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所有文章 -> 智能上师所有开示-> 智能上师开示坛经 |
智能上师:《坛经心要直解》机缘品3 |
|
下面我们看僧人法达与六祖大师的因缘。 僧法达,洪洲人,七岁出家,常诵《法华经》。来礼祖师,头不至地。师诃曰:“礼不投地,何如不礼!汝心中必有一物,蕴习何事耶?”曰:“念《法华经》已及三千部。”师曰:“汝若念至万部,得其经意,不以为胜,则与吾偕行。汝今负此事业,都不知过。听吾偈曰: 礼本折慢幢,头奚不至地; 有我罪即生,亡功福无比。 法达见六祖大师时,六祖已现了出家相,而且有了弘法的道场。法达顶礼头没着地,六祖就通过这个因缘,和法达有了一个交流。 六祖说你顶礼头不着地,还不如不顶礼呢!说明你心中还有执著,你是怎么修学的呀?你还有什么心结没解开呀? 法达说,我念《法华经》已经三千遍了。一天一遍也需将近十年的时间了,应该可以倒背如流了,这是法达认为值得骄傲之处。 六祖对他讲,你就算念诵一万遍,了悟了经中的大意,也不以此骄傲自大,那么你就和我是同路人了。现在你诵经三千遍,甚至连经义也不了解,还以此傲视他人,这就有负于你这么年轻出家,又发心弘法利生住持佛的正法眼藏的本意了。因为你的修行方法是错误的,可你还不知道自己的过错。 六祖大师作为祖师,不拐弯抹角,直接指出了法达的错误。就像南朝的梁武帝一样,建了那么多寺庙,供养了那么多僧人,只有福德没有功德。为什么呢?因为他没有明心见性,不了达诸法实相,所以只有福德。如果了达诸法实相,明心见性了,解脱了,那才叫功德。法达的修行也是这个道理。 接着六祖又对法达说了四句偈子:“礼本折慢幢,头奚不至地;有我罪即生,亡功福无比。”意思是,顶礼是为折伏我慢之烦恼,但你顶礼却头不着地,说明你内心有我执,有我执罪业就会升起来,用这样的心修学,虽有福报但无功德。 师又曰:“汝名甚么?”曰:“名法达。”师曰:“汝名法达,何曾达法?”复说偈曰: 汝今名法达,勤诵未休歇, 空诵但循声,明心号菩萨。 汝今有缘故,吾今为汝说, 但信佛无言,莲花从口发。 这几句偈中有两句最好:“但信佛无言,莲华从口发。”意思是说,佛本来没有什么可表达,就像禅法无法用语言表达一样。但话还得从口里说出来,说的时候不作说想,不被语言所转,这是六祖的真实意愿。 达闻偈,悔谢曰:“而今而后,当谦恭一切。弟子诵《法华经》,未解经义,心常有疑,和尚智慧广大,愿略说经中义理。”师曰:“法达,法即甚达,汝心不达。经本无疑,汝心自疑。汝念此经,以何为宗?”达曰:“学人根性暗钝,从来但依文诵念,岂知宗趣?”师曰:“吾不识文字,汝试取经诵一遍,吾当为汝解说。” 法达听了六祖的偈颂,马上就觉醒了,因为他和无尽藏比丘尼一样,都是大根器人。他马上向六祖忏悔谢罪说,弟子从今往后,一定对一切都谦虚恭敬,再也不以诵经千遍而生我慢心了。六祖说,虽然你名字叫法达,实际对法理法义一点也不通达,你诵了三千遍《法华经》,那你说说这部经是以什么为宗旨的?六祖这是想通过法达的言语,看看他的差距究竟在哪儿,然后给他拨乱反正。法达悟道的因缘也就随之而来了。 修禅宗的都知道,师徒之间的因缘很简单,也很殊胜,没有那么多麻烦事。面对六祖大师,法达已经知道了自己的差距,于是变得谦虚起来,不再傲慢无礼了。他说自己根器不行,只会依经诵念,虽诵三千遍,却并不了解经文的含义。六祖说,我不认识字,你念诵一遍经文,我来给你解释。 法达即高声念经,至《譬喻品》,师曰:“止!此经元来以因缘出世为宗,纵说多种譬喻,亦无越于此。何者因缘?经云:‘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一大事者,佛之知见也。世人外迷着相,内迷着空;若能于相离相,于空离空,即是内外不迷。若悟此法,一念心开,是为开佛知见。佛,犹觉也。分为四门:开觉知见、示觉知见、悟觉知见、入觉知见。若闻开示便能悟入,即觉知见,本来真性而得出现。汝慎勿错解经意,见他道:‘开示悟入,自是佛之知见。我辈无分。’若作此解,乃是谤经毁佛也。彼既是佛,已具知见,何用更开?汝今当信,佛知见者,只汝自心,更无别佛。盖为一切众生自蔽光明,贪爱尘境,外缘内扰,甘受驱驰,便劳他世尊从三昧起,种种苦口,劝令寝息,莫向外求,与佛无二,故云:‘开佛知见。’吾亦劝一切人,于自心中常开佛之知见。世人心邪,愚迷造罪,口善心恶,贪嗔嫉妒,谄佞我慢,侵人害物,自开众生知见。若能正心,常生智慧,观照自心,止恶行善,是自开佛之知见。汝须念念开佛知见,勿开众生知见。开佛知见,即是出世;开众生知见,即是世间。汝若但劳劳执念,以为功课者,何异耗牛爱尾?” 达曰:“若然者,但得解义,不劳诵经耶?”师曰:“经有何过,岂障汝念?只为迷悟在人,损益由己。口诵心行,即是转经;口诵心不行,即是被经转。听吾偈曰: 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 诵经久不明,与义作仇家。 无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 有无俱不计,长御白牛车。 法达开始高声念经,当念到《譬喻品》时,六祖让他停下来,说别往下念了。这时候六祖已经完全知道佛陀讲《法华经》的大意了,于是给法达讲《法华经》的大事因缘,也就是讲佛之知见的四个程度,即:“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其实它是了解、修行、证悟的一个过程。怎样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呢?经文讲:“若能于相离相,于空离空”,就好比现在,我讲经不作讲经想,你们听经不作听经想,就是“于相离相,于空离空”。 比如我们禅修安住时,也不能执著于安住上。禅宗有句话:“有佛处莫执著,无佛处急走过。”意思是说有佛的地方别执著,没有佛的地方也不要停留,就是“于相离相,于空离空”的意思。这就是佛的知见,也是六祖对佛之知见的理解,也是《法华经》告诉我们的重要内容。 《法华经》不仅告诉了大家什么叫佛之知见,而且还告诉了开、示、悟、入的方法,也就是如何理解、进入并证悟的方法。而法达只知道单纯地念经,并不知道如何悟入佛之知见,成了一个只会单纯念经而不解经义的念经僧。六祖对法达讲完后,他马上就明白了,原来“于相离相,于空离空”就是佛之知见,而且能够做到的时候,就是悟入佛之知见。口念心行,就等于是在修学《法华经》;口念心不行,仅在念诵《法华经》。 接着六祖大师进一步开示道:“心迷法华转”当心糊涂不清醒的时候,就被“法华”所转。“心悟转法华”明白这个道理之后,就能转动“法华”。“诵经久不明,与义做仇家”,意思是只知诵经而不解经义,更不会运用,便与《法华经》的佛之知见无缘。“无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有无俱不计,长御白牛车”,意思是起念时不作起念想,念念没有执著,不停留,这就是无念;当妄想执著的时候就叫有念。六祖所讲的无念并不是什么念头也没有,而是念头照样起而丝毫不沾着。无论有念还是无念都不要执著它,就能进入到佛的修行境界中,也就是“长御白牛车”的意思。羊车、鹿车和牛车是对三乘佛法的比喻,白牛车代表佛乘,也就是最上乘佛法。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
其它法师讲《坛经》 |
|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