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普贤行愿品的启示(第七集)--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首页->所有文章 -> 净土法门法师所有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开示普贤行愿



 净土法门法师:普贤行愿品的启示(第七集)


 下载DOC文档  



普贤行愿品的启示  (第七集)  1992/3  新加坡居士林  档名:04-07-07

  诸位法师,诸位同修,昨天讲到修学普贤行愿的殊胜利益,这些都是普贤菩萨的真实语,我们往往疏忽了经典里面关键的字眼,於是怀疑经典不灵,好像我们依照这个方法修学没有得到这个效果,其实过失在我们自己没有把经文看清楚,譬如普贤菩萨明明的叫著「是故善男子、善女人」,这就是关键的字眼。昨天我也特别提示出来,我们够不够善男子、善女人的标准,因为这部经是大乘圆教,大乘圆教必须把《观经》上三福所讲的三种净业统统要做到圆满,十一句全部都做到才是普贤菩萨叫的「善男子、善女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字眼,我们疏忽了,因为这个三福我们没做到。何况做到了三福,这三种净业都做到了,菩萨还讲「以深信心」,他才能得这样殊胜的利益。

  由此可知,学佛要从哪里学起?这个很重要。从什么地方起步?好像我们要盖房子,我们要盖这栋房子从什么地方盖起?一定是从打地基做起。《观经》上给我们讲的三福,所有一切修大乘者都要从这个基础学起,不仅仅是对修净土的人说的,因为佛讲得很清楚,他说这三种净业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我们知道三世是讲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三世所有一切诸佛修行成佛绝对不是修一个法门,而是修许多种种不同的法门,都能够圆成佛道,所以不论修学哪一个法门,统统是建立在这一个基础上。

  三福只是讲的纲领,三福从哪里做起?我跟诸位同修介绍一部经典,《地藏菩萨本愿经》,《地藏经》自始至终就是讲三福。「地」是大地,「藏」是藏在底下,什么东西藏在底下?地基藏在地底下,我们盖这个房子是地基藏在地底下,你才晓得三福真正要修学的是《地藏经》,所以《地藏经》是基础,是修学大乘人启蒙的一本经典。这一本经典实在说也是不思议经,因为不思议的基础才能成就不思议如来果地的圆满证得。这是修学大乘同学一定要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然后看经上所讲的殊胜的功德利益,那当然是没有问题,决定可以获得。

  是故若人诵此愿者。行於世间无有障碍。】

  菩萨接著又跟我们说,如果有人读诵这一部经典,不必是全部,就是这十大愿王,我们现在手上的这个本子。这个本子是《普贤行愿品》的四十分之一,《普贤行愿品》全文有四十卷,这是最后一卷,只要你能够读诵这个。过去弘一大师就是用《普贤行愿品》作为早晚课,大师念得很熟,《行愿品》他能够背诵。能够读诵这一卷经,能够依照这一部经典的方法去修行,这个人在这个世间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没有障碍。诸位要是听了这个话,你相不相信?是不是真的没障碍?我们仔细想想应该是可以信得过,为什么?他的智慧、福德可以说圆满的显露在生活当中,所以这是我们能相信的。不仅如此,这个人是:

  诸佛菩萨之所称赞。一切人天皆应礼敬。】

  佛菩萨称扬你,赞叹你,这个也没有问题,确实是有这回事情,这不是假的,但是『一切人天』当中是不是都尊敬你,对你都『礼敬』?未必。我们学佛,常常在社会上不但没有人恭敬我们,还有许多人侮辱我们,这是什么原因?如果诸位很冷静的去观察,你会知道。你观察不到,不知道,我也不告诉你,你慢慢去想。佛在此地说得很好,『皆应』,「应」是应该,都应该对你有礼貌,都应该尊敬你,这是应该。换句话说,天人当中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必然是尊敬你,对你很有礼貌,为什么?他认得你是佛弟子,他认识你是修普贤行愿的佛弟子,这是非常的希有,这个果报就相当殊胜。还不仅如此,你在六道之中:

  常居胜族。】

  你所居住的,你所往来的,一定都是最殊胜的种族。

  悉能破坏一切恶趣。悉能远离一切恶友。悉能制伏一切外道。悉能解脱一切烦恼。堪受一切众生供养。】

  这个利益实在太殊胜了,这是一个真正懂得修普贤行的人。纵然我们不是法身大士,我们没有达到《华严经》所讲的这个标准,我们还是凡夫,但是我们努力修学三福,不能说「太高了,我学不到」,不可以,学多少算多少,学一分有一分的功德,学两分有两分的功德,要努力去学,然后熟读经文,读经文不能误会。今天下午有几位同修来跟我说,他听我讲经发生了曲解,我就告诉他:「这个责任不在我,我在这里所讲的,我觉得我没有讲错,你听错了那是你的事情,不关我的事情」,不但是这种情形常有,你看看释迦牟尼佛在经典里面所讲的,会有一个字错误吗?不可能,经典不可能错误,但是现代人读经把意思错解的人有多少!读经文把经文意思错解了,那释迦牟尼佛要不要负责任?这个不要负责任的,这个错过在你不是在佛。因此,看要仔细看,要看清楚,听要认真听,要专心的听,才不至於把意思错会了。我教同修们读《无量寿经》,教你在三年当中或者五年当中专念这一本,作为修净土的基础,我这样说过。有人听错了,他说我讲《无量寿经》念三年就一定可以往生,我没有讲过这个话。我说读三年作为修净土的基础,将来往生可能有把握,这个话我讲过,「可能有把握」。

  要晓得三年到五年读一部经,道理在哪里?实在讲大乘佛法修学的层次、顺序,佛在「四弘誓愿」里面告诉我们。「四弘誓愿」就是修学大乘的顺序,首先教你发心,「众生无边誓愿度」。你看到这个世界苦难的众生这么多,你要去发心救他们,教他们脱离轮回,脱离三界,脱离苦海,这了不起,这是救度一切众生,这个心就是大菩提心,你想想看,哪一个人发这个心?发这个心的人希有,发这个心的人就是菩萨,是真的菩萨,绝对不是假菩萨。虽然心是发了,力量做不到,力量做不到他还是菩萨,你不能说他不是菩萨。就好像从前皇帝的儿子,王子,虽然很小,二、三岁,他没有能力,你可以欺负他,他究竟是王子,他将来长大做皇帝,谁也不能改变他。所以你真正发这个心,没有能力,像现在我是小孩,没有成年,才二、三岁,当然没有能力办事,可是我的根性是菩萨,这个不假,所以发这个心了不起。这个心一发,你想想看,那个人自然就精进,他要不精进、不努力,这个愿要落空了,那怎能度众生?度众生要有道德、学问,如果没有圆满的道德、学问,你怎能度得了这些众生?你有什么能力帮助他脱离苦海?脱离六道轮回?所以自己就要努力的修学。换句话说,我要教一切众生离苦海,我自己要先脱离苦海;我没有本事脱离苦海,我就没有办法帮助别人脱离苦海。

  脱离苦海要怎么修?你要晓得六道轮回从哪里来的。轮回是事,理在哪里?轮回是果报,因是什么?佛在《十二因缘经》里面给我们讲过,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一直到生缘老死,这就是给我们说明六道轮回的理论与原因。把十二因缘浓缩,讲得更简单一点,迷惑,无明就是迷惑;造业,行就是造业;受报,起惑造业受报,受报了又迷惑,又造业,又受报,所以轮回永远不停止,永远不会断,惑、业、苦变成一个圆环一样,麻烦在此地。「惑」与「业」都叫做烦恼,由此可知,「苦」,苦海、六道是从烦恼生的。我们要想脱离六道轮回,永远离开苦海,佛教我们「烦恼无尽誓愿断」,烦恼要是断了,轮回就没有了。所以证得阿罗汉果,见思烦恼没有了,见思烦恼断了,六道轮回他就超越了,就没有了。学佛要从这儿学起,先度自己,先断烦恼。

  教你念一部经,或者教你念一个咒,或者教你念一尊佛,或是一尊菩萨的名号,用意在哪里?就是断烦恼。你看,你不念经,妄想就起来了,妄想就是烦恼。念经,妄想就不起来了。天天念经,念得愈多愈好,念得愈多,烦恼就少了,你念得少那烦恼还多,道理在此地。教你念三年经是教你断烦恼,是帮助你断烦恼。也许有同学问,「那我念这一句佛号不也一样吗?」对,念这句佛号也一样,那为什么教你念经?怕你不老实,怎么不老实?一面念阿弥陀佛,一面可以打妄想,妄想照打不误。佛号里头掺杂妄想,这句佛号不起作用,不得力,所以你念几十年还是老样子,没有感应,原因就是佛号里头掺杂著妄想,心不清净。那读经怎么样?读经比念佛号好得多了,读经,你一打妄想,这部经就念错了,很容易检查出来,这是读经的好处。一发现有妄想,这部经要从头念起,这一遍不算,从头再念,这种方法是把妄想、执著念掉,妄想、执著是烦恼,所以念经的用意是断烦恼,目的在此地。

  还有一个目的是教你念熟,把这个经文统统记住,记住有什么好处?记住才好修行,如果记不住,你修什么?你怎么修法?行是行为,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对人、对事、对物,这是行为。行为错了,怎么知道错?跟佛说的不一样就错了,假如佛经你要不熟,你怎么知道你错了?经很熟,一动念头想到「佛在经上不是这样讲的,我这个想法错了,我做法错了」,你才肯马上收敛,马上改过来,这叫「修行」。因此经典里面的教训就是我们修行的标准,这个标准记不住,你就没法子修了。这是教你把一部经念得很熟的第二个目的。

  到自己有了三年、五年的基础,心真的定了,得定,得清净心,这个时候受持佛号就有力量,古人所讲的「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什么叫相应?佛心清净,我心也清净,清净跟清净相应;佛心慈悲,我心也慈悲,慈悲与慈悲就相应,否则的话,我们这句佛号念得不得力。不得力的原因是佛心清净,我心不清净;佛心慈悲,我心不慈悲,这样念佛没有感应。所以它是有一定程序的,有次第的。到自己烦恼轻,智慧一定增长,为什么?因为智慧是本来有的,不是从外面来的,不是学来的。本有的智慧怎么会没有了?是被烦恼障碍了。烦恼去掉一分,光明就透一分,去掉两分就透两分,它自然就透出来,所以智慧不要去学的,学来的不是智慧,这样子我们才晓得为什么佛教我们先断烦恼,先断烦恼之后,智慧开了。

  心定了,智慧开了,而后再进一步「法门无量誓愿学」。无量无边的法门,不要讲很多,我们只说传到中国来的这些经典,没传来的就不算,传来的经典以及中国历代祖师的著述,现在合在一起印出来,我们称它作大藏经,现在日本缩小的本子,用五号字排版缩小的本子,这么厚一本,十六开的本子一百本,问问你,你到什么时候才能把它念完?「法门无量誓愿学」。这一部东西念完了还不管用,为什么?你要度众生,你懂得佛法不懂世间法,你度不了众生,懂世间法不懂佛法也度不了众生。

  世间的书比大藏经多得更多。中国过去在干隆时候将中国所有的古书做了一次整理、分类,称之为《四库全书》。干隆年间,中国所有的,从古到那个时代,《四库全书》。《四库全书》的分量有多少?至少有十部大藏经。所以有人讲,假设一个人从生下来就会看书,他寿命很长,活一百岁,不要做别的事情,每天看八个小时,他一生都看不完,「法门无量誓愿学」怎么学法?现在的书籍加上外国的,比《四库全书》超过十倍、二十倍都不止,你去看看图书馆,大的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大学图书馆,你怎么念法?为什么没法子念?说老实话,没智慧,如果要有智慧的话,这个世间所有一切书,在我想大概三年你就全部念完了,你说「我不相信」,你不相信,我举个例子给你听。

  你们念过《坛经》,《坛经》上面法达禅师是念《法华经》的,他《法华经》念了三千部,到曹溪参拜六祖,参拜的时候很傲慢,他拜下去头不著地。六祖看得很清楚,他拜的时候头没有著地。没有著地是什么?傲慢。所以他拜起来之后,六祖就问他:「你一定有值得骄傲的地方,否则的话,你来拜的时候不可能头不著地」。法达就说:「我胸中有三千部《法华经》」,值得骄傲。三千部《法华经》,你们想想,《法华经》一天念一部,念三千部要十年。他这一部经念了十年,这个心也很定,但是傲慢习气还有。经过六祖一问,把他问倒了,「你念了《法华经》三千部,《法华经》讲些什么?」他不知道,他答不出来,最后向祖师请教,祖师说:「这部经我没有看过(六祖不认识字,当然没看过),我也没听人念过,你念给我听」。他念到「方便品」(《法华经》有二十八品,「方便品」是第二品),六祖说:「好了,不要念了,这经我全部都知道了」。你看看,心地不清净的人念了十年他都不知道,心清净的人,念几句他全都知道了,下头都不要念了,我统统知道了,所以我说三年把天下的书统统念完,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你真有智慧,人家那一本书你拿来几分钟翻翻,统统知道了,这书就看完了,不必翻完,翻几页就全晓得了。所以烦恼断了之后才有本事「法门无量誓愿学」,你才有这个能力。

  今天看到书籍这么多,浩如烟海,不晓得从哪里下手,这是由於你烦恼太重,没有智慧,不要说那么多书你无从下手,一本书你也没办法下手。那么诸位想一想,断烦恼重不重要?烦恼不断,不但障碍你证果,连开悟都障碍住,连修学法门也障碍住,你没有能力、没有资格修学大乘佛法。所以「法门无量誓愿学」一定是建立在「烦恼无尽誓愿断」的基础上,先断烦恼,后学法门,这就是古人教学的「五年学戒」,很有道理。五年是干什么事?我讲经过去曾讲过,五年是洗脑,是把你心里面所有的染污,妄想、分别、执著,用读经的方法把它洗干净,恢复到你的清净心,你才有能力接受无量无边的佛法,是这个道理。烦恼断尽了,法门都学完了,就成佛了,后面「佛道无上誓愿成」,这样才成得了佛。绝对没有烦恼没断就能成佛,没有这个道理;法门还有几个不知道的就能成佛,那也不可能。四弘誓愿给我们指出修行的顺序,修行的次第决定不能够违背。

  现在有很多年轻人学佛为什么不能成就?他前面两条不要了,四弘誓愿他只要后头两愿,他从「法门无量誓愿学」下手,他不要断烦恼,也不要度众生。怎么知道他不度众生?因为他脾气很大,这个众生看不顺眼,那个看到讨厌,他要度他喜欢的,不喜欢的他都不度,所以他不是平等度众生。所以我们晓得四弘誓愿他要后头两条,不要前面两条。前面两条不要,后面两条他能得到吗?决定得不到。好像我们盖房子,我们要盖四层楼,底下两层不要,那上面两层能盖得成吗?决定不可能。这个事实我们一定要把它搞清楚。

  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你的心、你的修持都在菩提正道上,在菩提正道自然能够破坏一切恶趣,这是自然的,绝不需要勉强,自自然然远离一切恶友,跟你志趣不相同的,你一定不会跟他往来,一定不会受他的障碍,这一定的道理。你有道德、有学问、有辩才一定能够降伏一切外道,能够解脱一切烦恼,所以这样的菩萨住在世间,他能够接受一切众生的供养,为什么?他是一切众生的福田,众生供养他是种福。他是众生的福田,众生应该供养,不供养他就不住世了,他就到别的地方去了,他是生死自在,他的生活空间跟我们不一样,我们的生活空间很小。纵然今天我们有财富、有空闲的时间可以到全世界各个地方旅游,你的空间也不过是一个地球而已,地球之外,你还没法子去,纵然现在科技发达,将来太空船可能送你到月亮去,但是很难超越太阳系,在整个太虚空当中,你的活动空间还是很小。这些诸佛菩萨的能力,他们活动的空间是尽虚空遍法界,我们没法子想像。所以遇到这种人,我们要不恭敬、不供养他,不好好的跟他学,他就走了,他就不在此地了。

  这个地方最重要的供养是「如说修行供养」,就是一定要接受他的教诲、指导,这是最重要的,如果没有这一条,纵然物质上供养再丰厚,他也不会住在这个地方,为什么?他不贪图享受,没有理由住在这个地方。住在这个地方只有一个理由,这个地方有很多人真正的跟他学,那他就一定要住在那个地方。

  接著普贤菩萨又告诉我们一桩很重要的事情,这桩事情,古德讲经、注解经典常常引用这一段经文,由此可知,这一段经文很重要,我们念佛讲求往生那尤其是重要,他说:

  又复是人。临命终时。最后刹那。】

  这是死生存亡关键的时候,最后这一刹那,我们讲最后这一口气,咽气的这一刹那。

  一切诸根悉皆散坏。】

  神识离开身体,中国人讲灵魂离开了肉体,肉体就坏了,就腐化,这是告诉我们身体非常脆弱。新加坡这个地方天气很热,人如果死了,我看不到一天就臭了,三天就腐烂,这个地区看这个事情最明显,身体太脆弱了,要知道。

  一切亲属悉皆舍离。】

  你的家亲眷属,恩爱再重,这个时候也不能不分离,统统要告别、要分离,一离,给诸位说,永离了,来世还能见得到吗?见不到,这个诸位要知道。纵然来世见到了,自己、别人都已经改头换面,见面也不认识,所以对於世缘心里要看淡不要太执著,但是对於一切众生的照顾应当要很周到,这都是菩萨行,心地要清净不能有染污。

  一切威势悉皆退失。】

  『势』是势力,『威』是威风。你在世的时候是英雄好汉,死了什么也没有,还是黄土一坏,再也不能逞英雄当好汉了,统统会失掉。

  辅相大臣。宫城内外。象马车乘。珍宝伏藏。如是一切无复相随。】

  『辅相大臣』,这是讲在人世间做到帝王的,做帝王又怎么样?帝王也要死,死了的时候,他底下这些『大臣』也不会跟他走,他住的宫殿,住的紫禁城,古时候他的交通工具,『象马车乘』,一样也带不走。他在生的时候收藏许多珍宝,金银财宝,也一样带不走,这些统统都是事实。身体都要腐烂,何况身外之物?如果我们把这一桩事情看透了,你对於世间一切法就不会留恋,不会再有贪爱,你的心就清净很多。刚才讲了,心清净就生智慧,就晓得我们在这个世间应该怎样做人做事,你自然会跟佛菩萨一样,在这个世间不为自己为众生。为什么不为自己?自己是一场空,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真实的功德是利益众生,你做了真的好事。所以佛教给我们念念想一切众生不要想自己,真有道理,真正是有大学问,不是一个普通人能够说得出来的。菩萨告诉我们:

  唯此愿王不相舍离。於一切时引导其前。】

  你所修行的功德可以带得走,不会『舍离』,为什么?功德是真心修的,不是虚情假意修的。世间这些人情为什么带不走?虚情假意,不是真心。今天两个好得不得了,结婚了,过了两天要离婚,反目成仇,假的不是真的,所以不要被人骗了。学佛的人头脑很清醒不会被人骗,你说你对我怎么好,点点头,反正都是假的,你也不要当真,我也不当真,咱们两个这才能处得很好。因为权教菩萨以下统统用的虚情假意,从没有用真心的。什么人用真心?华严会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用真心。真心永远不会变,妄心刹那在变。所以这个世间的东西你一样都带不去,因为是虚情假意在造的。你帮助一切众生,诚心诚意做的,这个功德、福德统统都带去。所谓「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凡夫是罪业、善业,罪业随身,这个你能带得去的,你带的是善业,三善道受果报;你带的是恶业,三恶道去受报,是这么回事情。菩萨善、恶业都没有,虽然断一切恶,不著断恶之相,虽然修一切善,不著修善之相,三轮体空,他天天作善,天天为大家,绝对不著相,因此他所修行的十大愿王带得走,不但带走,而且是在『一切时』,愿王永远跟他不会离开,『引导』他:

  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会引导你到『极乐世界』。

  到已。即见阿弥陀佛。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观自在菩萨。弥勒菩萨等。】

  到了极乐世界立刻就见到『阿弥陀佛』。我们知道十大愿王是菩萨修行的最上乘法,换句话说,是一般菩萨六度的圆满行。这个十愿里头,愿愿都圆满含摄六度,所以它是菩萨的圆满行。到那个地方就见到「阿弥陀佛」,同时也见到『文殊师利菩萨』,又见到『普贤菩萨、观自在菩萨、弥勒菩萨等』,统统见到了。这些菩萨我们在没往生的时候都很熟悉,我们要想找这些菩萨,这些菩萨在哪里?有很多人说「弥勒菩萨」在兜率天,你要想见弥勒菩萨,你要到兜率天去亲近他。「普贤菩萨」在此地明白的告诉我们,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你就见到弥勒菩萨,弥勒菩萨在西方极乐世界,那说他在兜率天有没有错?没错,兜率天是他的精舍,他住在兜率天,那怎么可以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西方极乐是学校,他每一天到那儿去上课,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西方极乐世界是佛教大学,什么人办的?十方一切诸佛办的,阿弥陀佛当校长,弥勒菩萨是教授,他教唯识学,他是唯识专家。所以我们要想学唯识,不要在这儿学,唯识是很伤脑筋的,很用脑,因为它太微细了,你要去分析它,所以自古以来真正学唯识的寿命都不长,为什么?用脑过度。你看玄奘大师圆寂只有六十几岁,用脑过度。所以你要学唯识,我就劝你先念阿弥陀佛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找到弥勒菩萨,你就跟他学,就没错了。

  在我们这个世间修弥勒净土很不容易,他居住的地方虽然距离我们这里不远,要到他那里去,他的条件很高,所以不容易。你不够他的条件,你入不了他的门。他的条件是要修「唯心识定」,就是唯识学里面讲的「五重唯识观」,你要把它修成功才有能力往生兜率内院。你的唯心识定修不成功,弥勒内院你就没分,你去不了。你们看看虚云老和尚的《年谱》,虚云老和尚是求生弥勒净土,他去了。他在《年谱》里面讲,他在定中到了兜率天的时候,内院见到弥勒菩萨,还看到几位同参已经往生的,只有几个人,他认识的人不多。所以这个法门不容易。真正要想见弥勒菩萨可以走后门抄近路,就是修西方净土,到了西方净土之后,见到弥勒菩萨,「老师,我很想到你的精舍去参观」,老师说「没问题,跟著我一道去」,你看,很快就去了。所以你们不知道弥陀净土的好处,普贤菩萨在此地劝我们,好处太多了,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是一切诸佛菩萨的刹土,你统统都生到了,为什么?每一尊佛、每一尊菩萨,这些已成就的人都在西方极乐世界兼课,他们都在那里教学,那是一个真正了不起圆满的大学校。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干什么?去念书的,去留学的,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留学的,毕业之后,你出去了,就成佛了,到他方世界去度化众生。

  释迦牟尼佛在《无量寿经》上给我们授记,我们娑婆世界有四万亿那由他众生,这是讲娑婆世界不是指我们这个地球,讲释迦牟尼佛这个大的教化区,我们这个世界释迦牟尼佛这个教区,往生西方世界的众生有多少?四万亿那由他,这么多的数字。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将来在那里求学毕业了,到他方世界去作佛,去度化众生,「同名妙音如来」。将来到那里去的时候,你们以后成佛,十方世界成佛度化众生,你的佛号是「妙音」,妙音如来,所以我们现在皈依统统用「妙音」这个法名,现在你是妙音居士,将来你成佛是妙音如来,所以《无量寿经》一打开,自己很亲切,为什么?自己名字在里面,佛给你授记,你看看这个经本多亲!

  这是我告诉诸位,你们要喜欢弥勒菩萨、亲近弥勒菩萨,有捷径,带业也行,也能去,唯心识定修不成功也可以见到他,这是一个好方法。

  此诸菩萨。色相端严功德具足。所共围遶。其人自见生莲华中蒙佛授记。】

  见到这些『菩萨』,经上说这些「菩萨」,『色相端严功德具足』。凡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菩萨在此地跟我们介绍的状况,跟佛在《无量寿经》上讲的完全一样,到那个地方去,莲花化生,花一开就『蒙佛授记』。因为他们这些人,修十大愿王的人,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花立刻就开了,决定是上辈往生,不是中辈,不是下辈。他们是上辈往生,为什么是上辈?诸位这几天听了之后,应该能够理解得到,修普贤行愿的人,心量就像虚空法界一样,每一愿都说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他所修行的永无止尽,你想想看这个心量多大!这是我一而再的向诸位同学们提醒,我们的心量太小,小心量,要学普贤行,那是大心量,「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没有一法不包容,这样大的心量念佛求生净土当然上上品往生,所以修普贤行才是上上品往生,因此到那个地方就花开见佛,佛就给他授记。他得佛授记之后,在西方极乐世界努力精进求学,导师是阿弥陀佛,教授是十方诸佛如来与文殊普贤这些大菩萨,这些是教授,同学是诸上善人,同学都是上善,哪有不成就的道理!所以他求学成就就非常的快速,当然不退转,这是一生圆满成就。

  即使在还没有毕业之前,这也是很多同学们关心的,有人来问我,他说「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们乘愿再来,要到什么样的程度才可以乘愿再来?」问这个话的人大概心很急,希望早一点来,大概有这个意思在。这些事情其实都不应该问我,为什么?《无量寿经》上讲得清清楚楚,你来问我干什么?经上都有答覆,四十八愿都有。阿弥陀佛慈悲到了极处,普贤菩萨尚且恒顺众生,阿弥陀佛怎么会不恒顺众生?所以你想什么时候离开,阿弥陀佛都答应,都点头,绝对不会阻拦的,「你学的程度还不够,你还不能去」,阿弥陀佛从来不阻拦。所以即使我们心很急,到了西方极乐世界给阿弥陀佛磕三个头就说,「阿弥陀佛,我现在就想去度众生,乘愿再来去度众生,可不可以?」阿弥陀佛也点头,「行,你可以去了」。那什么都没有学,怎么就可以去?行,阿弥陀佛以本愿功德威神加持你,你就可以倒驾慈航,你就可以去,你也会不退转,不会堕恶道,为什么?弥陀本愿功德威神的加持,这个不可思议。

  这个事实十方很多菩萨都不知道,所以菩萨听到你到阿弥陀佛那里磕三个头,离开极乐世界就去当菩萨度众生,菩萨听了摇头,没有这个道理,他不相信,这是不知道弥陀本愿功德威神之大,许多菩萨不知道,所以这个法门叫「难信之法」。难信不是我们凡夫,我们凡夫难信有什么希奇!有什么了不起!而是十方菩萨不信,难信是讲菩萨不相信,不是指别人。我们说老实话,《华严经》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我们连边都摸不到,这个难信是指菩萨,甚至於许多法身大士,没有这个缘分,没有听过这个法门,没有亲近过、读过这个法门,他们都不相信。

  所以到十方世界度众生的能力就跟观音菩萨一样,「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应以什么身得度,自己就能现什么身,应以佛身而得度者,自己能不能示现佛身?能。示现八相成道,像释迦牟尼佛当年在我们这个世间示现成佛一样,你也可以做得到,只要西方极乐世界踏进去了,跟阿弥陀佛打个照面,就有这个能力,这个能力是佛加持的,因为你是阿弥陀佛真正的学生,不是假的,一切诸佛菩萨都帮助你,龙天善神都护持你。这些真正的好处到哪里去找?你要真的知道了,你怎么肯舍弃这个法门?你怎么肯不努力、不认真的修学这个法门?说老实话,你不能够认真努力修学,不能放下万缘,是你对这个法门还是半信半疑,没有完全相信,对事实真相没有搞清楚。这个事实真相真搞清楚了,疑情就断了,断疑生信,信心建立了,这个法门好修,不难修。这个时候才能够真正报佛恩,真正报父母之恩,报众生之恩,因为你有能力利益一切众生。这是对我们发愿想学习十大愿王这些人来说的。后面又有一段是对一般众生而说的,那实在话就是对我们讲的,普贤菩萨说:

  善男子。彼诸众生。若闻若信此大愿王。受持读诵。广为人说。所有功德。除佛世尊。余无知者。】

  『善男子』是叫善财童子。这一段话很重要,对我们来说是很大的鼓励与奖励。我们虽然一品烦恼都没有断,不但没有断,烦恼天天还在增长,这才是真正值得我们自己忧虑的一桩事情。烦恼天天增长,不但没少,天天还增加,这怎么得了!菩萨在此地说,假如我们听到这个法门,听了之后能相信,不怀疑,能够接受,接受就是照做,做到多少不管,反正我做就是。譬如「礼敬诸佛」我真的做了,我虽然做不圆满,我认真做,认真的来学。我对人,不管对什么人,我都存恭敬心,我都用真诚心、恭敬心来对人;我对事,无论大事、小事,我都会很认真、很负责任去做,把这个事情做得很好,这都是普贤行,这是礼敬;对物,我对这个桌子,要叫我擦的时候,我会把它擦得干干净净,摆得整整齐齐,这是对物的尊敬,这就是我们真的受持。受持不是叫你天天把这个经文念一遍叫受持,那错了,那是读诵不是受持。「受」是接受,「持」是保持而不丧失,是要照做。

  「称赞如来」,人家有好的事情,真正好的利益众生的事情,我们赞叹;人家有不好的事情,我们不说,看到人家的恶事,看到人家不善的事情,不说,隐恶扬善。隐恶扬善有很大的学问。这个世间人,现在这个社会为什么这么乱?在中国、在外国,我们走了很多地方,社会都很混乱,乱的原因如果诸位很冷静的仔细想一想,不难找到答案,那就是现在这个世间的人心变了,怎么变了?喜欢说人的坏话,不喜欢说人的好话。看到好人好事他不说,看到人有一点点坏事,他把它渲染成很大的坏事,报纸、杂志、广播统统都在搞,所以这个世间作恶的人就多了。他说「作善有什么好处?谁知道?你看作恶,我的名气多大!」还有的时候,还不知道怎么作恶,他这么一宣传、一广播,他都学会了。所以这个社会教育现在是教人断善修恶,你说这怎么得了!这个社会怎么得了!你才晓得中国古人教给我们「隐恶扬善」有道理,可以能得到社会的安定。

  每个人都不说坏话,坏人做了坏事,他有惭愧心,他会很难过;他做一点点好事,人家赞叹他,做坏事,人家原谅都不说,内心惭愧,久而久之,他能改过自新,他会变成好人,潜移默化,这是身化的教育。古人实在讲真的是有智慧,想得非常深远,我们今人在这一层上比不上古人,这就是古人的心清净,所以他想得很远,想得很周到。所以「隐恶扬善」,我们学佛的人一定要修,恶人自有恶报,用不著我们去宣扬。

  这是教我们要真正的相信、要受持、要读诵,这是自修自行。除此之外,还要宣传,宣传就是『广为人说』。经典要流通,这是宣传,我们多多的印,印得非常精美到处送人。印经,大家不要害怕,怕什么?怕造罪业,怎么造罪业?怕人家拿到不把它当作经典看待,把它当作一本普通书来看,甚至於人家不相信的,把它丢到字纸篓里,把它毁掉了,「这个造罪业了。」我们要有普贤菩萨的度量,我印一千本书,九百九十九本都被人家丢到字纸篓烧掉了,有一本有一个人看也值得了,那一个人就得度了,能这样设想我们就不怕了。我们做好事,自有功德,自有善果,不要看到人家造罪业,我们就连善事都不敢做,这是因噎废食,这是错误的。好像放生一样,我们在上游放生,下面有人在钓鱼,看到钓鱼的人,我不放了,这是错误的。我放我的,他钓他的,我修我的福,他造他的罪,各人干各人的,不相干,要明白这个道理。放心大胆努力去修善,这才是对的。

  遇到人就劝人学佛,把佛法的精义,把佛法的精神,把佛法的教训,把佛法的利益好处,随时随地说给别人听,他听,很好;他不听,也好,不听,他总听几句到阿赖耶识里去了。所以学佛的同学,你们大家都要记住,无论在什么地方,你接电话的时候,第一句话「阿弥陀佛」,把「阿弥陀佛」灌到他耳朵里面去,你要有这个心,这就叫度众生,这就是「广为人说」。我没有说别的,我说一句阿弥陀佛,你总听进去了。随时随处都是这样,久而久之,大家一看到你就会对你「阿弥陀佛」,他称你作阿弥陀佛,他自自然然心里就念了一句阿弥陀佛,这个很好,劝人念佛。何况能够有机缘,所谓说话三句不离本行,寒暄完了之后就跟他讲佛法,他以后再不来了,再不来,你乐得清净,你免麻烦了;喜欢来,很好,我们尽心尽力去帮助他,少说废话,说废话造业。废话里头是非多,恩怨多,所谓是「说的人无心,听的人有意」,往往在言语不谨慎的时候得罪人,自己不知道,叫人怀恨在心,所以不要讲废话,没有必要的话不要讲,养精神,这个很重要,这也是长生长寿之道。言语少的人长寿,他的精神元气饱满,喜欢说话、喜欢聊天的人元气伤。要说都说佛法,除佛法之外,不会说,这个最好了,为人演说,你这样自行化他的功德,菩萨告诉我们,『除佛世尊,余无知者』,除了诸佛如来,等觉菩萨都不晓得你那个功德之大大到什么程度,这些话都是真实的。后面劝我们:

  是故汝等。】

  这是指我们大家,『汝等』是我们都包括在内。

  闻此愿王。莫生疑念。】

  这一句很重要。你听了这一部《普贤行愿品》,这不是偶然的,这是过去生中无量劫来你所种植的深厚善根,福德因缘今天具足,你才有机会听到,福报不够的听不到,不要小看自己,不要轻看自己,大福德因缘。听了之后要深信不疑,没有一丝毫怀疑,知道普贤菩萨、毗卢遮那如来在经典里面跟我们所讲的句句都是真实语。

  应当谛受。受已能读。读已能诵。诵已能持。乃至书写。广为人说。是诸人等。於一念中。所有行愿皆得成就。】

  我们『应当谛受』,「谛」是仔细审慎,统统搞明白了,统统了解了、清楚了,我完全接受过来。接受过来的时候,『能读』,第一步功夫要读经,先要「能读」,读了之后要能背,这个很重要。中国古时候,古人背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功课,你所念的书不能背,不行,统统都要背诵。现在人怕背书,这个很糟糕,要想赶上古人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古人背书。背书的好处太多了,你小时候背的书,你活到八十岁、九十岁都不会忘掉,你说话,你作文章,随口念来,不要去查,背得很熟,记得很牢。所以学佛的人,你所主修的经典不能背不行,一定要背诵。所以先教你读,对著经本叫「读」,「诵」是不要经本,就是可以背,能背诵之后要做到,因为你能够背诵,你记得很熟了,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一切作为都会想到。譬如我抹桌子就想到「礼敬诸佛」,桌子是佛,我要把它抹得干干净净,我要很恭敬、很认真的来做这个工作,它就起作用,就绝对不会草率马虎去做,那就不恭敬。不管做什么事情,他都有诚心、有诚意,有敬心、有敬意,那这个事情怎么会做不好?换句话说,不能背诵,修行就没有标准,没有一个原则。一定先要求背诵经典,诵了之后要把它做到,能够在日常生活当中都做到了,后面一桩事情就是劝人。

  我自己得到真实的受用、真实的利益,这个利益是烦恼轻,智慧增长,一天到晚快乐无比,这是你得到的真正受用。你自己会感觉到,我在这个世界上是第一快乐的人,第一幸福的人,第一美满的人,你自己会感受到,法喜充满,这都是真实的,你没有入这个境界,你不晓得;入这个境界,实实在在世间人讲的真善美慧你统统都具足,你的生命,你的生活,真正的充实。我们世间人讲生活充实,不见得,那看错了。唯独在佛法修持上真正有功夫的人,他是充实的,那是一点都不假。这个时候要流通佛法,要宣传佛法,这两桩事情是佛弟子的责任。

  我们能够依照这个法门自行化他,尽心尽力去做,自己修行也要尽心尽力,流通、宣传也要尽心尽力,那么这些人,他在一念当中,『所有行愿皆得成就』,这是事实,这就是《大经》里面所说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为什么?因为你的心量是圆满的,任何一行都是从真心圆满心中生起的,圆满心中生起的一念哪有不圆满的道理?哪有不周遍的道理?这是华严境界,很难体会,很难懂,它是真正的事实。说到这个地方,刚才我举能大师听《法华经》,听到「方便品」就叫他不要再念了,「我全部都知道了」,比那个功天还要深。那个还要听一下才知道,这个不要听都知道了,不要听,不要念,统统都知道了,换句话说,惠能大师的本事还没有到普贤菩萨。普贤菩萨不要听、不要念,只要你一问,没有一样不知道,统统都得到圆满成就。

  所获福聚无量无边。】

  你所得的福报『无量无边』。无边胜福从哪里求?从这个地方求,这是许多人不能理解,许多人不认识的。许多人不晓得修福应该要到哪里去修,自己每天以金银财宝做种种布施来求福,所求得的是小小福报,不是修究竟圆满的大福。究竟圆满的大福要靠普贤行才能够达到,才能够圆满的成就。

  能於烦恼大苦海中。拔济众生令其出离。皆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

  烦恼苦海,苦海里面所有一切众生,你也有能力跟诸佛菩萨一样帮助他们出离,帮助、引导他们念佛求生净土,普贤的行愿才能达到圆满。在这一卷经里面,长行文就说到此地。

  后面有很长的偈颂,偈颂像中国的诗歌一样。此地的偈颂是七言,就是每一句七个字,很整齐,也有押韵,但是它的押韵不像中国古诗那么样的严格,它不严格,也是四句是一首,每一首是七个字,这叫「七言颂」。总共有六十二首,六十二首前面一部分是属於重颂,就是把前面讲的十大愿王重复说一遍。佛经里面像这种体例很多,为什么?因为佛一生讲经,不是办学校。办学校招学生是固定的,每天到时候就要来上课,到时候下课,明天还要再来,不可以缺席的。佛讲经就像我们这种形式一样,听众是自由参加,你喜欢来就来,你不喜欢来可以不来,绝对不勉强,为什么?恒顺众生,所以不勉强。因此听众当中就有先来后到,有的人从头一直到现在都在听,有的人今天才知道,他才来,今天来了,前面所讲的他没听到,这很遗憾,因此佛很慈悲,你前面没听到的,我在这里再说一遍,如果再要详细说一遍,那前面听到的人就厌烦了,「佛,前面我听了,你又重新说了,算了,我不听了」,他就不耐烦了,所以再说一遍就不能像前面那个说法,用偈颂的体裁来讲。

  所以偈颂体裁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前面没有听到的,现在把它简单扼要的说一说,使前面的意思,后来的人也把它弥补了,这是一个意思。另外一个意思,前面说了,经文要背诵,怕有些根性钝的人,长行文背诵困难,重新再说一遍,用偈颂背,偈颂可以谱在乐曲里,可以唱的,唱歌大家都很喜欢,唱歌的歌词很容易记得,所以他就用歌词的方法给我们说一遍,使你容易记住。偈颂的体裁是这两个目的。所以我们看到许多大乘经典,佛在长行之后都有一段偈颂,这个偈颂无论是短是长,而且偈颂多半都是重复长行的意思,这就是他的用意,我们要知道,由此地能看出佛的慈悲真的是到了极处。前面两首是重颂礼敬:

  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师子。我以清净身语意。一切遍礼尽无余。】

  这是礼敬。

  普贤行愿威神力。普现一切如来前。一身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

  这是说有『普贤行愿』威力的加持,使我们凡夫做不到的也勉强可以做到,只要我们发愿认真的来学习是可以成就几分的,圆满的不能成就,少分我们可以得到。但是千万不能够疏忽、不能看轻这少分的普贤行愿,当我们念佛往生的时候会起很大的作用。因为你有这个基础,有这个底子,到西方极乐世界,弥陀本愿加持,普贤菩萨威德来帮助你,这一下就把你提升到深位菩萨的阶层。好像人家修行是爬楼梯,一步一步往上爬,你老人家上楼是坐电梯,一下就上去了,所以我们在此地学一点「普贤行愿」真的是有好处。

  第三、第四是重颂赞叹,就是第二愿。赞叹,这个境界也跟前面相同,所不同的,前面跟各位说过,礼敬是从事上讲的。一切诸佛是包含了一切众生,「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所以统统要礼敬,不可以有分别执著,要用平等心、清净心来修。赞叹,那要看称性不称性,也就是要看是善与恶。诸位要知道,善恶是平等的,真妄也是平等的,邪正也是平等的,没有一法不平等,那为什么这个称赞要分别?说平等是对的,对法身大士讲是平等,对我们凡夫讲是有差别。你看看佛在这部经上说法,善巧。长行里面明明讲的「礼敬诸佛,称赞如来」,我们在偈颂里面没有看到,可见得「称赞」这一法里头,你看偈颂第三首:

  於一尘中尘数佛。各处菩萨众会中。无尽法界尘亦然。深信诸佛皆充满。】

  他不说「如来」了,这就是我刚才说的,在大菩萨的境界里面是平等的,这叫一真法界。前面长行文讲有拣别是对我们说的,我们心不平等,心不平等就有真妄邪正、是非善恶,我们对於恶法不赞叹,对於善法赞叹。偈颂里面是平等法,长行里面是有差别的,你看他这个说法多巧妙,互相一对的时候才知道佛说法的善巧。

  第五、第六、第七这个三首是讲供养,「广修供养」,真的,供养要广修,所以经文也最长,长行文里面也是最长,偈颂里面也最长,它有三首十二句,可见得这个在菩萨行里面非常重要。长行里头跟诸位报告过了,供养就是菩萨六度的布施,布施就是教我们舍,教我们放下。凡夫为什么不能开悟?为什么不能脱离六道?为什么不能成佛作祖?原因就是放不下。什么放不下?六道轮回放不下,那还有什么办法?你还能出去吗?你要出去得把这个地方放下才能出去,所以永远没有办法摆脱轮回。所以菩萨行把布施摆在第一,普贤行把供养放在最重要的一个课程当中,一定要修,身心世界一切放下。

  怎么个放法?供养诸佛,供养众生,供养法界,我一切都供养。以我的智慧,以我的劳力,以我的财富,以我的技能,用今天的话来说,贡献社会,为一切众生服务,不要讲求代价,不要讲求报酬。现在社会上的人大家努力工作为的是什么?报酬,没有报酬就不干,就懈怠。佛法为什么不讲报酬?是大慈悲心推动。佛法讲的,我们认真努力工作帮助一切众生是我们的义务,是应该要做的,怎么可以收报酬?他的功德,修布施供养是功,他得到的是断除烦恼,悭吝、贪爱的心没有了,忧虑的心没有了,牵挂的心没有了,你想想看那个人多自在!你们今天为什么不自在?有钱不自在,有地位也不自在,不自在的原因是什么?你心里头有牵挂,你有忧虑,你有烦恼,所以你不自在。佛教我们修布施就是教我们得大自在,大自在是真快乐、真幸福。

  也许你们会害怕,一切身心世界都舍掉了,这怎么得了!我的日子怎么过?对的,人的日子不要过了,六道的日子不要过了,过什么日子?过佛菩萨的日子,佛菩萨的日子好过。「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你看极乐世界,经上讲得多清楚,极乐世界的人想吃东西,念头才起来,想吃的东西已经摆满在面前,不要去做,不要去经营。想穿什么衣服,不要裁缝,心里一想,衣服已经在身上了,那是佛菩萨的日子。想要住个房子,想什么式样的,人已经在房子里面了,希望这个房子大一点,它就大一点;希望小一点,它就小一点,没有一样不随人意。为什么生活会这么自在?就是因为他没有忧虑、牵挂、烦恼才得这么自在。我们今天样样不自在是你有忧虑、有牵挂、有忧愁,所以搞得样样都不自在。因为这个法门很难相信,「难信之法」,普贤菩萨一再劝勉我们要深信不疑,这样殊胜的利益我们才能够得到。也许你说「法师,你举的例子是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现在没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现前就要吃饭,就要穿衣,我要吃饭,饭能够自己到我面前吗?」说这个话也不无道理,听了也满有道理的。其实世间聪明智慧的人对於世间因缘果报也清楚明了,一个有福报的人,他不要操心,不要忧愁,还是想什么就得什么,虽没有极乐世界那么自在,但是他一定不会缺乏。

  因缘果报,你很难相信,所以我常常劝同修们在学佛之前最好先把《了凡四训》念三百遍,为什么要念三百遍?因为你才会相信。你不念三百遍,你虽然听了一点,读了一点,心里头的印象若有若无,你的信心不能建立。三百遍念下去,你相信了,你相信我们这个世间善因有善果,恶因有恶报,财布施决定得财富,而且这个财富是自然来的,不要操一点心。譬如你想做生意,你一动念头做生意,那个生意就很好、很顺利,就来了,不操一点心,钱就赚来了,为什么?布施的果报。由此可知,我们这个世间也是有求必应,不相信就多念《了凡四训》,念了你就会相信,念了你就会真正修布施供养,你在这一生当中就得无量福报,这一生当中就可以能够修到有求必应,不要等来生,这一生就兑现。

  只要你认真努力去修,连寿命都能够延长,何况病苦?这个世间说老实话最难得的是寿命,你只要真正好好的去修,不求也得到,何况求?袁了凡求功名、求富贵、求儿女,他都得到了,命里头没有的,他求到了,他没有求寿命,寿命也延长了。算命的孔先生算他只有五十三岁,他活到七十多岁,他没有求寿命,自然就延长,为什么会长?福太多了,他到五十三岁享不完,享不完怎么办?继续再享,享完了才能走。你要明白这个道理,你修大福报,我寿命虽然是八十岁,八十岁还享不完,得要活到一百二十岁才享完。凡事都有个理,理真实,事就不假了。你把理参透了,事你才肯认真去做,谁得好处?自己得。你修的这些功德不是人家得好处,佛菩萨没有得到,是你自己得到的好处,你得到的是有求必应。布施供养我们一定要非常认真把它搞清楚,理与事、因与果统统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对我们这一生在修学上、在生活上会有真正的利益,许多同修对於这个事情疏忽了,这很可惜。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净土法门法师讲其它经典、咒语、文集

净土法门法师讲阿弥陀佛四十八愿     

净土法门法师讲阿弥陀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八大人觉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般若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报父母恩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大悲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大集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大势至菩萨圆通章     

净土法门法师讲当来变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地藏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法华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梵网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公案     

净土法门法师讲观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华严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金刚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净土法门法师法语精华录     

净土法门法师讲净宗朝暮课诵     

净土法门法师讲楞严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楞严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六字大明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普门品     

净土法门法师讲十善业道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坛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往生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文钞     

净土法门法师讲无量寿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心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信愿行     

净土法门法师讲药师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圆觉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占察善恶业报经     


其它法师讲《普贤行愿》

本焕大和尚讲普贤行愿    

达真堪布讲普贤行愿    

大安法师讲普贤行愿    

法王如意宝讲普贤行愿    

广超法师讲普贤行愿    

果平法师讲普贤行愿    

宏圆法师讲普贤行愿    

慧律法师讲普贤行愿    

济群法师讲普贤行愿    

开吉法师讲普贤行愿    

隆莲法师讲普贤行愿    

梦参老和尚讲普贤行愿    

明旸法师讲普贤行愿    

其它法师讲普贤行愿    

清净法师讲普贤行愿    

如孝法师讲普贤行愿    

索达吉堪布讲普贤行愿    

希阿荣博堪布讲普贤行愿    

心觉法师讲普贤行愿    

宣化上人讲普贤行愿    

益西彭措堪布讲普贤行愿    

印光大师讲普贤行愿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www.cnbudd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