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参老和尚:《心经》讲解--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首页->所有文章 -> 梦参老和尚所有开示-> 梦参老和尚开示心经



 梦参老和尚:《心经》讲解


 下载DOC文档  



  心经,就是六百卷般若的心,就像我们人的心似的,所以你要是把六百卷那么广阔的,用极简单的观照,能够进入它的中心,六百卷般若的中心。其实般若就是心,般若即是心,智慧是没有形相的,慧有什么形相?没有的。但是因为这个心有体、有相、有用,这就是我们讲大方广佛华严经的体、相、用,就是般若,三个合称为般若。譬如我们讲大乘起信论(讲华严经之前跟大家讲过大乘起信论),自己的心来起个信,信自己心!什么意思?因为我们从来没相信过自己的心。佛教导我们,我经常问道友们,或者问人家:你信佛没信佛呀?一般的人说你得信佛,信佛是信佛的像吗?信佛的心吗?信佛的经典妙用吗?我们经常问人家有信心没有?这个不是信佛了,说你自己相信你的心不?就这么个意思。心即是佛,信心即是佛。我们在华严经里头常常讲智,智是理的用,理上的用,就是把自体、心体变成智慧的妙用,完了心还照于理,这就是般若含义。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观自在菩萨,咱们在法华经中叫观世音菩萨。我自己这两天就在想,为什么心经中要叫观自在菩萨呢?为什么法华经里头普门品中要叫观世音菩萨呢?这些圣人他们的德号是按他所做的事业来起的。这个观自在是不是自己在修?修成了,就自在了!但观世音不是这样的,他度别人,度别人修,感化、教化、教育众生的。这才叫真正的观自在。菩萨是通称,一般的菩萨叫菩提萨埵,叫觉有情,让一切有情众生都觉悟的意思。所以说菩萨是通称,而观自在则是别称,我把它分成了一个自度度他。在印度话叫婆卢枳底湿伐罗,婆卢枳底湿伐罗翻译成中国话就叫观自在。这个话咱们现在通常讲的就是,谁观,谁自在!你不观,你就不自在。观就是思想、思惟修。我们每人都在观,看你观什么?这个观是指你能观的和你所观的,所观是境,能观是智,智照境。等你观通了,你就自在了;观不通,你就还不自在。人人都是观,但人人观的都不自在,不能够唯物,要观到十方世界圆明无碍时,那就成就了。而我们现在不能够这样的观,我们观的都是俗谛,观什么执着什么,不能够自在,也不能够解脱。就是能观的智慧(般若智慧)和所观的境,你怎么认识的。就是能观观于所观,你观的世间上的,你怎么认知的?你又是怎么认识的?你怎么知道的、怎么了解的呢?这文中说观而后又照,这一观照就见五蕴皆空,观即是照。观,看个什么?这是眼睛看,菩萨他用他的智慧照见,那个照无所不能。就象一个灯,晚上黑暗的时候,你点个灯,把屋子照亮了,能照的是灯光,所照的是屋子境界相,两个即是一个,有光明就能破除黑暗。观,就是你用智慧认识世间,乃至认识出世间。世间、出世间一法不立,万法皆空,那你这个观就是成就的。

  一切菩萨圆满了就叫菩提萨埵,菩提就翻觉悟,萨埵就翻有情,让一切有情都觉悟。这样的观!一切众生都觉悟了就没有窒碍了,没窒碍就自在了。你能观的智观于所观的境,能所双亡。能观智是空的,没有实相,所观的境也是空的,这是一个空,而不是两个空。“照见五蕴皆空”,观就是照,这一照什么都没有了,唯有智慧存在。因此观自在这个名字在这个心经上纯粹是代表自己修,观世音菩萨他对于世出世间由观照而得的自在,由自在而证得的空性,也只有证得了空性才能自在。那他是怎么来观照的呢?因为什么而起的观照呢?因为他修行,观就是修行,观就是行门。那他是怎么修行的?他在行般若波罗蜜多。以般若波罗蜜多来照,这一照那问题就很多很多了。我们现在起观照,每位学佛的道友都在观照,也都在修行。为什么要修行呢?就是要解决一切困难问题。第一个,我们什么都不知道,糊里糊涂的,不认识世间。这就是经文所说的“照见五蕴皆空”,五蕴皆空是指成就你这个肉身来说的,是指色身来说的,是内在;外在的一切法,都不离开“色声香味触”,一切色法、心法,也就是色心二法。在你修行的时候,你就观你的色心二法。观你自己的身体,你身体所接触的一切事物,赖以生存的一切事物,你怎么来认识它呢?譬如我们说“财、色、名、食、睡”,这五样一样也离不开。在一般佛教说“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下地狱,那是造业,造恶业的。我们把“财色名食睡”转变,色是什么色?是观诸佛菩萨的圣像,观庄严佛国土,这也是观一切色。相是什么相?是观佛像,观净佛国土,观这些相。受,是心里头领受的。依佛的教导,不领受世间,领受出世间,寂净安乐,这也是领纳为义,领受!行,就是运动义。我们这个心经常作如是观,作如是想,不想世间。行!识,我们的八识它有两种的功能,一种是净法,一种是染法。八识是含藏义,它给一切染净诸法作种子,一切法总依,都依着这个识。但我们取净的一方面,就是修行,你行般若波罗蜜的时候就是修行,假着般若波罗蜜的力量来修行,照见!这个是指着观世音菩萨修行的,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的时候,他是照见这五蕴皆空的。咱们在五蕴上不但空不掉,反而愈执愈深,也就是造的业愈来愈重,那跟菩萨是相反的。在我们一时所起的这个观行的时候,现在要返妄归真,就是依着心经来修,你能修行就成佛了。不要去依着很多法,就依着心经的法,这一法是甚深的,就照着观世音菩萨怎么样修,我们也学习着怎么样的去修。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就是修行入观的时候,观就是想,他想什么?他想的是深般若波罗蜜。深般若波罗蜜又是什么呢?是真空,般若的真空就是深。因为现在我们无知,没有认知,我们这个心所有的识是分别的,不是甚深的般若。这是识别,了义的,但是也般若。般若是智慧,以这个般若智慧,我们只能从浅入手,深的我们现在还达不到。那浅的呢?先观人空般若,以后再进入法空般若;法空般若要能够有进入了,再观实相的真空实相般若,这三种般若。我们凡夫都可以发大心,直接从真空实相入手,这就叫超二乘。

  菩萨他所修的,是深般若,他是观法空,不但人我不存在,法也不存在了,一切诸法都不存在的;但有言说,都无实义。人我空就是世间相,这个般若我们能进入,但是离证得还有很大的困难。没有人我了,那你八十八使烦恼就断了,人我是非人间相全都没有了,但这个是很浅的。深般若必须得达到法空,一切法都空。佛所行的法,圣法!一切圣贤、一切经教全不是真实的,方便引你入,这是菩萨所入的。真空实相般若,那些菩萨都到究竟位了,是究竟位的菩萨,登地以上的菩萨。

  在华严经中咱们讲真空绝相观、理事无碍观、周遍含融观,那你观的时候周遍含融。观理法界的时候,真空。观事法界的时候,随缘建立一切有,就是俗谛。真谛跟俗谛结合了,二谛融通,那种三昧,我们经常念偈的时候,“二谛融通三昧印”,那才是究竟的了。观自在菩萨现在他做到了,所以说观自在!他在修观的时候,他一切都看破了,他早就放下了。但众生却放不下,他为了让一切众生也放下,因此他把他自己所修的、所有观想的都传授给一切众生;就是他所证得的甚深般若波罗蜜,让一切众生也照着这样观。只要这样的去观,就能证入真空的体性;证入真空体性,就能得到诸佛的无分别智,能够照他五蕴的身心,照他五蕴的身和心。完了识,从体而起的用,用还归体;用还是体上来的,还归于体;因体而不寂然的常时起妙用,永远度众生,那就是让一切众生,度一切苦厄,但是这一照就进入了。

  所以在经文上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照的是智慧光明,照!光明一有了,黑暗就破除了。你对“色受想行识”五蕴你空不掉,为什么呢?你没有这个智慧,你遇到什么执着什么。我们前几天讲金刚经,那也讲得很多了。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跟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还不是一个般若吗?六百卷般若就是一个般若,它对哪一类机就说什么样的法,语言、文字上不同,这是显体的。但是体无二致,体本来就是一个。假这个来形容着观自在菩萨他为什么得到自在了?因为观就是修,观就是观照的意思。我们一般想,我们坐那个地方思惟修,你想想,哪个是真实的、哪个有不坏的?没有。哪有不变的?没有。就是金刚经最后讲的,一切法如幻如泡如影,影子而已!这个观很深的,这叫行深般若。但是一法不立,不落断灭空,特别注意!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上,佛跟须菩提说可不能落断灭知见。空,不是断灭。所以在法华经、在华严经里面,它都讲真空妙有、妙有真空,这两个含义是一样的。因为在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的时候,他以智慧来观照,就照,“色受想行识”全是空的,能入了。这个空是指般若,指他修行证得般若智慧,般若智慧是空的。那观什么呢?观五蕴,五蕴是境界相。我们这“色受想行识”全是假法,不是真实的,所以就是照见了五蕴。照是成就般若智慧了,修行成就了、证得了,证得了才有照。以什么照呢?以智慧照。这个智慧照就是般若智慧,就是观,是能观之智。这照字在果上说,观自在菩萨成就了,能够照见五蕴皆空了。在我们现在开始用功的时候,在因(我们现在是因)我们也如是照,那你要分别,分别外头一切境界相,分别它是虚妄的,不是真实的,可坏的;而生老病死苦、爱别离、五蕴炽盛,全是假的。这在因中,你这一照,根本没有,那还谈什么?你也不用起分别心,到你那个心对一切的色法,“色受想行识”的法没有分别的念头了,只是在你智慧观照之中,这你的功夫才是入进去了。但是这个观从浅入深。譬如我们现在你感觉你哪一样的贪爱心重?爱财?爱色?这个色包括很多,凡是有形有相的物质都在色法当中。但我们一般人都把它理解成是男女关系了,在经上讲的色包括凡是有形有相的东西都叫色法。因此照见的这个见是真的,这见性,明心见性的见,不是眼看,也不是思想上一般的思惟。你要想依着心经修行,这个照字就是你下手的功夫,就在这照字上你下手修行吧!你照一照,照见哪个了,哪个不是真实的了。认识它!照见就是认知的意思,你认识它了。好比这个花,你一见到它就是它必坏,现在很茂盛,但是这是假的,短暂就坏了。它未生的时候,没有;生了之后,不住,很快就变灭,变灭就消失。生住异灭,异就是它变化当中。

  因为菩萨他是以般若的智慧,以这个智慧来观“色受想行识”的。色法就是地水火风形成的假相,和合才有,不和合就不具足。受想行识是妄想境界,是从你妄想境界而生的,这叫四大妄想,生住异灭这四大幻想,都没有自己的体性。为什么呢?它可以坏性,本体本来就不是实的,是空的!所以说四大皆空,地水火风都是空的。众生不了地水火风都是假相,把它看成实的,就像水里的月亮是空华,是天上月亮的影子。

  所以我们平常执着五蕴,把它当成实有的,因你有很多苦难是从这个而产生的,如果你知道它是幻化的,没有一个实在的东西,苦难就不存在了。这个东西就是使你迷了的,你的本性中的体性,把这一切幻有的东西当成真实的,这个是由你妄想心分别的,那真空就愈离愈远。所以你的修行就又翻回来了,以你的智慧照见五蕴皆空。那我们没有这个智慧呀?你可以学呀!现在我们学心经就是要产生这个智慧的,如果你把这一切都当成空的,那就什么苦难都没有了。所以“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也就是度那苦,就什么也都没有了。

  我们经常感觉很苦,我经常跟我们道友说:当你烦恼最厉害的时候,你静下来,你找找根源,烦恼从什么地方生起的,怎么会让自己心不安?等你一找原因的时候,烦恼从何起?何者是烦恼?你就拿不出来了。拿不出来就是没有,因为它不是个实在东西。你能把你烦恼拿出来给别人看一看吗?办不到。真正要你找烦恼,你就感觉不烦恼了。所以你最烦恼的时候,你找一找,那你就不烦恼了。

  但是这也是依着经上所说的,你要想离苦得乐,多一些苦,那你就照一照;一照了,苦就离了。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般若波罗蜜心经的当机众是舍利子,舍利子就是舍利弗,是佛的大弟子,别名舍利子。须菩提跟舍利弗都是佛的上首弟子,都是修空观,在弟子当中成就很大。因为这是观自在菩萨跟舍利子说的,他在如来弟子当中,智慧是第一位的,智慧很大。咱们念金刚经,空生,是空观修的成就了,舍利子是智慧成就了。

  舍利子,舍利是他妈妈的名字,子是他的名字,就是舍利的儿子,就把他妈妈的名字加上来叫舍利子,我们翻就是身子,舍利就是身。因此我们经常的说舍利子,讲佛的舍利就是佛的身,你看见佛的舍利子就是佛身,罗汉的舍利子就是罗汉的身。在西藏成道的人很多,历代的都有舍利子,但混淆了,都当佛舍利子,没有的。佛的身体所变化的化身有舍利子,报身没有,佛的报身是空的、德行的,佛的法身根本没有舍利子,全身都是舍利。舍利又翻坚固的含义,翻译名词很多,这我们不解释它了,要讲舍利子的故事有很长很多。

  观自在菩萨跟舍利弗说你要懂得一个道理,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前头照见五蕴皆空是总说,现在观自在菩萨分别跟舍利子讲,说你看见单是有形色的它跟空不两样,形色是空的表现,你看一切相,相即是空。不异,就是相跟空不是两个,没差别!色既跟空是没有差别,翻过来说,空跟色也没有差别。异就是不同,没有什么不同。岂但没有差别,色即是空。你看,一切色相它本体没自性就是空的,空也只是色的表现。换句话说,「色受想行识」五蕴,前面说五蕴皆空,分别说,这是太笼统了,众生没办法摄受。观自在菩萨又跟舍利子(他是当机众)说明「色受想行识」五蕴的真空,先举色法说。即是,就是没有差别;没差别,就是色即是真空,真空即是色,就是这个含义。但是这个空跟你解释明白了,不是离开色另外有真空,没有!色就是真空。离开色外头的空那是断灭的,那叫断灭空。佛不说断灭的,这我们在金刚经讲过了。离开色那个空,不是凡夫认为那个断灭空。所以色当体就是空,不要离开颜色、离开形相来说空,形相本身就是空。那你认识什么?认识色是幻化的。我们讲完金刚经你就很懂得了,如梦幻泡影。色是幻化的,幻化的色即是真空。一切法相,一切有相的东西以色为主,有相!就是五蕴的色它是有相的,受想行识无相,那四个是无相,所以单举色。五蕴的空举色的空,不是离开颜色另外有个真空,颜色就是空,但它不是断灭的。因为色即是空,颜色的空有形有色的,都是要真空。翻过来说,空中颜色的色相是幻化是幻色,一切的法相全是幻化的,没有真实的,这样来理解。

  一般的人把这个因跟果分不清楚,咱们单讲过性空缘起,因为把它定成这样就容易明白了,空就是本体,性空!色是缘起,依着什么缘起的?因着性空,有缘助成了,空就变成有了。这有是幻化的,幻化灭了,还归于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是就这个含义来说的。因为色是空幻化的色,所以色是没有的。空又怎么显现空呢?因为幻化色,知道幻化的色看形相,咱们凡夫的知见不是空,幻化的是有;这个有不是真有,是幻化的有,所以一切的有都是幻化的。

  但是这个迷惑是很重的,迷得很重很重的是他的空性、无明跟实性。他不容易断无明的。这都得到十地以上菩萨了,咱们讲华严经,十一地菩萨断了无明才到这种境界的。观自在菩萨当然是断了的,假观自在的说来认识水即波、波即是水的道理。在佛教名词很多,实、权。权是善巧方便,是佛说法让众生能够进入,是善巧方便的意思。但是你要把这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一段明了了,咱们说开悟了,你就弄明白了。这不是你证得的,你能解得都很不容易了,解得就是你在心里头把这个问题「有」跟「无」把它定得很清楚了。你一看来,有不是无,无也不是有,但是你要学心经中有即是无,无即是有,这你就很容易了。说空,真空!真空无相。那你怎么知道空?因为从有相认识空相,这样叫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五蕴的第一个蕴,色蕴。那受想行识呢?一样的。受即是空,空即是受;想即是空,空即是想;行即是空,空即是行;识即是空,空即是识,这五蕴色法都如是。色法如是了,受想行识也是这样的。跟前头那样比,你就可以这样说,都可以把五蕴这样来套。所以为什么要加这么多的说明,不说明众生怎么能入得呢,众生是入不下去了,入不到的。

  般若的智慧,就是启发一切众生本有的智慧。先由我们最注重的,我们心里最重视就是我们的身体,先从这里下手,让你认识。这个认知就是把观自在菩萨照见五蕴皆空,照怎么照的?就这么照的。幻化的身、幻化的心灭了,幻化的身心都灭了,明白了,幻灭真现,真的就显现了。因为你先灭身,身灭了,心的执着也就没有了。幻心灭了,外边的境界相,一切的尘相都没有了,这是先心。心就是什么?咱们所说的十八界,十八界的识。我们眼根对待外边的眼尘,六尘境界,色尘,一切的色法眼根对着的;身香味触都对着受想行识,六根对着六尘。但是六根对六尘的时候没有分别,中间有个六识,这就是我们讲法数的十八界。你把这十八界认清楚了,一切法,百法明门论你就搞清楚了。

  现在把这个总说,五蕴都是空的,除了你的身心全是空的。就是你的心观外头的境,五蕴皆空了,那你能观五蕴的这个心也是空的;境没有了,心亡了;心亡了,境寂了,这个时候你成道了。心亡境寂,一切诸法皆不存在,这样你就成道了。成道了就是证得真空理,超过二乘,当下你就超过二乘。大凡(大心的凡夫)胜过小乘的圣人,他根本的道理就在这。凡夫他能观心受心法,当下即空,二乘人不行,二乘人非常执着,他放不下,他执着。他认为他已经得到了,得到什么?人我空,他认为就是究竟了。但是就惑业上说,他还有尘沙惑、还有无明惑,他还有迷惑,他还没有清净。所以观自在菩萨才跟舍利弗说,你好好想一想,你所证得的不是究竟的,跟他就这样解释了,给他解释两个全是空的。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空有形相没有?有。什么是空的相?所以观自在菩萨又跟舍利子说「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什么是诸法?什么是空相?诸法是有,诸法的空相是什么?诸法总说就是前头所说的五蕴,色法就一切形相都包括在内了,受想行识是心法,就是色心二法。但是这些法所有的形相都是假的,经文上说它是空相。空相是什么相?真空实相,就是观自在菩萨证得的照见五蕴皆空,证得的那个实相。拿什么照?他证得了般若智慧,用般若智慧照的,这是真空。光说真空也不行,还得说说真空所观照的境,真空所对的境是什么?所以要解释诸法,就是讲诸法的体、诸法的空相是什么样子。不是生灭法,不是染污垢净,也不是增减法,这举六个,三对六法。空相就是真空的实理,观自在菩萨能照的那个照,用那个一照就知道诸法都是空相。那个照就是般若智慧,那个般若智慧就是空相,智慧本身是空相、是无相。这是解释诸法空相。诸法空相有没有离开诸法呢?要是离开诸法了还说什么空相?但是又不是两个,诸法空相即是诸法,诸法即是空相,你要做两个解释就错了。离开诸法去说空相,那幺离开诸法了还有什么空相可说呢?真空之相是什么样子?就是诸法。这个要大家参一参,多想一想。现在你心里的思惟,你面对一切境界相,这些境界相都在色法里头,就是五蕴法里头。五蕴法就是心法色法,离不开这两个。有上显空,空中显有,二边都不存在了,真空不随缘了,那叫离相真如。这个道理不是一时的能明白,但是得要多去思惟。

  心经上告诉我们,就是你要修。怎么修呢?观。怎么观呢?想。对我们来说就是想,你就好好想一想吧!假使没有我的身体,你观想成熟了、成功了,没有身体,你可以到忉利天上看一看,到大梵天看一看,你可一念间就到了极乐世界,到那先参学一下子,然后再回来,你可以来去自由了。五蕴皆空了,那个般若智慧的光明就放出来了,完全是智慧。我们生到极乐世界去,早晨起来一睁开眼睛,先到十万亿佛土供养诸佛,回来再到极乐世界吃早饭。你把这个观想想一想,怎么到的?岂止极乐世界,你假使一作意,无量世界都在你思惟当中。但是不是你的妄心,妄心思惟到不了。

  妄,没有妄你怎么修?藉假修真,真得到了,妄才消灭掉。你的妄消灭掉,随众生妄缘。观自在菩萨他照的不是在娑婆世界,那他到了娑婆世界助释迦牟尼佛扬化的时候,他跟舍利弗说,他自己有没有?有没有舍利弗?大家想想,观一下子。舍利弗是空的,他对谁说?他自己也是空的,能说所说都是空的。但是这个是执着,说空说有都是执着,非空非有才是真正解脱。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生灭是相对的,有生就有灭,这都是相对法。有垢,垢就是不干净,那就有清净。不增,增是增多,减是减少或者灭了。这个诸法是指什么来说的,前头已经讲过了,就是“色受想行识”,这五样包括一切法,世间一切相离不开这五样,一个色就包括无穷无尽的相。空相是什么样子呢?空相是拿有来比较的,这个空相是没有比较的,这就是我们讲的实相,就是一切诸法真空实相,这就是空相。以前解释的“色受想行识”的五蕴法,那是幻有的,幻有的不是真实。但是幻有非有,非有就是空的,那就是真空。空有,相有没有呢?什么是诸法的空相?这个诸法的空相就是指着真空来说的。诸法的本体是什么?那就是空相,就是真空之相。

  有时你坐着思惟修的时候,你自己来观想,在你想的当中就是空相。当你思想空寂的时候,一动念,你想到是北京,北京相就现了;但是这个相不是真的,是幻,心里想来的。你到过上海,你一想,上海就现了。但是你想的都是你去过的地方,你有个印象。你没去过的地方,你就想不到了。特别是想你出生的地方,你生在什么地方,乃至哪个乡村,那个乡村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你都清楚得很,一作意就现了。这是在你的心中、意识当中所显现的假相,假相不是真实的,假相是虚妄的。假相有没有?说没有,你心里头能勾画出来,似有,这个有不是真有。因为有那个真有,你才能想像的出来。你从来也没去过,听人家说,那个不行,你显现不出来。例如我们大家或者听到念地藏经,知道忉利天是什么样子,你也没去过,你想像而已!四王天是什么样子?你也没去过。所以这个相是指着诸法的相的时候来说的,你修的时候去观想,观想你就可以体会得到全部都是假相。咱们在读地藏经时,前头有觉林菩萨偈,在我们学华严经的时候也有觉林菩萨偈,你这个心里头就能画出来很多的色相,心不是色相,色相也不是心,那你就想想这个吧!这是非常的微妙。比如画画得心里想,但是心里想了,可心里并不能画,得要靠手来画;手来画得有颜色,得有材料,没有材料也不能画。所以这几种,心不是彩画,彩画所画的画也不是心,所以叫自在未曾有。

  我讲这些的意思,是我们要想入般若波罗蜜真空的意思,你得先由这个世间相来想,想完了形容着这一切是虚妄的。生灭时候显现一切法,从生到灭;不生灭的时候,原来也是没有的。当你在心里头作意的时候,一切相就宛然现前了;你不作意的时候,这是思想都没有了。打妄想时候,有一切相;妄想不打了,静下来了,什么都不想,什么也都没有了。这个诸法的空相,咱们前头都讲了五蕴,就是五蕴的空相。五蕴空相没有,就是你的心念而已!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空相是什么样子呢?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这个就形容着诸法真空的相,这叫法空相。

  我们所有的一切相都是真空之相,所以此法中所讲的空相是诸法空相,是这样来安立的。这个诸法空相是什么?就是真如实际。真空之相是什么?真空之相是究竟空的,什么也不是,但一随缘就什么都是了。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因为这种原因,所以说空中无色。空里头哪有色相呀?没有!是没有色相的,也没有受想行识。不但没有色法,心法也没有,眼耳鼻舌身意都没有了。眼耳鼻舌身意是六根,色声香味触法是六尘,乃至于眼界、耳界、鼻界、舌界、身界、意界,这叫十八界。六根、六尘、六识,三六一十八。所以“是故”,是故就是因为这个缘故,发明了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就是这个道理。但是举的法相名词也很多,就是在法相形相当中讲,说这些形相全是空的。六根跟六尘,根对尘相合了,叫根尘相合。根尘相合没有识变化,识的认识,没有识变化什么效果都没有,因为识才起作用。识是能起作用的,大概没有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识就没作用了。没根了,还有作用吗?所以识必须得因根。六根得对待外边的六识境界、得对六尘形相,如过失掉一方,这方也就不立了。我们一般的讲界说此疆彼界,要划个界限;你不能超过这界限。但是你达到了,能超过界限。例如我们眼睛能看而它不能听,但是你要达到了眼根圆通就行了,眼能代表耳,眼能代表鼻,眼即是法界性。但你得证得了,不证得就不行。在楞严经上讲二十五圆通,观音菩萨用耳根闻什么都知道,不要用眼睛看,耳根一闻就知道红黄蓝白黑,六根互用。为什么?圆融了。六根,一根通,六根都通了,达到究竟了。为什么?那个就是证得空相。你从耳根入证得空相,从眼根入证得空相,这都是一样的意思。例如说我们在那烧水,我们的眼睛看见水冒泡了,知道这水烧开了,是这个样子的,水冒泡才开。你看那泉水永远冒泡,是开的吗?不是开的。这个含义说眼睛看的是虚假的,那个认知指挥的眼睛。一般的我们认为开水都烧得翻滚,但那个泉水它就不这样了,它也是翻滚的,但它不是开的。在这个道理,眼见的有时候是假的,你看的这个现相,这个现相却不是真的。

  刚受身的时候,名色。佛说这个名色,名就是心,色就是身,名色就是身心二法。你将投入母胎的时候,这个中间七天一变、七天一变,七七四十九天。最初只是精和血,只有这么个名字,没有实体,名就是心,色就是身。就是初投到了母胎之后,必须经过五个七天,已经一个多月,五七三十五天,这才有个形,刚起一个身的形,就是根的形,有生出小手小脚,有那个身体,没有实体,所以叫名色。光有个名,叫名色。但是七天一变、七天一变,变到七七四十九天,这时候有眼根,才产生叫六入。从名色,第七个七日,七七四十九天之后,六根开始了。开始之后,根对着尘,这时候妈妈要喝热的,你感觉着烫,不舒服,有感触,难过;妈妈要吃冷的,感觉着冷。从识投胎,叫名色,名色转成六入,六入转触,触是相对的。妈妈每个动作,你在里头感觉着难受,这叫触。受,是领纳,领纳外边的境界相。就是生了之后领纳外边境界相,那时候你的六根对着外头六尘,有的苦不愿意受,你不愿意受也不行,也得领受。喜欢受的产生快乐,这个时候就有爱憎,有爱有憎,刚起贪爱。喜欢,就是前生的业带来的。喜欢的就想得,不喜欢的就想把它离开。因此就有取,爱缘取。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就想得到,爱就缘取。这一取,给未来生又做基础了,就有了。有是后有,一切善恶因果从这产生。有就生,生再受生,受生之后就有老死,就有衰坏。有了衰坏,有了老死,在这个中间你的贪爱心、分别心、缘影心很多,这是人生一个过程。

  【无苦集灭道。】

  在这个时候有苦、有集、有灭、有道,讲四圣谛法,就讲未来你的心怎么建立的。生死就是你感的果,这个果就是苦,有生死本身就是苦。这个苦怎么来的?你自己做的业,你起惑造业。起了惑,造业是因,这个因一定感到苦乐之果,这叫世间因果相,你是离不开的。任何人,释迦牟尼佛的化身是佛,佛也经过这一样的,他也是投胎入生,这叫示现,他是示现的,示现跟人类一样的。苦是怎么来的?你过去的因召感来的,这叫集。不是一个业两个业,你一生做很多的事积聚一起来算总帐,这是你惑业的因,一定感到世间的果报,就是苦集是世间的果报。我们信佛求道,乃至于成道,就感到灭的果。灭的果是什么?涅槃,了了生死。这个果怎么得的?从哪个因得的?道的因。修道,或念经、拜忏、礼佛等,了了生死了,断烦恼所证得的道。这就是苦、集、灭、道。

  这是我们最初佛教授的方法,要想断世间的苦果,先断因;这个因断了,修道的因就成了;修道种下乐因,乐因就出世间了,就感到灭的果。这叫苦集灭道的两重因果。我们经常说先断烦恼,咱们不是感觉烦恼很重吗?你先把它断了,把烦恼的因,感苦果的因,你把它断了,你不烦恼了。怎么断呢?修道,灭烦恼的方法就是要修道。你修道的时候,才能把贪瞋痴的这些烦恼断了;断了,苦果就没有了,那你一修道所感的是乐果。这是佛最初说的法,叫四圣谛法,给凡夫说的,给一切凡夫说的。欲界、色界、无色界称为二十五有,都有生死,有生有灭,如幻如化。四圣谛法没有主宰意思,主宰是你的心,如果相灭了,性也灭了。那个性不是那个性,是你生活习惯性,这叫惯性。大乘起信论讲有习种性、有性种性,这种性是熏习来的,是习种性。当你一修道,养成道种性,修道成了种性,常时相续,然后断生死,证涅槃。就像我们晚上睡觉,很疲劳睡得很熟,一定要作梦,在你作梦的当中这是虚幻的,梦中里头那个梦境全不是真实的,是虚幻的。但是梦中做的好事、做的生灭,或者捡了黄金,或者是丢了东西,醒了什么都没有,因为是作梦。那这个你作梦能懂,你在人生这个梦,人生大梦你就不懂了,你认为都是真实的;这个也是假的,什么也得不到。这就是在你思想上、修行当中,不是一下子就证得空性了。咱们讲的是有多劫累劫修行的,修佛道不是投机取巧,不会占便宜,没有,没有便宜的。什么是便宜?方便智慧,你得到方便智慧,那是最便宜的了。

  因为佛说这种意思,知道苦了,你别召感,断因,把集断了。所以想修行,入佛门,想证得,证得什么呢?断烦恼,证菩提。羡慕灭,羡慕涅槃,羡慕佛所说的教法,那就要修道,修道就能证灭,把根本的苦本给它断除。这种道理很深,究竟涅槃乐,得证佛的究竟涅槃。不是二乘人,声闻、缘觉是不了这种道义的,以为他证得的就是实证了,那个不是的,所以苦集灭道是给二乘人说的法。

  【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大乘菩萨得修空观,得要真空现前。所以要学般若法,要修没有生灭,没有修证,真正的空相,这就是咱们现在讲的般若义,就是生灭的修证。因为自性本空,没有苦集灭道,自性里头哪有苦集灭道?没有一个真实的,真实的就是涅槃,涅槃的真实就是般若。所以涅槃的意义不是死了,叫不生不灭。智慧还有生灭吗?智慧没生灭。

  这叫省实,真正的省察到了实理。证得实理了,这是一步一步的,咱们讲的三十七道品,一步一步修得来的,才能达到什么呢?无智亦无得。智慧所得的无形无相,不是有,是非有,非有是没有,那就是真空,真空不空,随缘而现有,这叫无智亦无得。智,就是我们能观的智慧。得,所证这个理。等你真的到了这个程度了,也没有能得的智,也没有所得的理,一切皆空,五蕴皆空,这个空是真空。真空没有一切相,叫真空绝相。也没有言说;但有言说,都无实义,以前我给大家讲没有真的。像我们说火,不是火,要说火是火,把我们嘴都烧了;要说水是水,那就把我们淹了。全是名词,但有言说,都无实义。没有个什么证得的,到你成佛了,得无所得。咱们讲金刚经讲了,佛说没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证得的,也没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也没有能证得的人,这个意思就是显示真空绝相。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无法可得的,菩萨行菩萨道没有一法可得,那所证得的涅槃也没有涅槃可证。咱们在金刚经上讲,佛告诉须菩提,没有一个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可得,这一点须菩提是体会到了。心经也如是,依着般若波罗蜜多的智慧,才能够使你的身心无挂碍,无挂碍就是什么执着都没有了。因为一有执着,就有恐怖,有忧伤,有烦恼;要是什么都没有了,你还挂碍什么呢?是空的。人经常讲“心空及第归”,形容词,没有挂碍就没有恐怖,一切颠倒梦想、虚假、妄想全部不存在,证得究竟涅槃了。

  在一切诸法的性,性是体,本来是空的。一切诸法之相,相依性起,缘起的,已经证得它了,了解到了,都是空的。有方便的空,就是大菩萨。没有方便的空,就是堕入二乘地。二乘地是有得,他有执着,有涅槃可证,有烦恼可断。凡是没有方便善巧的,没有方便空慧的,都堕在二乘地;要有方便空慧的,无所得,没有什么能得,也没有什么所得,那才能达到无上菩提。

  空有两种含义,一种行空,一种不可得空,空还得个什么呢?二乘人证得涅槃,他认为有能证、有所证,了了生死,证到涅槃,这是暂时方便乘,不是究竟义。二乘人把这个当成究竟义,就执着,他没有方便善巧的空慧。他证得了空慧,那个空慧就不能起方便善巧,不利益众生,就堕入二乘地。大菩萨行方便善巧道的时候,他无所得,他是方便善巧。因为他有智慧,方便善巧慧,所以他能够直至菩提,能够证得菩提。

  咱们学般若波罗蜜,就是学这个方便善巧的观慧,要有方便善巧观。这个观产生智慧,什么智慧?照诸法皆空。这就是前头第一句话,“观自在菩萨照见五蕴皆空”,用般若智慧照见诸法皆空。空还有什么得吗?还有能得所得的吗?全是空的。这个就叫般若方便善巧慧,菩萨有,二乘人没有,因此他照见诸法皆空。我们前头讲了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六度一切因缘的相,这些相都是因缘相,乃至于能证的般若智慧,所证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能证所证都没有物质,全是空的。为什么?无所得,能证的智慧,所证的智慧,能所合一了,只是一个智慧。

  菩提萨埵是指着人说的,就是大菩萨,就是觉有情。依着菩提萨埵这些大菩萨是指人说的,般若波罗蜜多是约法说的,就是菩提萨埵(行菩萨道这些大菩萨)依着般若波罗蜜多的法,达到什么样境界?心无挂碍,什么挂碍都没有,什么颠倒梦想都没有,这叫空一切障碍。能空了一切障碍,那才能证到究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是他所证的果,才能达到究竟涅槃。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三世诸佛,举例证,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都是依这个无上的智慧——般若波罗蜜多,才能成佛的,才能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一般的翻译,就我们华言的话来说,就叫无上正等正觉。举例说,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一切诸佛叫三世诸佛,他们都是依着这种到彼岸的智慧,才证得了无上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才能成就正等正觉。成就正等正觉,就是以这个般若的智慧,心无挂碍,一切无所得才能得到。无所得而得,得即非得,得还是无所得。

  这一段是说佛,说过去的佛,他们成就正觉了,所以叫如是而来,就叫如来。来即无来,来即是如,如即是来,所以称为如来。如是不动义,来是运动义,如如不动而教化一切众生。虽然为教化一切众生而(幻化的)来到人间示现成佛,这个来而不来,没动的是本体。是幻化的,空身即是法身。幻化身不是真实的,“幻化空身即法身”,有佛世界如是,无佛世界也如是,这叫法尔法界,就是法界的自然现象。

  佛是证得了,觉悟了。一切众生没有证得,但是他具足;虽然没有证得,但他具足,具足什么呢?佛性。佛跟法跟一切众生,是三无差别,佛即是法即是众生,众生即是佛即是法;说他含着种子,众生都有成佛的种子。为什么呢?本具故,他本来就具足。但是在很多名相分析起来,佛有三德,这是讲佛的智德。佛要断一切迷惑,断一切惑业,断污染,那叫断德。智德、断德,我证得了究竟,这是有分别的,其实三位一体。智德要了达诸法,圆融无碍,没有差别。因此通达一切法,没有障碍,但是能随众生机。正因为无障碍,能随一切众生的机,佛有无量法门,哪一类众生就给他说哪一类的法,这是佛的智德能随法。断德,佛是断除了一切烦恼、一切惑染,都是净寂了,所有化度众生,他的处不被一切染污所染。就是佛的依止处能够自在无碍,没有束缚;因为断了一切惑,束缚不到的。因此成就了如来的果,这叫转生死而为涅槃。在众生这是生死,在佛就是涅槃。赞叹佛的功德就赞叹般若波罗蜜多,因为般若波罗蜜多是无障碍的,不可思议!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以下就说般若波罗蜜多秘密的神处,把般若波罗蜜多行咒。大家不是要念咒吗?这就是形容咒,作秘密讲,赞叹般若功德的意思。这以下是赞叹般若波罗蜜的功德,就是它有什么功能、产生什么作用。因此在诸佛菩萨他证得般若波罗蜜多,那就不可思议了,神了!咱们称什么事说可神了,说不出来,有一种神妙的意思。因此就把它说成大神咒、大明咒、无上咒、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大家都要学密,神秘,就是咒,神秘的!把这些咒说成这么多,就是前头的般若波罗蜜变成这个咒,变成秘密义。依此深般若证得了涅槃的菩提,这是般若的功用。这个功用不可思议,没法显现,数量非常之广,怎么说都可以。

  这上说四种咒,秘密来比喻,比喻什么?这都是比喻般若波罗蜜多的,一个大神咒、一个大明咒、一个无上咒、一个无等等咒四种。把大般若六百卷缩减成心经八十几句话,又把这个缩减到成一个咒语。什么咒?无等等咒。说它神也好,说它明也好,神明都是照了的意思、都是不可思议的意思,没有与它相等的。那就是把大般若变成咒了,没有与它相等的,浓缩。咒,你好记!

  就解释这四句咒,在大智度论里讲得可广了,大家有时间就看看大智度论吧!在大智度论里讲大明咒专门破外道的,种种的念咒。咒语就是浓缩的,很短很短,念个咒就利益人了。如果有些个脑子也不大清楚,记忆力也不好,讲很多经文他没办法摄受,那念个咒吧!不求解了。一般的人批评这个,果亲王他批评“口念糊涂咒”,为什么?你问他这什么意思,不知道,这不是糊里糊涂。“口念糊涂咒”,心里想的“财色名食睡”,那这个咒就念得糊里糊涂,他不知道咒是什么意思。你给他解说咒是什么意思?心经。心经不懂,大般若。大般若再不懂,三藏十二部。就是一句话,一个咒。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这个咒是什么呢?就是到彼岸,大家都到彼岸了,就是最后的这个咒。“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就是这个咒。这个咒说它是大神咒、大明咒、无上咒、无等等咒,就是“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这个咒即是心经,也即是大般若经。咱们这第一句话就是观自在菩萨,就是这个咒,这个咒就是观自在菩萨,前面说的观自在,后头说“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就是到彼岸,到彼岸,大家都要到彼岸。怎么到的?照见五蕴皆空,这就神了。

  所以咒的意思,每部经完了有的说,因为咱们汉人不大认得,所以他就不说了。每部经后头都有个咒,它意思是什么?浓缩,经文太多,把它浓缩起来。经的含义,就是到彼岸,到彼岸,大家都到彼岸,“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就是成佛,成佛,大家都成佛。

  要把它详细解释翻译的话,揭谛就是去,就叫揭谛。去干什么?度,也是一个字。度什么?度众生,你用般若波罗蜜的智慧去度众生,把它完全说一句话就这样子。度,度,揭谛,揭谛,度众生,度众生;波罗揭谛,都让他们成就,到彼岸;度众生,度众生,度一切众生都到彼岸,都成佛,就是“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咒的意思。

  把这个咒尊称是大神咒、大明咒,同时揭谛、揭谛是自度,了了生死了,来度一切众生都了生死。波罗是彼岸,波罗揭谛是我把这些人都送到彼岸去了。僧揭谛加个僧,这个僧人,僧的含义或者是总说的总,或者普遍的普。咱们僧是和合义,也当总字,把咒翻成总,总体的总,或者普,普度的度。它的意思就是普度一切众生,自他一切的众生,不光是人,凡是鬼道的、畜生道的,凡是这一切都把他(它)摄成人道,要普度一切,都让他们觉悟。就是菩提,菩提是翻觉,这是不变的,就是让他们都了生死,证涅槃。

  心经文字不多,义理很广了。为什么?它包括六百卷的义理,就等于六百卷大般若的心。因为佛度众生就是随众生的根机,应以何法得度者,示现说什么法。从凡夫一直到成佛这个过程当中,你必须得去做。佛说很多的法,你得去做,修行修行。我经常讲这个修行是修理修理你,你自己修理修理你自己。开阔的说,修理修理你那口不要乱说,依着佛教导去说;修理修理你的身不要乱去做,要依着佛教导去做;再修理修理你那个意(就是心)不要胡思乱想,依着佛的教导去想。所以心经文字不多,但是它包含着大般若经六百卷。

  佛教化众生是随机的,不是固定的,有什么机说什么法,不是捱板的,他的目的就让你不要执著。众生就不同,学什么法执着什么,这叫什么执?法执,学什么执着什么。学般若变成执着了,不是智慧了。般若是不执着的,是解脱的,是自在的。所以咱们现在解释的心经一卷,把大般若六百卷的道里,那里头含的义理、那个道理,就是佛教化众生的时候,随他是什么样根机,就怎么样引导,最后的咒就是“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达到了,让他了生死,到彼岸,究竟成佛,就这么个意思。虽然文字不多,义理非常广,从你凡夫发心一直到成佛。

  但是众生种种类类,因为众生的心他不能照诸法实在的道理(就是诸法实相),他的心不能照了诸法的实相,就是他照见不到诸法的实相。为什么?因为他的业报所感的六根六尘六识,这一切的境界相,一会执着有,一会又执着无,全是执着。一执着,那般若波罗蜜没有了,般若波罗蜜的智慧就没有了。翻过来,翻过来就是依着般若波罗蜜法门去修行,但是得修行的功夫到成熟了,能够放下一切,看着诸法皆空(五蕴皆空就代表一切法了),这时候你才能自在。

  修,就是观。观了,修行了,一切你都看的认得了,如梦幻泡影了,你就自在了,自在了才能五蕴皆空。观自在照见五蕴皆空,你观你自在,你不观你不自在。所以这个心经上不叫观世音,这是观自在菩萨自己修行的,是观自在!在法华经普门品叫观世音,那是利他的,观自在是自利的,利他跟自利的作用就不一样了。所以我们要是读了心经,就依着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去修行,那你去照吧!把你的心用到什么上呢?就是照照,照照苦集灭道,照照十二因缘,照照六度,完全是智慧。你这一照,观一切法不可得,全是空的。你这一照,得了一切智,一切智就神了,什么都知道。知道什么呢?知道它的体性,什么都是空的。知道真空绝相,一切法皆空,成圣人了。圣诸法解脱,圣人是诸法都解脱的,都成空的。依着般若波罗蜜知道一切法本来就不生不灭,是你的妄想心认为一切法生灭,一切法本身是不动的,你懂得这个道理了,自然就解脱了。

  一切古来大德你去参学的时候,请问大德,我现在很不自在,请师父跟我说解脱。大德就指示他,说:谁把你捆起来了?他说:没有,没谁捆我。那你还求什么解脱吗?当下就是解脱,是你的妄想心不达一切法空的理,妄想心不明一切法空的理;等你理明了,当下就解脱了。但是你得经过一段过程,像观自在菩萨得经过照。这个照就是你得有般若智慧,才能照见一切法空;一切法空了,在任何什么时候,你都知道是空的了。但是利益众生又不空,那是假的,空是真的。“空、假、中”这叫三观,因为证得真空,知道一切假的,不住于真空,也不住于假的。假的没有,住什么?就是一切不执着,解脱自在。那叫中道义,不住空,不住假,就住中道,真正解脱门。从般若达到解脱,入解脱就是入于中道。咱们出家的庙,咱们前头那个石门就是三个门,一个是解脱,一个般若,从般若达到解脱,入于中道。

  大家看佛所说一切法,我们在学这些法的时候,法是让你来解脱的,不是让你束缚的。我们学法学得非常窒碍,窒碍就是处处行不通,哪里来的呢?自己给自己做的,人为的。这有个道理,我们这寺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得要按规矩走。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方,可不是圆,方绝对不是圆。圆可以随缘,圆可以随方的缘。这我们就讲到修道是一步一步走的,不是像跳的,不是像飞的。有没有飞的?有,顿超直入。渐次当中,也有快有慢。

  我们一学般若经了,说戒律是小乘法,戒律太不自由,不许干这个,不许干那个。如果你达到空了,你什么都可以干。为什么?空的嘛!你干了也是空的。你既然认识是空的,“杀盗淫妄酒”全不存在,空的嘛!任何争议都没有,都是空的。当你烦恼来了,空的!你没有烦恼?我没有!我证得空理了。当你能够这个就是可以自在无碍了,所以你得从观来,你不观,你怎么自在?所以观自在,大菩萨行菩萨道。你看,大菩萨行菩萨道的示现种种神通妙用。说念个咒就成了;我看你念一个咒、念十个咒,你念一辈子的咒,你也成不了。我一闻法就明心见性;你有那些根机吗?那是无量劫积累的,不是开玩笑的,说话可以说,做起事来可就难了,得一步一步来。

  所以佛告诉我们方法,一个忏悔,一个读诵大乘,一个静坐思惟观照修,观照你起心动念处看看跟心经相合不相合?一起念,就看心经是怎么说的,你这样去对照,这个本身就叫修行,就会开智慧。开智慧的意思就是你本来不懂得但现在懂了,那就叫开智慧。自己认为是绝对做不到的事,现在他做到了,那不叫开智慧啊!现在我们都有智慧的,能够信佛,有这么一点信心入到三宝中来,你得到保证了,这是佛说的。“一闻南无佛”,耳朵听见人家念“南无佛”,南无就是皈依,皈依佛,你也跟着“我皈依佛、皈依佛”,你也皈依了,那你一定能成佛!佛在各个经论里都如是说,哪个经都如是说。因为你从来都是迷的,现在悟了,遇到悟的根缘了,一定开悟,不过时间长一点。你如果不愿受苦,不愿很长时间,那你加油修行,来缩短时间!

  现在我们心经讲完了,祝大家早日成佛。

  (本文略有删节)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梦参老和尚讲其它经典、咒语、文集

梦参老和尚讲阿弥陀经     

梦参老和尚讲大悲咒     

梦参老和尚讲大乘起信论     

梦参老和尚讲地藏经     

梦参老和尚讲华严经     

梦参老和尚讲金刚经     

梦参老和尚讲楞严经     

梦参老和尚讲楞严咒     

梦参老和尚讲普门品     

梦参老和尚讲普贤行愿     

梦参老和尚讲十轮经     

梦参老和尚讲四十二章经     

梦参老和尚讲盂兰盆经     

梦参老和尚讲占察善恶业报经     


其它法师讲《心经》

超然法师讲心经    

彻悟法师讲心经    

成观法师讲心经    

传喜法师讲心经    

纯果法师讲心经    

慈诚罗珠堪布讲心经    

达照法师讲心经    

大愿法师讲心经    

涤华禅师讲心经    

东宝·仲巴活佛讲心经    

果如法师讲心经    

果真法师讲心经    

海涛法师讲心经    

憨山大师讲心经    

弘一大师讲心经    

宏涛法师讲心经    

宏圆法师讲心经    

华梵法师讲心经    

慧律法师讲心经    

济群法师讲心经    

净慧法师讲心经    

净界法师讲心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心经    

空海法师讲心经    

宽谦法师讲心经    

宽运法师讲心经    

濑户内寂听讲心经    

隆莲法师讲心经    

妙境法师讲心经    

妙心法师讲心经    

明贤法师讲心经    

明奘法师讲心经    

明证法师讲心经    

蕅益大师讲心经    

其它法师讲心经    

祈竹仁波切讲心经    

清定法师讲心经    

日慧法师讲心经    

如孝法师讲心经    

圣严法师讲心经    

圣一法师讲心经    

索达吉堪布讲心经    

体方法师讲心经    

悟澹法师讲心经    

悟光法师讲心经    

呷绒多吉上师讲心经    

贤清法师讲心经    

贤宗法师讲心经    

星云法师讲心经    

宣化上人讲心经    

印光大师讲心经    

永觉禅师讲心经    

圆瑛大师讲心经    

圆瑛法师讲心经    

月悟法师讲心经    

月溪法师讲心经    

正果法师讲心经    

智敏上师讲心经    

智能上师讲心经    

智旭法师讲心经    

宗萨钦哲仁波切讲心经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www.cnbudd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