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净法师:难行道和易行道--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首页->所有文章 -> 慧净法师所有开示



 慧净法师:难行道和易行道


 下载DOC文档  



  众生的根机千差万别,所以前往不退转地,也有许多种法门,龙树菩萨在〈易行品〉当中,将所有一切到达不退转地的法门分为难行道和易行道。简单来讲,难行道是全靠自己的力量,或者是半自力、半他力的修行,这些法门就是指净土宗 (阿弥陀佛救度法门)之外的各种修行法门;而龙树菩萨所强调的易行道,则是完全靠他力,这个他力是单单指阿弥陀佛救度的力量而言,所以易行道可说是全靠阿弥陀佛的力量,丝毫不假借自力。

  譬喻有一个人掉入大海中,自己不会游泳,没有办法到达彼岸,就在即将灭顶而痛苦挣扎的时候,阿弥陀佛驾著本愿船来到他身边,告诉他说: “你没有力量,也没有人可以救你,我来救你。”就把他接到大愿船上,这个人不必买船票,也不用帮忙驾驶,就安全快速的到达彼岸了,龙树菩萨譬喻这个法门如同“乘船 ”的法门。

  在魏晋南北朝时代,有一位净土宗的祖师叫做昙鸾大师,他继承龙树菩萨的思想,认为龙树菩萨这个乘船的法门,是乘上一艘不退而快速的船,而其他法门,龙树菩萨譬喻为步行,就是用自己的力量走路。乘船的意思是,自己尽管有什么力量,在船上都无用武之地,而且也置于无用之地,何况自己就是因为没有力量才会堕落,必须受阿弥陀佛的救度。

  〈易行品〉里面主要是用两个问答来说明易行道的内容,以下是其中的一个问答,由这个问答,就能够充分显出龙树菩萨易行道的思想:

  问曰:至阿惟越致地者,行诸难行,久乃可得,或堕声闻、辟支佛地。若尔者,是大衰患……

  若诸佛所说,有易行道,疾得至阿惟越致地方便者,愿为说之。

  “难行道”的条件和危险性

  “阿惟越致”有的经典翻译为“阿鞞跋致”,但不论是阿惟越致或阿鞞跋致,都是指欢喜地或初地,也就是不退转地。由难行道走到不退转地境界之前,有两个条件,第一要 “行诸难行”。“行”就是修行,“诸”就是非常多的意思,也就是说,要修种种非常困难的法门;要广修六度万行,否则不能达到阿惟越致,就不能到达不退转地。

  不仅如此,第二个条件是,于时间上也要“久乃可得”,要经过好长好长的时间,由初发心起要先经一大阿僧祇劫才到初地,从初地开始要再经过一大阿僧祇劫,才到八地,八地到妙觉,又一大阿僧祇劫,总共三大阿僧祇劫才成佛。也就是说,在还没有成佛之前,如果以自力修行,至少必须先经一大阿僧祇劫,才能到不退转地,才会安稳。

  “或堕声闻、辟支佛地”,是说难行道还有一个危险性,有可能到了半途就“退堕”到声闻、辟支佛地的境界。一旦退堕下来,就表示他不再发菩提心、行菩萨道,这样就再也不能到达菩萨的不退转地,就不可能成佛了。龙树菩萨说: “若尔者,是大衰患”,如果是这样,那实在是大衰患呀!“衰”是衰败,“衰患”就是衰败损失。为什么有这样的恐惧顾虑呢?是因为我们学佛就是要成佛,如果还没到不退转地,就可能会因某种因缘中途退堕下来。

  总之,要经由难行道到不退转地,有两个条件、一个危险性。两个条件就是“行诸难行”,而且要“经过好久的时间”,一个危险性就是 “或堕声闻、辟支佛地”。

  舍利弗行菩萨道退堕的故事

  我们都知道,舍利弗尊者是释迦牟尼佛身边的左右二胁士之一。经典上说:舍利弗在过去发菩提心行菩萨道的时候,已经修到七住的阶位,可是却从七住这阶位上退堕下来了。为什么会退堕呢?原因是有一个人来向舍利弗乞讨一颗眼睛,要行菩萨道就要牺牲自己来利益别人,所谓 “但为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对方既然已说只有自己的眼睛才能治好他妈妈的病,所以舍利弗当下就将左边的眼睛挖下来给他,等挖下左眼来了,对方却说: “哎呀!我所要的是右眼,不是左眼啦!”舍利弗就说:“哎!你怎么不早说呢?我挖掉一个眼睛,还有一个眼睛可以看,现在如果我将右眼也挖下来的话,那就成了没有眼睛的瞎子了。 ”可是也不得不挖,因为要行菩萨道,总是要牺牲奉献自己,要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呀!就这样右眼也挖下来给对方,自己就什么也看不到了。可是却在这时又听到对方大声的臭骂说: “唉!你这个人的眼睛怎么那么臭呀!”就把眼睛摔在地上,用脚去踩它。舍利弗当下很伤心,他虽然眼睛看不到,可是耳朵听得到呀,感慨众生实在刚强难度!挖一个眼睛说不对,再挖一个眼睛还嫌臭,当下舍利弗就退心了。这也就是说,如果修行还没有到达初地 ── 不退转地,救度众生的悲愿还不会很坚固,一旦遇到刚强难度的众生,自己就退心了。所以龙树菩萨说,那实在是很困难、很危险。

  一般而言,修行而能修到阿罗汉已经很不容易了,那为什么发菩提心,行菩萨道的人,退入阿罗汉,是一种大衰患?这是因为退堕到阿罗汉,就很难成佛了。 《华严经》也说:“宁可堕落地狱而听到佛的名号,听闻到大乘佛法;也不愿生在诸天中,不能听到诸佛的名号,不能够听闻到大乘佛法。”可见退到声闻与辟支佛这二地比堕落地狱还要令人恐惧。

  有“易行道”疾得至阿惟越致地

  因此,龙树菩萨接著就说:“若诸佛所说,有易行道,疾得至阿惟越致地方便者,愿为说之。”如果十方诸佛以及释迦牟尼佛,在祂们的教法中有易行道,有不必行诸难行,不必经过三大阿僧祇劫,同时也没有退堕声闻、辟支佛地危险的那一种 “既容易,又快速,而且疾得至阿惟越致地方便”的法门,那么,请您跟我们介绍一下。这里所谓的方便就是方法,意思是说,有什么方便法门能够既容易,容易到我们在座的每一位都能够做得到,而且又能够很快速达到不退转地,如果有这种方法,请您大发慈悲来指点我们、教导我们。

  一般人大都会直觉的认为,如果是容易的法门,境界往往都不高;如果是境界很高的话,就往往是不容易的法门,若不是根机很锐利,很精进勇猛,是达不到那种殊胜境界的。可是龙树菩萨在这里却问说,是否有这一种佛法,既容易又殊胜?容易到我们都能做得到,而且今生今世就能够成就的,有没有这种殊胜法门呢?接下来是龙树菩萨的回答,因为回答的内容是为了宣讲弥陀救度易行道的法门,所以必须先降伏众生高慢的心,让我们的心柔软谦卑下来,所以龙树菩萨回答:

  行大乘者,佛如是说:“发愿求佛道,重于举三千大千世界。”汝言阿惟越致地,是法甚难,久乃可得;

  若有易行道,疾得至阿惟越致地者,是乃怯弱下劣之言,非是大人志干之说。

  等于喝斥他说,你这种问法不对,你这种问法太软弱了,没有大心,太下劣了。因为佛陀讲过:“求佛道要发菩提心,行菩萨道,证得佛果,要有那种大人志干的发心,勇猛精进的坚持,就好像举起三千大千世界一样。你说要到达不退转很困难,要很久才可以完成,因而寻求易行道的快速法门,那岂不是怯弱下劣吗? ”在这里好像是在贬低他,但其实不是,为什么呢?底下慢慢会谈到。

  发愿求佛道,重于举三千大千世界

  接著,我们先看:“发愿求佛道,重于举三千大千世界。”就是说,要成就佛道非常的困难,困难到什么程度呢?龙树菩萨说: “志求佛道这件事,比用我们的双手举起三千大千世界还要重,还要难。”看到这一段经文就吓坏了,我们哪有什么能力举三千大千世界?如果是搬桌子、椅子,年纪即使再老也还有可能,因为它轻。可是要举起三千大千世界,我们怎么可能做得到呢?在 《无量寿经》里面也说:“荷负群生,为之重担”,就是说阿弥陀佛以祂的身体来承担、背负我们的重担。这就是说,凡是发菩提心,行菩萨道的人,都必须为众生承担罪业,不然你怎么能救度他呢?所以说 “发愿求佛道,重于举三千大千世界”。你要救度三千大千世界的众生,就要为他承担业债,解除他的业障,所以必须要有那样的发心。然而要有这样的承担、认识与肯定,是非常困难的,想想我们自己的状况,能做得到吗?很难!很难!

  汝若必欲闻此方便,今当说之。

  佛法有无量门,如世间道,有难有易;

  陆道步行则苦,水道乘船则乐。

  虽然喝斥他,可是最后还是介绍给他,不但介绍给他,同时加以赞叹这个法门。佛法有大乘、小乘、显教、密教等等无量法门,法门虽然无量,但总的来讲,只有两类。好像世间的道路,有比较难走的道路,譬如山路、羊肠小道,这个比较难走;也有比较容易走的道路,譬如平地,宽阔平坦。但是龙树菩萨所谓的世间道,是依古印度时间的交通情形,而用步行的陆路和用乘船的水路来形容世间道,这就是: “如世间道,有难有易,陆道步行则苦,水道乘船则乐”。

  总而言之,无量法门,归纳而言,只有两个法门,如同世间道,一个是“步行”的,一个是“坐船”的;步行是痛苦的,坐船是安乐的。比如我们从奥克兰要到首都威灵顿去,有的喜欢用走路的、有的喜欢骑脚踏车、有的喜欢骑机车、有的喜欢开轿车、有的喜欢坐船、有的喜欢坐飞机,个人的兴趣各不一样;这就好像众生的根机不一样,所以佛法就有无量门,种种无量门的佛法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至少要到达不退转地。

  话说回来,我们如果到威灵顿去,你要用走的、用骑脚踏车的,虽然速度比较慢一点,但因为是在文明社会的太平盛世,比较没什么危险,可是如果是一个行动不便,又有病在身的人,那就完全不同了。同样的,在修行成佛之路上,我们的烦恼都很重,我们既没有能力举起三千大千世界,若又没有外力可以依靠,就会遭遇到层出不穷的危险,不只是退堕声闻、辟支佛地而已,往往会堕入三恶道之中长劫受苦。释迦牟尼佛说人身难得,一旦失去人身,就常在三恶道了,那岂不是很危险呢?所以,虽然用道路来譬喻修行之难与易,但其实譬喻只是譬喻而已,要跟危险难阻的修行事实达到百分之百的贴切是不太可能的。

  以信方便,易行疾至阿惟越致

  菩萨道亦如是,或有勤行精进;

  或有以信方便,易行疾至阿惟越致者。

  刚刚是譬喻,现在说这个法的内容。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就像世间道一样,有难有易,什么叫做难呢?“勤行精进”,就是难行道,这个法门比较苦,就是刚刚所讲的,要 “行诸难行”,而且“久乃可得”,以及有“或堕声闻”的危险。

  易行道呢?就是乘船的譬喻,也就是:“或有以信方便,易行疾至”,意思是说,除了勤行精进以外,另有一种信的法门;信是信什么呢?信易行,什么叫做易行呢?简单讲就是信阿弥陀佛现成的救度,这就是易行。所以说以信方便,不但易行,而且疾至,容易又快速的到达不退转地。

  有人可能会认为,应该是勤行精进才是行菩萨道,如果只是以信方便,很容易的话,那可能不是行菩萨道吧?但是龙树菩萨却不这样认为,他认为 “勤行精进”固然是菩萨道、是佛法,“以信方便,易行疾至”也是菩萨道,也是佛法,至于要走那一条路,你是要“勤行精进”的“修诸难行,久乃可得,或堕声闻”的难行道呢?还是要选择 “以信方便,易行疾至”的易行道呢?就看自己的根机与选择了。不过以现在我们这种人的一般根机,大部分都是应该归入易行道才对。为什么?想想看,舍利弗经过了那么久的修行,已经修到七住位了,仍然还会退心,何况是我们呢?所以比较看看,我们就晓得应该如何选择自己的修行法门了。

  “易行道”即是弥陀佛第十八愿

  那么“以信方便,易行疾至阿惟越致”的内容是什么呢?龙树菩萨说:

  阿弥陀佛本愿如是:

  若人念我,称名自归,即入必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是故常应忆念。

  此文乃是整部《易行品》的精髓、核心,可说是《易行品》的“点睛”。由此文可知易行道的内容,就是《无量寿经》所讲的阿弥陀佛的第十八愿,第十八愿就是本愿,因此龙树菩萨才会说 “阿弥陀佛本愿如是”,然后就介绍第十八愿的内容。

  “若人念我”,“若人”就是第十八愿中的“十方众生”的意思,十方众生包括圣人、凡夫,包括出家、在家,包括会修行、不会修行,包括心清净、心不清净,甚至包括在生遇到善缘而行善积德,以及在生遇到恶缘而作恶多端的人。所以, “若人”就是各种各样的人,就是十方众生,简而言之,就是十法界中,除了佛法界以外的九法界,通通都是十方众生,通通都是龙树菩萨所说的“若人”。九法界就是三圣六凡,三圣就是菩萨、声闻、缘觉,六凡就是天道、人道、阿修罗道,以及地狱、饿鬼、畜生。所以阿弥陀佛的本愿弘大,要救度九法界的所有一切众生,因此善导大师形容弥陀本愿救度的法门是弘广普遍救度众生的 “弘愿门”。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慧净法师讲经典、咒语、文集

慧净法师讲阿弥陀经     

慧净法师讲观经     

慧净法师讲金刚经     

慧净法师讲往生咒     

慧净法师讲无量寿经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www.cnbudd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