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法师:先往生净土再求阿鞞跋致--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首页->所有文章 -> 大安法师所有开示



 大安法师:先往生净土再求阿鞞跋致


 下载DOC文档  



  我们注意到,这十三代祖师有很多都是不可思议、从本垂迹的菩萨再来之人。善导大师相传是阿弥陀佛的化身,是非常不一样的,所以他的修行、他的思想,确实在净土宗的教理史上是非常突出的。也可以说,是在善导大师手上完成了中国净土宗思想的奠基、框架。

  善导大师的老师是道绰大师,道绰大师又是深深地佩服昙鸾大师。昙鸾大师留下了一部《往生论注》,在《往生论注》里面,我们看到他立论的依据首先就是龙树菩萨在《十住毗婆沙论》里面的判教,以此来建立他净土宗思想的框架。

  我们从判教来看,中国这些净土宗祖师大德的判教,是直接把印度的净土思想传承过来了。

  《十住毗婆沙论》实际上是解释《华严经》的一部著作,非常注重阿鞞跋致,那怎么获得阿鞞跋致?龙树菩萨概述为两种:一种是靠自力获得阿鞞跋致,如步行到达目的地;一种是靠佛力,以信心作方便,快速得到阿鞞跋致,就好像乘船,顺风扬帆乘船则乐。

  所以他就把佛法的无量法门分为难行道和易行道。难行道就是要靠自己修戒定慧,破见惑、思惑、尘沙惑,竖出三界,这就像步行到达目的地,很辛苦,是难行道;易行道就是靠信愿这样一个方便,仰赖佛力加持,快速地到达阿鞞跋致,这叫易行道。

  这个判教是一个非常特别的角度,我们看很多无论是印度,还是中国祖师的判教,如五时八教等,都有一个很明晰的或从时间、或从内容的序列来加以判别。但龙树菩萨却从易行道和难行道方面来判,这个角度就非常特别。

  昙鸾大师对这个判教是非常赞叹的,而且是加以了创造性的发挥,就是说难行道在佛灭度后,在五浊恶世之时,那就显得更难。

  昙鸾大师提出了五点难:第一,外道相善,乱菩萨法。菩萨法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法门,但那些或求天道、或求人天福报的外道的表现形态也是善啊,于是就混淆了菩萨法,把佛出世的本怀、度脱众生的究竟利益给破坏了。

  第二,声闻自利,障大慈悲。

  第三,无赖恶人,破他胜德。就是无赖的恶人会去障碍他人修行持戒。

  第四,颠倒善果,能坏梵行。

  第五,唯是自力,无他力持。

  尤其最后谈到——唯是自力,没有佛力加持——这件事情非常险。所以在这个时候,特别要张扬易行道,张扬靠佛力加持到阿鞞跋致的重要性。

  昙鸾大师根据净土宗的思想,谈到首先要往生净土,再求阿鞞跋致,而不是在此秽土求阿鞞跋致。所以他又根据时代和众生的根机对龙树菩萨的思想作了些变通。对这样的判教,道绰大师进一步加以诠释,就把它分为圣道门和净土门。

  什么叫圣道门?如果我们在娑婆世界凭自己的力量修戒定慧,断惑证真,这叫圣道门。

  何谓净土门?就是称念名号,乘阿弥陀佛的大愿往生净土,到净土去悟证无生法忍,得圣果,这就叫净土门。

  这样一分呢,道绰大师觉得从时代、根机以及教法的对应来看,末法众生根机陋劣,对于圣道门难以信解,难以证悟;而净土宗,靠他力,这种教法与众生的根机契合,容易修行,容易开悟,容易得到解脱。于是就广引了很多的经典来谈这个问题。

  所以就建立了一个观点:现在正是舍圣道门取净土门的时候。

  到了善导大师那里,他也是继承了这样的思想。

  善导大师的主要思想是在《观经四帖疏》里面,《观经四帖疏》里面谈到,通途教理顿渐各随众生的机宜可以得到利益,但是现在很难,所以要回到净土门。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者,都是承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往生净土,这样就能解决一切问题。

  我们从这个判教的脉络来看,中国净土宗祖师已经接续上了古印这些祖师的思想。所以我们在理论思想方面,要注重善导大师的一些著作。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大安法师讲经典、咒语、文集

大安法师讲阿弥陀佛四十八愿     

大安法师讲阿弥陀经     

大安法师讲大悲咒     

大安法师讲地藏经     

大安法师讲二河白道喻     

大安法师讲法华经     

大安法师讲公案     

大安法师讲观经     

大安法师讲华严经     

大安法师讲普贤行愿     

大安法师讲往生咒     

大安法师讲无量寿经     

大安法师讲信愿行     

大安法师讲一函遍复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www.cnbudd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