眼睛跟不上一张一张胶片的转换,所以感觉是连续的。可见人的感觉,其实都是错觉,人都是在错觉中生活而不自知,不知真实,故曰无明。 爱因斯坦说:“物质是人的错觉” 。他的结论与佛法很接近。为什么是错觉?因为人的感觉器官的能力实在是太有限了,即使有现代科学仪器的帮助,也还是太有限了。如光谱,我们只能看到赤橙黄绿青蓝紫,而此七色,在两头都无限的光谱中,只是极其微小的一部分,所以我们看到的,只能是假相,真相永远也看不到。但论其究竟,所有的相其实都是假相,真相是没有形象的。 释迦牟尼佛出生于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其父净饭王,其母摩耶夫人,住世八十年,示现涅盘至今已有2560年。 我们现在所在的劫,名叫贤劫。这个劫中,共有千佛出现。第一尊名拘留孙佛,第二尊名拘那含佛,第三尊名迦叶佛,释迦牟尼佛是第四尊佛,未来的弥勒佛将是第五尊佛。 弥勒佛,现在其实还是菩萨,住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欲界的第四天,叫兜率天。兜率天分内外院,其外院住一般的天众,其内院则是弥勒净土,住修行的菩萨们,弥勒菩萨在那里为其它菩萨讲解第三转法轮的唯识系列经典,等待因缘成熟,56亿7千万年以后,下到人间示现成佛。 天,在佛法中,是六种生命形式的一种。其生存环境叫天界,简称天;其中生活的众生叫天人,也简称天。六道众生生存的客观环境,大的分为三界,即欲界、色界、无色界。 欲界的众生都有男女之别,都有男女欲望,故名欲界。欲界共有六天,也叫六欲天。从下往上,依序是: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欲界天的天人,身体已是微细物质构成,一重比一重的高大,平常人是看不见的。 色界的众生已无男女欲望,故亦没有男女之别。由此也可见,并非只是极乐世界没有男女相,即使娑婆世界的色界也已经没有男女的区别了。其实三界中,只有欲界的众生才有男女相和男女的欲望,其它两界都没有。 色界众生处于禅定之中,以禅悦为食,无需饮食,故无大小便利,亦无生藏熟藏。没有鼻根、舌根之胜义根,无香尘、味尘,故亦无鼻识、舌识。十八界中只有十二界了。 色界共有十八天,其中初禅、二禅、三禅各有三天,共九天。四禅则共有九天,其中包括圣人居住的五不还天。色界的最高顶——色究竟天,是释迦牟尼佛的报身为地上菩萨讲说如何成佛的一切种智的地方;已经登地的菩萨,可以发愿往生极乐世界跟随阿弥陀佛学习,也可以发愿往生色究竟天跟随释迦牟尼佛学习。色界天人的身体更加微细,一重比一重更加高大,色究竟天天人的身体最为高大,大到一般人根本无法想象。 无色界 无色界天共有四重,依序为: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天。 真正的学佛人,并不发愿往生无色界天,因为没有身体,并且长劫住在四空定中,无法闻思修学,无法实践佛法,更无法弘扬佛法,自利利他,增长福德和智慧,徒耗生命,浪费时间而已。 佛法虽然也有世间法的人天善法,但祂的主法是出世间法,其人天善法的目的,还是引导众生修学出世间法。除佛法之外的任何宗教所宣扬的法都只是世间法,而世间法不论多么好,从本质上来说,就是烦恼法、生死法、轮回法。 中国的儒教,宣扬仁义礼智信,固然是世间法,其实道教修身养性,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也是世间法,纵然能升天,仍在六道轮回之中。其它的各大宗教,如天主教、基督教、犹太教、东正教、伊斯兰教等等,也只不过宣说升天的法门而已,而且由于他们不修禅定,不可能生到色界天,只能生到欲界天而已。道教、印度教、婆罗门教、耆那教等由于修禅定,倒有可能生到色界天乃至无色界天;但纵然生到色界、无色界天,仍然在轮回之中,不能脱离生死。 但是,这里有个大问题,就是其它宗教的人到底能不能升天,去享天福?论其实,绝大部分的人,不但不能升到天上,连人身也未必能保住。为什么?因为不能受持五戒故,因为不杀生、不偷盗、不邪YIN、不妄语、不饮酒,是获得人身的起码条件,如果连人身都保不住,怎么可能升天呢。所以外教所说的升天法门,并不真实。 五戒是:第一、戒杀生,第二、戒偷盗,第三、戒邪YIN,第四、戒妄语,第五、戒饮酒。这是再次获得人身的五个基本条件,缺一不可。那么,试试看,究竟有几个人能五条都做到呢?所以佛说得人身者如手中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
|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