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圆法师:《地藏经》讲记第二十八讲--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首页->所有文章 -> 宏圆法师所有开示-> 宏圆法师开示地藏经



 宏圆法师:《地藏经》讲记第二十八讲


 下载DOC文档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第二十八讲

  诸位法师 诸位居士大德 阿弥陀佛

  我们今天继续学习《地藏菩萨本愿经》,校量布施功德缘品第十。好,我们大家请看经文:

  复次地藏。未来世中。有诸国王及婆罗门等。见诸老病及生产妇女。若一念间。具大慈心。布施医药饮食卧具。使令安乐。

  这是讲的布施的悲田,能施之人是诸国王及婆罗门等,所施的人呢,是老病及生产妇女。在这个《无常经》中,“佛告诸比丘,此老病死,于诸世间,实不可爱,实不光泽,实不可念,实不称意,若老病死,世间无者,如来应正等觉,不出于世,为诸众生,说所证法及调伏事”,《一切功德庄严王经》中说,“善男子,譬如妇人,身怀重孕,乃至十月,时此妇人,加诸病苦,支节痠疼,犹如刀解,不能饮食,欲产之时,受大剧苦”。我们引用了两段经文,来为大家说明这个,老病及生产妇女的这些痛苦。如来出现于世呢,就是来告诉大家,这个调伏这些诸恶的方法,所以老病和生产妇女,最是悲田植福处,也就是说呢,我们最应该发这个慈悲心的这么一个地方。老苦,大家都深有体会,不管你是现在年纪已经老的,还是将要老的,还是年轻的,我们有亲历的,也有眼见的,人年纪大了,头发白了,这个牙齿脱落,眼睛昏花,耳朵听不好,腰腿的关节疼痛,行走缓慢,这个时候呢,身体上的苦,还有随之而来的心理上的苦,身苦和心苦。这个心苦是由于逐渐疏远社会,心里产生的这种失落感和孤独感,造成了这个情绪上的低落消极,还有临近死亡带来的这种恐惧,是老人们最不愿意面对,又不得不面对的。再有呢,由于这个身体的衰老不能劳作,尤其是没有子女的这些孤寡老人,更是困难、病苦,这是我们大多数人都经历到的。俗话说,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人在病中受这个痛苦的煎熬,如果是再缺医少药,无人照顾,这个就会使心里,心里的恐惧,再加上身体痛苦的煎熬,甚至导致失去生命。《梵网经》中说:“若佛子见一切疾病人,常应供养,如佛无异,八福田中,看病福田,第一福田”,这个能够照顾病人这个福田是非常大的,可见佛非常注重这个看视病人。佛在世的时候,他自己也经常亲自去视察僧寮,甚至为病倒了的比丘,帮助他们擦屎擦尿,亲自为他们清理,帮助他们换上干净的衣服,这是病苦。生产妇女,产妇要进行分娩的时候,是非常危险的,世间话说嘛,女人生孩子就是过鬼门关,如果在这个时候,缺乏必要的医护条件,饮食卧具,有可能这个母子的性命都不保,所以这个老人、病人,以及这个生产妇女,这三种人,尤其需要得到的救助,尤其需要我们大众要发起这个慈悲心来的。若一念间,具大慈心,一念是说在极短的时间,大慈心,慈是令众生得乐,也就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心。观一切众生与自己是同一体,把众生的苦看作是自己的痛苦,以这样的心去爱护去帮助众生。医药,饮食,卧具,这是老、病、产妇所必需的,能把这些必需的用品,及时布施给这些老人病人、产妇,才能够使他们身心得到安乐。

  我们看佛的三十二相,当中的两腋下充满相,这一相,就是在行菩萨道时,布施众生医药饭食所感得的。还有这个目绀青色相,这一相呢,是生生世世以慈心慈眼,及欢喜心施与乞讨的人,布施给众生所感得的。所以我们知道,佛的这个相好光明,也是从布施中得来的。

  如是福利最不思议。一百劫中常为净居天主。二百劫中常为六欲天主。毕竟成佛。永不堕恶道。乃至百千生中。耳不闻苦声。

  因为布施这个医药饮食、卧具,在布施的时候呢,一念间具大慈心,这就是这个具大慈心,这种布施就是成佛的正因,所以先受生到天上,天福享尽之后,毕竟成佛。经中说,如是福利最不思议,这个最不思议福利,就是指的成佛之大利。净居天是色界四禅的五净居天,也叫五不还天,也称为圣人天。四禅总共有九天,福生天、福爱天、广果天、无想天,这前四天,是凡夫所居住的,后五天,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这后五天,是三果圣人所居住的地方,所以这后五天也称为圣人天,净居天也称为圣人天,也称为五不还天。我们前面讲过,这个欲界天的寿命呢,他是以小劫来计算,初禅天的寿命呢,是以中劫来计算,这个二禅天以上的寿命呢,都是以大劫来计算的。所以这个一百大劫,在一百大劫中常为净居天主,二百劫中,常为六欲天主。六欲天是欲界的六天,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这六天,这是小劫,以小劫的寿命来说的,所以这二百小劫中,常为六欲天主。

  那这里有佛学知识的,稍微有些佛学知识的居士就会问了,欲界天频繁的遭受这个火灾,那这个大火从无间地狱烧到初禅,火烧初禅嘛,这是大三灾里面的火灾,火烧初禅天,那怎么在六欲天能够享二百小劫的天福呢?因为我们一个中劫,火烧初禅的时候呢,它是一个中劫,后面我们就会讲,一个中劫,是二十个小劫,是二十个小劫嘛,那他怎么能够享二百小劫的小福呢?在《长阿含经》中说,三灾坏,世界不坏。世界虽然坏了,但是不坏有情。印光大师也讲过,天地一成坏,是一个大劫,一个大劫里面,有四个中劫,这四个中劫呢,就是成住坏空,每个中劫里面呢,又有二十个小劫,这二十个小劫呢,就是我们人寿从八万四千岁,到十岁,从十岁又到八万四千岁,这么一个一增一减,一减一增,为一个小劫,有这么二十个小劫增减,为一个中劫,成住坏空各有二十,是这么一个概念。每个中劫里面呢,有二十个小劫,成劫,坏劫,空劫这三劫,这个世间没有人住,没有人,只有住劫才有人,住劫也是二十个增减小劫,到住劫尽的时候,到住劫尽了,要进入成住,要进入坏劫了,对不对,住劫尽的时候,大地开始起火,烧到初禅,经过二十个小劫才坏完,它要二十个小劫坏完嘛,才进入空劫,空劫又是,空劫嘛,这也是一个中劫,里面也有二十个小劫,然后再逐渐生成,空了完了以后呢,经过二十个小劫,空完了,它又到了成劫了,又进入成,又到了这个成劫,成劫又要经过二十个小劫,才到住劫,到了住劫的时候呢,开始有人及一切众生。在这中间,三个劫,三个中劫,坏劫、空劫和成劫,这三个中劫的时候,善人或者他生二禅天,或者他生他方世界,他到他方世界,那这个恶人,生到他方世界当中的三个道中接着去受苦,等到这个世界成的时候他再回来。这个世界这样烧七次,我们刚才说的,从坏劫烧到空劫,坏劫就开始烧,起火,从地狱火一直到初禅天,这个坏劫,这样,这个世界这样烧七次,然后再烧第八次,然后这个时候第八次烧完,开始成水灾,这个时候水灾就不是初禅天了,是淹到二禅天,不但初禅淹到二禅天,这个水灾,这样呢,水灾又要经过二十小劫,世界才坏完,这样是空劫,然后成,然后又到了成劫,然后又再进入住劫,这样再经过七次火灾后,第八次是水灾,这样反复七次,然后这样要七次水灾,这样经过七次水灾,后又七次火灾,这个时候就是风灾,坏到三禅天,这种七次水灾过了以后,然后这一次是七次火灾,火灾完了呢,它这一次就不再是水灾了,它这一次起的就是风灾,风灾刮到三禅天,吹得一无所有,那我们这样算的话,一共是五十六次火,七次水,一次风,就是这么一个概率,五十六次火,七次水,一次风,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大三灾的情况。

  所以我们要知道,这个世界坏的时候,这个有情是不会消失的。那些在欲界天享福的人,在火灾来的时候呢,或者到他方世界,或者上升到色界,到欲界成的时候,再回来辗转受乐。由于具大慈心布施,获得不可思议的福利,在布施之后呢,到未成佛之前,或在一百劫中常为净居天主,二百劫中常为六欲天主,不但永远都不会堕到恶道中去,而且百千生中都听不到苦痛之声,最后毕竟成佛。

  复次地藏。若未来世中。有诸国王及婆罗门等。能作如是布施。获福无量。更能回向。不问多少。毕竟成佛。何况释梵转轮之报。

  这段经文是对前面的一个总结,如果国王及婆罗门等,能向前面讲的这样布施,可以获福无量,如果这个布施,不是为了求人天福报,而是将所修的功德,回向法界一切众生,那么不管布施的是多是少,都能够毕竟成佛。我们想想,这个佛果都能成就,更何况这个释梵转轮之报这样的人天小果,所以必定都能够成就。正如《五道罪福经》中说:“贤者好布施,天神自扶将,施一得万倍,安乐寿命长,今日大布施,其福不可量,皆当得佛道,度脱于十方”。

  是故地藏。普劝众生当如是学。

  佛嘱付地藏菩萨,应当普劝众生,应当像前面所讲的理论,这样的方法来布施来回向。以上是校量国王大臣们布施的功德,布施一法是平等的,帝王将相要修,那平民百姓更要修,下面是校量平民这个男女布施的功德,我们老百姓布施的功德。

  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种少善根。毛发沙尘等许。所受福利。不可为喻。

  这是说世间,对佛法有善根,也就是有信心的男子女人,在佛法中种的善根,虽然只有像头发丝、沙子这么微小,而所得的福利呢,不能说尽。那为什么于佛法中做的布施少,而得福多呢?《大智度论》中说:“虽有种种福田,佛为第一福田,以无量佛法具足,是故独说植于佛田,佛田能获无量果报,余者虽言无量,而有差降”。植于佛田,这个佛田就是在佛法中修福,这叫植于佛田,佛法的佛。在佛法中布施少而得福多,是因为佛为第一福田,于佛法中植福,能获无量的果报。就像种地,我们种地,如果是良田,土地肥沃,那你虽说播种少,但是你收获大,那如果你这个田不好的话,你再费劲的话,收获也是寥寥的。所以《涅槃经》中也说,若于佛法僧,供养一香灯,乃至献一花,生不动国。

  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遇佛形像。菩萨形像。辟支佛形像。转轮王形像。布施供养。得无量福。常在人天受胜妙乐。

  所施之人呢,是对这个佛法有信心的男子女人,所施之田呢,佛,菩萨,辟支佛,都是这个教导众生离苦的人,离苦之人,是众生的福田。那转轮王虽然未出生死,但是他以十善教化众生,教化世间,是黎民百姓的恩田,所以布施供养他们的形像,能得无量福。《大智度论》中说:“财为恶心因缘,常应自舍,何况施得大福,而不布施,悭为凶衰相,为之生忧畏,洗之以施水,则为生福利”。我们世间很多人呢,都认为钱是自己辛苦挣来的,应该自己享受,给自己的家人享受还可以,凭什么白白的给别人,这样不是傻子和呆子嘛。其实这种想法是非常愚痴,没有智慧的,因为你布施才能得福,你这一生能大富大贵,是由于前世你的布施所修来的。你今生有钱了,却是非常的吝啬,不肯拿钱出来帮助有困难的人,那你的这种思想念头,就会招感来世的贫穷,甚至招感来世的饿鬼的果报。我们的福报从哪里来?都是从我们的心量,我们的思想的这种心量所得来的,你的量大福大,如果你这一世这么斤斤计较,心量这么短小,虽说你前世修了福了,你可以享受,但是你以后呢?我们的布施是什么,布施是舍悭贪,扩大我们的心量,量大福大嘛,你心有多大,你的舞台才有多大。佛教导众生布施,布施的人,能拓展心量,这样才会有福。不但有钱人要布施,用自己前世修来的福报,福上再去修福,再去扩大自己的心量,再为自己修福,穷人也是要布施的,人这一世的贫穷,就是由于前世不肯布施所造成的。前一世这种吝啬自私心量小,所感得的这一世贫穷,甚至没有人肯帮助,别人都不肯帮助他,这都是因缘。

  我们前面讲过的一个公案,那个住在毛窟,住在粪窟厕所窟的一个老母,因为在临终的时候,她布施给迦叶尊者,一点臭米汁,死后生到忉利天做天女,威德震动天地,光明殊特,如同七个太阳同时出现,照耀天宫。那释提桓因,忉利天主嘛,释提桓因见了非常的惊讶,他就问这个天女,就是前一世的老母说,你从何处来,修了什么样的大福,能有如此光明,有如此大威德?这个天女就回答他了嘛,我本在阎浮提粪窟居住,因为供养了迦叶尊者一点臭米汁,然后发愿生天,所以现在生到忉利天。看看,她供养迦叶尊者一点臭米汁,感得如此果报,我们现在虽然见不到佛菩萨,见不到辟支佛,也见不到这个转轮圣王,但是供养他们的圣像,也能得无量福,得无量的福报。所以我们要想得福,一定要有智慧,知道怎样做,才是真正的自利利他,我们佛法里面就是自利利他,双赢嘛。悭贪是不会给自己带来安乐的,只有布施才有福报。所以我们好多居士,挣到钱以后,又怕水火,又怕盗贼,又怕官府,怕什么收税的,我们怕这怕那,没有的时候我们想得到,得到了以后我们又怕失去,要什么隐瞒财产,转移财产。经中说的非常好,最好的方法就是什么?布施,都给你去在你的福田里面去了,谁也抢不走,谁也拿不了的,这样才是真正的有智慧。常在人天,受胜妙乐。《大智度论》中说:“人修布施者,名闻满十方,智者所爱敬,入众无所畏,命终生天上,久必得涅槃”。所以你们再来问师父能不能发财,师父就问你们,你们布施了没有?我们都是什么,都想所得,而不想付出,付出的少总想得到的多,这句经文也就给我们说明,布施之人最终必得涅槃之乐。

  若能回向法界。是人福利不可为喻。

  如果能把这种布施供养的功德,回向法界众生,那所得的福利呢,这就是没法形容了。这是因为,布施供养是财布施,回向法界呢是法布施,所以这个功德更大。《科注》中说:“若不求名闻财利力势,但为学佛道弘大慈悲心,度众生老病死苦,是名清净法施,若不尔者,为市易法”。意思是说呢,如果布施的时候,是有所求的心,求名求利求权求势,那这就成了做交易了。就是我常说的,你们来等价兑换,就像世间做生意一样,心里算计,付出多少得到多少,错误的。只有一心为度众生这个老病死苦,才能称为清净法施,所得的福利呢,才能无穷无尽。

  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遇大乘经典。或听闻一偈一句。发殷重心。赞叹恭敬。布施供养。是人获大果报。无量无边。

  这是讲供养大乘法宝,获福无量无边。经中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如果不是宿世的因缘,连佛经的名字都不能听闻,受持读诵,修因证果,那就更不可能了。现在能够遇到大乘经典是非常庆幸的,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你一旦遇到大乘经典,就要生起这个稀有难遭之想,就像饥饿的人遇到了美味佳肴,干旱的秧苗遇到了春雨。大乘经典呢,就是指的方等部的诸经,比如我们经常读诵的净土三经,还有我们讲的《心经》,《金刚经》,《华严经》,《法华经》,我们现在学习的这个《地藏经》,都是大乘经典,如果至少听闻到一句一偈,你能够发起这个尊重的心,恭敬赞叹,布施供养,必获无量无边的大果报。

  若能回向法界。其福不可为喻。

  如果能将遇到大乘经典,或者听闻一句一偈,发的这个殷重心,赞叹恭敬,布施供养所得的这个福利,回向法界,那么所得之福,就与十方虚空同量。所以说其福没有办法来形容,来比喻。

  复次地藏。若未来世中。有善男子善女人。遇佛塔寺。大乘经典。新者布施供养。瞻礼赞叹。恭敬合掌。若遇故者。或毁坏者。修补营理。或独发心。或劝多人同共发心。

  这里的大乘经典呢,就是指的经书,这些经书是利益众生的无上法宝,如果是新的呢,应当布施给别人,让他们去供养瞻礼赞叹,恭敬合掌依法修行。那如果遇到的经书是旧的,或者经过别人读诵多年,已经有毁坏,或者是残缺的,应当想办法,修补完整。你或者是自己发心,或者劝多人共同发心,都能得到这个殊胜的利益。

  如是等辈。三十生中常为诸小国王。檀越之人。常为轮王。还以善法教化诸小国王。

  受别人劝化,而参与修补经书的人呢,三十生中,常做诸小国王,做小国王,檀越是梵语,译为布施,如果是自己发心的,并且自己是发起人的,劝别人共同发心的人,那这个就是常做轮王,并且能够以善法,教化这些小国王们。

  往昔有五王,关系非常的好,其中最大的国王叫普安王,他修菩萨行,其余的四位小王呢,常修邪行。这个普安王呢,想度化这四位小王,就请他们到他的宫里娱乐七日,在这四位小王告别的时候呢,大王就对他们说了,你们各自说说,自己的愿望是什么,你们愿以什么为乐。一王他就说了,我的愿呢,是愿春天的时候,到野外游行;一王他就说了,我的愿呢,是常作国王,出入尊贵;还有一王他说呢,愿妇儿端正,快快乐乐;还有一王呢,他的愿望呢,是父母亲眷,共享美食,弹奏素琴。这个普安王就说了,这些快乐呢,都不是长久之乐,都是因缘所和合,有失就有得的。那这四个小王就问他了,那大王以什么为乐呢?这个普安王就说了,我以不生不死,不苦不乐,不饥不渴,不寒不热,存亡自在为乐。四位小王说,这种乐哪里可以找得到?普安王就说了,我的老师他称为佛,就在附近。小王们一听都非常的高兴,一同的来到佛的住所,普安王就跪在佛前,对佛说,我们愚钝无知,贪恋世间之乐,不知罪福,愿佛为我们说苦谛。佛就广为他们说八苦,四位小王听了,听完之后呢,都证得了须陀洹果。他们非常感恩的对普安王说,大王真是大权菩萨化导我们,我们本来贪爱自己的宫殿,现在再一看到宫殿,就像肮脏的厕所一样,哪有什么可以乐的?我们现在就回去,把王位让给我们的弟弟,我们都出家修道,这是轮王教化小国王的这么一个公案。

  我们每个人也有自己的好乐,像有的人喜欢唱歌跳舞,有的人喜欢游山玩水,有的喜欢儿孙满堂,但是给大家说,这些快乐都不是长久的,早晚都会有失去的一天。苏东坡曾经写过一首诗,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所以我们也应该,放下世间的五欲之乐,欣求不生不死,不苦不乐,不饥不渴,不寒不热,存亡自在之乐。我们现在遇到这个净土法门,只要能够生起这个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心愿,临终十念,乃至一念,就能往生极乐世界。就是刚才普安王的所求,我们都能做到了,极乐世界呢,无有众苦,但受诸乐,而且能够亲近弥陀,供养十万亿佛,而且随时都能够和观音势至等诸大菩萨,把手同行,能够快乐成佛。

  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所种善根。或布施供养。或修补塔寺。或装理经典。乃至一毛一尘。一沙一渧。

  这是对前面未来世的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修福的总结。世间有很多人,认为只要做善事就好,都是一样的,其实在佛法中修善,与其他的行善呢,是有天壤之别的。《科注》中说:“盖奉事余道,不出生死,徒自勤苦,非涅槃因故”,只有于佛法中修善,才能出生死证涅槃。在《诸德福田经》中,“佛告天帝,九十六种道,佛道最尊,九十六种法,佛法最真,九十六种僧,佛僧最正,所以者何,由如来从阿僧祇劫,发愿诚谛,陨命积德,誓为众生,国财妻子,头目血肉,以用布施,无恋爱之心,心若虚空,无所不覆,六度四等,众善普备,德慧成满,乃得为佛,身色紫金,相好无比,去来现在,无不照达,三界尊天,莫能及者,言信德重,震动天地,其有众生,发一敬心,向如来者,胜获大千世界之珍宝矣”。佛法是最尊无上之道,所以佛教导善男女等,必须于佛法中来种善根,以香华灯烛来供养三宝,或者持戒诵经来供养,都是以善心供养,所以称为善根。布施供养,修补塔寺,装理经典,乃至极微小的善事,这些都是于佛法中种善根,于佛法中修善,这个获福多少,取决于心。我们所修的微善,你的心大则大,心小则小,这个大家能听明白吧,是以我们的心。扩展我们的心,如果心包太虚,量周沙界,那么所修的福就如同虚空,无量无边。关键像我们刚前面讲的,做任何的善法,是我们的心,一定要心量一定就要展开的,心量就要大的。

  佛在世的时候呢,有一次和阿难离开这个舍婆提城,到婆罗门城去托钵。当时这个婆罗门城,婆罗门城他是外道,听说佛要来了,他们非常害怕,怕佛把他的弟子们都给同化了,所以就颁布了一道命令,如果有人给佛食物,或者与佛说话,那这个人就会被罚五百文钱。佛来到这个婆罗门城的时候呢,家家户户都把门关上了,佛和阿难只好托着空钵出来。这个时候呢,遇到一位老妇女,她手里端着一个盛着臭米汁的破碗,正要把这个米汁倒掉的时候,她看见了佛手里的空钵,她就想把这个米汁供养给佛。佛慈悲的接受了她的供养,佛就对阿难说了,这位老妇人因为布施,十五劫中,天上人间受福快乐,不堕恶道,后得男身,出家学道,成辟支佛,佛对阿难就讲了她所获得的果报。在讲的时候呢,有一个婆罗门,听到佛对阿难讲的话以后,他就对佛说,你是净饭王的太子,何必为了一钵饭,而来打这么大的妄语。这个时候呢,佛就伸出了舌头,把这个舌头盖到脸,就是把脸盖住,甚至把发际也给盖住,他对婆罗门说,你见过有这样舌头的人打妄语吗。婆罗门说呢,舌头覆盖鼻子的人,都不会妄语,更何况覆盖住脸,上至发际呢。这位婆罗门,看佛示现这种相好,然后他就马上生起信心了,他问佛,我不明白,为什么布施少而得大果报?我们看婆罗门也是修行的,只不过修行的观念,和我们佛法不一样,毕竟也是有善根的。要是我们世间的人,你把舌头给他伸出来,他肯信仰你,你拔出舌头他也不肯信你,该怎么诽谤还是怎么诽谤。所以说我们就比古人的根机,要差的多的。他一看佛这种相好,他们就明因果的,他有这个善根的,知道这个佛讲的话,肯定是真理了,有这种舌相的人,广长舌相的人,不可能会打妄语的,肯定是圣人。他见到这个相,他就生起了信心,他就问佛嘛,为什么布施的少而得大果报。佛就对他说了嘛,尼拘陀树,印度的一种树非常大的,尼拘陀树非常高,它的树荫能遮覆五百辆车,而它的种子,只有芥子的三分之一这么小,我们都见过树种,对不对,比我们的米粒要小的多得多,这个树的种子这么小,但是长成参天大树以后,可以覆荫五百辆车这么大的面积。这位老妇人,以净心布施佛,就像尼拘陀树的种子,因小报多。婆罗门听了心开意解,向佛忏悔,佛就为他说法,他证了须陀洹果。

  所以我们由此公案,我们也要知道,不是你布施的多少,而是看你的心圆不圆满,你的心真诚不诚,你是不是在这种清净平等心当中,这就是佛田,佛法的佛,这就是佛田,具足清净平等慈悲心来作布施,这是佛田。佛具足清净平等慈悲,所以我们一定要具足,尽心圆满的去布施,不在于东西的多少。所以我经常说,付出即收获,努力尽心即圆满,就是这个道理。

  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乐。

  上面所修的种种善事,大小不同,乃至一毛一尘,一沙一渧这么微小,只要能将所种的善根,回向法界,就能够百千生中受胜妙乐,而且你虽然受天人的这种妙乐,但是你不会忘记这个修福享乐之因,你的善根会继续增长,就这么个意思。善根不会减少,不像我们世间的人,享福的时候,同时也种恶业了,福祸相依,而我们呢,而我们回向法界,这个在享乐的时候,还继续修着功德,增进菩提,植种德本,最终毕竟成佛,就是这么一个。

  如但回向自家眷属。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乐。舍一得万报。

  我们都知道,心大则量大,师父也经常说,心量小则福小,心量无限福无限,心量有限,福量福报也小。所以如果不能把所修的这个功德,回向法界,而只回向自己的亲人,或自己的这个利益,个人利益,那么所得的福报,只是三生受乐,舍一得万。我们一听舍一得万,非常了不得了,用这个做小买卖的这种心思,我舍一得万,已经很厉害了,其实不知道呢,还有一个无量。三生的福报享完之后,还会堕落的。永嘉大师用一个比喻,说的非常的好,住相布施,住相,心量小,住相布施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若尽还堕地,招得来生不如意。就像我们箭射向虚空,那劲再大,它也会堕落下来的。你修的福再大,它没有根,那享完的时候,还会堕落的,还是不如意的。佛悲悯世间众生,有贪爱之心,到这个临命终的时候,都放不下这个家亲眷属,放不下自己的执着,所以特地在这里指出,如果不回向法界一切的众生,所得的福报呢,只限于三生和万报。不是没有好的果报,有,但是很小,三生和万报,多小,那个量太小了,最后呢,还是免不了将来受苦。

  所以我们学佛法,师父的感觉真的心很安,心很安定,什么原因?现在的光明,以后的希望。学了佛法以后,你就做微小的善事,你尽心尽力了,不要难,不要受大难,你尽心尽力的去做,把一切的功德,回向给法界,回向给一切众生,回向给佛法,回向给成佛,你就圆满了。你只要尽心尽力的去做,我们遇到什么样的事情,我们都不去回避,遇到恶缘我们也不回避,也不绕过,我们去做还账想,遇到善的境界,别人需要我们帮助的境界,不要把我们帮助别人当做不好的境界,破财的境界,我们需要别人帮助,我们的因缘来了的时候,其实这都是给我们修福的,给大家说,都是佛菩萨来了,来帮助你成就佛道的,你多快乐。所以学佛,我的感觉,给我的一个就是安定,现在的智慧,光明嘛,未来的希望,真的就是这样,所以我们这个行布施的时候,一定要随缘。消业也是一种布施,我们如果明理,要是明理了,就像印祖所说,我们六度也没离开布施,只要你处处心在道上,都是在布施。别人打我们,在骂我们,我们造消业想,造布施想,我们也要造还账去想的,不要有怨恨的心。当别人有困难了,我们佛菩萨来了,来成就我们的,修因小得果大,就是这样。但是我们也不要去攀缘,随缘安住,一定要随缘。我们如果不回向,我们现在再说回来,我们不回向,只会得三生受乐,舍一得万报。其实我们现在看非常的大,其实也失去大利的。这是因为我们众生的执着和贪爱,放不下对家亲眷属的贪爱,我们一定要明白,我们的这些眷属,其实都是我们前世的因缘,都是因缘所成法。这个因缘第一个呢,是怨家,比如前世互相伤害,今世成为父子,俗话说无仇不成父子,冤家。第二个呢,是债主,儿女是来讨债的,这个父母是前世欠儿女的债的,这一世呢,父母辛辛苦苦挣来的家业,都被儿女骗光,而这个父母呢,还非常高兴的被骗,愿意,什么原因?你欠人家的。第三呢,就是偿债的,子女欠父母债的,这一世来还父母的,所以非常的孝顺。第四是本愿,前世发愿,还做一家人。有的夫妻感情非常好,发愿,老头子,下一世我们还做夫妻,这一世就乘愿再来,或做夫妻,或做母子,我们佛教里面有很多的公案,以后我们有时间,会给大家讲。第五个就是真友,过去生中的同参道友,这一世又遇到一起,成为好朋友,这个也是属于自家眷属的范围之内的,因为和你的生活息息相关嘛,同参道友。所以我们贪恋这些亲人朋友,这都是前世的因缘,所应所招感上来的,你再怎么牵挂,你再怎么执着,都不是永恒的,因缘尽了,大家都要分开。《无量寿经》中说:“善恶报应,祸福相承,身自当之,无谁代者”。我们都是随着自己的善恶业来受报,六道轮回,谁都代替不了谁的。我们看看,有的家庭很有钱,丈夫挣的妻子花,丈夫天天舍不得花一分钱,都是妻子花,对不对,有的是父亲挣的孩子花,孩子什么活都不干的,在家就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父亲非常的辛苦,去挣钱舍不得花,这是什么?不是说你挣着钱了,你就有福报,不一定的,福报是给那个真正能享福的人花的,挣钱的人并不一定有福,所以这个是祸福相承,无有代者。你要是真正的想对他们好,师父给你们说一个办法,我经常给我们的老居士们说,不要舍不得儿女们,不要舍不得家亲眷属们,教他们念佛,帮助他们求生极乐世界,到了极乐世界,大家呢能够永远在一起,这个是真正的智慧。如果是不学佛,了脱不了,真的是歧路各别,没有因缘了,怎么能融合到一起,法不孤起,仗境方生,没有因缘,怎么能会在一起?所以我们大家这一世呢,都好好的学佛念佛,把微小的善事,回向极乐世界,求生极乐世界,我们以念佛为正因,这样,我们大家一起往生极乐世界,不生不灭,不垢不净,无量寿无量光,永远都能在一起,共同来度化众生,这是最大的智慧。不是说你不想分开,他就分开不了了,不是的,要用真正的智慧理念,帮助我们完成我们的心愿,那我们的这个智慧就是什么?念佛求生净土,把一切所作,丝毫所作,都回向到求生极乐世界去,大家永为法眷属,就是这样。

  是故地藏。布施因缘。其事如是。

  师父一讲到这里,好多老菩萨眼里都放光,一定回去好好劝老头念佛,还能成为法眷属,就是这样的。是故地藏,布施因缘,其事如是,佛在回答完地藏菩萨,请教校量布施的功德的这个问题,这里就讲完了。其事如是呢,是总结,总结这个国王大臣,世间的众生所修之因,所得之果,如是。我们通过学习这一品,明白了布施一法,每个人用心不同,所以所获的果报也不一样。每个人布施的能力不同,但是你只要尽心尽力地去做,用平等心,用慈悲心,用清净心去做,把所修的种种善事,都回向法界一切的众生,那么这个心呢,就是我们刚才讲的,如同虚空,丝毫你把他变成虚空。因为你的心,是尽虚空遍法界的了,他都是由心而生,都回向法界一切的众生,那么在修福的同时,也帮助了我们自己,开显我们自己的佛性,将来必定能够圆成佛道。

  好,今天时间到,谢谢大家。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宏圆法师讲其它经典、咒语、文集

宏圆法师讲阿弥陀佛四十八愿     

宏圆法师讲阿弥陀经     

宏圆法师讲般若经     

宏圆法师讲法华经     

宏圆法师讲华严经     

宏圆法师讲金刚经     

宏圆法师讲俱舍论     

宏圆法师讲普贤行愿     

宏圆法师讲心经     


其它法师讲《地藏经》

白玛喜饶法师讲地藏经    

本法法师讲地藏经    

昌乐法师讲地藏经    

昌臻法师讲地藏经    

传喜法师讲地藏经    

达真堪布讲地藏经    

大安法师讲地藏经    

道心法师讲地藏经    

道源长老讲地藏经    

定弘法师讲地藏经    

东初法师讲地藏经    

佛源老和尚讲地藏经    

嘎玛仁波切讲地藏经    

光明禅师讲地藏经    

HT法师讲地藏经    

弘一大师讲地藏经    

慧中法师讲地藏经    

界诠法师讲地藏经    

净慧法师讲地藏经    

净旻法师讲地藏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地藏经    

宽运法师讲地藏经    

梦参老和尚讲地藏经    

妙祥法师讲地藏经    

明海法师讲地藏经    

明贤法师讲地藏经    

能弘法师讲地藏经    

尼玛上师讲地藏经    

其它法师讲地藏经    

仁焕法师讲地藏经    

仁清法师讲地藏经    

圣一法师讲地藏经    

圣宇法师讲地藏经    

索达吉堪布讲地藏经    

体光老和尚讲地藏经    

悟道法师讲地藏经    

宣化上人讲地藏经    

印光大师讲地藏经    

竺摩长老讲地藏经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www.cnbudd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