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所有文章 -> 智能上师所有开示-> 智能上师开示坛经 |
智能上师:《坛经心要直解》定慧品2 |
|
下面看无念、无住、无相。了解了这个,就把六祖整体的修行体系都搞清楚了。 师示众云:“善知识!本来正教,无有顿渐,人性自有利钝。迷人渐修,悟人顿契。自识本心,自见本性,即无差别,所以立顿渐之假名。” 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上以来,先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无相者,于相而离相。无念者,于念而无念。无住者,人之本性。于世间善恶好丑,乃至冤之与亲,言语触刺欺争之时,并将为空,不思酬害,念念之中不思前境。若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不断,名为系缚。于诸法上念念不住,即无缚也。此是以无住为本。 首先讲无念,无念就是般若,就是尽管起念,起念的时候要清楚了达它,这个叫做无念。不是说把这个念打死叫无念,不是不要念,是尽管起念,起念的时候不随着这个念转,念过去就拉倒了。这叫什么?叫无念。念而无念才叫无念。 “于诸法上念念不住,即无缚也。此是以无住为本。”这就是无住啊,不住现在、过去、未来,不住所有的事情。 有这么一个公案,讲的是优婆离和犯戒比丘的故事。优婆离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他的持戒第一。他修持戒律能到什么程度呢?比如日中一食,要求吃得不能过饱,他吃得过饱的时候,他能做到把这饭吐出来。从这一点就知道他对这个戒律要求有多么严格了。当时有两个比丘犯了两个大戒:一个比丘杀了人,一个比丘强奸了妇女。按照戒律的说法,这两个人都得下地狱,对不对?这两个人犯了戒之后,赶紧跑到优婆离尊者那里,说,我们犯了戒,想忏悔,恐怕下地狱等等。优婆离就说,行,你们跪下好好忏悔吧。就这样,他们俩就开始在优婆离这儿做忏悔。 二人正忏悔的时候,维摩诘过来了,就问他们干什么呢?他们回答说,我俩犯戒了,在忏悔呢。维摩诘一听就开始痛斥优婆离。怎么痛斥呢?他说,你这个优婆离,还让他们忏悔,你哪里能算是会持戒的人啊!这么着吧,你先让忏悔的这两个人给我说说自己犯了什么罪。两个比丘一个说杀人了,一个说强奸妇女了,都犯有大罪。 维摩诘就让他们俩把所犯的罪拿出来看一看。这时候两个比丘找了半天,强奸、杀人的罪业在他们的脑海里想啊观察啊,从开始到最后,找了半天什么也找不到了。最后他们就跟维摩诘说,这个罪业现在找不到了。 维摩诘说,找不到的这个心,就是你们的本性。而且你们所有的业力也是了不可得的,罪障也是了不可得的,所有的起心动念都是了不可得的。 这两个比丘听完开示之后,马上就证罗汉果了。所以说维摩诘的智慧无与伦比。 维摩诘用的就是这种无住的智慧,让本该下地狱的人证果了,获得解脱了。这种能把业力变成道力,就是无住的力量。严格讲,要了知过去、现在、未来这些都是平等的,过去就是现在,现在就是未来,能够做到这一点就是无住。 善知识!外离一切相,名为无相。能离于相,即法体清净。此是以无相为体。 善知识!于诸境上,心不染,曰无念。于自念上,常离诸境,不于境上生心。若只百物不思,念尽除却,一念绝即死,别处受生,是为大错。学道者思之。若不识法意,自错犹可,更误他人;自迷不见,又谤佛经,所以立无念为宗。 善知识!云何立无念为宗?只缘口说见性,迷人于境上有念,念上便起邪见,一切尘劳妄想从此而生。自性本无一法可得,若有所得,妄说祸福,即是尘劳邪见。故此法门立无念为宗。 六祖这是指出了一种禅病:“若只百物不思,念尽除却,一念绝即死,别处受生。”我们老是无念、无念、无念……,容易做到念头没有了,其实这是把念压死了,这叫什么?叫做无记空。我们在座的有人也会产生这些问题,这样不是正确的禅定。 正确的禅定应该是什么样的?在没有念头的时候要有一个明。如果是把念头压住的话,就不会产生出这个明来,要空还要明,这时候就是等持。如果没有明会出现什么现象呢?就昏沉了,因为没有照了嘛,昏沉严重了就睡着了。比如有的老禅修啊,修着修着气力不足了就昏沉了或者睡着了,看似是一坐一夜,还以为他是不倒单。这哪里是不倒单啊,实际上他早就靠着睡着了。眯着睡着了就什么都不知道了,久而久之养成了一个什么习惯?就是这种无记空。 所谓无记空就是时间过得很快,睁开眼什么都不知道。这种状态容易去到哪里呢?容易转生到石头、草木。因为没有见到本位,入不了圣,又没有往生西方的愿望,所以说就堕入到这个里边。 参禅一定要走正路,为什么?永明禅师在《四料简》里边讲:“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就说我们光修禅定的话,如果没有得到正路,又没有求生净土的话,(中阴时)出现境界就随着这个境界转了,做不了主了。没有明眼善知识引导,没有正确的方法的话,就容易堕入到禅病里。 《圆觉经》里面说有作、止、任、灭四种禅病。本来这个禅应该是“生而无生,无生而生”。但我们修行常常是造作地修禅,或把这念头熄下来压住,或让这个念头任运,或把这念头灭掉。这些都不对,这就是修禅的四种过失。我们一定程度上还都存在这些现象。大家一定要知道,六祖大师讲的这个无住、无念、无相呀,在禅法当中是最透彻最了义的。 善知识!无者无何事?念者念何物?无者无二相,无诸尘劳之心。念者念真如本性。真如即是念之体,念即是真如之用。真如自性起念,非眼耳鼻舌能念。真如有性,所以起念;真如若无,眼耳色声当时即坏。善知识!真如自性起念,六根虽有见闻觉知,不染万境,而真性常自在。故经云:“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真如有性,所以起念”,真如指佛性,为什么说有性?它的作用、性质是要起念的,这是从用的这面讲的。我们的佛性必须要用呀,不用那跟死人有什么两样,不用不成死的佛性了嘛,要运用眼、耳、鼻、舌、身、意,这才能够体现出我们真如的光芒啊!对不对?所以要明白这个道理,要念而无念,无念而念。 “六根虽有见闻觉知,不染万境,而真性常自在。”这一句话就完全代表了解脱的最圆满的境界,这么修下去就是和六祖一样了。我们在座的,你啊尽管起念,尽管运用,而起心动念时非常清楚明白,过去就拉倒了,这个就是六祖要求的解脱的境界。我们知道起心动念的时候都是光芒的显现,既不废妙用,又在妙用当中得解脱,这么修是最殊胜的,我们马上就自在了。 打坐老是要求不起妄念,而座下又不知道用,实际上座下正是最好的修行时。证体是为了什么呀?是为了用啊!要明白最后还是为了用,那用又是为了什么呀?应该行菩萨道才对。我们开始老追求这个体,追求明心见性,一旦认识体了,老安住在这个体上不用就像死人一样。我们还得在这个世间做事情呀!所以一定要知道,认识体是为了更好地用,而一切用要以菩提心为根本,这样修六度万行而又远离一切执著,这才是佛陀的真实义。 “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维摩经》里边讲的“善能分别诸法相”就是对万法都非常了知,非常通达透彻。“于第一义而不动”就是在本位、本体上,要做到水上画图。能够做到这一点,你尽管起心动念,尽管做任何事情,哪个事情跟佛性没有关系呀?从早上起来到现在,我们的佛性是不是一直在放着光啊,它一直在支配着我们做事,除了佛性之外,能找到谁是主人吗?主人就是佛性嘛!那我们现在为什么不解脱?就是因为不知道主人在起作用,你了达它是性在作用的时候,就是“于第一义而不动。”这就解脱了嘛!在座的若是真知道这都是性的作用,都是真如的显现,而且又是在“二六时中”,那么不管做任何事情,包括吃饭、穿衣、散步,肯定都是解脱的。 为什么打坐那么久还是不行,是因为平常生活中还不会修行。座下时时刻刻都知道一切都是自性光芒的时候,那稍微坐一下就能入定,因为本来就是在定里。其实座上和座下是有关联的,比如座上慧力多一点儿的时候,那座下观照的力量也就会显著一点儿。 实际上,在座下看东西或想东西的时候,那些细的甚至微细的起心动念,还是不容易了知的。所以修行这个过程,不管是粗的、细的、微细的起心动念,都要了知它,要不断增加、增强这种了知的能力,这能力越稳定越细,说明觉悟就越来越深越来越广。换句话说,见惑、思惑、尘沙惑、无明惑这些惑断得越多,明了的能力就越稳定越细。这些惑是靠什么断的?都是靠这种细致又细微的了知力和洞察力。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
其它法师讲《坛经》 |
|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