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海大和尚:衲子本分 |
|
编者按:2017年1月28日,大年初一晚上七点半,柏林禅寺僧俗大众依丛林惯例在斋堂举行普茶活动。普茶中,明海大和尚以客堂春联:“衲子本分,服劳皆为佛事;赵州家风,迎客不下禅床”为引子,为大众说法。 各位班首执事、各位师父、各位居士: 今天是农历丁酉年的第一天,按照丛林的规矩,初一的晚上也有普茶,传统普茶是一言堂。住持一个人讲,讲几句话,大家喝杯茶,把供果拿了就回寮房了,很简单,没有现在这么复杂。现在我们寺院过年比过去丛林过年显得要更加热闹,这个主要是因为整个社会,外面的人到寺院来的多。 我们互相之间已经重复了很多拜年的话,虽然如此,我还是想在这个丁酉年的第一天,再次衷心的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修行上能有突破,在家居士们在工作、事业、福慧修持累积上有更大的收获。 今天我想跟大家讲什么呢?也是没话找话,昨天我从方丈室那个春联展开讲了一些话,今天我就还由春联再讲一段,看看对大家能不能有一点帮助。 今年客堂的春联,是这样讲的:“衲子本分,服劳皆为佛事;赵州家风,迎客不下禅床。”下联“赵州家风,迎客不下禅床”来自柏林寺历史上一个高僧的故事,这个高僧是赵州和尚。 赵州禅师在柏林寺住的时候,柏林寺那个时候叫观音院。唐朝末年,唐王朝的集权已经有所瓦解,各地出现了许多割据为王的地方政权,这在历史上叫“藩镇割据”。在河北一带,这个王叫“赵王”。各个地方的王在很多方面是不受中央政权约束的,所以赵王在河北这一带也是说了算的。 有一次他到观音院来拜访赵州禅师,而赵州禅师在他的寮房里面,正在禅床上打坐。赵王身边的副官跑到赵州禅师的寮房跟他讲,“赵王驾到了,你为什么不出去迎接呢?” 赵州禅师说,“我这里接待客人有三种方式:最上等的客人来,我坐在禅床上接见他;中等的客人,我会下来,下禅床;下等的客人,我会到山门口去亲自迎接。”赵州禅师做这样的回答。赵王的这个随从当时无言以对。因为赵州禅师是用了接待最上等客人的方式来接待赵王。 客堂春联 赵州禅师在这里所作的区分,他的依据是佛法。在佛法修行里怎么样分三六九等呢?佛法的修行其实大家是平等的,但如果讲修行的境界,确实也还是有高低之分的。修行境界的高低之分以什么做标准呢?我觉得修行人境界的高低,它的一个标准就是执著。 越有平等心,越没有执著心,那么境界就越高。越没有平等心,执著心越重,那么我们说他的修行还在起步的阶段。修行高的人,修行境界深的人呢,他的心就越平等,而且越没有执著。 赵州禅师以这样的一个标准来分上等、中等和下等。他可不是以钱多不多,或者官位高不高来区分,他不是以这个为标准。他以我们是否有平等心,是否还有很强的执著做标准。 所以赵州禅师的意思是说赵王他是一个很有平等心,没有执著心的人。所以对于赵王的到来,可以不用那么着相,非要到门口去接他。没准到门口去接他,他还不一定高兴呢。 我们不要小看老和尚的这个回答。赵州禅师是一个大彻大悟的人,其实不说他修行的功德,他出家一辈子,赵州八十犹行脚,一百多岁在柏林寺住下来,在社会上这个就是年高德劭,是老人家。你来了,一个老人家跑到山门口去迎接,那不是很折福吗。所以赵州和尚其实是很慈悲的呀。赵州和尚过去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作派。他迎接客人不下禅床。 赵州和尚像 上联的第一句说的是出家人的本分,“服劳皆为佛事”。在丛林里,有很多事情要靠出家人去做。维持寺院运转的寺院管理事务的工作量是相当大的。作为出家人在丛林里修行,做事本身既是维持寺院运转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出家人修行的一个重要法门,也是修行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丛林里面,我们不管是看殿、敲钟、敲鼓、扫地、扫厕所、做饭还是迎来送往,这一切都是在修福修慧。从修福来说,就是广结善缘。福慧其实是双修的,因为在做事情的过程里我们会跟很多人打交道,可能也会心生烦恼。所以通过做事培养我们的耐心。 为什么会有不耐烦的时候呢?不耐烦乃是因为我们没有耐心。通过做事把心降服,把心量放大。 比如在很多工作里要跟别人配合。在配合里面你就要有一个本事,就是要能听别人的意见,对自己的意见要能取舍,要懂得妥协,懂得包容,包容别人的缺点,也要懂得全方位的看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有优点,也有缺点。缺点往往与优点有关,缺点背后也会有一个优点。 很多师父单独做一件事不难,难的是他能和别人合作。这对很多师父来说是一个挑战。如果觉得这是一个挑战,那说明我们的心量还没有打开。 我们寺院最难做的工作一个是做饭的工作,一个是客堂的工作。做饭的工作不好做,众口难调,我很理解。它要接受四面八方的挑剔,有的是批评,有的是品头论足。而且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想每一天每一顿都作出花样来不容易。 但正是因为这个工作不好做,它才修行你啊,才修你的心啊。你是不是真正的用心啦,真正的操心啦。如果你负责做饭,你的人是不是每天都到位到岗啦。如果你的身体到岗,你的心是不是真正到位呢。所以这对我们是个要求,你必须战胜自我。 在厨房里做饭要调和百味,水火既济。因为要做饭就是要两样东西,水和火。调和百味、水火既济,最符合修行的缘起。我们天地之间就是阴阳、水火。我们身心也是阴阳、水火。你把它调好,那么你的修行才有可能成功。 客堂 客堂的工作为什么难做呢?因为我在客堂呆过所以我知道。每天到客堂来的人有政府官员、有普通信众,还有游人香客。客堂也会有很多从各地打来的电话。这要求在客堂值班的师父要特别有耐心,特别有定力。 在过去的丛林客堂还有一副对联,说的很好。这幅对联就讲了出家人跟俗人不一样的地方,它说:“客来莫嫌茶味淡,僧家不比世情浓”,说客人来了你不要嫌我的茶味道太淡。其实这里讲的茶,它是在讲人,因为出家人跟世俗的人是不一样的。有时候你希望师父给你热情一点,跟你说话多一点,或者是多对你笑。如果他完全按世俗这样拉拉扯扯、枝枝蔓蔓,那么他的僧格就会落俗。 出家人要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保持僧格的独立,然后慢慢的也令居士来体会佛法的真实。什么叫佛法的真实呢? 世俗的文化里,人对人的好有时是经不住推敲的。它有好多虚伪的地方,你看子女对父母的孝,有很多他自己可能都不觉察不真实。父母活着的时候不好好去做,父母去世了,那种夸大的,夸张的(做法),那就是虚伪的。佛法是真实的、如实的、实相的。 释迦牟尼佛把这个世界和生命的真实说给我们听,让我们作如是观,作如是观才有可能从中间去觉悟啊。 所以要修行、要观、要如是观的时候不能有那么多啰嗦,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能有那么多枝枝叶叶,更不能有虚情假意。 赵州和尚不下禅床,他这个示现里有很深的法,既是示现给我们出家人去体会那种平等、体会僧人的僧格,体会作为一个出家人僧格应该有的那种枯淡、高远、超然,让我们去体验、体会这个东西。 同时他也示现给在家人。赵王是赵州和尚的弟子,让大家懂得到佛门来真正要学佛法的时候,要把世俗的很多东西放下,要用减法,不能把世俗的攀缘、结交朋友的习气带到学佛中,带到寺院,甚至以世俗的习气去影响出家人。 如果要找师父请法,都要提前做好准备,把你的问题想清楚,很诚恳的请教师父。不能自己琢磨一些问题,想出一些问题,问题应该是真正你在修行中,在生活中遇到的困惑,这时你可以很诚恳的向师父请教,这是可以的。 今年客堂春联这两句话,上联虽然说的是衲子本分,但我想居士也一样。在家的居士们,你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在社会、在单位里的工作也是在服劳。给社会服务,给你的顾客服务,给家人服务,怎么把这些所有的服务转变成佛事呢?这就是我们老和尚提倡的生活禅,把家庭变成道场,把职场变成道场,把每天所忙碌的事变成佛事,把俗事变佛事。 怎么样把俗事变佛事呢?我想把俗事变佛事最关键的是不要太把成败,得失利害放在心上,就是要重视耕耘,不要太重视收获。然后多反求诸己,反求自心,不要求别人,求人不如求己,要多自责,自责于己,不要责人。这样的话我们在工作中,包括在家庭生活中烦恼会减少很多。 下联讲赵州的家风。这提醒我们在这样一个世俗化的时代,宗教领域的神圣性在减弱,这种时代出家人怎么既能自己修行办道,担负弘法的重任,同时保有清净的僧格,居士们也懂得以佛法不断提高自己的境界,不断的让自己减少一些俗气、俗态呢? 俗气、俗态会表现在很多方面。当我们跟社会、跟世间的人打交道,可能我们的习气都会流露,有的时候是贪,有的时候是嗔,有的时候慢,傲慢。减少俗态、俗气一定也会减少烦恼。在世间我们都希望增加,我们用加法。而在佛法的修行中,我们更多的用减法。当我们减掉多余的俗气、俗态,我们的智慧就会增加,我们的福报也会增加。因此这就是我们所有人,包括我自己努力的方向。 在丁酉年的第一天我们普茶,也是借题发挥,借客堂的这一副春联跟大家分享修行的一点想法。跟大家共勉。修行是永远不能停的。借印光大师的话,印光大师说,“我们修行要让陌生的变得熟悉,让熟悉的变得陌生。转生为熟啊,转熟为生。” 那么陌生的是什么?也许对我们来讲陌生的是佛法,是佛法里讲的那种人生境界、生活方式。我们要让这个陌生变熟悉。第一念反应按照它来,转生为熟。我们很熟悉的是什么?我们熟悉的可能是我们过去的习气,本能的反应、条件反射都流露出我们内在的贪嗔痴慢,要让这个很熟的,曾经你是很自然的反应越来越慢,而且开始觉得有点陌生了,转熟为生。 古人有一句话说:而今忘却来时路,甚至你都不知道原来的你是怎么反应的,怎么做的,因为你的方式完全变了。转生为熟,转熟为生,希望大家在这方面能有所进步,阿弥陀佛! (文章标题系编者所加。) 图片来源:柏林禅寺数据中心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
明海法师讲经典、咒语、文集 |
|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