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地藏经科注菁华(第二集)--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首页->所有文章 -> 净土法门法师所有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开示地藏经



 净土法门法师:地藏经科注菁华(第二集)


 下载DOC文档  



地藏经科注菁华  (第二卷)  澳洲净宗学会  档名:14-13-02

  昨天跟诸位说的是法界的总体,这一段非常重要。由此可知,世间与出世间,佛菩萨跟众生,只是在一念迷悟之间,觉悟就是出世间,迷了就是世间,所以世间跟出世间并没有界限,并没有什么两样,如果我们要这样想法,那就错了。世间跟出世间在形象上讲没有两样,无二无别,一真法界跟十法界也没有两样,同时存在,关键就是一念迷悟。悟的人确实见到事实真相,迷的人完全见不到,他随顺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这是我们首先要辨别明了的。无论是迷、是悟,自性确实没有两样,所以诸佛觉悟之后,他看大地一切众生皆成佛道,这是真的,决定不是假的。今天底下这一段,是说佛道的根源,在第三行第二句:

  故古德云,指虚空世界,悉我自心。】

  古时候这些大德常说,『指虚空世界,悉我自心』,说这个话是见到实相。说「虚空」、说「世界」,就把这里面一切的人事物都包括在其中。这到底是什么?完全是自己的心,《华严经》所说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如果这个意思我们一下体会不到,佛经里面常用比喻来说明,比喻说得最多的是「梦幻」,也就是我们讲的作梦。人在作梦的时候,不知道自己在作梦,梦中还是虚妄分别执著。如果作梦的人,正在作梦的时候,他觉悟了,这梦中所有的境界,人、物、事,虚空、世界,他一下明了了,全是我的自心变现之物。能变的是自心,所变的是境界,能所不二,能变的是体,所变的是相、是事,确实是一不是二,这样你就见性了。禅宗说「明心见性」,见性怎么见法?忽然觉悟到所有虚空世界全是自己,这就见性了。诸佛菩萨跟我们差别就在此地,凡夫认为虚空世界不是自己,佛菩萨知道虚空世界是自己。凡夫决定不会认为芸芸众生是自己,而佛菩萨知道所有一切众生是自己,差别在此地。

  这话怎么讲?还是以作梦来做比喻。梦中一定有自己,也梦到许许多多人,梦中的自己是自心变现出来的,梦里面许许多多的人,还是自己心里变现出来的,能变的是一个,所变的现象是无量无边,能变跟所变是一不是二。所以诸佛菩萨对於一切众生的慈悲,叫无缘大慈。无缘怎么讲法?就是无条件。为什么无条件?是自心变现的。所以哪里来的自己?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这是佛所见的,佛所证的。我们凡夫恰恰跟佛的知见相反,我们凡夫决定不会把外面一切人事物看作自己,如果把外面一切人事物看作自己,你什么问题都没有了。世间人与人恩恩怨怨,生生世世没完没了,如果知道都是自己变现的,不就全都了了,还有什么问题?这就是佛跟菩萨不一样的地方。

  古德说出这两句话,不简单!能说出这两句话,他一定见性,见性就作佛了。禅宗说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见的是什么?见到虚空世界是自己,这叫见到自心,见到自性。见性就成佛,此地说的成佛并不是究竟圆满的佛,是天台家讲的「六即佛」,这是属於「分证即佛」。你虽然见到了,见到是觉悟,悟有浅深不相同,虽然悟了还没有彻底,所以诸佛如来果地上那个作用,你还没有得到,你是刚开悟。悟里面又有解悟跟证悟,如果是解悟,你还在十法界,如果是证悟,你是一真法界的初住菩萨。初住菩萨就算是成佛,他有能力随类化身,有能力随机说法,应以什么身得度就能现什么身,他得自在了。转业报身为愿力身,他要到这个世间来,是乘愿再来,他不是业报而来。

  但是这样的菩萨,距离圆教佛果还相当远,世尊在大经里面常说,他还要修行三大阿僧只劫。所以三大阿僧只劫不是对我们说的,是对圆初住菩萨,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是对他们说的,所以我们今天修行,修的时间再长都不算数,这个要知道。你什么时候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从这一天算起。所以他成的佛叫分证佛,他是真的不是假的,但是不圆满。古人用月亮做比喻,把十五的满月比作圆教的究竟佛果,初二、初三的月牙比喻作十住菩萨。初住、二住是月牙,也有一点点光,但是那个光是真的不是假的,确实是月光,这就叫分证佛。好像夜晚,从初二、初三的月牙起一直到十四的月亮,都叫分证,十五才叫圆满究竟。

  分证之外还有「相似」,哪些是相似的?譬如《楞严经》所讲,我们捏目所看相似的。晚上看月亮,我们用手指按在眼睛上,用力压下去,看到月亮好像两个,那就叫相似,不是真的。这个相似也算不错,总是靠近,还有完全是假的,决定不能够证到真实。像水里面的月亮,你把水里面的月亮当作真月亮,你就永远见不到,那是月影,假的不是真的。这是什么?天台家讲的「名字即佛」,名字即佛是有名无实。这是天台家的讲法,我们都要清楚、都要明了。一般学佛在哪个地位?都在名字位中。天天用功,也读经念佛,自己在日常生活当中,观念习气丝毫都没有改过来,这就叫名字位中,这决定不能成就,这是水里面的月亮。真正会用功的人,要把经上讲的做到,譬如昨天讲的这一段大道理,要把它变成自己的思想,变成自己的观念,一天到晚起心动念,就是这个看法,就是这个想法,你就落到观行位,功夫才会得力。观念转过来,你的言语造作一定也就跟著转过来了。

  前面跟大家讲,决定不会再为自己,念念为一切众生。为一切众生什么?为一切众生幸福著想,这不是佛法,这还是世间法;为一切众生破迷开悟,这才是佛法。我觉悟了,众生没有觉悟,我要帮助他觉悟,把帮助众生觉悟,当作我这一生当中最重要的大事来做,你就是真菩萨,不是假菩萨。菩萨的事业跟世间人的事业没有两样,无论你过什么样的生活,无论你从事哪个行业,就在你自己本位生活当中,本分工作里面,帮助人觉悟。怎么帮法?以往我们的生活为自己,现在念头转过来,我生活是为众生;我活在这个世间不是为自己活著,我是为一切众生活著,我是为佛法常住活著,这是菩萨的生活。

  往年我的工作,辛辛苦苦工作是为自己、为家庭,为自己的名闻利养,现在不为自己了,现在为了服务社会国家、为服务世界一切众生,念头转过来了。迷的时候是以营利为目标,悟了是以服务为目标,这不一样了。我们还是一样生活、一样工作,可是目的变了,态度变了。为自己,有的时候还可以偷懒,无所谓,但为别人就不敢偷懒,偷懒就对不起众生,要更精进、更努力,舍己为人。所以男女老少、各行各业,都是菩萨,都是诸佛如来,不要换生活方式,也不要换工作行业。我们在《华严》五十三参里面看到,那都是诸佛菩萨,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不是统统都有吗?那些都是觉悟的人,做出觉悟的样子来给大家看,诱导大家也能像他那样的觉悟,那就对了。这个意思要细心去体会。这两句是觉悟人的境界,再看后面这两句:

  考善恶报应并是惑心】

  这两句说的什么?迷是凡夫的境界。前面两句是佛的境界,这两句是凡夫境界。凡夫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在造业,造作可以分为三大类:一类是善,一类是恶,一类是无记,无记是无所谓善恶。什么是善?利益众生的是善;什么是恶?利益自己的是恶。佛家善恶是这个解释,我们一定要晓得。为什么说利益自己的叫恶,我们凡夫不知道,佛清楚。你为什么生生世世搞六道轮回,你本来是佛,你为什么成不了佛?关键就是你念念为利益自己,就坏在此地,念念执著有个我,错了。只要你执著有个我,这个执著是六道轮回的根本;换句话说,六道轮回从哪里来的?是从执著我而来的。你什么时候把我放弃,不再执著有个我,你就超越六道。所以佛告诉我们,起心动念为我是恶,这个恶就是让你永远不能脱离六道轮回。所以佛教给我们的方法妙极了,反过来就成了,你念念为众生、念念为社会,你就出了六道,你就超越了。哪一个人,无论他是什么人,无论他在社会上做什么工作,只要他一回头,念念为别人服务,不再为自己,这个人就出了六道,这个人就证得「虚空世界,悉我自心」,他就入这个境界,这是一真法界。我们世间人,不晓得这个道理,不了解事实真相,还认为念念为我很有道理。有什么道理?有六道轮回的道理,有地狱、饿鬼、畜生的道理,在搞这个。

  所以成佛,破两种执著而已,第一个是我执,第二个是法执。我执破了,法执没有破,就像刚才讲月亮的那个比喻,你看到是相似的月亮,没看到真实的月,是捏目所见。「我」没有了,法有,你有法执,虽然没有六道,还有十法界。十法界里面罗汉、辟支佛、菩萨和佛,十法界里面的佛,他们没见性。为什么没见性?他执著一切法有,他不执著我,他知道我没有了,所以他没有六道,他还有四圣法界。哪一天觉悟了,法也没有了,《金刚经》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他明白了,法也是假的,法也不是真的,法也是自心变现的。他这一觉悟,就超越十法界,就住一真法界。一真法界也叫无障碍的法界,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告诉我们四种无碍: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他入这个境界,这是真我现前,得大自在。这是我们一定要了解、要明白。所以『善恶报应并是惑心』,「惑」是迷惑,是贪瞋痴里头的痴迷。

  六道里面众生作善,善是利益社会、利益众生,那跟菩萨有什么两样?确实是两样。世间人行善是我行善,我没有丢掉,我为一切众生,还有一个我在,所以那个善是六道里面三善道的果报,他跟佛菩萨不一样。佛菩萨利益一切众生行善,没有我,绝不执著有个我,他不但没有我也没有法,换句话说,也没有人。譬如行布施,我们凡夫布施,执著我今天修布施,哪一个人接受我的布施,我布施多少钱财给他,念念都执著,这种善就是六道里头的善果,种善因得善果,出不了三界,出不了六道轮回。诸佛菩萨行布施无我相,不执著我今天修布施;也无人相,绝不执著哪一个人受我的恩惠;也不执著我布施些什么东西;统统不执著,这叫三轮体空。事情天天在做,很认真在做,心里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就是《金刚经》讲的离四相,就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所以他能见性,他能够超越六道与十法界,证得一真法界。我们说证得一真法界,是对我们凡夫说的,他们心里没有一真法界。他们没有轮回的念头,也没有六道、十法界的念头,也没有一真法界的念头,这就叫真的一真法界。他还要有个一真法界,那是妄想,又错了,心里有个一真法界,他怎么会清净?

  我们今天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希望阿弥陀佛来接引我们往生极乐世界,这是阿弥陀佛大开方便之门。没有这个门,诸位想想,我们这一生还能成就吗?决定不可能。不可能的原因在哪里?我执、法执,你断不了。你能断,你才能有成就,不能断,你决定没有成就。阿弥陀佛发的愿,做的事情,西方极乐世界等於说他建立一个道场收容我们这些人。我们到那边去并没有成佛,我们一品烦恼都没有断,我执、法执都没有破,可是他发愿接引我们往生。我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那个地方是最好的修学环境,这是阿弥陀佛布施供养我们的。不是我们供养阿弥陀佛,是阿弥陀佛供养我们,布施我们,所以佛经上释迦牟尼佛说,阿弥陀佛是大施主,虚空法界第一大施主,建筑这么理想的修学道场来提供我们。我们到他那里去,他以他的本愿威神力量加持我们,使我们虽然有烦恼习气,但决定不会起作用。烦恼习气有,叫带业往生,业可以带著去。为什么到那里烦恼就不起作用?烦恼习气是因,要有缘你才会起作用,西方世界没有贪瞋痴慢的缘。

  这个世间很多资源缺乏,希有难得,所以大家看得很贵重,起了贪心。我们世间人看到黄金与珠宝,就会起贪心。西方极乐世界是黄金铺马路,像水泥一样铺马路的,那些七宝有什么用处?是建筑材料。今天哪个人会到马路上挖一块柏油摆饰在身上,哪有这个道理!建筑材料都是砖头瓦块,拿出来戴在头上就美了?所以这个世间,这种诱惑我们的贪心,到西方极乐世界不贪了。为什么?你拿这些东西,人家笑话你。它太多了,太丰富了,虽然是七宝庄严,但不起贪心,你要什么有什么,应念而生;我们这个世间贪不到才起瞋恚,样样都贪到就不会起瞋恚心;天天听佛讲经说法,你就不愚痴了,那个地方的缘好,你贪瞋痴决定起不来;傲慢心也起不来,为什么?每一个人长的样子都相同,你有什么傲慢?这个世间人会起傲慢,觉得你长的相不如我,我长的比你好,起了傲慢心,到那里统统都跟佛完全相同,所以傲慢心起不来。这是西方极乐世界无比的殊胜,一切诸佛刹土里面没有的,这个地方你不去,你想靠自己断贪瞋痴慢,那就难了,就很不容易。所以十方世界六道、十法界,都是愚痴迷惑变现出来的境界,这就《华严经》讲的「唯识所变」。识就是迷,觉悟了叫心性,迷了叫识。「考」就是考察,考察六道轮回善恶报应统统是迷惑颠倒,是这么回事情。

  既本一心而贯诸法,故我佛法门,惟以心为道也。】

  这些话句句都重要。既然原本就是一心,『一心而贯诸法』,这个「法」就是世间法跟出世间法,统统包括在里面,一样都没有漏掉。这些法怎么来的?一心所现,所以一心就能够贯一切法;「贯」是贯通,没有障碍。你今天想求智慧,智慧从哪里来?智慧是自心本来具足的,不是从外面来的。只要你得一心,诸佛如来果地上圆满的智慧就现前了。你如果想得一切法还是这个道理,几时你证得一心,这一切法你全得到,尽虚空遍法界都是你自心变现的,你哪里会有欠缺?圆圆满满得到了,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佛门说的是『惟以心为道』,佛法讲证道,什么是道?自己的心就是道。自己的心就是佛,自己的心就是法界,自己的心就是真如本性,离开自心无有一法可得,这是真理,这是事实真相。

  这一行文字在此地只占一行,这一行讲的是佛道的根源,也可以说佛法的根源。底下这一段,给我们说法界的缘起,这就是说十法界依正庄严从哪里来的。今天许许多多人都在探索宇宙怎么发生的?生命从哪里开始的?世界产生许多哲学学说,有人说人是猿猴进化而来的,你们相信不相信?你相信,我不相信。我为什么不相信?现在还有这么多猿猴,为什么一部分猿猴变成人,一部分不变成人,哪有这种道理!要是人是猿猴变成的,现在不应该再有猿猴了,为什么?都变成人了。哪有这个变,那个不变,哪有这种道理!细细去想想,不能自圆其说。猿猴倒是有一种方法可以变成人,就是修行,狐狸修行会变成人,猿猴修行也能变成人,他要没有修炼的功夫,他没有办法变成人。狐狸修行变成人是真的,我见过,所以我相信。

  五十年前抗战期间,我住在湖南衡山。那一家是两层楼房,是一个财主,他的楼上就住著狐狸。一家与狐狸,住了十几年也相安无事。那个楼上从来没有人敢上去,狐狸也常常下来散步,很多人看见。听说狐狸要修五百年才变成人形,大概他还不到五百年。我们看见是一个人形,是男的,穿的是蓝布长褂,面目看不清楚,有很多人看见,没有一个人看清楚他的面目。面目模模糊糊的,所以大概五百年还不到,他已经修成人样出来晃晃,这是真有不是假的。这个事情,还是佛法讲得有道理,讲法界缘起,这就引《华严经》说:

  华严经云,心如工画师,造种种五蕴,一切世间中,无不由心造。】

  《华严经》这一首偈,这四句非常有名。古来许多祖师大德讲到法界缘起都引用《华严经》这四句话。能造的是心,所造的是种种五蕴,种种五蕴就是我们今天讲的万事万物,万事万物离不开五蕴。五蕴是色、受、想、行、识。「色」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物质,所有一切万事万物离不开物质。而佛经里面讲的色,实在说就是现在科学家讲的基本粒子,构成一切物质现象的基本物质,佛家称为色。佛说这个色法,就是基本的物质,有四种现象,它用地、水、火、风四个字来做代表,它有这四个现象。

  「地」是什么?它是物质,虽然很小,现在用高倍的显微镜能够看得出来,能够发现,看到它存在。在佛法里面天眼可以看到,佛眼看得更透彻,佛在经告诉我们,阿罗汉的天眼,这不是天人的天眼,天人的天眼比不上阿罗汉;阿罗汉的天眼能够看到微尘,可见得微尘很小,也许就像我们现在所发现的原子,阿罗汉能够看到,我们凡夫看不到。可是比微尘更小的,色聚之微、极微之微,阿罗汉看不到,佛看得到,这是色法里面最小的。它也有四个现象,这四个现象是地大,它是物质,你能够看见;火大,它有温度,这个基本的物质它有温度;水大,它有湿度,(现在人讲带电,火大是带阳电,水大是带阴电);风大,它是动的不是静止的,风是代表动。所以它这四个基本的现象,跟现代物理学家观察到的,现在所谓的量子力学没有两样。

  佛比他观察得更详细、更清楚,佛不需要利用仪器,他一双眼睛就看得很清楚。他看一切物象,都是假的不是真的,都是基本物质组合而已,所以叫缘生。一个现象之生,是组合成功它就生了,因缘散了,它就灭了。好比我们这个房子,这个房子是许多缘组合的,有水泥、有钢筋、有砖头、有瓦片,再加上人工把它排列起来,这栋房子就建起来了。如果把它拆下来,它还是那一堆东西,房子没有了。试问房子有没有生灭?不生不灭。为什么?组合起来,这些材料没有生,拆下来,这些材料没有灭。房子是个幻相,拆了堆在那里一堆,你为什么不叫它房子?架起来、排起来你叫它房子。诸位细细去想这个道理,万事万物都是这些基本物质的组合而已,组合不一样,所以看到形形色色森罗万象。

  这是说物质的一部分,除了物质一部分之外,还有精神这一部分。精神这一部分,佛讲的是受、想、行、识。「受」是什么?你有苦、乐、忧、喜的感受,这四种都是属於心法。你有思「想」,这个思想叫妄想。你有分别、你有执著,「识」就是分别执著。「行」是相续的相,念念不断,一个念头接一个念头,念念不住,这叫行。所以世出世间一切法,一分析总离不开这五样东西,这叫五蕴。五蕴从哪里来的?五蕴是制造出来的,是心里变现出来的。心能现,五蕴是所现,所以比喻『心如工画师』,「工画师」用现代话讲就是画家。『造种种五蕴』,他会画画,那个画是他心里想像变现来的。这把我们的心比喻成一个画家,把世出世间一切法比喻作画,这个画是画家画出来的,世出世间一切法是我们自心变现出来的,离开自心决定没有一法可得。

  这个心太重要了,心在哪里?《楞严经》一开端,释迦牟尼佛就问阿难尊者,问他心在哪里?阿难比我们聪明,说了七个地方,释迦牟尼佛都给它否定了。我们说不出七个地方,我问你:「你心在哪里?」心在这里,错了!这个心怎么能造万法?给诸位说,心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心在哪里?尽虚空遍法界就是心,是自己的真心。心的功能无比的殊胜,见闻觉知都是心的起用。我们在夜晚看到天空的星星,有许多星星距离我们几十个光年,我们睁开眼睛就看到它了,如果我们的心达不到那个星球、那个光,你怎么会看见?所以佛经告诉我们:「心包太虚,量周沙界」,那是真的,一点都不假。诸佛如来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也都是这样。决定不是说,他成佛了,他的心量就那么大,我们是凡夫,心量就没那么大,错了!凡夫心量还是那么大,是自己把它变小了,其实好像是变小,还是那么大。

  这怎么说法?佛在《楞严经》有个比喻,佛把我们的真心比作大海,海很大;把我们的妄心,分别执著的心比喻作大海的一个水泡。於是你就认定水泡是自己的真心,你错认了!不知道大海才是真心。哪一天水泡破了,豁然大悟,原来我们的心跟诸佛如来没有两样。在迷也没有两样,决定不会说,迷了你的心就小了,悟了心就大了,没这个道理。迷悟不二,迷的时候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悟的时候还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不过是悟了得到受用,迷了就很苦恼,不得其用,差别在这个地方。

  所以佛法的缘起,以心为道。佛法的修学,目的就是明心见性。为什么要明心?现在我们对自己的心不明白,因为不明才要明,因为不见才要见。明心就见性了,见性就明心了,它是一桩事情,不是两桩事情。可是这四个字,它有两个意思,这里面说了一个心,说了一个性。这个心是什么?心是妄想、分别、执著;性是什么?性是没有妄想、分别、执著。你对於妄想、分别、执著这桩事情彻底明白了,明白之后原来就是真如本性,这叫见性,见性就成佛。千经万论,无量法门,都是为这桩事情,这叫佛道。我们今天采取的方式,是用念阿弥陀佛的方法,目的是在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此地讲的一念自性。我们念佛果然念到一心不乱,就是一念自性现前,就成佛了,这个方法妙!在一切方法里面第一殊胜,「念佛是因,成佛是果」。用念佛的方法成佛,比哪一个法门都快速、都稳当,所以一切诸佛如来没有一个不赞叹。

  『一切世间中,无不由心造』。这两句把法界缘起说出来了;前面两句是比喻。「一切世间」,是佛法里面讲的「有情世间」,现在讲的动物;「器世间」,现在讲的植物、矿物;「智正觉世间」,现在话来说,与我们生活在不同时空维次里面的一切众生。这些都是由心造的,谁的心?自己的心。我们自己的心,跟佛心、跟众生心,是一个心不是两个心。这一个心就好像大海一样,我们在大海里起了许许多多水泡,我是这个水泡,你是那个水泡,他又是另一个水泡,水泡统统不一样,各人执著各人的,水泡是妄心,破了就都一样,都没有离开大海,大海才是本性、真心。所以你一定要晓得,尽虚空遍法界是自己,你对於一切人事物自然就关怀,自然就爱护。这种爱护就是自己爱自己,自爱自重;换句话说,你轻慢别人就是轻慢你的自性,你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性,关怀别人就是关怀自己,你不肯照顾别人就是不肯照顾自己。凡夫迷惑,分自分他,诸佛菩萨觉悟,没有自他这个念头,所以能够兴起「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帮助十法界一切还没有觉悟的众生,没有任何条件,没有任何理由,是自不是他。

  唯有诸佛菩萨,才有真正的爱。佛家不讲爱,讲慈悲,慈悲就是真爱;世间人讲爱,是假慈悲,假的不是真的。世间人是感情用事,今天好了,明天就恼了,这是大家常看到的现象。不但你对人靠不住,自己对自己都靠不住,早晨欢喜,下午就发脾气,这都是事实。你对自己都保不住,你还能对别人保得住,哪有这种道理!我们学佛明白了,人家说好,我们笑笑,未必真好,不要计较;他说不好,也好,这未必真不好。我们为什么这么看?佛经讲得很清楚,一切众生识心未定。他那个心是不一定的,常常产生变化,前念跟后念就不一样。他不是觉悟的人,觉悟人的心是真常,永远不变。所以叫慈悲,不叫爱;慈悲就是关怀、就是爱护,就是全心全力帮助,永远不会变的。你喜欢佛菩萨,佛菩萨爱护你;你恨佛菩萨,佛菩萨还是爱护你;你侮辱佛菩萨,陷害佛菩萨,糟蹋佛菩萨,佛菩萨依旧关怀你,依旧爱护你,那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学佛就要学这一点,要学真的,要干真的,不要干假的。我们知道世间人在迷惑状态,全是假的,你要能够体谅他,经上讲要怜悯他,不要去责怪他。他很可怜,前念后念都保不住,你怎么可以责怪他?一定要以善巧方便诱导他,帮助他觉悟,帮助他明白,这就对了。下面引《起信论》的一句话:

  起信论云,有法,能起摩诃衍信相。所言法者,谓众生心,是心,则摄一切世间出世间法。皆此意也。】

  这一句话不能细讲,细讲占很长的时间,我们只讲它的重点。它的重点是『法』,「法」是什么?『众生心』,这个要记住。法是众生心,众生心就是自己的心。这个众生,不能看作很多很多人的心,那你就看错了。「众」是种种,种种人、种种事、种种法,这种种生起来的那个心。它怎么生起来?它从心生起来,这个众生心是这个说法。不是说好多好多人的心,那个心就乱七八糟。这是一切众生生起的那个心,十法界依正庄严生起来的这个心,这个心正是前面说的「虚空世界,悉我自心」,虚空世界是从这个心生出来的,这叫众生心。『是心,则摄一切世间出世间法』,这个心能摄万法,当然也能包含一切万法,就是心包太虚的意思。下面本经地藏菩萨也有这个说法:

  是则地藏菩萨所云,一切诸法,从心所起,与心作相,和合而有,共生共灭,同无有住。以一切境界,但随心所缘,念念相续故,而得住持,暂时为有者。】

  这是再回头来看本经,本经也是这个说法,这是略举经论来说明这桩事情。由此可知,这个事情,是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四十九年常讲的,就是说明这桩事情。确实要常讲,常讲你就常听,听得耳熟,印象就深刻了,不定在什么时候豁然大悟,你就能明心见性。如果不常听,不常作意,不常作意是不常想它,不常听它,你就永远不会开悟。教下是天天讲,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天天讲;宗门虽然不讲,叫你提出疑情,就是常常想著这桩事情,不要忘掉。譬如说,「一念自性」,「体元湛寂」,「自性之心」,「用本虚灵」,就这四句,这是所谓的「话头」。你常常想这四句,没有答案,如果你要想得到答案,那就是打妄想,这叫「提起疑情」。小疑有小悟,大疑有大悟,用疑情的方法来帮助你开悟。教下是天天听讲,天天薰习,用这个方法来帮助你开悟。方法不一样,目的都相同,都是叫你明白事实真相。你明了之后就超凡入圣,就是佛菩萨,你不明了就是凡夫。这是佛法的缘起,法界的缘起。

  《地藏经》地藏菩萨所讲的,说得多一点,说得详细。『一切诸法』,包括世间、出世间一切法,包括华藏世界、极乐世界,都是『从心所起,与心作相』,现出来的这个相跟心一定相应。极乐世界的相为什么那么庄严?心清净,心真诚;真诚、清净、平等、觉心,就现出无比庄严的相好。我们现在这个世间相为什么不好?五浊恶世;浊是污染,恶是邪恶。我们的思想见解错误,叫邪知邪见。恶是造十恶业,身造杀、盗、YIN,口造妄语、两舌、绮语、恶口,意造贪、瞋、痴,我们现出的相怎么会是好相?相是随心转,心好相就好,心恶相就恶。如果你冷静观察人,你看那个人容貌很清秀、很善良,他的心善;你看那个人相貌很凶恶,他的心恶。你喜欢的时候,那个相很好看,你不喜欢的时候,那个相好难看,这很明显。一个人的相刹那刹那在变,只要你观察入微,你就完全明白了。

  什么人的相不变?佛的相不变。佛佛道同,佛的心是到真正寂静了,这里面讲体元湛寂,他湛寂达到圆满,不变了,所以佛的相不变。菩萨的相,没有达到圆满,所以菩萨的相还有变,但是变得少,变得幅度小。应用在我们生活上也是如此,如果你的生活很清静,妄想很少,你的变化就不大;如果你每天妄念很多,思想很复杂,你的变化就很大。我们世间讲老化,人为什么老?古人说得好,「忧能使人老」,你为什么老?忧虑太多。尤其是上了年岁的人老得特别快,这是什么道理?老年人患得患失,得失的心格外的执著。年轻的时候他还没想到,年老的时候怕没有人养活,对财物上面的执著非常严重,天天都是想这个,日夜都不停,老得好快,这就老化了。所以你想想古人讲的话,非常有道理,如果你没有得失心,心地清净,心地自在无为,这个人虽然年岁一年一年增长,但不容易老。我们仔细观察,有很多年岁大的人看起来很年轻,有许多年岁很小的人看起来很衰老,那是什么原因?心不一样,一个心清净,一个心不清净,一个忧虑少,一个忧虑很多,道理都在此。所以「与心作相,和合而有」。『共生共灭』是什么?这个相的生灭是跟著心的生灭,佛经讲:「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同无有住』,心无有住,所以相也无有住,『一切境界,随心所缘』。

  今天时间到了,这后头几句我明天再跟大家细说,今天就讲到此地。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净土法门法师讲其它经典、咒语、文集

净土法门法师讲阿弥陀佛四十八愿     

净土法门法师讲阿弥陀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八大人觉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般若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报父母恩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大悲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大集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大势至菩萨圆通章     

净土法门法师讲当来变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法华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梵网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公案     

净土法门法师讲观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华严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金刚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净土法门法师法语精华录     

净土法门法师讲净宗朝暮课诵     

净土法门法师讲楞严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楞严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六字大明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普门品     

净土法门法师讲普贤行愿     

净土法门法师讲十善业道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坛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往生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文钞     

净土法门法师讲无量寿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心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信愿行     

净土法门法师讲药师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圆觉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占察善恶业报经     


其它法师讲《地藏经》

白玛喜饶法师讲地藏经    

本法法师讲地藏经    

昌乐法师讲地藏经    

昌臻法师讲地藏经    

传喜法师讲地藏经    

达真堪布讲地藏经    

大安法师讲地藏经    

道心法师讲地藏经    

道源长老讲地藏经    

定弘法师讲地藏经    

东初法师讲地藏经    

佛源老和尚讲地藏经    

嘎玛仁波切讲地藏经    

光明禅师讲地藏经    

HT法师讲地藏经    

弘一大师讲地藏经    

宏圆法师讲地藏经    

慧中法师讲地藏经    

界诠法师讲地藏经    

净慧法师讲地藏经    

净旻法师讲地藏经    

宽运法师讲地藏经    

梦参老和尚讲地藏经    

妙祥法师讲地藏经    

明海法师讲地藏经    

明贤法师讲地藏经    

能弘法师讲地藏经    

尼玛上师讲地藏经    

其它法师讲地藏经    

仁焕法师讲地藏经    

仁清法师讲地藏经    

圣一法师讲地藏经    

圣宇法师讲地藏经    

索达吉堪布讲地藏经    

体光老和尚讲地藏经    

悟道法师讲地藏经    

宣化上人讲地藏经    

印光大师讲地藏经    

竺摩长老讲地藏经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www.cnbudd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