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地藏经玄义(第十八集)--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首页->所有文章 -> 净土法门法师所有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开示地藏经



 净土法门法师:地藏经玄义(第十八集)


 下载DOC文档  



地藏经玄义  (第十八集)  1998/12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4-14-18

  请掀开经本,纶贯第十七面倒数第三行,从最后这一句看起:

  详解云,三种观法,义蕴经疏。天台依诸大乘经,立四种三昧,修十乘观法。直就阴心,显三千法,即从行观义。】

  这是解释三种观法,第一种「从行」,第二种「法相」,第三种「托事」。这是详细给我们说明,四种三昧,十乘观法,这是从行。我们先把什么是四种三昧,什么是十乘观法,简单的把这个名相做介绍。今天给诸位发了一张参考资料,这个参考资料是从《教乘法数》里面节录出来的,这两段都是出於天台止观。大乘经上说「无量三昧」,怎么只有四种?无量三昧,从形式上来讲可以归纳为四大类。八万四千种法门就是八万四千种三昧,无量法门就是无量三昧,从形式上来说可以归纳这四种,《教乘法数》用表解给我们列出来,使我们一目了然。这四种形式,我们要如何采取,这要观机。特别是要观察自己的根性、体力、精神状况、生活环境,你选择得当,修学起来容易,功夫容易得力。不能够勉强,看到别人修什么,大家赞叹,你也去模仿,不见得有效果。特别是末法时期的众生,根性远远不如正法、像法时代,这是事实,不能不明白,不能不承认。末法时期当然也有一些根利的,毕竟是少数。我们是不是属於根性利的一类人,自己要清楚、要明白。

  这四种三昧,第一种是「常行」。诸位看表解,「亦名佛立」,也叫佛立三昧,就是「般舟三昧」。般舟是梵语,意思就是前面所讲的,底下小注:「般舟经,以九十日为期,专念彼佛。」彼佛是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第一位善知识吉祥云比丘,我们今天用的是《四十华严》这个本子。吉祥云比丘就是修这个法门,所以善财童子去参访,他不在道场,他在「别峰」。你想想那是代表什么意思?不在道场,道场是比喻一般法门,八万四千法门都是道场;别峰是指特别的法门,他在另一个山头,到那边去才找到他。他在那个地方经行、念佛,所以他修的就是般舟三昧。常行,不坐,不卧,所以也叫「佛立」。

  在《般舟经》里面,佛教我们这个方法,三个月为一期,九十天。你要想修学这个法门,要考虑你的体力、精神状况能不能办到?九十天不睡眠,九十天不能够坐下来、躺下来,人的体力毕竟有限。修般舟三昧用什么方法?用绳子吊起来,打瞌睡的时候,两只手和头就吊在那里,换句话说,就是站著睡觉。如不如法?《华严经》里吉祥云比丘没有用这个方法,没看到。这是一种勉强的方法,我们要懂得。佛在经论上一再教诫我们,不修无益苦行,这种苦行对我们的道心没有什么帮助。实在讲,什么叫道心?这部经上所引用的是转化、转变,真正是转迷为悟,转凡为圣,那是道心。

  你用这个方法能不能转得过来?果然能转得过来,行!如果用这种方法标新立异,与众不同,博取大众的尊敬供养,你起心动念就错了,这就变成自欺欺人,这是攀缘不是随缘。所以慈云灌顶法师在《大势至念佛圆通章疏钞》里面,末后讲念佛一百种果报,第一个就是堕地狱,这要看你用的是什么心?所以这个修学方法,年轻、精神、体力都超过常人,能用这个方法。用这个方法修定,三昧是定,定能够开慧,目的才能达到,如果只能得定,不能开慧,还不能叫三昧。「三昧」叫正受,它的本意是正受,智慧不开,那个受就不是正常的。所以定是手段,不是目的,戒律是手段的手段,因戒得定,因定开慧,开慧才是目的。宗门讲大彻大悟,教下讲大开圆解,那是我们的目的,那个时候才真正是三昧,真实的三昧。所以佛在经里头讲的这些义趣,我们要理解、要深解,不至於产生误会,不至於修错了法门。

  三昧得到之后就不会失掉,那是真的。也有人得到之后也会失掉,那是什么原因?功夫浅,不够深,没有契入境界就会丧失。凡是会失掉,要归纳其根本的因素,不外乎嗜欲没有断干净;嗜是嗜好,他的爱好,欲望没有舍得干净。所以九十天一期修毕,六根再接触外面六尘境界,特别是现在这个花花世界,你接触外面六尘的境界相,你还有一丝毫的嗜好、爱好,还有一点点的欲望,被它一诱惑又起来了,立刻就迷了,立刻就退转。现在社会是个开放的社会,跟从前不一样,以前社会保守;换句话说,污染轻,现在污染是非常严重。

  以前士大夫阶级,现在的话说是知识分子,没有一个不读圣贤书,纵然他做不到,他也懂得。他虽放逸,在某种状况之下,他也懂得收敛。现在没有了,现在人不读圣贤书,完全随顺自己烦恼,那还得了!真是为所欲为,不怕三途地狱。实在讲,为什么不怕?他不相信三途地狱,三途地狱境界没有现前,他也不在乎三途地狱,所以他敢做。这是读圣贤书与不读圣贤书不相同。圣贤书讲的是什么?明理而已。佛书是圣贤书,讲的是我们人生,我们自己生活环境的真相,让你了解事实真相,你的思想就纯正,你的言行与事实真相相应,这是圣行,菩萨行。不了解事实真相,你想的错了,你所说所做的完全错了,错误的思想行为就起很大的变化,变现出三途地狱,自己去受罪。三途地狱哪里来的?是你自己心念变现出来的。一切法从心想生,唯识所变,不是外面来的,不是别人给你受的,是你自己变现出来的,真的所谓是自作自受。本来没有这个事情,清净心中哪有这个东西?不但没有三途,六道也没有,十法界也没有,都是自己妄想分别执著变现出来的,你能怪谁?责怪别人,增长自己的罪业,加重自己的苦报,这给你讲真话。

  修行功夫从什么地方看?从嗜欲看。你的嗜好、你的欲望,如果是一年比一年淡,你功夫进步,你智慧决定增长。因为这等於是明暗的两面,黑暗少了,光明就多了,光明少了黑暗就多了,它是一桩事情,所以佛讲「烦恼即菩提」,相互的在消长。我们的嗜欲淡一分,我们的般若智慧就长一分;我们的嗜欲加多一分,我们的智慧就减一分。诸佛如来嗜欲断尽,完全没有了,所以才证得究竟圆满的无上菩提。名字也是假立,不可以执著名字,不可以分别名字,执著名字、分别名字还是落在嗜欲里面,你们想想看,还是不干净。所以,诸佛菩萨为我们讲经说法,特别提醒我们,叫我们不要执著言说相,不要执著名字相,不要执著心缘相,你才能得真实义。真实义不在他,真实义是自觉。绝对不是说,如来真实义是释迦牟尼佛的真实义、是毗卢遮那的真实义,错了,是自性的觉悟,那是真实义。他没有说愿解诸佛的真实义,是说愿解如来真实义,如来是自性,从性上说,不是从相上说。

  第二种三昧,就是修行的方式是「常坐」。常坐也叫「一行三昧」,中国禅宗用的是这个。《文殊问般若经》,里面说明也以「九十日为期,专缘法界」,用这个方法开悟的。虽然是常坐,也要有调身的方法,如果每天坐的时间太久,没有活动,我们知道生理受不了,会坐出病来。所以有些用功不如法的,坐到最后这两个腿血脉不通,出了问题,腿要锯掉。我们看到的,那是什么?打坐不如法、不懂法,一定勉强撑持,到最后身体变成残废。所以禅堂里面堂主,都是过来人,他懂得,他能够观察每一个人修行的状况,遇到这些障难,他有方法来为你解决,来帮助你。

  禅跟密,如果没有真正善知识在旁边看著,指导你,出毛病的机会太多了。我们今天看到许多精神分裂的,轻一点的病人,不发作的时候好像很正常,一发作马上就不正常了。好好的一个人,我在国外看到很多,都是大学生、留学生,有些拿到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没有学佛的时候很正常,学佛半年、一年,听说他得精神分裂,住到精神病院去了,我们听了多难过!什么原因?修学不如法。所以,修行要如理如法,才能得受用。不如理不如法,没有善知识在旁边指导,自己盲修瞎练,很少有不出毛病的。出了毛病之后就没救了,有不少出了毛病的人,他的家亲眷属带著来找我,我没有能力,没法子救他。他所亲近的道场与善知识,也不能救他。实在讲,他的老师要负责任,你把一个好好的人搞成这个样子,你怎么对得起人?

  所以在一切法门里面,念佛法门是比较最为妥善,不容易出差错,没有善知识在旁边指导也行,只要你老老实实依照往生经里面说的去做。往生经就是净土三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佛说阿弥陀经》。中国自古以来,依《阿弥陀经》修学的人最多,最近十年来,我们提倡《无量寿经》。为什么要提倡这部经,不再提倡《阿弥陀经》?有很多人疑惑,不了解这个道理。在过去提倡《阿弥陀经》,决定有利益,决定有好处。为什么?民国初年,中国的社会环境教育还不普及,接受教育的人不多,风俗还相当淳朴,人很老实。跟诸位说明白,中国老百姓是世界上最善良的老百姓,这样的人好教,教他念佛,他就老老实实念佛,《弥陀经》足够用了。可是在现前就不行,现前学校多了,受教育的机会普遍;换句话说,人不老实了,他天天胡思乱想,这一部《弥陀经》他看了,就说这是神话故事。其实《弥陀经》的经义很深,莲池大师的《疏钞》,蕅益大师的《要解》,他就看不懂了,好像注解比经还要深。他要不了解一点道理,他怎么能接受?所以《无量寿经》最契合现在众生的根机。特别是在一个民主开放这种社会,他要明理,他要懂得道理,他要知道这究竟是一回什么事情,不给他讲清楚明白,他不能接受。

  而且《无量寿经》的译本很多,每一个译本诸位仔细去看,里面都有很多艰涩的文句,不好理解,读起来也不顺口,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才有会集本的出现。第一次会集是宋朝王龙舒居士,这个会集本流通很广,而且收在《龙藏》里面。如果会集没有价值,怎么可能收在《大藏经》里面?莲池大师注解《弥陀经疏钞》,里面所引用《无量寿经》的经文,几乎一半是引用王龙舒的会集本,可见得他这个本子被祖师们肯定。这个本子有没有问题?当然有问题,如果没有问题,后人何必会集?没有重新会集的必要。会集确实不够圆满,所以前清有彭际清的节校本,这是干隆年间的事情;有魏默深第二次的会集本,那是咸丰年间的事。魏默深的会集本,确实比王龙舒的本子要好,但还是不能令人满意。到民国年间,夏莲居老居士重新再做一次会集。我们从传记里面看到,他老人家用了十年的时间,才完成这个定本,就是我们现在所读的。

  这个本子,诸位细细去跟五种原译本对照比较来看,我们不能不佩服。当时的高僧大德们,对他这个本子赞叹。民国初年,在中国持戒精严的慈舟法师,为《无量寿经》夏老的会集本,做了一个科判。最初给这个经做科判的是慈舟法师,我们做科判,是依慈舟法师这个科判做基础。慈舟法师这个科判,是我到北京去看黄念祖老居士,他送给我的。慈舟法师讲过这个本子,黄念祖老居士在跋文里面有记载,所以这是非常希有宝贵的本子。这个本子,决定会流通在末法九千年之中,广度众生。果然,这个本子我们流通出去之后,非常受欢迎,出乎我们意料之外的。我们想想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众生善根福德因缘成熟,第二个是十方一切诸佛菩萨威神的加持,我们才看到这个现象。我们自己不过是做一点增上缘而已,决定没有这个能力。这个能力,来自众生善根福德成熟,来自十方三世诸佛菩萨威神加被。这是我们为什么要弘扬这个本子的道理在此地。

  宗门,禅坐、调身、跑香,坐一段时间要起来运动,决定不是一味的苦坐,这会把身体坐坏了;身体是部机器,这部机器需要运动。前面常行是运动,就是我们讲的经行,经行是最好的运动,所以念佛堂决定要以经行为主,时间要占得长。我们念佛堂,现在有几位法师在带,悟永师告诉我,他们经行一小时,止静五十分钟,我听了之后吓一跳。我告诉他,止静的时间太长了,止静的时间决定不可以超过半个小时,最理想的二十分钟,你经行一个小时,坐下来休息二十分钟就够了。休息的时候,觉得自己体力恢复了,再经行,这样好。

  当然念佛堂人多,每个人身体状况不一样,大家一致行动,确实会给一部分人带来不方便,我在早年想到这个问题。在国外法师少,带领大家共修的人不容易,我就想出一个方法,我用念佛机,不需要法师敲法器来领导。我们将念佛堂划分三个区域,第一个区域是经行的步道绕佛,我们的佛像是供在佛堂的当中,绕佛比较方便;佛像前面这块地方,我们铺地毯拜佛,是拜佛区域;绕佛两边靠墙壁,我们摆上蒲团,是止静的区域。完全开放,就是说你喜欢绕佛,你尽管在绕佛步道里去经行;你绕累了,你自己想休息,自己到蒲团上面壁;你觉得坐久了需要运动,你到佛前面来拜佛。佛堂里面的规矩,决定禁语!进入念佛堂,就不可以打妄想,不可以跟任何人说话,法师进去也不打招呼,见若不见,绝不破坏正念。

  这个方法推行之后很受欢迎,进入念佛堂没有一丝毫压力,你随便什么时候进去,你有事情随时可以离开,不要跟任何人打招呼。你进来轻轻进来,出去的时候也轻轻的离开,所以这里无需要出家人领众,我们用念佛机就行。经行的人,跟著念佛机,出声念佛;止静心里就念佛,或者是听念佛的声音,不出声;拜佛的时候也专心听佛号,心里头可以默念,也不出声,拜佛出声伤气、伤身体。止静的时候休息,需要恢复体力,所以不出声最好。只有绕佛经行要出声念,总是以经行绕佛为主。

  但现在我们人多,绕蒲团这样弯来弯去,我在那里一看,头昏!这是没有办法,场地太小而人太多了。最好绕佛就是一个圆圈绕,不要弯来弯去,那是最理想的。但是现在我们念佛堂人太多,将来我们杨厝港这个地方,圆形念佛堂建好之后大概就可能,我听说可以容纳一千五百人。能容纳一千五百人,如果说是三、四百人去念佛,那是最理想的,空间够了。所以修学的环境很重要,要懂得怎样调心、怎样调身,念佛念得很舒服、很快乐,念到法喜充满,那才相应。如果念到烦恼起现行,念到一身不舒服,你用功的方法有错误,你一定要赶快把它调整过来,所以念佛、参禅都要著重这些。

  我这个方法提出来之后,也照做了。以后我看到行策大师,他老人家教人家念佛用功的方法,跟我这个非常类似,我看到了很欢喜。他是用分班的方法,分成三班,每一班四位法师领导,那个时候没有念佛机。他也用一个班绕佛,两个班止静;绕佛的人出声,止静的人听佛号默念。这一个班绕一枝香,第二班就接著,这一班换下来止静,用这种方法来调剂。念佛堂二十四小时佛号不中断,它是轮班制的,用这个方法。但是那个时候,道场人多,有法师领导。我们现在要找十二个法师来领导,找不到,哪儿去找?而且日夜不间断,相当不容易。今天我们用念佛机,这个方法好,我们这个道场也是二十四小时不中断。

  我在澳洲,澳洲念佛堂不大,五、六十个人念佛非常适当。我们佛堂的隔壁就是休息室,这个休息室里面还有床铺,便利发心在念佛堂念佛的人,晚上念佛累了,可以到里面休息。休息,在念佛堂穿的海青,你到那里床上躺一下,海青不要脱。为什么?暂时休息,海青一脱,一睡著了不知道,睡到明天都不晓得了。希望睡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一惊醒过来,立刻再回到念佛堂去。所以有一个男众休息室,有一个女众休息室。这样对於念佛同修,完全没有压力,你自己随时可以调整。你喜欢经行,绕佛念,绕累了你就止静,你坐著;实在坐得想睡觉的时候,隔壁房间去休息,休息好了接著赶快念。

  我这个方式,实在讲,都是从谛闲老和尚教锅漏匠方法得来的。谛闲法师教他徒弟,就是一句阿弥陀佛,念累了休息,休息好了赶紧再接著念,不分昼夜,没有时间。他这个锅漏匠徒弟真老实,依教奉行,所以念到三、四年,他就成功了。他往生那么自在,预知时至,往生的前一、两天,他去看看他的老朋友。他自从入这个小庙,三、四年从来没有出门,等於是闭关一样,哪里都不去,就在那里老实念。这一天,他破例了,出去到城里看看亲戚朋友,那是去辞行。回来之后,他有一个护法,一个老太太照顾他的生活,给他烧饭、洗衣服,照顾他。他给老太太说:「明天不要给我烧饭了。」老太太听了,以为他这两天出去看朋友,大概明天又有朋友请他吃饭,不要给他烧饭了。这个老太太只烧两餐饭,中午、晚上,早晨他自己搞,早餐简单。到中午,这个老太太再来,去看师父有没有吃饭?来的时候,看到师父站在那个地方已经往生了,站著走的。谛闲老法师对他赞叹,没有白出家,赞叹他:「讲经的法师、丛林的方丈住持,比不上你。」他出家没受戒,没有跟大众一起上过殿,他不认识字也不会念经,也没有听过一堂经,就是一个「老实」。师父教他老实念一句阿弥陀佛,念累了就歇会儿,歇好了接著再念,他就依教奉行,就成就了。

  我们听说了,也想照他这个办法去做,行不行?肯定著魔。为什么?我们的妄想分别执著太多,他是妄想分别执著都没有。所以这个是愚人,愚不可及,我们跟他不一样。下愚之人,闭关能成就,我们这种人闭关会发疯、会得精神病。很多年轻人发心去闭关,还有命的时候从墙上跳出去跑掉,那个命是救住了,如果不肯翻墙跑掉的话,你就得精神分裂症,我们看到很多。所以学佛要观机,特别是要观察自己是什么根机,他这个方法能成就,我们没有办法学他,我们不是他这个根性的人,这一定要了解。但是他这个方法,我们可以用在念佛堂,是个好办法。用在念佛堂里面,特别是缺乏出家人带领的,我们用这种念佛机。所以我把这个方法,介绍给许多净宗学会,都是在家居士的道场。而这种方法推行相当有效果,许多同修来告诉我很得力。所以这个方法,是从这个地方得来的。

  第三种方式是「半行半坐」。小注里说:「法华方等等忏,限期不定,或三七、一七等。」我们打佛七属於这一种。祖师大德给我们编造许许多多的忏仪,忏仪就是修行的方法,《卍续藏》里面就收得很多,半行半坐是属於这一类。譬如,诸位参加的「三时系念」,三时系念佛事属於忏仪,里面有坐也有经行绕佛,时间,这三时是一天。佛七法事是七天,现在还听说有什么打佛一、佛二、佛三,那个只是变通的方法,只要肯念佛都好。

  末后一种是「非行非坐,亦名随自意」。注解说:「诸经行法,不专行坐,并属此摄。」谛闲法师教锅漏匠的那一套方法,就属於这一种。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赶紧再念,念的时候站著念也行,坐著念也行,走著念也行,随意。所以这一条,对於我们现代人是最为方便。我们用这种方式,帮助众生念佛,成就众生念佛,很受社会大众欢迎。

  修行用功不能给大家有压力,进入佛门同样也决定不可以给人压力,不给别人压力,自己就没有压力。所以劝人学佛,劝人念佛,决定不能问人家要一分钱,别人发心供养可以,我们决定不能有意思要求别人供养,你有这一念心就错了,完全不相应,一错一切错,这个道理我们要懂。我们弘法利生,没错,是要财力。但是要记住,有钱就做,没钱就不做,钱多就多做,钱少就少做,你说这个多自在!钱从哪里来?自自然然来,这个好。我没有想到,要怎么样去找钱来,那就苦事了!祖师大德给我们做榜样,没错!在中国有不少寺院丛林,怎么兴建的?绝对不是出家人到外面化缘建立的,没有这个道理。

  化缘这桩事情,诸位去看《大藏经》,你去翻哪一部经上有化缘的?没听说过。诸佛菩萨,经上我们也看到也有化缘的,化一个人的,机缘成熟了;化一个人的,没有到处化小缘,没有这种事情,向大富长者一人化。你想想地藏菩萨化闵公一人,九华山是他的产业,你一个人捐出来就成就了,一个人就行了。化小缘,岂不累死人?找那么多人麻烦。而且化缘化这个人,他的根成熟了,他会很欢喜、很乐意,绝不添他的麻烦,也不会给他一点压力,他确实有这个能力,拿出来很容易。

  我们今天要搞弥陀村,也是化缘,化一个人的。洪恭兰居士,他有这个能力,他也有这个愿心。李木源居士有这个念头要搞弥陀村,洪居士他们两个人没见面,有意思在晚年做一桩好事,两个人不正是志同道合吗?李木源想到要找他,他也想到找李木源,这个事情就这么凑巧。所以李居士一听说洪居士要找他,立刻去看他,一看的时候,两个人就谈这个事情,志同道合。地献出来了,而且答应李居士,建筑经费不够的话找他。这是缘成熟了,佛菩萨安排的,这不是人安排的。消息传过去了,有一些人随喜,那是随喜功德,绝不是去募捐的,绝不是去分派,你要出多少钱、你要出多少钱,那不叫害死人?谁还敢入佛门?入佛门都是要钱的,那还得了?出钱多的位置排在前面,得好的招待,出钱少的放在旁边没人理,居士林没有这种现象。许许多多人,对於居士林有很大的贡献,出很大的财力,到居士林边边角角上吃饭,没人认识。我们大家都不认识,李居士认识,看到点点头笑笑,他在旁边没有人招待。这个道场是平等的道场,是正法道场,绝对不因为你护持有力而特别礼遇,你出的钱少就冷落在一旁,一律平等。李居士讲:「你出钱,你做功德是你的,与我不相干,我为什么要招待你,我为什么要特别照顾你?」理念正确。

  所以,我们欢迎世界各个地区的学佛同修们,到新加坡来观摩、来参观,看看我们这个地方的作法。平常我们讲经只是怎么讲,你也未必能相信,也未必能体会得到,亲眼到此地看看,我们这里不但天天讲,把所讲的都落实,都做到了。诸位可以仔细来看看,希望把这个理念、这种作法,带到你自己居住的处所,希望大家都能够建一个如法的道场。希望你建的道场超过新加坡,为什么?古人说得好,「后来居上」,这一定的道理。你到此地来参观,这个地方好的你都学到,此地不好的地方你都要改进,你的道场当然超过此地,这就是后来居上。我们在此地建立一个基础的水平、最低的水平,希望大家做的时候都比我们这个高,我们做得才有意义、才有价值。如果其他道场不如我们,我们就失败了,希望我们是现代这个世纪最低的标准。我们修学,同修在家是在家最低的水平,出家是出家最低的水平,道场是道场最低的水平,我们没有一丝毫骄慢的意念,真诚慈悲,谦虚恭敬,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要保持这种心态。

  下面两句,我们要记住。前面这三种是「实相理观」,末后这一种是「唯识事观」,这是古大德这种判法,不能说没有道理。但是我们决定不能够执著,他的判法提供我们做参考,到底是属於理观或是事观,其实没有一定,完全在人。人要不入理,修般舟三昧、修一行三昧,也是事观,也不是理观。甚至於你那个「观」都达不到,只有事,没有观,这是真的;我们也曾经遇到不少,事相是照著事,没有入观。入观,他功夫就得力,真有功夫,那就说是他的观念改变、思想改变,这才入观。一个是从唯识事里面入观。

  观的功夫有三层:最浅的是「观照」,再深一层的是「照住」,最高的是「照见」,这是观照三个层次。跟我们念佛里面讲的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我们名称不一样,事实境界是相同的。观照就是我们净宗讲的功夫成片,照住就是我们讲的事一心不乱,照见就是理一心不乱。无论从理、从事,都能够成就这个功夫,所以我们念佛法门里面有理念、有事念,你看莲池、蕅益《弥陀经》注解里面讲得很详细,并不是说理念才能得理一心,事念就得事一心,不是的。理念里面有功夫成片、有事一心不乱、有理一心不乱;事念里面也是一样,也有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理事是两个门路、两种方式,两种方式都一样,都可以契入理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是照见,《般若心经》里面讲「照见五蕴皆空」,那是观里面最高的成就。

  所以无论是理、无论是事,如果不入观,就谈不上功夫。这个话我再说得浅一点、白一点,不论是事、不论是理,你在这里面修学,如果不能把你的观念转变过来,你就得不到真实的利益。一定要转变自己的观念,转变什么观念?再说得明显一点,转变自私自利的观念,将自私自利转变过来利益一切众生,这个修行你就得到好处,你真的在修。修是修正,自私自利是错误的观念,利益众生是正确的观念,把错误的观念修成正确的观念,这叫修观,这是佛法修行的一个总原则、总纲领。所以无论是从理从事,理事是个人遇缘不同,理里头有事,事里头有理,并不是说唯识事观里面就没有理,唯识事观里头讲实相理,实相理里头也讲唯识事。因此,祖师虽有这几种说法,刚才我跟大家说过,可以提供我们做参考,决定不可以固执,如果固执,那就错误了,那就所谓是「死在句下」。这是讲四种三昧,就简单的跟诸位介绍到此地。说明修行方法虽然很多,在形式上总不外乎这四类。

  下面讲「十乘观法」,这是天台止观最重要的课程,也是修行的总纲领、总原则。十乘,当然就是十种,这个表解里面列得很清晰,它分上、中、下根。虽然分上中下,我们在《华严经》里面看到,《华严经》为我们显示,「圆融不碍行布,行布不碍圆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所以初发心的菩萨,可以修学等觉菩萨的课程,等觉菩萨的修学,也决定没有舍弃初发心菩萨的功课,这是跟我们现在一般学校里修学的方式完全不相同。我们在学校求学,升到二年级,决定把一年级课程统统舍掉了,哪里还会去念一年级的书本?佛法不如是,佛法到等觉菩萨,初发心的课程还念、还学,没放弃。何以见得?诸位想想,五戒十善是初发心的课程,等觉菩萨还是照样守,没有说到等觉五戒可以不守了,十善可以不要了,还是坚持遵守。然后你才看到佛法教学的圆融,特别在《华严经》里头非常明显。

  而在中国儒家教学,实在讲并不例外。儒家教学,小朋友七岁上学,我们从《礼记》上看到。可是小朋友有很聪明的、很伶俐的,也有六岁上学,还有五岁上学,那个少,多数是七岁上学。老师教什么?洒扫应对。他一生洒扫应对都没有舍弃,为什么?奉事父母。孝子伺候父母,不能让家里佣人去做;自己将来功名成就,地位高了,得大财富,家里面佣人往往很多,但是照顾父母一定是自己。扫地可以让家里人扫地,父母用膳的时候,照顾总是儿女来做,如果儿女不在桌上伺候父母,就是不孝。由此可知,做到宰相,如果你父母在,还是要自己照顾父母,要亲自去伺候,小时候学的,一生都没有舍弃。上小学,小朋友念《四书》、《五经》,那个等於是博士班的课程,跟《华严经》讲得没有两样,初发心就学最高的课程;到最高的地位,也没有舍弃老师当初教你的那些事情。所以佛法到中国,能够受中国朝野热烈欢迎,不是没有道理。中国古圣先贤的思惟、作法,跟大乘佛法里讲的太接近了,所以经教一传到中国,能够在中国生根茁长,发扬光大,这是有原因道理的。佛法当年传播,不仅是在中国,四面八方都有,但是在其他地区都没落了,唯独在中国发扬光大,这是与中国古老的文化有密切的关联。

  好,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净土法门法师讲其它经典、咒语、文集

净土法门法师讲阿弥陀佛四十八愿     

净土法门法师讲阿弥陀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八大人觉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般若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报父母恩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大悲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大集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大势至菩萨圆通章     

净土法门法师讲当来变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法华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梵网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公案     

净土法门法师讲观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华严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金刚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净土法门法师法语精华录     

净土法门法师讲净宗朝暮课诵     

净土法门法师讲楞严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楞严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六字大明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普门品     

净土法门法师讲普贤行愿     

净土法门法师讲十善业道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坛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往生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文钞     

净土法门法师讲无量寿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心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信愿行     

净土法门法师讲药师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圆觉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占察善恶业报经     


其它法师讲《地藏经》

白玛喜饶法师讲地藏经    

本法法师讲地藏经    

昌乐法师讲地藏经    

昌臻法师讲地藏经    

传喜法师讲地藏经    

达真堪布讲地藏经    

大安法师讲地藏经    

道心法师讲地藏经    

道源长老讲地藏经    

定弘法师讲地藏经    

东初法师讲地藏经    

佛源老和尚讲地藏经    

嘎玛仁波切讲地藏经    

光明禅师讲地藏经    

海涛法师讲地藏经    

弘一大师讲地藏经    

宏圆法师讲地藏经    

慧中法师讲地藏经    

界诠法师讲地藏经    

净慧法师讲地藏经    

净旻法师讲地藏经    

宽运法师讲地藏经    

梦参老和尚讲地藏经    

妙祥法师讲地藏经    

明海法师讲地藏经    

明贤法师讲地藏经    

能弘法师讲地藏经    

尼玛上师讲地藏经    

其它法师讲地藏经    

仁焕法师讲地藏经    

仁清法师讲地藏经    

圣一法师讲地藏经    

圣宇法师讲地藏经    

索达吉堪布讲地藏经    

体光老和尚讲地藏经    

悟道法师讲地藏经    

宣化上人讲地藏经    

印光大师讲地藏经    

竺摩长老讲地藏经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www.cnbudd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