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地藏经玄义(第十一集)--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首页->所有文章 -> 净土法门法师所有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开示地藏经



 净土法门法师:地藏经玄义(第十一集)


 下载DOC文档  



地藏经玄义  (第十一集)  1998/12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4-14-11

  请掀开经本,《地藏经科注》纶贯第十一面,我用的本子是旧本,你们是新本,新本下面有阿拉伯的页码,我旧本子上没有,所以我用的页码在旁边中文字。纶贯第十一面倒数第六行,我们从当中看起,我把这个文念几句:

  作福无愿,无所树立。愿为导御,能有所成。】

  我们看这一句。这是五重玄义第三段,讲的是不思议行愿为宗。宗就是修学的纲领,青莲大师在此地为我们指出本经修行的纲领,就是地藏菩萨的行愿。『作福』,这是讲修福,修福如果没有愿,他没有方向,没有目标,这个福得不到结果;也就是说,无论他做得多么好、多么多,他没有成绩表现。世出世法都不例外,世间法叫立志,人没有志,他这一生勤奋努力没有方向目标,当然在这一生当中就无所建树,建功立业就做不到。佛法里面亦复如是,所以底下又说:

  净世界愿,亦复如是。】

  佛法的弘愿跟世间人确实不一样。世间人「痴迷」,这两个字当然不好听,谁也不愿意接受,却是事实真相,确确实实是痴迷。为什么世尊说我们痴迷?我们对於宇宙人生的真相确实不了解,禅宗所谓:「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谁知道?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是什么?确实不晓得,这就是痴迷。佛给我们说出来,我们不能接受,我们不能承认,这怎么不是痴迷?佛讲的是事实真相,事实真相是什么?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我们听了这句话,立即的反应是你胡说八道,你头脑有问题!人家说的是真话,我们却说他头脑有问题,说他胡说八道。我们迷失了自己,认为这个身体是自己,以为这是正确的,到底是我们错还是佛错?佛所说的一切法都可以证实,所以佛教导我们「信解行证」,最后的目的,佛要我们自己亲自证实虚空法界是自己。你能够证实,佛法就称你菩萨、称你佛;换句话说,佛菩萨就是真正证实虚空法界是自己的人。你还没有证实,你还不能够肯定,你就是凡夫,凡夫跟佛菩萨的差别就在此地。

  证实之后,你的愿跟痴迷时候的愿不一样。痴迷时,我们的愿望是希望自己身家得乐,我自身与家庭得幸福和乐;志向大一点,希望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族群、我们的国家得安乐;更大的,所谓世间英雄豪杰,能够谋求这个世界,就是讲这个地球,地球上人类的安定繁荣、和睦安乐。这是世间人,心量还是小,觉悟的人,他有净世界愿;这个世界是一切诸佛的世界,就不只我们这个地球,是虚空法界无量无边的诸佛刹土。我们学佛的人,无论你修学是哪个法门、哪个宗派,我们的回向总是:「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这个佛是一切诸佛,不是指某一尊佛、某一个佛的刹土,是庄严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刹土,这个心量多大!可是我们学佛的人,天天念这八句偈,念得口熟,八句偈里面真正意义、境界,我们疏忽了;我们只是念念,念得没错,心量还是狭小,起心动念还是为自己的身家。所以我们在佛法的修学,不但在这一生当中,可以说生生世世无量劫来都不相应。功夫不得力,原因在哪里?就在此地。我们的心愿太小,没有净世界愿,念的是一回事情,可是心里想的又是一回事情,心口不相应。

  我们看地藏菩萨怎样教我们?佛在经上讲,四教菩萨;四教都是从天台说,作《注科》这一位青莲法师,他也是学天台,所以他对於本经的解释,是以天台家的教义为主。

  四教菩萨,各有通别二愿。】

  通愿就是一般讲的「四弘誓愿」,别愿是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离苦得乐,菩萨的心是平等、是清净,但是众生根性不相同,说法要契机,帮助众生离苦得乐也要契机,才能收到效果。众生的根性差别很大,佛法把它归纳为三类:上、中、下三等。下等的眼光短浅,只顾到这一生的安乐,没有想到来生。甚至於许多的世人不相信有来生,你跟他说来生,他说这是虚妄的,他不承认这个事是事实,这样根性的人,在这个世间占的数量不少。对於这等人,我们帮助他现前的安乐,他愿意接受,他欢喜学习。中等人他知道有来生,知道有来世,知道有天堂、有地狱,他希望这一生能得乐,更希望来生能得乐。这个眼光比前面一等人就远大,我们要教他如何得今世乐,如何得后世的安乐,他欢喜接受。

  上根的人眼光远大,他闻佛说法能够信解,他希望得到像如来果地上的涅盘之乐。遇到这样根性的人,我们当然要帮助他,这是佛法讲的根熟众生,要帮助他得涅盘乐。菩萨发心,决定是要帮助一切众生得究竟涅盘之乐。虽然他眼前不能接受,要很有耐心的去诱导他、开导他,使他渐渐的能够觉悟体会;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当中不断帮助他提升,这是大慈大悲。如果只是帮助他,他的愿望在哪里,他愿得人天乐,只帮助他人天乐,这没有慈悲心。帮助他,还要帮助他提升,在佛法里面讲以善巧方便拉他一把,这是菩萨的本愿。这段文末后说:

  行相多门】

  『行相』两个字,含义很深很广。「行」是菩萨所示现的身分,这个诸位都很明了。经上说:「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示现什么身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种种不同的身分,这是行相。化导众生的方式也是属於行相,教化众生没有一定的方法,非常活泼、非常生动,你才能够适应这个世间种种不同根性的众生。你要有智慧,你要有方法,方法的总纲领不外乎三学、六度,诸位要知道,三学、六度是总原则、总纲领,要很活泼的去运用,就能够普度一切众生。你要真正懂得佛所说的义趣,《般若经》教给我们要「深解义趣」。

  譬如戒律,我们一般人听经的机会多,对於经论比较容易懂一点,戒律很少人讲,这一方面的常识就非常缺乏。我们总把戒律看作一成不变,呆呆板板的条文,很难去遵守,殊不知戒律是活泼的,所以戒律的精神你要懂得。佛家讲:「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四句话也是我们佛法总纲领,说尽了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教化众生的总原则。这四句前面两句就是戒律,第三句就是定慧,三学在其中。戒律的总原则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善恶是什么,这个标准总要懂得。我们学佛的人明白,凡是对自己有利益的是恶,凡是对众生有利益的是善。佛为什么给我们这么说?世间六道凡夫,哪一个不为自己?佛为什么说为自己是恶,我们要懂得这里面真正的道理。众生为什么不能脱离六道轮回?我执的根太深,念念还为我的利益,你想想看这是增长我执,所以佛说这是恶。佛教我们破我执,破我执你才能脱离六道,念念还在增长我执,你哪一天能脱离六道轮回?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才知道佛说的这句话是真理。

  佛教给我们,是要把我们的观念、心理转变过来念念利益众生,这是善,大善、真善。前面跟诸位说过,一切众生是自己,也讲过法身,什么叫法身?一切众生是法身,一切众生是法性。所以佛教给我们把想法看法转变,我们能够为一切众生就是为自己的法身慧命,这就对了。一切众生包括自己在里面,自己不能包括一切众生,一切众生是完美的整体,完美整体就是自己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诸佛如来证得清净法身,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那叫清净法身。谁有这个认知,谁肯定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自己?能肯定这个事实的人,我们就称他作佛陀,称他作菩萨、法身大士,而不肯承认,不知道这个事实的人,是凡夫。所以佛的善恶标准,从这个地方建立的,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为自己,是「诸恶莫作」,起心动念都为一切众生的利益,是「众善奉行」。

  戒律里面的条文,有些是不能变更,有些是因时、因地要修订。不能变更的,这叫根本戒,为什么?超越时空。佛法根本戒五条,我们讲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五戒超越时空,三千年前释迦牟尼佛在世,这五条戒适用,三千年后今天还适用,这没有修改,所以叫根本戒。除了根本戒之外,都会随著时间、空间、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不同而必须要修订。这就说到佛法的本土化与现代化,古老印度把戒律传到中国来,唐朝时候做了明显大幅度的修订,依照现代化、本土化的原则,这就是诸位熟知的《百丈清规》。《百丈清规》就是戒律的唐朝化,适合於唐代中国人所遵守,这个道理我们要懂得。《百丈清规》的制作,距离我们现在已经有一千三百年,这一千三百年当中,我们的思想、生活方式起了很大的变化,如何适应於现代人的生活,我们要懂得。现在人应该如何做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这个原则,他们那个时候用什么样方式达到这个目的,我们今天又要用什么样方式也能达到这个目的,这是我们要用智慧去考虑,决定不能说一成不变。一成不变,换句话说,叫现代人去做唐朝时候人,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尤其现在在外国弘法,要叫外国人做中国人,决定行不通。所以佛法今天不能普及,不能够利益广大众生,是我们不懂这个道理。

  我们再回想,两千年前佛法从印度传到中国,印度这些高僧大德他们懂得,印度出家人是三衣一钵,还是过托钵的生活,到达中国之后接受供养,不再托钵,跟中国人的生活融成一片,也穿中国人的衣服,不穿印度人的衣服,印度高僧到中国也穿中国的海青。这就是他们高明之处,我们中国一般人讲,印度法师被我们同化,过我们的生活,穿我们的衣服,居住我们的宫殿房舍,这就是通权达变,落实在本土化与现代化,所以佛法才能受当时人那么热烈的欢迎。如果这些高僧大德坚持印度的生活方式,盖个道场盖印度式的,还过印度那种生活方式,我们中国人不会接受,佛法在中国就不能够弘传。记住佛在经上常讲,佛无有定法可说,佛给我们讲的原理原则,除原理原则之外,佛没有定法,佛法是活活泼泼的。诸位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这个道理是戒学。掌握到戒学的原理原则,一定要达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你的戒律就圆满了。诸恶莫作,我们一般讲小乘戒,是对自己;众善奉行是菩萨戒,是对众生。

  我在讲经的时候,讲到佛的福报是福慧二足尊,我们皈依佛二足尊。什么是真正的福报?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你的福报就圆满了。一生当中从来没有一个恶念对待众生,没有一个恶的行为对待众生,你的福报就大了,这是真正的福报。能够舍己为人,诸佛菩萨示现到这个世间来,为什么?是为度一切众生而示现的,我们常在经上读到,「众生有感,佛就有应」。聪明人听到这一句话,佛菩萨能,我们为什么不能?我们发佛菩萨同样的心愿,我生在这个世间是为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而活在这个世间。你马上就转变了,转凡成圣,转烦恼为菩提,凡夫跟佛就是一念之差。你这一念转过来,你就是乘愿再来,我们现前这个身是乘愿再来身。以前没有闻佛法不知道,我们到这个世间来这个身是业报身,可是闻了佛法之后,我们能够把业报身转变成愿受身,为什么不肯做一个转变?

  我们每一个人,都念念希求消业障、免灾难。业障、灾难从哪里来?业力变现的。转业力为愿力,业障就消了,业障就没有,灾难也没有了。转变就在一念之间,你这个念头能不能转得过来?给诸位说,真正转过来,不但福得到,慧也现前,你智慧就开了。佛在《华严经》讲得那么清楚,「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大家自性里面智慧德相都是圆满的,佛的智慧德相不比我们多一分,我们智慧德相不比佛少一分,平等法。佛的智慧德相现前,我们的智慧德相现在被埋在烦恼之中,烦恼习气把我们的智慧德相遮盖了,佛法称为五盖,这五种把我们的性德盖覆住,只要我们把这个盖覆除掉,你的智慧德相就现前。怎么除法?就是观念一转变过来就除掉了。从今而后,再不为自己身家利益著想,自己什么事都没有,一切都放下,自己来说没事了。放下之后,我们要提起,提起什么?提起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我们对一切众生只有这桩事情。种种方便、种种手段,方便、手段是无量无边,但是目的是一个,方向是一个,帮助他开悟,帮助他离开痴迷,他也能够离苦得乐。

  所以三学、六度,虽然说了九条,九条是一桩事情。三学展开来就是六度,六度归纳就是三学,如何把这个原理原则落实在生活上,这是学问,这是功夫,我们应当要认真努力去学习,佛菩萨给我们做最好的榜样。我们在这部经上向地藏菩萨学习,学习地藏菩萨,你自己本身就是地藏菩萨。大乘佛法,诸位同修都知道,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个法门契入了,一切法门都通达,这才称为法身大士。法身是圆满的,是没有障碍的,经上讲:「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法身就是自性。为什么共同一法身?因为虚空法界都是自性变现出来的,离开自性无有一法可得,所以只要你明心见性,世出世间一切法都通达了。你还没有通达,就是你还没有见到法身,我们今天在大乘经教里听说而已,不是自己的境界,我们听说有这桩事情。聪明人听说之后,就要想方法去落实,这是聪明人,佛家讲是上上根人。落实的方法就是改变观念、改变思想,真正承认过去我们的思想观念错误了,我们向佛学习;佛是个先知先觉的人,佛是我们的好榜样。诸位看到十二面第二行,这个纲领就说出来了: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这段注解说得很明白,诸位自己看看就能够知道。这里面说「佛法旷海」,旷海是比喻,无尽的深广,这四句包括尽了。末后『是诸佛教』,这不是一尊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他们所修的就这三句,他们教化众生的还是这三句,离开这三句,就不是佛的教诲。『自净其意』,这是定。定心起作用就是慧,慧在哪里?慧在定中;定在哪里?定在慧中。定慧在事相当中就是戒学,定慧如何表现在我们身上,表现在我们生活当中,那就叫戒学,所以三学是一体。

  在这一段文里面,他引用《涅盘经》里面的「五行」,五类的生活行为。菩萨表演得很多,佛在《涅盘经》里面把菩萨行归纳成五类。在第十二面第六行,末后一句:

  涅盘明五行,一圣行,谓戒定慧,为自行因。】

  这个第一是根本,决定不能离开,离开戒定慧你是凡夫,你就不是圣人。我们不要论凡圣,论凡圣大家不太容易了解,我们讲觉迷,诸位好懂。离开戒定慧痴迷,迷了,不离戒定慧,这个人觉悟了,觉才叫圣。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一切时、一切处决定与戒定慧相应。定里面清净心、平等心,我们今天讲真诚、清净、平等、正觉,这是定慧;慈悲是戒学。你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流露出来,大慈大悲;对一切人、对一切事、对一切物,这叫大慈大悲。这是『自行因』,也就是说超凡入圣之因,转凡成圣之因,我们这个大转变,从这里转变。这五种行这一条是根本,后面这四种是示现。

  二梵行,谓慈悲喜舍,为因中化他。】

  『梵』是清净心。『谓慈悲喜舍,为因中化他。』具足慈悲喜舍。舍是放下,彻底放下。放下一切妄想、分别、执著,你就得欢喜心,法喜充满,你真正能够喜爱一切众生。这种喜爱是清净的、平等的,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他在三善道行善修善,你喜欢他,他作恶堕落在地狱、饿鬼,你还是喜欢他,并没有丝毫的分别心。为什么?同一个法性。十法界众生同一个法性,法性是清净无染,法性是圆满具足的,所以生佛平等,法喜从这里生的。一个学佛的人,明白这个道理,把这些道理落实在自己生活当中,这个人就是菩萨,他的念头转变过来,他的行为也转变过来。

  「慈」是与乐,「悲」是拔苦,看到一切在受苦难的众生,他有怜悯心,念念希望帮助他离苦得乐。用什么方法帮助?用教学;诸位要晓得,只有教学是最好的手段。一切诸佛在教化众生,这是一个教育的工作,佛菩萨是一切世间义务教学的工作者,只尽义务,不享受权利。众生对佛菩萨的恭敬,那是出於他们感恩之心,佛菩萨决定没有一念,希求众生对他恭敬供养,没有这个念头,如果还有这个念头,那他也是凡人,他也在痴迷,他并没有觉悟。觉悟的人不可能有一念,他永远保持在无念的状态之下,无念才是正念,无念才是正觉,有念就是痴迷。第二个叫梵行。

  从这个地方我们就想起,佛法常说:「佛门是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把这两句话的深义说出来了。慈悲是无条件的、无边际深广的爱心,这个爱心是包括了虚空法界,这是真正的大爱,我们要好好的培养,要有这个心量。现在说超越一切族群、超越一切宗教,包括无量无边的族群,现在所谓是各种不同的多元文化,它是一个整体。佛家讲:「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两句话不是夸大,这两句话是我们自性,我们自己的真心本来是这个样子,一切众生的心性也是这个样子,这叫事实真相,《般若经》讲的「诸法实相」,实相本来是这样的。

  三天行】

  『天行』,「天」是讲天理,自然的法则,天然之理,我们今天一般人常讲合情、合理、合法,这是世间人所赞叹的。到底什么是天理?天理这两个字怎么讲法?天然之理,天然的法则,就是我们现在社会一般大众所说的「自然生态」,自然生态就是天理,不能违背自然生态。现代人自作聪明,违背了自然生态,所以把地球污染了,现在地球上所谓生态失去平衡,这样给我们带来许许多多的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就是失去了生态的平衡。换句话说,我们的生活,处事待人接物,要能保持跟自然生态相应。

  中国过去传统的教育,教导一切众生的宗旨目标,跟现在教育不相同。从前教育的宗旨三桩大事:第一是教导我们人与人的关系,都是讲自然生态,自然的法则,这不是圣人的理念,他的主张要我们遵守,那就错了。说实在话,圣贤人没有自己的主张,给诸位说,没有自己的理念,他所说的是自然法则,顺乎自然,没有一点点自己的意思。佛没有,所以佛说:「佛无有法可说」,这个话是真话。孔老夫子也没有,孔老夫子一生教学是「述而不作」,他没有创作,没有创意,佛没有创作也没有创意,所说的是事实真相。摆在眼前的,大家所见,大家所闻,不过你所见所闻,你没有看出来。我们看错了、听错了,佛看出来,佛听出来,为我们说出而已,这就是属於天行。

  儒、佛都说「父慈子孝」,我们中国人讲父慈子孝是天性,这就是属於天行。所以教给我们,夫妇、父子、兄弟、朋友、君臣,跟我们讲五伦十义,五伦十义是天行,是自然的法则,也就是今天讲自然的生态。不是哪个人的发明,不是哪个人的主张,你要认为这是孔老夫子的主张、孔老夫子的理念,你完全误会孔老夫子,你根本就不认识孔老夫子。佛教导我们「净业三福」,这是大家所熟知的,「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是人的本性;王阳明所讲的「良知良能」,人都有良心。

  我记得王阳明有一个故事,有一次王阳明出去,遇到一帮土匪抢劫,这些土匪知道他是王阳明,大家对他也很尊重,就问他:「王先生,你说人有良知良能,我们做土匪的人没有良心,你能不能证明我们也有良心,我就放你走。」王阳明说:「只要你听我的话。」行!听你的话。在大庭广众之下,王阳明说:「你把衣服脱掉。」脱掉了,里面还有小衣,王阳明说:「再脱掉。」又脱掉,脱得光光的。王阳明说:「裤子脱掉」,最后脱到一件,这不能再脱了。王阳明说:「这就是良知良能」。土匪一听,没错,把他放走了。你到最后觉得我不行了,良知良能不就出来了吗?现在不行,现在要他脱,他真脱光了,没有法子。所以良知良能就是天性,他还是有羞恶之心,这叫天行,这叫天理。我们这个地方要讲:

  初地已上,证第一义天天然之王,由理成行,故名天行。】

  这样讲人家不懂,愈讲愈复杂,不好懂!底下这一句四个字,我们用『由理成行,故名天行。』掌握这一句,我们从这一句里深深的去体会。所以五伦十义,佛法里面讲三福、三种净业,这是自然生态,这叫合理。这是古德教学宗旨里面第一桩事情。

  第二桩事情,教给我们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现在世界各个地方政府,都提倡要保护自然环境,现在讲「环保」。环保这个名词,最近这些年才听说,从前没听说过。大家重视环保,所以许多地方政府都有专门从事於环保的单位,像县市有环保局,专门来从事这个工作。我们要爱护我们居住的环境,这些山川树木花草,与我们的生活关系非常密切,你要懂得怎样去照顾它、爱护它,它也会给你回报。你不要认为这些植物、矿物无知,那你就错了,大错特错!中国谚语里面有所谓「人杰地灵」,你们想想这个话的意思,人中的豪杰,他生长的环境,那个地灵才孕育出英雄豪杰。地怎么灵?为什么别的地就不灵,他那块地就灵?这就是佛法所说的「依报随著正报转」。大人物的厝宇你去看看,祖先总是有多少代积德修善,人能积德修善就感动山川土地,我们中国人讲风水好。好风水从哪里来的?从人积德修善而来的。人如果造恶多端,风水就被破坏。这说明人与大自然关系非常密切。我们如何让自然生态能平衡与美好?要修善行;换句话说,断恶修善,这个地方自然环境慢慢就转变了。佛讲的话没错,我们细心去观察,细心去思惟、去体会,他讲得有道理。中国古代教学,从小就教小朋友爱护动物、爱护树木花草,以爱心对待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才美。这是教育第二条。

  第三条是讲人与天地鬼神的关系,现在很多人讲这是迷信,它不是迷信。人道之外,确实有天道,现在有很多西洋宗教,相信有天,有天道,有天神、有鬼神。我们把人以外的有情众生分为这两大类:天神跟鬼神,像我们办外交一样,我们跟他的关系要搞好,我们尊敬他们,他们爱护我们,我们关系和睦。如果这个关系搞不好,麻烦很大。古代帝王每年要祭祀山川鬼神,决定不要认为那是迷信,错了,一点都不迷信。为什么?鬼神跟我们同住在这个地区,所谓是人鬼杂居,我们同在这一个地区,同在这一块土地上。由於我们生活的空间维次不相同,我们今天生活在三度空间、四度空间,他们可能生活在五度、六度空间,所以我们见不到他,他们见不到我们,但我们时空突破的时候也能见到。什么时候时空突破?没有妄念的时候。诸位要晓得,时空的维次怎么造成的?妄想、分别、执著。偶尔之间,妄想、分别、执著真的舍掉,突然看到鬼神,就这么回事情;你念头一起来又复杂了,这境界马上就没有。诸位在中国大陆,遇到很多特异功能的人,不但中国有,外国也有,他们告诉你,他们看到鬼神,你再问他,他心清净,如果他心乱,心乱就见不到。所以这个能力有时候有,有时候失掉,心里一乱就失掉了。

  我们在《地藏经》里面看到,阿罗汉要替一个众生调查他过世的父母亲属,去为他调查他到底生在哪一道?他要入定。为什么要入定?定就突破境界,就这个道理。定里面障碍就没有了,也就是突破时空的维次,三度空间、四度空间他能突破,所以他能够见到饿鬼道、地狱道、天道。随他定力的浅深,他突破的层次多少,定功浅的人突破一、两个界限,深的人突破更多的界限,就这个道理。我们在经上看到世尊,尽虚空遍法界他都能知道,那就是所有一切时空维次他全部突破。全部突破叫一真法界,他没有障碍了,他的心清净到极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人与天地鬼神关系我们要处好,大家都能够得到和平安乐,我们尊敬天地鬼神,天地鬼神也爱护我们众生,我们共存共荣,和睦相处。这是中国古老教育的宗旨重点,非常可惜!现在人不讲求了。我看到儿童读经班这些材料,我看了,现在不但儿童要念,老人也要念。老人要把古籍搬出来他不懂,他没有办法念,儿童这些教材,老人也可以念。现在这个教学要普及,不仅是教儿童,要教年轻人,要教成年人,要教老人,我们大家共同一起来学习,从这里扎根。慢慢再提升,慢慢再恢复,这个世界还是有前途的,前途还是光明的。佛法要想普及,要想发扬光大,这是一个良好的基础。所以天行,顺乎自然生态,顺乎这个道理。

  四婴儿行,谓示同三乘七方便所修之行。】

  这两种是菩萨善巧方便的示现。『婴儿』,游戏人间,能够逗人取乐,不拘形式,善巧方便。底下注解说,『示同三乘七方便所修之行』,这是大乘经说的「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楞严经》也说:「随众生心,应所知量」,随类化身,随机说法,没有一定的形式,这叫「婴儿行」。我们一般讲是大开方便之门,婴儿行叫顺行。

  『病行』是什么行?逆行。逆行是反常方法来教导、来教化。我们在《四十华严》里面看到胜热婆罗门表现的是愚痴,甘露火王示现的是瞋恚,贪瞋痴也能度众生。高度智慧的运用,我们今天讲正面的、负面的,如果你有智慧巧妙的运用,正面、负面都能利益众生。这里头都有菩萨,赌场里头有赌王菩萨,你们懂得吗?每一次赌他都必赢,人家就向他请教:「你为什么会赢钱?」他说:「布施,念阿弥陀佛。」,这是赌王菩萨。确确实实是如此,顺逆都是菩萨道,你才晓得佛菩萨神通广大,道理在此地。他的心真清净,决定与圣行相应,他的心慈悲,帮助人回头,帮助人觉悟,所谓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所以那个手段高明,不是我们凡夫能做到,什么人做得到?法身大士,他们在一切境界里真正不动心,可以这么作法。我们在这个境界里还会起心动念,不行!你要这个作法,不但度不了众生,反被众生度跑了。特别是「病行」,病行是一身的毛病,跟众生一样,他是菩萨化身,他决定不是凡夫。

  这是佛在《涅盘经》里面告诉我们,菩萨示现在六道,示现在三恶道,他们种种表现不外乎这五大类。这五大类,诸位要知道,一就是五,五就是一,任何一行里面决定包含了其他的四行,这才叫菩萨行。《华严经》上讲:「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这个道理贯一切法,所以才称为菩萨行。我们这五种行,我们有一,不具足其他的四,所以那是凡夫行,那是造业。纵然是小果圣人,阿罗汉、辟支佛的圣行,不具足其他四行,佛呵斥他们是「焦芽败种」,佛不赞叹他们。为什么?不能利益众生,只能自利,不能利人。好不好?不能说他不好,也不能说他好。说他好,他洁身自爱;说他不好,他不能见性,也就是说他很侥幸脱离六道,他出不了十法界,他不能见性,他不能入一真法界,他错误了。我们凡夫里面有很有智慧的人、很有才干的人,也能够行天行、婴儿行、病行,我们在历史上能看到。但是他不具足圣行跟梵行,他只能够得人天福报,不能超越六道。所以我们就晓得,佛菩萨示现这五种行统统具足,一个都不缺。婴儿行里面有圣行、有梵行,为什么?纵然是婴儿行、病行,顺逆境缘当中他所表现,他与戒定慧相应,他与自然的法则相应,在我们佛法讲他与自性性德相应。所以他婴儿行、病行都是菩萨行,不是凡夫行,我们凡夫看到他是凡夫,其实他是菩萨。我们读佛经,必须要了解这个深义。末后这里有三句话,你们看第十二面最后一行,这三句话在当中:

  解是行本,行能成智,故行满而智圆。】

  这三句话很重要。『解是行本』,世尊当年在世四十九年天天讲经说法,帮助大家破迷开悟。佛说得很好,我们这个世间大众的根性,绝大多数的人耳根最利,所谓是「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所以世出世间的圣人教化众生,都是以音声为佛事,为第一个手段。讲学、研究讨论,我们要深深体会这个道理。明了之后,要坚持这个道理,要巧妙的运用这个道理,多数人不能接受没有关系,一个人能接受也好。在中国佛家里头,古时候有很多是单传的,禅宗达摩传一个慧可,慧可往下传到第五代弘忍禅师,都是单传,到惠能大师才传了四十三人。有一个人能够接受,能够认真的学习,这个法脉就不断。

  何况今天我们能够利用科技,纵然眼前一个传人都找不到,我们能把录像带、录音带留下去,后来必定会遇到传人。这个传人可能跟我们不同时代,或者同时代不同地区,我们没有见过面,他听到了,他觉悟了,他能做。现在传承的方式比过去方便多了,从前是要当面传,不对面就没有办法。不对面能够传授,实在讲都不是普通人,佛家讲是上根利智,善根福德非常深厚的人。像孟子,孟子做孔子的传人,孟子跟孔子没见过面,孔子已经过世,孟子读孔子的书,学孔子,他学得很像,学成功了。在中国历史上,后人尊称孔子为「至圣先师」,尊称孟子为「亚圣」,仅次於孔子。所以在中国作私淑弟子,就是想跟古人学,这人不在世跟他学,孟子是第一个人,开端,这是跟过去的人学习。在我们佛门,私淑弟子当中成就最著名的是蕅益大师,蕅益大师学莲池大师,那时莲池大师往生了。莲池大师的著作在,现在我们看到《莲池大师全集》有精装本四册。蕅益大师专门学莲池大师,以莲池大师为老师,从他著作里面认真学习,做莲池大师的学生,他学得很像,学成功了。

  这是讲这个时代、这个地区,找不到真正善知识,就找古人。所以我常劝导大家,我们如果依《无量寿经》来学习,你就直接是阿弥陀佛的学生,做阿弥陀佛的私淑弟子。《无量寿经》上所讲的字字句句,你要能理解,真正明了了,落实在生活当中真正做到,你就是阿弥陀佛的弟子。阿弥陀佛就算不在,我们也是阿弥陀佛的私淑弟子,阿弥陀佛会承认。佛在经上教我们做的,我们老老实实都做到,佛教给我们不许做的,我们决定不做,决定做、决定不做是活的,「解是行本」,你要彻底理解。佛教我们要做的,有时候可以不做,那是智慧,你要看人、看事、看时节因缘的变化,佛说不能做的,有时候开缘可以做。叫你做的你不做,叫你不做的你做,你都是为利益众生不是为自己,帮助众生破迷开悟,帮助众生契入佛法。所以佛在经上讲的是原则,但是真正实行可以有变通。戒律,每一条戒有开、遮、持、犯,条条戒都有开缘,不是死呆板的,你要懂得这个道理。它是活活泼泼的,在什么时候应该开,什么时候不可以开,这个原则在哪里?为自己不可以开,为众生可以开。

  我们举偷盗的例子,为自己的利益,决定不能偷盗,为众生的利益可以偷。譬如法宝,人家珍藏不肯拿出来,这个东西能利益一切众生,把它怎么样?偷。偷出来之后,我们把它流通,全世界一切众生得利益,这是开缘。你不能说他不拿出来,算了!我们决定不能偷盗;你没错,你是守不偷盗,一切众生得不到利益。谁干这个事情?般剌密帝法师。《楞严经》是称为国宝,他就把它偷出来,他不是犯了偷盗戒吗?把它偷到中国来,中国这么多人得利益。所以条条戒都有开缘,般剌密帝要不偷盗,我们中国人哪里能得到《楞严经》,可能《楞严经》就失传了。所以你想想,他这个偷盗功德多大,他没有罪,这是举一个利益众生不是为利益自己的例子。

  我们在这一生也犯偷盗罪,偷什么?偷人家版权。日本的《大正藏》,在那个时候中日还没有断交的时候,我们跟它没有往来,台湾这边同修花了七十万日币,向日本买了一套《大正藏》到台湾,我们在台湾也大量翻印,日本人也没办法。现在就不行,现在跟人家签约,所以就没有办法再印了。可是我们印过几版,大概总共在台湾印了好几千套,这也是盗人家版权。如果为自己利益,就犯了盗戒,如果是为了利益众生,这是功德,不犯罪。我们干过一次,前几年我们印《大藏经》赠送给海内外,我们不是赚钱,我们是赠送不是买卖。我们用的是《大正藏》的修订本,如果我们是买卖赚钱,我们就犯了盗戒,我们就错了,但我们印出来布施赠送给别人,这是好事情。

  所以大家学佛要有智慧,要通权达变,心量要大,念念为一切众生利益著想,不要为自己。我们看到有很多人,把佛的经教很用心的整理,段落层次清楚,标点符号分明,让人读诵非常舒适,很容易理解,很容易懂得,而我翻后面版权页,「版权所有,翻印必究」,这完了。这样的人一生做了一点好事,六道里面有漏的福报。这个东西是佛的东西,佛的东西印上「版权所有,翻印必究」,他是盗佛法为自利,这个罪过重,三恶道里面去享福。他是做好事,但是他在三恶道享福,他得不到人、天两道,也可能变成畜生,当人家宠物去饲养,那个福报大了,我们看到很多人养宠物,大概都是这一类的人。所以纵然是自己的作品,也不可以印上「版权所有,翻印必究」,这八个字就是将来阎罗王判罪的铁证,赖都赖不掉,你说多可怕!阎罗王说,你这是盗佛法,佛是要利益一切众生,流传十方三世,你怎么可以盗佛法?

  盗佛法据为己有,无论是你盗佛的,或者是祖师大德的,果报都在阿鼻地狱。你是障碍一切众生闻法的机缘,断一切众生的法身慧命,这个罪过比什么都重。世间人愚痴、痴迷,不了解事实真相,有意、无意造这么大的罪业,非常可惜!他那个念头一转,是无量无边的福报,结果印上这八个字,搞得无量无边的罪业。这个道理我们要明了,事实真相要清清楚楚,都是心量太小,都是为了自己身家的利益而犯这个过失。你说他不懂佛法,他经也念了很多,你说他懂佛法,自私自利这个念头比什么人都坚固,这样的人很多。什么原因?无始劫以来烦恼习气太重,虽然学得一点佛法,抵不过烦恼习气,所以烦恼习气改不过来。

  这一段文,我们用「解是行本,行能成智,故行满而智圆」,做为这段文的一个结束。我们要重视教学,要重视对於经论透彻的理解,然后我们的行就是智慧,自性般若智慧表现在我们日常生活行为当中。从自性流露出来的真实智慧表现在行为,就是《华严经》讲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那是真正的菩萨行。

  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净土法门法师讲其它经典、咒语、文集

净土法门法师讲阿弥陀佛四十八愿     

净土法门法师讲阿弥陀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八大人觉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般若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报父母恩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大悲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大集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大势至菩萨圆通章     

净土法门法师讲当来变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法华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梵网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公案     

净土法门法师讲观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华严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金刚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净土法门法师法语精华录     

净土法门法师讲净宗朝暮课诵     

净土法门法师讲楞严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楞严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六字大明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普门品     

净土法门法师讲普贤行愿     

净土法门法师讲十善业道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坛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往生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文钞     

净土法门法师讲无量寿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心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信愿行     

净土法门法师讲药师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圆觉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占察善恶业报经     


其它法师讲《地藏经》

白玛喜饶法师讲地藏经    

本法法师讲地藏经    

昌乐法师讲地藏经    

昌臻法师讲地藏经    

传喜法师讲地藏经    

达真堪布讲地藏经    

大安法师讲地藏经    

道心法师讲地藏经    

道源长老讲地藏经    

定弘法师讲地藏经    

东初法师讲地藏经    

佛源老和尚讲地藏经    

嘎玛仁波切讲地藏经    

光明禅师讲地藏经    

海涛法师讲地藏经    

弘一大师讲地藏经    

宏圆法师讲地藏经    

慧中法师讲地藏经    

界诠法师讲地藏经    

净慧法师讲地藏经    

净旻法师讲地藏经    

宽运法师讲地藏经    

梦参老和尚讲地藏经    

妙祥法师讲地藏经    

明海法师讲地藏经    

明贤法师讲地藏经    

能弘法师讲地藏经    

尼玛上师讲地藏经    

其它法师讲地藏经    

仁焕法师讲地藏经    

仁清法师讲地藏经    

圣一法师讲地藏经    

圣宇法师讲地藏经    

索达吉堪布讲地藏经    

体光老和尚讲地藏经    

悟道法师讲地藏经    

宣化上人讲地藏经    

印光大师讲地藏经    

竺摩长老讲地藏经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www.cnbudd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