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285集--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首页->所有文章 -> 净土法门法师所有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开示阿弥陀经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285集


 下载DOC文档  



  请看《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会本》,第六0四页:

  疏【又大本及法灭经,皆言法灭之日,独留此经,故知此经,总持末法,如华严论中说。】

  『大本』就是《无量寿经》。《法灭经》,也叫做《法灭尽经》,分量不长,说明佛法衰灭的现象。《法灭尽经》里面,用现代话来说,是佛对我们大众的预言。预言,有从数理上推断,譬如中国古老的《皇极经》,在佛法里面讲,这属於比量,它的正确性不能达到百分之百,当然也有相当可靠性,但是不是绝对的。唯独佛的预言决定正确,因为佛是用现量观察,佛的五眼圆明,过去现在未来都是他亲自看到,他不是推想的。《法灭经》,佛说最初灭的是《楞严经》,最后灭的就是《无量寿经》。『法灭之日独留此经』,此经就是《无量寿经》。法灭之日,《无量寿经》在这个世间还要住一百年,那一百年以后佛法就灭尽。释迦牟尼佛的法运总共是一万二千年,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其实佛法哪有运可说?这个运都在众生这边,众生如果人人都能修德积善,好的运就长,众人都不知道修善,多造恶业,好的劫运就短,这好时光就短了。所以佛的法运是就众生这边来说,而不是佛,也不是从法上说的。下面这句才是这一小节的中心,『故知此经,总持末法』,这句就非常重要。末法一万年,这一万年当中一切众生要想「当生成就」,这一生当中,所谓成就,就是决定超越六道轮回,这是小成就,如果不能超越六道就不算是成就;圆满成佛是大成就。这个法门这两种成就可以说是都达到究竟圆满,所以实在是不可思议的法门。我们在末法时期遇到这个经能够信受奉行,就是世尊末法的当机者,这是值得自己庆幸的。

  钞【大本云: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特留此经百岁,众生得遇,无不得度。】

  『当来之世』,世尊灭度以后都叫做当来之世。『经道灭尽』,这是指佛灭后法运终了的时候,也就是佛灭后一万二千年。释迦牟尼佛灭度到现在才三千多年,所以佛的法运还有九千年。「经道灭尽」,「经」是经典,经典在这世间没有了,「道」是修行人,修道的人没有了,这就是灭尽,人苦不堪言。诸位要晓得,佛法是一切众生的光明,佛经上常用灯明做比喻,黑暗里面一线光明这就是指佛法,尤其是净土宗的佛法,实在非常可贵、非常难得。当经道灭尽,这是佛的悲愿,是佛力对众生的加持,使这部经还能延续一百年。在那个时候,众生要是遇到《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听到阿弥陀佛的佛号,『无不得度』。大经里面说得详细,遇到这个因缘的时候,如果我们一心一意求往生,决定蒙佛接引,愿求人天福报,当然也能如愿以偿,所以无不得度。

  钞【若有众生,於此经典,书写供养,受持读诵,为人演说,临命终时,佛与圣众,现其人前,经须臾间,即生彼刹。】

  这一段也是经文,这一段经文很重要。许许多多同修常常来问,我们要怎样修学,将来才有把握往生?佛在这个地方为我们说得很清楚,只要我们依教奉行,决定得生。这个地方几桩事情,就是日常生活当中所修的。『於此经典』,这句话要紧,这就是教我们专修,专修《无量寿经》、专修《阿弥陀经》,《阿弥陀经》跟《无量寿经》是同部,所以莲池大师称为大本、小本,《无量寿经》说得详细,《弥陀经》简单扼要,只是文字有长短,说法有广略,内容完全相同。这叫我们专修,专在一部经上用功夫。《无量寿经》当然方便,《弥陀经》实在说太简略,初学的人往往在这部经中看不出它深妙的义理,等到莲池大师写《疏钞》,蕅益大师写《要解》,我们才知道《弥陀经》的内容非常的丰富。读这《疏钞》再加上《演义》,实在讲绝不亚於《大方广佛华严经》,实在是太殊胜了。我们一心一意这一生当中就学一部经典,决定成功。学一部经典,给诸位说,好在哪里?戒定慧三学你统统具足了。戒学,持戒就是守法、守规矩。佛苦口婆心的教导我们,说「於此经典」,我们真的接受、完全接受,依教奉行,这就是持戒,就是守法,遵守佛的教导。专学一部经,这心是定的,定学有了;我们学得太多太杂,清净心很不容易得到。这个法门、这个经典是一切诸佛之所赞叹,一切诸佛之所弘扬,一切菩萨之所遵循,我们也能够选择这个法门,这是高度的智慧,这绝对不是小智慧。所以,你决定选择这个经典、法门,是戒定慧三学统统具足。

  选定之后,世尊在此地教给我们几个修学的纲领,第一个『书写供养』,我们看这四个字,就晓得这个法门是大乘,小乘没有这大的气派,「书写」就是流通这部经典。末法的时期长,从今往后还有九千年的时间,这九千年之中的众生都要靠这个法门得度,这个法门要是不能普遍弘扬,换句话说,一切众生在一生当中成就、得度是非常困难,可以说没有指望,所以书写就非常重要。古时候经典的流通要靠手抄书写,今天我们印刷经典流通就是书写的意思,流通愈多愈好。佛法的修学,大家都知道要修福修慧,福慧双修,不能偏在一边,我们念佛虽然念得很好,假如没有福报,临命终时还有病痛,就会造成往生的障碍。修福,哪一种福报是真实而可靠?佛在此地教给我们书写供养,下面还有一句『为人演说』,这两句都是教给我们修真实的福报。『受持读诵』是修慧。福慧双修!所以我们要认真努力去弘传这部经典,尽心尽力去做,向一切人介绍,向大众去推广,这就是书写供养。我们将经典、将法门介绍给别人,推荐给别人,这是属於财布施,也属於法布施,对方要是接受了,生了欢喜心,依教奉行,他对於生死没有恐怖了,这就属於无畏布施,所以「书写供养」三种布施都具足。

  《普贤行愿品》,在「广修供养」这一愿里面告诉我们,「诸供养中,法供养最」。因为施财、施法、施无畏这三种供养没有办法达到圆满,随著自己的福德因缘,随著众生的机缘,不能做到圆满。普贤菩萨的法供养就圆满,经上举七个例子:第一个是「如说修行供养」,就是依教奉行,佛教我们怎样做,我们就认真努力去做,佛教给我们不能做的,我们就决定不要做,一切都能听佛的教诲这叫真供养,这是非常的重要。换句话说,一定要把佛的教诲变成我们自己的生活行为,我们才得佛法真实的受用。尤其是《无量寿经》里面说得多,说得详细,我们一生受用不尽。《无量寿经》经文虽然不长,也是戒定慧三学具足。夏老居士会集的这个本子,从三十二到三十七品属於戒学,真能做到了,那就是持戒念佛,所以我们把这一段定为日课,早晨念四十八愿,晚上就是念这一段戒律。认真去检点反省,佛所说的话,我们是不是统统都做到?这叫做修行。修行绝对不是每天念几部经,念几部经没用处的,有口无心。读经要解其义,要依照经典的教训修正我们自己的行为,那就真正得利益,这个非常重要。我们供养三宝、供养众生、供养自性。这是讲的法供养。

  「受持读诵」,「受」是完全接受,佛所说的理论、所教给我们的方法统统接受过来。「持」是保持,尽形寿依教奉行这叫保持。「读诵」,实在讲就是亲近佛菩萨,我每天读诵,每天跟佛菩萨在一起。「读」是对著本子叫读,「诵」是背诵,念得很熟,不要经本也能念得一个字都不错。读诵是修行,你要是会用心,功德无量无边。初学的人用读诵的方法修根本智,根本智就是清净心。念经要老实念,这部经从头到尾念得不要太快,不要赶时间,也不要太慢,念得字字分明、句句清楚,口里面念出来,耳朵听进去,用这个方法读经,读经就是摄心,大势至菩萨讲的「都摄六根」,我们用读经的方法来都摄六根。读的时候不要求解义,不要想经里的意思,不要去研究它、不要去分别它,读经的时候没有妄想、没有杂念,这样读经就是修定;读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就是修慧。这个慧是根本智,《般若经》上讲的「般若无知」,无知就是根本智,修这个东西。所以它是戒定慧一次完成。如果我们读一个小时,恭恭敬敬念一个小时,就是一个小时修戒定慧,这叫真修行。不能把它当作世间那些书来读,那就错了,那你三学没有。这是初学人一种读法,读到自己已经很熟可以背诵,这个心一定有相当程度的清净。读多了,天天读,天天修清净心,不要说时间多了,一天能修一个小时就非常难得,天天修,修个三年五载,他心、情绪都定了。到这个时候,我们的读诵就进入到第二个阶段,第二个阶段读的时候,跟前面这个读不一样,前面读是修戒定慧,修根本智;根本智有了之后,我再读诵,我读诵是修后得智,后得智是什么?无所不知。怎么修法?古大德教给我们,随文入观,要把经文里面的境界,让我们自己的身心跟这个境界完全相结合,完全融化到经中的境界,这个就高了,变成什么?经就是自己,自己就变成《无量寿经》。诸位想想,这个人哪有不往生的道理?譬如我们举一个例子,四十八愿,四十八愿变成自己的本愿,不是阿弥陀佛的本愿。我们现在念的是阿弥陀佛的本愿,不是我们的愿!念久了之后,从自心里面也发出来,跟他发的完全同样的愿、同样的解、同样的行,让我们的心愿解行跟阿弥陀佛完全相同,换句话说,这个时候自己实实在在讲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跟阿弥陀佛无二无别,这是第二种读诵的方法。可是诸位要晓得,这是有次第的,一定是先求根本智,然后才能得到后得智;没有根本智的基础,心地不清净、不真诚、不平等、不慈悲,是没有办法进入第二个阶段。所以读诵非常重要,读诵就是修行。

  『为人演说』,我们回向常念「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这也不能天天在说空话,空话说多了,自己也不好意思。怎样才能落实?那就要为人演说。「演说」不一定要讲一部经,从头到尾给人讲一部经那得看缘分,像《金刚经》上所说的「为人说四句偈」,那个功德也就不可思议了,换句话说,我们每天从早到晚遇到一些人,不管遇到什么人都劝他念佛,都跟他讲几句佛法,而这几句佛法绝对不离开《无量寿经》、不离开《阿弥陀经》,那就对了,就完全相应。为什么只说这部经不说余经?诸位要知道,如果不说此经,而说其余的经典,你就对不起众生。现在我们明白,只有这部经这一生才能得度,其他的经一生当中不能得度,唯独这部经可以叫一切众生一生当中得度,这个经的殊胜叫「带业往生」,所以是末法时期的众生最有利益的。我们不介绍这个经典,去介绍其他经典,怎么能对得起人?除非我们自己不知道,那就不能怪了。我自己晓得最好的东西,我不介绍给别人,介绍给别人次一等的,希望我成就,你不要成就,这叫吝法,这个居心就不好。所以一定要以第一法门为人演说。

  经上讲的这五种修行具体的纲领,「书写供养,受持读诵,为人演说」,我们修净土的同修们要以这五桩事情做为我们一生当中最重要的工作,其他的工作都是附带的,甚至我们营生的事业也是附带的,这五样才是我们的正事,这就对了。『临命终时,佛与圣众,现其人前,经须臾间,即生彼刹』,这几句话是佛对我们的保证,这是保证书,只要你前面这五桩事情做到,你就不要怀疑,也不必去问,临终的时候佛一定会来接引。须臾是非常快速,西方世界距离我们虽然是十万亿刹土,弹指之间就到达,这是大经里面说的。

  钞【法灭经云:尔时首楞严经先灭,以次诸经,悉皆灭尽,独留无量寿经,度诸众生。】

  这就是《法灭尽经》里面的一段经文,意思跟大本里面相彷佛。

  钞【华严论云:正法灭时,以总持持余尊法,为教理流转之因。】

  释迦牟尼佛在我们这个世间示现成佛,第一部所讲的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华严》是佛初成道的时候,在菩提树下定中所说。小乘不承认大乘佛法,佛在定中讲的,谁知道?一般人看到释迦牟尼佛在树下打坐,一个人坐在那里,哪里晓得他在定中讲《华严经》,还有无量无数的菩萨围绕在听,凡夫一个也没见到。小乘人不承认,说「大乘非佛说」,小乘人完全从事相上讲的。《华严》是把佛自己亲证的境界完全宣说出来,实实在在就是整个佛法的大纲,用现在话来说,「佛学概论」,而后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都不能超越《华严》的范围。《华严》在大乘法里面被尊称为根本法轮,一切经都是《华严》眷属,好像一棵大树一样,《华严》是根、是本,其他一切经是枝叶花果,都是从这个根本生出来的。可是《华严》到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华严》才圆满,所以《华严》的终结、《华严》的圆满是在西方世界。我们从这个缩影来看释迦牟尼佛整个的佛法,一万二千年确实从《华严》开始,到最后法灭尽,最后的一百年是《无量寿经》,它就是《华严》的缩影。所以《华严》总持一切佛法,《弥陀经》跟《无量寿经》也是总持一切佛法。清朝初年彭际清居士说:《无量寿经》即是中本《华严》;八十卷,这是大本;《阿弥陀经》就是小本《华严》。这两部经彻始彻终总持一切法门,尤其在末法时期,完全是《无量寿经》总持了。这里面的意思非常深广,我们要细心去体究,然后你才能够相信,你才能够肯定,得的利益功德那就大了,才能得到真实的利益。

  钞【今谓诸经悉灭,此经独存,念佛一门,广度群品,则诸经已灭而不灭,即是以一存余,流转无尽,正总持之谓也。】

  『总持』的意思,在这地方已经非常明显的显示出来让我们看到了。《华严经》上常讲,「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到底是指什么?一不是专一,专一,那就不圆融,就不是《华严》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的法界,那个「一」是任一,任何一法都总持一切法,这才是《华严》真正的义趣。在此地,祖师似乎是专指《无量寿经》,而不是任一,这又怎么个说法?这是为了契机。从理上讲,八万四千法门,任何一个法门都可以成无上道果,所以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任一是从理上说的。专一是从事上说的,事上众生的根性不相同,特别是大多数的众生都是业障深重的博地凡夫,许许多多的法门对他们来说很困难,难在哪里?难在他自己有业障。我们天天念回向偈「愿消三障诸烦恼」,只是愿,能不能消得掉?一点也消不掉。不但消不掉,这三障天天还在增长,三障是迷惑、造业、受报,惑业苦,摆在我们面前是事实。今天虽然遇到无上法门、第一法门,这是念佛法门,一面念阿弥陀佛一面还在打妄想,你才晓得这个多难!难易绝对不是在法门上说的,是在众生根性上说的。因为众生业障习气非常深重,一定要找一个又容易、又稳当、又快速的法门,才能适合现代业障习气深重的这批人。如果不是这样的一个法门,我们一切众生要在一生得度,那就难了!在这样条件之下,世尊跟诸佛菩萨、历代祖师都为我们指点这个法门可以。所以佛不独留其他经典,独留《无量寿经》。以佛的神力,我法灭尽,我独留《楞严经》一百年可不可以?当然可以,佛确实有这个能力,但是那个经对众生太难了,不适用。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佛独留《无量寿经》,不留其他的经典,这是应机说法。

  钞【一切众生,应当尊重恭敬,信受奉行,经所在处,如佛见在。】

  『见』,古时候跟「现」是通用,现在。经典要是流通得多,换句话说,无量寿佛就多了,大家见到的机会就多了。人人都能够读诵《无量寿经》,人人都能够遵照经训去修行,劫难可以转,社会可以安定。今天我们知道社会乱了,不仅台湾乱,全世界都乱,能够消除这个现象,减低劫运,唯有提倡这个法门。清朝初年慈云灌顶法师在《观经直指》里面讲:「世间的劫难,所有经法都不能消除的,最后还有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这六字真言可以消除一切劫难。」他这个说法使我们想到佛门里有个术语说:念经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佛号功德不可思议!经消不了的业障,咒也消不了的业障,佛号能消。所以一定要劝人念佛,一定要努力令一切众生都有机缘接触净宗法门,都知道念佛的好处,都会念佛,才能消灾免难。现代人工作繁忙,往后的时代,随著科技发达更是忙碌,哪有时间念佛?不念又不行,要怎样能达到净念相继这个标准?所以就非常困难。最近我教给大家「十念法」,一天念九次,非常适合於这个时代。一天九堂功课,一堂都不能缺,一堂功课只要一分钟,这个可以做得到!上班的时候,如果坐办公桌的,坐上办公桌还没有开始办公,先把身心一切放下,合掌念十句阿弥陀佛,这一堂课就圆满了。十句阿弥陀佛念完,再开始办理一天的事情。下班的时候,工作做完,收拾好,再合掌念十句阿弥陀佛。我教人早晨起来念一遍,吃早饭的时候念一遍,上午上工、放工各念一遍,中午吃饭念一遍,下午上班、下班各念一遍,晚饭再念一遍,晚上睡觉之前念一遍,一天九遍,一次一分钟,这个方法实用,适合於现代人修行,而且非常有效果,因为这一分钟确确实实是净念相继。念长了,免不了要打妄想,心不清净,这十念摄心容易,时间短,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接著是十声佛号里确实没有杂念、没有妄想,真的是净念相继。过二、三个小时又一遍。一天果然九遍不缺,三个月就不一样,你就有感受了。这是对现代人提出一个方法。一定对经教要尊重、要恭敬,要信受奉行。知道经典所在之处就是佛所在之处。像我刚才跟大家讲的,两种读诵的方法,一个是修根本智,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佛菩萨冥冥当中加持你;另外一种修后得智,心境交融,那个诸佛的感应就非常的明显。

  钞【问:独留此经,此经盖指大本。】

  独留此经,这个经是《无量寿经》,与《阿弥陀经》有什么关系?

  钞【答:前不云乎,文有繁简,义无胜劣,详言之则大本,略言之则今经耳,非有二也。】

  《无量寿经》跟这部经是同一部。

  疏【称理,则自性无恼,是欢喜信受义;自性无住,是作礼而去义。】

  大师每一节经文末后都有一段称性之谈,这是在古德注经体例里面很少见的。他后头加上往生咒,这就是显密圆融;有称性,这是宗教圆融,就是性相圆融。

  钞【烦恼本寂,欢喜亦空,则苦土谁非乐土。】

  真如本性,一法不立,六祖惠能大师说得好,「本来无一物」,『烦恼』是一物,『欢喜』也是一物,本来没有!哪有秽土、哪有乐土?这是从真心本性上来看。

  钞【来实无来,去亦何去,则往生毕竟无生。】

  古人有《生无生论》,所谓「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这些话浅学的人听到就带来许许多多的疑惑,这法门我还要不要学?到底将来能不能往生?一定要搞清楚,这里面有理有事,理事圆融之后,才知道我们心性是遍十方法界的,释迦的秽土是我们心性变现的,弥陀的净土还是我们心性变现的,离开这一个心性,哪里有释迦?哪里有弥陀?统统在一个自性里面,哪有来去?哪有净秽?都没有了。从性体上讲,是清净的、是一如的,万法一如,无有一法不如;可是从事相上来说,从作用上来讲,那就有差别,我们决定要往生,一定要离秽土取净土。知道体,能帮助你开悟、能帮助你离开一切分别执著,好就好在这里,成就圆满菩提的速度快!如果执著一定有个净秽,不晓得心境一如,自他不二,完全执著在事相上,修证就很困难。像菩萨五十一个阶级,小乘四果四向,从执著来的;如果离开一切分别执著,那就属於顿教,就顿超,不涉这些阶级。

  钞【以此无生,生彼国土,非生彼土,实生乎自心也。然后无问自说,世尊免付空谈,独任当机,身子不孤重托,是真欢喜,是真信受,是名真法作礼如来。】

  这几句《演义》有注解,注的文字虽然不多,意思很清楚。这个经从开经以来,称性之说已经说得很多,自性唯心这个道理,纵然不是十分明了,也不至於陌生。这一段是最后的一段开示,『生乎自心』,就是「自性弥陀,唯心净土」,这是从理上说的。『然后无问自说』,这是彻底的慈悲,是心性之中圆满的大慈悲自然的流露,还用人家来请教吗?自然的流露。我们也要学佛,在一切时、一切处,不要等人家问我们,我们就要把阿弥陀佛主动介绍给他,有智慧、有善根,他自然就接受了。『当机』就是舍利弗尊者,舍利弗翻成中国意思叫『身子』,他是我们大家的代表,经上叫著舍利弗就是叫著当机者。我们对这个法门、这个经典能生欢喜心,能相信、能接受、能依教奉行,我们自己就是本经的当机者。我们推舍利弗做代表,所以佛叫他就是叫我们。这是『真欢喜,真信受』,这是真正的『作礼如来』,就是对於佛陀的礼敬。

  钞【若其外极乐九莲之土,别说唯心,舍弥陀万德之名,另求自性,可谓当渡而问津,对灯而觅火者矣。】

  这一句是讲一些迷执之人不懂佛法,以为西方极乐世界是在心性之外,不愿意接受这个法门,认为《无量寿经》之外、阿弥陀佛之外还有真如自性。这个话,给诸位说,是似是而非,很能够迷惑人。怎么说似是而非?譬如大海,我们在大海里取一杯水,这是海水,没错!我离开这里,我到别的地方取,还是可以取到海水,那不叫多事!都是一样的,不知道这个就是!你要说这个不是,到那边去求,那边决定也不是。这一个是,一切都是!一非是一切俱非。没有说这个是那个非,没有!一是一切是,一非一切非。懂得这个道理,我们的心就定了,不会为其他种种言说迷惑了信心,动摇了求往生的愿望。下面是两个比喻,『当渡而问津』,渡河,到那个渡口还问:「我们从哪里坐船渡过去?」这叫多余。『对灯而觅火者』,从前的灯就像我们这蜡烛一样,灯就是火,对著灯去找火,这个人其笨就可想而知。用这两个比喻说明大经里面所说的经义,一即是多、多即是一,性相一如,理事不二。我们要找最契机、最适合我们修行的方法,一门深入,这一个得到,所有一切法统统得到了。

  今天讲到这地方,我们的经圆满了。下面是咒,咒本来不附在经上,莲池大师特别把往生咒附在这个经后面,告诉我们显密不二、显密圆融。这一句阿弥陀佛,不但就是《阿弥陀经》,就是《无量寿经》,也就是「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咒」,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是咒,不必再要去问经、问咒,牢牢抓住这六字洪名你就成就了。他老人家的意思就在此地。今天就讲到此地。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净土法门法师讲其它经典、咒语、文集

净土法门法师讲阿弥陀佛四十八愿     

净土法门法师讲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八大人觉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般若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报父母恩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大悲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大集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大势至菩萨圆通章     

净土法门法师讲当来变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地藏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法华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梵网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公案     

净土法门法师讲观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华严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金刚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净土法门法师法语精华录     

净土法门法师讲净宗朝暮课诵     

净土法门法师讲楞严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楞严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六字大明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普门品     

净土法门法师讲普贤行愿     

净土法门法师讲十善业道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坛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往生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文钞     

净土法门法师讲无量寿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心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信愿行     

净土法门法师讲药师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圆觉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占察善恶业报经     


其它法师讲《阿弥陀经》

本源法师讲阿弥陀经    

常福法师讲阿弥陀经    

常敏法师讲阿弥陀经    

纯祥法师讲阿弥陀经    

大安法师讲阿弥陀经    

大愿法师讲阿弥陀经    

法然上人讲阿弥陀经    

法悟法师讲阿弥陀经    

佛慈法师讲阿弥陀经    

HT法师讲阿弥陀经    

宏圆法师讲阿弥陀经    

会性法师讲阿弥陀经    

慧净法师讲阿弥陀经    

慧静法师讲阿弥陀经    

慧律法师讲阿弥陀经    

戒法法师讲阿弥陀经    

净界法师讲阿弥陀经    

窥基大师讲阿弥陀经    

莲池大师讲阿弥陀经    

隆莲法师讲阿弥陀经    

梦参老和尚讲阿弥陀经    

蕅益大师讲阿弥陀经    

善导大师讲阿弥陀经    

悟显法师讲阿弥陀经    

信愿法师讲阿弥陀经    

星云法师讲阿弥陀经    

宣化上人讲阿弥陀经    

印光大师讲阿弥陀经    

圆瑛大师讲阿弥陀经    

圆瑛法师讲阿弥陀经    

智随法师讲阿弥陀经    

智者大师讲阿弥陀经    

宗舜法师讲阿弥陀经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www.cnbudd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