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贤宗法师:灵山慧雨浥轻尘 |
|
参悟“舍得”机理 我一直认为,一个人能把事情做到无限量大,能够建立起大气磅礴的理想王国,那一定是来自于他内心对世界万物超脱的解读方式,是这种解读方式惠及的必然结果。 当我们所做所思的一切都是从自己出发、都为自己着想时,你会发现能够拥有的平台很小很小,自己发挥的余地也有限。当你的思想高度建立在惠泽一切一芸芸众生时,你会发现,脚下的平台像大地一样辽阔豪迈,你未来达到的可能就会突破眼前的一切极限,成几何倍数增加。 我们“爱心联盟”是来做什么的?是为所有的企业家铸造一个平台,让每一个从这里走出的人都活的更有爱心,活的更灿烂、更幸福,里面的每一个人都像兄弟姐妹一样相亲相爱。我们以这种思想注入到平台上,这个平台就能永恒存在,因为无一例外,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爱、需要温暖、需要关心,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每次来到爱心联盟上课的时候我都讲过同样一句话:今天你来到“爱心联盟”平台,回到家后,你的家人,亲戚朋友,你的人事圈子所及,也变成了一个“爱心联盟”平台。这个平台是可以不断繁衍和扩展的,就像细胞一样不断分裂。你的爱心在你的倡导和鼓舞下会辐射开来,今天,你帮助了别人,明天,别人又帮助了另外的人,后天,那另外的人又帮助了你,到最后,可能无量无边的人都把爱回馈给你,所以说“爱人者人恒爱之”,你给予的爱越多,获得的爱也越多;你的爱无量无边,获得的爱也无量无边。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乃事物存在的一种自然规律。有人想获得快乐幸福的人生,可他馈赠给别人的都是憎恶和恶意,他还在那里埋怨命运的不公,试想一下,难道一个人种下黄豆他能收获绿豆吗? 我们对自然生态也是如此,你不尊重大地、自然,暴虐、破坏她们,肆无忌惮攫取,得到的当然就是沙尘暴、泥石流、海啸等层出不穷的自然灾害和各种癌症。很多人抱怨这个时代生存环境之差,可从来没想过人类的贪婪心是如何暴殄天物,凌辱万物,攫取大地精华的,把地球母亲的心挖空成一付骷髅也填不满人类的欲壑。 我在学游泳时发现了一个规律,当你把水不断往外推时结果发现水是不断往里涌的;当你想把水往里拢时,结果水是不断往外泄的,奇不奇怪呢?我发现这样的规律推而广之在生活中亦复如是,当你绞尽脑汁越想得到某样东西的时候,往往越得不到,当你不去想得到它反而不请自到送上门来。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其实《后汉书》有句话说的很明白:“世人皆知取之为取,而不知予之为取”,这句话可谓道破了天机,——世上的人,都以为把东西抓到手里就是得到了,却没有人想到给予才是真正的得到。今天,在座的企业界朋友也分享过这句话:得到不是得到,给予才是得到。大家忖度一下,这里面是什么道理呢。 佛教里面有个思想——布施的人才富有。越布施,越富有。李嘉诚和别人合作的时候,如果本来得六成,他会只拿四五成,多余的让给别人,别人觉得这人很厚道,所以都愿意和他合作,最后他反而成了香港首富。李嘉诚的这种思想就是布施,自己少拿一点,别人多得一点,慢慢地你发现,自己做什么都越来越顺利,运气也越来越好,帮助你的人越来越多。当然,布施不仅仅表现在钱财上,布施的方式有多种多样。 布施就是慈悲,布施就是给予,布施就是帮助别人,布施就是把好的东西和别人一起分享。当然,在布施的背后,要用智慧做指导。佛教中,智慧和布施是鸟之双翼,二者同等重要,缺少了一翼,鸟就飞不上天空。 和合“因缘”之法 佛法认为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有它的规律,这个规律就叫因缘法。一切事物,缘聚则生,缘散则灭。那我们想想,如果你要开一个店,开一个店需要具备什么样的因缘条件?第一要有钱,第二要找一个地点,第三要做一个项目,第四要招几个员工,其次,还要知道店里怎么摆设,怎么装修,等等,所有这些具备了,你才能把事情做起来,这些都是因缘。 因和缘我们可以分开来说,简单地讲,因就是种子,缘就是条件。比如说一个种子要让它发芽,首先要求有这样一粒种子,种子是好的,这是因。仅仅有这个因还不行,还需要阳光、空气、土壤、分水,以及相关的护理,这些都缺一不可,全部具备了,种子才能生根发芽,长大开花结果。 佛教告诉我们,宇宙中任何事物的存在都不是无缘无故孤立地存在,全是相互联系、依附而存在的,叫“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也就是说,任何事物的存在都具备一定的缘分,没有这个缘分便不可能孤立存在。 就像有些人觉得佛教里的放生很迷信,仔细一想,放生其实是保持我们世界相依相附的多样性而存在的,好比狼如果被人打完了,吃草类动物将大量繁殖,草就会被吃光,然后就面临沙漠化了,那样我们人类能活的好吗?所以草跟我们人有什么关系呢?当然有关系。前几天我去普陀山,看到那里的天是那么蓝,水是那么清,空气是那么新鲜,花开的那么鲜艳,就和大理一样,同样是一朵玫瑰,看上去却格外美,我们这里的玫瑰看上去感觉就不同,因为环境不一样,土壤、空气都被污染了,当然开不出那种资质的花。 佛教是一门顶级智慧的学问,它研究宇宙间所有事物相生相灭的关系,生老病死不断迁移的过程,得出一个恒常不变的法则,那就是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因缘和合。 前几天有个朋友对我感叹,最近生意不好,员工留不住。我说你有没有关注在什么条件下他愿意留到这里?你的客户来到这里,发现这里不是他想要的,他会转身就走,而且不愿再来。大家有没有发现,能把事业做到无限大的前提是什么?社会上有很多很多人需要你,只要你做的是很多人需要的,你的事业一定能兴旺发达。这即是它存在的因缘条件,你不具备这样的因缘,社会不需要你,你就做不成了。 老实说,我自己每天在头脑中也想一个问题——我们香海禅寺为什么要存在,凭什么而存在?当你所做的事只是社会上极少一部分人需要时,你的事业存活下去的可能性就越小,如果没有一个人需要,那存活下去就更艰难了。 作为企业的掌舵者,我们要时刻地问自己这一点,这个就是参禅。参禅就是问,不断地给自己提问,然后找到答案。不要以为佛教里面的参禅就是枯坐在那里,像个呆子,佛教里的参禅也是让我们生起智慧,因为参就会问,问就会怀疑,怀疑就会找到答案,当我们不问就找不到答案。所以,参你是谁?参你在哪里?参你往哪里去?这是禅宗里面著名的“三参”。我们还可以参,你现在在干吗?昨天为什么吵架了?为什么身体有病?为什么孩子不听话?……你身上有多少问题都可以对自己参。你参的越彻底,越究竟,会发现自己以后问题越少。 人活在世上,就是不断制造问题又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有智慧的人会把问题解决得很善巧,他活的很顺利,没智慧的人问题解决不好,当然活的艰难。 所以打坐不是枯坐,古代禅宗有个公案,一个徒弟天天在那里打坐,师父看到这个弟子如此刻苦怕用错了功,就捡起一块砖头,在弟子身边磨啊磨,弟子被吵得不行,对师父说:“你在这磨砖头干嘛呢?”师父说:“哎,我想磨成一面镜子。”弟子惊讶问:“砖头怎么能磨成镜子呢?”师父反问道:“砖头不能磨成镜子,你打坐就可以成佛吗?”弟子当下开悟,拜谢师父赐教。 打坐不能枯坐,而是要有鲜明的内心,敏锐的觉察,看着自己内心生起的诸多问题,去参透它,解决它。当我们知道问题在哪里了,就知道怎么去解决,你没有看清自己的问题怎么去解决呢?我们有空去探访下监狱里的犯人,很多都是因为一个小小的错,而酿成了无法挽回的结果,为什么当初不能看到自己的问题呢? 所以有智慧的人,在事情没发生前,就已经把问题解决掉了,让它消灭在萌芽状态。所谓圣人“见微以知著,见端以知末”。菩萨畏因,众生畏果,也是同理,等结果已经酿成,再去后悔,悔之晚矣。 契入“不二”境界 我经常讲,不能把佛教定义成一个宗教,它其实是世界观、价值观相统一的一个哲学思维,是非常高标的,它是站在宇宙的高度来俯视世间万物,站在生死的高度来看待一切物命,因为它太高了,高处不胜寒,所以一般人接受不了。 很多人一读《金刚经》,就觉得讲什么空啊无啊灭啊,一点也不实在,与我八竿子打不着。但我经常说《金刚经》是本发财的书,关键是你会不会去读。你要把内心对物质占有的欲望全部打破,这时候再来顺应事物发展的规律,你再想得到什么就很容易得到。但我们要破掉心中的这个执念非常难。 最重要的一句话是:一切有无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句话就是破执的照妖镜。它的意思是,人世间一切财富、名望、地位,包括你能看到的、想到的、听到的、摸到的所有的东西,都是如梦、如幻、如泡、如影,都是刹那生灭,不能永存的东西。若能用这种眼光来看待一切事物变化、生灭、流动、无常的本性之后,再来面对每一样东西,你就能很容易驾驭世间的一切。 佛教里面有种思想叫不二,什么叫不二?超越了二元对立,像善恶、有无、美丑、生灭,等等,就像我们对待事物,有生必有灭,有善必有恶,有有就有无,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二,有对待,有分别。有对待,有分别你就陷入到一个小的局面里走不出来。 你是企业老板,回过来头看你身边的人,这个人脾气好,那个人脾气不好,这个人喜欢贪小便宜,那个人很木讷,怎么怎么……你有选择对待,就不能做到和光同尘;你不能和光同尘,就不能进入一种大无碍的境界。 六祖慧能离开这个世界时,给世人留下一句话,“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著。” 这个思想其实就是不二的思想。 佛教里面让人修善,又让人不修善,让人断恶,又让人不要执着恶,什么意思呢?《四十二纲经》里面有句话叫“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今天在座的都是企业家,你们都是最优秀的一群人,那最优秀的一群人一定要拿到世间终极智慧来指导,最终极的智慧就是这样:无念、无住、无修、无证。常人都讲,我们要起正念,我们要安住当下,我们要修什么什么,我们要修到什么境界,这些,都是对“相”的执着。哪一天,所有这些修行的相统统在你心中扫除了,你所站的高度才是最终极的高度。 因此我们做企业,不是为了赚钱去做,不是为了图名去做,不是为了得到某个地位去做,这些都是束缚你的障碍。当你心中不再产生束缚你的障碍时,你所站立的高度是至高,以这样的高度来看问题,理解事物,你和芸芸众生凡夫俗子就有天壤之别。 我们要经常在心里落实这八个字: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人家给你再多掌声,也和没有掌声一样;人家再夸你,也没觉得自己有多了不起;你有再多的钱,也像没钱一样,人家给你再大的打击,也像没有打击一样。这时候谁能左右你,影响你,妨碍你? 当然这种境界需要铺垫,你没有一定的经历和磨难,是无从生起这种境界的。我们每天都在打坐,都在修行,但你不执着于这个修,不执着于每天打坐,不执着于参禅,那你就能进入到无修的状态。我们要把企业做好,你每天像牛马一样劳作,但你的内心超越一切物质之上,虽然你每天身在辛苦劳作,但心不会被这个相绑住、拖牢、拉下水,你知道这一切跟游戏一样,都是一个过程,都是因缘和合,都是成住坏空,你就能进入得之不喜、失之不悲这样一种超然境界。 人的心胸就像水,多大的水才能浮起多大的船,当你达到无住无着境界的时候,再大的船只也托得起来。有的人说自己的底气足够大,给他一百万,没感觉,给他一千万,也没感觉,给一个亿,有点感觉了,十个亿呢,哎哟开始摇摆了,100个亿呢,就撑不住了,这说明他的心里还是在意一些东西,并没有达到真正的虚空。 一个进入空性的人,他不是要赚多少钱,而是要做一个很大的事需要这么多钱,他不过是在使用钱这个工具,仅此而已。他不是为了得到钱和钱附加的一切名闻利养。他赚钱,是为了做事,做事,是为了利益众生。一个大境界的人是无我的。 所以说,我们未来有什么样一个可能,一定是你往自己的内心植入怎样一种理念,小我就有小境界,大我就有大境界,无我,就是无限的境界。不断地把自己超脱出来,今天让你当国家主席,你可以当的很好,明天让你扫地,你也可以扫的很好,你不在乎是扫地还是当国家主席,在你心里就是职务不同,无有高低,都是为人民服务。无有高低是性空,能把不同的事做好,是妙有。性空妙有,一体两面,说二是一,说一是二。 能进入这种“不二”的境界,才是人生的大境界,我们未来的人生道路就应该往这个方向去成就自己。至于做生意,做的好不要在意,没做好也不要失落,一切都是一个过程,把当下的每个过程过好就行了。这就是最好的修行。 当然,如果你有颗敏锐的觉察和观照之心,你会找到一个很好的项目,而且把它做的很好,因为觉察和观照,即是智慧的生起。一个有智慧的人,很少遭遇败绩。 我希望在座的企业家从今以后走上一条修行之路,不断地自我超越、自我挑战,去面对新的自己。修行的终极目的,是解脱,是所有众生的解脱。所以,所有人都走在修行的路上。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
贤宗法师讲经典、咒语、文集 |
|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