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要解大意[1986年](第六集)--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首页->所有文章 -> 净土法门法师所有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开示阿弥陀经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要解大意[1986年](第六集)


 下载DOC文档  



阿弥陀经要解大意  (第六集)  1986  台湾华藏大专讲座  档名:01-06-06

  请看讲义十三页,「七菩提分」,第一个项目「择法」,给诸位介绍过了。第二是:

  精进—常勤於真正,不取无益苦行。】

  佛法对於『苦行』是很赞叹的。在禅宗传法里面,摩诃迦叶就是苦行第一,但是在大乘经典里面,佛常常教我们「不修无益的苦行」,这个苦行对於我们没有利益,不必要修它。为什么赞叹?前面在四如意足里面跟诸位谈过,知足常乐,修苦行至少能做到这一点,无论修学哪一个法门总是方便得多,所以苦行对我们会有帮助,减少我们的贪心,这是值得赞叹的。无利益的苦行在印度许多宗教里面常常有,那些苦行确实没有利益。所以佛法是破执著,而不是叫我们去执著,但是佛门在初学的阶段也相当重视择善固执,譬如念佛,我们初学的人就要执持名号,念佛是善行,我们应当要固执它,择善固执,但是这一种执著都是有时间性的,到某一个阶段之后一定要把自己的境界向上提升,否则你执著在这个阶段就不能再超越,这是很重要的。

  譬如我们有执著心,我们在念佛,固然你能够念到功夫成片,这可以念到的,你可以念到事一心不乱,理一心就不行,理一心要破执著,用择善固执执持名号,这个执著的心不能到理一心,这一点诸位要晓得。但是初学的人如果不是坚决执著执持名号,我们功夫成片得不到,事一心得不到,这要晓得,所以开头要脚踏实地,不能好高骛远。所以有人讲四种念佛,我们为什么不取实相念佛?实相念佛不执著,恐怕到那个时候不念了。实相里面讲「念而无念,无念而念」,那我不念就是念,事上又不念,那要落空,不如执著事相上念佛。执著这种念佛,我一天一定要念多少声佛号,我要念一万声、要念两万声,到时候你决定能往生,你要学念而无念、无念而念,你这一生一定空过,你达不到这个目的,这一点要晓得,决定不能著空。

  喜—住真法喜,不依颠倒之法而喜。】

  喜觉支是『住真法喜,不依颠倒之法而喜』。「真法喜」是你修学确实有心得,从内心里面生起的喜悦,这是真正的法喜。今天在这个地方给诸位上课,你听了也很欢喜,这个欢喜不是真正的法喜,这个喜是你对於什么叫做佛学、什么叫做念佛法门,这些常识你懂得了,你很欢喜。真正的法喜是你要有真正的功夫,理论明白了,在实际生活上确实用这个功夫使自己烦恼减少、智慧增长,那个时候的欢喜才叫真正的法喜,这个要明了,所以佛教给我们要「住真法喜」。

  除—断除诸见烦恼,不损真正善根。】

  第四个是『除』,「除」与「舍」很接近,但是里面还是不一样。「除」是『断除诸见烦恼,不损真正善根』,可见这个除就是断烦恼、舍知见,把烦恼断掉,错误的知见要离开,就是错误的见解、错误的烦恼,我们要把它离开。

  舍—舍所见念著境,永不追忆。】

  『舍』是对境界上来说的,正如《金刚经》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无论什么境界相现前,要能舍,不要执著,所以除是断烦恼,「舍」是不著相,即使三宝的瑞相现前也不执著,如果著相,这个事情就很麻烦。有些人学佛以后常常看到异相,来问我,我就告诉他,如果真的常常见到那就快要著魔了,也就是快要得神经病,这个事情很麻烦,确实如此,这个现象决定不好。偶尔见一、两次是好的,增长你自己的信心;常常见就不好了,那就坏了。如果是常常见就要用「舍觉支」来对治,那你就不怕了,所谓是「见怪不怪,其怪自败」,他就不会影响你。你要是不舍的话,他会给你带来影响,那个很麻烦。现在在中国、在外国许多学佛修道的人都常常有这些事情,你仔细去观察,要不了三、五年,他就到神精病院去了,我看到好多,这是真的。所以佛给我们说一个原则很对,《金刚经》里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都是叫你不要执著。

  而《楞严经》后面所讲的五十种阴魔,那个境界现前简直就是不得了,你要是不晓得的话,还以为你自己成佛了,以为你自己跟佛菩萨打交道,其实那是魔境。这种境界现前之后怎么办?大凡一个修行人在修行过程当中会遇到这些境界,佛教给我们不要理他,见如不见,根本不理会,他自然就没有了,就不会障碍你。所以念佛人,心要清净,见到佛,见到西方境界现前,不生欢喜心,如如不动,见到一些妖魔鬼怪也不害怕,也不恐惧,总是保持自己心地的清净,这一点很重要。

  定—於诸禅定境界,不生爱见妄想。】

  定觉支,『於诸禅定境界,不生爱见妄想』,这个『定』是从这上面来说的。你得禅定,定中有境界,你得一心不乱,一心不乱里面有境界。像我们念佛,自己念到一心不乱,或者念到功夫成片的时候,都会有境界,见到阿弥陀佛,见到观音菩萨,或者见到七宝行树,见到西方极乐世界,或者像前面所讲的,见到莲花,看到莲花上有自己的名字,这些都是好现象,都是瑞相,这是与我们自己修学完全相应。如果你见到释迦牟尼佛来了,见到药师佛,见到他方世界,这就是魔境,为什么?与我们这个法门不相应,这个自己要能够拣别。所以这个境界现前,不打妄想,见到也好,见不到也好,总而言之,绝对不影响自己,这就是好境界。如果见到生欢喜,见不到老是常常想著,这个麻烦事情就来了,常常想境界就会著魔,所以学佛的人什么境界都不想,叫老实念佛。你要常常想著「我念这么久,阿弥陀佛为什么不出来给我看一下?」这叫打妄想,你的心就不清净。所以此地说的定,要把这些妄念舍掉,纵然境界现前也『不生爱见』,也不要起欢喜心,为什么?欢喜心是烦恼,真心是清净的、是平等的,像水一样不起波浪,平的。欢喜是波浪,瞋恚也是波浪,所谓五欲七情,七情是「喜、怒、哀、乐、爱、恶、欲」,统统都叫烦恼,所以生欢喜心也是烦恼,你心动了。一心不乱就是叫不动心,所以这个地方的定是这个意思。

  这三十七个项目里面每一个科目,有些名词相同,它意义不相同,譬如五根五力里面有定,七菩提分里头也有定,五根五力的定跟此定不一样,不是一个讲法,到下面八正道里也有定,那个定跟这个定也不是一个讲法,这是诸位要晓得的。末后一个:

  念—定慧均平。】

  这是七菩提分里面的『念』,『定慧』要能够相等才能入得了境界,才能够证入,慧多定少不行,定多慧少也不行,所以那个修禅的叫「调直定」,他要调理,要把定慧调得相等,他就得定。此地的慧是什么?就是妄想。妄想太多,一坐到那里去,你定不下来,心里七上八下,这就是慧多定少。如果反过来,定多慧少,这一坐下来就昏沉,就打瞌睡,精神提不起来,那就是定多慧少。定慧是这个意思,不是戒定慧那个定慧,你不要弄错,和戒定慧那个定慧完全不是一个讲法。『均平』,既不昏沉又不起妄念,功夫就能上轨道。底下说:

  此等功夫,均在日常生活中修炼也。】

  其实这七种方法你要会用就非常有受用,修行上时时刻刻用得著它,生活上也用得著它,我们待人、办事都用得著,至於什么时候应该要用哪几个项目,那活活泼泼的,因时、因人、因事,这叫择法,选择,会选择叫做助道法,能够帮助你成就。或者选择「精进」,或者选择「喜」,或者选择「除、舍」,或者选择「定、念」,什么情况之下你选择什么样的方法来对治,使你的心清净平等,功夫能上轨道。最后一个项目是:

  八圣道分(又名八正道),修学成就,正智现前,觉不迷也。】

  这八个项目都是属於共通的,共同的,不管你修哪一个法门也都用得上,它好像数学公式一样。念佛有念佛的八正道,参禅有参禅的八正道,名字完全相同,内容不相同,讲法不一样,所以这个要知道,在此地的说法是一般的讲法,并不是完全用念佛法门这个说法。

  正见—修无漏行观,见四谛分明。】

  这个就是通途,不管哪一宗、哪一派,一个普通的讲法。如果要就净土来说,这个正确的见解就是决定相信西方极乐世界,确实有这个地方,确实有阿弥陀佛,这个见解就是『正见』,那就是合本宗的讲法,这是一般的讲法,哪一宗、哪个法门都可以这个说法。『修无漏行』,「无漏」是无烦恼,「行」就是思想、见解、言语、造作,所有行为里面不生烦恼,这就叫修行,因为凡夫在思想、见解、言语、造作里头总是起烦恼。由此你也能够体会得到,修行不是叫你不造作,不是叫你不思想,一样的思想,一样有见解,一样有言语动作,那修的是什么?把烦恼那一部分修正过来,不要烦恼,除掉烦恼我们样样都要,那这个生活多美满!所以要断的是烦恼,要断的是贪瞋痴慢,断这些东西。『见四谛分明』,「四谛」就是世出世间的因果,世间造什么样的因有什么样的果报,出世间修行,你修什么样的因会证什么样的果报,譬如你修小乘的四谛(苦、集、灭、道),你证阿罗汉果;你修十二因缘,证辟支佛果;你修六度万行,证菩萨果位,就是世出世间法因果分明,清清楚楚,这就是智慧,这是正确的见解;譬如你念佛,晓得你将来决定能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果报。

  正思—般若无知无所不知是思。】

  『正思』就是正确的思维。『般若无知无所不知是思』。这个「思」显然跟我们现在这个思惟不一样,我们现在这个思叫妄想、叫乱想,为什么?起心动念,我们真的在那里想。正思惟不需要通过思想的,所谓是离心意识。心意识怎么讲法?「心」是第八识,阿赖耶识;「意」是第七识,叫末那识;「识」就是第六意识。离心意识,第六意识的功能是分别,就是不分别,不分别就离第六识;末那识,它的特殊的功能是执著,就是不执著;阿赖耶识就是落印象。换句话说,你能够不分别、不执著、不落印象,这个心多清净!这就是「无分别智」,心地清净光明,遇到事情,不接触则已,一接触就明了,这叫正思惟。可见得正思惟实际上没有思惟,直觉的通达明了,所以说「无所不知」,起作用的时候无所不知,这是正思;不起作用的时候,心地清净一念不生,所以「般若无知」。无知是般若之体,无所不知是般若的作用,这才叫做正思。第三:

  正语—除四邪命,摄诸口业名正语。】

  这四种邪命简单的说都是为了名闻利养,谄媚巴结别人无非是自己得一些名利而已,这样的用心,他的言语就不正。即使我们讲经说法,如果讲经说法的目的是求名求利,动机在这里,讲经说法也是邪语,心不正。心正,语当然正;心不正,语就不正。我去年在加拿大也劝那边的同学要发心出来讲经,里面有位医生很聪明,很发心,我离开加拿大之后,那一边教会里就请他讲佛法。我回到达拉斯,他打电话给我,他怕讲错,他说:「万一我讲错了,我将来要背因果,不得了」,吓得不太敢讲。他说:「我会不会把它讲错?会不会是邪师说法?」我就告诉他,我说:「你现在做医生是不是?」他说:「是」。我说:「你现在收入也不错?」「是不错,生活满好的。」我说:「你这个讲经不是求名求利」。「没有,绝对没有。」我说:「那就好了,你是心正就不会错。如果你要是拿这个来招摇撞骗,求名闻利养,那你就错了」。他说:「这个没有」。我说:「没有,你放心讲下去好了」。佛在楞严会上讲「心直言直」,这是入道的不二法门,这就叫「正语」。决定不求名闻利养,把佛法介绍给别人只是为了利益他人,除这个目的之外,什么目的都没有,这个语自然就正了。

  正业—除身一切邪业,住清净正身业。】

  『正业』,「业」是事业,「业」就是造作。『除身一切邪业,住清净正身业』,这个「业」就是说明拣别离开一切不正当的业。如果把范围扩大一点来说,我们在社会上从事於种种的事业,这些事业一定是利益社会、利益众生,这个事业就是正业,如果这个事业是损害众生,我们就不可以去做。邪与正,这里有两个标准,第一个,如果妨害自己清净心,妨害自己一心不乱,这就是邪不是正。第二个标准,对於一切众生没有利益而有妨害,这就不正。既能够利益一切众生,又叫自己得清净心,这就是正,这是最简单的一个标准,诸位常常从这里去想。在世间法里面来说,杀生绝对不是正行,我们决定不能做。不要看到这些动物,有些人说「上帝造了给人吃的」,我就不相信上帝了,我就不会信那个教,因为上帝很残忍。上帝既然是万德万能,为什么造那些动物给人吃?杀的时候那么凄惨,血淋淋的,所以上帝不是叫人值得尊敬的,这个话实在讲不通,所以伤害众生生命的这种行业,我们最好不做。

  有损社会道德的事情我们不做。我记得过去大专讲座里有同学是学影剧的,学电影、广播这一类的,来问我,因为这个行业也非常的危险,造的业也很重。电影、广播、歌舞、戏剧教人什么?都教人「杀、盗、YIN、妄」,这还得了!这在佛法里面叫「绮语」,十恶业里头的绮语,就是花言巧语,不叫人做正事,这不得了!这个罪业很重。所以他明白这个道理了,他说「我将来毕业了怎么办?」其实这个事情在乎自己转变,如果我们编的剧本,演的戏的内容,能够像从前古时候,像平剧昆曲里面,从前的戏剧就是负社会教育的责任,因为教育不普及,乡下老百姓没念过书,但是他懂得做人的道理,他怎懂得?看戏看来的。所以从前平剧的水准的确是高,它总是离不开因果报应、忠孝节义,好人到最后决定有善的果报,恶人到最后有恶的报应,他这个戏看多了,做人的时候他就懂得,不像现在。所以中国从前的诗歌、美术、戏剧都负有教育的责任,而不是娱乐。现在几乎教育的意义已经很少有,这些东西影响广大群众的心理可以说太大了。

  从前李老师在台中办大专讲座,时间长,那是第三期的时候,四个星期开的有六门课程,请好几位老师来教,这四个礼拜课听完之后,学生一个个都很像样子,真的气质都变了。可是李老师就跟同学说,我们这么多人辛辛苦苦跟你讲了四个礼拜,你们的心收了,很像样子,出了这个道场到电影院看上两场就完了,四个礼拜就报销了,敌不过外面的诱惑,诱惑力量太大,这是真的。现在我看我们中国电视的内容比起美国还好得太多,美国的电视不能看,看了都学坏。所以正语、正业、正命,我们确实要留意。

  正命—除三业中五种邪命,住清净正命。】

  『正命』,「命」是生活,换句话说,我们既然有这个生命在世间,我们需要生活,生活要正常,不要走邪道,以正当的方式来谋生,这是对的,绝对正确。『除三业中五种邪命,住清净正命』,「五种邪命」是对出家人说的。出家人是以自己修行、弘法利生接受大众的供养来生活,这是正确的,这是出家人的正命。在印度那个时候,出家人生活简单,「三衣一钵」,每天吃饭到外面托钵,人家给什么吃什么,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到中国来虽然不作兴托钵,信徒供养也不能太过分,这一点要知道。现在中国一般出家人的生活方式是邪命不是正命,这一点我们出家人真正要反省,自己造作罪业不晓得。什么叫「正命」?信徒供养的,我们的生活能过得去就行了,决定不能有多余的。从前托钵只托今天,不能我今天多托一点,明天可以不出去托钵,那就偷懒,懈怠懒惰,这不可以。

  比如今天出家,我们这一个寺院大众生活费用,充其量保持一个月就够了,能够更少一点当然更好,最好不要超过一个月,我这个够一个月用的,不要想到我要够一年、二年的,这样就增长贪心,这就是邪命。多余的怎么办?多余的辗转布施,要懂得这道理。信徒多,供养的钱财多了,除了保持一个月的生活费用之外,多下来的赶紧要布施救济那些穷困之人。台湾现在物质生活已经相当的丰足,可以说没有穷人,但是精神生活贫乏,我们在这上面去救济,印送经书、佛像,用种种方法来宣扬佛法,使大众能够明白佛法的道理,能够自觉觉他,去做这个工作,这样才能够维持正命,否则自己做了许多的罪业还不知道。

  所以佛教在家同修对出家人的供养是「四事」,四桩事情,「衣服」,衣服也不能多,够穿就行了,在印度是三衣,衣只有三件,不能多。中国环境不一样,多处在温带,衣服需要多一点,但是也不能太多。「衣服、饮食、医药、卧具」,只有这四样,没有说供养房子,没有说供养钱财。这四样东西是生活最低的标准,维持生命必需不能缺少的,「四事供养」。现在环境不一样,金银财宝都供养来了,你看看要怎么样处分、怎么样运用才不造罪业?这个要智慧,没有智慧没有不造罪业的。所以我常常给出家同修说,阿鼻地狱里头,一百个里头有九十九个都是出家人,这真的不是假的。你没出家不太容易堕地狱,一出家很容易堕地狱,真正要警觉,出家不容易。

  这五种邪命里面,包括给人家看相算命、说吉凶祸福,用这些方法来骗信徒的供养,这都是邪命,乃至於做法会,如果法会目的是为了钱,这都有罪业。我说话很难听,所以一般出家人对我都很不满意,这是真的。俗话说「和尚不作怪,居士就不来拜」,作怪的目的干什么?目的就是搞名闻利养,名闻利养一多,贪瞋痴慢统统来了,修行不但不能断烦恼,天天增长烦恼,怎么得了!末法时期这种情形尤其严重,所以自己真的要小心谨慎。今天你所贪得的能享受几时?让你活上两百岁,也不过就是享受两百年而已,两百年以后怎么办?阿鼻地狱去了,那真是万劫不能超生,两百年跟一万劫不成比例,千万不能造罪业,何况人活不了两百岁,你要晓得后果不堪设想。这个五种邪命一定要舍掉,「住清净正命」。生活清苦一点怕什么?来生好,现在生活舒服一点,来生苦,这个事要看清楚,帐要会算,算错了不得了。

  正进—勤行精进,修涅盘道。】

  『正进』是正精进,『勤行精进,修涅盘道』,就是修无上的佛道。

  正念—念正道即助道法。】

  要常常念这些,这是『正念』。『正道』,譬如我们今天修念佛法门,我们忆佛念佛,这是正道。凡是能够帮助我们往生的,帮助我们得一心不乱的方法,都属於『助道』。

  正定—以无漏慧相应入定。】

  这属於『正定』。下面这一行是解释「正道」的定义:

  八圣道由择法觉分,不依偏邪,故入正道,无漏圣法曰正,能通涅盘曰道。】

  这是八正道最简单的解释。请看底下一页:

  三十七品,收法虽尽,而机缘不等,做种种开合,名义不同,无不演畅。故令闻者念三宝,发菩提心,伏灭烦恼也。】

  通常三十七道品都是讲的小乘,小乘人修学的,其实这个科目名称也都能够通大乘法,因此《大智度论》里面所说的三十七道品就不完全是小乘的。这个三十七条项目把所有的佛法可以全部归纳在其中,就是整个佛法的三十七个大纲,所以说『收法虽尽』,能够收一切佛法。『而机缘不等』,众生的根性、机缘可以说各个不相同,因此每一个项目里面都可以把它展开,这一展开,每一个项目里面可以说都有千百种不同的法门,这就『种种开合』,「开」是展开,「合」是归纳。『名义不同』,每一宗定的名词不一样,譬如前面所引用的,修学三个阶段,在我们念佛人,这三个阶段是「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在般若宗也讲三个阶段,它讲「观照、照住、照见」,这是名义不相同,但是境界是一样的。后面讲,都是『伏灭烦恼』,这是决定相同的。功夫成片是伏烦恼。禅家、般若宗里面,观照是伏烦恼,到照住就是灭烦恼,见思烦恼断了;到照见,无明烦恼也破一分。

  所以从这一方面来观察,名义虽然不同,但是境界是相同的,功用是相同的,所以说『无不演畅』。这也正是佛门常说的「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方便,方是方法,便是便宜,就是适合,怎样适合众生就可以采取什么方法,没有一定,正如《金刚经》上所说,佛无有定法可说,没有一定,但是它有一定的原则,那就是伏烦恼、断烦恼、破无明、见真性,这是一定的原则,不能变更的。『令闻者念三宝,发菩提心』,这也是一个共同的目标。既然讲到「念三宝,发菩提心」,底下讲:

  三宝略释。】

  『三宝』简单的讲有「别相三宝、一体三宝」。「三宝」就是佛、法、僧,讲「别相」也就是讲「住持三宝」。「佛宝」,佛有三身,有法身佛、报身佛、应化身佛,佛有三种。法身是本体,在《华严经》里面念到的「毗卢遮那如来」就是法身佛,法身佛没有相,实在讲就是真如本性,没有形相,无在而无处不在。毗卢遮那翻成中国的意思就是「遍一切处」,所以说无在而无处不在。报身就有相,报身称为「卢舍那佛」。像西方极乐世界,如果在实报庄严土那是报身佛,在常寂光土是法身佛,在方便有余土、凡圣同居土是应化身佛。我们这个世界,过去释迦牟尼佛在这个世界出现,这个佛就是应化身佛,属於应化身,这是佛宝。「法宝」是「教、理、行、果」,这是从佛教法内容上来说的。教就是经典、教科书,理就是教科书里面所诠释的理论,行就是方法,果是依照这个方法修行产生一个什么样的结果,这些都是属於「法」。譬如依照不同的方法来修行,有小乘的四果四向,有大乘菩萨五十一个阶级,最究竟圆满的是佛果,所以有这么多的果位。「僧」是「三乘贤圣」,这都是讲的住世三宝。三乘是小乘、中乘、大乘,小乘是阿罗汉(声闻),中乘是缘觉(辟支佛),大乘是菩萨,这些修行人都称为僧。僧的意思前面解释过了。如果从理上说,佛是觉,法就是正,僧就是净,前面也说过了,觉、正、净,这是三宝,是自性三宝,也是一体三宝。一体三宝,注在后面:

  湛然智照,灵明觉了。】

  这是佛宝,这个佛宝就不是外面的,是自己的,是自己的本性、觉性。『湛然』是形容,就像水一样,水非常的平静,非常的清洁,虽然是很深的水,我们在上面就能看到底,清清楚楚,一点都不混浊,一点都不流动,没有波浪,这个时候叫「湛然」,用来比喻我们的心在极其宁静、大定的状况之中,心就像这样的,它起作用就是『智照,灵明觉了』。我们现在的心混浊,一天到晚在动,像水不停的在动,又不干净,怎么不干净?里面有这些贪、瞋、痴、慢,贪瞋痴慢就是染污,就好像泥沙一样的染污,这是一潭混水,而且不停的在起波浪,我们现在是这个情形。佛心也是一潭水,但是它沉淀,所有的渣子都沉淀到底下去,水清净,不动摇,因此它起的作用跟我们不一样,我们是迷惑颠倒,人家是「灵明觉了」。佛教给我们这些,无非是希望我们恢复自己「湛然智照」的觉性,就是真心。法宝:

  实相理体,清净圆妙。】

  可见得这个法宝也是自性法宝,也就是自性的正知正见,它不是虚妄的,它是真实的,是实相。『理体』,一切万法的本体,今天哲学里面讲的宇宙人生的本体,真实之相。『清净圆妙』,「圆」是圆满,「妙」是它能出生一切妙法,能正确的理解一切法,能造一切法,这叫「妙」。所以一切「有」,在佛法里头称为「妙有」。

  「僧」也是从自性里面来讲,就是自性净:

  理智不二,和合无违。】

  这就是自性的僧宝。三宝里面最尊最贵的就是一体三宝,我们要从别相三宝里面去体会一体三宝,自己才真正得受用,才有一个真正的皈依处,真正的皈依处是皈依自性三宝,就是此地讲的一体三宝。『理』是你所证的这个理体,『智』是能证的智慧,能证的智慧与所证的理是一不是二。好像灯一样,灯点亮了还照自己的灯,我们把灯当作理,把光比作智,智还照理,光还照自己的灯,它是一不是二,诸位从这里去体会。『和合无违』,决定没有违背。「理」是尽虚空遍法界,有理当然就有事,有事就有理,理事是一个,智照不二,所以尽虚空遍法界里面决定没有违背的,都是一个「和合之相」,迷了才有违逆,觉悟了就没有。因此佛法与世间法的差别,凡夫与佛的不同,就是在迷、悟,凡夫迷、佛觉悟,世间迷、佛法界悟,就是觉与迷的问题。

  行树演法。】

  这讲七重行树、七重罗网,经上所说的。

  风树作乐,微妙法音,闻正法乐,自念三宝,得正念乐也。】

  西方极乐世界,情与无情没有不说法的,都在说法。其实是因为西方世界的人心清净,所以他接触大自然的感觉不一样。我们这世界的六尘何尝不在说法?虽然说法,我们是粗心大意没有法子体会。人家心清净,人家心细,所以他能体会,听到风的声音、雨的声音都在说法,我们就没办法领略到这样的境界,所以西方世界的人,二六时中闻法能不间断,『得正法乐』。他们闻法跟我们不一样,我们今天闻法没有办法『自念三宝』,他们闻法能够「自念三宝」,那他到底是怎么个闻法?我们今天用耳识来闻,用第六意识来体会、思惟,全落到意识里面,所以你听的是法尘。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是明心见性,得一心不乱,他们听到的音声,听的是法性,就像《楞严经.观世音菩萨圆通章》里头所讲的,人家是「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这是「闻正法乐」,所以他「自念三宝」,这个我们不会。人家眼睛见是见色性,耳朵听是听声性,明心见性。我们今天眼睛见的是色尘,耳朵听的声尘,六根对六尘,这是没有办法自念三宝,没有办法得正法乐。但是这个也不是一下就学得来的,这是要相当的功夫,用什么功夫我们能到这个境界?还是「老实念佛」,念到水到渠成,自自然然这个境界就现前,所以不要著急,不要去想别的方法、别的法门,那愈搞就愈糟糕,就是这一句佛号念到底,决定成就。

  此中显化禽微风树网等音。】

  这是经上所说的。

  乃一切依正假实,当体即是阿弥陀佛三身四德,毫无差别也。】

  这也是西方极乐世界庄严、殊胜、特别之处。不仅这些众鸟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乃至於行树、微风,种种自然景观都是阿弥陀佛愿力、行力变化所作。所以说『一切依正假实』,「假」是从相上讲的,「实」是从性上说的,全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就是他的法身、报身、应化身。『四德』就是常、乐、我、净,他真正能做到,那真是一个佛的世界。

  情与无情,同宣妙法,四教道品,无量法门,同时演说,随类各解,能令闻者,念三宝也。】

  这一桩事情我们尤其要留意,你真正明白这个情况,你才晓得我们学佛、求学应当到极乐世界去,到那个地方不管学什么东西都有,没有欠缺的。「有情」,佛是有情,菩萨是有情,变化的众鸟是有情;『无情』,树无情,行树无情,微风无情,流水也无情,有情、无情统统都说法,『同宣妙法』,说什么法?无法不说,什么法都有。除了佛法,我们要问,世间法有没有?世间法也有,没有一法极乐世界没有,法法都有。『四教道品』,这是指佛法,天台判「四教」为藏教、通教、别教、圆教,「道品」就是前面讲三十七道品,藏教有三十七道品,通教也有,别教也有,圆教也有,由此可知,三十七道品是通大小乘一切佛法。『无量法门,同时演说』,最难得的就是「同时」,所以我们同在一个地方,我想听这部经,你想听那部论,个人听个人的,一点妨碍都没有,这个妙,正是《华严经》上所说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是他方世界国土里头所没有的。『随类各解』,「随类」是什么?随著个人程度的浅深,程度浅的,你听他讲的就讲得浅,你都能听得懂;程度深的,你听的就很深,都能得法喜充满。『能令闻者,念三宝也』,「念三宝」就是真正得的心得,念三宝就是前面讲的「一体」,「觉、正、净」。念念恢复自己自性的觉正净,这叫念三宝。底下一段:

  结示:令深信一切庄严,皆导师愿行所成,种智所现。】

  这是总结这一段依正庄严,教我们深深的相信西方极乐世界种种庄严,都是导师(就是阿弥陀佛)大愿大行所成就的、所建立的。『种智所现』,「种智」是「一切种智」,他已经成佛了,转八识成四智,它不是识心里头变现出来的,是一切种智里头变现出来的,所以就特别的殊胜庄严。不像我们今天的世界,虽然科技发达,有许多了不起的成就、建设,但这都是意识心里头变现出来的,而不是从一切种智里面现出来的,这是完全不相同的。这一分说的是佛的功德。下面说:

  皆吾人净业所感,唯识所变。】

  这是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那些人,他们也有一分力量,这分力量也助佛成就圆满的庄严,这一分力量就是『净业』。清净心、清净行,心行都清净也能够感得这样的依正庄严。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差不多有半数还没有能转识成智,那就是唯识所现,虽然是唯识所现,他能跟阿弥陀佛种智相应,这才叫「净业」。

  佛心生心,互为影质。】

  『佛』是阿弥陀佛,『生』就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佛心」为本,众生的心就好比是影,影不离本,本不离影;众生的心为本,佛心就是影,『互为影质』,「质」就是本质,「影」就是影像。

  如众灯明,各遍似一。】

  底下用比喻说,像这个讲堂有很多盏灯,灯都亮了,我们看到光明融在一起分不开,这个光明是哪一盏灯?这分不开。其实这个光明会不会混杂?不会,为什么?你熄掉一盏灯,这盏灯的光明就没有了,可见得光光互照各不妨碍,但是也各不混杂,这个是妙极了。

  全理成事,全事即理。】

  理与事是一,是一样的。理是能现,事是所现;理是能变,事是所变,能所是一不是二。

  全性起修,全修在性,亦可深长思矣。】

  这是真正会修的人,要『全性起修』,「性」是什么?性是真心。你要想真正学「全性起修」,那就是禅家讲「从根本修」,根本就是心地,心地要真、要诚,真就是不妄。我们心里面还起念头,那是妄不是真,真心无念,无念的心是真心。诚也是没有一物,曾国藩读书笔记里头解释这个诚,他的定义下得很好,「一念不生谓之诚」,心里起一个念头,心就不诚。假如心里头真正都没有念头,什么念头都没有,那跟死人差不多,那又要不得了,变成什么?无想定,无想定的果报在四禅无想天,那变成外道。所以佛法教给我们,真心是「湛寂灵明」,它不是死的,是活的,虽然是一念不生,但是对外面境界没有一样不清楚,没有一样不明了,所以它不是个死定。如果一念不生,什么都不知道,这是无想定,这个要不得。一念不生,什么都知道,不但现前样样晓得,晓得过去、未来,没有一样不明了,这就是真心,这就是称性起修。禅家非常著重这种修学法,所谓「不立文字,直指人心」。念佛法门当然也不离开这个大前题,离开这个大前题算不上是高级的佛法。

  但是念佛这个方法跟禅家的方法有一点不相同,禅家的是一下就想达到这个境界,达不到就没法子,所谓是一步登天,上不去就摔下来,就决定达不到。念佛法门是有阶级,有阶梯上去的。禅家那个境界就是念佛「理一心不乱」的境界,所以我们有阶级、有方便,有功夫成片,这第一个阶级;有事一心不乱,第二个阶级;到理一心是第三个阶级,而且非常稳当。禅宗如果达不到最高的境界,那是一无所成,什么成就都没有。念佛达不到最高的境界,踏上第一个境界就成就,决定的成就,这是禅做不到的。所以参禅的人多,成就的人少。念佛,古人讲「万修万人去」,一个也不漏,它的好处就在此地,纵然踏不上最高的那一级,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再往上提升也不迟,它有这一种利益,有这样的功德,所以不能轻视念佛法门。

  念这一句阿弥陀佛也是「全性起修,全修在性」,你要把念佛的道理都能够通达,这种修行法就非常的明显,你自己清楚是怎么用功法。纵然道理不清楚,就这一句佛号老实念下去,那就像谛闲法师所说的了,「准有好处」,好处什么时候才知道?成熟的时候才晓得,那个好处才现前,决定有好处,这一点值得我们深思,我们要多想一想。

  末后这一句是蕅益大师对於现前学佛的人,可以说是无穷的感叹,这么好的一个法门摆在面前为什么不要,而去学其他的法门?其他的法门好是好,我们自己的根性、程度不相应,换句话说,不是我们这种根性人学的,也不是我们这种生活方式的人可以学的,不能说法门不好,是不契机。念佛法门非常的契机,适合我们的根性,真正要决定采取那你就决定成就,所以能够选择这个法门那是大智慧、大福德,经上讲「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所以你开始选择这个法门,决定是多善根、多福德,你的因缘也好,你能够遇上。所以纵然善根福德多,要没有缘分,你一生没碰到过也是枉然。没有善根福德,遇到了,他不相信,也不肯学,那也等於没有遇到,都不是容易事情。

  奈何,离此净土,别谈唯心净土。】

  这就是一些好高骛远的人,看到经论上讲「唯心净土,自性弥陀」,这完全从理上说的,没错,他执著这个理,事上他不修了,就不念佛,也就不发愿往生西方,那就大错特错。

  从前倓虚老法师在东北长春极乐寺做住持的时候,他老人家非常关心教育,所以就附带办学校,当然出家人不能做校长,就请一位居士担任校长,这位居士姓张,那个录音带里头有,我都听录音带上说的。张校长也发心念佛,以后他就看经,看了很多,也看到这个问题,「唯心净土,自性弥陀」,他就找到老和尚请教,他说:「既然是唯心净土,自性弥陀,那我还念什么佛?就不要念了」。老法师实在很高明,我们如果碰到这样,怎么样对付他?他执著理,事修他不要。老和尚真正答覆得妙,老和尚对他一番赞叹,「不错,你很难得,你提出这个问题不容易」,他说:「我要问你,自性弥陀跟西方极乐世界的弥陀从哪里分界限?哪个弥陀是自性弥陀?哪个弥陀不是自性弥陀?净土也是,唯心净土跟西方净土的边界在哪里?什么地方是唯心净土?哪个净土是西方弥陀净土?你把这个界限找出来,从哪里画分?」这个答覆得非常高明。张校长想了半天,答覆老和尚:「我想来想去,实在没有界限」。老和尚说:「既然没有界限,你才晓得还得老实念佛」。

  没有界限,理就是事,事就是理,理事不二,所以古来祖师大德常常教我们不可以执理废事,执理废事决定要落空,反而不如执事而不明理。执著事,不明理,他还能生凡圣同居土,他还能往生,执理废事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没分。这位张校长也很了不起,他经过老和尚这样一开导、一点醒就明了了,理事都通达了,以后这一句阿弥陀佛当然就更相应,功夫就更得力。理事统统明了,这是最好的,纵然不能明理,一定要执著事,我们才不会落空。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净土法门法师讲其它经典、咒语、文集

净土法门法师讲阿弥陀佛四十八愿     

净土法门法师讲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八大人觉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般若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报父母恩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大悲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大集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大势至菩萨圆通章     

净土法门法师讲当来变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地藏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法华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梵网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公案     

净土法门法师讲观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华严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金刚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净土法门法师法语精华录     

净土法门法师讲净宗朝暮课诵     

净土法门法师讲楞严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楞严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六字大明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普门品     

净土法门法师讲普贤行愿     

净土法门法师讲十善业道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坛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往生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文钞     

净土法门法师讲无量寿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心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信愿行     

净土法门法师讲药师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圆觉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占察善恶业报经     


其它法师讲《阿弥陀经》

本源法师讲阿弥陀经    

常福法师讲阿弥陀经    

常敏法师讲阿弥陀经    

纯祥法师讲阿弥陀经    

大安法师讲阿弥陀经    

大愿法师讲阿弥陀经    

法然上人讲阿弥陀经    

法悟法师讲阿弥陀经    

佛慈法师讲阿弥陀经    

HT法师讲阿弥陀经    

宏圆法师讲阿弥陀经    

会性法师讲阿弥陀经    

慧净法师讲阿弥陀经    

慧静法师讲阿弥陀经    

慧律法师讲阿弥陀经    

戒法法师讲阿弥陀经    

净界法师讲阿弥陀经    

窥基大师讲阿弥陀经    

莲池大师讲阿弥陀经    

隆莲法师讲阿弥陀经    

梦参老和尚讲阿弥陀经    

蕅益大师讲阿弥陀经    

善导大师讲阿弥陀经    

悟显法师讲阿弥陀经    

信愿法师讲阿弥陀经    

星云法师讲阿弥陀经    

宣化上人讲阿弥陀经    

印光大师讲阿弥陀经    

圆瑛大师讲阿弥陀经    

圆瑛法师讲阿弥陀经    

智随法师讲阿弥陀经    

智者大师讲阿弥陀经    

宗舜法师讲阿弥陀经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www.cnbudd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