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圆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讲记第十一讲--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首页->所有文章 -> 宏圆法师所有开示-> 宏圆法师开示阿弥陀佛四十八愿



 宏圆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讲记第十一讲


 下载DOC文档  



  诸位法师 诸位居士大德 阿弥陀佛

  我们继续来学习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大家请看第二十八愿: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乃至少功德者。不能知见其道场树。无量光色。高四百万里者。不取正觉。这是道场普见愿。

  道场树又叫觉树、菩提树,因为佛在树下的金刚座上成佛而得名。释迦牟尼佛的道场树,在印度正觉山的西南十四五里地,有一棵毕钵罗树,佛在这棵树下成佛,所以这棵树就叫做菩提树,也叫做觉悟树、道场树。佛在世的时候,这棵树高四百尺,由于受到多次的砍伐,现在这棵树只有五六丈高。玄奘法师在去印度取经的时候,见到这棵树,树干是黄白色,树枝青翠,无论是冬天还是夏天,树叶都非常的光鲜,不会凋谢,只是每到世尊的涅槃日,这棵树就有些凋谢了,但是很快就能复原。佛在经中对阿难说,世间有三种器物应受礼拜:佛骨舍利、佛像还有菩提树。礼拜菩提树和礼拜佛的功德都是一样的,所以现在很多人,都到印度去礼拜菩提树,在菩提树下修行,诸佛都用菩提树来做佛事,来帮助众生开悟。《维摩经菩萨行品肇注》中说:“佛于树下成道,树名菩提,此树光无不照,香无不熏,形色微妙,随所好而见,树出法音,随所好而闻,此如来报应树也,众生遇者,自然悟道。”这棵树是佛的果报应化树。这棵树很殊胜,有光、有香、形色微妙,能随众生之所好,你喜欢什么它就能现什么,根据众生的根机而现相,帮助众生悟道,这就是我们这个世界的道场树。

  极乐世界也有道场树,《无量寿经》中说,这棵树高四百万里,树的枝叶四面分布有二十万里,是一切众宝自然合成,树枝上垂挂着璎珞,有百千万种颜色,珍妙宝网罗覆其上。宝树上的宝珠,一个宝珠就有一千种光明,一个光明就有八万四千种颜色,这光与色互相辉映,照耀无有极限。当微风吹动枝叶,就能发出清畅哀亮,微妙和雅的音声,传遍诸佛国土,让人听了心生清净,不住染浊的心。见到菩提树的人利益也非常大,能获三种忍:音响忍、柔顺忍、无生法忍。音响忍就是能够了解一切法如音声的回响,我们说如回响、鼓响之音,如梦幻泡影,这是音响忍,这个是三地菩萨的境界,三地菩萨才能证到这个境界。第二个是柔顺忍,能够舍离言说相而入实相,这种是四五六地菩萨证到的境界。第三是无生法忍,就是离一切相证入实相,安住于无生法中,这是七地以上的菩萨所证的境界。那么见到菩提树的人,由于弥陀愿力的加持,就能得到这三种忍。但是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少功德的,如果靠自力的话,靠他自证的话,他见不到这个菩提树的,不能得到殊胜的利益。这就像我们娑婆世界的状况一样,世尊在讲《大方广佛华严经》的时候,法身大士们见到的是无量相好光明的佛的报身,报身佛;声闻众见到的是一位黄面比丘;而法会当中这些优婆塞、优婆夷他们都看不到佛的,见到的是一块黑炭。所以那些少功德的菩萨,本来是见不到菩提树的,但是阿弥陀佛悲悯这些众生,发愿,如果我成佛的时候,国中的菩萨,乃至少功德的菩萨,能够知见无量光色高四百万里的道场树,如果这一愿不能实现的话,我就不取正觉。现在阿弥陀佛已经究竟圆满成佛,那他发的这个大愿也已经实现,极乐国中的那些少功德的菩萨,都能够了知、看见菩提树;耳朵能够听到妙法音声;鼻子能够嗅到树的香味;口能尝到树的果实;身体被光注照;意根系念菩提树的功德。这样,就会皆得甚深法忍,住不退转,至成佛道,六根清彻,无诸烦恼。正是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愿力的加持,让这些少功德者,能够直接见到道场树,见色闻香,自然得忍,获得殊胜的利益。

  好,下面请看第二十九愿:设我得佛。国中菩萨。若受读经法。讽诵持说。而不得辩才智慧者。不取正觉。这是得辩才智愿。

  这一愿的意思是,如果我成佛时,国中菩萨,如果对于经法接受,并且读诵执持不忘,为人演说,都能得到辩才智慧。如果这一愿不能实现,我就不取正觉。

  阿弥陀佛在因地中观察到诸佛刹土,有的众生整天读经诵经,但是不能通达经义,不能显发智慧,好象就像我们说的牛听琴声。有人虽然能为人演说经法,但是因为没有得到辩才智,不能把佛的本义宣说出来,甚至于把深法说浅。阿弥陀佛悲悯众生不解经义而失自利,不得辩才而失利他,所以发愿,令国中菩萨读诵、持说经法,都能够通达诸佛法藏,得辩才智慧。《无量寿经会疏》中说:“发口为辩才,内照为智慧”。这个辩才是由智慧而来,内有无碍智,外演妙辞,也叫做四无碍辩,或者四无碍智慧。四无碍,第一是法无碍。对于教法里面的名相、文句都不能障碍,都没有障碍,都能够表达得很清楚。第二是义无碍。对于教法所表达的真实义理,都能够通达。第三是辞无碍。对于一切的语言,像中国的、外国的、各个地方的方言,所有的语言都能够通达无碍。像我们现在一般人,懂得几国的语言就很了不起了,但是不能算是辞无碍,要对过去的语言、现在的语言、未来的语言,都能够通达无碍,这个才叫做辞无碍。第四个是乐说无碍。由于具有前三种智慧,乐于为众生说法,能够自在演说如来真实之义,没有障碍,这就是乐说无碍。极乐世界的菩萨都具有四无碍辩,就可以到他方无量世界为众生演说妙法,善谈诸法秘要,帮助众生灭除烦恼。如果讲经说法的人,不具足前面我们所说的三种智慧,就只能谈谈枝叶,谈谈很肤浅的,做一些表面文章,讲不出甚深的义理。那众生听了之后就不得要领,那就不能用真理,佛法的甚深真理来降伏烦恼,降伏这些魔障的。

  所以辩才智慧对于弘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著有《净土十疑论》的智者大师,就是一位得四无碍辩的高僧。他出家以后,精研戒律,凡是开遮持犯,微细戒品,无不通达,并兼通方等大乘经典,后来诵法华、无量义、普贤观经。有一天,他梦到诸多的经书、佛像,杂乱的堆满整个房间没有条理,他自己坐在高座口诵法华,一边口诵法华,一边在整理经书。这个梦境,后来就证明了大师秉如来本怀,判五时八教,把所有的大、小、顿、圆,都分整的清清楚楚,解决了以前混乱的弊端。后来,智者大师到光州苏山拜见南岳慧思大师,慧思大师一见到他就说,你我过去同在灵山,听释迦牟尼佛讲法华经,我们宿世有缘,今天又见面了。慧思大师就教他读《法华经》,他精进持诵,不怠不辍,不起妄想分别,当他诵到药王菩萨本事品时,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时,忽然入定了,于定中,亲眼见到释迦牟尼佛在灵山讲《法华经》。他明白世尊在灵山法会还没有散,只是众生障深慧浅,所以才看不到,智者大师更加精进用功。慧思大师为他印证说:“汝所得者,乃法华三昧前方便,所发持者,乃初旋陀罗尼,获四无碍辩,纵令文字之师,千群万众,寻汝之辩,莫能极矣,当于说法人中最为第一”。意思是说智者大师,已经得法华三昧前方便,初旋陀罗尼,就是智者大师已经证到五品位了,他已获得了四无碍辩,纵使千千万精通文字的法师来找他辩论,也都不能赢他的,所以赞叹他,当于说法人中最为第一。后来智者大师奉师命开始说法,名闻朝野,来听经求法的人不计其数。皇帝也来听他讲经,拜他为国师,后来皇后也来皈依他,很多高僧大德都纷纷的放弃以前的所学,率弟子前来听智者大师讲经,当时大家都称他为东土小释迦。所以我们看到,四无碍辩对于自身修持和弘法利生都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现在的根机,要想证到四无碍辩非常难的。最好的选择,就是听从善知识的教诲,能够发愿求生净土,到了极乐世界亲见阿弥陀佛,蒙阿弥陀佛的加持,我们就能得到四无碍辩,四无碍的智慧,再回入娑婆为众生演说妙法,灭除众生的烦恼垢习,令他们脱离生死苦海。从另一方面来说,我们现在虽然很难做到四无碍辩,但是也要好好的发心,也要好好的讲经来利益众生。在讲经的过程中,又能增长自己的智慧,也能帮助众生更好的了解真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学相长,同时增长,大家共同进步。从讲经的法师这方面来说,要通过诵经念佛,让自己的心清净,在讲经的时候用清净心来讲经,不能用意识和思维来讲,这样能够得到佛力的加持,讲出来的佛法才能有法味,才能让听经的人获得利益,因为佛法都是从清净心当中得的。从这个听经的人来说,只要讲经的法师具足正知正见,是真正的弘扬正法的法师,在听经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生起恭敬心。印光大师说: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我们对讲经的法师要有恭敬心,对佛法要有恭敬心,我们不要有任何的疑惑。你像有的人,一听说极乐世界的种种依正庄严,他们就会用我们世间的现象来衡量,认为都是不可能的,这个就是没有信心。有了信心,我们的清净心才能显发出来,才能得到佛力的加持,从而降伏贪嗔痴慢的烦恼习气,增强对佛法的信心。同时把我们听经闻法所获得的利益,善巧方便地传授给和我们有缘的众生,你听明白一分,我们就给大家传授一分,帮助别人能够重新认识到宇宙人生的真理,认识我们这个世界。虽然我们对佛法还不太完全的明了,但是我们能够认识一分,我们就教大家一分,我们把从法师这里学来的,像鹦鹉学舌一样,善巧方便地帮助别人,来有一个了解佛法的机会,让别人也具备了认识烦恼的能力。同时,我们在讲给大家听的时候,我们自己又一次的温故而知新,增长了智慧和福报。现在我们真正发心讲经的法师不是太多的,学佛的真的不少,真正能够有正知正见来学佛的不是太多,就是因为我们弘法的工作没有跟上。说真的,讲经也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非常的辛苦,像师父每天备课,基本上是备十几个小时的功课,这样虽说非常的辛苦,但是只要你有这个愿心,只要能够对佛法对众生有一个担当,弘法为家务,利生为本分,这才是我们一个佛弟子应该的作为。把佛的正知正见传授给大家,叫这些信众不再迷信,对佛法有一个真正的认识,这样才能法轮常转,正法久住。

  好,我们现在来看第三十愿:设我得佛。国中菩萨。智慧辩才。若可限量者。不取正觉。这是辩才无限愿。

  上一愿,我们说的是极乐菩萨通过持诵得辩才智慧,但是如果这些菩萨的智慧辩才有限量的话,在碰到一些难题时,就有可能回答不了,这样就会给度化众生带来障碍。辩才,指的是宣说佛法的才能,只有具备了无量无边的智慧辩才,才能在面对任何人、任何情况时,用佛法来度化众生。尤其在面对一些外道的时候,如果被外道的教理说的哑口无言,对佛法的弘扬是非常不利的。所以阿弥陀佛紧承上一愿,又发此大愿,如果我成佛的时候,国中的菩萨都是智慧辩才无可限量,如果是这一愿不能实现的话,我就不成正觉。所以极乐世界的菩萨,都能具足种种的无碍辩才,还入十方世界,还入三界为众生自在宣说佛法,常转法轮,度化无量的众生。

  在我们的公案当中,我们的佛教史上,有好多的高僧大德,以智慧辩才降伏外道、度化众生的例子数不胜数。玄奘法师在印度那烂陀寺的时候,跟戒贤法师学习了五年,又花了五年的时间南巡印度诸国。公元六百四十年的时候,玄奘法师这时候四十一岁,他决定回国之前,绕道那烂陀寺再去看看。这一回去不得了了,遇到了一场以命相搏的辩论,就这么厉害,以命来相搏。辩经,辩的就是佛法的真理,是印度佛教重要的交流方式,印度的辩经是非常激烈的,失败者往往会销声匿迹,重的会割掉舌头,甚至拿命以生命来相搏。玄奘法师一回到那烂陀寺,就碰到一位小乘佛教的人来挑战辩经,而且他写了宣传自己观点的四十条标语,挂到寺庙的外面,宣称你们大乘佛教,有一个人能驳倒其中一条,我就自杀,而且戒贤法师选定了四个人来应战,其他的三个人都不敢应战,只有玄奘法师站了出来。玄奘法师最后把他给辩倒了,对方非常佩服他,而且要实现自己的诺言,就是要自杀,被玄奘法师给阻止了,这次辩经大会让玄奘法师,赢得了很高的荣誉。后来统治古印度的戒日王,举办了一场由全印度的学术界、知识界、思想界、还有宗教界、一切的有识之士参加的无遮大会,以玄奘法师为大会的论主,连续十八天,都没有人出来挑战他的观点,玄奘法师赢得了胜利。所以,当时印度的大乘佛教尊称他为大乘天,小乘佛教尊称他为解脱天,可以说他是名震了整个印度,玄奘法师的辩才,对于大乘佛法的弘扬,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还有我们近代的高僧虚云大师,他和李根源将军的一段公案,对我们今天的人来说,也非常的有教育意义。云南新军的统领李根源,他一向厌恶佛神,他认为这个是迷信。有一次,他抓到了两个不守戒律的僧人,这更增加了他的厌恶,他以鸡足山数万僧众有武装抗拒为借口,亲自带着队伍开赴鸡足山。入山以后,他驻在悉檀寺,把山上的金顶鸡足大王的铜像,以及佛殿都给毁坏了。当时虚云老和尚正在祝圣寺讲经,这个僧人就把这个消息报告给了老和尚,虚云大师不顾众人的劝阻,果断地决定下山去说服李根源将军。虚云大师来到悉檀寺山门口的时候,卫兵班的班长正好认识他,劝他赶快逃命去,说李根源只要抓住你,就要枪毙你的。但是,虚云大师坚持进去去见李根源,进到殿内,虚云大师就对李根源将军说了,请大帅立刻停止拆寺毁佛的事情。李根源厉声说,你叫我不要毁寺,我问你,佛教有何益处?虚云大师就说了,释迦牟尼佛设立佛教,总的来说是济世利民,从最根本的来说,是帮助人去恶为善。自古以来,政教并行,政以齐民,教以化民。佛教教人治心,心为万物之根本,那如果这个本正的话,万物得以安宁,而天下太平。李根源一听老和尚这么一说,觉得有些道理,脸色稍微缓和了一些,又问道,那这泥塑木雕有什么用?白白地浪费了钱财。大师就说了,佛言法相,相以表法,不以相表,于法不张。雕塑佛像是为了让人见到佛像的庄严慈悲,而生起畏敬之心,人心如果没有敬畏,就会无恶不作,无作不恶,导致祸乱。比如世间的尼山塑圣,丁兰刻木,中国的各宗的祠堂,以及各国的铜像,也不过是让人心有所归,能够生起敬仰,功效不可思议,语其极则,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老和尚给他讲了这么一番道理,李根源听得非常有道理,直点头,这个时候就缓和了,让他的卫兵给大师送上茶点来。又问道:为什么和尚不做好事,反而做很多的怪事呢?那岂不成了国家的废物?虚云大师说,和尚是佛教僧人的通称,有圣凡贤劣之别,不能因为一两个僧人做的不好,就唾弃所有的僧人,就像不能有一两位不好的秀才,你就去骂孔子;又好比大帅虽然统领兵将,军纪严明,但是也会出现一两个不好的现象。海不弃鱼虾,所以为大,佛法以性为海,无所不能。僧人秉佛的教化,护持三宝,济度众生,对国家社会方方面面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并非完全都是废物。李根源越听越觉得有理,就留虚云老一起吃晚饭,然后秉烛深谈,最后,对虚云老和尚佩服的五体投地,最后他认识到了自己毁寺的罪过,发心以后全力的护持佛法。在以后的四十年间,李根源将军作为佛教的外护,出了很多的力。非常有因缘的在一九五四年,两个人的名字,同时出现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的名单里,非常有因缘的。

  在我们现在这个知识经济的时代,众生的知识的见解特别的多,我们如果没有智慧辩才,很难去度化众生的,对于众生提出的问题,我们根本回答不了,就没有说服力。那么,怎么样才能去提高我们的辩才呢?就是要诵经念佛,修清净心。只要是妄想分别少了,清净了,你的智慧才能增长,我们不是靠知识的积累,这个是智慧,这个是错误的。

  古人讲,读经有两种,第一是求根本智。根本智就是佛法里面讲的涅槃妙心,无相实相,也叫无分别智,是宇宙人生的真相。我们读经的时候,假如在读经的时候,你想着这一句经文是什么意思,那一段经文怎么解释,那你就把这个佛经,当成知识当成世间的书来读了,得不到效果。读经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恭恭敬敬,念兹在兹。从如是我闻开始,一直到信受奉行,作礼而去,只是恭恭敬敬的念,一个字也没有错,字字分明,不求解义,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没有怀疑。就是我们常说的,离文字相,离语言相,离心缘相,这种读经就是修定,就是修根本智。就像师父常跟大家说的悟一样,我们的悟不是叫你翻江倒海,把你的知识都再翻出来,这叫妄心,这叫所知障。我们的这个就是让我们的心清净下来,你的智慧自然显露出来,这样读经就是修定,就是修根本智。

  第二种读经的方法,就是更深入一层了,就是我们经常说的随文入观。这就是在得根本智以后才有这个能力,得根本智已经得了定了,才有能力把经里面佛所讲的理论、境界,跟我们的心融合为一体。就像我们读《阿弥陀经》的时候,我们念到了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能和我们自己的心融成一片,这个才是真正的随文入观,这个境界是非常高的,和阿弥陀佛没有两样,这样读经的利益是非常大的。现在我们见文解义,把随文入观理解错了,认为我一边读着经,一边想着经里的意思,我的心思入到经文所表达的意思里面去了,这就错了。这叫什么?这叫妄想心,你用的是心意识,而不是这个清净心,这样读经,对大家说,其实是干扰自己的清净心,根本得不到智慧的,这种就是一种干扰了,用的意识心而不是清净心。念佛也是一样,《楞严经》中大势至菩萨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念佛的时候要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印光大师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方便下手,跟我们讲,“须知都摄,注重在听,即使心中默念,也要听,因为心中起念,即有声相,自己的耳根,听自己心中之声,果能字字句句听得清楚,则六根通归于一,这种念法最稳当、最省力、也最契理契机”。当我们念这一句佛号的时候,任何的念头没有,就是耳朵听,在用心,师父说的明了一点,用心在听这叫闻,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所以我们不要一边念佛,一边观想阿弥陀佛或者莲花,我们这种修学的方法叫做持名念佛,也不是观想念佛,也不是观像念佛,我们就是执持名号,句句名号都入我们的耳朵,入我们的心。如果我们一边念着佛,一边观想弥陀的佛号,又一边观想着莲花,这叫什么?这叫三心二意,心怎么能清净下来?我们用的都是意识心。当我们念佛的时候,就是这一句佛号,字字流入我们的心海中,这就是念兹在兹,这样,不假时日,我们的心就会清净下来了。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一定要分辨清楚,辩才无碍和世智聪辩,这个我们不能混为一谈的。有的人,他有一些世间的知识,有一些世间的理论,遇事好和人辩论,夸夸其谈,在佛法里面这叫世智聪辩,不是智慧。世智聪辩是佛说的八难之一,佛在《无量寿经》中说:但以世智聪辩,增益邪心,云何出离生死大难?世智聪辩的人我见很深,自以为是,很容易产生贡高我慢之心,助长邪心,助长邪见。世智聪辩他是知识的积累,我们就说他是经验,都是所知,执着所知的经验,就会给自己带来障碍了,与修行解脱之道违背而驰,不能出六道轮回的。所以说世智聪辩是有分别执着的,它是染浊的、不净的,是世间的贪嗔痴中所生出来的这种小聪明,小的这叫意识经验,不是大智慧。而智慧辩才是从真如本性当中流露出来的,离一切妄想分别,不执着,不是意识的思维所产生的,随问随答,不要事先准备,而且讲出来的道理契机契理,能让人生起正信。

  师父跟大家举一个例子,大家就能明白。就像当我们遇到比较棘手的问题,用我们所有的经验想法都处理不了的时候,师父说把他放下,你去休息一下。然后我们睡一觉,早上起来,突然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大家都有这个方面的经验,这个时候就是什么原因?没用世智聪辩,而且你心静下来了,把它放到一边,把心静下来,宁静而致远。宁静而致远不是单指的一个长远的远,他可以横遍十方,竖穷三界,根据你放下的多少,你心清净的多少,你的智慧就会延伸到多少。所以我们一定要明白,悟和想它是两回事,这个智慧和世智聪辩也是两回事。大家不要一听说,师父叫你们去悟悟去,你们就苦思冥想,不是这样的,悟悟是什么?把一切的东西放下,我们去静静,念念佛,把一切的事情放下,自然而然的你本来的智慧就会显露出来。我们本来都具足的,只不过我们都被这个经验、被所知,障碍住了,所以这就叫所知障,就是我们说的世智聪辩。所以我们一定要会学佛,一定要会用佛法,不要把佛法当成学问来研究,不要落到世俗的经验和小聪明里面去。那样只会增长邪心,乱了智慧,离佛法、离真理越来越远了。

  好,今天时间到,谢谢大家。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宏圆法师讲其它经典、咒语、文集

宏圆法师讲阿弥陀经     

宏圆法师讲般若经     

宏圆法师讲地藏经     

宏圆法师讲法华经     

宏圆法师讲华严经     

宏圆法师讲金刚经     

宏圆法师讲俱舍论     

宏圆法师讲普贤行愿     

宏圆法师讲心经     


其它法师讲《阿弥陀佛四十八愿》

常福法师讲阿弥陀佛四十八愿    

大安法师讲阿弥陀佛四十八愿    

净界法师讲阿弥陀佛四十八愿    

净土法门法师讲阿弥陀佛四十八愿    

悟显法师讲阿弥陀佛四十八愿    

信愿法师讲阿弥陀佛四十八愿    

印光大师讲阿弥陀佛四十八愿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www.cnbudd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