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所有文章 -> 梦参老和尚所有开示-> 梦参老和尚开示心经 |
梦参老和尚讲《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上 |
|
前面我们讲过了金刚经,现在把般若心经也讲一讲。般若波罗蜜多又翻智慧,和金刚般若波罗蜜相比多了一个字,多了一个“多”字,我们一般的说就叫心经,把般若都略了。心经全经只有二百六十个字,就语言来讲是很少的,但却是大般若经六百卷的中心,所以称之为心经。就象我们人所说的心,说心就是来指挥全身、代表全身的了。 因为这个心经的译本很多,一般流通的大概有六种译本,我们学习的都是依着鸠摩罗什法师翻译的;同时还有一个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这还是心经,罗什法师翻译的叫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是大明咒的大明咒),这部经就是大明咒经。我们一般依着的都是唐朝玄奘法师翻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也是般若经中的一种。一般的般若经有八种译本,名称各不相同,这八部般若波罗蜜经一般的来说是,放光般若、光明般若、道行般若、胜天般若、胜天王般若(加一个王字),还有文殊问般若、金刚般若、大品般若、小品般若。现在我们用的这个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我们看的这个很浅,可以说四众弟子多数都会背,但是会背会读诵是有功德,却没有智慧。诵般若、读般若都能得到福德,但是离开悟,离能够明白、能够用智慧来指导你的一切行为,那就难了,那是很不容易进入的。言语少,但义理却非常的深,因为它包括的非常广,二百六十个字包括了六百卷大般若经,因此,它是言少义概括得很多。例如说,我们想要学心经,先从你的心,比如心脏,就你肉体来说的心,这不是胜义的,就说你这个肉体的心,你全身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心脏,那这六百卷般若的心,就是说这个心经在般若经当中非常重要。这个心是个比喻的意思,譬如心经,这部经就像人的心一样的,那你就知道了心的作用,知道这个心经的作用跟其他的经是都不同的。 各个经的名词不同,名词就代表义理了,心经所诠的义理非常的甚深、非常的甚广,是般若之中的深般若;体呢?真如为体;相呢?是大乘为相;什么宗旨呢?空,以空为宗,凡是般若都以空为宗,这个空是法空,空一切相;达到什么目的呢?究竟成佛,这就是它的目的。这个体就是咱们讲大方广佛华严经的体,“色即是空”就是体,空就是在一切相上显它的实体,一切神通妙用就是智慧,这就是般若。一切诸佛菩萨,大菩萨都是以这个为用的,这就是般若波罗蜜多,般若波罗蜜多就是用;用于什么呢?来利益众生。但是我们一般说般若的时候,从文字上就说的很浅显,文字般若,从文字入手;从文字达到观照,就叫观照般若;从观照般若而进入实相,就是实相般若。实相般若就是法身真空的体,没有名相,在没名相之中建立一个假名,假名实相。因为从假入真,没一个名具你不能入,所以叫实相。用心来形容,这是湛寂的真心,不是我们的妄心,真心是无相,无相随缘而建立一切相,所以叫实相。要观的是这个,这个就是真性,真实实体的,这就是实相般若。 观照般若,从实相而起的妙用,从实相而随缘而起的妙用,这个观能照一切的事物,这是妙慧。观是妙慧,是不可思议的妙慧,这就是我们大方广佛华严经里讲的那个玄义当中的玄。从观想来看一切事物,能够证到真空之理,就叫真空!这个是没有人我、没有形相的,是无分别的真实智慧。这个时候你照了一切的法,看着一切有形有相,法皆是真如,也就是真空,这就是无明实相,即真相,所以叫“色即是空”,这就是观照般若。 文字般若呢?文字是表达,因为要表达的理,就是佛所说的教,假文字来流传。如果咱们没有经所依,没有文字,咱们根据什么来学呢?无所学!所以这就是从观照般若而产生的玄义。 一般的观一切法界空,空是什么意思呢?是无分别,从你有分别而进入到无分别智,照了一切诸法,照了一切诸法都是真空实义。实相般若、观照般若、文字般若有三种般若,但是只一相;虽有三般若,但却是一相。什么相呢?无相。在名字上分三种,实际上是一个,无相!无相就是佛证得的大圆妙镜。 那这般若的意义呢,般若本来就不是咱们中国的话,是印度话,般若就是实相的无分别的智慧,般若就翻妙慧。有时候翻妙慧,有时候翻清净的净慧,这都是无相的意思。这个题目我们略讲一下,因为我们讲金刚经般若的时候也没有讲这个题目,现在因为这个心经的文字很少,你要是讲的快,一天就讲完了。现在我们准备多讲几天,反复一点的讲,就是使我们大家能够依着心经来修行。 心经,就是六百卷般若的心,就像我们人的心似的,所以你要是把六百卷那么广阔的,用极简单的观照,能够进入它的中心,六百卷般若的中心。其实般若就是心,般若即是心,智慧是没有形相的,慧有什么形相?没有的。但是因为这个心有体、有相、有用,这就是我们讲大方广佛华严经的体、相、用,就是般若,三个合称为般若。譬如我们讲大乘起信论(讲华严经之前跟大家讲过大乘起信论),自己的心来起个信,信自己心!什么意思?因为我们从来没相信过自己的心。佛教导我们,我经常问道友们,或者问人家:你信佛没信佛呀?一般的人说你得信佛,信佛是信佛的像吗?信佛的心吗?信佛的经典妙用吗?我们经常问人家有信心没有?这个不是信佛了,说你自己相信你的心不?就这么个意思。心即是佛,信心即是佛。我们在华严经里头常常讲智,智是理的用,理上的用,就是把自体、心体变成智慧的妙用,完了心还照于理,这就是般若含义。 【唐三藏法师玄奘译】 咱们现在讲的这个心经是唐玄奘法师翻译的,他是奉大唐天子之命翻译的。三藏法师是精通“经、律、论”通达三藏的,以法的规则;法的规则是什么样子呢?规生物解,物是一切众生,以这个法的规则,让一切众生都能明白、都能开悟了,就是这个意思。譬如我最近看玄奘法师的故事,跟那个大唐西域记中的玄奘法师相对照。大唐西域记是玄奘法师自己写的,是从他的家世开始来解释的,新近翻译的,是一个作家做的。玄奘法师是自小出家的,因为他家里很贫,这故事很长,这个大家可以看看。单看那个玄奘法师传,不是西游记,西游记那是编的,只是根据大唐来演的。所以玄奘法师我就不过多的介绍了。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观自在菩萨,咱们在法华经中叫观世音菩萨。我自己这两天就在想,为什么心经中要叫观自在菩萨呢?为什么法华经里头普门品中要叫观世音菩萨呢?这些圣人他们的德号是按他所做的事业来起的。这个观自在是不是自己在修?修成了,就自在了!但观世音不是这样的,他度别人,度别人修,感化、教化、教育众生的。这才叫真正的观自在。菩萨是通称,一般的菩萨叫菩提萨埵,叫觉有情,让一切有情众生都觉悟的意思。所以说菩萨是通称,而观自在则是别称,我把它分成了一个自度度他。在印度话叫婆卢枳底湿伐罗,婆卢枳底湿伐罗翻译成中国话就叫观自在。这个话咱们现在通常讲的就是,谁观,谁自在!你不观,你就不自在。观就是思想、思惟修。我们每人都在观,看你观什么?这个观是指你能观的和你所观的,所观是境,能观是智,智照境。等你观通了,你就自在了;观不通,你就还不自在。人人都是观,但人人观的都不自在,不能够唯物,要观到十方世界圆明无碍时,那就成就了。而我们现在不能够这样的观,我们观的都是俗谛,观什么执着什么,不能够自在,也不能够解脱。就是能观的智慧(般若智慧)和所观的境,你怎么认识的。就是能观观于所观,你观的世间上的,你怎么认知的?你又是怎么认识的?你怎么知道的、怎么了解的呢?这文中说观而后又照,这一观照就见五蕴皆空,观即是照。观,看个什么?这是眼睛看,菩萨他用他的智慧照见,那个照无所不能。就象一个灯,晚上黑暗的时候,你点个灯,把屋子照亮了,能照的是灯光,所照的是屋子境界相,两个即是一个,有光明就能破除黑暗。观,就是你用智慧认识世间,乃至认识出世间。世间、出世间一法不立,万法皆空,那你这个观就是成就的。 一切菩萨圆满了就叫菩提萨埵,菩提就翻觉悟,萨埵就翻有情,让一切有情都觉悟。这样的观!一切众生都觉悟了就没有窒碍了,没窒碍就自在了。你能观的智观于所观的境,能所双亡。能观智是空的,没有实相,所观的境也是空的,这是一个空,而不是两个空。“照见五蕴皆空”,观就是照,这一照什么都没有了,唯有智慧存在。因此观自在这个名字在这个心经上纯粹是代表自己修,观世音菩萨他对于世出世间由观照而得的自在,由自在而证得的空性,也只有证得了空性才能自在。那他是怎么来观照的呢?因为什么而起的观照呢?因为他修行,观就是修行,观就是行门。那他是怎么修行的?他在行般若波罗蜜多。以般若波罗蜜多来照,这一照那问题就很多很多了。我们现在起观照,每位学佛的道友都在观照,也都在修行。为什么要修行呢?就是要解决一切困难问题。第一个,我们什么都不知道,糊里糊涂的,不认识世间。这就是经文所说的“照见五蕴皆空”,五蕴皆空是指成就你这个肉身来说的,是指色身来说的,是内在;外在的一切法,都不离开“色声香味触”,一切色法、心法,也就是色心二法。在你修行的时候,你就观你的色心二法。观你自己的身体,你身体所接触的一切事物,赖以生存的一切事物,你怎么来认识它呢?譬如我们说“财、色、名、食、睡”,这五样一样也离不开。在一般佛教说“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下地狱,那是造业,造恶业的。我们把“财色名食睡”转变,色是什么色?是观诸佛菩萨的圣像,观庄严佛国土,这也是观一切色。相是什么相?是观佛像,观净佛国土,观这些相。受,是心里头领受的。依佛的教导,不领受世间,领受出世间,寂净安乐,这也是领纳为义,领受!行,就是运动义。我们这个心经常作如是观,作如是想,不想世间。行!识,我们的八识它有两种的功能,一种是净法,一种是染法。八识是含藏义,它给一切染净诸法作种子,一切法总依,都依着这个识。但我们取净的一方面,就是修行,你行般若波罗蜜的时候就是修行,假着般若波罗蜜的力量来修行,照见!这个是指着观世音菩萨修行的,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的时候,他是照见这五蕴皆空的。咱们在五蕴上不但空不掉,反而愈执愈深,也就是造的业愈来愈重,那跟菩萨是相反的。在我们一时所起的这个观行的时候,现在要返妄归真,就是依着心经来修,你能修行就成佛了。不要去依着很多法,就依着心经的法,这一法是甚深的,就照着观世音菩萨怎么样修,我们也学习着怎么样的去修。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就是修行入观的时候,观就是想,他想什么?他想的是深般若波罗蜜。深般若波罗蜜又是什么呢?是真空,般若的真空就是深。因为现在我们无知,没有认知,我们这个心所有的识是分别的,不是甚深的般若。这是识别,了义的,但是也般若。般若是智慧,以这个般若智慧,我们只能从浅入手,深的我们现在还达不到。那浅的呢?先观人空般若,以后再进入法空般若;法空般若要能够有进入了,再观实相的真空实相般若,这三种般若。我们凡夫都可以发大心,直接从真空实相入手,这就叫超二乘。 菩萨他所修的,是深般若,他是观法空,不但人我不存在,法也不存在了,一切诸法都不存在的;但有言说,都无实义。人我空就是世间相,这个般若我们能进入,但是离证得还有很大的困难。没有人我了,那你八十八使烦恼就断了,人我是非人间相全都没有了,但这个是很浅的。深般若必须得达到法空,一切法都空。佛所行的法,圣法!一切圣贤、一切经教全不是真实的,方便引你入,这是菩萨所入的。真空实相般若,那些菩萨都到究竟位了,是究竟位的菩萨,登地以上的菩萨。 这就是说观自在的菩萨,他行深般若波罗蜜的时候已得到自在了,这个从观而得到成的名,叫观自在。我们要也想自在,那你就放下吧!放下了你就自在了。我们总是背着、拿着,心里日常所思念的就是放不下,人我是非都是用感情,用所谓的世间相所做的,那你就得修、就得观。观的时候把这一切世间的形相,“贪、瞋、痴、慢、疑、身、边、戒、见、邪”,这十种使你不安定、使你烦恼的,你把它放下。放下的意思就是进入空的境界,进入空的境界就能渐渐的深入,从空的而达到了真空。金刚经的最后就告诉我们,“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你还得把它观回来。怎么观回来呢?虽然诸法都是幻化的,但是有真空,随妙有,随一切世间缘,来利益众生,起大慈大悲四无量心,利益众生才能成佛,这两个必须得具足。执有了不了生死,执空也入不了涅槃,这就是真空包含着不空的含义,要利益众生的随缘义,真空随缘。 在华严经中咱们讲真空绝相观、理事无碍观、周遍含融观,那你观的时候周遍含融。观理法界的时候,真空。观事法界的时候,随缘建立一切有,就是俗谛。真谛跟俗谛结合了,二谛融通,那种三昧,我们经常念偈的时候,“二谛融通三昧印”,那才是究竟的了。观自在菩萨现在他做到了,所以说观自在!他在修观的时候,他一切都看破了,他早就放下了。但众生却放不下,他为了让一切众生也放下,因此他把他自己所修的、所有观想的都传授给一切众生;就是他所证得的甚深般若波罗蜜,让一切众生也照着这样观。只要这样的去观,就能证入真空的体性;证入真空体性,就能得到诸佛的无分别智,能够照他五蕴的身心,照他五蕴的身和心。完了识,从体而起的用,用还归体;用还是体上来的,还归于体;因体而不寂然的常时起妙用,永远度众生,那就是让一切众生,度一切苦厄,但是这一照就进入了。 所以在经文上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照的是智慧光明,照!光明一有了,黑暗就破除了。你对“色受想行识”五蕴你空不掉,为什么呢?你没有这个智慧,你遇到什么执着什么。我们前几天讲金刚经,那也讲得很多了。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跟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还不是一个般若吗?六百卷般若就是一个般若,它对哪一类机就说什么样的法,语言、文字上不同,这是显体的。但是体无二致,体本来就是一个。假这个来形容着观自在菩萨他为什么得到自在了?因为观就是修,观就是观照的意思。我们一般想,我们坐那个地方思惟修,你想想,哪个是真实的、哪个有不坏的?没有。哪有不变的?没有。就是金刚经最后讲的,一切法如幻如泡如影,影子而已!这个观很深的,这叫行深般若。但是一法不立,不落断灭空,特别注意!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上,佛跟须菩提说可不能落断灭知见。空,不是断灭。所以在法华经、在华严经里面,它都讲真空妙有、妙有真空,这两个含义是一样的。因为在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的时候,他以智慧来观照,就照,“色受想行识”全是空的,能入了。这个空是指般若,指他修行证得般若智慧,般若智慧是空的。那观什么呢?观五蕴,五蕴是境界相。我们这“色受想行识”全是假法,不是真实的,所以就是照见了五蕴。照是成就般若智慧了,修行成就了、证得了,证得了才有照。以什么照呢?以智慧照。这个智慧照就是般若智慧,就是观,是能观之智。这照字在果上说,观自在菩萨成就了,能够照见五蕴皆空了。在我们现在开始用功的时候,在因(我们现在是因)我们也如是照,那你要分别,分别外头一切境界相,分别它是虚妄的,不是真实的,可坏的;而生老病死苦、爱别离、五蕴炽盛,全是假的。这在因中,你这一照,根本没有,那还谈什么?你也不用起分别心,到你那个心对一切的色法,“色受想行识”的法没有分别的念头了,只是在你智慧观照之中,这你的功夫才是入进去了。但是这个观从浅入深。譬如我们现在你感觉你哪一样的贪爱心重?爱财?爱色?这个色包括很多,凡是有形有相的物质都在色法当中。但我们一般人都把它理解成是男女关系了,在经上讲的色包括凡是有形有相的东西都叫色法。因此照见的这个见是真的,这见性,明心见性的见,不是眼看,也不是思想上一般的思惟。你要想依着心经修行,这个照字就是你下手的功夫,就在这照字上你下手修行吧!你照一照,照见哪个了,哪个不是真实的了。认识它!照见就是认知的意思,你认识它了。好比这个花,你一见到它就是它必坏,现在很茂盛,但是这是假的,短暂就坏了。它未生的时候,没有;生了之后,不住,很快就变灭,变灭就消失。生住异灭,异就是它变化当中。 我们的人生了,我们都说人成长了,从小孩到大人了。假使这个人活五十岁,他生了,活一年减一岁,活一年减一岁。那以你学佛的知见看问题,是减,不是增。你减的当中突然间遇到挫折,还没到减的寿命他夭折了,这叫夭折,那就寿命尽了,这叫颠倒。人家说增一岁了,又增一岁了,不一定。还有寿命不定,一般说寿命是定的,寿命不是定的。今天是药师佛圣诞,药师佛讲,佛说九种横死,有九种不该死的死了。并不是像人间讲生命,我生下来,我要活五十岁,我一定活五十岁;我要活九十岁,我一定活九十岁,那不一定。损寿了,那就夭折。增寿了,或你念金刚经,金刚经说延寿金刚,能使你寿命长,你念金刚经能使你增寿。懂得这个意思了,你从心经下手的功夫,你无分别智没产生出来之前,你用有分别智照,但是你向无分别智发展。 你照见的这个见不是眼睛,不是眼见,也不是眼识所见,这个见是真智真见,依着真智而起的照,照即是见,照见!它叫现量境界。在一切任何事物上头,你取它的体性,得那个法它的体性。一切法的体性都归于真实的,诸法实性!那你见一切微尘,没有微尘可得;见我们这个法堂,没有法堂可得。这是现相,不是实质,所谓见心不见色。所以色相是假的,很快就消失的,能见着的它是空的,就是它的体性。这就是见,也就是照的含义了。照里头没分别,一起分别就是识了,识才起分别。照见五蕴皆空,五蕴本来就是空的,你不照,它也空的,但是你证不得。你照见了,你这个照跟那个本来的空相结合了,所以五蕴本来就是空。五蕴即不实的就是实相,五蕴不实的,实相是空无所有的,实相者无相。你想用我们肉眼见,用我们浅智浅识见,那是见不到的。所以观自在菩萨他一照见五蕴皆是空的,就是直接照见它的体了。就说我们现在的肉体是“色受想行识”组成的,就是色心二法。色是一切形相,受想行识是心法,就是色心二法,这叫世俗相。就是世间一切境界相都不是真实相,要见诸相非相,那个非相才是实相,我们学的时候要这样观。观完了之后,你渐渐的就开始能够看破了,从你最贪什么,你观想这个东西,它没有可贪的必要,能放下了,放下就没得用处了。 像我们好多修禅定,就是用这个观,禅定就达到寂静了。禅定,参禅,就使你那个念与念间相应。禅者就是寂静的意思,你静下来智慧才能显现。为什么参禅让你静坐?等你狂心歇下来。参禅就对付你的心,狂心顿歇,狂心歇下来就是菩提了。有时候你坐的时候,或你想的时候,或读经的时候,可能读经的时候有这种现象,不知大家有没有?你在读经的时候,经书也没有了,能读经的人也不晓得到哪去了,心里突然间因读经而寂静下来了,这就叫“三轮体空”,能读的人、所见的经的境界相全没有了,顿亡!能见之见没有了,能读的见,读经得要有见,所读的经是境界相,能读跟所读的突然间寂静下来。这种境界很不长,长了你就证得了。偶尔的一现,一者是诸佛菩萨加持力,一者你读经的心把那个分别每个字、每句经典那个分别心突然停歇了,没有能读的,也没有所读的境,这就是照,能照的见没有了,所照的境也没有了。经书也是境界相,就是色和心当下都空了,受想行识全不存在了。如果能长时下去,你进入胜境就顿断五蕴,那就是照了,照见五蕴皆空,一切境界相全没有。 凡是有形有色的它都是窒碍的,窒碍的东西是不存在的,像我们这假合的身体根本不存在,幻化不实的。平常经常这样的认识,遇着你身体受到了却什么伤害,或者害什么病苦,你感觉痛得很厉害,你照一照!等你心里一转化一照的时候,痛苦没有了,能够减轻痛苦。这跟我们平常念那个偈颂一样的,“有觉觉痛”,你有个见、有个感觉,它才有痛苦。能感觉的感、和所感的境界是两个东西,不是一个东西。痛只是那个境,你能感的感是不痛的。你把你能感,把那个境化了,那个境也没有了,能感的感也没有了,这就“心亡境寂两俱空”,痛苦在哪儿?没有了。就你在痛苦锻炼的时候,在你平日的生活当中,遇着什么境界你都这样想。色受想行识,“色”是以实在东西是它的的含义,“受”是你接受领纳了,“想”是你取那个相,它没有真实的,你想嘛!你想个什么,就自己变化一个想的一个境相,缘想!要六识缘想那六尘的境界,这个中间缘想没有的,是缘念而已。把这“色受想行识”这么分别观。“行”,就是我们修行、运动、造作的意思。“识”是了达、分别。你把这个“色受想行识”一个一个的分析。色如聚沫,佛教授我们的。受如水泡,受像水泡一样的。色像水上那个沫,聚沫,沫子,沫不是真实的。风一吹水,水面上起那个聚沫,那叫泡,那个没有实在的。水泡也没有实在的,起的泡沫。太阳一照,地下地气生起来,离远的看像水一样的,其实不是水。你经常这样想,所有一切缘想的都是幻化的,就是我们在金刚经上讲完“如梦幻泡影”,幻作的都不是真实的。 因为菩萨他是以般若的智慧,以这个智慧来观“色受想行识”的。色法就是地水火风形成的假相,和合才有,不和合就不具足。受想行识是妄想境界,是从你妄想境界而生的,这叫四大妄想,生住异灭这四大幻想,都没有自己的体性。为什么呢?它可以坏性,本体本来就不是实的,是空的!所以说四大皆空,地水火风都是空的。众生不了地水火风都是假相,把它看成实的,就像水里的月亮是空华,是天上月亮的影子。 所以我们平常执着五蕴,把它当成实有的,因你有很多苦难是从这个而产生的,如果你知道它是幻化的,没有一个实在的东西,苦难就不存在了。这个东西就是使你迷了的,你的本性中的体性,把这一切幻有的东西当成真实的,这个是由你妄想心分别的,那真空就愈离愈远。所以你的修行就又翻回来了,以你的智慧照见五蕴皆空。那我们没有这个智慧呀?你可以学呀!现在我们学心经就是要产生这个智慧的,如果你把这一切都当成空的,那就什么苦难都没有了。所以“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也就是度那苦,就什么也都没有了。 我们经常感觉很苦,我经常跟我们道友说:当你烦恼最厉害的时候,你静下来,你找找根源,烦恼从什么地方生起的,怎么会让自己心不安?等你一找原因的时候,烦恼从何起?何者是烦恼?你就拿不出来了。拿不出来就是没有,因为它不是个实在东西。你能把你烦恼拿出来给别人看一看吗?办不到。真正要你找烦恼,你就感觉不烦恼了。所以你最烦恼的时候,你找一找,那你就不烦恼了。 但是这也是依着经上所说的,你要想离苦得乐,多一些苦,那你就照一照;一照了,苦就离了。 上次我们讲到“照见五蕴皆空”,你能把你这个“色受想行识”五蕴所成就的身、心全都空了,那才能够度苦,一切苦厄都能度脱;不空,那就度不了。什么度?怎么样度?菩萨是以般若智度的。般若智慧是来照的,照什么呢?照见五蕴皆空。菩萨是以般若智来观这个“色受想行识”,这一观就知道了我们的这个身体,说色法是有形有相的,说四大假合,“地、水、火、风”四种假合成的才有。但是得有心法,这个形相它是没有什么作用的,得有心。心是什么呢?它包括了受想行识,就是色心二法。但是这个心不是真心,是由假的影响而成的,也就是妄想境界相。 我们说照空,那什么法使它成为空的?说你自己、他自己的这些法和合的。和合的全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实的。那本来就没有,也就是它本来就是空的。古来的大德形容它就像在水里头看那月一样,水里那个月亮真的有吗?那是天上的月亮行的。我们这个真心有如天上的月,我们这四大假合的犹如那个水中的月亮一样。这样说,“色受想行识”五蕴的色法这个色相,而真空的影子,真空比如月亮,我们色法就是水里的月亮。水里是没有月亮的,它的体是哪里来的呢?是从天上的月亮来的。咱们这个“色受想行识”的五蕴是没有实体的,是从真空中而来的,我们把它讲成说是从般若义而来的,这就是所见不同了。圣人看到的是没有,但凡人、一切众生他执着为有,为什么呢?他把那个自性的真空,空理给迷掉了,把假的当成真的了。这个体(法体)没有两个,还是一个,圣人见的不同,凡人见的也不同。凡人见的也是有差别的,我们看见的是水,鬼道看到的就是火,它是不能映月的,这就是所见的不同。这就是妄心分别。一件事情好多人来看,都看得不一样,那就千差万别了,就是认知不同,凡夫也好,圣人也好,随你的智慧看你怎么照,这都叫虚妄分别。 但是心经上头,观自在菩萨他这一照,没有!都是幻灭的,这是观世音菩萨境界,就在这个照字上,一照五蕴就空了,一切苦厄都不存在了。因为你有五蕴的身体,有这“色受想行识”的五蕴,才有个受苦的,受苦的是五蕴;五蕴空了,那苦厄就度了,就度了一切苦厄了。这就形容着到了彼岸,以什么到的?以般若智慧。度就是解脱、超越、超脱。这样子说,把世出世间的苦都断灭了。 世间苦是凡夫,到了圣人,二乘人没有究竟了,他还没有证到真空,他有法执,他解脱一部分,所以说就是出世间跟世间都有苦。菩萨度脱了这一切苦厄,这就是心经全经的纲领,也是大般若全经的纲领。你要明白这个意思了,一照一观就都是空的;一空了,一切法不立,就立真空。 当你证得的时候,就是咱们讲法华经的时候讲的开示悟入了,那入佛的知见了,真正证得了。证悟的证,不是二乘证果那个证,二乘证果那个证还没有究竟,他证得果位,不是证得了究竟真空,所以有差别。所以告诉你,真正证得究竟了,无智也无得,没一个照,也没个所照。有能照,有所照,还不究竟的;真正到了究竟了,无能无所。一切经论所说的生识的根本就是我,我执和法执,但是身心的总相是真空。明白了这个总相,什么执着都没有了,一切法也没有了。就是五蕴自己本身的体,如果迷了这五蕴的自己本身这个体,就在相上取执着。二乘人虽然断了我,但是法(五蕴法)他认为这是实在的;五蕴法也是不存在的。观自在菩萨以智慧眼,他照见这些都是和合相,智慧一照什么都没有了。人是假名,假名之中再安假名。张三李四,人都是假的,再安个假名,然后再按地区分别人,也就是按国家分别人,这全都是假的。然后人把它计为实有,把这个当为实有,把五蕴的他自己的相,当成实有,所以就是法产生。执着法,法我是实有的,人我是没有的。那智慧眼一照,假名为人。 每一个你入理的观察,以真空的照相机一照,全部无相,什么相都没有的。真空照相机是什么呢?就是照。没有真空照相机,人间的照相机都是假的,我说这个是假设,咱们按这个假设,假设这个照相机是真空的,照出来是真空,没有形相。迷了五蕴的形相,执着五蕴法是真实的,这是法执。智慧照,五蕴都是和合的,人是假名为人。一部分一部分这样观,你观你就解脱了。你得去次第观,不能像观自在菩萨一照就干啥了。我们要从修行下手,那你得先观你这个身,先观色蕴;心,那就功夫深了。先观这个色蕴。你觉得我们这个人的骨头,是坚固的东西,它是地大,筋骨都是地大;身上的水分就是水大,人身的暖气是火大,你胳臂动一动、腿动一动都叫风大。你观这四种如果把它们分开了,哪个是我?地大,地大单独不能称是我。水大,单独也不能称为我。火就是暖气,也不是为我。风就是运动。你五蕴一个一个的观,以能观之心,去观外边五蕴的境,了达我这个身体坚固的主要是骨头,它存在的时候是坚固的。这五蕴,这个骨头是不是坚固的呢?不是坚固的,你把它磕碰了,它就碎了、坏了;到了死亡了,也就没有了。这是观色法。 观心,我们一般的说领受,你感觉叫领受。感觉领受的时候,快乐的领受,痛苦的领受。如果你受到什么伤害,你感觉是苦,领受!平常你害病给你扎个针,你都感觉是个很痛苦的,这也是领受。你在外头,现在冬天了,很冷,你到室内,室内要有保温设备,你感觉很温暖,这都是心里的领受。色身没感觉,身是没有感觉的,领受的是心,所以把受就称为心法。了知了,领受的是心。取形相,看见这个取这个形相,看那个取那个形相,这里头就分别了好的坏的丑的、大的小的、长的方的圆的,多了!反正都属你的想。合你的心意的想,你想得到、想求知,得到了你高兴了;违背你的想,你想了,可做不到,这又违背你的想。不论你受的时候、想的时候,中间都有个行,行是运动的意思。苦的你不愿意受,你要舍,这属于行;而受的快乐的时候,你要得,这也属于行。心的作用,所有的一切幻想,一会一个想,这都是行的作用。但是行里头,在你运动当中能够有取舍的、有分别的是识。这五蕴就是这样,最后是识。识,根据你身心所观察的相,领受的都属于相,有分别了,分别当中有取舍,想舍的舍不掉,想取的取不到。因为你识的时候,打了很多的想法,这都是识的作用,识的认知,认识不认识,认知!苦乐都是识的变化。实际上也没什么苦没什么乐,因为全是空的,有什么苦乐!把这个一分析清楚了,五蕴就不存在了,这叫人空。 第一步空了,人空了。你再从每一蕴,譬如说色蕴,色蕴怎么生的?最基本的是什么生的它?四大怎么产生的?不说四大了,最根本的是缘,缘生!咱们经常说“诸法因缘生”,这些都是缘。就那个自性,原来那个体,那是真的。因为缘生的法没有自体,缘生没有体性。一切都没有自性,“色受想行识”都不是自性,千万莫把识当成自己,性才是自己。识是有分别的,不是空的;性是无分别的,是空的。你想找五蕴的实相,五蕴究竟什么样子,不可得!所以照见五蕴皆空是一样也不可得,根本没有,这当体即空了。这叫什么?法空。观自在菩萨是照见五蕴皆空,是照!照不是人我相,是照见的法空。这叫人空法空二谛理,二谛理成就了。 我们经常说苦,佛教授我们总的说有八种,把它合拢来就是生老病死;生苦咱们不知道,忘记了,没有感觉;病,人人都知道;老苦,恐怕我们这些道友当中现在听经的人还没有什么老的,你不感觉老,你也不知道老是什么样子,你看看老的就知道了,老的跟你讲讲你就知道了。这是生来之后一定有的,老、病这两个谁也离不开,一定得老。有年轻就死了,那很好,他不经过老苦,他没得老苦了,他死得早,没老就死了,短命的,他没有老苦。病,人人都害病,没有没病的人,从来没害过病的,没有!任何人都害过病,这个病苦是谁也离不开的。死,死了你就说不出来了,你也不知道死是什么苦。最近我有一个老徒弟病了,我每天有时间就看看他去,他正在挣扎那个时候,要死还死不了,很苦!挣扎要死,死不了,死不下去。真正修行好的说走就走了,断绝了八苦;但是没断绝,有些个最后仗着佛力接引,像道友的助念接引了,他把那苦给降伏了。真降伏了,到临断气的时候是很安忍的,那时候没苦了,那就断了老苦。生老病,这就死。这死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全身每个肢节都在分离,痛苦非常的大。你看人家死的时候,鼻青脸肿,也有歪的,相貌变的非常恶,那是他业障很重。他死得很安详,死的好像他那面部表情没有痛快,但这个时候人是说不出话来了。我们很多道友给他助念,他也说不出来了,他要想看。走那天早晨,我在他跟前,他一直睁眼睛,我就不让他睁眼睛,“别看了,还留恋什么”,我就拿手抹他那个眼睛。他一睁,我给他一抹;抹了他又睁,我给他又抹。抹抹,他气一断,不睁了。他走的时候好像没什么痛苦的,但是这个走之前,他病的要死的前五六天,他痛苦得不得了,说不出来了,就那眼眉脸上变颜色,表情变颜色,痛苦说不出来。 这是生老病死苦。老,你们没有,不知道;生,忘记了,不知道;害病都有吧?想想病。这四个你不知道,有四个你很清楚: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蕴炽盛。五蕴就是每一大,地大偏盛,你长胞、长疖子、长疮,地大多了。水大偏盛,大小便禁止不了,水大偏盛,老年人就感觉到水大偏盛的苦难。这都是苦,每一大偏盛使你都受不了。地大,水大;风,今天谁跟我讲,麻疯病是风的一种。风的病很多,风就是把妄心(识)失掉了,妄识都死亡,咬他的身体不痛苦,把手指头咬,把什么咬,他混身烂,心疯了,就是心疯的风病。这个病得了就要隔离,传染性很大的。 在生老病死苦很多当中,有的我们还不大完全相信,身没受到的不相信。爱别离,这个每个人都感觉到。你喜欢的你最爱的父母、妻子,特别谈恋爱的谈不到那时候,他感觉很苦。但是你所爱的东西丢了,你所爱的人不在了,凡是有爱的在别离的时候你非常痛苦,舍不得。舍不得,非舍不可,特别是死亡。过去的古人有这样的,薛凤钗他的太太死了,别的很多亲友哭,但是他一点表情没有。别人说:这个人生的时候那么好,好得不得了!怎么死的时候一点表情都没有。隔不到一天,他也死了,说“凤钗心丧”!他没有表情的,他心丧了!人,心死了身体才死。这叫爱别离。每个人都想到了,当你出家的时候,你爸爸妈妈愿意的还好,爸爸妈妈不愿意;但是正谈恋爱出家的没有,谈恋爱失败了,恋不成了,这个打击可大了,当和尚去吧!或者当比丘尼去吧!但这苦啊!爱别离,所爱的别离的时候,这苦就大了。 你的怨家,你不喜欢见的,这一天离不开,非见不可。这类故事很多,那个痛苦也跟爱的差不多,你愈不愿意见,愈每天离不开,你怎么办?爱别离,怨憎会,这个我们都可以理解。五蕴偏盛就是五蕴炽盛,哪一大偏多了,那你没办法就得找医生看,有时候医生看不好的。 五蕴炽盛、爱别离、怨憎会,还有一个求不得,你想得到的东西求不到。现在我们大家共同一个痛苦,什么痛苦?想求成佛,得的到吗?那不是亿万劫的事,但是我们不认为是苦。但你求的过程当中,经过多少的苦难。从脱离世间,乃至离开家;完了又想修道,修道还得学;学完了还得修,修的时候很多苦难,完了才能够的;想离世间的分段生死,不是那么容易的,就我们在这个娑婆世界五浊恶世。还有圣人,证得阿罗汉果了。阿罗汉了了生死,他了的是分段生死,但是变易生死还在。声闻、缘觉他虽然是分段生死没有了,一段一段轮转,他没有了,但是他有变易生死。我们生到极乐世界方便有余土,有变易生死,但是那个就仗着莲华化生的,五蕴、四大这些苦处、八苦交煎全部没有了,那是假佛力加持,你自己修的善根力。因此每一位还有他一个变易生死,无明、尘沙惑,还迷惑。我们讲华严经一位一位的讲,从你发菩提心入初住了,那世间苦就断了,但是一位一位四十二位都还有苦难,到究竟成佛才没有了。那是随你所做的业,随业!那就是无明、尘沙,我们在经论上讲得不太多,因为他跟我们凡夫、跟我们二乘人不大相应的,那个苦难不是我们所能知道的。唯有菩萨,菩萨与菩萨他有无明惑。观自在菩萨他没有了,他把无明惑都断了,他一照见了,是照见了真空绝相,什么苦难都没有了。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般若波罗蜜心经的当机众是舍利子,舍利子就是舍利弗,是佛的大弟子,别名舍利子。须菩提跟舍利弗都是佛的上首弟子,都是修空观,在弟子当中成就很大。因为这是观自在菩萨跟舍利子说的,他在如来弟子当中,智慧是第一位的,智慧很大。咱们念金刚经,空生,是空观修的成就了,舍利子是智慧成就了。 舍利子是印度话,是如来大弟子中的一个智慧弟子,他生在印度的南天竺。他父亲是个大论师,他也是大论师,他母亲也是个论师,也就是说他妈妈也是个论师,但是他妈妈一怀孕,怀到舍利子后。以前他妈妈跟他舅舅辩论,他舅舅总是赢的,等他妈妈一怀到舍利子,他舅舅不行了,一直都是输的。他舅舅那时是梵志,昼夜不停的学,要想赶上他的外甥。等他外甥下生了,他要跟他外甥斗法的时候一定要输的,所以他拼命的学。在印度叫长爪梵志,学的连剪脚指甲手指甲的功夫都没有,说明用功,这是故事。他是婆罗门种,高贵的种性,就等于我们中国儒教的。 舍利子,舍利是他妈妈的名字,子是他的名字,就是舍利的儿子,就把他妈妈的名字加上来叫舍利子,我们翻就是身子,舍利就是身。因此我们经常的说舍利子,讲佛的舍利就是佛的身,你看见佛的舍利子就是佛身,罗汉的舍利子就是罗汉的身。在西藏成道的人很多,历代的都有舍利子,但混淆了,都当佛舍利子,没有的。佛的身体所变化的化身有舍利子,报身没有,佛的报身是空的、德行的,佛的法身根本没有舍利子,全身都是舍利。舍利又翻坚固的含义,翻译名词很多,这我们不解释它了,要讲舍利子的故事有很长很多。 观自在菩萨跟舍利弗说你要懂得一个道理,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前头照见五蕴皆空是总说,现在观自在菩萨分别跟舍利子讲,说你看见单是有形色的它跟空不两样,形色是空的表现,你看一切相,相即是空。不异,就是相跟空不是两个,没差别!色既跟空是没有差别,翻过来说,空跟色也没有差别。异就是不同,没有什么不同。岂但没有差别,色即是空。你看,一切色相它本体没自性就是空的,空也只是色的表现。换句话说,“色受想行识”五蕴,前面说五蕴皆空,分别说,这是太笼统了,众生没办法摄受。观自在菩萨又跟舍利子(他是当机众)说明“色受想行识”五蕴的真空,先举色法说。即是,就是没有差别;没差别,就是色即是真空,真空即是色,就是这个含义。但是这个空跟你解释明白了,不是离开色另外有真空,没有!色就是真空。离开色外头的空那是断灭的,那叫断灭空。佛不说断灭的,这我们在金刚经讲过了。离开色那个空,不是凡夫认为那个断灭空。所以色当体就是空,不要离开颜色、离开形相来说空,形相本身就是空。那你认识什么?认识色是幻化的。我们讲完金刚经你就很懂得了,如梦幻泡影。色是幻化的,幻化的色即是真空。一切法相,一切有相的东西以色为主,有相!就是五蕴的色它是有相的,受想行识无相,那四个是无相,所以单举色。五蕴的空举色的空,不是离开颜色另外有个真空,颜色就是空,但它不是断灭的。因为色即是空,颜色的空有形有色的,都是要真空。翻过来说,空中颜色的色相是幻化是幻色,一切的法相全是幻化的,没有真实的,这样来理解。 譬如我们人的四大就是以色为主的,地水火风全是相,你先从这个来认识下手。你平常的起心动念完全是妄想,妄想就像风吹的一样,不是真实的,迷了!迷了就是追逐一切色相,所以才有苦。一迷了,伴随你的全是苦。佛教我们观,观世音菩萨代表观,就是你观想照,思惟思惟照什么?照这些个幻,虚幻的有法,还是有的都把它作虚幻的观想;还不等到它变化,就是现在就是虚幻的,不等它消灭了才能说它没有了,不是的。 拿大海来比喻,那个海浪,把海作为真实的本性,海本来没浪很平静的,它因风而起浪,小风海里就 有浪。但是海里没有没风的时候,“无风三尺浪”,海里你感觉没风,它也有三尺浪高,形容你如果有智慧来观,这叫观慧。这个观慧的智慧是什么?般若。以般若的智慧来观,观什么?观一切的形相,那个般若智慧一照,什么相都没有,还是空的。般若智照,所照的是空的。在有相身认得无相身,无相身是法身,在无相身显现的都是幻有的身,幻化身。咱们举个例子说,水遇着寒冷变作冰,冰是凝固体,水是流动的,但是冰要一化了还是水。冰是假相,冰没有本体,它是水成的,但是你懂得了。波,水上起风一吹,波浪就起来了,但是那个波还是水,水生的波,波不异水,水不异波;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含义是一样的。 咱们现在用有相的身体来观想咱们那个无相的身体,这就是照!你用你的智慧照,你还有一个没有形相的身体,那个才是真的。但是你要能把这个道理懂了,那就还原于真空。咱们讲华严的道理,很多讲这个的。因此才说空不异色,真空就是万法的根源,从真空生起了一切色,一切的色相都没离开真空,真空是不变的,所以说空不异色,空遍一切色相。再翻过来说,色也即是空。空既不异色,那翻过来色就是空,这就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离空,而用不离体,体还归于用,这是说空色不异。为什么?色本身不存在的,是幻有的,色就是空,色即是空。空没有什么言说,也没什么显现的,怎么表现?空即是色,色表现的就是空的意思。什么叫不异?这就叫不异。不是两个东西,是一个东西,一个东西具足了色空。我们凡夫的知见,空就是没有,有就不是空。现在佛告诉我们不是这样的,你看到有的时候就是空。因为这个有它没有体性,它是幻化的,随时就灭了。小孩玩的时候,拿个竹管子吹那个水,水起个泡;泡要灭了,就没有了,泡就是水,是水的气体。所以说明了空色不异的道理,不是两个,它不异的,就是这种道理。 一般的人把这个因跟果分不清楚,咱们单讲过性空缘起,因为把它定成这样就容易明白了,空就是本体,性空!色是缘起,依着什么缘起的?因着性空,有缘助成了,空就变成有了。这有是幻化的,幻化灭了,还归于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是就这个含义来说的。因为色是空幻化的色,所以色是没有的。空又怎么显现空呢?因为幻化色,知道幻化的色看形相,咱们凡夫的知见不是空,幻化的是有;这个有不是真有,是幻化的有,所以一切的有都是幻化的。 但是这个迷惑是很重的,迷得很重很重的是他的空性、无明跟实性。他不容易断无明的。这都得到十地以上菩萨了,咱们讲华严经,十一地菩萨断了无明才到这种境界的。观自在菩萨当然是断了的,假观自在的说来认识水即波、波即是水的道理。在佛教名词很多,实、权。权是善巧方便,是佛说法让众生能够进入,是善巧方便的意思。但是你要把这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一段明了了,咱们说开悟了,你就弄明白了。这不是你证得的,你能解得都很不容易了,解得就是你在心里头把这个问题“有”跟“无”把它定得很清楚了。你一看来,有不是无,无也不是有,但是你要学心经中有即是无,无即是有,这你就很容易了。说空,真空!真空无相。那你怎么知道空?因为从有相认识空相,这样叫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五蕴的第一个蕴,色蕴。那受想行识呢?一样的。受即是空,空即是受;想即是空,空即是想;行即是空,空即是行;识即是空,空即是识,这五蕴色法都如是。色法如是了,受想行识也是这样的。跟前头那样比,你就可以这样说,都可以把五蕴这样来套。所以为什么要加这么多的说明,不说明众生怎么能入得呢,众生是入不下去了,入不到的。 般若的智慧,就是启发一切众生本有的智慧。先由我们最注重的,我们心里最重视就是我们的身体,先从这里下手,让你认识。这个认知就是把观自在菩萨照见五蕴皆空,照怎么照的?就这么照的。幻化的身、幻化的心灭了,幻化的身心都灭了,明白了,幻灭真现,真的就显现了。因为你先灭身,身灭了,心的执着也就没有了。幻心灭了,外边的境界相,一切的尘相都没有了,这是先心。心就是什么?咱们所说的十八界,十八界的识。我们眼根对待外边的眼尘,六尘境界,色尘,一切的色法眼根对着的;身香味触都对着受想行识,六根对着六尘。但是六根对六尘的时候没有分别,中间有个六识,这就是我们讲法数的十八界。你把这十八界认清楚了,一切法,百法明门论你就搞清楚了。 现在把这个总说,五蕴都是空的,除了你的身心全是空的。就是你的心观外头的境,五蕴皆空了,那你能观五蕴的这个心也是空的;境没有了,心亡了;心亡了,境寂了,这个时候你成道了。心亡境寂,一切诸法皆不存在,这样你就成道了。成道了就是证得真空理,超过二乘,当下你就超过二乘。大凡(大心的凡夫)胜过小乘的圣人,他根本的道理就在这。凡夫他能观心受心法,当下即空,二乘人不行,二乘人非常执着,他放不下,他执着。他认为他已经得到了,得到什么?人我空,他认为就是究竟了。但是就惑业上说,他还有尘沙惑、还有无明惑,他还有迷惑,他还没有清净。所以观自在菩萨才跟舍利弗说,你好好想一想,你所证得的不是究竟的,跟他就这样解释了,给他解释两个全是空的。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空有形相没有?有。什么是空的相?所以观自在菩萨又跟舍利子说“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什么是诸法?什么是空相?诸法是有,诸法的空相是什么?诸法总说就是前头所说的五蕴,色法就一切形相都包括在内了,受想行识是心法,就是色心二法。但是这些法所有的形相都是假的,经文上说它是空相。空相是什么相?真空实相,就是观自在菩萨证得的照见五蕴皆空,证得的那个实相。拿什么照?他证得了般若智慧,用般若智慧照的,这是真空。光说真空也不行,还得说说真空所观照的境,真空所对的境是什么?所以要解释诸法,就是讲诸法的体、诸法的空相是什么样子。不是生灭法,不是染污垢净,也不是增减法,这举六个,三对六法。空相就是真空的实理,观自在菩萨能照的那个照,用那个一照就知道诸法都是空相。那个照就是般若智慧,那个般若智慧就是空相,智慧本身是空相、是无相。这是解释诸法空相。诸法空相有没有离开诸法呢?要是离开诸法了还说什么空相?但是又不是两个,诸法空相即是诸法,诸法即是空相,你要做两个解释就错了。离开诸法去说空相,那么离开诸法了还有什么空相可说呢?真空之相是什么样子?就是诸法。这个要大家参一参,多想一想。现在你心里的思惟,你面对一切境界相,这些境界相都在色法里头,就是五蕴法里头。五蕴法就是心法色法,离不开这两个。有上显空,空中显有,二边都不存在了,真空不随缘了,那叫离相真如。这个道理不是一时的能明白,但是得要多去思惟。 心经上告诉我们,就是你要修。怎么修呢?观。怎么观呢?想。对我们来说就是想,你就好好想一想吧!假使没有我的身体,你观想成熟了、成功了,没有身体,你可以到忉利天上看一看,到大梵天看一看,你可一念间就到了极乐世界,到那先参学一下子,然后再回来,你可以来去自由了。五蕴皆空了,那个般若智慧的光明就放出来了,完全是智慧。我们生到极乐世界去,早晨起来一睁开眼睛,先到十万亿佛土供养诸佛,回来再到极乐世界吃早饭。你把这个观想想一想,怎么到的?岂止极乐世界,你假使一作意,无量世界都在你思惟当中。但是不是你的妄心,妄心思惟到不了。 妄,没有妄你怎么修?藉假修真,真得到了,妄才消灭掉。你的妄消灭掉,随众生妄缘。观自在菩萨他照的不是在娑婆世界,那他到了娑婆世界助释迦牟尼佛扬化的时候,他跟舍利弗说,他自己有没有?有没有舍利弗?大家想想,观一下子。舍利弗是空的,他对谁说?他自己也是空的,能说所说都是空的。但是这个是执着,说空说有都是执着,非空非有才是真正解脱。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生灭是相对的,有生就有灭,这都是相对法。有垢,垢就是不干净,那就有清净。不增,增是增多,减是减少或者灭了。这个诸法是指什么来说的,前头已经讲过了,就是“色受想行识”,这五样包括一切法,世间一切相离不开这五样,一个色就包括无穷无尽的相。空相是什么样子呢?空相是拿有来比较的,这个空相是没有比较的,这就是我们讲的实相,就是一切诸法真空实相,这就是空相。以前解释的“色受想行识”的五蕴法,那是幻有的,幻有的不是真实。但是幻有非有,非有就是空的,那就是真空。空有,相有没有呢?什么是诸法的空相?这个诸法的空相就是指着真空来说的。诸法的本体是什么?那就是空相,就是真空之相。 有时你坐着思惟修的时候,你自己来观想,在你想的当中就是空相。当你思想空寂的时候,一动念,你想到是北京,北京相就现了;但是这个相不是真的,是幻,心里想来的。你到过上海,你一想,上海就现了。但是你想的都是你去过的地方,你有个印象。你没去过的地方,你就想不到了。特别是想你出生的地方,你生在什么地方,乃至哪个乡村,那个乡村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你都清楚得很,一作意就现了。这是在你的心中、意识当中所显现的假相,假相不是真实的,假相是虚妄的。假相有没有?说没有,你心里头能勾画出来,似有,这个有不是真有。因为有那个真有,你才能想像的出来。你从来也没去过,听人家说,那个不行,你显现不出来。例如我们大家或者听到念地藏经,知道忉利天是什么样子,你也没去过,你想像而已!四王天是什么样子?你也没去过。所以这个相是指着诸法的相的时候来说的,你修的时候去观想,观想你就可以体会得到全部都是假相。咱们在读地藏经时,前头有觉林菩萨偈,在我们学华严经的时候也有觉林菩萨偈,你这个心里头就能画出来很多的色相,心不是色相,色相也不是心,那你就想想这个吧!这是非常的微妙。比如画画得心里想,但是心里想了,可心里并不能画,得要靠手来画;手来画得有颜色,得有材料,没有材料也不能画。所以这几种,心不是彩画,彩画所画的画也不是心,所以叫自在未曾有。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
梦参老和尚讲其它经典、咒语、文集 |
其它法师讲《心经》 |
|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