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地藏经玄义(第七集)--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首页->所有文章 -> 净土法门法师所有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开示地藏经



 净土法门法师:地藏经玄义(第七集)


 下载DOC文档  



地藏经玄义  (第七集)  1998/12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4-14-07

  请掀开《地藏经科注》,纶贯第五页,倒数第四行,从第二句看起:

  次释本愿之法。本即本昔。梵名尼坻,此方翻愿。希须、乐欲之意,志求满足之称。】

  这在解释名题里面先是分开来讲,前面介绍过「地藏菩萨」,这是第三段「本愿」。青莲法师注解得也很好,「本」是本昔的意思,也就是过去生中曾经发过这个愿,这个说法是从事相上讲,我们也比较容易理解。另外一个讲法,他在此地也说出来;「本」就是本性,此地说:

  由菩萨托根性地,以隆其愿本。】

  这个讲法比前面的意思要深。实在说,「本」是根本,根本就是自性里面本具的性德。由此可知,一切众生人人皆有,各个不无,只是被无明烦恼覆盖住,虽有而不能现前。我们试想谁不爱护自己?自己这个身体,一根头发、一根汗毛都非常爱惜,所谓是「动一发而牵累全身」,焉有不加爱惜之理?这种爱惜就叫做本愿,不是从外面来的,是自自然然,佛家讲的「法尔如是」,这才是根本。众生迷失了自己,所以对自己切身痛痒之处变成麻木不仁,往往是倒行逆施,糟蹋自己,这叫罪过。菩萨觉悟明白了,原来尽虚空遍法界是自己,他对於虚空法界森罗万象、一切众生,(森罗万象跟一切众生是一个意思),没有不爱护的。唯有觉悟明白了,护念之心、爱护之意才显现出来,我们讲这叫发愿,这个愿发起了。其实这个愿是本愿,以前被烦恼、无明盖覆住,原先不现前,现在无明、烦恼这个障碍除掉了,於是这个愿力现前,这叫本愿,这才是真正的本愿,真实的本愿。末后有一段也说到这个意思,倒数第二行末后这一句:

  又即本性之力用,大士称本立愿。乃自心起信,还信自心。】

  这个说法说得很贴近,诸位仔细去思惟,细心的去体会。『称本立愿』,「本」是自性。「立」是现起了的意思。如果「立」当作法身来讲,那个意思就差了,是你本愿这个时候现前了。这个地方注解注得很多,也注得很好,我们把它念念,从第五页最后一行我们念起。他下头举个比喻:

  譬树之因地发根,根深本大。则枝叶依之而敷荣。华果由之而茂实。狂风虽大,不能动摇。】

  这段是比喻,好懂。下面这是正说:

  愿不依谛。名为狂愿。谛不从心,目为邪谛。】

  这两句话很重要。『谛』是什么?用现在的话来说是真理,愿要依真、要依理,这才叫愿。如果愿没有依真、没有依理,那个愿是假的,那个愿会动摇、会退转,会产生变化,随著外面境界,他的心就会改变,这个愿是靠不住的。由此可知,凡夫没有见性,所说的话难以置信,现在人常说不守信,不讲信用,那就是愿不依谛。古时候人,不要说很久的,半个世纪以前的人还都能守信,那是怎么一回事?虽然他不能够依谛,他依圣贤人的教诲,这真的是《学记》所说的「教学为先」,他接受过这个教育,他知道人与人之间往来应当要守信,他能够奉行。可是遇到大风大浪,为了要保全自己,保全自己的生命,保全自己的利益,也把守信舍弃,他遇到大变化发生,会有这种现象。重大灾难,纵然牺牲生命财产都不会动摇,那是依谛。所以菩萨们,你侮辱他,你陷害他,你用极其残酷的方式来对待他,他对众生的爱心丝毫没有改变,这是依谛。为什么他能做到?佛在经上给我们举歌利王割截身体的故事,为什么一丝毫报复怨恨的心意都没有?依谛。「谛」是什么?谛是从自性真心里面显露出来的,是自性真心里面本具的德能,所以这叫本愿。

  『谛不从心,目为邪谛』。这两句话要用现在话来说,真理如果不与自性相应,那个真理靠不住,那是假的不是真的。世间人讲真理讲得太多,标准都不相同,总不如佛法,佛法是依自性,世间这是世智辩聪,再聪明人观察入微,他所说出来这些道理,你仔细去听,似是而非。原因在哪里?与自性不相应,这是世法跟佛法的差别。我们看看地藏菩萨:

  今以心为地,谛为根,愿为本,然后正行之枝敷畅,助道之叶郁葱。七觉净华,八正道果,成实法林之树,庄严总持之华。】

  这个比喻合法,我们一看就懂了。

  故须称本立愿,方能要制其心。纵遇境风,不能沮坏。】

  这几句话很重要。由此可知,真正菩萨修行,诸位想想看,真心重要。我们为大家提出第一个是「真诚」,这就是根本,如果没有真诚心,全都是假的,无论你怎样修学,你怎样用功,你怎样精进,到最后都落空。什么叫真诚?真诚就无私,有一丝毫的私心就不诚、就不真。曾国藩在《读书笔记》里面记载「诚」的定义,他的解释是说:「一念不生谓之诚」,这解释得很有道理。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告诉我们「本来无一物」,那是真心。大乘经论里面也跟我们讲「真心离念」,跟六祖讲的「本来无一物」是一个意思。可是祖师大德又跟我们说,离念是离邪念,不是没有正念。正念跟邪念有什么分别?起心动念那个念是邪念;不起心、不动念,眼能见、耳能听,那是正念。如果你还听不懂的话,我再告诉你,我们用六根的根性是正念,如果用六根之识是邪念,这是法相宗说的,这个说的我们容易懂。所以正念是佛念,就是佛知佛见。佛知佛见里面决定没有妄想、分别、执著,你只要带著妄想、分别、执著,那个念就不正,离开一切妄想、分别、执著,这才叫正念现前。这是什么人?大家都晓得,圆教初住菩萨,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个时候叫正念现前,真心显露。没有见性的人,统统用的是识心,不是真心。

  这一部经也是圆教一乘了义大经,青莲大师五重玄义判教里面就讲得很清楚。地藏菩萨无量劫前早就成佛,大慈大悲退居在菩萨位,教我们什么?教我们发慈悲心。不居佛位,居菩萨位,做一切众生「不请之友」,这个多难得!所以从真诚里面发愿,你才能够控制你的妄心,底下讲『方能要制其心』,这个「心」是妄念,你才能控制得住。你没有真诚,你怎么能够控制你的烦恼习气,妄心是烦恼习气,你没办法控制,没办法克服。人要是随著自己烦恼习气,你怎么会不造业?你修学怎么可能得到成果?所以古往今来,凡是修学有成就的人,没有别的,他那个根本就是真心,一片真诚,他决定能成就。成就虽然有大小不一样,但是决定成就。这种成就在现象上有两样:一个是遇到缘殊胜,决定往生不退成佛;第二个是遇缘不胜,没有这个殊胜机缘,没有遇到净宗法门,他也必定得生天的福报,他不在人间,人间没有那么大的福报,他去享天福了。我们要发心,这就明白了。

  可是这个话说得容易,做起来难!从哪里下手?这《楞严经》讲的「最初方便」,就是说从什么地方入门,从什么地方下手。古时候司马光有一句话说得有道理,我们应当要学习,要从「不自欺、不欺人」下手。你要学真实,绝不欺诳任何一个众生,从「诚实」这里下手。你做人不诚实,对待别人虚情假意,还常常打妄语,你会有什么成就?你不能成就。由此我们就晓得,真正修行从「不妄语」始,真正做到「事无不可告人知」,你一生起心动念、所作所为,没有一桩事情不可以公开、不可以告人。你起心动念、所作所为不肯告人,那个事情就不是好事。全部透明化,这是自性,是性德。凡是有隐藏,那是无明、黑暗的一面,那个东西是明心见性的障碍。现在人的术语叫透明化,一切透明化是我们修行入手之处,我们想在这一生当中真成就,那就得要真干。而实在说,这里面的功德利益就不可思议!世间人迷惑颠倒,以为隐私才能够得利益,他不晓得隐私自己真正得不到利益,透明的利益比隐私的利益不晓得大多少倍。现前的利益,你得到大众的信赖,得到大众的尊敬,而修学证果的利益,你能够明心见性,见性作佛。所以我们不能认真在这上面做功夫,那就不行了。

  下面跟我们举例来说明。诸位都很清楚、很明了。「愿」有通、有别。通是四弘誓愿,四弘誓愿可以说是一切诸佛菩萨在因地所发无量无边的大愿,归纳成为这四大类。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无论发什么愿,总离不开这四个纲领,所以这四个纲领是一切菩萨愿行的总纲。四弘是依四谛,四谛是从自性,所以称之为真理。依苦谛,发「众生无边誓愿度」,这个发是从你自性里头自自然然生出来的,一丝毫勉强都没有。儒家讲的「恻隐之心」,看到人有苦难,自动自然就会伸出援手帮助他。看到一个小孩不小心掉到水里,你一定就马上把他拉起来,儒家叫恻隐之心。在佛法里面是根本,从本立愿,这不是学来的,也没有人教你,完全出自於自然,这就叫性德的流露。

  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不是从来没有性德流露过,有流露,不过时间短,多数的时间是迷失了。所以看到众生苦的境界,那个时候你什么念头都没有,你的性德就会流露。如果要起一个:我该不该帮助他,我帮助他后果如何?那麻烦了,你就落到妄念里面去。遇到一个小朋友,遇到一个小动物,往往在这个时候什么念头都没有,看到他有难,看到他有苦,你立刻自动去帮助他,在这个地方能够看到我们自性性德的流露。如果想到利害,想到其他,你就落到意识里去,你这是妄心,这不是真心。菩萨跟我们不同,就是他的真心、性德能够永远保持不迷不失,我们有但常常迷失,自己不能觉知。

  现在我们要做的,实在讲就是佛陀教导我们要如何保持我们性德而不迷失。经论里面常讲六根接触外面六境,第一念是性德。我们睁开眼睛看外面的境界,这是「见性见」,这个时候没有起分别,没有执著,没有起心动念,眼睛张开就像照相机一样、像镜子一样,外面照得清清楚楚,这是见性见。可是第二念,第二念就变成眼识,就把见性变成眼识。为什么?有分别、有好恶、有执著,麻烦就来了,就完全错了!诸佛菩萨的本事,跟我们凡夫不一样,他永远保持见性见、闻性闻,所以叫明心见性。他见外面境界,外面境界是自性,见性见色,那个色就不叫尘,叫色性;闻性闻声,声不是尘,是声性。见色闻声,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起妄想分别执著,起是非人我、贪瞋痴慢,就迷了,就错了。

  我们想想,佛讲「一切法从心想生」,心想就是识,识变境界,心性只现相,识就把它转变了。如果不转变,单单是性现的,这个法界叫一真法界。这一真法界在哪里?在我们眼前。如果我们用见性见色性,这就是一真法界。所以我们第一念都是自性的功德,第二念就转变成识,识起变化,外面境界随心变,这是佛讲的「一切法从心想生」,心想是识。从心想生,境界就不平等,就有善恶、好丑。如果是见性见、闻性闻,这个境界是平等的,没有好丑与善恶,没有是非,是平等清净的境界。境界之变都在自己一念之间,不是别人变给我们享受,自己变自己受用,这是真话,与别人不相干。如果别人能变得给我们享受,那好了!诸佛菩萨大慈大悲,我们还用得著修行吗?他要不变好境界给我们享受,他就不慈悲了。这个事情诸佛菩萨办不到,决定是自己的事情,诸佛菩萨可以为我们开示,开导我们,指示我们,我们要想得到这个真正的享受,自己要悟入。听了佛的开示,你要有能力悟入,你不能悟入,佛没有办法代你悟入,佛做不到,一定要自己悟入。你悟入一分,你有一分的受用,你悟入十分,你有十分的受用,这个受用是诸佛菩萨果地上的受用。

  实在说,四弘誓愿我在讲席里讲得很多,真正愿就一愿,就是「众生无边誓愿度」,就是这一愿。我们今天这个愿没发出来,只是看到别人发,我们听听念念,没发出来。为什么?这个愿果然发出来,后面三愿就完成了。后面三愿都是要完成这一愿的条件,你要度这些苦难众生,你自己没有办法离苦,你怎么能度别人?所以自己要断烦恼。决定没有说自己烦恼没有断,会帮助别人断烦恼,没有这个道理。自己要先断烦恼,我为什么断烦恼,为什么修行?为度一切众生。这在世法里面说,这个人的心、这个人的志、这个人的愿太伟大了,他不为自己而为众生。断烦恼是成就自己的德行,自己有德行之后还要有能力,有德行没有能力还是不能帮助别人,所以才有第三愿,「法门无量誓愿学」,你要具足能力,要有智慧。

  在教学过程当中,德行是第一。孔老夫子的教学四科,那个顺序不能颠倒,第一是德行,第二是言语,第三是政事,第四是文学。世出世间的圣人,都把德行摆在第一。我们看现代的教育,我们看全世界这个时代的教育把德行舍弃了,不重视,不讲求,所以这个世间叫乱世,浊恶之极。人都随著自己欲望去发展,充分的发展自私自利,发展损人利己,这个世间哪有不乱?世尊的教导,教我们无争,《金刚经》上世尊赞叹须菩提尊者,得「无诤三昧」。可是今天这个世间,无论在什么地方你所听到是竞争,一定要胜过别人,争的概念被现代世间人所尊重推崇,这是错误的概念。世出世间圣人都不赞同,我们看孔子、孟子都讲「谦虚忍让」,孟子说得更好:「上下交征利,其国危矣!」这是他对梁惠王讲的。这个国家从上到下都要争利,这个国家危险了。一个家庭、一个社团,如果彼此都斗争,这个家庭会衰,这个社团会败,只有和平才能够共存。所以德行一定要靠教学,教学最重要的能事,也就是教导一切众生恢复自己的德行。德行是自性本具的良德良能,不是从外来的,而是我们迷失了,所以圣人教导我们恢复。

  你有德行、有智慧、有能力,可以教化众生,可以为众生的表率,为众生的模范,但是你还不能圆满达到教化众生的愿望。为什么?众生的种类很多,分子很复杂,必须自己在智慧、德能要达到真正的圆满,烦恼要真正断尽,你才达到教化究竟圆满的成果,这就是第四愿,「佛道无上誓愿成」。所以你想想为什么我们要断烦恼,为什么学法门,为什么一定要成佛道?都是为了度众生,不为自己,这才能真正成佛道,为自己哪里能成得了佛道?由此可知,你要不是真正在做断烦恼和学法门的功夫,你的第一愿是假的不是真的,「众生无边誓愿度」是嘴皮上说说而已,不是你的真心。真心后头要真干,不真干这一愿做不到。所以这四愿,实在讲就是第一愿,后面三愿是完成第一愿必须具备的条件,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懂得,一定要认真努力来学习。这四愿把整个佛法的教学,一切诸佛如来对於众生无尽的慈悲完全显示出来。我们今天教别人,帮助这个世间消除一切的灾难,用什么方法?这是最好的指导原则。竞争不能解决问题,绝不能度众生,只有令众生更苦。竞争达到了极处就变成战争,能解决问题吗?自古至今什么问题靠战争能解决?唯有真正断烦恼、学法门、成佛道,用教学的方法能得到殊胜美好的效果。

  在本经说到菩萨的别愿,这是「孝心」。菩萨孝顺自己的父母,把这个孝心扩大,孝顺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这个孝行呈现了,自性就是圆满的。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举一反三,我们知道尊敬我们的师长,敬爱我们的老师,把这个敬爱之心扩大,能够敬爱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这个敬爱呈现,性德就流露了。我们以孝心、敬心,对待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这叫学菩萨道,这才真正叫发菩提心。以孝敬做为大总持法门,做为整个佛法修学的总纲领、总原则绝不为过,这是真正的事实。什么人把孝敬做到圆满?诸佛如来,他们做得究竟圆满,这是我们要效法的。所以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也是事实,是真话,「一切众生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这话是真的不是假的。这个话说明什么?说明一切众生跟我们自己的关系。我们愚昧无知,不知道过去、不知道未来,佛有能力、有智慧、有神通,知道过去、未来,所以他告诉我们,我们人与人、人与一切众生,到底是什么关系?这关系太密切了。

  这个说法我们容易懂,如果再说深一层,再说得贴切一层,我们不懂。那个最深的一层,就是一切万法是从自性变现出来的,《华严经》上讲「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个说得更深、更切实。老子讲的「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两句话,跟《华严经》讲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是一个意思。所以中国古圣先贤,虽然没有证据说明他们是佛菩萨,但是从他的言行与教诲得知,这不是佛菩萨说不出这个话。

  本经的中心是「孝敬」,所以古德都说这部经是佛家的孝经,儒家有孝经,这是佛家的孝经。由此可知,大乘佛法从哪里学起?从地藏法门学起。孝心、敬心都是性德,而且是圆满的性德。性德,一切众生各个本具,本来具足就是没有一个众生没有,各个不无。为什么我们的性德不能现前?性德被无明、烦恼盖覆住,所以我们无量劫来修学都得不到结果,这是我们自己应当去细心思惟。佛在经上说,末法时期我们肯来听经,别说听多,听一次两个小时、一个小时,听了能够生欢喜,一生当中只听过这么一次,都是无量劫的善根发现,你要没有这个善根,一句都听不进去,这真的不是假的。真有这样的人,你苦口婆心劝导他,他一句都听不进去,他说:「你说这个话靠不住,都不是真的。」这有什么法子?真的就是佛家讲的「一阐提」,没有善根,这种人很多,不在少数。所以能够听一座经生欢喜心,都是无量劫所种的善根。

  然后想想,我们过去生中善根、福德、因缘多么深厚。《无量寿经》上释迦牟尼佛讲阿闍王子那些人,那都是真的,他们过去生中曾经供养四百亿佛。印度人讲亿,跟我们中国讲亿有差别,佛经上有记载。十万称亿,百万也称亿,他讲四百亿,到底这个亿是十万、还是百万、还是千万、还是万万,我们搞不清楚,就算最少的,十万算亿,曾经供养四百亿佛也不在少数。可见得过去生中,生生世世学过佛,念过佛,研究过经,说不定都做过大法师,为什么现在还落到这种地步,还搞成这个模样?这是什么原因?没有从根本修。根本是什么?我们讲最简单的是真诚心,我们没有用真诚心,还是夹杂著自欺欺人,所以才落到今天这个地步,搞得这个样子。现在我们总算是搞明白、搞清楚,我们再也不会以虚情假意待人接物,都是一片真诚。他能不能接受,是他的事情,不是我的事情,他懂不懂我们的真诚也是他的事情,我们还是真心对待他,他说:「假的不是真的」,那是他的想法,我们没有这种想法,这样才能成就。

  如果不能从这个地方回头,从这个地方改过,我们这一生还跟过去生中一样空过,死了之后决定还是随业流转,依旧搞六道轮回去,没有出头的指望。这一生当中真正想出头,想超越六道、十法界,没有别的,就用真诚。用真诚心、用孝敬的态度,孝顺一切众生,尊敬一切众生,自己谦虚卑下,才能够把这桩事情做好。处处站在上处,处处要走在人前,这是大病,这是严重的障碍,无量无边的烦恼习气不知不觉又起现行。所以你才晓得谦下之德能成就自己的功行。要谦虚卑下,不敢在人前,不敢在人上,为什么?无量劫来烦恼习气太深,稍不谨慎又起现行,贪瞋痴慢不知不觉起来了,我们修行就又被破坏了。

  你读《论语》,看孔老夫子的谦虚,你读佛经看到释迦牟尼佛的谦虚,他们不但是言教,而且现身说法做给我们看。经上记载,世尊看到老年妇女,眼睛花了在那里穿针,穿了好久穿不进去,他看了立刻就接过来帮她穿针,看到年岁大的人担柴挑水,很辛苦,他看到马上就接过来替他担。他真干,不是仅是说,真干!我们今天做事情还常有推诿的心,推给别人去做,这个是错误。除非是自己体力衰退做不到才让年轻人去做,自己还能做就不应该叫人帮忙,这样叫学佛,这叫给别人做样子。你说了真正能做到,人家服你,你说了做不到,人家听了不服,不能相信,不能接受,我们一定要为众生做表率、做模范。所以我们起心动念多想想,我的念头、言语、行为,能不能给众生做好样子?凡是不能给众生做好样子,决定不可以做,决定不可以想,我们这一生修行才会有结果,不至於像往昔生生世世都得不到结果。

  这一生如果不能认真修学,这一生还是得不到结果,充其量你会得一点三界六道有漏福报而已,这是肯定会得到,要想在这一生了生死出三界就不可能。如果我们冷静去观察、细心去观察,念佛往生的人,这些人在世好像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成就,没有值得人赞叹的地方,好像非常平凡,非常庸俗,那是我们的观察不够细腻。他走了之后所示现的瑞相,我们从这个瑞相里警觉过来,仔细再去想想他一生的行持,你会发现他行持确实与一般众生不一样。像孔老夫子所具备的五种德行,这是弟子们公认的,「温、良、恭、俭、让」,你用这五个字去观察他有没有?你会发现,这是庸俗之人,平常没有值得人看,这五个字他是真具足。佛法里面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你看他有没有?他真做到了,所以他能往生作佛。我们自己觉得比他高明太多了,我们还要搞六道轮回。

  再仔细观察这些人的用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也具足了。我们不要去观察别人,你去看谛闲法师讲的锅漏匠徒弟,我们今天写的这二十个字他统统具足。他不认识字,没念过书,一般人根本就瞧不起他,他就一句佛号老老实实念到底,听老师的话依教奉行,老师教他「念累了休息,休息好了赶紧接著念」,就教他「南无阿弥陀佛」六字,他念了三、四年,他真成功了。所以你想想,他是真诚心去念,依教奉行,孝顺心、尊敬心具足,谦虚卑下他做到了,他没有值得骄傲的地方。心地清净,万缘放下,清净、平等做到了;一心老实念佛,真智慧,正觉。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全放下,这是智慧,一句佛号念到底是慈悲,做出榜样,表演出来给你看,这多么感动人,所以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全做到了。我们讲的二十个字,锅漏匠全具足,所以他能站著往生。往生之后还站了三天,等他师父来替他办后事。你要仔细想想:他凭什么?他统统做到了。孔老夫子的「温、良、恭、俭、让」,一个字都不缺。如果你仔细看清楚、看明白,这个人是大圣大贤,哪里是普通人?反过来看,在这个世间显赫一时的风云人物,世间人之所赞叹,佛菩萨不赞叹,为什么?你仔细观察,他这一生当中造多少的罪业。前几天你们有一位同学,拿了一张从大陆报纸上一个新闻给我看,说袁世凯、李鸿章,清末民初有六个知名的人士,现在都堕在猪身,堕畜生道,那不是当时的风云人物吗?社会大众所景仰、羡慕、赞叹的吗?现在变成猪了。锅漏匠那种人物,诸佛如来赞叹。这都是说明一桩事情,要真干,你才会有真成就。

  诸佛如来的教学,我们要能体会,他只是教导而绝不勉强一个人,你做也好,不做也好,所以佛菩萨的心永远清净。不是说你做了,他就欢喜,不做了,他就生烦恼,这样佛菩萨就变成凡人了。佛菩萨永远是佛菩萨,高明在此地。他教你,学不学是你的事情,成不成就是你的事情,与我不相干,自己永远住在清净平等觉,《楞严经》讲的「自住三摩地」,不会受外面境界动摇。你能够依教奉行,修行证果,好!你不能够依教奉行,违背如来教法,将来堕三途恶道,佛菩萨也没有动心,也都随你去。这个道理我们要清楚、要明白。

  佛菩萨对待一切众生,完全是自性的流露,绝对没有感情。情是虚妄的,性德是真实智慧,这个道理我们要懂得,我们在这个世间处事待人接物,你才永远保持清净平等觉。而在一切境界当中,实在讲也能提升自己的清净平等觉,也就是《华严经》末后五十三参讲的「历事炼心」。炼什么心?就是炼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心,你在一切境缘当中去锻炼。善缘、顺境里面没有贪爱之心,没有贪恋之心,增长智慧;逆境、恶缘之中没有瞋恚心,也增长智慧。五十三参里面都是诸佛如来,但是所现的身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有善有恶、有逆有顺,这就是教导我们,在我们这一生生活当中,我们从早到晚,从年初到年尾,我们所接触的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总离不开善恶、逆顺,看他们怎样在这个境界成就自己真实智慧,把自己的烦恼习气淘汰干净,这种种示现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反过来说,我们过去生中生生世世由於没有认真学习,所以才不能成就。这一生当中我们觉悟明白了,觉悟什么?觉悟应当照学,应当照做,我们这一生才有出头的日子,才有出头的指望。这个出头是出十法界,出六道小成就,一定要出十法界,凭藉念佛的法门,决定能出十法界。

  念佛要想顺利往生,必须不再受这些境缘的干扰,这比什么都重要。不受干扰,不受诱惑,你一定对世出世间一切法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是佛经讲的「梦幻泡影」、「一切不可得」,这个要牢牢的记住,这是事实真相。顺境逆境、善缘恶缘都是虚妄的,都不是真实的,所以才不会为它动摇,不会被它诱惑。在这个境界里面就是锻炼这桩事情,这叫真实功夫,六根在六尘境界里做得了主宰,眼不被色诱惑,耳不被声诱惑,不是叫你不接触,接触当中不受诱惑,这是真功夫。我们初学过程当中,如果接触稍稍还感觉得有诱惑,会动心,我们就远离,这是世尊教给我们的方法,要少接触,不是叫你不接触。接触之后再深入,你的定功、智慧又增长一层,不妨再接触。接触是考验,接触之后,真正能够不动心、不起念,就知道自己功夫成熟了。

  如果在境界里面还有妄念生起,这个妄念就是贪瞋痴慢,还有这个念头生起,赶紧再退回来,功夫是这种作法。真正达到纯熟,那就是诸佛如来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境界,那是真正成熟了。成熟之后,才能倒驾慈航,才能够随类化身,随机说法。随类现身,现而无现,说而无说,才得大自在,才证得大圆满,这个境界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法身大士也有但不圆满,法身大士可以说不受六道、十法界的诱惑,所以他有能力到十法界、到六道来现身。不受诱惑才能现身,还受诱惑没有资格现身,到六道来是业报身,他是来受果报,他不是示现的。示现是决定不受诱惑,这才叫再来人。

  注解里面有几句话说得很好,我们从第六面倒数第五行最后一句看起。我把这一段念给大家听听,这个地方:

  并从本性而发。虽分通别,无不为拔世间苦因果,为与出世乐因果。】

  这两句话是总说。不管是通愿、别愿,这两句话很重要。

  『拔世间苦因果』,『与出世乐因果』,这两句话是一切众生很难做到的,为什么做不到?迷失了自性,不知道虚空法界跟自己是一体。如果真的觉悟虚空法界跟自己是一体,这两句就不难做到了。这个认知是很不容易建立的,但是这是事实。倒数第三行第二句:

  荆溪云】

  这是天台祖师之意。

  初心遍摄】

  『初心』是什么?第一念,第一念是性,这叫初心。见性见色性,见的是尽虚空遍法界,耳是闻声性,声性也是尽虚空遍法界,我们没办法觉察,是为什么?第一念的时间太短,我们还没有觉察到。我们今天讲觉察,觉察是起心动念,它太快、太短暂,我们起心动念还来不及,那是真知。第二念,接著第二念就变成意识,就落在八识里头。「初心遍摄」,诸佛菩萨永远是用初心,永远是用第一念,所以叫一心。我们用的是三心二意,我们有一心,那个一心立刻就变成三心二意。三心,唯识家讲的「心意识」,识是六识,意是末那,心是阿赖耶,就把自性转变成八识,八识叫心意识。二意是指八识里面第六意识跟第七末那叫意根。十法界里面的人,十法界里声闻、缘觉、菩萨,还有佛,都是用三心二意。第二念的时候,那个念头才觉得有觉,已经到第二意,唯识所变,就产生变化了。如果没有用心意识,你用的是初心。

  观惑法界,即惑成智。】

  『惑法界』是什么?是十法界,十法界都迷惑,没有破无明,所以叫惑法界,不仅是讲六道,也包括十法界。「破一品无明、见一分真性」才出惑,离惑,就是出无明,离无明,那就是一真法界,叫法身大士,圆教初住菩萨,别教初地菩萨,破一品无明,超出了。这是讲法身大士、诸佛如来,他们永远保持初心,永远保持一念、一心,他能保得住。他观察六道、十法界,『即惑成智』。十法界里面这些没有破无明的众生起惑造业,可是佛菩萨看到是智,所谓是「烦恼即菩提」,烦恼跟菩提是一不是二,我们迷人看的是烦恼,佛菩萨看到是菩提。底下一句:

  即生成灭】

  『生』是生死,『灭』是涅盘,生死即涅盘,这是诸佛如来、法身大士的境界。

  圆四誓】

  圆满的四弘誓愿。我们能不能见到?昨天晚上讲经我透一点消息,如果诸位能看一切有情众生,看他六根的根性,看无情的众生,你观察它的法性,你就见到了。一切有情众生的见性,跟如来的见性无二无别,哪有差别?一切众生的闻性,跟如来的闻性也没有差别,完全相同。一切无情的众生,我们今天讲植物、矿物,你观察它的法性,跟诸佛如来的法性也是无二无别,你就「即惑成智,即生成灭」。由此可知,生佛差别是在一念之间,你这个念头转过来就成佛,这在佛法叫圆顿大法,这样的人是圆顿的根性,这不是普通根性,立刻就转了。

  我们今天转不过来,怎么转都转不过来,很想转都转不过来,毛病在哪里?就是你「很想」,很想那是烦恼,那是障碍。你很想,那个想是邪见,障碍住你转不过来,不想了,不想是无明,也转不过来。如何能够把妄想、无明两边都摆脱,你就转过来,这是功夫,这是佛家讲的「定慧均等」,你就转过来。我们今天用功,就是定慧不均等,好像开了个号码锁一样,不是转过头,就是不到,总对不到当中,你就打不开,差一点也就打不开,怎么转都没有转到当中,我们的毛病就像这种情形。这要细心体会,很难懂!怎样来调伏,这是定慧的功夫,这是真正的定功,真实的智慧才能够开启,当打开的时候,就叫破迷开悟。所以他这四句话说得好。我们接著再念下去:

  故了前二誓】

  四弘誓愿前面两条。

  拔性德之苦。后二誓,与性德之乐。】

  诸位想想:度众生岂不是度自己?不度众生,自己的性德永远不能够圆满现前。度众生就是度自己,因为众生就是自己,道理在此地,这是事实真相。你要以为众生不是自己,自己不是众生,你永远性德不能现前,永远做自己明心见性的障碍。这是我们学佛的人,无论怎么精进,无论怎么用功,说法说得天花乱坠,著作等身,也无济於事。这是我们一定要知道,他没有真实的功夫,他会说,他会著述,那一种智慧都是世智辩聪,是儒家讲的「记问之学」,不是他自己的真实功夫,不是他的内证。我们看锅漏匠,看到这些念佛往生的种种瑞相,他们不会讲经说法,他们也没有著作,人家为什么能成就?他有内功,他有实证。这个比讲经说法、比那种形式殊胜太多了,不能比。

  谛老赞叹锅漏匠的徒弟说:「你出家没有白出,你的成就,名山方丈住持、讲经说法的法师比不上你。」这个话说得正确,他是真正做内证的功夫,真实的德能他具足了,不像其他一般只做些表面,没有真实功夫,那怎么能相比?一定要晓得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跟自己是什么关系?你连这一点没有搞清楚,你的心发不出来,你的愿不真实,那就是「愿不依谛,谛不从心」。一定要搞清楚,宇宙众生跟自己是什么关系,决定是一体,真实是一体,现在人说不可分割的一体,这话是真的不是假的。你从这个地方发愿,愿依谛,谛从心,才真正能够修行证果。我们再看末后这一行,第六页最后一行,这是讲地藏:

  发弘誓愿,荷负罪苦六道众生,教令住持正法。出生一切功德。忍苦,忍难,大慈大悲,故名地藏菩萨本愿。】

  这几句话是菩萨名号别题里面的总结。这个总结给我们落实了,完全落实在事相之中,这个好懂。地藏菩萨承担下来,帮助这些『罪苦六道众生』,这是他落实具体做出样子来给我们看。『教令住持正法』,这是教一切众生,各个要住持正法。正法是什么?性德。如果我们今天用最简单的话来讲,就是教导一切众生,要能真正做到「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能存这个心,这是住持正法;在生活行持,处事待人接物,真正能做到「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这二十个字都做到,这是「令住持正法」。『出生一切功德』,世出世间无量无边功德自然就生出来了。所以此地「令住持正法」,不是住持道场,我们要这样会意,那就错了!这是令一切众生心安住在正法上,行安住在正法上,这才能普度众生。

  『忍苦,忍难』。苦难是业报,过去所造的和这一生所造的,不能没有因果。善因有善果,恶因有恶报,我们造的善因少,造的恶多,这些苦难你怎么能不忍受?什么样的苦难都能忍。忍苦、忍难是对自己,『大慈大悲』是对别人。这是教导我们怎么生活,怎样工作,怎样处事待人接物,所以对自己要忍苦、忍难,对众生要大慈大悲。慈悲,特别著重「大」字,大字用现代话讲是无条件,无条件的关怀,无条件的爱护,无条件尽心尽力协助他,这叫大慈大悲。凡是附带条件,都不是真正的慈悲,我帮助你,要跟你谈条件,这种帮助最好不要接受,你接受就被别人控制,后患就无穷。所以佛菩萨对一切众生是没有任何条件,这叫大慈大悲,这是『地藏菩萨本愿』。

  诸位想想,我们学佛是不是应该从《地藏经》学起?这真正是修学的大根大本。所以在中国佛教,以四大菩萨来代表大乘佛法,太完美了。第一从地藏,地藏讲孝敬;第二是观音,观音是孝敬的光大发扬,称为大慈大悲;第三是文殊,文殊是给我们讲理智而不用感情,文殊是智慧,孝敬、慈悲是理性不是感情;第四是普贤,代表落实,将孝敬、慈悲、理智落实在我们生活,落实在我们工作与处事待人接物中,这四大菩萨完成圆满的佛法教学。这是讲「地藏菩萨本愿」别题,就介绍到此地。

  末后讲「经」,经字我们常常讲,注解也注得很好,诸位看看就行了,不必再多说。简单的讲,这是一般常讲,经具足「贯、摄、常、法」四个字,我们在讲经时候常讲。《华严经》讲得比较详细,《华严经》讲十个意思,但是在此地统统都说出来,注解全部都说出来。在此地我们需要补充一句,就是佛的经,它具足「教、理、行、果」四个意思,任何一部经都具足这四个意思,所以我们称它作妙法。妙在哪里?「教理行果」四个意思都不缺,妙!我们学习也要具足「信解行证」四个条件,我们才真正得受用。所以佛的教,我们要相信;教里面所讲的理,我们要懂得、要理解;教里面所讲的行,我们一定要修;它讲的果,我们要把它证实,这才能得受用。佛经之妙,一部经具足四个意思,一品经、一段经文,乃至於一句一字都具足四个意思。所以你们将来学讲经,不怕没有东西讲,你要懂得这个道理,你讲的东西太多了,一个字里面有四个意思,一句话里面也四个意思,哪有没得说?怕的是你说不完。从经上具足这四个意思,字字句句有教理行果,再反过来我们怎么学?我们要有信解行证。你想想看,一字一句从八个角度去讲,讲不完,哪里说是没得讲?没得讲是你没搞懂,你懂了之后讲不完。

  名题就介绍到此地,明天我们就介绍第二段辨体。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净土法门法师讲其它经典、咒语、文集

净土法门法师讲阿弥陀佛四十八愿     

净土法门法师讲阿弥陀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八大人觉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般若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报父母恩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大悲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大集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大势至菩萨圆通章     

净土法门法师讲当来变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法华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梵网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公案     

净土法门法师讲观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华严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金刚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净土法门法师法语精华录     

净土法门法师讲净宗朝暮课诵     

净土法门法师讲楞严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楞严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六字大明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普门品     

净土法门法师讲普贤行愿     

净土法门法师讲十善业道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坛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往生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文钞     

净土法门法师讲无量寿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心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信愿行     

净土法门法师讲药师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圆觉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占察善恶业报经     


其它法师讲《地藏经》

白玛喜饶法师讲地藏经    

本法法师讲地藏经    

昌乐法师讲地藏经    

昌臻法师讲地藏经    

传喜法师讲地藏经    

达真堪布讲地藏经    

大安法师讲地藏经    

道心法师讲地藏经    

道源长老讲地藏经    

定弘法师讲地藏经    

东初法师讲地藏经    

佛源老和尚讲地藏经    

嘎玛仁波切讲地藏经    

光明禅师讲地藏经    

海涛法师讲地藏经    

弘一大师讲地藏经    

宏圆法师讲地藏经    

慧中法师讲地藏经    

界诠法师讲地藏经    

净慧法师讲地藏经    

净旻法师讲地藏经    

宽运法师讲地藏经    

梦参老和尚讲地藏经    

妙祥法师讲地藏经    

明海法师讲地藏经    

明贤法师讲地藏经    

能弘法师讲地藏经    

尼玛上师讲地藏经    

其它法师讲地藏经    

仁焕法师讲地藏经    

仁清法师讲地藏经    

圣一法师讲地藏经    

圣宇法师讲地藏经    

索达吉堪布讲地藏经    

体光老和尚讲地藏经    

悟道法师讲地藏经    

宣化上人讲地藏经    

印光大师讲地藏经    

竺摩长老讲地藏经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www.cnbudd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