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悟显法师:如何读经才能契入实相 |
|
清凉国师在《华严三圣圆融观》说:「有解无行叫增长邪见,有行无解是增长无明。」希望大家要解行并重,解行要相应。在这里跟大家说,如果去参加法会,当中会有读经,那经要怎么读? 在家里读经你要先把手洗干净,桌面要整理整齐,不要还有水滴或是灰尘,或你刚吃过饭的汤汁,当然在办公室也是。接着端坐坐好,收下颚,两眼稍微闭目几秒钟,暂时收摄一下心。现代人喜欢解义,总想去了解经文中是什么意思。但是祖师大德教我们,不要这么学,读经的时候你就专心读,每个字都念清楚、听明白,如果有妄想,段落就会念错。所以这是从读经里面去用功,可以觉察你有没有妄想。要解义是另外安排时间,刚开始重点在将经文读几百遍几千遍,读时都不要解义,专心读诵即可。可以从一本经开始读,一本读熟了才换另一本,不要今天读读这本,明天又换另一本,这样心不会定。关于解经义,重点在于要解诸法实相,要明白自己的本心,要明白什么是佛性,什么是本来面目,所有的经典,所有祖师大德著述,无论是净土宗或是禅宗,是华严、法华宗,或是三论宗、唯识宗,它的目的就是要令众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如果离开了这个宗旨,佛说:「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波旬就是魔王。所以无论你读什么经,都要往大乘实相上面去会入,这个教理通各宗各派。无论是从性宗,还是从相宗来说,像唯识宗说相。华严、天台是法性宗,但无论说性说相,统统都是讲我们的真如本性。相即是性,性就是相,这两个是不二的,是没有两样的。是众生分别,着于「有」上,所以它告诉你,有中之性,性空。若着于空,就告诉你空能显相,能起作用。所以读经要解义是往这个方向去学,你才真正能解得。法师讲经要讲这些才称为正法,才能称是讲经的法师。所以我们要判断一位法师,看他的知见正不正确,要看他有没有告诉你诸法实相的道理?有没有告诉你要了生脱死?有没有告诉你世间是无常的,国土危脆。告诉你这世间是虚妄的,不可执取,要诸位舍离自己贪婪的心,舍离认境为实有的这妄念。众生就在这里错认而迷惑,在这里堕落。明明是虚妄的境界,却认为是真的,如同作梦,梦中的境界,你认为是真的,这就叫作颠倒,就叫作迷惑。 所以你读经就是专心读,刚开始不要解义。再另外安排时间来解义,因为边读经边解义,那是打妄想。当读经时有意思生出来也不要停,继续念下去,因为这是修定的时候。其他的一切,无论是圣解,无论是凡情,统统不要管它,修定才会有一点点成就。再讲深入一点,要是你能解义,就能会相归性,从这当中就知道,这定是我心本来清净所本具的寂灭性,这就是经典讲的「发本明曜」。这个定,就是法界定,是性定,《楞严经》中叫首楞严大定,是自性本定,你发自心性定,那定中必然带慧,这个慧能照破五蕴,能照见五蕴皆空,知一切法无生无灭,本性之慧就发起了,所以要从这里下手。 现在读经都用一般世俗的读法,这样去解义不行,绝不会开悟,不会见性,要用祖师大德的方法才行。以前祖师大德教学人,学人想要进讲堂,要先五年学戒,学戒不是只有学戒律而已,是要学老师的教诫。学经典,要先读诵要读熟,心先定才能入讲堂,才能进去闻法解义,一贯都照这种方法学。所以,一听经就能明白就能开悟。以前开悟见性的人多,但是悟后不起修的也很多。悟后一定要起修,没有悟后起修,还是不行,什么叫悟后起修?打开本来见性不难。但是有悟后迷,像秦桧,过去生也是了不起的禅师,他就是悟后没有起修,所以福报很大做了宰相,但他还是在轮回。苏东坡过去生也是禅师,也没有究竟解脱,哪一宗都一样,不要悟后迷,这就很麻烦。 所以读经要专心的读,老实的去读,不要今天读读《无量寿经》,明天《无量寿经》读腻了,换换《阿弥陀经》,换换《法华经》,换换《华严经》,不要这样换。你真的一部经这样读下去,读熟了再来换,再来求解也可以,因为《华严》讲:「无生智慧。从多闻而得。」你要识了无生,你不多闻不行。多闻不是乱看,是往实相上去看,因为实相无相,但是无所不相。无所不相就是你多闻之处,这个道理很深广,但是还是要讲,越是不懂我们越要讲,越要去熏习,不能想说:太难懂了,不要熏习,这不行。这样大家永远都不会开悟,境界永远都不会提升,永远都还是在一个虽是学大乘的环境,但实际上是在学小乘的心态中,甚至最后只得了世间禅定,佛在《楞严经》上说:「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乃至别成声闻。缘觉。及诸外道。天魔。皆由不知二种根本。」一是「无始菩提涅盘─元清净体」,说你不识本心。还有一个是:「不识烦恼本空」,这两个你不知道,所以你修行叫盲修瞎练,说你修行如同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渊。 六度里少了般若度,般若要为前导,无论修什么行,一定要开般若智,没有般若智不行,那是盲修瞎练。那读经读完要回向了,佛学名相中有句叫:「七周行慈。」是回向你过去现在未来的亲属,回向你过去现在未来的冤家等……还有最后一个,第七个,回向跟你非冤非亲的这些众生,这叫做「七周行慈」,要这样回向。念佛是不回向法门,那是说对极乐世界不回向,因为念佛的因果,直接就是往生净土,你不回向也没有关系,但你要回向给你的冤亲债主,回向给你的宿世父母师长、六亲眷属。最真诚的回向是有机会就劝他们来学佛,带他来道场,来跟佛结缘。不要只想自己:「我有学就好,别人不学没关系,算了!」你要为他作得度因缘,为他设巧方便,令他得度。要学释迦牟尼佛:「所应度者,皆已得度。所未度者,为作得度因缘。」这个很重要。要学法藏比丘:「未度有情令得度。已度之者使成佛。」希望大家记得要发心。 古代有一位比丘尼住五台山,一辈子就读《华严经》,她虽不解义但后来她读到契入微尘相海身,见身体上的毛孔含摄十方微尘国土,亲见这境界,她单读《华严》就有这个功德,所以是相当殊胜的。你读经不要急着解义,你一去想去解叫知见立知,知见立知后面一句就是:即无明本。古代有一个很有名的公案,对这段有另外一个解法:他读《楞严》也是读一辈子,读不通,所以有一天心血来潮,他就把句读换了一下: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盘,无漏真净。他在这当下就彻悟了,所以叫「破楞严」,这个是读经的公案,你看他不解义也无所谓,就是这样读,所谓微尘相海身,是真正见到身诸毛孔含摄十方国土,身心如同琉璃一样,他读一辈子有这个境界,真的是太殊胜了,在清凉国师的《华严经疏钞》上面有这公案的记载,这是给我们莫大的信心,所以希望大家读经不要用世间的方式去读,也不要急着求解义,你读经的时候你就专心读,万缘放下,不要去想别的,也不要有所求,读完了再回向给你罣碍的,回向给你所希求的。但最好是希求无上菩提,才能真正解脱,真正没有烦恼,你求世间,求到这一样,你还有别的求不到,还有别的烦恼。 所以我跟你们讲真的,你要真的无所求,那才无烦恼,回向给你罣碍的,今天这样罣碍解决了,明天还是罣碍,要回向自己永远对所有的事情都不要罣碍,这个才是真正圆满,才是真正的解决问题。你起烦恼的时候,要跟佛菩萨讲,希望佛菩萨加持我们,让我们以后对所有的事情都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这才自在、这才幸福。所以希望大家真的把我刚刚的话,把它记起来,然后跟别人也这么说。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
|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