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地藏经玄义(第二十二集)--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首页->所有文章 -> 净土法门法师所有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开示地藏经



 净土法门法师:地藏经玄义(第二十二集)


 下载DOC文档  



地藏经玄义  (第二十二集)  1998/12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4-14-22

  我们接著看十乘观法第八:

  『八、知位次:修行之人,免增上慢故。』

  「增上慢」的毛病,是自古以来常有的。什么叫增上慢?自己没有证到这个地位而以为证得,不晓得自己的位次。早年,我遇到一位学佛很虔诚的居士,他告诉我,他证得阿罗汉果,我就劝他不要说。他说真的证得了,言语很肯定,我被他逼著没有法子,我说:「既然证得阿罗汉果,你六种神通都具足了,我们坐在房子里面,房子外面马路上走的那些人,你有没有看到?」他说:「没有。」我说:「你就没有证到阿罗汉果,证到阿罗汉果你决定知道,我心里想什么事情你也知道,你有他心通。」我说:「你这个能力都没有恢复,你肯定没有证得。」这样才把他的念头打消。他碰到人就跟别人讲证得阿罗汉果,这就是不知道自己修行的位次。他很可能在修行里面得一点法喜,得一点轻安,於是乎就产生误会了。位次要很清楚、很明了,我们就不会有这种问题发生

  譬如前面讲的「五停心」、「六度」。智者大师往生的时候,他的学生请教他老人家:「你这一生修持,弘法利生,你往生是什么样的品位?」大师对大家说:「我只证得五品位往生。」五品位就是此地讲的「五停心」;停是停止,心是散乱,散乱的心停止了。这个位次不高,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凡圣同居土。实在讲,五停心这个位次,我们每一个同修都有把握能够取得。如果说是事一心、理一心,那确实不容易,那个品位高了。所以极乐世界殊胜之处,不在实报庄严土,而在凡圣同居土,这非常非常不可思议!一般像这种功夫是没有办法成就的,这是伏烦恼,没有断烦恼。伏烦恼的功夫浅,说实在话比小乘初果都不如,小乘初果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断尽了,在圆教是初信位的菩萨,我们哪里有能力?说老实话,一生的修持,圆教初信位的菩萨我们都达不到,这个自己要晓得。自己知道了,诚敬的心才生得起来,不敢贡高我慢。

  讲断证的功夫,大小乘里面都说得非常清楚,烦恼的头数也说得很详细。「五停心观」是伏烦恼,根本就没有断,智者大师这么说法,实在讲就是帮助我们学习,智者大师念佛往生极乐世界,他为我们现身说法。在中国史传里面记载,智者大师是释迦牟尼佛化身再来的,不是普通人,示现做个样子给我们看,教导我们,让我们效法他。这个意思就很深,我们要能够体会得到。特别是在这个时代,这个时代我们要怎样自己修学,怎样弘法利生。弘法利生就是帮助别人修学,大家都想到建道场,接引众生。

  我今天早晨,收到台北一个同修的传真,传真里面提到,现代二十一世纪弘法的方式要随著时代改变,他认为已经不是道场,而是电视台。这个看法正确,他劝我到电视台现场讲经,而不是在我们现在小教室,把我们的录像带送到电视台。为什么?我们的设备跟电视台比,那还差得很远。过去我在电视台录过,他们的设备真的叫一流,参加录像的工作人员二十多个人。电视台里面通常是三部录像机,从每一个角度,画面都有变更,而我们这一个机器摆在这里,画面呆板。现在人喜欢活泼,呆板的画面看久了会烦,所以画面要常常变换。我们必须得想方法,把我们讲经的现场,要达到电视台摄影棚的标准,这个效果就大了。电视台讲经,我们只是偶然,顶多借给我们一个短时期,一个星期、十天,我们没有办法长期在那边讲经。这是提醒我,我就想到我们要扩充我们现场的设备,我们也要培训专业的人才,努力向这个方向去做。

  今天对於全世界弘法,确实绝对不是寺庙,拿建寺庙的这些财力,用来扩充我们的设备,那是绰绰有余。我们的摄影机确实不够,现在只能照到讲台上,听众照不到,最好能够有两部摄影机,能够照到全场的观众,使画面能够更活泼,这确实是个很好的建议。这也是提醒了我们,今天在电视上收看我们节目的有十几万人,这是我们知道的。还有我们不晓得的,据一般的估计,总是在百万人以上,每天我们对全世界的广播。所以他也提醒我,在讲台上无论是长说短说、深说浅说,都要想到听众是全世界的听众,而不是眼前的这几个人,这是提醒我们观机的范围要扩大。要想到电视机前许许多多还没有接触过佛法的人,我们不能不顾及这一些初学的同修,帮助他们认识佛法,帮助他们理解佛法,帮助他们修学。

  五停心也叫五品位,《法华经.分别品》里面所讲的,是功夫刚刚得力;换句话说,在六即位里面是观行即位。大家想想,观行即位前面是名字即位,那就是有名无实,到观行,你的功夫才算得力。这里面说了五条,第一条是「随喜」。经上说:「若闻是经而不毁訾,起随喜心,当知已为深心解相。」天台家列五停心观,是从《法华经》上佛陀的开示。虽然说的是《法华经》,实际上,包括所有一切大乘经典。听到大乘经典,你不会毁谤,你生欢喜心随喜,这个人过去生中善根就深厚,以这个善根遇到善缘,他就能够深入。这种善根善缘,我们前面都曾经跟诸位报告过,就是「好学」;这是我们一生修学成败的第一个因素,一定要好学,不好学那就没有法子。真正好学就有善知识,你就会遇到善知识,就有这个缘分。

  善知识确实是佛菩萨示现,真是佛家所讲的「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你一个人好学,你就会遇到好的老师、同参道友。你不好学就没有法子,你的一生遇不到,就算善知识在面前,天天在一起,你也当面错过。你遇到了没有?没有遇到,天天在一起都没有遇到,这是实话。为什么?自己不好学。自己真正好学,跟善知识相处,哪怕是再短的时间也真正受利益。《坛经》里面,永嘉禅师亲近六祖一天的时间,他得的利益是一生都受用不尽,真正亲近善知识。这也是印祖所说的「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永嘉有十分诚敬,虽然很短的时间,只亲近一天,得的利益是圆满的。你毫无诚意,天天跟祖师在一起,等於没有遇到善知识,诸位要懂得这个深义。这是第一个,就是讲你的善根,你没有善根福德,你遇不到缘分,遇到缘分,必须要具足善根福德。

  第二是「读诵」。经上说:「何况读诵受持者。」由此可知,读诵里面包括受持,经文上讲的。大乘经天天要念,我们今天主要依靠的是《无量寿经》,《无量寿经》有没有天天念,一天都不缺课?我们是出家人,许多在家居士每天《无量寿经》都念好多遍,有的一天念十遍。我们是不是真念?不要求念那么多,一天最低限度要念一遍,一年三百六十天一天都不缺,能念两遍就更好。先开始念一遍,熟了之后,你念的速度也就快了。念得很熟的人,《无量寿经》从头到尾念一遍三十分钟,但是我们初念的人,总得要两个小时,愈熟你的进度就愈快,你的遍数就可以增多。你能够读,你能够解其义,常常把佛的教诲记在心中;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一切造作,都会想到经上的教训,不会违背经训,依教奉行,这叫读诵。读诵而不解其义,不能够落实在自己生活里面,这不是读诵。这是五品的第二。

  第三条是「说法」。经上讲:「如来灭后,若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这是说法。这个说法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机会教育,随缘说法,不一定要升座,不一定是在讲堂,是随时随地。遇到人,看看这个人有善根,能够接受就给他讲,深说浅说、长说短说,看对方的根机,随机说法。这是属於机会教育,喜欢跟人说,把佛法介绍给别人。

  第四「兼行六度」。经上说:「况复有人,能持是经,兼行布施、持戒、忍辱、一心、智慧。」这一句话,实在讲就是落实,我们从佛那个地方学来的,要落实在自己生活当中。六度就不要详细说了,它是菩萨行的六个原则。我们也曾经为同学们制订了一个《修行守则》,里面节录了《无量寿经》与《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里面的经文,总共节录了一百多条,一百多条诸位细细看看,不出六度,所以六度是总纲领。如果我们时时刻刻都能想到,能把这一百多条的经训都落实了,变成我们的生活,变成我们的思想,变成我们处世待人的原则,你就是依教修行,这是属於自利,兼行六度属於自利。

  最后一条是「正行六度」。正行六度不但是自利,而且是利他。经上说:「若能清净持戒,利根智慧,能达问难。」能够帮助别人解除疑惑。诸位想想这五条,这五条叫五停心,这是五品位,六即里面的观行即佛。我们最低要做到这个层次,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才真正有把握,这是低到不能再低的水平,智者大师为我们示现,教导我们学习。六度是菩萨行,更高一级了,从观行就到相似位,由相似再往上提升是分证位,分证位就是法身大士。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是分证位,四圣法界是相似位,六道是观行位。观行位没有出六道,但是观行位念佛能带业往生,这个了不起,这是任何一个法门里面所没有的。所以净宗殊胜就殊胜在此地,只要这么一点小小的功夫,就能够决定往生。所以一切诸佛菩萨赞叹这个法门,不是没有道理。我们自己要知道自爱自重,不可以好高骛远,理论说得再高,自己完全做不到,依旧搞生死轮回,所以一定要「知位次」。

  「位次」,天台跟贤首讲得很详细,天台讲四教,贤首讲五教。四教讲的是藏、通、别、圆,藏教我们一般讲小乘的声闻、缘觉,他的位次有四果四向。我们现在修学到底在哪个位次?大乘,我们究竟是通教、是别教、还是圆教?从根性上说,每一教里面都有三贤十圣,三贤十圣彼此解行的功夫并不相同,即使断证相接近,但智慧不相同。像圆教七信位的菩萨见思烦恼断尽了,相当於小乘阿罗汉果,阿罗汉也是断尽见思,但是智慧完全不相同,圆教人的智慧高。我们在《楞严经》看到,阿难尊者跟富楼那尊者智慧就不一样,我们能够看出来。阿难是圆教根性,佛说的那些大乘经、一乘了义经,他能听得懂,他能够理解;但是虽然能听懂、能理解,他做不到,烦恼重。富楼那尊者听世尊在楞严会上所说的话,他听不懂,他见思烦恼断了,他是四果罗汉。阿难尊者只断八十八品见惑,是初果须陀洹。在形像上是这么个样子,可是我们细细想想,不是这样。阿难尊者是圆教初信位的菩萨,富楼那是藏教四果圣人,我们一看就很清楚、很明白,圆教的人智慧高。

  阿难尊者现在在哪里?诸位都晓得,你们在《无量寿经》上读到,他往生极乐世界去了,阿难现在在西方极乐世界,果报不可思议!这个位次要清楚。我们今天努力,能够做到五品位就不错了。五品位功夫得力,在念佛人分上是功夫成片,这是事一心最浅的。虽然说事一心,事一心浅深程度差别很大,说老实话不只九品,九品是大分,九品里面每一品还有九品,我们要懂这个意思。我们自己究竟在哪个品位要很清楚、很明白,这才不会贡高我慢,而谦虚、认真努力的学习。这是「知位次」的大意。

  『第九、能安忍。於逆顺境安然不动,策进五品而入六根。』

  这一条非常重要。「於逆顺境安然不动,策进五品而入六根。」《金刚经》上说得好,「一切法得成於忍」。经上所说的一切法范围很广,世出世间一切法你要想成就,关键在「忍」字,你不能忍,你就不可能成就。所以忍辱波罗蜜是成就精进、禅定、般若的关键,你要不能忍,后面这三条决定没有。你要成就精进,要成就禅定、般若,你一定要修忍辱波罗蜜。逆境里面决定不生瞋恚心,顺境里面决定不生贪爱心,顺逆境缘烦恼不生,这是忍辱。我们大家懂得这个道理,也想去做,为什么做不到?做不到的原因就是所谓业障太重,业障习气太重,所以要在事相上努力。世尊为我们制订一些戒律,戒律全是事。这一些事相,说老实话,原本是没有障碍的,到圆教法身大士,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他没有障碍。为什么没有障碍?法身大士在一切境缘当中,自自然然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他有什么障碍?

  我们今天为什么障碍?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起心动念,分别执著,造业!法身大士在境缘当中不造业,所以他的成就就是定慧,定是不动心,慧是明了,样样清楚、样样明了。定慧现前,这叫三昧、叫正受。我们没有,我们现前受的是什么?苦乐忧喜舍,我们搞这个东西。要知道苦乐忧喜舍,六道轮回里头才有,六道之外没有这种受,都是享受三昧,享受定慧。定慧功夫有浅深不同,都属於正受,定慧的功夫愈深,享受的就愈自在,那是真乐,极乐世界。我们遇到境界现前起心动念了,自己立刻就警觉到,警觉又造业了。不只是行为,念头才生就造业,心动念是意地在造业,你说怎么得了?

  念佛人就用这一句佛号,这个方法实在是殊胜妙绝,念头才一动,就把它转成阿弥陀佛,这叫真修行,这叫真用功,会用功。决定不能叫妄念相续,妄念相续就造业了。古人说:「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是念头起来了,也就是讲分别执著这个念头才起来,马上就一句「阿弥陀佛」把它换过来,一句「阿弥陀佛」就是觉,你要觉得快。这是念佛法门比其他法门殊胜、容易。一句佛号就把你的妄念压住,把你的分别心取代了,执著的心取代了,贪瞋痴慢的心取代了,恢复你自性真诚、清净、平等、觉,这叫念佛。绝对不是「口念弥陀心散乱」,这个心还跟平常一样,那有什么用处?那种念佛人不能往生,只是跟西方极乐世界结个缘,阿赖耶识里头落一个弥陀种子,这一生不能往生,还是要搞六道轮回。我们要了解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这一生要想往生极乐世界,永脱轮回,知道自己应该怎么修法,就是用这一句弥陀名号,顺逆境缘取而代之。

  下面讲「策进五品而入六根」。「入六根」是什么?六根都相应。还是要从五品下手,就是这五个方法下手。普贤菩萨十大愿王教给我们,「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两句话很重要,是我们真正修行下手之处。十愿,每一愿里头都具足其余的九愿,这才叫普贤行愿,并不是每一愿是独立的,你这么看法就错了,跟经教完全相违背。《华严经》讲:「行布不碍圆融,圆融不碍行布」、「一即是多,多即是一」,给你讲得多清楚。说有次第,心念是圆融的,所以一法就圆满含摄一切法。我们怎样恒顺众生?礼敬、称赞、供养、忏悔都是恒顺。怎样随喜?也是礼敬、称赞、供养、忏悔对一切人事物,这叫修普贤行。普贤行也从五品位修起,也从观行修起。利根的人,观行里面就有相似,就有分证。在《华严经》看到,等觉菩萨没有舍弃五品的修行,五品修行是初信位菩萨修的,等觉菩萨还修初信位的法门,这叫圆修圆证。

  我们自己决定不是上根,如果自己以为是上根人,那就是增上慢。不是上根,大概是中根,其实以为中根,我们都是增上慢。这十乘观法,它有上中下三根,中根从「真正发菩提心」到「道品调适」,这是中根,我们仔细对照,我们够不够这个程度?下根是从「对治助开」到末后「无法爱」。对治助开里面,一开端给我们讲「五停心」、「六度」。如果我们连这个都做不到,下下根这个位次我们都没有,所以想想有什么值得傲慢?都还自己以为了不起。不读教理真的不晓得,不知道天高地厚;多读读之后,我们气焰就下降了,就晓得不行了,比起其他修行人我们差远了。我们一生能够做到的,实在讲,很勉勉强强做到五品位而已。追随智者大师,能够达到智者大师示现这个程度就非常难得,这是我们一定要晓得的。

  「而入六根」,这是我们身心与五品都相应,这个地位还是属於观行位。相似位是什么?像佛菩萨。观行位是学佛菩萨,还不像。相似位有一点像,有一点像是见思烦恼真断了,也就是说对世法、佛法决定没有执著,还有分别,这是相似,决定没有执著。到分别执著完全放下,完全断除了,你就是分证位。分证位是什么?妄想没尽。诸位要晓得,分证位是法身大士,相似位是四圣法界,观行位是六道凡夫。由此可知,分别执著怎么能够不断?你能够断执著,这是观行位,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生凡圣同居土。凡圣同居土里面也有三辈九品,看你观行功夫浅深。再能够离一切分别,你就生方便有余土,这比凡圣同居土高。如果再破一品无明,你就生实报庄严土,实报庄严土是法身大士。无明就是妄想,有四十一品,所以法身大士有四十一个位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到如来果位那叫究竟位,究竟只有一位,分证有四十一位。我们到什么时候五品能入六根?也就是说我们的身心跟五品完全相应。世间人常说的「念兹在兹」,那就是相应,念念没有忘记,念念没有舍弃,念念自行化他。

  『第十、无法爱。莫著十信相似之道,须入初住真实之理。』

  「法爱」是什么?对於修法的执著。「莫著十信相似之道,须入初住真实之理。」这都是位次上。十信菩萨,此地十信、初住都是讲圆教,这是天台止观。天台依《法华经》,《法华经》纯圆,所以此地讲的十信是圆教十信的菩萨。十信是相似之道,相似位,六即佛里的相似即佛。他的果报在哪里?四圣法界。诸位要晓得,声闻、缘觉、菩萨、佛,十法界里面的四圣法界就是十信相似位。他不是真实的,他在十法界里面,这是劝你;因为这些人,实在讲有禅定的功夫,定功很深,阿罗汉有九次第定,有智慧,定起作用就是智慧,我们凡夫人看,神通广大;可是这些人没见性,他们所用的心还是识心,不过他们用的识心用得正,我们用得偏,所以他们是正觉,不是正等正觉。诸位要记住,十法界里面的声闻、缘觉、菩萨、佛都是正觉。什么才是正等正觉?圆教初住以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叫正等正觉,这个要清楚。

  藏教里面的佛,都是属於正觉。由此可知,正觉里面层次也很复杂,也有浅深高下不相同。阿罗汉是正觉,辟支佛也是正觉,辟支佛比阿罗汉就高;藏教的菩萨也是正觉,又比辟支佛高;藏教的佛也是正觉,比菩萨又高了。这些位次我们都要清楚,都要明了,才不至於有贡高我慢。贡高我慢是大烦恼,贪瞋痴慢障碍自己的精进,因为骄慢现前,就自以为是,再向上提升就非常困难。这谁障碍你?慢障碍你,所以一定要断除。要知道「初住真实之理」,这是真实法,这是见性,「破一品无明,见一分真性」,这就是入圆教初住。初住所证得的理是自性,宗门讲的明心见性。十乘观法,我们就介绍到此地。

  再看本文,《地藏菩萨本愿经》纶贯第十七面,倒数第二行,我们把文念念就好念了。

  天台依诸大乘经。立四种三昧。修十乘观法。直就阴心,显三千法,即从行观义。】

  他讲的三观,三观第一个就是『从行观』。从行观里头最重要,就是你要懂得「四种三昧」跟「十乘观法」。『阴心』就是五阴之心,也就是八识,八识五十一心所。天台家说得都很踏实,天台大师发明「三止三观」,三止三观确实是他发明的,这个修行的方法好,非常踏实,我们凡夫有入手之处。这个方法很类似,世尊在楞严会上所说的修行的原理原则。但是那个时代《楞严经》没有传到中国,智者大师听说有这回事情,所以在天台山筑拜经台,每天向西方礼拜,求感应,希望《楞严经》能够传到中国来。他拜了十八年,天天拜,那分诚敬之心,不容易!所谓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他老人家有这一分诚敬之心,感得后来般剌密帝把这部经送到中国来。

  天台大师没有看过《楞严经》,经传到中国来之后,当时人注解《楞严经》,就用天台大师的三止三观,解说《楞严经》上讲的奢摩他、毗婆舍那、禅那,用天台教义来解释。他的代表著作是《长水疏》,诸位现在看到《楞严经》的注解《长水疏》,这代表古时候这一派,都是这个说法。到明朝交光大师舍弃这个讲法,根据《楞严经》的教义,提倡「舍识用根」。天台是用识,『直就阴心,显三千法』,这是用识,不是用根。可是交光大师说的理论没错,符合《楞严经》的经义,我们做不到。舍识用根,那是什么人?宗门里面讲上上根人,中下根没分,但是天台家所讲的中下根有分。交光讲得虽然好,我们做不到,《长水疏》虽然说得不及交光,但是我们可以用得上,所以古今注疏都好。

  近代圆瑛老法师,他的《楞严经讲义》,我们学习就非常方便,他是融合古今的说法。他一生专攻《楞严经》,我们在《楞严经讲义》序文里面看到,他的序文写得很长,他二十五岁就发心学《楞严经》,《楞严经讲义》是七十四岁完成的,一生专修专弘。他在上海建一个「圆明讲堂」,圆明就是《楞严经》的教义。他办的学院是「楞严专宗学院」,专门攻一部经,这很正确。很可惜,他老人家向后没有传人,可见得这个事情难!我们学经教,要是止在名字位中就不能成就,最低限度要能够达到观行位。圆瑛法师是什么样的人物?我们仔细一看也是观行位,五品位。可是后来的学生,连五品位都没有,这是我们自己要知道,我们一生努力,实在讲也只能达到五品位,再向上很难。但是我们要努力,努力往上提升,这是诸佛菩萨对我们的期望。这是说明观行位,三种观法里面第一个是「从行」,第二个是「约法相」。下面再解释:

  又依诸经,於言句约事相法,入心成观。】

  这里解释都很简单,可是理跟事都非常深广。这是就事法相来讲,要入心成观,怎样入心成观?前面说过,在倒数第四行当中:「二约法相,如观四谛五行之文,入一念心,以为圆观」,这一条是解释入心成观。所以佛所说法,如果我们不懂观法,观法就是他说法的表法,你要不懂这个意思,佛所说法真正的意思,你没办法了解。开经偈讲:「愿解如来真实义」,如来真实义是在言语之外,事相之外。事相,譬如我们这个讲堂,讲堂里面供养的佛像,供养的香花,这都是事相。这个事相是什么意思,你要懂得,你懂得才能入观。

  我们供佛像,佛像代表什么?佛像代表自性觉,三种智,三种觉,佛像代表这个。三种智是自性本具的智慧,就是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三种觉,就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它表这个意思,表的是性德,自性本来就有这三德。供养菩萨,菩萨表修德。我们修净宗的人,通常供养西方三圣,当中供养阿弥陀佛,两旁边供养观音、势至;观音表慈悲,势至表智慧,我们今天讲的理智。供养这两尊菩萨,让我们天天看到,提醒我们,我们的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要有爱心、要有理智,理智就不是感情用事,真诚的爱心就能把事情做得圆满,所以供像是表这个意思。佛菩萨形像面前供灯,古时候供灯都供油灯,点蜡烛,灯表光明,遍照大千世界。什么光明?智慧的光明,慈悲的光明,表这个意思。蜡烛慢慢烧就没有了,「燃烧自己,照耀别人」,用现在话就是服务社会、服务众生,舍己为人。让你看到这个事相,你能入一心,知道自己应该怎样作法。

  我们今天对这个事相是一无所知,所以叫迷信。这是我们要知道,我们真正是在迷信,不知道信的是什么。今天佛教会衰落到这种地步,原因在哪里?没有人读经,没有人去研究经典,没有人去讲解经典,佛法衰了;不但衰了,佛法也可能就灭了。佛法如经所说,是一切众生苦海的明灯,我们要救众生,先要救佛法,要救佛法就要依教修行,就要认真努力在教理上下功夫,这是我们的正业。尤其是出家弟子,出家是干什么?就是干这桩事情。出家弟子不是盖庙的,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没有盖过庙。每天同学们在一起研究讨论,改正自己错误的思想见解、言语行为,大家在一块干这个的。生活过得很简单,过得很自在,与大自然相应,树下一宿,日中一食,对於世间五欲六尘、名闻利养决定没有贪瞋痴,过的是这个生活。

  我们今天要想兴教,要想真正利益众生,还是要从这里做起,这是我们要明白觉悟的。许多人不晓得这个道理,以为出家一定要建一座富丽堂皇的道场,就觉得很荣耀,真的错了。这桩事情佛清楚,不是不清楚,他讲五五百年,佛讲第一个五百年是「戒律成就」,第二个五百年是「禅定成就」,第三个五百年是「多闻成就」,第四个五百年是「塔庙成就」,第五个五百年是「斗诤成就」,斗诤坚固。我们现在是第五个五百年,所以不建道场大家没事,相安无事,一建道场意见都来了,斗诤来了。在这种情形之下,如果恢复到树下一宿,日中一食,大家没事了,就不斗诤了,斗诤就消除了。

  今天我们修道,说老老实实的话,要真正起死回生来挽救佛教,消一切众生的业障,就是住茅篷。茅篷从哪里来?自己盖,自己砍几棵树,搭个小茅篷,大家什么争执都没有,道心才能建立。现在国内有讯息给我,希望我回去落叶归根,我说:好!我是很多年都是这个希望。我回到国内,我建道场就是建茅篷,决定不要建房舍,要建茅篷。大家在一起共修建个大茅篷,每一个人自己的寮房,自己建个小茅篷,我们去过这种出家人的生活。实在讲,真正回大陆我们可以过托钵的生活,道场不要烧饭,我们教化的一个地方,乡下这些老百姓他们也欢喜,我们去托钵。过这个生活好,真的是与人无争,於世无求,让大家把贪瞋痴慢都除掉,天下就太平了。如果贪图享受,造罪业,现在享受不错,死了以后三途去了,那个苦可有得受了。现在苦一点,将来最低限度也生天,也享天福。你们有同学想跟我去,跟我去将来都住茅篷,连这样的房舍都没有了,这才真正如法。如理如法的修行,决定有好处。下面再讲「托事」,这是第三种观法。

  托事相。如王舍耆闍,名从事立。借事为观,以导执情。即如方等普贤,其例可识。】

  『执』就是执著,『导』是疏导,疏导我们的情执。『即如方等普贤,其例可识。』「托事」跟前面「约法相」不一样,前面约法相是著重在法相上,这个地方著重在事相上。经上讲的王舍城耆闍崛山,这是属於事相;佛菩萨的名号也是属於事相;像经典方等,方等属於事相;普贤、文殊、地藏,这都属於事相;从事相上,就了解它的含义。所以说是,佛法里头无有一法不是表法的深义,你能从这个地方去契入,才能成就圆观。底下这个文我们念下去:

  托事。谓心为能托,依正事为所托。附法,谓心为能附,诸法门为所附。即事法二观之义。】

  『依』是依报,『正』是正报。依报、正报这些事,这是所托。『附法,谓心为能附,诸法门为所附。即事法二观之义。』这里面含义的差别,我们一定要清楚,一定要明了,然后我们在佛法当中学会,无论是对事相,无论是对法相,都能够随缘作观。作观就是我们一般讲的启示,在事上有启示,在现相上也有启示,启示就生智慧,智慧才得真正的受用。这是先把名相说出来,然后再教给我们如何在事相、法相上去修观;也就是怎样去看一切事相,看一切法相,在事相、法相当中得到智慧的启示。下面也举了一些例子,教导我们修学一些原则,这段文在第十八面。

  我们今天时间到了,明天再来研究这一段。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净土法门法师讲其它经典、咒语、文集

净土法门法师讲阿弥陀佛四十八愿     

净土法门法师讲阿弥陀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八大人觉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般若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报父母恩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大悲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大集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大势至菩萨圆通章     

净土法门法师讲当来变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法华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梵网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公案     

净土法门法师讲观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华严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金刚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净土法门法师法语精华录     

净土法门法师讲净宗朝暮课诵     

净土法门法师讲楞严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楞严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六字大明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普门品     

净土法门法师讲普贤行愿     

净土法门法师讲十善业道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坛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往生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文钞     

净土法门法师讲无量寿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心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信愿行     

净土法门法师讲药师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圆觉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占察善恶业报经     


其它法师讲《地藏经》

白玛喜饶法师讲地藏经    

本法法师讲地藏经    

昌乐法师讲地藏经    

昌臻法师讲地藏经    

传喜法师讲地藏经    

达真堪布讲地藏经    

大安法师讲地藏经    

道心法师讲地藏经    

道源长老讲地藏经    

定弘法师讲地藏经    

东初法师讲地藏经    

佛源老和尚讲地藏经    

嘎玛仁波切讲地藏经    

光明禅师讲地藏经    

HT法师讲地藏经    

弘一大师讲地藏经    

宏圆法师讲地藏经    

慧中法师讲地藏经    

界诠法师讲地藏经    

净慧法师讲地藏经    

净旻法师讲地藏经    

宽运法师讲地藏经    

梦参老和尚讲地藏经    

妙祥法师讲地藏经    

明海法师讲地藏经    

明贤法师讲地藏经    

能弘法师讲地藏经    

尼玛上师讲地藏经    

其它法师讲地藏经    

仁焕法师讲地藏经    

仁清法师讲地藏经    

圣一法师讲地藏经    

圣宇法师讲地藏经    

索达吉堪布讲地藏经    

体光老和尚讲地藏经    

悟道法师讲地藏经    

宣化上人讲地藏经    

印光大师讲地藏经    

竺摩长老讲地藏经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www.cnbudd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