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所有文章 ->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所有开示 |
正确的学佛观点之五:佛教简略的思想与修学方法 |
|
释迦牟尼佛早期遍学印度近百种的修学方法,如初期祂所修的是用非想、非非想定的禅修方式,这是印度古早婆罗门教的法门,把眼、耳、鼻、舌、身、意完全地淨空,后来佛陀也修学了其他婆罗门教,及和这个法门相近的各式各样禅修,但总觉隔靴搔痒,无法尽得奥妙之旨,觉得无法见性开悟,因此放弃一切所学。 中国佛教从汉明帝一直盛行到六朝,当时在中国几乎只修学四谛、十二因缘,僧众所传授的也只是停留在小乘的淨缘思想和污染缘思想而已,这个时候还没有发现,有任何僧众、学者谈论到大乘思想,但是小乘的修学方式着重在破除我执、断除六根,但很容易变成法执,即便是修持四谛、十二因缘,最后也很容易掉入空亡之境,所以始终也不是究竟的方法。渐渐地有大乘的思想传入中国,如《华严经》、《圆觉经》、《法华经》等等了义的经典传入,经典裡面的思想带来并注入了很多新生命,让所有的佛子充满了新希望,大乘的思想裡面所谈,反而是把六根六尘、五蕴、十八戒、二十五种,以及凡夫一切的根尘见思,八万四千一切所有的烦恼,转化成为见性开悟的资粮。特别到了唐宋时期,中国的禅宗到此可说是黄金时期,尤其是唐代惠能大师,一花五叶之后,门风大振,开悟见性者多如过江之鲫,可谓百花盛开、百家争鸣。在唐朝时中国的佛教也才比较有一些系统和分野,宗教所指其实也是从唐朝才开始有正确的分别,所谓「宗」是指见性开悟,佛陀在灵山一会时所传别具隻眼的宗下心法,而「教下」所说都是经文妙旨和偈诵文字,但是无论是宗还是教,都有鼻息互通的关联性,不能偏宗也不能偏教,否则这又是另外的一种执着。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讲经典、咒语、文集 |
|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