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284集--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首页->所有文章 -> 净土法门法师所有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开示阿弥陀经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284集


 下载DOC文档  



  请看《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会本》,第六00页:

  钞【领所闻者,信之不疑,受之弗失,如奉王敕,如遵父命,故云领也。】

  『领』是领纳,用现代话来讲,就是接受、领受。我们虽然非常庆幸这一生当中听到这个法门,如果听到这个法门而不能接受,那也是闻如不闻,跟没有听到实在讲是没有两样,所以接受非常重要。这个法门的修学,就是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的「净念相继」,不怀疑、不夹杂,这就是净念;继续不断,念念无间,这叫做相继,这是念佛的要诀。莲池大师在此地告诉我们『信之不疑』,我们对於世尊所说的,对於一切诸佛所说的,深信不疑。『受之弗失』,我们接受过来,完全接受过来,决定不能把它失掉,失掉是什么?忘掉就是失掉,净念不能相续,断掉了,那就失掉了。我们佛法里面叫做失念,这念失掉了、忘记了。平常教我们念佛,每天要定数,这都是便利於初学。初学妄想烦恼很多,不知不觉它就起现行。由此可知,阿赖耶识里面含藏妄想烦恼的种子非常多,力量也强,因为它随时会现前。念佛这个种子少,力量薄弱,所以念念就忘掉了。还有很多人拿著念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念了没多久,阿弥陀佛忘掉了,手还在动,还在掐念珠,佛号没有了,他又打妄想去了,这个初学的时候常常有,这就叫失念。这就证明佛号的力量很弱,佛号的种子不多,抵不过烦恼、妄想。我们要不断的来练习,所以每天定多少声的佛号,一定不能间断,就是培养。古人讲,生处换成熟处,熟处换成生处,生是生疏,我们对佛号很生疏,烦恼习气很熟、很容易现前,把两个调换一下,烦恼习气慢慢的生疏,佛号渐渐的念熟,功夫就成就了。我们常讲「功夫成片」,果然把生熟一对调,功夫就成片。

  可是在现代这个社会,有许多同修事业很忙,家庭也很忙碌,每天要定多少声佛号,对他来讲非常困难。实在讲,初学要能把生熟转过来,一天要是少过一万声佛号都很困难,总是一万声以上,念个三年五载慢慢的才能转变,这个对初学就相当困难,尤其对现代的年轻人。我教给同修的「十念法」,十念法的确可以帮助我们把生熟转过来。十念法,时间少,一念只要一分钟,但是一天不能少过九次,每隔二、三个小时念一次,有个三年五载,变成习惯了,这个力量就非常强。由此可知,念佛这就是不间断,一天九次,一次不断,这都叫相继,也符合净念相继这个意思。我们虽然十声佛号,十声佛号清净,确实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烦恼、没有杂念,十声,一声一声接著,再过二、三个小时又念十声,用这个方法,这个方法跟大势至菩萨所讲的原则相应,这对现代人来说是人人都做得到。能够念九次以上的,当然就更好,就是不可以少过九次,当然是愈多愈好,一次就是一分钟。诸位常常用这个方法,受之,「弗失」就是不失,我们要接受,认真去修学。底下是两个比喻,『敕』是帝王的命令,没有不遵从的。『如遵父命』,家庭里面父亲是第一大,父亲所说的也一定要顺从,顺从就是领受的意思,用这个比喻,我们对於佛的教诲要顺从、要完全接受。

  钞【重所闻者,中心感激,五体翘勤,如蒙至极之恩,拜谢无已,故云重也。】

  重是尊重。尊重的心从哪里生出来?从感恩生出来的。如果不是世尊说出这个法门,说出西方极乐世界的状况,我们怎么会晓得?这是佛对於我们无尽的恩德。我们因佛的介绍,知道有西方极乐世界,因为佛的教诲,我们知道应该怎样修行才能往生西方。我们无量劫以来在六道里受生死轮回之苦,邈无出期,今天遇到这部经典,遇到这个法门,怎么不欢喜?怎么不感激?我们今天算是找到一条永脱轮回、永断生死的一条路,找出这个门径,所以感恩之心自自然然就生起,由於感恩,对这法门就尊重,这是重所闻。

  钞【修持者,古人进而闻道於师,退而修道於己,非如今人入耳出口也。】

  这是解释「而去」。「作礼而去」,作礼,重所闻;而去,去修行。古时候人真修实干,『进而闻道於师』,他去参学,向善知识求教,听了以后,回来就照做,就真干,真的修行,他不是假的。『非如今人』,今人是指明朝时候人,明朝时候就有这个弊端,听善知识说法,听了之后,他不会做,他会讲,所以说是『入耳出口』。「入耳出口」就是道听途说,在路上听了,路上就讲了,没有真正修行的功夫。不像古人,古人是自己修行真正有了心得,他才会说;没有通过真正修持,他不说。要考验证明这个教训是真实的,自己真得受用,这才乐意介绍给别人。我们看到这一句,想想我们现在,都是入耳出口。

  钞【三资粮者,如上闻而信,即信资;信而受,即愿资;受而去,即行资也。】

  『三资粮』是信愿行三个条件。闻而信,这就是信资。信而受,受就是愿了;他不愿,他怎么会接受?受而去,去是去真干、去实行。「资粮」,用现代话讲,就是往生净土的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统统具足。「资粮」是比喻,从前出远门旅行,很多偏僻地方没有旅馆,一定要带干粮。带一袋米背在身上,带干粮,带吃的东西叫「粮」;「资」,身上带一些钱,旅费。现代方便了,饭店多,不但不要带干粮,钱也不要带,一张信用卡就可以旅行全世界。

  钞【三慧者,闻即闻慧;欢喜信受者,即思慧;去而修持者,即修慧也。】

  『三慧』,菩萨所修的闻思修三慧。可见得流通分里面这几句话,信愿行三资粮,闻思修三慧,意思都圆满具足。

  疏【又此欢喜,亦具清净三义,如观疏中说。】

  钞【三义者,观经疏谓:一能说人清净,二所说法清净,三依法得果清净。具此三义,故欢喜。】

  在《观经疏钞》末后,善导大师告诉我们,「欢喜」有三个清净的意思,所以他能生欢喜心。

  钞【今持名往生,乃佛所说,佛是一切智人,非四人等也,则人清净。遇如是人,宁不欢喜。】

  这是解释第一个清净。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佛经有五种人说:第一是佛亲自宣说,第二是佛弟子说,第三是仙人说,第四是诸天说,第五是化人说。但是除佛之外,其他人所说的都要得佛的印证,就是佛同意了,这就可以。佛不在身边,找谁做证明?大小乘经上有「法印」之说,符合法印,那就算佛承认,等於是佛说的。小乘是三法印:「无常、无我、涅盘」,他所讲的义理一定要符合这三个原则。大乘经只有一法印「实相」,他所讲的确实是诸法实相,那就等於是佛说的。五种人里面,除佛之外,其他四种说的人都不清净。佛才是最极清净,佛的心清净,身清净、境界清净,能说的人清净!这个经是佛亲自说的,我们怎么不欢喜?不是别人代说的。

  钞【持名往生,即证三昧,是圆顿教,非权法也,则法清净。闻如是法,宁不欢喜。】

  这个法门跟其他大乘法门不一样,这个法门很简单、很容易、很稳当,又很快速,所以它是属圆教,『圆』就是圆满而没有欠缺。诸位同修要是读莲池大师的「念佛开示」,你就晓得这个法门真的是究竟圆满。『顿』是快速,顿超,菩萨修行有五十一个阶级,这个法门没有阶级,属於顿教。『即证三昧』,三昧就是禅宗讲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本宗称为「念佛三昧」,佛在经上常说「念佛三昧,三昧中王」,究竟圆满的三昧,也就是本经所说「一心不乱」里面的理一心不乱。『持名往生』就证了,你说这个多快!这是『法清净』。修学其他法门要经年累劫,很不容易证得。小乘初果须陀洹要证得阿罗汉,还要天上人间七次往来,人间寿命短,天上寿命长,算算时间那都是天文数字,哪有这么快?哪有这个圆满?所以这是在一切法里面去比较。念佛往生不退成佛这个法门第一,最极清净,没有比这更清净的。闻如是法,哪有不欢喜的!这个法门是一切诸佛如来度众生成佛道的第一法门,我们遇到当然欢喜,无比的欢喜。

  钞【持名往生,即不退转,直至成佛,非小果也,则果清净。证如是果,宁不欢喜。】

  『小果』是阿罗汉、辟支佛。现在我们这个法门,一生当中就决定往生,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圆证三不退,一生当中就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果报之清净,其他法门里面再也找不到,就拿《华严经》来说,《华严经》毗卢遮那佛的一真法界也比不上西方极乐世界的清净,为什么能这样说?假如毗卢遮那佛的华藏世界比西方世界还要清净的话,文殊、普贤又何必发愿往生?文殊、普贤是毗卢遮那佛的后补佛,他都要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使我们想到西方世界必定比华藏世界还要清净。果报清净。这些话是善导大师在注解《观无量寿经》时,解释「欢喜信受,作礼而去」这段经文。莲池大师把它用在《弥陀经》上,非常恰当。《观经》也是净土三经之一,都是专门介绍西方极乐世界,专门劝我们念佛求生净土。

  疏【又此欢喜,亦通深浅,各随所得。】

  每个众生根性不相同,他闻法所得的利益有深浅不一样。善根厚的人听了之后,他真相信,真干,没有多久他就证得念佛三昧,这是得上等的利益;中等根性的人听了也欢喜、也修行,修行不能专心,得的利益就浅;下根人虽然听到经也能生欢喜心,口里一天到晚念著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心里在打妄想,这个世间名闻利养、贪瞋痴慢一样也没放下,只种善根而已,这一生往生很困难。不是经有浅深,而是听的人根性不相同,他所得的有浅深的差别。

  钞【深浅者,如华严初地,名欢喜地,文中具二十欢喜,一、当得十句,如所谓念诸佛故生欢喜,念诸法故生欢喜等。】

  这段文在《华严疏钞》第四十四卷三十一页。

  钞【今闻此经者,自庆我亦当来得如阿弥陀佛,我亦当来得阿弥陀佛如是妙法也。】

  我们读这个经、听完这个经,有没有这个感触?能有如是感想,则稍稍有一点心得,有几分相应,自己非常庆幸。不但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跟阿弥陀佛一样,现在就要一样。「修行」,俗话来讲就是要变心,把我们的凡夫心变成佛心,依照经典里面的教训转变我们的观念,观念就是思想见解,我们讲的看法、想法,「观」就是看法,「念」就是想法,把我们跟佛这个想法、看法不相同的地方,一定要把自己的观念舍弃,接受佛的观念,这就是转凡成圣。而这个标准是第一标准,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称赞阿弥陀佛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我们用阿弥陀佛做为我们修学的标准,做为我们修学的模式,要把我们自己塑造得跟阿弥陀佛一模一样,这就是『自庆我亦当来得如阿弥陀佛』,跟阿弥陀佛一样。『我亦当来得阿弥陀佛如是妙法』,妙法就是《阿弥陀经》,《阿弥陀经》就是我们自己的思想、见解、行为。与佛融合成一体、与经融合成一体,怎么不欢喜?

  钞【二、现得十句,所谓转离一切世间境界故生欢喜,亲近一切佛故生欢喜等。今闻此经者,现得转离娑婆五浊境界,现得往生净土亲近弥陀及诸佛也。此欢喜属地位中。】

  『地』就是欢喜地。换句话说,我们今天得到这部经,真正能相信,真正能接受,真正能依教奉行,那种欢喜跟初地菩萨的欢喜几乎是相同的,这很不可思议。

  钞【而初行亦名欢喜,初住文中亦云获无边欢喜等,故云深浅。】

  初地菩萨比初行菩萨就深得多,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他的位次差那么多,所以这欢喜是有浅深不同差别的。在我们同修当中也有显著的差别,真正契入跟没有契入的是有很大的不同。

  钞【若浅之又浅之,则随其分量,亦得法喜之乐而已。】

  『浅之又浅』,这就是指我们凡夫。孔老夫子在《论语》第一句话跟我们讲,「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悦就是欢喜,从内心生出来的欢喜。欢喜一定是「学而时习之」,学,我们今天听经是学,听了之后照做,照做叫习。如果「闻」跟「思修」脱了节,那个没有用处的。闻是接受,思是明了,我一接受就明了,明了立刻就奉行、就照做,这才能得到『法喜』。

  疏【又结归信受者,从始至终,信为根本故。】

  经文开端第一句「如是我闻」,这是信成就,一开头从信入门,所谓「信为道元功德母」,信是入道的根源,要有信才能入门,有信才能生正解,才能有正行。经文的结束又归到『信受』,这是说明佛法修学自始至终,信是根本。

  钞【始终者,首标如是,乃信顺之辞,今复末言信受,则知因信生愿,因愿起行。】

  你不信,哪来的愿?愿力的强弱跟你的信心完全成正比。你信得深,你的愿就深;你信得浅,你的愿也浅。古德教人「深信切愿」,那就一定得生。深信,我们也非常想深信,那个信就是生不起来,原因在哪里?对两个世界认识不够清楚、不够透彻。怎么办?读经,多读、多想,熟读深思,我们对这两个世界的状况慢慢就清楚明白了,愈清楚,你的信心愈深,愈明了,愿心就愈切。凡是信愿浮浮泛泛者,都是对於娑婆跟极乐没有观察明白。所以我们的深信切愿要从熟读深思去培养,读哪些经?从「净土五经」下手,经要熟读。古来祖师大德的这些注解要多看,因为经有的时候这意思我们还是看不懂。譬如《弥陀经》很简单,我们念一遍几分钟就念完,莲池大师给我们一介绍,才晓得这么多意思在里头。他不跟我们介绍,我们能想得到吗?想不到!所以一定要读古大德他们的注解,帮助我们认识、明了,我们的信愿才能生得起来。因愿就起行,你真正愿意到西方极乐世界,当然你就会念佛,你会真念了。真念就是心里真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其他的杂念统统放下,净念相继自自然然就达到。功夫纯熟之后,所谓「念而无念,无念而念」,那是真念;无念是口里没有念佛,而念是心上真有。

  有一个老居士告诉我:念佛念了好几年,功夫不得力,妄想杂念还很多,怎么办?我就劝他,这一切要放下。他说:师父,我什么都可以放下,我就这孙子放不下。我说:你把孙子换成阿弥陀佛就成功了。诸位想想,他念不念他的孙子?他不会一天到晚孙子孙子,这没有念,心上真有!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地方,他第一个念头会想到他孙子,那叫「无念而念,念而无念」。所以念佛,初学佛的时候要在口上念,口上念把它印在心里,心上真有了,口念不念没有关系了,最重要是心上真有!心上没有,口上有,有口无心,一天念十万声佛号,古人说「喊破喉咙也枉然」,不能往生!心上真有,口里不念,到时候佛一样来接引,为什么?他真念。诸位一定要懂得这个道理。念佛是今心,现在的心,心就是佛!心里真有阿弥陀佛,这叫真念。初学的人一天要念几万声佛号,是把佛号印在心上,可是这印上去好难!难的原因就是不明了这两个世界的真相,真正明白就不难了。难是难在解,难在明白!行真的是不难。佛法「知难行易」,行不难,知太难了。行虽然易,行做不到,就是知不足,成了障碍,智慧达不到,这才有烦恼障、有所知障,障碍了愿行,是这么一回事情。

  钞【从初发心,次得往生,究竟成佛,皆资信力,故云始终信为根本。】

  信的力量太大了,我们靠著坚定清净的信心得生西方极乐世界;到达西方极乐世界,还是这个坚定清净的信心圆证三不退,一直到成佛。成佛之后,还是这个坚定清净的信心,到十方世界专门劝一切众生念佛求生净土。自行化他都是这个坚定清净的信心,这信心不可思议!『故云始终信为根本』。

  疏【大本结经,备陈众生获益,龙天降祥,今不言者,文省也。】

  『大本』就是《无量寿经》,在结经的时候,说明众生闻经得的利益,种种祥瑞,说得很详细,《弥陀经》虽然文字上没有,省略了,意思是具足的。莲池大师在此地给我们补出来:

  钞【大本云:佛说此经已,无量众生,发无上正觉心。】

  这是第一个,听经得利益最浅的。这里头确实有浅深差别,浅的,发心、觉悟了,最低限度知道娑婆世界外面还有一个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比我们这边好,心向往之,发了这个心,这是真正觉悟的心。

  钞【万二千那由他人,得法眼净。】

  这个得的利益比前面那一种得的深一点。发正觉心的是圆教初信位,『得法眼净』的是圆教初住位,这是大乘。

  钞【二十二亿诸天人民,得阿那含果。】

  这是小乘三果,圆教第六信位。

  钞【八十万比丘,漏尽意解。】

  『漏尽意解』是四果阿罗汉,是圆教七信位。

  钞【四十亿菩萨,得不退转。】

  不退转就是圆证三不退。

  钞【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

  这是感应的瑞相。佛法中说,依报随著正报转,这么多人闻经得这样殊胜的果报,自然它也有瑞相变现,感得三千大千世界的震动。

  钞【大光普照十方国土,百千音乐自然而作。】

  天乐迎空。

  钞【无量妙华,芬芬而降。】

  这是空中雨花。大地震动,天乐迎空,天雨妙花,有这么多的瑞相。

  钞【乃至阿迦腻吒天,皆作种种微妙供养。】

  这是天界最高的色究竟天来供养。大地震动,这个震动不是地震,是比喻,地比喻心地,这么多人修行证果,大地众生听到之后心里都受感动,是这个意思,不是说真的地动。

  钞【又云:二十五亿众生,得不退忍。】

  不退忍就是柔顺忍,是圆教十信位的菩萨。

  钞【四万亿那由他众生,於无上菩提未曾发意,今始初发,种诸善根,愿生极乐世界,皆当往生,各於异方,次第成佛,同名妙音。】

  现在许多人求受皈依,我们的法名都用『妙音』,就从这里来的,这是《无量寿经》末后的经文。我们这个世界有『四万亿那由他众生,於无上菩提未曾发意』,就是没有发心,听了这个经才发心。初发心的依照经典的道理、方法去修行,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释迦牟尼佛在此地为这些人授记『皆当往生』。这个法门真的是万修万人去,可是这里头有一句非常重要,大家千万不能疏忽,将来不能往生,不能怪释迦牟尼佛这个话说错,佛没说错,是你自己会错意思,这个责任在你,不在佛。这句话在哪里?『种诸善根』,你有没有做到?『愿生极乐』,你是不是真的发愿?关键就在这八个字。果然真肯「种诸善根,愿生极乐」,没有一个不往生的。善根是什么?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大愿王,那就是善根。真做,真干,那就是种诸善根。一心一意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一个不生!三福、六和,你只要做到这两个,就保证往生;能做到三学、六度、十愿,品位就高。能修十大愿王,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决定是实报庄严土。具足三福、六和,决定得生凡圣同居土。这是具体把种善根的方法告诉大家。佛给我们授记往生,决定往生,佛不会打妄语的。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将来在西方世界一生决定成佛。成佛之后,十方世界哪个地方与你有缘,你就会到那个地方以佛身去度化众生,像《普门品》所说的,「应以佛身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成佛,佛的名号叫妙音。「妙音」是什么意思?六方佛里头,东方第五尊佛就是妙音,妙音就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这个音妙!我们自己是这个妙音成佛的,将来还是用这个方法去度众生,所以叫妙音如来。将来都叫妙音如来,那现在就用妙音做居士,我就发明统统用妙音,所以皈依证上妙音是从这里来的。

  钞【八万亿那由他众生,得授记法忍。】

  演【得授记法忍,是圆初住,得无生法忍光明故,或是八地,是名真无生法忍故。】

  得授记法忍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圆初住,一个是八地菩萨,八地菩萨得的是真实的无生法忍。《仁王经》上讲,无生法忍是七地、八地、九地菩萨所证的,七地菩萨是下品无生法忍,八地是中品,九地菩萨是上品。可见得无生法忍这个标准很高。

  疏【又大本嘱累持经功德,今持此经亦当如是。】

  《无量寿经》大家念得很熟,知道受持功德不可思议。《弥陀经》文字少,说得简单,其实内容、境界、功德完全相同,没有两样。所以持经,大本、小本一样好。为什么我要提倡大本?因为大本说得详细,小本说得简单,经的真实利益功德在小本上,你看不到,大本上都看清楚了,叫你熟读大本,道理在此地。熟读大本是让你明了西方极乐世界的状况,让你生清净坚定的信心。到你信愿成就,你说大本太多了,我受持,受持就是修行,修行是愈简单愈好,你就可以不要读大本,读小本就行了。所以小本在修持上好,简单明了,容易受持,大本帮助你建立信心、建立愿心。真正信愿成就了,一丝毫怀疑都没有了,一丝毫妄想都没有了,一心一意只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小本也不要念了,一句阿弥陀佛就成功了。真正的功夫在佛号,这是诸位一定要明了的,真信切愿,老实念佛。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都摄六根就是一切放下,一切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了,就一句阿弥陀佛,念念不舍,这叫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钞【大本佛告弥勒,今此法门,付嘱於汝,於大众中,为他开示,当令书写执持,於此经中,生导师想。】

  我们在《无量寿经》上见到,佛将这法门付嘱给弥勒菩萨,弥勒菩萨是当来下生的一尊佛,是贤劫第五尊佛,可见得这个法门,佛佛相传!把这个经、这个法门传授给弥勒菩萨,弥勒菩萨将来示现成佛了,你想想看,他要不要讲这个经?必定跟释迦牟尼佛一样多次宣讲,普遍劝人念佛往生,这一定的道理,释迦牟尼佛嘱付他的,『於大众中,为他开示』。『当令书写』,书写是流通,『执持』是依教奉行。『於此经中生导师想』,导师是佛,引导我们出离六道轮回,引导我们超越三界苦海,一生当中圆成佛道,这个经就是导师。

  钞【又云:无量亿诸菩萨皆悉求此微妙法门。】

  「而不可得」,经文有省略。这是真的,这些菩萨们知不知道这部经?不知道。不知道,怎么求?菩萨心里求,能有一个方法叫我在这一生当中就成佛,那多好!殊不知就是这部经,但是他没有缘,没有听到,没有遇到。我们的缘比他深,超过他,我们遇到了,可见得应当要珍惜。

  钞【勿违佛教,而弃舍之。】

  佛在这里嘱付我们千万不要违背佛的教诲,我们把这个法门轻易放过,那真正太可惜!

  钞【当令汝等,沦没长夜,备众危苦。】

  如果你不听这个教诲,舍弃这个法门,将来必定是长劫轮回,受苦无尽。

  钞【是故我今为大嘱累。】

  这是最大的嘱付。好像父母过世留给儿女的遗嘱一样,最重要的、最要紧的、最大的嘱付,就是把这个法门、这个经典传给弥勒菩萨,要弥勒菩萨普遍的来弘扬。

  钞【今经不言,皆文省故。】

  我们这经上没有这段文,意思是圆满的,文省略了。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净土法门法师讲其它经典、咒语、文集

净土法门法师讲阿弥陀佛四十八愿     

净土法门法师讲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八大人觉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般若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报父母恩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大悲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大集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大势至菩萨圆通章     

净土法门法师讲当来变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地藏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法华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梵网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公案     

净土法门法师讲观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华严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金刚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净土法门法师法语精华录     

净土法门法师讲净宗朝暮课诵     

净土法门法师讲楞严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楞严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六字大明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普门品     

净土法门法师讲普贤行愿     

净土法门法师讲十善业道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坛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往生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文钞     

净土法门法师讲无量寿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心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信愿行     

净土法门法师讲药师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圆觉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占察善恶业报经     


其它法师讲《阿弥陀经》

本源法师讲阿弥陀经    

常福法师讲阿弥陀经    

常敏法师讲阿弥陀经    

纯祥法师讲阿弥陀经    

大安法师讲阿弥陀经    

大愿法师讲阿弥陀经    

法然上人讲阿弥陀经    

法悟法师讲阿弥陀经    

佛慈法师讲阿弥陀经    

HT法师讲阿弥陀经    

宏圆法师讲阿弥陀经    

会性法师讲阿弥陀经    

慧净法师讲阿弥陀经    

慧静法师讲阿弥陀经    

慧律法师讲阿弥陀经    

戒法法师讲阿弥陀经    

净界法师讲阿弥陀经    

窥基大师讲阿弥陀经    

莲池大师讲阿弥陀经    

隆莲法师讲阿弥陀经    

梦参老和尚讲阿弥陀经    

蕅益大师讲阿弥陀经    

善导大师讲阿弥陀经    

悟显法师讲阿弥陀经    

信愿法师讲阿弥陀经    

星云法师讲阿弥陀经    

宣化上人讲阿弥陀经    

印光大师讲阿弥陀经    

圆瑛大师讲阿弥陀经    

圆瑛法师讲阿弥陀经    

智随法师讲阿弥陀经    

智者大师讲阿弥陀经    

宗舜法师讲阿弥陀经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www.cnbudd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