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华严经 菩萨问明品 幻有即是不有有,真空即是不空空--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首页->所有文章 -> 净土法门法师所有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开示华严经



 净土法门法师:华严经 菩萨问明品 幻有即是不有有,真空即是不空空


 下载DOC文档  



  诸位同学,请看「菩萨问明品」,觉首菩萨偈颂第六首后面,清凉大师注疏的第二段:

  前面我们学到「既不相知,何缘种种,答有四因」,我们学到这个地方。今天我接着看后面这一句,「诸宗各取,并不离象,受一非余,斯为偏见」,我们看这个四句。佛陀灭度之后,佛教就分成很多部派,这就是宗派的起源。传到中国之后,在中国隋唐时候,大小乘也分十个宗,十个宗都是依照世尊所说的经律论来修学的,虽然不是取世尊一生所说的,而是在一生所说当中的一部分,所以他就讲「诸宗各取,并不离象」。离象是什么意思?瞎子摸象。清凉大师《钞》里面把这个故事都说出来,在《疏钞》里面诸位可以看到。象很大,如果说一群瞎子,好多个瞎子去摸象,有人就问他:象像什么?摸到耳朵的,象像把扇子;摸到大腿的,象像个柱子;摸到身上的,象像个墙壁;摸到尾巴的,象像个扫帚。摸的地方不一样,但是真的是象的一部分,他是没有得到全体,这就是讲并不离象。

  依照这个局部的去修行还是得利益,佛法经典上常说,「如人食蜜,中边皆甜」。像蜂蜜,把它摆在一个盆里面,当中很甜,边上也甜,同一个法味,所谓八万四千法门,何况是十个宗派!无论依照哪一部经教修行,都能开悟、都能证果,都能证得无上菩提,所以《金刚经》上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它讲「是法平等,无有高下」。这就是瞎子摸象的意思。你依照这个法门,依照这部经论修行,如果说是排斥其他法门,轻慢其他法门,那你就错了,那就是偏见,「受一非余,斯为偏见」,这个见解就错了。应该用什么态度?《华严经》末后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就明白的告诉我们,你看五十三位善知识,他们每个人所修学的,一门,真的无量法门里头专修一门,他成无上道。对于其他的法门尊重,对自己所修的谦虚,这些大善知识为我们示现学习的态度,令人尊敬。所以总是自己谦虚自己,尊重别人。

  即使在中国,真正是圣、是贤、是君子,确确实实如古德所说,学问深时意气平。从什么地方看他的学问、修养?从他的谦虚,从他敬人、敬事、敬业,观察到这个人的修养、学问。学了一点就觉得很傲慢,值得骄傲,瞧不起别人,孔子在《论语》里头就讲过,即使他的才华像周公一样(周公是孔老夫子一生最敬佩的人),夫子讲「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这个人傲慢又吝啬,孔老夫子讲他那个学问、修养是假的,不是真的。真的学问、修养一定是心平气和、谦卑恭敬,自己谦卑,知道尊敬别人,这个人才是真正有修养、有道德、有学问。千万不要被世间世俗迷惑了,世俗是只要自己有点长处,就值得骄傲,这个不可以,这句话在圣学里面找不到。圣人,没有一个圣人是骄傲的,是自以为是的,这个心态我们要多想一想。即使自己真正有长处,要想到古人有句话说,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我们经典里面记载的,龙树菩萨聪明绝顶,用三个月的时间把释迦牟尼佛一生的教诲,当时流传在世间这些典籍读尽了,印度许多哲学、宗教的典籍,没有不涉猎的。值得骄傲,骄慢心起来了,以为在这个世间,世间学问他统统学完了,目空一切。大龙菩萨看到了,怜悯他,把他接引到龙宫,龙宫里面收藏释迦牟尼佛所讲的《大方广佛华严经》,定中讲的,这个龙树菩萨没看到。龙树菩萨只看到世尊从鹿野苑开始说法,阿含、方等、般若、法华、涅盘,这个他看过,《华严经》他没看到。世尊讲了之后,大龙菩萨收藏在龙宫里,带他去参观。这个经分量多大?龙树菩萨传给我们的,分量有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一四天下微尘品。他这一看呆了,傲慢之心立刻就没有了,才知道自己所学的太有限,对于诸佛菩萨敬仰之心油然而生。

  看了这么大的分量,想一想这个阎浮提众生没有办法接受,太大了。它还有中本,中本的分量也不是这个世间众生能接受得了的。于是看下本,下本就好像什么?目录纲要。这个东西,我们这个讲堂里头,诸位看到的《四库全书》,大本的《华严经》就像是《全书》,中本的就像是《荟要》,下本的就像《目录提要》。《四库全书目录提要》,现在是精装,大概有这么厚,五册。龙树菩萨看到这个,欢喜!《华严经》的目录提要多少?十万偈,四十品,四十品十万偈就像是目录提要一样。他把这个经传到世间来,就是我们现在所见到的《大方广佛华严经》。

  当时这个下本是完整的,年代久远,分量太大了,就很容易散失,所以传到中国来是残缺不完整的本子,这在前面都跟诸位报告过。现在中文的译本,分量大概只有全经,我们讲小本的《华严经》,分量只有一半的样子,五万偈颂。印度人跟中国人计算不一样,中国人算字数,这本书多少字,以这个来计算;印度人是以偈,一偈就是四句,不管长行、短行,四句是一个单位,十万颂就是四十万句。我们现在的《华严经》只有一半,所以称为略本。可是梵文的原本已经失传,在全世界都找不到了。

  所以一定要晓得,真的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怎么敢骄慢?骄慢是错误,在佛法里头是根本烦恼,你看贪、瞋、痴,第四个就是慢,傲慢。值得骄傲,你烦恼生起来,还谈什么修养?谈什么道德?谈什么学问?这我们不能不知道。东方圣贤教人谦虚,天主教的《玫瑰经》,我们学习过,我们过去也讲过。开宗明义,圣母玛丽亚的谦卑,她真的是圣人,头一桩就是学谦卑,这真的是圣学。

  所以无量法门我们只能学一个,八万四千法门只能学一个,对于其他的法门要尊重、要赞叹。现在我们也是在无量法门里面选净宗,净宗里面选持名念佛。我们对于观想念佛的、观像念佛的、实相念佛的,其他种种不同净宗修学的方法,我们尊敬,我们称赞。人家问我们,我们根性不高,中下根性,其他那些方法,我们这一生当中未必能修得成功,所以我们采取持名念佛,这一生当中也许还能够往生。只要能往生,我们的目的就达到,古大德常跟我们说,「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所以我们的修学要把往生摆在第一位。

  往生西方净土,是不是真有把握?这些事情我们要很认真、很严肃的来观察。为什么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何以过去念佛往生的比例比现在人多?现在念佛跟往生的比例差距愈来愈大,什么原因?原因很多,不是很单纯的。但是我感觉得有个很普遍的因素,我们不能不注意,那就是什么?善行,善心、善行。这经上给我们讲得很清楚,西方极乐世界皆是上善俱会一处,我们的心行不善,纵然信愿行都具足,心行不善,恐怕很难往生。为什么?到西方极乐世界不同类,小本《弥陀经》上写得那么清楚,「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所以我深深感觉到,我们必须要修上品十善,做为我们往生的资粮,现在的话就是往生的条件,我们有这个条件。在现前这个社会,别人对我们不善,没有关系,他不想往生;我要往生,我对别人不能不善。不可以说,他对我不善,我也对他不善,那就错了。他不想脱离六道轮回,我也跟他一样,也不脱离六道轮回,错了!所以他对我不善,我对他要善,我一定要符合经典里面的教诲,使我自己确确实实具足往生的条件,这非常重要,不能疏忽。

  我们再看下面的《疏钞》,「上第二疑云,为是种种,为是一性」,上是指前面所讲的第二个疑问,为是种种,为是一性,种种是从相上说的,一性是从体上讲的,心性是一,云何种种。「今答云,常种种,常一性」,这个意思,我们一定要记住前面讲的「何缘种种,答有四因」,我们在前面学习过了。四句要记住,第一个是「妄分别故」,第二是「诸识熏习故」,熏习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印象,落印象,我们见色、闻声、鼻嗅、舌尝,印象深刻,印象模糊,这印象很淡薄,有的人印象很深刻,这是什么?这是诸识熏习。第三,这是说明理由,「无性不相知」,「真如随缘」。前两个是从事上讲,后两句是从理上讲,所以一切法「常种种,常一性」,这里头没有矛盾。

  「第三,难云(这是文殊菩萨说了三个难题),一性随于种种,则失真谛。种种随于一性,则坏俗谛」。什么是真谛?什么是俗谛?这个名词术语的意思我们要搞清楚。简单的说,俗谛是生灭法,真谛是不生不灭,性不生不灭。它这个意思是讲,不生不灭的真性要是随一切现相之缘,那不生不灭不就也变成生灭了吗?真谛就破坏了,讲不通了。如果剎那生灭法这个现相要是随于不生灭的心性,那这些生灭现相不就没有了吗?也就变成不生不灭!这样俗谛也就被破坏了。这是说真谛跟俗谛有冲突,一个是生灭,一个是不生灭,这两个东西怎么能和合?

  「今答云(这觉首菩萨的说法),此二互相成立,岂当相乖,性非事外,曾何乖乎种种,种种性空,曾何乖乎一性」。这就说出什么?性相是相辅相成的,里面没有矛盾。为什么不矛盾?底下这四句就讲得很清楚,「性非事外」,我们今天用我们屏幕来做比喻,这个很容易懂。或是电视,或是计算机,你们打开,你看到屏幕现的相,性就好比是屏幕,心性是一,屏幕确实是一。可是你打开,这里面的现相,色相、音声无量无边,这是种种!它是相辅相成的,性不坏相,相也不坏性,现相没有破坏屏幕,屏幕永远是干干净净,一尘不染。无论现什么样的相,都没有被染上,心性是一;相是生灭,屏幕不生不灭。你从这里想,这问题解决了,真的,它是相辅相成。

  生灭的这个现相,屏幕里头的形相,是俗谛,是生灭法;能现色相的屏幕是一,它是不生灭法,它不会跟着色相生灭。这个跟这里所说的四个原则就相应了,相是「妄分别故」,「诸识熏习」,确确实实是「由无性不相知」,「真如随缘」,就是屏幕随缘,随缘现相,叫缘起,缘起性空。我们今天打开计算机,或者打开电视机,看到这个色相,缘起,同时你要想到性空,没有自性,没有自体,所以它并不妨碍心性是一,心性是一也不妨碍缘起,种种缘起不妨碍,反而相辅相成。我们从这个现相里头来观察、来体会,比古人讲的比喻好懂多了。现相里面是不是这样?是的,但是你要很细心,你才能观察到。

  性是空寂的,什么都没有,它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它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楞严经》,世尊有个比喻非常有趣味,他用虚空来比喻真性。我们一个物体,譬如这个杯子是个物体,杯子在此地,这一块的虚空没有了;虚空要是实体的话,现在它占的这个地方,虚空要被排挤出去了。现在我把杯子拿到这边来,这个地方的虚空是不是又补进去了!如果虚空是个物体的话,一定有这个现象。虚空不是物质,精神、物质都不是,这叫真如,这叫自性;大乘经里面也叫做本无,也叫做法性,也叫做性空,也叫第一义。佛讲的名相讲得很多,都是讲这桩事情。讲这么多名相,叫我们不要执著名相,执著名相就错了,正是老子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名相、言说是因缘所生法,不可以执着,不可以分别,从这个里面去体会,你能够悟入真实。佛用这个做工具,帮助我们悟入,就是明了诸法实相。诸法实相就是法性、就是自性、就是真心,契入,这个人就是法身菩萨,就是诸佛如来。所以「性非事外」,我们从电视荧光幕上看得出来,很明显,这个现相、形相没有在荧光幕之外。「曾何乖乎种种」,屏幕不断在现相,不冲突!一丝毫妨碍都没有。「种种性空」,屏幕里现的这些相,这些相性空,没有自性,所以它也不障碍屏幕,丝毫没有染着屏幕,这就是「曾何乖乎一性」?

  下面说,「由无方有」,无就是一性,有就是种种,所以「一性能成种种」。这桩事情现在科学家也发现了,科学家发现「有」,有物质,物质现象,除物质现象,精神现象也是的;但是精神不是物质,它也有现象,精神的现象、物质的现象都是有。有从哪里来的?有从无来的,本无!本无是什么?本无是心性,是法性、是自性、是真心,这个东西叫本无。大乘经也叫无住,无住真心就是本无,无中生有,在相宗里面讲的「无明不觉生三细」,无中生有。

  三细相第一个是「业相」,业是动,这就是前面讲的「真如不守自性」,自性是静的,现在动了。它真的动了吗?不是,真如要是真的动了,就不叫真如了。所以那个动叫妄动,不是真的动,佛法里也叫迷,一念不觉,迷了。一念不觉,不觉就是无明,无明就是动相。从无明生业相,业相就生「转相」,转相就是精神;由转相又生「境界相」,那就是物质。所以,精神跟物质同源,同是无中生有,「由无方有」这句话就是无中生有,一性是无,种种是有,「一性能成种种」。

  「缘生故空」,现在我们说精神也好,阿赖耶的见分是精神,相分是物质,精神跟物质都是缘生的。缘生没有自体、没有自性,叫空,缘生故空,当体即空,这大乘教常讲,了不可得。物质当体即空,现在科学家证实出来,科学家用分析的方法,分析到最后确实没有东西存在。精神也是当体即空,这比较难懂,可是你要看看禅宗里面的那些故事,达摩祖师到中国来,知道慧可二祖参访达摩祖师,很难得!冬天下雪站在门外,祖师打坐,不理他,站得很久,积雪到膝盖。在这个时候,他把他的戒刀拿出来,手臂自己把它砍断,拿着这个手臂去供养达摩祖师。

  达摩祖师看到这个样子:你何苦来?你怎么会这样子?你有什么事情来找我?慧可说,我心不安。心是精神,不是物质。我心不安,求你老人家帮我安心。达摩祖师听到这个就说,你把心拿来,我替你安。他这一个回光返照,心在哪里?最后说了一句「我觅心了不可得」,心是念头、妄念,了不可得。达摩祖师说,「与汝安心竟」,我把你的心安好了。他在这一句话里头觉悟过来,你说他悟的是什么?缘生故空。

  所以森罗万象,精神的现象也好,物质的现象也好,不碍心性,这里讲是能成一性,它没有破坏一性。心性确实还是一,从一切现象里头,精神的现象、物质的现象依旧显示出一性。所以想叫妄想,心叫妄心,前面不是说得很清楚吗?妄分别故。什么妄?妄心分别,妄想分别,诸识熏习还是妄想;我们今天讲或者见色闻声、见闻觉知、印象深刻,还是妄想。你能把印象找出来吗?像达摩祖师一样,你把印象拿来;你能不能像慧可一样?我找印象找不到,了不可得。你在你的身体,五官百骸,内外所有器官里面去找,印象在哪里?找不到!无自性,精神跟物质都没有自性,都没有自体,缘生的。所以《般若经》上讲得好,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这个可以包括世出世间一切法,一法都不漏。

  你要把这个事实真相搞清楚,你的心不就定了吗?不再打妄想,没有妄想好打。这个定不是修来的,自性本定,《楞严经》上讲的「首楞严大定」,自性本来是这样的。湛寂灵明,湛寂就是本定,湛然寂静,本来就是这样的。虽然沦落在六道三途,无量劫来我们的真性有没有动?没动,真性就像我们现在看电视的荧光幕一样,一丝毫没有沾染。我们今天亏吃在哪里?我们今天的亏是把荧光幕忘掉了,执着荧光幕里面的妄相,把妄相当作真的。不知道屏幕是真的,屏幕显的相是幻相、是妄相,我们错误就错在这里。不晓得我们现在六根对的六尘境界,幻相!就像在荧光幕看到的现相是一个样子。六根、六尘、六识,六根、六尘是色法,六识是心法,就是精神,六根六尘是色法,物质;物质跟精神都不存在,当体即空,了不可得,真正是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你不了解事实真相,以为这是真有,所以你迷了,在这里头起心动念,打妄想。什么妄想?想控制,想占有。好像控制到、占有到了,生悭贪;没有得到,没有占有住的时候,生怨恨。喜怒哀乐、七情五欲统统是虚妄的,没有一样是真的,这是造业,虚妄的业。业感果报,善业感三善道,恶业感三恶道,惑业苦全是空的,没有一样是真的。在大乘教里头才把事实真相给你讲清楚,讲明白,你能不能体会得到?你读了这些经教,听了这些话,你有没有觉悟?如果一觉悟,那就一了百了,你解脱了,你超越了。那你跟诸佛如来、法身菩萨无二无别,你立刻就解脱了。

  如果根尘相接触的时候,依旧起妄想分别执着,你没觉悟。你听了怎么样?没听懂,半信半疑,还是眼前这是真的。就好像我们在看荧光幕上,还是荧光幕里头色相是真的,至于屏幕,完全不知道,哪来的屏幕?这个干干净净屏幕里头什么都没有的时候,必须等按钮关起来,才发现这是屏幕;按钮打开的时候,你只知道里面的色相,屏幕忘掉了。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我们接着看清凉大师下面的开示,「是以缘起之法,总有四义,一缘生故有,即妄心分别有,及诸识熏习是也」,这一句是从事上讲的。佛法常说「诸法因缘生」,也常常讲「缘生」,凡是众缘所成的,决定没有自性,就是没有自体。我们看真是所有的有为法,刚才说过不但是物质,包括精神,精神也是因缘所生法,没有自性。因为没有自性,所以各各不相知,正因为各各不相知,所以才形成缘生。这个地方讲得也很好,「妄心分别有」。诸法从哪里来的?物质是妄心分别变现出来的。诸识的熏习,八识五十一心所皆有四分,自证分、证自证分、见分、相分,这个东西从哪里来的?诸识熏习而来的,熏习还是属于缘生。精神、物质,总而言之,都是缘生之法,缘生故有。

  第二个意思是「缘生故空」,缘生故有,有是有相,有形相、现象,精神的现象、物质的现象,有相,没有性体,无自性。所以前面经文里头讲过,「诸法无作用,亦无有体性,是故彼一切,各各不相知」,叫故空。清凉大师在此地说的这些,实在讲,我们用电视画面,用计算机网络的画面,比清凉大师讲的更容易体会。为什么?这个就在眼前,色相我们能见到,音声我们能听到。音声、色相有没有?有,缘生故有。可是你要晓得这个色相、音声当体皆空,真的是了不可得,缘生故空。缘生所现的相,剎那生灭。整个画面,我们讲屏幕的画面,整个画面,无论这里面是精神的,或者是物质的,能现、所现,能变、所变,岂不是前面所讲的并皆速灭,哪有相知?各各不相知。没有自体,真的是当体即空,《般若经》上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个相包括精神的现象,物质的、心理的,统统包括在其中。这是第二个意思。

  第三个意思,「无性故有,论云,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经云,从无住本,立一切法,即上随缘是也」。无性故有,我们对这一句不太好懂,但是讲随缘又觉得很好懂,无性故有就是随缘。清凉大师在批注里面讲,「缘有性无」,这个意思不难懂,任何一法无不皆是,把世出世间一切法包括尽了。清凉大师举经论里面来作证,说明「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跟经上所讲的「从无住本,立一切法」是一个意思。这是什么?前面说过,无中生有。有不能生有,如果有,它就有自体,有体性,有体性就不能随缘。万事万物没有体性,所以它能随缘。随缘随什么缘?妄想!

  最近我们从江本胜博士的水实验,可以看出无性故有,缘生故有,你能看得出来,这个缘起四义都能在水实验当中看出。我们一个善念、一个恶念都是妄念,正念是没有念头,没有念头是正念。我们现在无念头的时候是不是正念?不是的,我们今天什么念头都没有是无明,不是正念。彻底觉悟的人,大彻大悟,他才有正念;正念是觉,不觉的人没有正念。为什么?不觉就落在无明,无明则妄动,心不清净!没有念头,什么念头都没有,佛在大乘教里面告诉我们,这叫无想。无想将来的果报,四禅有个无想天,将来你往生就生到那里去了。

  无想天是个外道天,完全不觉;换句话说,那里头只有无明,没有别的。无想天的寿量就是他的定力,那个定不是真的禅定,真的禅定得到之后就不会失掉,他的禅定得到之后会失掉。到定功失掉的时候,他的妄想生起来,那妄想不是好的妄想,毁谤三宝。因为他自己以为入到大涅盘的境界,大涅盘是不生不灭,到他定功失掉的时候,我入了大涅盘,怎么还会退转?古圣先贤讲的话不是真的,欺骗我们的。这就毁谤圣贤,毁谤圣贤的过失很大,大在哪里?因为你影响别人,使许许多多修行人看到你这个样子不相信,这个罪就重了。这个罪是什么?断一切众生的法身慧命,你的影响愈大,你的罪报就愈重。所以,无想天人堕落都在阿鼻地狱,佛在大乘经上讲的。

  所以,不能够把「无想」当作一个好境界,那就错了。重要的是要觉,我们无想,外面境界不明了,事实真相一无所知,那就是属于无想,不是真正的心地到寂静。心地到寂静,它起照的作用,你看三无漏学不是说吗?因戒得定,因定开慧,那是真正的禅定,心定。心定了,心的作用就像一面镜子一样,照见,那就对了。无想定里面,虽然他没有想,他的心也是好像是定的,没有照的作用,这就错了。

  所以禅,禅的意思,佛在经教里面讲得很清楚。禅定是梵语,翻译的时候叫华梵合译,禅是梵语,定是华语,禅定。因为禅跟中国定的意思很接近,中国人讲定,所以把这两个字合起来,加以解释。解释一般翻作止观,止是定的意思,观里面有禅,禅有观的意思,止观就是禅定。无想定里面有止,没有禅、没有观,这个错了。有观没有止,心是浮动的;有止没有观,心是暗钝的;止观双运,这就是禅定,有止有观,止是如如不动,观是清清楚楚。所以禅定平常也翻作静虑,静就是止,虑就是观,他清楚、他明了。清楚、明了,怎么样?他没有分别,没有执着。这跟凡夫不一样。睁开眼睛他见,他不是不见,他见得很清楚,决定没有分别,没有执着;要有分别、执着,就变成凡夫,禅定没有了。

  所以,真正学禅定不一定要盘腿面壁,行住坐卧皆是禅,大乘教里面讲的,「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你们想想看,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定!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清清楚楚、明明了瞭,禅!盘腿面壁是静坐,是修禅定的前方便。我们一般凡夫,心都是散乱的,找个地方静坐一下,把散乱心收一收,这是修禅定最初的手段。真正功夫得力,行住坐卧都不散乱,也就是离妄想分别执着,清清楚楚、明明了瞭,这叫禅定。

  禅定的理论与方法通一切法,八万四千法门就是八万四千种不同修学禅定的方法。我们今天用的是持名念佛,持名念佛是不是禅定?是的,不但是禅定,还是高级的禅定。世尊在《大集经》里面讲,持名念佛这个方法是「上上深妙禅」!很多念佛的人不懂,看到参禅的人心动,要跟他去学参禅去,不知道念佛是深妙禅。念佛何以是深妙禅?念佛,大势至菩萨教我们念佛的方法,「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大势至菩萨传给我们的。都摄六根是止,净念相继是观,你说它是不是禅?一心念佛,一心是止,念佛是观。这一句佛号清清楚楚、明明了瞭是观,放下妄想分别执着是定、是止。祖师大德教导我们,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你们想想,止观是不是都在其中?那怎么不是禅?

  念佛最怕的、最难的是夹杂,夹杂着妄想。「我不想夹杂,可是偏偏妄想就那么多」,很多同学给我说。这个事情不但是在这个时代,古时候就有,我们在许许多多净宗典籍里面读到,印光大师《文钞》里头就讲得很多,净宗祖师大德的语录常常提到。你看印光大师他老人家在《文钞》里头告诉我们,从前念佛堂比我们现在殊胜、如法,我们现在赶不上古时候,仪规严格。真正在念佛堂,放下万缘,一心正念,在念佛堂是练功夫,真叫修行。把妄想分别执着打掉,印祖讲至少要三年的功夫,进念佛堂三年功夫,天天认真在念。印祖的标准就是普通的佛七,念佛堂的功课就是普通的佛七,一天六支香,一支香一个半小时,长香两个小时,六支香十二个小时。每天在念佛堂念十二个小时,这样锻炼三年,在一支香里面还有三、五个妄想,不算多!两个小时当中,在念佛里头还会夹杂着三、五个妄想,你就知道不容易。

  所以有很多同学来给我说,不进念佛堂,好像还没有觉到;一进念佛堂,发现自己的妄想怎么会这么多,伏也伏不住,愈想伏它还愈多。有人就说,妄想是不是念佛念来的?我不念的时候好像没有,愈念好像妄念愈多。祖师大德跟我们说,不念的时候你没有发现,你没有注意到,这一念佛才发现,不是念佛会有这么多妄想,不念就这么多。怎么办?不要怕,每个人都是从这儿经历过的,即使是诸佛如来,开初学佛也是这个样子。祖师大德教给我们的方法也非常妙,不要理它,不管它,把精神意志专注在佛号上。一心念佛,妄想随它起,不理它,这样慢慢你功夫就得力,你的妄想会减少,一年比一年少。三年,一支香里面还有三、五个妄想,印祖说功夫不错了!一支香里头一个妄想都没有,你就想想,总得个十年、八年才能成功。这个事情急不得,要用平常心去学习。

  念佛在大乘教里面,号称为易行道。八万四千法门是八万种不同断烦恼的方法,也就是断妄想分别执着,说起来容易,真正做起来很难。但是不能够怕难,一定要去做,诚心诚意做。用念佛的方法,还能得一分佛力加持,这是其他法门里面没有的,我们能得佛力加持。像这些大乘教,我们听了、读了有帮助,有什么帮助?帮助我们放下,我们知道一切诸法都不是真的。

  我在从前,曾经在讲席里面教导过大家,看电视修行。在家同修你们跟家人在一起看电视,你要不看,他觉得你学佛怪怪的。学佛的人有智慧,可以跟你家人在一起,一样的跟大家一起看电视。他们看电视,是随着电视里的画面境界转,你看电视的时候,你在那里做观想。你去看这个画面,事有理无,相有性无,《般若经》上所讲的,一切法(就是画面)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这很容易看得出来。我们就是这个观念很薄弱,印象很模糊,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环境当中,还是起心动念、还是妄想分别执着。念念都在造业,不知道境界相是幻有的,是空寂的,是了不可得的,不知道。你要知道事实真相,你的心就定了,你不会起心动念,不会分别执着,你就不造业了。

  念头只要一转过来,全是净业,与大乘教就相应,正是清凉大师前面所说的,「若达妄源,成净缘起」。把染缘起转成净缘起,看电视是个好方法,别人看电视是娱乐,你看电视是修行,大乘经教里面所讲的诸法实相,你在这里头全看穿了。看穿之后,一回头,我们日常生活原来就是这样的,永嘉大师讲得很好,「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迷的时候,电视画面你就迷在里头,它笑你也笑,它哭你也哭,你被它所转!觉悟的时候,是什么?幻相,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你就转了。所以,法无定法,总在当人觉迷不同,一迷一切迷,一觉一切觉。所以这一段,「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经云,从无住本,立一切法」,随缘,我们在荧光幕上是特别明显,能够看得出来。

  第四,「无性故空,即一切空无性是也」,一切是指法,一切法无自性。无性之性就是真性,真性是一,故空,无自体,确确实实了不可得,确确实实是当体皆空。我常常讲,这也是我修行的一个方法。每天上床睡觉的时候,跟死有什么两样?学佛的人常说,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你睡觉的时候,睡着了,跟死一样,这个世间哪一样是你的!包括你的身体都不是你的,这事实摆在此地。每天等于小死一次,你还不觉悟!你在这个世间还有什么好争的?还有什么放不下的?我们没有法子出六道,生生世世在六道里头流转,什么原因?放不下!以为什么都是真的。佛在经教里头种种方法都是教我们觉悟,只要觉悟,佛陀教诲你就得到了。

  这一大段经文,正知正见,如来的正觉,给我们说的是诸法实相。实相非空非有,非一非异,你不能说一性,你不能说种种;一性、种种是相辅相成,一性、种种没有妨碍,一性、种种各各不相知,一性、种种随缘不变,不变随缘,一性不变,种种随缘。一切空无性,一切法毕竟空,无自性。这个事实真相,我们不能不知道。

  再看下面开示,是帮助我们破除错误的见解,佛法里叫邪见。「是以无性缘生故空」,无性缘生,空!这是正知正见。「则非无见断见之空,为真空也」,无见是没有看见,这是空的;断见,所谓人死如灯灭,这叫断,不相信因果,不相信有来世,这个见解叫断见。你看现在很多人,「我没有看见」,没有看见就是空的,没有看见就不相信;六道轮回没看见,鬼神没看见,这是假的。没看见的东西多了,所以佛法讲空不是无见、断见之空,是什么?是「无性缘生故空」,这叫真空。

  「无性缘生故有,则非常见有见之有」,常见、有见也都是错误观念。什么叫常见?常见是执着,人死了,来生还是人,狗死了,来生还是狗。他相信有来世,但是人不会变成狗,狗也不会变成人,这叫常见,错误的。有见,必须亲眼看见他才承认,看不见的他不承认。我们六根接触的范围有限,九法界依正庄严看不见,他不承认这个东西是有。所以,有不是这种有,而是「无性缘生故有」,这才是正理,这叫幻有。

  「幻有即是不有有,真空即是不空空,不空空故,名不真空,不有有故,名非实有」,这个几句话我们要多念几遍,要把它念熟。为什么?在日常生活当中,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用这个来提起观照。有是不有有,无中生有,有即是空;空是不空空,空会生有,空是无,无中生有。所以,无不是真无,有不是真有。有剎那生灭,剎那生灭一定要记住,真相。我们所以见不到这个真相,是因为自己的根太钝、太愚痴,六根接触外面的六尘所产生的印象,眼见色有印象,耳听声有印象,鼻嗅味有印象,这个印象存在的时间比生灭的现象要慢。生灭的现象非常快,生灭已经灭了,我们的印象没灭。所以接着底下,前念灭后念生,这速度快,我们没有办法感觉到有生灭,觉察不到,道理在此地。

  实际上,我们印象的,见色闻声印象的生灭的速度也很快,可是比起实际上诸法生灭的速度要迟缓得多。我们前面讲经有比喻,譬如我们眼睛见色相,耳朵闻的声音,我们印象生灭的速度大概是十分之一秒的样子,甚至于还要多,大概是四分之一秒、六分之一秒,是这样子的。可是我们电影放映机它生灭的速度是二十四分之一秒,快得多!我们印象还没有灭,它底下片子已经换好多张了,所以没有办法觉察它是假的。

  现在我们知道,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剎那生灭,那个速度快得我们没办法想象。《仁王经》上讲的,我一再说是世尊的方便说,不是真实说;方便说,用我们现在计算一下是一秒钟二十一万六千次。我们现在电影的底片是一秒钟二十四次,人家一秒钟是二十一万六千次,你怎么知道它是假的?就从世尊方便说来说,你要是常作如是观,你会开悟!你在这一切色相里面,你还会起心动念吗?不可能!不会起心动念,你不就入了大定!要是念佛求生净土,确确实实能帮助你提升,往生到实报庄严土,不是不可能,真有可能。

  这后头还有一句,「非空非有,是中道义」,小注里头讲,「会中道意,明此中空有,皆是中道」。会中,会是叫你体会,体会到中道意,没有一样不是中道,一中一切中。经教里头这些话总是要记住,一有一切有,一空一切空,一中一切中。菩萨看一切法,中。什么叫中?非空非有,他心是定的,心是清净的。凡夫执着有,二乘执着空,菩萨知道非有非空;空即是有,有即是空,空有是一不是二!然后你知道,性相是一,理事是一,一就是中道意。现在时间到了,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三三八卷)  2004/11/13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017-1338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净土法门法师讲其它经典、咒语、文集

净土法门法师讲阿弥陀佛四十八愿     

净土法门法师讲阿弥陀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八大人觉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般若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报父母恩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大悲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大集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大势至菩萨圆通章     

净土法门法师讲当来变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地藏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法华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梵网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公案     

净土法门法师讲观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金刚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净土法门法师法语精华录     

净土法门法师讲净宗朝暮课诵     

净土法门法师讲楞严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楞严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六字大明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普门品     

净土法门法师讲普贤行愿     

净土法门法师讲十善业道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坛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往生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文钞     

净土法门法师讲无量寿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心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信愿行     

净土法门法师讲药师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圆觉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占察善恶业报经     


其它法师讲《华严经》

乘一法师讲华严经    

慈法法师讲华严经    

大安法师讲华严经    

德森法师讲华严经    

海涛法师讲华严经    

海云继梦法师讲华严经    

宏圆法师讲华严经    

化永法师讲华严经    

会性法师讲华严经    

慧广法师讲华严经    

近闻法师讲华严经    

净慧法师讲华严经    

静波法师讲华严经    

觉真法师讲华严经    

宽运法师讲华严经    

梦参老和尚讲华严经    

明一法师讲华严经    

清远法师讲华严经    

如孝法师讲华严经    

圣赞法师讲华严经    

倓虚法师讲华严经    

心道法师讲华严经    

宣化上人讲华严经    

印光大师讲华严经    

智泉法师讲华严经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www.cnbudd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