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仁清法师:见到真修行者,如见佛想,因为他是未来佛 |
|
释迦牟尼佛在这部经中,又给我们做些开示,说:「若菩萨见余菩萨不应生于彼此之心当如塔想 如见佛想」。这个确实很难做到,因为我们引用的经典是《大乘方广总持经》。我们引用的这部经典,可能有一些人理解不到位。对于个别的语言我们只能去解释。 「若菩萨见余菩萨 不应生于彼此之心 当如塔想如见佛想」这里这个菩萨是发心菩萨,是正在修行佛道的修行者。不是指的已经登地的那种菩萨,而是正在行持佛道的修行者。我也是个修行的人,你也是个修行的人,我见了你以后不能分彼此,不能找过失,是这个意思。「当如塔想如见佛想」。 我发现这个人,他是个修行者。他这个行为、他这个语言,甚至是他这个知见,完全符合佛的要求,按佛的要求而进行的,那么我就可以把他看做佛,看做一尊佛,看做一个登地菩萨,一个圣人。为什么呢?他这种行为能让我们凡夫成就,他代表了佛法的行持。实际上,在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他表示了佛法的住世。表示佛法的住世,懂不懂这个意思?见到这种人就如见到佛塔一样,如见真佛一样。 古代那个佛塔是什么呢?是供养佛的遗留物的,或者是供养圣者的遗留物的。一般的是供养的舍利子,也叫遗骨。一般供养舍利子呢,它就陪着很多佛像,以及金银珠宝这一类的。这个金银珠宝,也局限于佛教的形象,比方说念珠啊、佛像啊、佛塔啊、小的佛塔啊,在这个大的佛塔里面,就是和舍利子一起保存起来。是这个意思。所以,见到佛塔就如同见到供养佛的那种形象一样。所以他从这个真实意思上讲,我们看到佛塔就像看到佛像一样、就像看到真佛一样。 在这里要求大家,见到真修行者,他们在发心行功德的时候,我们看着这个人,就是如佛一样对待,就像见到佛塔一样的那样恭敬,因为他是个未来佛。他做的这一切善事足以让他成就,这就是我们对佛教理念的那种恭敬。 摘自仁清法师《往生西方的主要障碍》,未完待续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
仁清法师讲经典、咒语、文集 |
|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