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寿经大意 (第一集) 1996/02 澳洲布里斯本市 档名:02-29-01
诸位同修,还有不少的小朋友,大家好。今天是我们这个道场,现在还不能算正式的使用,但这是我们第一次的聚会,有这么多同修们参加也显示出这个地方净宗法门的殊胜,也是大家的善根、福德、因缘成熟,这是一椿非常可喜的现象,值得我们一起来庆祝。这次我到这边来,时间很短,你们替我安排有两次聚会,要我报告《无量寿经》的大意。我听说最近悟行法师也在这里讲解《无量寿经》,我不晓得他讲到什么地方。这部经是非常希有、殊胜的经典。
在古代隋唐的时候,大概距离我们现在一千五百年前,这是唐朝初年、隋朝末年的时候,当时是中国佛教最兴盛的一个时代,在历史上称之为佛教的黄金时代,帝王大臣都是佛弟子,都热心拥护佛法。因为中国佛法的兴盛,所以影响到附近的国家,像韩国、日本,这是影响最深远的。在南面,就是现在的越南、高棉、寮国一带,他们的大乘佛法都是从中国传过去的。在那个时候,日本、韩国跟中国的一些大德们就提出了一个问题,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四十九年,这四十九年所讲的一切经,哪部经最重要,足以能够代表整个的佛法?最后大家一致公认,也就得出一个结论,《华严》第一。
《华严经》在中国佛教影响很深,称之为根本法轮,好像一棵树一样,《华严》就是这棵树的根、树的本,本就是主干,其余一切经典都是像树枝、树叶、花果,都是从这个根本生出来的。《华严》称之为根本法轮,这显示出它的重要性。以后,《华严》再跟《无量寿经》做个比较,这都是隋唐大德们做的,这就把《华严》比下去了,《无量寿经》第一。为什么说《无量寿经》第一?《华严经》到最后,大家也是听说过,「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华严》才圆满,《华严》才真正得到了结论。如果没有普贤菩萨劝导大家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华严》只能够达到等觉的果位,等觉上面,成佛,那还不行,他只能到等觉菩萨。所以《华严》所归,归到《无量寿经》,《无量寿经》是《华严经》的归结处,这是明显的说出了。《无量寿经》是第一当中的第一,没有比这更殊胜的,没有比这更高的,真正达到了登峰造极。这是首先我们要认识这部经典。
实在说修净土的人很多,对於净宗有正确认识的人并不多,所以有一些没有深入经藏了解真实状况的人,随便说几句话,念佛的人,心就动摇了,这就是对自己所修学的法门不认识,不知道这是佛门里头最殊胜的法门。不但是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这个法门第一殊胜,无比殊胜,我们在经里面看到的,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没有一尊佛不赞叹这个法门,没有一尊佛不向大家推荐、介绍这个法门。这个法门不是释迦牟尼佛一个人弘扬的,你们在《弥陀经》上看到六方佛,在《无量寿经》上看到十方佛,没有一尊佛不弘扬这个法门。
其他的法门,说老实话,一切佛未必弘扬,什么原因?佛不是有意思「我愿意讲这部经,我愿意弘扬这个法门」,佛没有意思,佛要有意思就变成凡夫,佛哪有意思!佛菩萨示现在世间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完全是机感相应,众生有这个缘分、有这个宿根,佛是感应道交为众生说法,因为一切众生的机感不相同,如果在这个时代没有这个根性的,佛就不会讲这部经。
诸位必须要知道,佛出现在三千年前那个时代,那个时代印度的学术跟修学可以说达到最高峰,这个我们在历史上可以看到。佛当年在世,经典上记载有九十六种外道,这些外道如果用现代的名词来说,是宗教家、哲学家、科学家,都是了不起的顶尖人物。佛为什么称他为外道?外道不是骂人的,不是轻视人的,诸位要明白这个意思,「心外求法」称之外道。如果我们学佛的人也在心外求法,也叫外道。这是我们在《楞严经》上看到的,《楞严经》上,释迦牟尼佛把小乘阿罗汉、辟支佛都看作外道,所以我们叫做「门里外」,佛门里面的外道。心外求法,这个意义是这么说法的。佛法叫「内学」,向自性当中求。禅宗,目的在「明心见性」,见性是内学;我们念佛,目的在「一心不乱」,一心不乱还是在内,不在外;即使研究经教的,经教的目标是「大开圆解」,大开圆解也是自性的般若智慧现前才能够大开圆解,否则的话,也做不到。佛法里面称内、外是这么分的。如果我们不知道从自性当中来修来求,那你就变成外道。
所以这是十方一切诸佛为一切众生介绍、推荐的第一法门,因为这个法门什么样的根性都适合,上自等觉菩萨,下至地狱众生,人人可以修、人人能修,人人都能成就,「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不像其他的法门只能适合於某一部分人,不适合这个根性的就不能用,唯独这个法门,所有一切根性都适合,因此没有一尊佛讲经说法不讲净土三经、《无量寿经》的,没有这个道理。不讲《华严》,有;不讲《法华》,有;不讲《无量寿经》的,没有,这是我们可以完全能够肯定的。所以世尊在本经里面赞叹阿弥陀佛「光中极尊,佛中之王」,释迦牟尼佛一个人赞叹就代表一切诸佛赞叹,你才晓得一切诸佛对阿弥陀佛多么尊敬!我们作弥陀弟子多么光荣!十方佛看到我们都很欢喜,都很欢迎,都特别照顾,为什么?我们是阿弥陀佛的学生,这不是普通人,所以特别照顾。所以我们应当要了解,要明白,把这个宗派、这个法门、这部经典要认识清楚。
选择这个法门不容易,非常艰难。你看在无量法门里头,你怎么晓得这个法门好?你怎么知道这个法门第一?别人说的;说的,我未必相信,我不太愿意跟著人家走,人家说第一,我就承认第一?我的问号很多。所以在早年,我接触净土是忏云法师介绍的,我读了莲池大师的《疏钞》,读了蕅益大师的《要解》,读了印光法师的《文钞》,读了之后,我对於净土不毁谤,好处在此地,信不信?半信半疑,真的叫「难信之法」。以后到台中亲近李炳南老居士,李老居士是净宗的传人,他是印光法师的学生,所以我们这一个系统是直接传承印光大师的。印光大师传李炳南老居士,李炳南老居士传给我的,我们是属於苏州灵岩山这个系统的。
可是李老师当年真是苦口婆心把这个法门介绍给我,我这个信心只有百分之七十到八十,不能完全相信,所以我对「教」还是非常有兴趣。我在李老师会下,净宗只跟他学了一部《阿弥陀经》,可是我的兴趣在《楞严经》、在《华严经》,我跟他的期间,《楞严》跟《华严》是我主修的课程,这都是大经。实在讲,到最后对净土百分之百的信仰,得力於《楞严》跟《华严》,尤其是《华严经》,到最后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普贤菩萨导归极乐。我讲《华严经》讲了十七年,那时候我是八十经跟四十经同时都开讲,四十经就是五十三参。讲了差不多一半的时候,自己发现一个问题,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善财童子,这无量法门当中,他们是修什么法门?这在《华严经》一找,他们是念佛求生净土的,我的信心从这儿建立的。
那时候我就想,普贤跟文殊是毗卢遮那佛的后补佛,释迦牟尼佛的后补佛是弥勒菩萨,他们两个人是毗卢遮那佛的后补佛,就跟西方极乐世界观世音菩萨跟大势至菩萨是阿弥陀佛的后补佛一样。毗卢遮那佛是华藏世界,华藏世界之等觉菩萨后补佛为什么还要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没有道理!他们都是达到了顶尖,到那个程度还要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怎么想都想不通。你说是他方世界的等觉菩萨后补佛念佛求生净土还情有可原,这是华藏世界,是达到登峰造极了!到以后,我们在经典里面找来找去只想到一个理由,那就是到西方极乐世界成佛快速。譬如在华藏世界,等觉菩萨成佛要用一劫的时间,这么长的时间,到西方极乐世界成佛大概只要一、两天的时间,这是事实,这是文殊、普贤不能不去。第二个用意就是为我们,也可以说为十方法界的一切众生做榜样,告诉我们现身说法的,「我都念佛求生净土了,你们还不去吗?」这两个意思都是真实的。我们读到这个地方对於净宗是没有话说了,死心塌地,百分之百的接受了。很难,很不容易,搞了好几十年才肯定这个法门。
所以晚年,我《华严经》不讲了,过去所有讲的大经大论统统都放下了,专讲《无量寿经》,专讲净宗经典,这个对自己非常有利益,我们决定求生净土。所以讲这部经,自利利他。对大家来说,我介绍这部经给大家,对得起你们,如果我不讲这部经,我给你介绍《法华经》,给你介绍《华严经》,是不错,无论理论、方法、境界都是上上乘的,但是你这一生未必能解决问题,什么问题?六道轮回的问题。如果依旧还搞六道轮回,你这一生就空过了、白过了。到多生多劫我们再见面的时候,你会骂我,「净土法门法师不是好人,当年你知道《无量寿经》这么好,你为什么不介绍给我,你要介绍《华严经》给我?」现在你不懂,到以后你会懂。我今天介绍这个法门,你不接受,你在六道轮回打了几个转,过了无量劫再碰头见到我,你会很惭愧,「法师,我对不起你,当初我没听你的话,你看我受这么多苦头」,那个味道不一样。所以我们介绍这边人的,布施供养一定是第一等法门,这才对得起诸佛菩萨,对得起大众,这是最近这些年来专门弘扬这部经典的道理在此地。
同时我们也能够看到一个很特殊的现象。我讲经到今年三十七年了,这三十七年当中,我没有离开讲台,平均一个星期至少有五次,这是平均来说,一个星期至少五次讲经,没有中断过。无论讲任何经论,这个法缘没有讲《无量寿经》、《阿弥陀经》的法缘殊胜,这是接近我的同修,我这一提起,都会有很深的感触。特别是这部《无量寿经》,法缘真的是无比的殊胜,无论在中国、在外国,可以说走遍全世界,大家听到这部经的时候能生欢喜心,实在讲不是我讲得好,实在是佛力加持,佛光注照。讲其他的大乘经典只是一尊佛、两尊佛的加持,讲这部经典是十方一切诸佛如来的加持。我们粗心大意觉察不出来,但是感觉得很欢喜,就是没有讲经,坐在这个地方也觉得很欢喜,这是佛光注照,佛力加持。如果没有佛力的时候,这个境界是不可能。我相信老同修都会有这个体会,这个体会在佛门一般讲「感应」。所以从许多地方来证实,我们得三宝加持是无比的深刻。
我们采取这个本子是夏莲居老居士会集的本子。《无量寿经》,佛经传到中国来,它是最早期传来的,在汉朝时候,这部经就传到了中国。在中国的译本,从汉朝到宋朝这八百年间总共有十二次翻译,所以一切经中翻译最多的,没有超过《无量寿经》。中国人最熟悉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我们称《金刚经》,《金刚经》的翻译有六次,有六种译本。《无量寿经》有十二种译本,翻译最多,可是从宋朝以后,译本当中有七种失传,流传到现代只有五种,我们在《大藏经》里面看到的,搜集在藏经里的有五种。因为翻译的本子多,而且翻译的内容不一样,出入很大,这在译经体例里面是决定不许可的。同一种译本,三个人译当然是三种不同的本子,五个人译是五种不同的本子,它的不同只是在文字上不同,意思决定是相同的,大同小异。像我们现在看《金刚经》的六种译本就是大同小异,文字不一样,里面的意思是一样的,没有太大的出入。唯独《无量寿经》的译本出入太大了,最明显的,阿弥陀佛发的愿,汉译的本子是二十四愿,唐译的本子是四十八愿,宋译的本子是三十六愿,这么大的差别,这翻译怎么讲也讲不过去的。所以以后古人看到的时候就联想到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这部经一定是多次宣讲才会有这个情形,所以梵文的原本不一样,以后我一研究,果然没错。诸位必须要晓得,世尊当年在世无论讲什么经就讲一次,从来没有讲过第二遍的,唯独这部经,现在仔细去观察古大德的考究,最低限度世尊讲过三次,失传的本子我们没有看到,如果看到可能还不止。释迦牟尼佛多次宣讲这部经,可见得这部经重要,若不重要,为什么讲好多遍?从这个地方体会到世尊苦口婆心,希望我们在一生当中成就,不要搞来生,当生成就的佛法。
版本多,版本不同,那叫我们到底依哪个本子?这确实带给我们修净土的人困难。因此,唐以后修净土的人,大家就不念《无量寿经》,专门念《阿弥陀经》,就是因为《无量寿经》的本子太多,无所适从,不知道依哪个本子好。何况在古时候,印刷术不发达,经书要靠手抄,流通的数量少,而且抄本也很不容易得到,这是困难之处。於是就有人想起来了,做会集本,把各种版本统统搜集起来重新编排,编一个新的本子,这几种本子里有重复的,重复的去掉,有不同的统统集合在一起,那这一个本子就把五种本子全都看到了,这是一个很好的设想。最初做这个事情的是宋朝王龙舒居士,王龙舒居士第一次做《无量寿经》的会集本,他这个本子一直流传下来,我们现在称它作《大阿弥陀经》,《大阿弥陀经》就是王龙舒的会集本。
龙舒居士是位很了不起的人,他是宋朝人,是一位在家居士,他考取进士,他得了功名,进士及第。那时候秀才、举人、进士是学位的名称,就像现在大学里面的学士、硕士、博士,他是拿到博士学位的。他的家庭环境还不错,又喜欢佛法,因此他没有做官。虽然拿到学位,中了进士,没有做官,一生的工夫都用在佛法上。他的注疏也不少。以他的身分、地位、学识、财力,在那个时代这五种本子他只看到四种,唐译的《大宝积经.无量寿如来会》,他一生没见到过,所以他的会集本里头是四种原译的会集本。我们以后知道《大宝积经.无量寿如来会》这个本子里面还有一些重要的经文,其他的四种本子里没有,因此他这个本子的会集就不完备,有缺漏的,这很遗憾的事情,但是会集的构想非常之好。
龙舒居士念佛真有功夫,往生是站著走的。我们看《龙舒净土文》前面画的那个像是站著往生的像,他是站著走的,预知时至,没有生病,那是真有功夫,不是假的。虽然他的会集本有缺陷,不完备,但是会集得相当之好,所以明朝莲池大师做《弥陀经疏钞》,做注解的时候,里面引用《无量寿经》引用得很多,他引用的《无量寿经》经文,几乎一半是《大阿弥陀经》的,就是王居士的这部会集本。由此可知,他这个本子虽然不完善,有缺陷,依旧被祖师大德们重视。
到了清朝咸丰年间(咸丰的妃子慈禧太后,大家都知道。提起咸丰,恐怕知道的人不多,提起他太太,名气大,比他的名气大,慈禧太后是他的西太后),有一位魏源居士,也是一位很了不起的人,通宗通教,国学、佛学的造诣都很深,他发了一个心给《无量寿经》重新做个会集本,他是五种本子都看到了。这个本子出来之后,当然比王龙舒的本子好,后面的本子一定是超过前面的,的确比王本好,这个本子我都见过。但是它又美中不足,这是后人对他有个批评,就是取舍不当。原译本真正好的、精彩的句子他漏掉了,最精彩的,不少句子他漏掉了,这是取拾不当。
第二个毛病,他用自己的意思把经文的字改了。当然在他改没过失,改的比原来用的词句好,我们看起来,意思更清楚,文字更美,是改得好。可是改经是很大的忌讳,这个例子不能开,一开了,你改,大家赞叹,将来人家不通的人,看经看不懂,随便的改一改,张三改一改,李四改一改,那以后经传下去就不能看了。所以决定不能改经,虽然改得好,不可以,怕开这个例子,以后这个风气提倡下去可不得了。这是印光大师非常反对的,这个例子不能开。你有意见时,你注在旁边,这是可以的,决定不能改动经中一个字,纵然发现错字,确实是错字,你可以注在旁边,这个字应该是什么字,不能更动它,希望经典原本永远这样保留下去,这样我们才能对得起后人。所以他有这两个缺点,这两个缺点都是大缺点,不是小缺点。因为印光大师严厉的批评这个本子,印祖批评就障碍到它的流通,所以他这个本子的流通量就非常少。
一直到民国初年,民国二十一、二年之间,这就是夏莲居老居士发心给《无量寿经》重新再做一部会集本,把魏老居士的缺点纠正过来。所以夏居士会集的本子是全心全力在做,闭关三年,三年当中完成会集的草本,然后再以七年时间不断的再修订、再更正,十年之后才成为定本,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本子,用了十年的工夫。而这里面最重要的一品,第六品,就是四十八愿,四十八愿会集的时候最为慎重。这一品经用了三个月的时间,而且还有梅光羲老居士,另外还有一位是他的老师,慧明老和尚,等於说第六品是三个人用三个月的时间会集的。慧明老法师在那时候是当代中国佛教的大德,他对於整个佛法几乎都涉及,他通教通襌也通密,真正是位大通家。你们才晓得这个本子会集出来之后,真正成为《无量寿经》最完美的版本。
但是佛法自古以来,这没有例外的,好事多磨,障碍很多,最明显的例子像襌宗六祖惠能大师。惠能在黄梅得法是二十四岁,五祖把衣钵传给他,可是同辈分的师兄弟不服气,要把衣钵抢回来,害得他在猎人队避难十五年,十五年之后,大家把这件事情慢慢的忘了,他才出来,你才晓得佛法的承传、弘扬不容易。同样一个道理,这么好的一个本子出来之后,我们佛门也反对,「居士作的,不是出家大师作的」,总是把它看矮一等,这是很大的错误观念,这个错误观念一直到今天,这是根深蒂固牢不可拔,这个不得了!你看经题上「清净平等」,那平等从哪里来?所以当时批评这个本子的,障碍这个本子流通的,就产生了一个很大的阻力。说实在的话,夏莲居老居士不是普通人,是佛菩萨再来的,诸位想想,龙舒居士、魏源居士是了不起、一流的人物,会集的缺点那么多,而到他手上的时候,一个缺点都找不到,不是世间人能够做到的。
我前些年在美国迈阿密讲经的时候,就是讲「认识佛教」,现在你们这边流通的带子很多,那时候曾宪炜居士没有出家,替我做翻译。来听的外国人不少,这些外国人里面有几位有神通的,曾居士也很喜欢神通,喜欢搞这个东西。我还没有到迈阿密去,他就向这些外国人介绍,那外国人说他知道,他说他看到光,那位外国人也有神通。他就把夏莲居老居士的照片给这位外国人看,叫他看看这个人修持怎么样?这个照片就是印在《无量寿经》注解(黄念祖居士注解)前面的照片。他们看了之后就跟曾居士说,「这个人在世的时候并不很出名,他现在不在世了。这个人的身体是透明的,他不是普通人」,所以他就很奇怪,从照片上怎么能看到身体是透明的?这个理我们明了,为什么透明?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没有了。透明是清净的,身心清净,透明的,这有通的人能看到,不是普通人物!这是曾居士在迈阿密的时候告诉我的。这个道埸十方诸佛放光注照,那是那位外国人告诉我的。他说为什么进入这个道埸大家生欢喜心?佛光照的,这个道埸就无比的殊胜。所以夏老不是凡夫,不是普通人,他是来救度众生的。
传他老人家的法就是黄念祖居士。黄念祖的舅父是梅光羲,黄老是梅光羲的外甥,梅光羲居士是台中李炳南老居士的老师,所以我们跟他的关系还有这么个瓜葛在里头,而梅光羲跟夏莲居是老朋友、老同参,所以我这个承传的确是这一个系列的。李老在台中得到这个本子,因为前面有一篇很长的序文是他老师写的,他当然毫无疑问百分之百的接受这部会集本。民国三十九年,他在台中法华寺讲过一遍,第一次讲,那个时候李老师的年龄比我现在还要轻一点,他还不满七十岁,六十多岁,第一次在法华寺讲。他那个眉注的本子以后我们印出来了,就是那时候讲的,那个时候写的字。以后我到台中亲近他,他老人家把这个本子就交给我,他的注解虽然不多,每一句、每一个段落,他都给我们点出来了,我当时看到就非常欢喜。
离开台中之后到台北,在台北讲经就认识了韩馆长,韩馆长五十岁生日的时候,她先生来找我,要给韩馆长做生日,我说做生日最好讲《无量寿经》、印《无量寿经》,他们喜欢得不得了,我就准备讲这个本子,《无量寿经》经本就印了三千本。我到台中把这件事情向老师报告,老师摇头,「不行,你现在不可以讲这部经,你年岁太轻了」。他说「现在这个经本在台湾有些老法师可能还不赞成,还不能接受,如果他们出来批评,你没有办法来抗衡,你会遭遇到困难」,所以就劝我不要讲。以后我就改讲《楞严经》,所以这部经就放下来,印的三千本本子就到处赠送流通。
一直到李老师圆寂,我在旧书里头又把这个本子翻出来,想到老师给我这部经十几年了,这个本子在我手上,而且他这个本子没有人看过,只有我晓得,没有人知道老师有这么一个本子。老师圆寂了,我们把这个本子印出来,给老师做个纪念,就公开让大家看。这一公开就有很多人生欢喜心,找我来讲,我就开讲,在台湾、在美国、在加拿大,第一次在温哥华讲的,大家听了非常欢喜,《无量寿经》就这样子弘扬开了。现在可以说这部经已经弘扬到全世界了,特别是在中国大陆,已经达到全国,读诵的人多,能够背诵的人也很多,无比的殊胜,缘成熟了。
澳洲这个地方,你们同修在此地发起这么一个组织,要在这里弘扬净宗,依照本经所说的,是你们无量劫来善根福德因缘的成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些事情可能你们自己也不知道,但是它是事实。善根、福德的殊胜就像经里头所说的。本经的发起在第三品,发起的因缘当然是众生的善根成熟,这个善根不是普通善根,是众生在一生当中要作佛了,你说这个善根多大?不是作别的,你这一生当中要作佛了,这个善根成熟。这个善根经上讲的,是你过去生中无量劫来曾经供养无量无边诸佛如来,才有这个缘分,才有这个机会,哪有那么简单!今天闻到这个佛法不相信掉头而去的,正常人,应当的,听到就相信那不是凡夫,那不是平常人,这个我们一定要认识清楚。
佛讲这部经,以我们现在来说,他的容貌、精神、光彩超过一生弘法任何一个时期,显得特别之好,才能引起阿难注意,阿难从来没有看到佛这样的光彩。这下看到这个光彩的时候,一定不是没有因缘的,这才向佛提出来请教。这一问,佛就赞叹他了,「你这一问,胜於(就是超过)供养一天下阿罗汉、辟支佛,布施累劫,功德千万亿倍」,这话是真的。你们今天在此地建这个道场就跟阿难问经的功德一样。如果不是佛说,你知道吗?你不晓得。你在那里做了世出世间第一等功德,你不晓得。为什么?这个道场一建立,整个澳洲人有福了,这还连带到东南亚,不是度自己这几个人,几个人福报小,它的影响力可能遍及全世界,所以你们这里发起,在这里组织,这个福报多大!
「新加坡净宗学会」成立三年到现在没有会所,新加坡的房地贵得不得了,我们这栋房子连这块地要是拿到新加坡去恐怕要十亿,这是真的一点也不假。新加坡普通住的公寓,像我们台湾来说,几十层楼高,那个里头一间公寓大概七、八十坪,诸位从台湾来,这印象都知道,七、八十坪,新加坡币要五百万,五百万买一层七、八十坪公寓连地皮都没有,真是寸土寸金。
听说有一个道场,那位老和尚年岁太大了,比丘尼,想捐出来送给净宗学会做会所,我说:「不错」,结果那天我去看了一下,我说:「你们不要指望」,他们说:「为什么?」我说:「不会成功」。他们说:「你怎么晓得?」「我一看,那个人没有福报。」过几天他们又谈判了,果然里头障碍重重,没有福报。修福要有大福报,你没有福报修不到福,你搞的是假的不是真的。真正的福田中,没有大福报是修不到福的,没有大智慧也修不得。我看那个人没有智慧,没有福报,所以我说「你们不要指望。你们净宗学会是正法道场,不是大福报、大智慧的人,想到你这儿来修点福都修不上」,不是个容易事!
你们常常念《无量寿经》,虽然念了很多,意思你还没有完全了解,了解之后,你就晓得,法喜充满。你们今天在此地干的是什么事?是诸佛欢喜的事。我们真正明白了解了,我们才肯定这部经典。所以我把这段历史告诉大家,我们的承传,直接承传的是印光法师,这是我们净土宗直接承传的,代代相传的,我们从十三祖直接传下来;旁边,我们也是夏莲居传给我们。
我跟黄念祖见了面,黄老居士,我们没有见面之前,我知道这个人,因为从前李老师跟我们提到过,知道有一位黄念祖居士这个人。我总以为他是古人,已经不在了。所以那一年我在华盛顿D.C.讲经,同修当中就来跟我说,他们想请一位密宗上师到这里来传法,我说:「哪一个?西藏的吗?」他说:「不是,是黄念祖上师」。我听了之后说:「不必了,你们专门念阿弥陀佛就好了,何必要去搞这些杂事!」结果到第二天,我忽然想起来,「黄念祖?」我就叫他们过来问,我说:「这个人是不是梅光羲居士的外甥?」他说:「是的」。我说:「那你们赶快找他来。」我说:「是梅老居士的外甥,他要传密不会传假的,会是真的」,他家学渊源很深,他们是正派的,不会有错误的,所以我就鼓励他把他请来。
他到美国住了一个月,那一个月我们没有见面,我离开D.C.,他到D.C.。D.C.的同修把我介绍给他,这知道我是李炳老的学生,李炳老是他舅父的学生,所以我们都拉得上关系。我当时就把李老师眉批注解的这个本子送了一本转交给黄老居士。黄老居士就把他这个《无量寿经》的注解送给我,就带这么一套,油印的。油印,大概现年轻人不知道,四、五十年前,蜡纸钢版刻的,油印的,那样的本子,字迹都很模糊。我一看,想到四十年前台湾的东西居然大陆现在还有,你就晓得落后多少。纸张也很差,油印的蜡纸我们晓得顶多只能印一百五十本,一百五十本以后就看不见了,所以才晓得它流通量很少。
於是我就写一封信给他,问他有没有版权?如果有版权就算了,就不谈了;没有版权,我说我到台湾替你翻印流通。他回一封信,非常欢喜,他说决定没有版权。所以我在台湾第一次就印了三万册,把他这个东西发扬光大。到第二年我到北京去看他,这是我们第一次见面,非常欢喜。因为在这个世界,这个阶段当中,弘扬这个本子(夏老的会集本),在海外就是我一个,在中国大陆就是他一个,没有第二个人,所以我们见面就特别亲切,我们弘扬同一个本子,同一个承传,所以非常欢喜。这一段历史诸位要是明了,你就能够建立信心,晓得遇到这个法门不容易,尤其是这部经典实在是太难得了。
黄念祖老居士告诉我,到以后夏法圣,夏法圣跟我讲得更详细。夏法圣是夏莲居的孙子,现在在北京,我跟他见过几次面,他也是黄念祖的学生。他跟我说,他的祖父在临死的时候告诉大家,他会集的《无量寿经》将来会从海外传到中国,将来会弘扬到全世界。那个时候讲这些话,他们几十年都想不通,怎么可能从海外传到中国?结果看到我印了那么多带到中国,他说「没错,祖父讲的话灵了」。尤其现在我们传到欧美每个国家,真的是弘扬到全世界了,夏老讲得没错。这些我们不能不知道,不可以不知道。我们这个法门从哪里来的?谁传给我们的?明了这个历史渊源,我们的信心才会坚定不移。大家修的是真实的福报,这外面的人不能比的。道场大小不在形式,我们这个道场佛光普照,尽虚空遍法界,没有比这个更殊胜的。
这部经,这个会集,连经题都是会集的。王龙舒会集的,他是新取了一个名字叫《大阿弥陀经》,他取这个名字。魏老居士会集的,他取的名字也是自己取的名字。唯独夏老,他这个名字是五种原译本里面,取第一个汉译的《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取最后一个宋译的《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把《无量寿庄严经》的「经」字去掉,后头把这个「无量」去掉,「清净平等觉」接上,完完整整的一个经题,经题也是会集的,也不是他自己另取的。而且这个经题把全经的经义显示出来了,全经经义就是净土宗的教义。如果人家问你净土宗讲的是什么?你就把这个名字搞清楚,你的答覆就百分之百正确。
这个经题,我在这里跟诸位简单说说。「佛说」,此地的「佛」,跟所有佛经里面冠上「佛说」那个佛不一样,其他经上的「佛说」是释迦牟尼佛说,此经这个「佛说」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这个意思不同,范围太大了。「说」,古德的解释,「佛说」是佛心里欢喜,欢喜他才会说,畅佛本怀,佛讲这部经是无比的欢喜,为什么?所有一切经讲到最高的是度众生成菩萨、成阿罗汉,是帮助你离苦得乐,没有叫一个人在一生当中作佛,没有这种经典。这部经典是你一生当中可以作佛,所以佛遇到这样的根机,那个欢喜达到顶点,无量的欢喜,你这一生,恭喜你,你要作佛了,你作佛的机缘成熟了,不但释迦牟尼佛欢喜、阿弥陀佛欢喜,一切诸佛都欢喜,是这么一个道理。所以这里的「佛说」跟一切经里冠的「佛说」,意思大大不相同。
这个「大乘」是拣别这部经不是小乘。有人说我们念佛人是自了汉,是小乘,这经题上就是大乘,他连这两个字都不认识,你说那还有什么话说?还说我们是小乘自了汉,岂不是经上释迦牟尼佛的经题他都不认得,他都念漏掉了,或者念错了,把大念成小,你说糟不糟糕!这简直是笑话。古德告诉我们,不但是大乘,是大乘当中的大乘,一乘当中的一乘,这是我们在古德注疏里面所看到的,第一殊胜。
善导大师为我们说,「如来所以出兴世,唯说弥陀本愿海」。善导在中国历史上记载是阿弥陀佛再来的,弥陀化身,这是中国人有福。善导所说的就是阿弥陀佛自己说的。十方一切诸佛示现成佛度众生,为什么?就是说《无量寿经》。《无量寿经》是一切诸佛出现於世间主要讲的一部经,其他的是陪衬的,不是主要的,这部经是主要的,所以讲这部经的时候能够得一切诸佛的护念加持,佛光注照,我们听到、接触到是无比的欢喜,道理在此地。这是多大的福报!在经里面讲的是过去生中曾经供养无量无边诸佛如来,你才有这个缘分遇到,才有这个缘分听到,没有这么大的福德遇不到,送给你,你也不想看,你也看不下去,为什么?没福。
「无量寿」就是襌宗讲的「真如本性」。实在讲这只是「无量」两个字,「寿」是举一个比喻,无量寿、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才艺,甚至今天世间人讲金银财宝,都是无量的金银财宝,没有一样不是无量,它的无量是这个意思。所有一切无量用一个「寿」来做代表,一切无量当中,寿是第一。如果没有无量寿,没有寿命,你有无量的财宝还是让别人去享受,还是得不到。你自己必须要有无量寿,一切的无量你才真正享受到,所以用一个「寿」字做代表。这句话就是《六祖坛经》里惠能大师所说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本自具足就是无量,一样不缺。
下面「庄严」,我们用六祖大师的话来讲,大家体会就更容易,「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庄严是相,十法界依正庄严从哪里来的?从自性变现出来的。所以前面「无量寿」就是六祖惠能讲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庄严」就是「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诸位要是读过《坛经》,我这样一引用,这就很容易理解。这是自性,体、相、作用,这是我们所求的,你得到就成佛了。「无量寿」是明心见性,「庄严」是法身、报身、应化身,一体三身,你就得到了。这是我们所求的,这是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可是我们今天迷了,不觉了,迷失了自性,如何能够求到?方法就在后面这句「清净平等觉」,我们要修清净心、要修平等心、要修觉心。
「清净平等觉」这五个字就是三宝。佛教徒,一入门的时候要请一位老师传授三皈,传授三皈是什么?把佛法修行的纲领传授给你,这是传授三皈。不是去拜一个人做老师,那个人自身都不保了,他还能帮助你吗?是传授你修学的纲领,这个修学的纲领叫「三宝」。三宝在古时候大家不会错会意思,但是佛法传久了,传久了慢慢就变质了,还是「佛法僧」三个字,但是意思不一样了,错解了。这椿事情我们在《六祖坛经》上看到,六祖惠能距离我们现在一千三百年,换句话说,他在《坛经》上既然提到这个事情,可见得在一千三百年前这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大家皈依三宝,把三宝误会了,所以他的传授,他不叫你「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他不这样讲法,怕大家发生误会。你看《坛经》里面传授三皈,他讲「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他用「觉、正、净」,然后再解释,「佛者觉也(佛是觉的意思),法者正也(正知正见),僧者净也(清净不染)」,他这么说法,我们就想到在那时候已经把「佛法僧」误会了。皈依佛,佛像;皈依法,经典;皈依僧,出家人,那就糟了,这三样东西自身不保,靠不住,所以叫你皈依「自性三宝」,我们在讲三皈依的时候讲得很清楚。
所以这个经题上,「觉」是佛宝,「平等」是法宝,「清净」是僧宝,三宝具足,不但三宝具足,三学亦具足。三学是世尊一代时教的总归纳,归纳这三大类,「戒定慧」。我们现在这个经典分三类,分做「经、律、论」三藏,「经藏」里面讲的是「定学」,讲定的,「论藏」是讲慧的,「律藏」是讲戒的,世尊四十九年所说之法归纳起来不外乎「戒定慧」。我们这个题里面戒定慧具足,清净是戒,平等是定,觉是慧,三学三慧统统具足。我给大家说这个意思就是这部经代表了全部的藏经,这部经代表了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浓缩就是《无量寿经》,展开来就是《大藏经》,这是《大藏经》的精华。有人说你读这一部不够,你还读什么?没得读。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全部都在此地,如果你要懂这个义理的话,不仅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对众生所宣讲无量无边的经典都不出《无量寿经》,才晓得这是如来宣说的第一经。第一经要第一智慧的人才会发现,一般人怎么会发现?从来没有见过金刚钻的,把金刚钻放在那个地方给他看,「这个玻璃砸得这么碎,这个烂玻璃丢掉算了」,不识货!这个金刚宝,一般人说是烂玻璃片,不知道这是宝物,不知道这是最珍贵的东西。所以经题的意思把净宗的宗旨、教义完全宣扬出来了。
在三学里面、在三宝里面,我们所修学的,特别著重在清净心,净宗是心净则土净。我们用的方法是「执持名号」,用这个方法修清净心,「心净则国土净」。清净心怎么修法?经典上都教给我们了,有理论、有方法,会叫你身心清净,真正是自在快乐,你这一生会过得非常快乐、非常幸福,非常有意义、有价值,决定没有空过,你说这个生命多充实!都在这部经上。字字句句都含无量义,所以不仅包括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经,包括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的经典,能够接触到、听闻到不是简单的因缘。好,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明天我在经文里面最要紧的经义给诸位提出几句,向大家来报告。今天我们就到这里结束,谢谢同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