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金刚经》第030集--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首页->所有文章 -> 净土法门法师所有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开示金刚经



 净土法门法师:《金刚经》第030集


 下载DOC文档  



  请掀开经本,第七十五面,请看经文: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

  这一段经文是「请示名持」,名是经名,持就是受持。经名是全经的总纲领,我们佛门里所谓大总持法门。经题是一部经的总持法门,明了之后,受持就不难。我们看底下小注:

  【尔时,意显领会得纲要时,便当行持,不容稍懈。所谓解时即是行时是也。】

  由此可知,请示经名放在这个地方,用意的确非常之深。一般经典,当机者请教经名,多半在一部经将要讲完的时候,而《金刚经》请示经名,它在这一部经的当中,跟其他经不一样。这里面除了以下我们还要说明这理由之外,实在讲最重要的,实在无过於解时即是行时,这句话说得非常之好。明了赶紧要去做,不做有什么用处?行就是要去做,不能够有丝毫的懈怠,要认真、要努力。世间人悠悠度日,不知道时光就是命光,古人所谓: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此地我们看到须菩提尊者,真正是所谓现在人讲的分秒必争,他争取时间是办大事,不像我们现在这社会工商界也是分秒必争,争什么?赚大钱!这跟我们不一样,都是在争时间、争时效,可是目的不相同,果德自然也不一样。佛法争取时间确实了生死、出三界,果报是得大自在。世间人钱要是多了,麻烦就多,这些我们细心去观察都不难理解。

  【他经请问经名,多说在全部之末。今在中间,何故?】

  为什么《金刚经》的经题,说在这一部经的当中?

  【须知此经后半部之义,是从前半部开出。其义前半部中已有,不过说之未详耳。若非长老再问,则说了前半部便可终止。】

  这把理由说出来了。这个理由也真的是事实,但是没有前面讲的「解时即是行时」这句话来得恳切,听了、听明白之后,真的马上就要去做,我们才能真正得利益。本经分为上下两部分,或者我们讲前后两部分也可以。尊者所问的两个问题,这是我们在本经一开端就看到,他问的是: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问了这两个问题。而在前半部,世尊的确把这两个问题都答覆,所以后半部如果尊者要是不问,《金刚经》在前半部就结束。如果在前半部结束,这个地方提出来请示名持,与一般大乘经没有两样。前半部说完,尊者又向世尊提出问题,於是世尊再不辞辛劳详细为大家开示,这是后半部的经文,可以说后半部是前半部的补充,是前半部的详细说明。这到前后两半部的时候,有详细的报告。

  【故此经名,虽似说在中间,仍与他经无别。请示持法,以便大众遵依。】

  《金刚经》的大主意是明了了,怎么个修法?也就是说,如何把金刚般若 用在我们日常生活之中,使我们的生活变成金刚般若 。金刚般若 ,要用现代的话来说,般若 是智慧,金刚是最尊、最贵的,也就是说高度的智慧,至高无上的智慧,那是我们的生活。反过来看,我们这芸芸众生,生活在无量无边苦恼之中,这是我们现前的生活。怎样把现前苦恼的生活,变成高度智慧的生活,这就是受持《金刚经》了。可见得这个的确是非常重要,无怪乎须菩提尊者这样的渴望,想知道这个经题受持的方法。持,底下解释这个字。

  【古人释「持」字义】

  古德解释这个字的意思。

  【曰任弘】

  这是解释「持」这个字。

  【任是担任,就是自行。】

  直下承担,我就要这样做,这是持的一半的意思;另一半意思,

  【弘是弘扬】

  我一定要这样做,我还要帮助别人这样做,这才行。自己这样做,要不能帮助别人,那你只持一半,并不圆满,圆满一定要弘扬,这指劝他。所以佛在经上一再的教导我们,受持读诵、为人演说。由此可知,持的意思,包括受持读诵、为人演说,这样持经才算是圆满。

  【请问经名,即是请求开示总持之法。】

  这个要知道的,这个意思通一切经,任何一部经讲到末后,当机者一定向佛请示经名。请示经名的用意,就是请求开示怎样修行,在行门里面抓到纲领,这纲领在佛门里面叫做总持。

  【信、解、行三,不能定说有次第,不能定说无次第。】

  不可以定说,有时候讲次第,有时候没有次第。《华严经》上就交代得很明白,行布不碍圆融,圆融不碍行布。行布就是次第,有次第;圆融就是没次第,就是不能说次第。这个说法才圆满,才真正得受用。所谓有一种聪明伶俐之人,他的信解行证是一桩事情。我们在佛经里,看到世尊讲经说法,听众之中有些人听了一半,还没有听完就开悟。《楞严经》上,世尊讲到第三卷讲圆满,《楞严》十卷,三卷讲圆满,才讲三分之一,阿难开悟了,呈偈白佛,佛给他印证。有些人听经没听一半证果了,证三果、证四果的,这个我们在经上常常看到。这是怎么回事情?就是此地讲的,不能定说有次第,他没有次第,他信解行证融会成一体。这桩事情也得要跟同修们说明,不说明总有怀疑。从哪里说起?得从三学、三慧说起。小根器的人,所谓是小乘人,小根器的,所谓小根器是小心量的,心量小,分别执著很重,这叫小根器的人,他次第修学,他有次第,因戒得定,因定开慧,他有次第的。大根器的人,大乘菩萨,说不上次第,菩萨学的叫三慧。三慧是闻慧、思慧、修慧,闻思修三慧。三个都叫慧,诸位要知道,慧是哪个慧?戒定慧之慧。因此,没有戒定,哪来的慧?没有戒定慧,哪来的三学?这个诸位要知道。现在有一些人没搞清楚,听说菩萨修戒定慧三学,他也就要学菩萨,三慧真正的意思没搞清楚。

  我在早年,说这个话总是二、三十年前,我在台北大专佛学讲座,那个时候我担任总主讲。有一位同学,辅仁大学的同学,我还记得清楚,名字忘掉了,好像是姓林,名字一下想不起来,年岁太久了,在上课之前他走到我面前来,他说:法师,我下次不来听经。我就奇怪,我说:为什么?你在我们大专讲座表现得很不错,从来不缺课,听了好像也满欢喜,很有受用,为什么明天不来?他说:我听经已经听了两年,这就闻慧,闻法已经闻了两年。他一说这个我就明白,我说:大概你不来听,回家去修思慧,去想是吗?他点点头,我说:思以后,你再去修,对不对?他说:是的,没错。我说:今天这一堂听不听?他说:这一堂我要听。我说:好,我就藉这个机会,把大家这错误的观念给它修正修正。他认为听经就是闻慧,错了!问你开了慧没有?你开了智慧,听经才是闻慧,你没有开智慧的时候,你听经谈不上,戒定慧都谈不上,哪里是闻慧!这是很大的误会。所以菩萨比阿罗汉高,菩萨是大乘,大乘佛法建立在小乘的基础上,没有小乘哪来大乘?好像盖房子一样,没有底下一层,怎么会有上面一层?上面一层一定盖在底下这一层的,底下那一层修什么?修戒定慧。你戒定慧三学完全都没有,你想搞空中楼阁,那怎么可能?所以慧是戒定慧的慧,你要得到慧,因戒得定,因定开慧,这慧开了。菩萨修,戒定不谈,就修慧。诸位要知道,这上面的包含底下的。戒是第一层楼,定是第二层楼,慧是第三层楼,讲第三层,一定包括底下两层;讲第一层不一定有第二层;讲第二层,一定有第一层;讲第三层,一定有底下两层。菩萨虽然修慧,戒定具足,他要是不具足,慧从哪来?

  这是大学生听两年佛法,居然把意思听错,难,实在是难!在我想听错的人不少,不只他一个,他说出来,别的人还没说出来,曲解佛的意思,开经偈上「愿解如来真实义」,他是误解如来真实义,错解如来真实义,这是麻烦事!还好他提出来,所以我就说,听完两年不听了,闻慧,回家再去想,去想两年,想两年之后再去做,再去修行,再去修两年,大概总是这个意思。我说:你这个闻经叫道听涂说,你没有听到,你回家去思,叫胡思乱想,胡思乱想两年之后,你要修,叫盲修瞎练,怎么能成功?菩萨哪是这个做法?菩萨他胡思乱想、盲修瞎练,怎么能成功?所以他误会了。闻思修三慧,「闻」是指接触,用这一个字来代表,眼见色也叫闻,耳听声、鼻嗅香、身体的接触,只要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用这个闻字,闻表接触。「思」表明了,一接触就明了,不要等到去思,一思就落到第六意识,哪里算是菩萨?小乘人尚不至於,所以佛用这个字做代表,凡夫对一个事情比较深一点,总是想想才明白,所以思代表明了。「修」代表没有过失,代表破迷。由此可知,闻思修是一桩事情,一个是接触,一接触就明了,明了就不迷。从接触叫闻慧,从明了叫思慧,从不迷叫修慧。可见得闻思修是一桩事情,所以都叫慧,哪里可以把它分成三段,分成三段就错了。所以这是不能说有次第,不能说无次第。戒定慧就不能说无次第,闻思修不能说有次第,这才是菩萨修的,菩萨行是高级的佛法。下课我再问这学生,我说:你下次还要不要来听?他说:要来听。好!不可以错解,错解就很可惜。

  信解行证这四个字,也不能说有次第,也不能说无次第。初学的人有次第,功夫得力的人没有次第,功夫得力的人信解行证合而为一。如果你能够将信解行证融合成一,你就得真实的受用。可以说表现在日常生活当中,你欢喜快乐,真的是快乐无比,法喜充满;就是我在前面讲的,你已经有能力把凡夫无限的烦恼,转变成高度的智慧,你日常生活是生活在高度智慧之中,那个人怎么不快乐?为什么能够生活在高度智慧里面,信解行证合一了,这就是菩萨的三慧。如果把信解行证分做四个段落,你没入门,你是门外汉,你得不到受用,你学佛学得再多,你讲经讲得天花乱坠,你的生活还是苦恼无边,你得不到法喜,你得不到受用。所以说初阶段一定是有次第,功夫得力,次第就消融,就融成一片,这是我们要知道,要努力的方向。

  【人必具有信心,而后研求佛法。】

  对於佛法如果没有信心,你就不能很认真很努力的去研求,一定要对於佛法生起信心,信心很难生起,这是实实在在的,信心很难。当然,信心的生起也必须有条件。现在人讲条件,佛法里讲因缘。因缘就是我们现在讲的条件,条件很多很复杂,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善根,自己没有善根,遇到殊胜的外缘也没用处。自己一定有善根,再遇到善缘,於是信心才能生得起来,明了佛法的殊胜,明了佛法的功德利益,这个信心才能生得起来。生起信心,一定是很认真很努力的去修学,修学一定能够得受用。得到受用,信心就更坚固,味道尝到,利益得到,可见得这个不假,这是真实的,你的信心、愿心愈来愈坚固。信愿帮助行证,行证又帮助信愿,相辅相成,互相的增长,那个境界好,这个境界是愈来愈好。

  【必明得佛法真实之义,而后方知真实修行。此有次第也。】

  我们一般入门都是这个样子的,一定是经过这个次第,功夫一得力,这次第就融成一个,就能够到圆融。

  克实而论,这讲实在的。

  【若无功行】

  功是功夫,行念去声,这是个破音字,念去声,念ㄏㄥˋ,当动词讲,不当名词讲,当动词讲,念ㄏㄥˋ是当动词讲。是什么?生活行为,功夫在日常生活行为之中。什么功夫?通途而论,就是戒定慧。戒有功,有功夫了,得定,得定我们在讲堂里面常常换个名词来讲,大家好懂,得身心清净,定就是身心清净、清净心。定有了功,智慧就现前。智慧一现前,你在日常生活之中,处事待人接物,乃至於大小工作,生活里头点点滴滴的,全是三慧。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是智慧,一接触就明了,一接触就不迷,你知道如何去处理,如何去运用,所以你生活在高度智慧当中,这个不假,要在功夫得力。功行两个字要很清楚,功是功夫,行是生活,日常生活里面显示出你修学的功夫。假如没有功夫,也就是说你所学的,与你日常生活完全不相干,统统用不上。

  【则障深慧浅,决不能深解。】

  须菩提在本经告诉佛陀,他深解义趣,这句话难得!为什么他能深解?他做到,他在日常生活当中把无住生心完全体会到,所以他能够深解。不能深解,当然你也就很难深信。

  【若无解行,信亦不真。由是言之,信、解、行定要同时并进,岂有前后次第之可言。】

  我们今天想成就,想早一天成就,有没有方法?有,你能够把信解行合在一起,那就是证。换句话说,要尽可能的把次第拉近,信解行的次第拉近,把它拉成一体,你就成功。听了,一听就明了,一明了,境界马上就转过来。境界一转,生活当中就表现出来,就做到,这样才能真正得受用,这个受用的表现,就是刚才讲的法喜充满,真是在生活里头得到无比的快乐幸福。底下为我们说明几个例子,这些例子也是我们常常会遇到的。

  【或遇有人,无端而能信佛。一闻便得明了。】

  确实有这样的人,当然是少数人,不是多数人。或者是偶尔之间,或者是别人对他讲佛法,他一听就欢喜,一听他就能相信。我们也曾见到过,在临命终时,一生都没有听到过佛法,没有接触过佛法,临终之前有个善友告诉他佛法,劝他念佛往生,他一听就相信,马上就念,结果真的就往生,我们确实曾经见到过。

  【亦有於佛法一毫不明】

  佛法的道理他是完全不知道。

  【而能发心精进勇猛修行者】

  他闻到佛法,他真干,真勇猛、真精进。勇猛是说他不休息、不懈怠、不疲倦;精进是说他一门深入,纯而不杂,那个叫精进。我们一般同修所生的毛病,不能说你不用功,不能说你不努力,你也很进步,但是你不是精进,你那种进叫杂进、叫乱进,所以你得不到利益,你搞杂、搞乱了。这个进步要注意,要精进。佛法最忌讳的是夹杂,不但世法不能夹在里头,不能夹杂,佛法也不能夹在其中。佛说的法门太多,浩如烟海,只能够学一个法门,那你就决定成功。你要学两个法门、三个法门,就很可惜,非常难成就。我们也遇到一些同修,大概认为一门不太保险,两门总好一点。我们劝他念佛,他还要去参禅,禅净双修,好像那时候比较保险一点。还有一些人认为两门还不保险,还得搞三门,比较更可靠一点,禅净密三修。还有一些更杂的,掺杂得太多。古德是有提倡,没错,永明延寿大师就提倡禅净双修,你听到你就想学,你就错了。永明大师提倡禅净双修是对谁说的?他为什么要这样说法?你要把他的意思搞清楚,他老人家是对参禅的人说的。为什么对参禅人说?看到这些参禅人不会成就,不但不能开悟,得禅定也得不到,但是叫他放下禅去念佛,他贡高我慢,他不甘心不情愿,认为净土是很低的法门,禅很高,他贡高我慢,所以祖师大慈大悲、善巧方便,教他禅净双修,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这个用意在哪里?知道你那里不能成功,将来你在净这一半上你还能够成功,是这么一个苦心。你要是念佛人,他再不会劝你禅净双修,那不是破坏你!那不是给你找麻烦!所以诸位一定要懂得祖师说话是对谁说的,为什么要这样说,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们走的是正路。他们是路走偏差,给他修正,是这个意思。这些不明佛法的人,偶尔接触的人,他能信能愿能行,

  【此皆夙世本有功行,今遇因缘,遂尔发现,非偶然也。】

  我们看到好像偶然,其实不偶然,这是他过去生中多生多劫的善根,所以一接触他的善根就发现。不但佛法当中没有偶然的事情,诸位要晓得,世法里也没有偶然的事情。诸位要是念《了凡四训》就知道,《了凡四训》过去我讲过很多遍,现在已经从录音带写出来编成书本,这个书本最近在印,台湾打电话告诉我,第一版印三万五千册,印出来之后会送到此地来,这是过去所说的。这里面告诉我们,六道众生「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哪来的偶然?你一天吃多少粒米的饭,你自己不知道,可是那是命里注定的,你不可能多吃一粒饭,你也不可能少吃一粒,你一天喝多少滴水,都是命里注定的。凡夫没有办法逃过命运,哪有偶然的?世间人不相信,钱我赚得来的,我有本事,赚来的,有本事。比你本事大的人多得很,他为什么赚不到?他命里没有,想赚也赚不到,命里有的,不赚它也来。正所谓是「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命运从哪里来的?过去生中因果里面来的,你造的因,这一生要享受这个果报;我们现在这一生所造作的,造因变成来生的果报,因因果果永远不断。

  佛在《金刚经》教给我们,要生心、要无住。「生心无住,无住生心」,这才与事实真相完全相应,相应就叫做随顺法性,顺性起修,这是佛菩萨所行的。凡夫不知道事实真相,错了因果、违背了自性去做,这样所得的果报苦不堪言!六道三途从哪里来的?违背自性变现出来的逆境界;随顺法性变的境界,就是一真法界、四圣法界,不一样!所以佛教给我们要生心。我们晓得,佛法、世法绝非偶然,没有偶然的。但是明白理的人,了解事实真相的人,命运可以转;所以命运它不是定命,佛法里不讲宿命,命运决定是有,但是不是宿命论,不是定命之论,命可以改造。正因为命可以改造,所以佛才有办法,佛菩萨才有办法度众生,教你怎么改。就像刚才所说的,教给你如何从无量无边烦恼的生活,把它改变成高度智慧的生活,那改了,这就改造命运。佛知道这个道理,晓得事实真相,教给众生改造命运的方法。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这一部大藏经就是帮助众生改造命运的理论与方法,帮助众生破迷开悟,帮助众生转烦恼成菩提,帮助众生转生死成涅盘,这是佛法了不起的地方,是佛法最伟大的地方。这些道理、事实真相都必须要明了。

  【必须真实如法做到,始名曰行。】

  这一句的关键在如法,就如同佛在经上讲的理论与方法,我们在生活当中把它做到。最明显的例子,佛教给我们无住,我们要把它做到。无住是什么?是放下,把我们心里面许许多多的妄想、烦恼、习气、忧虑、牵挂统统放下,无住,恢复到心地清净;心里这些拉拉杂杂的东西统统放下,清净心就现前。清净心是真心,夹杂妄想杂念那个心就叫做妄心,所以妄心还是真心,真心夹杂一些妄念。《华严》上讲的妄想执著,所有一切的夹杂把它归类,可以说总不外这两大类,这两大类就是佛法里讲的二障,妄想是所知障,执著是烦恼障,总不外这两大类。统统放下,真心现前,本性现前,本性就是真心,真心就是本性。为什么说两个名词?一个讲体,一个讲用,讲性多半是讲体,讲心多半是讲作用,实在讲,是一桩事情,不是两桩事情。

  这是为什么要无住,一定要做到无住。有一些同修告诉我:师父,放不下!放不下,放不下也得要放下,为什么?放不下就是搞六道轮回。六道轮回从哪来的?我在经上讲得很多,六道轮回从执著来的,你有执著就有六道。十法界是从妄想来的,你有妄想就有十法界。妄想执著都没有了,不但六道没有,十法界也没有。十法界没有了,展现在面前是一真法界。诸位要知道,十法界不是真的,也是妄的。十法界之上才叫一真法界,诸佛与大菩萨们他们住一真法界,不在十法界里头。十法界里面那个佛没什么了不起,一真法界那就了不起,这个必须要知道。了解这个情形,你就晓得真要放下,不放下这个亏吃太大了。无量劫来搞生死轮回搞得这么苦,什么原因?就是妄想执著放不下。谁叫你受苦?没人叫你,自作自受。自作就是妄想执著,是你在作,所以才有六道、十法界,那够你受的!就这么回事情。佛在《金刚般若 》给我们提出忠告,讲得这么清楚、这么明白,须菩提尊者听懂,马上就想做,所以请示经题。一定要真实如法做到无住生心。生什么心?无条件的为一切众生服务,要生这个心;不能有条件,有条件不行,无条件的。有条件怎么?又有住了,无条件就是无住。尽心尽力帮助一切众生、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毫无条件,尽心尽力在做。无论你从事於哪一个行业,你这个行业都是帮助社会、都是帮助广大群众。《华严经》上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五十三位法身大士,他们所示现的各行各业、男女老少,他们修的什么?都是修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做出榜样来给我们看。任何一种生活方式、任何一种行业,都是菩萨道、都是菩萨行,都能超凡入圣,只要你懂得这原则,无住生心,就行了。

  【必须真实如法做到,始名曰行。】

  行就是真干。

  【真实见到佛理,始名为解。】

  佛所讲的这些道理,真的见到,透彻明了,这才叫解。

  【真实知得皈依三宝之益,始名曰信。】

  皈依三宝的利益无量无边,三宝是我们一生前途幸福的前导,它在引导我们,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觉正净是三宝。我们一生念念当中都要依靠它,这是一般讲佛法僧,佛法僧就是觉正净。佛是觉的意思,法是正知正见,僧是清净不染,这是我们真正的皈依处。知道觉正净的利益,才叫信。我们一生当中,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不违背觉正净,这才叫真正的信佛。

  【凡亲眼见得,亲身做到之事,则谓之证。】

  证是我做到了。觉正净我做到,那你就证得了。戒定慧你做到,那你也证得。在什么地方做到?在日常生活当中,像世尊在本经前面所示现的,入舍卫大城乞食,著衣持钵,每一桩事情里面都显示出圆满的觉正净,圆满的六度万行,圆满的十大愿王,每一桩事情都显示得那么圆满,那叫做证。不是离开生活别有所证,那就错了,没那回事情。生活当中,点点滴滴无不是证,所谓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解行做到究竟,名曰究竟证得。】

  究竟证得是成圆满的佛果,那个叫究竟证得。菩萨所证的叫分证,他所证得的是部分不是全体,虽是部分,他是真的,不是假的。佛法常用晚上的月亮来做比喻,初三、初四就有月牙,月亮就放光;一直到十四,光明愈来愈大,都叫分证;到十五满月,就叫做究竟证,如来果位上圆满。十四的菩萨像等觉,十三的菩萨像十地,用这个方法来做比喻。初住菩萨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大概就像初二、初三那个月牙,虽然它才是一点点,那个光真正是月光,不是假的,是真的。跟如来究竟觉所证的是无二无别,一个证得少,一个证得圆满,所以叫分证,叫究竟。那是真的,真佛不是假佛。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是分证佛,佛是真佛不是假佛。比分证低一个阶级,叫相似即佛,相似不是真的。古人也很难得,方法也很巧妙,所谓捏目所见的第二月,怎么叫捏目?我们好眼睛看月亮,月亮是一个,咱们拿一个指头把眼睛用力按下去,看月亮就看两个,两个当中一个是真的,一个是相似的,也不能算它是假的,叫相似的,跟真的非常非常相似,就拿这个来比喻相似位,相似所证的。比相似更差的是观行,观行是刚刚修,观行位用什么比喻?水里的月亮、月影子,哪个地方有水,就现一个月亮,月影子叫做观行位。这种比喻都满好,让我们对它这个浅深次第有个大概的明了。观行是真用功,还没证果。相似是什么?阿罗汉、辟支佛、权教菩萨在相似位,见思烦恼断了,无明没破,法身未显,那叫相似位。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那是分证位。由此可知,都是解行程度上差别所说的。

  【经云:信心清净,则生实相。由是可知,信、解、行、证,实际为一事。】

  这个道理事实我们一定要清楚,必须要透彻的,我们在生活当中,修金刚般若 才没有障碍。信、解、行、证,确确实实是一桩事情,就跟我刚才讲菩萨的三慧是一桩事情。信心要清净,什么叫清净?没有疑惑,有一丝毫疑惑就不清净,决定没有疑惑。对佛没有疑惑,是我们的好老师,决定不欺骗我们。佛是过来人,句句话都是真语、实语、如语,决定没有疑惑。对佛的教诫,我们理解,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意思很清楚、很明白,我们理解。理解,心里头就变了,心里平常忧虑烦恼牵挂统统没有了,马上就丢掉。一明了佛的话,马上就丢掉,那就是行。一丢掉之后,身心清净好自在,那就是证。可见得信解行证是一刹那当中完成的,哪有次第可言?如果你真的明白,你进讲堂是凡夫,出去你就是菩萨,不是凡夫。进讲堂的时候,你心有住,出讲堂你无住生心,你不就变成法身大士!由此可知,作菩萨、作佛不难,法身大士就是分证佛。

  【此之谓平等。即此四字,便可悟由平等见差别,由差别见平等之理。】

  佛法里常讲的差别平等,这个道理,你把三慧、三学、信解行证四科,你要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什么叫差别、什么叫平等,你就懂得。差别跟平等是一桩事情;换句话说,你有妄想执著就差别,离妄想执著就平等,真相如是。

  【若明佛理,随拈一法,皆能穷其究竟,归於平等。是知佛法,无浅非深,深亦可浅,直无浅深次第可说。】

  这是跟诸位讲真实话,佛法里的的确确没有浅深次第。你以为有浅有深,那还是你分别执著,有分别执著就有浅有深;离分别执著就万法平等,没有浅深次第。不但次第没有,浅深都没有。为什么?统统归一,归到心性,全是自性流露出来的,怎么不平等?法法皆平等,十法界依正庄严全都是平等,都是自性变现的,都是自性流露的,这是你真的明白佛所讲的这些道理。一切法里头随拈一法,这是《华严经》上讲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就是这个意思。皆能穷其究竟,究竟是什么?究竟是心性。任何一法,你要是仔细去观察、去研求,到最后都归到自性。自性就是平等,所以说归於平等。

  《无量寿经》在经题上教给我们修学的总纲领,在经题上,《无量寿经》这个经题非常圆满。「佛说」,一般经上的佛说是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观无量寿经》,这三部经经题上都有佛说,那个佛不是指释迦牟尼佛,是指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一切诸佛为众生都说《无量寿经》,都说《阿弥陀经》,都说《观无量寿经》,所以这三经是一切诸佛都说的,其他的经一切诸佛不见得说,不见得都说,因为佛法要观机,根机不对,佛决定不说的,这三部经一定要说,因为它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所以那个佛跟其他经上的佛说,意思不一样。「大乘」,大是指心量之大,广大无边,普度法界一切众生。「无量寿庄严」是我们所求的。所求的是性德圆满的现前,那是无量,用一个寿做代表,无量寿命、无量智慧、无量光明、无量德能,一切都是无量的。庄严是表现在事相上的美好,美轮美奂,没有一丝毫的缺陷,这是庄严,所求的。用什么方法求?清净心、平等心、觉心,觉而不迷,用这三个方法求。所以「清净平等觉」,是经题指示我们修行的总纲领。你修清净平等觉,你就得大乘无量寿庄严,你得这个果。经题上是有因有果,有理有事,有性有相,经题是真的圆满,究竟圆满。

  「实相显现时,唯一清净。并信心二字,亦无痕迹。则是真究竟平等,如如不动矣。」

  刚才说过了,随拈一法,随拈一法穷其究竟都归到法性,都归到究竟平等,所以佛家说万法平等,道理就在此地。不但性平等,相平不平等?还是平等的,作用也平等。我们一般人看不出来,一般人顶多可以承认性平等,相不平等。我这个相跟佛相长得不一样,怎么会平等?我们作用也不平等。其实这种不平等是从什么地方生出来的?妄想执著里头生出来的,妄想执著是假的,不是真的。离妄想执著就平等,这妄想执著一离,相就变,变成佛相一样,世俗间算命看相的常说「相随心转」。佛的相怎么变现出来的?佛心清净,佛的相是清净心变现出来的。我们把妄想执著丢掉,放下了,心清净,现出那个相就跟佛一模一样,可见得是平等的。从真的方面讲是平等的,从假上面讲是不平等的,那是假的,不是真的。由此可知,佛法无浅非深,深亦可浅,直无浅深次第可说;发心学弘经的人,这句话一定要记住。所以佛法可以深讲,可以浅讲,可以长讲,可以短讲,没有不自在!但是你一定要如教修行才行,你要不如教修行,就是经上讲的受持读诵,你就很难为人演说的时候来得这么圆融自在。一定自己要身体力行,要在行持当中证实佛所讲的理论、境界,然后你说出来自自然然左右逢源、头头是道。

  【故不可取著其相,而曰则非也。】

  经文上「则非」这两个字的意思,就是教给我们不可以取相,不可以著相。取著,取就是分别,著就是执著,在一切现相当中不可以分别,不可以执著。不但世法里面我们不要去分别执著,佛法里头也不要分别执著,你才能看到真正的东西。一落在分别执著里面,你就看不到,真的东西看不到,你所看的是假的。佛教给我们是实话,我们要相信。

  【然为接引众生,启导进步,又不能不假设一浅深次第,以及种种庄严之事。故不可断灭其相,而曰是名也。】

  你自己不错,修行著实有得功夫,到达信心清净,平等性现前。法相唯识里面说得好,修行要在转识成智,这是法相宗讲的,修行最重要的原则纲领就是转识成智,转八识成四智。转识成智又必须要知道,有的是因上转,有的是果上转。果上转,我们就不需要理会,证果自然转。要紧的是要先因上转。因上转的哪两种?六、七是因上转,五、八果上转,前五识跟阿赖耶是果上转。由此可知,修行,法相宗修行人,他著力的地方就是要转第七识跟转第六识,转第六识为妙观察智,转第七识为平等性智。第六识是分别,第七识是执著。第七识是四大烦恼常相随,执著,坚固的执著。转第七识为平等性智,一切不分别,心就平等了。一切不分别,观察就妙了,看到什么?万法一如,法法平等,妙观察。六、七二识就是分别执著,六识是分别,七识是执著。世尊在本经里面告诉我们无住,无住就是离妄想分别执著。

  众生境界没转过来的时候,是凡夫,是二乘,是权教菩萨,对於这些人又必须要行大慈大悲,以善巧方便去诱导他,这是假设一个浅深次第,这个浅深次第是什么?五乘佛法、三乘佛法,这是浅深次第。小乘里面四果四向,大乘里面五十一个阶级,信、住、行、向,这都是世尊假设的浅深次第。在果证里面有种种庄严,种种庄严是什么?随心所变。你心里不相同,外面境界就生变化,依正都变化。正报是自己身体,身体起变化,相貌会变。人心一天比一天清净,一天比一天慈悲,他那个相慢慢变,就变成像菩萨一样,别人一看生欢喜心。如果每天嫉妒瞋恨,他相也在变,慢慢就变成阿修罗、罗刹,人家看到恐怖,看到就害怕,相随心转。这个正报身在变,环境也在变,环境是依报,依报随著正报转。这个地方人心地都善良,都忠厚老成,这地方没有天灾人祸,居住的环境依报好。新加坡这个地方许多外国人都赞叹,为什么赞叹这个地方?这个地方的老百姓老实、守法,这是其他地区比不上,新加坡虽然小,可以说是世界上模范城市。这是真的,多少国家到此地来,想学新加坡,这正确的。人人能守法,这个社会安定,社会安定才能够繁荣,老百姓才能够安居乐业,过幸福快乐的日子。佛法为我们讲的,比这个更深入,佛法让每一个众生,自动自发改过迁善,断惑证真,这又是世间法所不能比的。由此可知,佛法里面讲许许多多浅深次第,是假设的,经上常常有「是名」,是名是显示这个意思。

  【无有定法这四个字,通贯一切。会得此义,头头是道。荐得少许,活泼泼地。於深义趣,自能领会。】

  这四个字义趣很深很广,要紧的我们能够体会得。贯通一切,不仅是佛法,佛无有定法可说,也贯通一切世间法,世间一切法也是无有定法。你要问为什么无有定法?这个原因就是一切众生的念头,哪一个众生有一定的念头!起心动念千变万化,一切法从心想生,心想不定,生的法哪有一定?世间众生心想不定,佛说法也就无定。佛所说的一切法,无非是众生有感,佛就有说,众生什么感?起心动念就是感,众生要没有感,佛就无法可说。就是因为众生动念,动的念又无有一定,又无有定法,这是事实真相。所以这四个字,贯通世出世间一切法。我们明白这个义理,明了这个事实真相,你就会头头是道。

  荐得少许,这地方是你能够契入一点点,荐得跟我们平常讲契入是一个意思,一般讲证得也是这个意思,你能证得一点点。或者我们再说得清楚一点,你能够享受到一点点,这个荐得也是享受到,佛所讲的这些理论与方法、境界,你真正得到一点,真正享受到一点,你所表现的一定是活泼泼的。就是我刚才讲的,你在生活当中法喜充满,快乐自在,一定会表现出来,於佛所讲的甚深义趣自然能够领会。所以佛法最重要的还是要实行,要去做,要一门深入。

  有许多同修真正发了好心,在这部经上听到佛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不断的在劝我们要受持读诵、为人演说,遍数听多了,自然就受到感动,发心想为人说经。怎么个说法?讲经好难,怎么个说法?其实诸位不了解,古时候寺院丛林培养讲经的人才,用什么方法?复小座。今天师父在这里讲这一座经,讲这两个小时,到明天早晨,你也上台把这两个小时讲出来,有这个能力,老和尚一定把他提拔出来,专门学教,这是讲经的材料。如果没有这个能力,就当护法,为常住工作,为常住工作叫内护,信徒是外护,为常住服务,担任常住的职事。有这个能力,培养出来做讲经的人才。自古以来,我们在佛教寺里没有看到哪一个法师办佛学院、办培训班,没有!诸位去查查,没有这个事情,统统是小座里头培养出来的。所以你如果要学,不难!你们在此地听的,明天你就给人家去讲去,找到你的亲戚朋友,哪一个人要跟你讲话,你就请他坐下来,你给他讲《金刚经》,就行了。能讲多少就讲多少,这经上讲四句偈,讲一句也行,讲两句也行,讲四句也行,活泼泼的,一点都不呆板。你真肯发这个心,真肯天天讲,你能讲上三年,你有这个恒心、有毅力,三年以后不知不觉你就成了法师。法师,在家出家都可以当法师,都可以讲经。你要真干才行,要很热心去干,很努力的去干,这就学成功。哪有什么方法技巧?没有。自古以来,就这么成就的。方法技巧,那不过是经验的累积而已,哪来的方法技巧。学的时间多,遇到奇奇怪怪的事情多,在这里面产生经验,吃多少苦头,受多少教训,得一点经验而已。顶重要的,就是热心去复讲,把我们所听到的转告别人,把我们自己修持所得的好处利益转告别人,这就是弘法利生,就是续佛慧命。所以要记住,无有定法,这是《金刚经》上,也是一句最高的指导原则。

  【因为无有定法,所以不可执有,不可执无。】

  有无都不能执著。

  【必须离相反照,庶几证入也。】

  这一条很要紧,教给我们怎样去证入。你要想证入这个境界,首先要无住,不著有,不住法相;不可以执无,不住非法相。法相跟非法相都不执著,心就清净,清净心就能反照。怎么个反法?这个字的意思很深,读《楞严经》看到观世音菩萨反闻闻自性,怎么个反闻?反照就是反视,我们眼睛看怎么能回头看自己?这地方难,就是这个反字。反的意思是不看他的相,要看他的性,是从相上反归到自性,那就成功了,是这么个意思。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菩萨为什么觉而不迷?就是他懂得反照,懂得反闻。反闻跟反照是一个意思,《楞严经》上,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用一个字做代表,用闻字做代表,在眼就是反视。所以你要晓得这个反字怎么个反法,你才会用得上功夫。如果你要是不懂这个字的意思,你怎么反?你天天想这个字,看,回头看自己,想久了得神经病,麻烦可大!反都反不过来,怎么反闻?我们听到外面音声,怎么能够叫他回过头来闻自己?你要这样想法,叫依文解义,三世佛都喊冤枉!你就搞错了!这个反,告诉诸位,从相上去见性,反过来要见它的自性。性是什么?性是了不可得。

  其实这些方法我在前面给诸位透露过,如果你要是很留意听的话,你在这上一听就明了,你就能会入意思。我在前面曾经跟诸位报告过,佛告诉我们十法界依正庄严,真相是什么?是一刹那九百生灭的相续相。《楞严经》上讲,「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十法界依正庄严现象之生,是随众生心,应所知量,所以这些相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佛教你无住;因为这个相相续不断,所以佛教你生心。生心跟无住与事实真相完全相应,证明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你能够明白这个道理,见色闻声你去观察,刹那九百生灭的相续相,这是反闻,这是反照,你的心马上就平等,绝对不会执著。为什么?不可得。不但外面境界相不可得,我能见能想的这个心也不可得,内外统统不可得,这就证入,这就入实相。前面讲的,「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实相就现前。这是诸佛菩萨、法身大士他们修行的方法。我们凡夫很可怜,见到相随著相转,听到声随著声转,这好听、不好听,烦恼都起来。诸佛菩萨听,听而无听,视而无视。什么原因?统统归到自性,反闻闻自性,统统归到自性,自性里不可得,万法平等,当体即空,他归到这地方,他心多干净,他多自在,得大自在!今天时间到。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净土法门法师讲其它经典、咒语、文集

净土法门法师讲阿弥陀佛四十八愿     

净土法门法师讲阿弥陀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八大人觉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般若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报父母恩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大悲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大集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大势至菩萨圆通章     

净土法门法师讲当来变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地藏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法华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梵网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公案     

净土法门法师讲观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华严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净土法门法师法语精华录     

净土法门法师讲净宗朝暮课诵     

净土法门法师讲楞严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楞严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六字大明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普门品     

净土法门法师讲普贤行愿     

净土法门法师讲十善业道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坛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往生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文钞     

净土法门法师讲无量寿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心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信愿行     

净土法门法师讲药师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圆觉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占察善恶业报经     


其它法师讲《金刚经》

本源法师讲金刚经    

昌乐法师讲金刚经    

常福法师讲金刚经    

超然法师讲金刚经    

彻悟禅师讲金刚经    

传喜法师讲金刚经    

传琰法师讲金刚经    

慈诚罗珠堪布讲金刚经    

慈法法师讲金刚经    

达真堪布讲金刚经    

大愿法师讲金刚经    

涤华禅师讲金刚经    

法清法师讲金刚经    

法悟法师讲金刚经    

佛光法师讲金刚经    

嘎玛仁波切讲金刚经    

光明禅师讲金刚经    

HT法师讲金刚经    

宏圆法师讲金刚经    

慧净法师讲金刚经    

慧律法师讲金刚经    

济群法师讲金刚经    

戒法法师讲金刚经    

界文法师讲金刚经    

净慧法师讲金刚经    

久晃法师讲金刚经    

理证法师讲金刚经    

梦参老和尚讲金刚经    

妙华法师讲金刚经    

明奘法师讲金刚经    

蕅益大师讲金刚经    

普献法师讲金刚经    

其它法师讲金刚经    

仁禅法师讲金刚经    

仁达法师讲金刚经    

仁清法师讲金刚经    

圣凯法师讲金刚经    

圣严法师讲金刚经    

圣一法师讲金刚经    

圣赞法师讲金刚经    

索达吉堪布讲金刚经    

倓虚法师讲金刚经    

通觉法师讲金刚经    

惟贤法师讲金刚经    

贤宗法师讲金刚经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讲金刚经    

星云法师讲金刚经    

虚云老和尚讲金刚经    

宣化上人讲金刚经    

印光大师讲金刚经    

印泉法师讲金刚经    

月悟法师讲金刚经    

月溪法师讲金刚经    

昭慧法师讲金刚经    

智能上师讲金刚经    

智泉法师讲金刚经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讲金刚经    

宗性法师讲金刚经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www.cnbudd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