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金刚经》第038集--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首页->所有文章 -> 净土法门法师所有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开示金刚经



 净土法门法师:《金刚经》第038集


 下载DOC文档  



  请掀开经本,第九十一面,第四行,从小注十四段看起:

  【但用此功,防堕偏空。故须圆融,性相圆融,无碍自在。言是名而言非者,是明幻有不离真空,相非性而不融。故虽不坏相,亦不可著相。言非又言是名,是明真空不妨幻有,性非相不彰。故虽不著相,亦不应坏相。而后乃为无碍而圆融。】

  我们看这一段,这个文字虽然不多,把性相、理事这些真相,都为我们描绘出来。我们在生活当中,修持就是生活,如果说修持跟生活没有关系,生活不是修持,那就错了,用功也是在生活当中。生活能够与事实真相相应,这就是好境界,就是佛菩萨的境界;如果与事实真相相违,那就是六道凡夫的境界;由此可知,与事实真相相应不相应关系最大。世尊在本经上教我们用功,是两边不著,空有两边不著。

  但用此功,像前面跟我们讲的大前提、大原则,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生心是防堕偏空,如果无住而不生心,那就落空,与事实真相还是相违背。凡夫著有,这是堕落在欲界、色界;欲界、色界都是有。如果凡夫著空,有不执著了,有放下了,执著空了;四禅的无想天是著空,再往上面去,无色界的四空天也是著空。由此可知,著有、著空都不能脱离六道轮回。这就是佛在经上,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的劝导我们,要空有两边都不著,这样才能够超越六道,这样的见解圆融了,这样的行持也圆融了,不偏於一边。

  「性相圆融」,性是体、是空;相是有。体性一定会现相,体性要不现相,这个体性就没有作用,有体一定现相,这是我们必须要知道的。因此,相不能灭,相不能断,十法界依正庄严只是相在转变。诸位要知道,相会变不会灭,正因为这个相会变,所以佛教我们生心;我们生善心,相就变得好、变得庄严。道理在此地,为什么教我们要生心。性相圆融,那就自在了。《华严经》上说,佛与法身大士,法身大士是大菩萨,都是见了性的菩萨,用此地的话来说,都是性相圆融的菩萨;性相不圆融不能见性,圆融就见性,见性就圆融。我们念佛法门里面讲一心不乱,性相圆融就是理一心不乱;证得理一心不乱,一定是性相圆融,名字说的不一样,意思、境界完全相同,没有丝毫的差别,你就入无障碍的法界。无碍就是《华严经》上讲的不思议解脱境界。清凉大师在《华严》里面,跟我们讲四种无碍:事无碍、理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所以叫做不思议解脱境界,也叫做无障碍的境界,这就得大自在。我们念《心经》,大概《心经》每一位同修都念过,而且都念得很熟,《心经》第一句「观自在菩萨」,自在!观就自在。观怎么样?无障碍。如果我们不会作观,那就有障碍。如何作观,我们在这个会里面也讲得很多,所谓作观是转变观念,把我们从前那些错误的观念、旧观念,依照佛的开导,依照佛的指示,把它转过来,观就是这个意思。要转凡夫的观念为佛菩萨的观念,这就对了,要跟佛菩萨的看法一样。

  所以在这个经文里面,「言是名而言非者」,即非、是名,这样的字样在《金刚经》里面看到很多很多句,前面也曾经介绍过,这种字样里面含义很深。说「是名」是从相上说的,说「即非」是从性上说的;佛为什么用这个说法?处处显示性相圆融,无碍自在,句子是显示这个意思,所以意思很深很广。说是名又说非,这是说明「幻有不离真空」;「是名」是有,有是幻有。我们凡夫必须要等待事情过去之后,才知道假的,梦一场,那个觉太迟了。真正要觉悟的是现在,现在是不是作梦,是作梦一场,现在不住。我们这个经后面,佛讲的三心不可得,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三心不可得的意思是说什么?就是末后那个偈子「梦幻泡影」,实实在在是如此。过去是作梦,昨天是不是梦?想一想,昨天是梦。到讲堂来之前是不是梦?过去了,过去永远不会再回来了。在过去当中你得到了什么?什么也没得到,不但环境里面那些东西你一样得不到,身体都得不到。现代科学家很聪明,知道我们身体细胞新陈代谢,旧的细胞死了,新的细胞生了,代替了。我们从大门口进来的时候,在这里待了两个小时出去,进来我这个身体跟出去我这个身体不一样,你知道吗?这个科学家晓得,为什么?里面细胞换了不少,不是原来那个样子,换了很多。科学家告诉我们,我们人身体细胞整个换掉是七年,七年全部都换掉了,一个旧的都没有,刹那刹那在那里变化。七年变一个新的身体,你每隔七年是不是会更年轻一点?这个要注意,就好像一个老房子一样,房子坏要换材料;聪明人怎么样?换新的,你的房子永远常新,笨的人换旧的,愈换愈糟糕,你们懂这个意思吗?你如果不是一年比一年健康,一年比一年容光焕发,你换的材料全是换旧的,你没有换新的;你如果换新的,一年比一年年轻,相貌一年比一年好,换新的,不要换旧的。懂得佛法的人就会,不懂佛法的人,都找旧东西、找便宜的东西,那就搞错了。这是说明幻有不离真空。佛法学了是真管用,绝对不是说学了没有用处,马上就用得上。

  「相非性而不融」。如何性相圆融?圆融这个意思,前面跟诸位说过,实在讲多说几次也不妨碍。为什么?你没有圆融过来。一就融了,二就不融。性是性,相是相,那就没有办法圆融;什么时候你觉悟了,性跟相是一不是二,就融了。像《心经》上讲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空是讲性,色是讲相,性就是相,相就是性,是一不是二,那就融了,真的融了。我们今天不是如此,性不是相,相不是性,空不是有,有不是空,怎么都融不起来。世尊在《金刚经》上,苦口婆心告诉我们事实真相,真相是圆融的,真相是不二的。《金刚经》我们念得很熟,但是就是圆不过来,还是把它看作两桩事情。幻有为什么不离真空?它是一桩事情,它怎么离?空有是一。因为幻相的体是真空,所以性相就圆融,这是讲相非性不融。如果它体要不是真空,那每一个相都不能相融,怎么可能到事事无碍?事事无碍的境界,这是《华严》最高的境界;理事无碍是性跟相相融,事事无碍是相跟相相融,那是真正不可思议的境界。相跟相为什么能够相融?因为相之体都是性,同一个自性,所以相跟相也能相融。我们在经论里面,看到诸佛菩萨,身土交融,特别是在《华严》里面所看到的。一毛孔,毛孔是正报,一毛孔汗毛孔很细,里面能容大千世界,毛孔没有放大,世界没有缩小,它怎么相融法?因为性相融。这是《华严》上讲的事事无碍境界,实在说不只芥子纳须弥,那是小事;毛孔含容无量无边诸佛世界,这个才真正不可思议,道理就是因为同一个自性,性相同,所以事事无碍,这是得究竟圆满的自在。因为事实真相如此,所以相不能坏,虽不能坏,不能著。为什么不能著?它体是空的,体是空寂的,相是幻有。相不能坏,就是因为相不会灭,只会变不会灭。所以相不能坏,也不能著。

  「言非又言是名,是明真空不妨幻有。」真空是性,真性不碍现相。这两句,幻有不离真空、真空不妨幻有,世尊在楞严会上讲得很多,用了很长的经文,说得非常详细,值得我们作参考。「性非相不彰」,彰就是很明显、显著。性是空的,如果它不现相,性在哪里我们不知道;因为它现相,我们就发现了,原来性在这个地方。这一桩事情,如果我们很难体会,我们可以举个比喻来说。大家都会作梦,梦中的境界,刚刚梦醒的时候还很清楚,还都能记得。梦从哪里来的?是我们的意识心变现的,现在人都知道,这是我们下意识变现出来的。没有作梦的时候,意识心在哪里?找不到。一现相的时候,我们就发现了;其实不作梦的时候也现相,什么时候现相?打妄想就现相。是因为你太粗心了,你没有留意,打妄想就现相。你想一个人,一个人的相,想一桩事情,有一桩事情的相。真正有功夫的人,你跟他面对面坐著,你心里在打什么妄想,他都知道。他怎么知道?因为那个相出来了,他看到了;他看到你在那里妄想,现那个相。所以妄想有相。我们现前十法界依正庄严的相,前面跟诸位说过,这是阿赖耶识的本质相分。我们感官里面的现相,是带质境的相,稍稍学一点唯识的会懂得,那是带质境的相;外面的境界相是本质相分,都是幻化的。本质相分就是阿赖耶的相分,我们起心动念对於一切的感觉的世界,是第六意识、第七识跟五十一心所相应的相分,心心所都有四分,都有相分,这个说起来非常微细,要用现代的话来说,这是属於心理学。所以性必须现相,这个性才很明显的表现出来。

  「故虽不著相,亦不应坏相」。性是空的,不应执著,它能现相,因此也不必把这些相破坏。实在讲,不可能破坏的,没有法子破坏的,这个一定要知道。「而后乃为无碍而圆融」,要紧的是要彻底明了事实真相,彻底明了、明白了,我们生活当中就会非常自在,完全与真性相应。我们佛门里有所谓「称性起修,全修即性」,修是什么?我刚才讲了,生活。我们的日常生活,与真心自性完全相应,这就是称性起修,这就是全修即性,那个多自在!这就是转凡夫的生活,变成佛菩萨的生活;转凡成圣,转烦恼成菩提,转生死成涅盘,就在那个转,经上跟我们讲的作观,作观就是转。再看底下这一段文:

  【以上是不坏假名,会归性体。】

  六十四到六十九节,这一段所讲的就是六十四到六十九节最精最要之义。六十四段讲什么?我们要把它记住,经文是:「须菩提,佛说般若 波罗蜜,则非般若 波罗蜜。」六十五段所讲的:「须菩提,於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换句话说,前面的经文教我们怎样受持金刚般若 波罗蜜,佛在这个经上告诉我们三桩事情,你才是真正圆满受持金刚般若 波罗蜜。第一个要离名字相,第二个要离言说相,第三个要离境界相。这个境界里面有细相,细是微尘,微细相;有大的相,世界,三千大千世界这是大的境界相。佛又非常慈悲,最后说不能著身相,这是教给我们,身心世界统统都不执著,这叫做受持《金刚般若 波罗蜜经》,这是最精最要之义。

  【若不明此义,便非真解,如何能行。】

  你要不了解这个意思,你怎么能够受持般若 ?怎么能够修般若 行?般若 要离相,身心世界要离,空有两边要离。由此可知,受持《金刚般若 波罗蜜经》,绝对不是讲把《金刚经》当作课诵,早晚念它一遍,我们就受持《金刚经》,不是这样,那就错了,完全错了。世尊在这一段经文里头,明白为我们开示,就跟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面,教给我们的意思完全相同,马鸣菩萨教我们:不著名字相、不著言说相、不著心缘相。他讲了三个,离名字、离言说、离心缘相,跟这段经文完全相同。而这段经文,把心缘相讲了三桩事情,就讲得更圆满了。外面境界,小而微尘,大而世界,再说到自己的身心,这统统都属於境界。境界是凡夫心所攀缘的,离心缘相就是我们一般讲的放下身心世界,就是这个意思。

  【虽勤苦学佛,必不能得大受用,甚至走入歧途而不自知。】

  这是讲你对於般若 没有真正的了解,不知道真正受持,受是学习,你不晓得怎么样是真正在学习,那你是决定得不到受用;不但得不到受用,还怕产生误会,走入歧途而不自知。这个误会、歧途里面,最大的是恶取空,所以走到断灭空去了,那就坏了,走到拨无因果,那个不得了,那变成魔。「反之,则一日千里,受用无尽。」反过来,就是你对於佛在经上讲的道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修行的方法又能认真去做,你的进步一日千里,进步的境界可以说天天不一样。得什么样的受用?得无碍自在,得这个受用。像《心经》前面观世音菩萨所说的,「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那就是你得真实的受用,一切苦厄都没有了。

  【当知般若 ,是人人本具之智。】

  金刚般若 不是从外面来的,不是释迦牟尼佛给我们的,从哪里来的?是我们自己真心本性里面本来具足的。禅宗六祖惠能说得很好,「何期自性,本来具足」,金刚般若 波罗蜜也是本来具足的,无有一法不是本来具足的。虽然本来具足,可惜我们迷了,无始劫之前就迷了,以为没有;今天遇到世尊,世尊为我们一开示,我们觉悟了,这个原来我们自己有。有,当然可以证得,当然可以恢复。有而不能现前,原因在哪里?有障碍,这个障碍我们讲业障,你有业障,把你真心自性的般若 智慧障碍了,如果把业障消掉,你自性的德能就恢复,又现前了。我们再看底下这一句:

  【即是清净心】

  般若 就是清净心,清净心起作用就是般若 。我们想想前面,我们才念过不久,应该还能够记得。江味农居士跟我们说明,通途修行的方法,改变我们的观念,用止观的方法,那个方法叫智念,智慧。转烦恼成菩提,这是一般的方法,总而言之,都不出这个原则,把我们的妄念转成智念。净宗念佛的方法,它不是的,它把我们的妄念转成净念。他又说,净念比智念还要来得亲切。我们再看这几个字,你就更能体会,「般若 是人人本具之智」,那就是智念,就是清净心。我们今天念阿弥陀佛,专修清净心就是净念,净念比智念还要来得亲切。亲在哪里,能不能体会得到?如果心不清净,哪来的智慧!由此可知,一般的法门是从智慧修清净心,净宗法门是直接修清净心里面生智慧,所以它来得更亲切。心跟水一样,佛法里常常用水来比喻心。你看我们供佛,这个我跟大家讲过很多次,你们家里面有佛像,供养佛,没有香花不要紧,一定要供一杯水。水代表什么?代表心。水要清净,水要平,不起波浪,看到这个水就想到我的心清不清净,我的心平不平。供的水,不是给佛菩萨喝的,他不要喝,是给我们自己看的,常常提醒我们自己,用心要清净、要平等,就是时时刻刻想著,要修清净心,要修平等心,那一杯水是这个意思,这是修行的关键。供花,花代表因,开花后面就结果,花代表六度,果是代表三乘果报,声闻、缘觉、菩萨、佛,代表这些,它都有意义的,不是供给佛菩萨看的、佛菩萨吃的,是时时刻刻提醒我们自己。譬如供灯,油灯、蜡烛,它表什么?表舍己为人。我们佛弟子觉悟,我要牺牲自己,要服务社会人群,能够舍己为人,是燃烧自己,照耀别人,它取这个意思,意思都好得很,可是现在很少人懂得。认为我这是供养佛菩萨,佛菩萨喜欢就保佑我,你说糟糕不糟糕?全都变成迷信。这么好的教育意义,都变成迷信,使社会上对佛教产生很深的误会,你说冤枉不冤枉?我们佛弟子不能不懂,人家要来问,我们说出给人家听,他就明了了;不但不误会,反过头来佩服。所以修清净心重要。

  【此清净心,住处无方所,用时无痕迹。】

  不清净的心,给诸位说,就有方所,为什么?他心里头著相,你住在哪里?我住在某路门牌多少号,他住在那个地方,你说他的心多小。清净心是没有界限、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有丝毫分别执著,心就不清净。清净心是尽虚空遍法界,人家说你住在哪里?无所住,应无所住,佛教给我们的。有住就坏了,有住心量就小,无住这个心量才大,尽虚空遍法界那都是我的住处,哪有一个地方!住处无方所;起心动念就有方、就有所。用时无痕迹,我们凡夫用的时候有没有痕迹?有,阿赖耶里头落印象,那就是痕迹。佛与大菩萨起心动念没有痕迹,也就是说他阿赖耶里头不落印象,干干净净、一尘不染,所以佛菩萨用心像镜子一样。我们每天早晚都要照照镜子,佛菩萨用心跟镜子一样;我们凡夫用心,像照相机的底片一样,照一下,里面就有痕迹,他有个印象在,所以无始劫以来天天在照,心里头一塌糊涂。你晚上睡觉作梦,做些奇奇怪怪的梦,那是什么?那就是阿赖耶识的种子起现行,乱七八糟。你就能够发现,佛讲得没错。圣人用心像镜子,不但照的时候清清楚楚,去了的时候不落痕迹。正在照的时候,何尝落痕迹!不但是去了不落痕迹,正在照的时候都不落痕迹,那才叫清净心。事情过去了,不再想它,那都不是清净,那哪里是清净;清净的时候,确确实实不落痕迹,那个心才自在。

  诸位真正心到清净心了,你的相貌永远不会变,你二十岁学佛,你过二百年还是二十岁。为什么?他心没有变。我们人为什么会衰老,相貌会变?那个念头在变。你有念头在,你用的是生灭心,清净心是不生灭心,生灭就是不清净。所以要晓得,清净、平等是不生不灭心。所以它没有方所,它没有痕迹;也就是我们常讲的,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妄想,这个心才叫清净。诸佛菩萨的相,我们没有看到佛菩萨很老的相,没有看到。我们画无量寿佛,把他画成一个老头子,那是人画的,无量寿佛不是那个相。你们去念念《观无量寿佛经》,《观无量寿佛经》你看看阿弥陀佛有没有长胡子,没有!那是我们众生的虚妄分别,这个一定要晓得。

  【本是把不住、取不得的。所谓心月孤圆,光吞万象。】

  这两句是禅宗的话,来形容,形容真心本性,形容清净心。「把不住」就是六根缘不到,攀缘不到,言语达不到,所以言语道断;我们怎么想也想不到,所以心行处灭。「取不得」就是决定不能执著,决定不能分别,决定不能执著。禅宗用这两句话来形容,「心月孤圆」,后天是闰八月的中秋,心月就圆了,满月的月光非常亮,照遍了大地,万象就是森罗万象,都在月光明照之中;这就是:你的心清净,你的心平等,尽虚空遍法界,依正庄严的境界,都在你自己般若 智慧光明照耀之中,比这个意思。

  【《圆觉经》云:有照有觉,俱名障碍。】

  障碍在哪里?你们想想,障碍就是分别执著。他说:我有觉,我觉悟了,我有照!其实他没觉也没照。说自己有觉有照,那是假的不是真的。我有一年在洛杉矶讲经,洛杉矶佛教里面大概很多人都知道,说有五个年轻人开悟了,是密宗的仁波切给他授记的,给他做证明,这几个人开悟了。我正好在洛杉矶讲经,这五个人也要我给他授记,给他证明,说他开悟了。他们跑到我面前来,我说老实话,我不打妄语,我摇摇头,我说:你们没有开悟。他们很生气说:仁波切上师都说我开悟了,法师你怎么说我没有开悟?我就跟他说:我没有开悟,你来找我,你一定没开悟。自认为开悟,还贡高我慢;开悟的人,四相没有了,你看他那个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贪瞋痴慢都表现在面前,那开悟了吗?那哪里是开悟的样子,简直被人骗了。所以说有觉有照,你有就错了,有就是分别,有就是执著,这就是障碍。有是障碍,那无呢?无又堕到无明里去了。你说无觉无照,还是障碍,堕在无明里去了。有无都不要,有无怎么不要?有无是一不是二,那就开悟了,只要把有无当作两桩事情,你怎么也悟不出来。宗门常讲「万法归一」,这句话的味道很长,什么时候你归到一,你的问题就解决,你就没事了。如果你还有二、三,那你慢慢来吧!时间还长远得很,归到一就没事了。我说这个话很容易,做起来那就真难!它真难,没法子,那就老实念佛求生净土,带业往生,靠得住;除此以外,没有第二条路好走。第二条路,一定要做到万法归一,你就归归看,你还行藏落二、三,那就完了。

  【佛说般若 ,本令人依文字、起观照、证实相。】

  佛说般若 这几句话,不是单指这一部经,如果你单指这一部经,你又落到二、三去了。世尊一生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字字都是般若 ,他的目的是教我们依文字,佛当年在世依言教,依释迦牟尼佛的教诲,要去做;观照就是做,你要真听话、真照做,然后你才能证实相,宇宙人生的真相,你自己才能够证实。宇宙人生真相就是前面所讲的性相圆融、无碍自在,那是真相。说到这个地方,诸位必须要晓得,唯佛与大菩萨、法身大士入这个境界,在娑婆世界证得法身的人很少,希有!大部分的众生,还是不断在搞六道轮回,苦不堪言。佛菩萨是可以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可是在日常生活当中,还是循规蹈矩,好像样样都还很执著。释迦牟尼佛穿衣整整齐齐,表现穿衣的样子;托钵,钵托得端端正正,不是随便拿一下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表现这个样子?这叫大慈大悲,为一切众生做一个样子。你们没有到这个境界要守规矩,守规矩对你们有好处;断恶修善,虽不出三界,不堕三恶道,这是佛的大慈大悲,这一点我们要深深去体会。我们样样都守规矩、样样守法,严持戒律,是做给众生看的,给别人做个好样子,是这么一回事情。我们学佛,说实在话,自己还没有契入这个境界,戒律一定要严持,自己没有到解脱境界,解脱之后还严持戒律,那就是教化众生,做样子给别人看的,完全是利他而不是自利,现在没有开悟之前,我们这样做自利利他;悟了以后,圆融之后,完全是利他,那没有自利,自利圆满了,完全是利他了。

  【但恐人存有照觉之智,其下者甚至向名言中觅般若 。】

  这是错误的。世尊说这段经文,也是防止后来的佛弟子,听了佛这一段开示之后,没有能够了解真正的意思,把佛的意思错会了,这个错会是有的,不是没有。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朋友当中常常谈话,都引起对方的误会;他听了之后,把意思听错了,我们不是这个意思,他把意思弄错了。佛讲话大家听,也常常出这个毛病,愿解如来真实义很重要,可以说许许多多人是误解如来真实义,曲解如来真实义,那就很糟了。佛法殊胜的功德利益,不但他得不到,还要造罪业,谤佛、谤法、谤僧,这就是错解佛的意思。如果存著有觉照之智,就是前面讲:我有觉,我觉得我觉悟了,我觉得我明了了,这个都错了。错得更大的,般若 在哪里?般若 在《金刚经》里头、在《大般若 经》里头,那更糟糕,更错误了。经里头没有,言说、文字里面都没有。般若 在什么地方?般若 是你自己真心本性里头本来具足的,那就没错了。哪里在外头!

  【故特於奉持之所以时,曰般若 则非般若 。】

  这是防止,怕你以为般若 智慧是在般若 经里面的,所以佛说般若 则非般若 。这句话是防止这个误会,告诉你般若 不是在般若 经里面,但说老实话,也不能离开般若 经。

  【如此一说,直使奉持者心中不留一字,不沾迹相。真是快刀斩乱麻手段。即此便是金刚般若 。】

  这个金刚般若 就显示出来了。可见得金刚般若 也不在文字里头,是释迦牟尼佛用的手段;我们要能够体会,要能够认识清楚。我刚才用最浅显的比喻,诸位要能在日常生活当中,时时刻刻让它来提醒自己,就会生智慧。佛前供的这一杯水,学佛的人要懂得这一杯水的意义;不是佛前面我们看到的水,也要作如是观。不能说它不是佛前水,大概就不表法,那就错了;一切地方见到水就表这个法。佛前供的花,提醒我们要修六波罗蜜;任何地方看到花,都是提醒我们修六波罗蜜,这才对。甚至於人家穿的衣服,衣服上印的花,我们看到,也是提醒我们要修六波罗蜜,这才行。看到油灯、蜡烛,一见到,燃烧自己,要照耀别人,佛前面我们会想到,任何地方见到都提醒自己,这才叫修行人,你才真正懂得佛的意思。只是在佛堂、佛像面前,离开就没有了,那你修个什么?完全把佛的意思错解、曲解了。

  经,经也当作镜子讲,它的意思很多,《华严》讲十种意思。我们每天照镜子,就想到《金刚般若 波罗蜜经》,照镜子是脸上有肮脏擦干净,马上就想到金刚般若 波罗蜜这一面镜子是照心的,我们心对於法相、非法相,对於空、有,还有没有分别,还有没有执著;若有分别执著就是肮脏东西,要把它洗干净。每天早晚照镜子,就是受持金刚般若 波罗蜜,不这样修行,不这样用功,你怎么会得受用?由此可知,佛经在哪里?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依正庄严哪一法不是?哪一法不是般若 ?哪一法不是金刚?法法皆是。在一切法里面我们都有警觉心,在一切法里面我们都回头,这一回头,心就清净,清净心里面就放智慧光明。这两句话很好,「直使奉持者心中不留一字,不沾迹相」,这就是金刚般若 。

  【即一切法,离一切相。】

  即一切法,没有离开一切法。过去我过的是什么日子,现在还是过的这个日子;过去我做的是什么工作,现在还是干这个工作,没有变样子,这叫即一切法。离一切相,那跟从前不一样。从前生活做工著相,现在明白了,生活做工不著相,这就是修金刚般若 波罗蜜多。生活工作不著有,心地清净不著空,空有两边都不著。两边都不著,岂不就是佛所讲的,「应生无所住心,而行布施」。我们每天生活工作,就是而行布施;心地清净,不分别、不执著,就是应无所住,这两句圆圆满满的做到了。什么时候做到圆融,你就见性,要在这里头去练,练到圆融,练到性相是一不是二;什么时候发现是一不是二,那就恭喜你,你就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了。如果你见到一切法还有二、三,决定没见性,要继续不断努力,向哪个方向努力?空有两边不著上努力。没有别的办法,就在空有两边不著;换句话说,就在应无所住而行布施上用功夫。这个而行布施是广义的,不是狭义的,大家千万不能够搞错,而行布施就是我们整个的生活。这叫离一切相。

  【复能离一切相,行一切法。】

  离一切相是应无所住,行一切法是而行布施。

  【果能如是奉持,方於世出世法,究竟达其本末边际,谓之波罗蜜。】

  本是讲的体,性体;末是讲的现相;边际是讲的作用。《华严经》大方广三个字表体、相、用,本就是体,末就是相,边际是作用。究竟通达,究竟圆满的通达,没有一丝毫的障碍,这是圆满的见性,圆教如来果地上境界。「波罗蜜」是功夫到家,达到极处、达到圆满,波罗蜜有圆满的意思。怎样才能达到?果能如是奉持。这段经文上所说的,不著名字相,不著言说相,不著境界相,境界相是小而微尘、大而世界,不著身相,这是佛教给我们的。还得而行布施,这个才行。单单不著,没有行布施,就落空、就著空,那也错了。

  【般若 无言无说,境智一如,非实有一法。而法法皆般若 之意,以明诸法一如。】

  这个意思愈讲愈深、愈讲愈透彻,我们要从这里面去体会,然后把它变成我们的生活行为,就得真实的受用。世尊在无言说里面为我们说出来了;虽说出来,要知道说而无说,那你真正般若 智慧现前了。释迦牟尼佛讲般若 经,把你自性里面的般若 引发出来;如其不然,释迦牟尼佛虽然讲经说法四十九年,你没有得到真实的利益,你的心还是闭塞的,本有的智慧德能还是被业障障住,不能现前,不起作用,这是真正可惜。「境智一如」,境是色法,智是心法,就是《心经》里面讲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境是色,智是空,它是一不是二。前面曾经跟诸位说过,心境是一桩事情。智是阿赖耶的见分,境界是阿赖耶的相分,见分跟相分都是自证分里面变现出来的,所以见相同源,它是一不是二,确实是一如。「非实有一法」,一法叫单一,绝对没有东西是单一之法,没有;尽虚空遍法界,十法界依正庄严,森罗万象,决定没有一个单一之法。一切法都是从一个自性里头变现出来的,所以法法皆般若 之意;哪一法不是?法法皆是。像我们刚才举的比喻,我们看水,水里头是的;花,花里头是的;果,果里头是的,没有一法不是的。只要你通达这个意思,统统都是;你不通达这个意思,你就样样都不是,《金刚般若 波罗蜜经》摆在你面前也不是。这样子说明诸法一如,诸法一如就证圆满的佛果。本经佛说:「如来者,诸法如义。」你要证得诸法一如,你就是如来,你就成了如来。

  【若悟得细而微尘,大而世界。】

  这是境界相里面的大相跟小相。

  【缘生无性,当体即空,皆是假名。】

  这样你才能把境界相它的真相看出来。真相是什么?小是缘生的,大也是缘生的。缘生无自性,正因为它无自性,所以小可以入大,大可以入小,事事无碍。我们现在现前,为什么大入不了小?这个障碍从哪里生的?从我们妄想、分别、执著里头生的。我们以为它是真的,以为它是实有,不晓得它是幻有,幻有没有障碍;误以为是实有,所以障碍生在这个地方。我们这里有一道墙,就没有办法穿过。为什么没有法子穿过?你认为它是真的有,就坏了,你就过不去。如果你分别执著的念头没有了,这个墙你就走过去了,没妨碍,这是真的事,不是假的事。圆瑛法师距离我们不远,我们底下客堂里还有老法师写的一幅对联在。圆瑛法师在《楞严经》序文里面,就说了他自己一桩事情,证明事事无碍。他在寮房里面打坐,心很清净,大概突然有一桩事情找他,他就下了座,出了寮房;出寮房之后,他忽然想起来,我门没有开,怎么就走出来了?回头一看,门果然关在里面。他为什么能出来?他那时候没有想到这个门,没有想到障碍,他就出来了,再一起这个念头,门他就再进不去了。这是老法师自己亲自的经验,他写在序文里头。我们今天墙壁为什么过不去?有个墙怎么能过得去,这就过不去了;如果把它忘掉,你一走就过去,就走过去,就这么回事情。

  可见得事事真的是没有障碍,障碍起的分别执著,这个没有法子。凡夫无始劫来的习气,不想自自然然它就生起来。过去我在求学的时候,我们老师教我们一个方法;有时候你作梦,有的时候知道自己在作梦,梦是假的。他说那个墙壁,你走走看,看能不能走得过去?一走果然走出去了。为什么?知道那是梦,不是真的,墙壁居然就走出去了。所以教给我们可以从梦中来证明。如果你有执著,你在梦里头被人家关起来,还是出不去。你要懂得这个道理的话,我现在作梦,梦是假的,我为什么走不出去,那一走就出去了,就没有障碍,道理在此地。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个非常奇妙,不可思议,里头有真正的道理存在,不是没有理论依据的,有道理存在的。缘生无性,这就是它的道理;当体即空,它哪有障碍!都是些假名、假相而已。

  【则尘尘刹刹,莫非般若 。】

  尘就是微尘,境界里面最小的;刹是佛刹,三千大千世界,是境界里面最大的。说个大,说个小,里面统统包括在其中,哪一法不是般若 ?所以见了性的人,我们在禅宗语录里面常常看到,「头头是道,左右逢源」,真的一点都不假。

  【所谓坐微尘里转大法轮,於一毫端建宝王刹。】

  这些是佛在经里面常说的。微尘是依报最小的,在一粒微尘里头,转大法轮就是佛讲经说法,佛的大道场,听众人数是无量无边,那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肉眼所看的,看得很少,凡夫肉眼只能看到几个凡夫坐在这里。佛要在这个地方讲经,天龙八部、鬼神、十方世界的菩萨,我们在《华严经》上看看那个会场,你们常念《地藏经》,《华严经》念的人少,《地藏经》念的人多。你看《地藏经》分身集会品,世尊讲《地藏经》的时候,十方世界诸佛带著他的侍者都来参加大会,那个会场殊胜庄严。哪能容得下?大小不二。所以维摩丈室,能容十万师子座。他那个一方丈的房间没有放大,人家的师子座没有缩小,这就是坐微尘里转大法轮,於一毫端建宝王刹。毫端是毛端;宝王刹,宝王是佛,佛刹,佛刹是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在哪里?在毛端上。这是说的事事无碍的法界。

  【尽十方世界是自己光明。又曰,山河及大地全露法王身。】

  十方世界是尽虚空遍法界,尽虚空遍法界是自己,是自己的光明,光明就是法身,光明就是自性,光明就是真心,我们的真心自性,是含括十方世界。《楞严经》上,佛做了一个比喻,佛把我们的真心本性比喻作虚空,把十方无量无边诸佛刹土比作云彩,从这个比喻上,我们就晓得,我们的心性是多大,真的是无量无边。佛经里面常说,无量无边诸佛刹土,都是我们真心自性变现之物。心性是能变,十方世界是所变,能所是一不是二。所以十方世界就是自己的清净法身,就是自己的般若 智慧。又说「山河及大地全露法王身」,这一句是讲诸法一如那个境界,到诸法一如的时候,这个境界就现前了。末后说:

  【皆境智一如之义】

  凡是经上讲到这些句子,都是一如的意思,诸法如义。上面是总结境界相里面微尘跟世界,末后这一段总结身心。

  【三十二相一节,是明般若 无智无得。】

  无智无得是讲到最究竟、最圆满。《心经》到最后的结论,无智亦无得,可以说是讲完了、总结了。

  【般若 非般若 ,正显般若 正智。】

  言语里面显示,这是不得已用这种句子,若不用这个句子,决定显示不出来。为什么?般若 不能著相,也不能离相;著相不是般若 ,离相也不是般若 。说般若 ,这有相;非般若 ,离相,岂不是空有两边不住。说般若 是有,非般若 是空,这一句话里头空有两边不住,这才是真正的般若 波罗蜜,著了一边都不行。说般若 是有相,说非般若 是空相,必须合起来说,空有两边不住,它的意思在此地。这一句话当中显示觉性圆明,圆是圆满,明是光明、明了,无能觉,无所觉。

  【清净心中,不可有境界相也。】

  心里头还有境界就不清净,无论是言说的境界,文字的境界,微尘的境界,世界的境界,三十二相的境界都不行,都错了,决定不能有境界;连一个什么都没有的境界也不行,那你著了空相。怎么办?在一切相里面若无其事,就好了,就没事。一切相里有相,若无其事不著相,那叫即相离相,这就对了。

  【总示当即相离相以奉持而已。】

  这么长的注解,给我们说明奉持这两个字,就怕大家对奉持这两个字发生误会,所以罗哩罗嗦讲了这么多。如果误会,我们《金刚般若 》就白念、白听了,在日常生活当中,确实得不到它的利益,得不到它的受用,一定要讲清楚、要听清楚,不能有丝毫的差错。确确实实用在生活上,用在工作上,用在处事待人接物上,没有一样不自在。再看底下这一段经文: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

  佛说这个经,每说一段之后,都来做一次较量受持的福德,显示出受持之人他得的真实利益。善男子、善女人,这个「善」字,比前面所讲的善男子、善女人,程度提高了。这个善男子、善女人是真正奉持之人,也就是前面所说,他确确实实能够离名字相、离言说相、离心缘相,而行布施之人。他得的福德有多大?佛先说一个大前提,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我们看注解:

  【宝施,是外财。】

  前面讲大千世界七宝,恒河沙数恒河沙数的大千世界七宝,那些宝施是属於外财。

  【今以身命施,是为内财。重於外财远矣。】

  外财是身外之物,那个容易舍,不难!舍身命布施这个难,这是内财。一切众生把身外之物跟身体两个做一个比较,没有一个不把身命看得重,外财看得轻。所以舍身比舍外财,那个福报功德当然是更大,这是一定的道理。

  【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

  一个身只有一条命,哪有那么多命?恒河沙的身命布施,这就说明不是一生,是生生世世。

  【可知其生生世世,常以身命布施。】

  有没有这种人?有。我们在佛经里面看到,许许多多的菩萨常常修这个法门。我们本师释迦牟尼佛,过去在因地的时候,也曾经长劫以身命布施,真有!不只是割肉喂鹰,舍身饲虎,常干的!

  【其为难能也何如】

  难行能行。众生向菩萨索取的话,没有不施舍的,要什么都舍什么,都给。如果不到一如的境界,做不到;要到一如的境界,就很容易做到。为什么?对身不执著,知道「身相即非身相,是名身相」,所以他舍身,真的就像我们脱一件衣服给人一样,不难!我们今天没有入那个境界,把身体、身命看得非常之重,一丝毫也不肯舍,这就是坚固的妄想、分别、执著,不知道事实真相。

  【能舍,其福德之多也何如。】

  这一定的道理。肯布施就得福报,以身命布施那个得福就太大太大了,三种福报都具足,财富、智慧、健康长寿,三种福报必定具足成就。

  【然施相未忘,仍属有漏,不出三界也。】

  他布施,布施没有能够破四相,我以身命布施,我布施给什么人清清楚楚的,这个相存在,只要有这个相、有迹相,前面讲「奉持金刚般若 ,心里面不留一字,不沾迹相」,他这样布施还是有迹相,心里头还有,这种福是有漏的福报。果报在三界,将来作大梵天王,大概就是修这种福报的,不出三界。

  【若复有人,於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诸位读《金刚经》,这些句子重复很多遍,从经开初到经末了,大概有七、八遍的样子,我没有仔细看,应当有七、八遍之多,有这么多次的比较。特别要注意的,这里头「受持」两个字,要没有这两个字,那就变成有漏的,就变成著相修福。受持《金刚经》的人,决定不著相,决定不留痕迹,每天认真努力在做,为一切众生,心里头若无其事。真的,就跟照镜子一样,清清楚楚、明明了了,镜子里头确实没有一丝毫染著;不但照完之后,镜子里头没有染著,正在照的时候就没有染著。我们要学这个本事,这是诸佛菩萨用心。我们用心很糟糕,著相、留痕迹,著相。著相就造业,一般人还留个纪念,还要回味回味,每一次回味就又造一次,造得真多,不断在造,这是我们读《金刚经》才明了。

  【受持四句偈,胜过恒河沙身命布施,此何理也。】

  这是什么道理。前面的经文,三十六节里面「因甫生净信」,那是讲刚刚生净信,信心清净。第五十四节里面「因解慧增长。皆以宝施校胜。」先是三千大千世界七宝,然后是恒河沙数的恒河,再恒河沙的七宝布施。你看看,生信心,到以后真正了解,那个福报就增上。这个地方意思就更深,这个地方到受持,真正能够奉持。

  【此则解义更深,已开金刚智,知断妄念而舍生死根本。】

  他为什么能够舍身命?那样很容易就舍身,他知道身不是真的,知道身也是缘生无性,「当体即空,了不可得」,就跟在梦中作梦一样。梦里面梦的有一头老虎要吃你,你忽然想到,我这是在作梦,我就学菩萨,老虎吃我,我就欢欢喜喜,我来喂你,不就没事了吗?你知道是假的,梦里头遇到一只老虎吃你,吓得一身冷汗,吓起来,醒了还心有余悸。那怎么回事情?把它当真,不知道是作梦,如果晓得作梦,何不慷慨大方一点?就这个道理。我们把现实看成真的,不知道眼前这个境界相全是假的,「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你要是真正了解真相,你活得多自在、多快乐,得失心没有了。今天赚了很多钱,也不会生欢喜,假的,「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今天输了钱,被人骗了一大笔,笑一笑,假的,没事了。你怎么不开心?怎么不快乐?所以人就不会老。天天在患得患失、忧心忡忡,忧能使人老,你怎么老了?天天忧虑,人就老了;没有忧虑,人就不会老。你想得太多,忧虑太多,不但会使你老,会带给你许许多多的疾病,病也从这儿来的。心地清净,不但人不老也不生病,你说那个多快乐。得失不关心,与我根本不相干,要做到这一点,一点关系都没有,确确实实没有关系,不是勉强叫你做,事实如此。你说有关系,你搞错了,那不是事实。事实确实缘生之法,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这个与事实真相就相应了。相应就自在,相应就无障碍。这是知断妄念而舍生死根本。

  【其功行视前更为入里,故以内财校胜。】

  没有法子再比喻、再比较,用内财来比较。今天就讲到此地。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净土法门法师讲其它经典、咒语、文集

净土法门法师讲阿弥陀佛四十八愿     

净土法门法师讲阿弥陀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八大人觉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般若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报父母恩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大悲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大集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大势至菩萨圆通章     

净土法门法师讲当来变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地藏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法华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梵网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公案     

净土法门法师讲观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华严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净土法门法师法语精华录     

净土法门法师讲净宗朝暮课诵     

净土法门法师讲楞严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楞严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六字大明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普门品     

净土法门法师讲普贤行愿     

净土法门法师讲十善业道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坛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往生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文钞     

净土法门法师讲无量寿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心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信愿行     

净土法门法师讲药师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圆觉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占察善恶业报经     


其它法师讲《金刚经》

本源法师讲金刚经    

昌乐法师讲金刚经    

常福法师讲金刚经    

超然法师讲金刚经    

彻悟禅师讲金刚经    

传喜法师讲金刚经    

传琰法师讲金刚经    

慈诚罗珠堪布讲金刚经    

慈法法师讲金刚经    

达真堪布讲金刚经    

大愿法师讲金刚经    

涤华禅师讲金刚经    

法清法师讲金刚经    

法悟法师讲金刚经    

佛光法师讲金刚经    

嘎玛仁波切讲金刚经    

光明禅师讲金刚经    

HT法师讲金刚经    

宏圆法师讲金刚经    

慧净法师讲金刚经    

慧律法师讲金刚经    

济群法师讲金刚经    

戒法法师讲金刚经    

界文法师讲金刚经    

净慧法师讲金刚经    

久晃法师讲金刚经    

理证法师讲金刚经    

梦参老和尚讲金刚经    

妙华法师讲金刚经    

明奘法师讲金刚经    

蕅益大师讲金刚经    

普献法师讲金刚经    

其它法师讲金刚经    

仁禅法师讲金刚经    

仁达法师讲金刚经    

仁清法师讲金刚经    

圣凯法师讲金刚经    

圣严法师讲金刚经    

圣一法师讲金刚经    

圣赞法师讲金刚经    

索达吉堪布讲金刚经    

倓虚法师讲金刚经    

通觉法师讲金刚经    

惟贤法师讲金刚经    

贤宗法师讲金刚经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讲金刚经    

星云法师讲金刚经    

虚云老和尚讲金刚经    

宣化上人讲金刚经    

印光大师讲金刚经    

印泉法师讲金刚经    

月悟法师讲金刚经    

月溪法师讲金刚经    

昭慧法师讲金刚经    

智能上师讲金刚经    

智泉法师讲金刚经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讲金刚经    

宗性法师讲金刚经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www.cnbudd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