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上师:《坛经心要直解》机缘品7--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首页->所有文章 -> 智能上师所有开示-> 智能上师开示坛经



 智能上师:《坛经心要直解》机缘品7


 下载DOC文档  



  僧智常,信州贵溪人,髫年出家,志求见性,一日参礼,师问曰:“汝从何来?欲求何事?”曰:“学人近往洪州白峰山礼大通和尚,蒙示见性成佛之义。未决狐疑,远来投礼,伏望和尚慈悲指示。”

  师曰:“彼有何言句?汝试举看。”曰:“智常到彼,凡经三月,未蒙示诲。为法切故,一夕独入丈室,请问:‘如何是某甲本心本性?’大通乃曰:‘汝见虚空否?’对曰:‘见。’彼曰:‘汝见虚空有相貌否?’对曰:‘虚空无形,有何相貌?’彼曰:‘汝之本性,犹如虚空,了无一物可见,是名正见;无一物可知,是名真知。无有青黄长短,但见本源清净,觉体圆明,即名见性成佛,亦名如来知见。’学人虽闻此说,犹未决了,乞和尚开示。”师曰:“彼师所说,犹存见知,故令汝未了。吾今示汝一偈:

  不见一法存无见,大似浮云遮日面,

  不知一法守空知,还如太虚生闪电。

  此之知见瞥然兴,错认何曾解方便,

  汝当一念自知非,自己灵光常显现。

  智常禅师学佛的缘起是梳着发髻七、八岁时就出家了,他根性特别利,从小就以明心见性为志愿,和六祖大师一样“惟求成佛”。为什么他和六祖有这么大的法缘呢?因为他们的志趣、爱好、目的都是相同的,只想明心见性,只想解脱成就。

  智常禅师有一天来参礼六祖大师,他说,我以前拜白峰山的大通和尚为师,大通和尚告诉我怎样明心见性,可我狐疑不决,不知他说的对还是不对。所以我想请您替我把把关,看看大通和尚给我开示的法要到底能不能解脱?能不能成就?

  六祖就问了,大通和尚怎么给你开示的啊?智常禅师说,我在大通和尚那里呆了三个月,没有得到什么传承,有一天,我单独找大和尚问道,师父啊,我的真心、我的佛性到底是什么样的?大通和尚问我,看到虚空了吗?我说,看到了。他又问我,虚空有相貌没有?我说,虚空没有形象。大通和尚这时接着说,虚空没有形象,你的本性、真心也像虚空一样,也没有形象,也没有任何东西可得。而且当时他还讲:“了无一物可见,是名正见,无一物可知,是名真知。无有青黄长短,但见本源清净,觉体圆明,即名见性成佛。”

  按理说,大通和尚开示到这个地步已经不错了,用虚空作比喻,说我们的真心、佛性像虚空一样,这已经是可以了。但是六祖知道,真正认识到佛性安住佛性的时候,是没有安住的概念,也没有虚空的见解的。 所以,六祖一听智常禅师转述大通和尚的话,就知道大通和尚还存在空的概念,他执著虚空法界和佛性了。

  六祖就说,你师父说的这个还是有知见在的,还是存在着对空和对佛性的执著,这种修行方式,还是不彻底。现在你听好了,我给你讲一讲到底是怎么回事。

  六祖给智常禅师开示心性法说了八句话:“不见一法存无见”,就是说一个法都没有,什么都不见,这是对的,还存一个“无见”就不对了;“大似浮云遮日面”,意思是心里有个“无见”,就像本来晴朗的天空蒙上了一层浮云一样。换句话说,有一个虚空或者无见或者佛性的概念,就是在执著,就遮蔽了本来清净的佛性。认为我在佛性里面,我在虚空之中,这个叫什么?从禅境上说,是执著在空里面、法里面,没有完全超越禅定相和法相;“不知一法守空知”,这就是大通和尚给他开示的一法都不知,还要守着这个空知空灵。换句话说,每天禅修打坐,安住在本位上,这样也不能解脱,要在用的时候,在起心动念的时候,能做到无住才能解脱。所以说“不知一法守空知”这也是错误的;“还如太虚生闪电”,就是说还要在虚空之中生闪电,但闪电在空中一闪,就过去了。也就是六祖所讲的还要起心动念,起心动念的时候无住就可以了。所以在修法时,执著于空,执著于佛性,实际上是不对的。存无见、守空知,是解脱的一个障碍,但是这种障碍已经很薄了。智常禅师到这个程度实际上已经很好了,他只是在空中产生了执著,没有把空、佛性超越;“此之知见瞥然兴,错认何曾解方便?”这样的知见忽然生起,就失去了见性的因缘。反过来说,当生起了这种空的时候,马上能远离这个空,这就真正得到解脱了。所以最后也要把这个化掉,不要对空这种佛性的状态产生执著;“汝当一念自知非”;就是说当明白这个道理之后,马上回光返照,一下子就把这个超越了。知道对空产生了执著,知道执著是不对的,马上就超越它,不执著它;“自己灵光常显现”,这时候,本来清净的佛性自然就显现了,灵光独耀。

  当时,六祖就是这么给智常禅师讲的,告诉他什么呢?你现在对空有执著,你有挂碍。明白这个道理后,立即把它放下,超越它,这时候就解脱了。智常禅师马上就把这个执著放下了,这一放下,言下就自在解脱了。他为什么马上就能够豁然开悟呢?实际上这就像一小层窗户纸,一捅就破了。

  常闻偈已,心意豁然。乃述偈曰:

  无端起知见,著相求菩提,

  情存一念悟,宁越昔时迷;

  自性觉源体,随照枉迁流,

  不入祖师室,茫然趣两头。

  智常禅师听完六祖的偈语,心意就豁然通达了,悟道了,他也做了一首偈子。

  “无端起知见”,就是说,这个知见本来不存在,我无端起了一个知见,对佛性产生了虚空的执著;“著相求菩提”,这个菩提本来是无相的,我却挂碍到相上了;“情存一念悟”,是说我老想着开悟证果,这个也是挂碍;“宁越昔时迷”,这怎么能够超越过去的迷惑颠倒呢。以上这四句话就是在讲述他错用功,产生了执著颠倒;“自性觉源体”,指的就是我们这个佛性;“随照枉迁流”,就是随因缘立任何一个知见,都是在冤枉地受到迁动,这样的修行是对佛性没有真正的了解透彻;“不入祖师室”,这个“祖师室”是什么意思呢?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指的是不入六祖的方丈室,不见六祖的时候,得不到解脱。第二层意思是指真正能所双亡的时候,我们把禅或者证悟的悟境叫做祖师室;“茫然趣两头”,两头就是不执著有就执著空。那么,应该怎么样呢?空和有本来是一体的,我们说念经就念经,说观想就观想,说念佛就念佛。念经不做念经想,观想不做观想想,念佛不做念佛想,这就是解脱!

  智常禅师就认为空是解脱,他堕入空亡了。所以我们修行要“有佛处急走过,无佛处莫停留。”就是有佛没佛都不要住,就可以了。不解脱的时候,就“茫然趣两头”,不是住在佛上,就是住在世间法上,不是住在空上,就是住在有上。

  包括我们现在修法的人,也都是不圆满的,都还有偏离的现象。有的人执著有,有的人执著空,有的执著世间法,有的执著出世间法,都是形成了对立的观念。从了义上说,有即是空,世间法就是出世间法,涅槃即轮回,极乐就是娑婆。真正的了达诸佛菩萨本性的时候,就不会执著两边了。什么好坏、善恶,本来都是空寂的。我们的烦恼怎么来的?就是执著两边。这个人挺好,那个人不好,当这个概念产生的时候,认为好的人我就对他好,坏人就对他坏。这叫什么呢?叫边见。我们要是明白:好,是一时的好;坏,也是一时的坏。有缘则聚,无缘则散,这样就学会随缘了。

  智常禅师见到六祖,就这么一番话,没多长时间,一下子明白了应该怎么修行,就解决问题了。也就是既不应该执著于空,也不能执著于有。他明白这个道理后,幡然醒悟,说出了上面这段偈语。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智能上师讲其它经典、咒语、文集

智能上师讲金刚经     

智能上师讲心经     


其它法师讲《坛经》

超然法师讲坛经    

德光法师讲坛经    

慧律法师讲坛经    

慧门禅师讲坛经    

慧普法师讲坛经    

净慧法师讲坛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坛经    

妙华法师讲坛经    

清净法师讲坛经    

清远法师讲坛经    

圣严法师讲坛经    

惟因法师讲坛经    

星云法师讲坛经    

宣化上人讲坛经    

演培法师讲坛经    

怡僧法师讲坛经    

月悟法师讲坛经    

月溪法师讲坛经    

忠明法师讲坛经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www.cnbudd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