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金刚经》第064集--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首页->所有文章 -> 净土法门法师所有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开示金刚经



 净土法门法师:《金刚经》第064集


 下载DOC文档  



  请掀开经本一百四十一面,倒数第六行,请看经文。

  【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

  这一段科题「持说更胜」,这是比较布施的福报。前面一段是闻信就胜过一日三时以极长的时间身命布施,福报比不上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当然如果能够受持读诵、为人演说,福报当然超过前面。我们看小注:

  【发心即胜】

  是指前面一段经文。

  【正因其决定起行】

  发心,为什么一发心福报就超过前面菩萨身命布施?因为他发心里面有信心不逆;也就是说虽然还没有去做,已经决定了,非如此做不行,他有这样坚决的信心。这一念信心,福德超过前面的布施。何况者,显其更胜。

  【书写】

  这是我们可以做得到,而且现在比从前方便太多。古时候写经,有钱的人家请这些会写字的人、写得很好的人,请他们代自己写经布施,拿金钱来供养,多半是一些比较清寒的秀才们,请他们来写经;当然费的时间长,分量也有限。现在印刷术发达,成本低、数量也大,功德要比起古时候书写一定大得很多。可是这里面还有一点讲究,我们必须要知道,那就是真诚恭敬心。今天虽然有钱去印经,一印就几万本、几十万本,如果真诚恭敬不如古人,那你得福还是有限。古人虽然花的钱很多,时间很长,数量很少,他有真诚恭敬心,所以他得福。所以这是个关键,我们以真诚恭敬心来修福,这是人人都做得到的。「书写,为广遍法施也。如今日发心弘扬流通,布施供养此经,无论印经、录音带、影带、电脑软件、CD等等,其功德与书写等同。」在从前只是书写,现在除了书写之外,还有许许多多我们可以流通法宝的。

  受持是真正的关键,这是前面讲过许多遍。

  【受持即是解行并进,所行不外离相施供,利益一切众生。】

  前面已经说得很多,在此地就不必再罗嗦。解是对於本经甚深义趣,它的道理,它的功德、目标,我们很清楚、很明白;明了之后,一定要在日常生活当中把它做到。做的总纲领,不外乎离相布施供养。施供是布施供养。一定要不著相才行,才符合《金刚经》上所说的,应无所住而行布施,这样才能够利益一切众生。

  【读诵是薰习胜解,增长胜行。】

  这是为什么要读诵。即使这部经念得很熟,念得都能够背诵,每天还是要用一个时间来读诵。《金刚经》的经文不长,如果念得很熟,大概十五分钟应该可以读诵一部。一天至少要读诵三、五部才好,每天不能间断。读三部:早晨读一部、中午读一部、晚上读一部;早晚就在早晚课当中,时间只需要十五分钟不算太多。每天念三遍,天天不间断,不知不觉就受金刚般若 的薰习,会有这个力量,也会有这个效果,帮助你开悟,悟入这个境界。胜解就是我们平常讲的开悟。开悟有小悟、有大悟,还有就是大彻大悟。每天读诵,必定有悟处,真正悟入你才肯做。胜行,胜是殊胜。什么殊胜?离相布施。离相布施,菩萨行门当中无比的殊胜,是指这个。

  【为人解说,是行法施以利众。】

  这就是说的为别人讲解《金刚般若 》的义趣,若不能讲全经,佛在这个经里面屡次教导我们,「为人演说,乃至四句偈」,讲四句或者是讲一句,都是法布施,利益无量无边。

  【此经甚深,发心为众解剖无谬,乐说无碍。令闻者得明义趣,启发其信解受持之心也。足证其真是信心不逆。发此心时,悲智行愿,一一具足,故能荷担如来。】

  这部经经义确实很深,若从文字乍看,好像《金刚经》并不很深,里面也没有什么难字,我们看看都认识,可是意思太深了。没有契入,没有领会,不晓得它的意思深。愈是悟入,愈感觉到它甚深,其深其广没有边际,为什么?因为它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前面说过,如来将他从初发心一直到证得究竟圆满法的秘诀和盘托出,统统说出来,丝毫都没有保留,这是真实的法宝。我们为别人说,没有说错,这个非常重要。喜欢说,说法无有障碍。

  实在讲,真正要发心弘经。无论是出家、在家,现在在台湾,在家居士讲经说法的比出家人多很多倍,在家居士讲经说法多。居士当中有年岁大的、也有很年轻的,二、三十岁,男居士、女居士都有,热烈的出来讲经。佛法是师道,前面曾经跟诸位说过,我们是凡夫,业障习气深重,灾难重重,而消业障最有效的方法,无过於发心修法布施,就是发心出来学讲经。我在年轻的时候,我跟李老师是三十二岁,在那个时候,我们老师好像是七十一岁。他遇到一些年轻人,他年岁大,看人看得多,看这个面相,短命的相、苦命的相,他劝这样的人,发心学讲经。唯有这个方法,转业力最快,转得最快。真正发心舍己为人,我这个身体舍掉、放弃,我把身体献给佛菩萨、献给一切众生,不是我自己的。我自己的命苦、短命,一切众生不短命,佛法不短命,奉献给佛法、奉献给一切众生,所以他的命马上就转过来。这是消业障转命运最有效的方法。讲经这个事情难不难?给诸位说,一点都不难。如果要想学讲经,讲得很像样子,讲得很不错,叫听众听到都点头、都称赞,需要多少时间?一个月。一个月就学会了,你不肯学就没有办法,如果肯学确实一个月。

  我那个时候在台中,李老师劝我学讲经,最初也很害怕。我到台中去听经的,没有说是去讲经的,没有想到一去到台中,李老师就要我去学讲经。我到他们班上一参观,觉得的确是不难。我们的进度是一个月学一部经。那个时候,我没有出家,我跟他老人家一年三个月,就是十五个月,我学了十三部经,十三部都能讲。所以以后一出家,离开台中就出家,出家我就教佛学院;我有十三部经,一个学期教一部,他们三年才毕业,六个学期,你看看我十三部一半还用不上,所以非常自在。一个月学一部,这个实实在在的。所以你们如果真正肯发心,新加坡讲经说法的人就多,佛法就会兴旺起来,要大家真肯发心。

  「乐说」,乐是欢喜,喜欢讲经,喜欢为人演说。「无碍」,你对於经义很通达、很明白,没有障碍。你说我这个东西从来没有学过,没有学过的最好,保证成功;以前学过一大堆的很难教,那个很麻烦。我们老师教学生、找学生,就是要没有学过,他最欢喜。一张白纸,教他怎么做,他就怎么做,规规矩矩,所以很好教。学过,他满脑袋很多成见,老师你这么说,那个法师那么说,那个书上那么讲,这个麻烦大!老师哪有多时间跟你辩论,他也不喜欢跟人辩论,你要说一大堆,他就对你一问讯,你不错、你很好,你到别的地方学去,我这个地方不行!不适合你的程度,你的程度太高,请你到别地方去,不教了。这个事情不难,难在什么?发心,发的真诚心。

  「令闻者得明义趣」,叫人家听到《金刚般若 》,听一句也好、两句也好、一首偈也好,真正把它的意思听懂、听明白了。明了之后,他就觉悟了,他相信佛讲的话有道理,他自自然然发心去做。般若 真的像《心经》上讲的,能度一切苦厄。世出世间,无论什么样的苦难,有了般若 ,问题马上就解决。这个经还没讲完,大概讲了一半,就在这一半当中,我相信不少同修已经有相当程度的领会,肯定我这句话没说错,决定能够帮助我们解除一切苦难;你真正听懂,真正依教奉行。

  足证其真是信心不逆。信心不逆要真的,不是假的。一定要照这个经典、理论、方法去做,一定要把这个方法以种种善巧方便,介绍给别人、推荐给别人。我开悟、离苦了,希望一切众生人人都觉悟、人人都离苦,这才是菩萨心。所以发这个心的时候,「悲智行愿,一一具足」。这个心一发,这四个字都有了。要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这是悲心。以《金刚般若 》的义趣来介绍他,这是智慧。自行化他,就是行愿。所以这个人就是荷担如来。荷担如来是法王子、是菩萨,担负起弘法利生的使命,这是如来家业,如来家业就是弘法利生。弘法利生这个工作,不讲求任何形式。在路上遇到朋友,也可以跟他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到处都可以讲。他喜欢听给他讲,不喜欢听也给他讲;不喜欢听,讲了他也听进去;「一历耳根,永为道种」,种子也是强迫把它种进去了,都是好事情。不管他懂不懂,只要我们没讲错。所以,没有一切形式,一切时、一切处、一切人,乃至於一切畜生。遇到这些畜生,甚至於小虫,你都给它讲,你劝它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这是给它授三皈依,然后跟它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是给它说法;它有感受。真诚,诚则灵。怎么样跟它沟通?真诚。因为真诚心里头没有界限,感应就通达;有妄想分别就有界限,这就讲不通。所以离开一切妄想分别执著,一切众生我们都能够跟他讲得通。

  【若於此经不能信心不逆】

  凡是不能信心不逆,这个经里面的义趣没搞懂、没有明了。他真正明了的话,一定是信心不逆,决定他从看破放下下手。为什么?得自在、消业障、断烦恼、开智慧,他为什么不干?一定他去干的。我们接著看底下这一句:

  【若於此经不能信心不逆,自不能受持解说,广为弘扬。】

  这他做不到的,前面讲就是他做不到。

  【则佛法究竟义不明,佛种便有断绝之虞。此中关系,极其重大。则信心不逆之人,岂彼但知长劫苦行者,所能及哉。】

  这一段话意思很深,是我们必须要知道。因为不少人修行观念当中有问题;什么观念?守旧的观念。守旧有的时候是正确的,有的时候未必正确,得要看什么事情,得要看时节因缘,必须要有智慧。佛法要弘扬,特别是这部经,这部经最大的特色是言简意赅,它的好处在此地。文字少,只有五千八百多个字,义理非常丰富、非常完整,这是难得的。可以说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不能超越《金刚经》理论的范围;所有的行门,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也不能超越《金刚经》行门的原则,这是这个经不可思议之处。所以这个经一定要弘扬,一定要常常读诵,如其不然,佛种就有断绝之虞;虞是顾虑,换句话说,佛法会在这个世间断灭掉。你弘扬一切经论,你没有抓到中心;换句话说,你没有能找到根本。弘扬很好看,像这个花五彩缤纷。花是什么花?插在花瓶里头的花,没根。是好看,过两天就死了,枯死了,不是活的。《金刚经》是根,是根本,没有金刚般若 ,弘扬所有一切法门,说得天花乱坠,都是花瓶里头的花。你们诸位想想这个道理,想想这个事实的真相,你要是真明白,那个弘扬不行,那个弘扬法不能消业障,不能断烦恼,不能开智慧,无济於事。将来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该怎么轮回还是怎么轮回,那怎么行?

  【此中关系,极其重大。】

  因此信心不逆之人,他的功德不可思议!不是长劫苦行能够跟他相比的。每天入定,一盘腿面壁就坐上半个月、一个月都不出定,就佩服得不得了;但是他不能弘扬佛法,不能开人智慧,不能令人觉悟,这个不行。因此解跟行一定要相应,有行无解跟有解无行都不行。清凉在《华严经疏钞》经题里面说得很好,「有解无行,增长邪见;有行无解,增长无明。」一个堕在邪见,一个堕在无明里面,都没有办法出三界,都无济於事,一定要解行相应。信心不逆,他能够书写、受持读诵、为人演说,这就是解行相应。

  【5、观行二门,虽然并重,而以观慧为主。而观慧要在实行中见。经中处处以布施与无住并说,即明此义。】

  观行二门就是解行二门,观是解。二门虽然并重,但是要以观慧为主。在佛法里面,大小乘佛法的差别就在此地。大乘佛法是以观为主,行不能没有,决定要有行,但是解行以解为主;小乘是以行为主。就是说观行两个,大小乘他们的重心不一样。大乘法门著重在智慧,所以大乘法成就快。智慧能够断烦恼,能够破无明,成就快。如果没有慧,单有行,行修定也能够把烦恼断除,但是诸位要晓得,定是伏烦恼,把烦恼控制住,没有办法断它,伏烦恼,他那个断叫伏断,不是灭断。灭断要靠智慧,没有智慧没有办法。这是大小乘不相同的地方。

  而观慧要在实行中见。你的智慧用在哪里?用在生活上,日常生活当中、工作当中、处事待人接物当中,充满了智慧。他表现出来,智慧表现出来的,我们经上讲的字句简单,但是意思之广真的是没有边际。经里面处处讲布施,布施是我们生活的全部。布施是做,做出来。你活在这个世间,活得很快乐、很幸福,活得叫别人羡慕你。为什么你这么快乐、这么幸福、这么自在?因为你无住。你要有住,你就不快乐、你就不幸福。什么叫无住?道场跟学校不一样,学校学生是固定的,天天就是那几个人;道场是流水席,天天都有新面孔,今天才来,前面就没有听到了。不能细讲,也要略说说,否则的话就辜负你。无住就是心地清净,没有牵挂。如果你在生活当中,你心里面没有烦恼、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忧虑、没有牵挂,你乐不乐?当然快乐。一切众生他的生活为什么过得那么苦?牵肠挂肚的事情太多,他不肯放下,那有什么办法!这些牵肠挂肚的,就是他生死、烦恼、苦痛的根源。谁给他?没有人给他,他自己要往里头揽,那有什么办法!佛说这是错误,统统放下,无住就是放下。心里头没有一丝毫的妄想执著,这是无住的意思,那你的日子过得当然自在、当然潇洒;凡是与你相处的人,没有一个不羡慕。佛菩萨就是这个生活,我们凡夫跟佛菩萨不一样,凡夫心里头有住,佛菩萨心无住。经上常常把这两桩事情连在一起,就是这个意思。无住是智慧,真实的智慧。

  也有同修说:有许多事情,不行,我不能不想。实在说,你想了能有用处吗?如果你想了真管用,释迦牟尼佛都来拜你作老师。所有一切那个想都叫妄想,不管用,妄想!你以为我们想要多想才能解决问题,把那个问题愈搞愈糟糕。很用心、很仔细去想,为什么事情还搞糟糕了?因为你是妄想在做事,你事情怎么能做得好?一切都不想,统统都放下,你样样事情都做好。为什么?智慧现前,心里面没有妄想,那个心像一面镜子一样,外面一切事情,照得清清楚楚,一点都没有错误。妄想多了,常常把事情判断错误。不打妄想,没有一切分别执著了,这心清净了,智慧现前。这是很多人不懂这个道理,学了佛又不敢相信,还是犯老毛病,有事还是要去想一想,你说糟糕不糟糕?这样的人就不是信心不逆;真正信心不逆,不再打妄想了。

  可是又有一个现实问题,我不再打妄想,妄想偏偏起来怎么办?我是不想打妄想,可是妄想偏偏就像泉水一样往外面涌。这是什么?无始劫来的烦恼习气。用什么方法?念佛或者是读经。我读经的时候,妄想这个念头就少。念佛的时候,所以平常我们读经、念佛不能中断,就是把无始劫来的习气把它伏住、把它控制住,使我们常常有一个清净心现前,真实的智慧现前,这个人才叫真正学佛。真学佛的人不多,真学佛的标准就是此地讲的信心不逆,他真干。

  【上来四次较显经功】

  从世尊开始讲经到此地,较量功德的殊胜,这个地方是第四次,我底下都注出来了,一次比一次殊胜。初次在经文第三十六节;我们每一段经文,都标上一个数字,这一段是第九十九节。

  【第一段,第一次是在三十六节生信文中,能生信心,以此为实。乃至一念生净信者,其福胜一个大千界七宝布施。以明其趋向佛智,便是承佛家业也。】

  这是第一次。第一次是听到佛讲经,他能生信心,觉得佛讲的话没错,能肯定、能够接受,佛讲乃至於生一念净信,他的福报超过大梵天王以一个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布施。这是第一次。他为什么能超过?因为他能生信心,以此为实,这个人在般若 上已经奠定了基础。很可能再增进,那他的境界就殊胜,他这一生可能成就。

  【第二次,在五十四节,开解文初。第三次,在七十节,开解文中。今第四次九十七节,说在深解义趣及自证之法后。明其既能信心不逆,便不必经长时之苦行,便能如佛所证得者,而证得之。】

  这个经典境界不断的向上提升,到这个地方可以说是很高的一个层次,能够生起信心不逆,这相当不容易。由此可知,他对於经中的义趣,有相当深入的理解;否则的话,信心不逆是不能够生起来的。这个心一生,就是刚才所讲的,他就能够荷担如来,就能够续佛慧命、弘法利生,就得三宝加持。末后两句这是赞叹的话,便能如佛所证得者。佛所证得是什么?无实无虚。佛所证得究竟圆满,他所证得虽然不圆满,他分证,他证得一分、两分,那就非常可贵;能够证得一分、两分无实无虚,他那个信佛那是真信,他在行持上那是真干,一丝毫怀疑都没有。肯定佛经上字字句句是真实语,只要照做决定正确;你要不照做,那就错了。底下再解释信心不逆。

  【信心不逆,是一一如法。】

  这一句解释得非常好,但是说得太简单,恐怕初学不太容易领会里面的意思,就是样样都如法。法里面有教法、有理法(理论)、有行法、有果法,我们佛法里面常讲「教、理、行、果」,一一都如。教是教导,佛为我们说一切经,这是教导,我们从经里面觉悟了,这就是如理,理懂得了。行是生活,是仪规。穿衣有穿衣的样子,吃饭有吃饭的样子,坐有坐的样子,站有站的样子,一一要如法,这是在行法上讲。理法上讲的什么?无实无虚是理。你看行,在事相上,样样都遵守规矩,我们佛门叫仪规,我们说通俗一点,样样都合乎规矩,无虚;心里头若无其事,没有一丝毫分别执著,无实,这就如法。穿衣吃饭,生活里头点点滴滴都要如法。所以这四个字里头,含义就太广太广了。世出世间法里面,无论是什么身分,无论从事於什么样的行业、工作,都不出这四个字,一一如法。

  【由其已开慧解,知非如此不可。】

  非如此不可就是信心不逆,一定要照这样做。

  【故能坚决其心,实行不违,正是所谓初发心时,便成正觉之人也。】

  如发决定愿心,求生净土,这是举一个例子,这一发心就成就。这一桩事情我们在《地藏菩萨本愿经》里面看过,婆罗门女要救她的母亲,这一发心,她母亲就离地狱了。还没有修行,没去做,发的心,她那个心是真心,后面一定真干,不等到她修行有成就,她母亲先离开地狱生忉利天。由此可知,发心功德不可思议!但是这个心是真心,不是说发了之后又忘掉,就不干了,那个没有用处的;发了之后真干,一发心这功德就不可思议。我们在经上看到,婆罗门女跟光目女用什么方法度她的母亲。她们的母亲在世间都造极重的罪业,堕阿鼻地狱。她们所用的方法是念佛,她不是念阿弥陀佛,她念的是觉华定自在王佛。一样,这是念佛。念佛念到什么样的功夫才能有效?我们净宗里面讲的功夫成片、一心不乱。她念了一天一夜,定中到地狱里面去了。由此可知,能够在定中去访问地狱,地狱不是一般人能进得来的,那个鬼王明明白白的告诉她,到这个地方来只有两种人:一个是来受罪,一个是菩萨来巡视地狱的,来参观地狱的;她能够去,那就是菩萨了。换句话说,最低限度她念到事一心不乱;她念到这个程度,她才有能力去参观地狱。她进去一打听,问问她的母亲,鬼王告诉她:你放心,你的母亲三天前到忉利天去享福去了。三天前,她刚刚发心。你就晓得,刚刚一发心,那个功德就现前,不可思议!这里面有个道理,你要不把这个道理搞清楚,你对於超度的事情,你会感觉到很茫然。我们念几卷经就能把人超度,哪有那么便宜的事情!

  婆罗门女的母亲为什么能够从地狱生忉利天,凭什么?就凭她叫她的女儿作菩萨,她要不堕地狱,她的女儿也就不认真去修行,换句话说,她就证不了果。她女儿之所以能够成为菩萨,超凡入圣,谁帮她的忙?她母亲帮她忙,这个功德多大,她当然要生天享福,凭这个。所以超度的时候,超度的人真的超凡入圣,那个被超度的人得福报。如果我们去给人家超度念经,有口无心,嘴里念的经,脑子里胡思乱想,一点用都没有。假如我们在那里念经,恍然一下开悟、证果了,这个人立刻生天,道理在此地。你细读《金刚经》就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个事情,一点都不假。

  光目女她也是念佛,她的功夫比婆罗门女要次一等。为什么?她是梦中见佛的,她不是定中。梦中见佛,我们凡夫诚心诚意有感应,可以得到,定中我们就没有把握。梦中见佛,我们可以说她至少也念到功夫成片,真诚心,梦中感得佛菩萨把这些事情告诉她,都是真干!要是没有真诚的心如法修行,提升自己的境界,被超度的人凭什么?如果说是我们对地藏王菩萨恭敬,天天拜他,天天拿香花、水果供养他,他就来保佑我们,那地藏菩萨不是接受你的贿赂吗?哪有这种道理。那人家供养再多一点,拜得再多一点,地藏菩萨跑到他家去了,不跑你家了?没有这种道理。诸位熟读《地藏经》,你就晓得那个超度为什么,它真有效。为什么有效?就在此地。

  我们如果给人作佛事,这个东西很难,一卷经念下来,自己有没有悟处?没有悟处就白读了。一卷经读下来,自己真的有定有慧,定慧增长,被超度的人就得利益;所以七分功德,他得一分,自己得六分,他只能得一分。现在一般人超度,请七个法师;七个法师念,他也可以得一分,每一个人分一分给他,他就得一分。七个法师真的念得有定有慧,才行!如果没有定慧,那就很难讲了。这些基本的道理,我们要懂,懂得之后就不会毁谤、不会疑惑,要真正明了。所以慧解非常重要,智慧现前,真正明了事实真相,才晓得确实非这么做不可。为什么?过去无量无边的诸佛,都是这么修成的;现在这些诸佛菩萨,也是这个原理修成功的;将来一切佛菩萨,也没有一个是例外的。离开这个原理原则决定不能成功,这才晓得非依照这个方法不可,不能不放下,不能不看破。

  【虽尚是凡夫,其功德已超长劫苦行之菩萨也。】

  长劫苦行的菩萨,我们常讲权教菩萨。在四教里面,藏教的菩萨、通教的菩萨、别教的菩萨,他们的确长劫苦行;圆教的初学者,初信位的菩萨,超过前面那些菩萨多多。原因在哪里?那些菩萨智慧没有开。你要问:他们有没有听过《金刚经》;在我想,一定听过。这部经是尽虚空遍法界的宣扬,哪有不听的道理!听了怎么样?没懂、没肯做。听了没有懂,等於没有听;听了要没有做到,也等於没有听,一定要做到才算数。真正契入无实无虚,真正做到无住布施,这个人才算是通达般若 。修行不管修学哪个行门,八万四千行门、无量行门,他都是从根本修,他把根本找到了。行门不一样,那就是方法不相同;方法无量无边,原理原则是一个,掌握到这个原理原则,没有一个不成就,而且成就非常之快。

  【信得信心清净则生实相,信得应生清净心,岂非正念真如之直心乎。】

  这是讲发菩提心。大乘佛法发心第一,菩提心这个名词我们都知道、都会念,也都会讲,但是什么叫做菩提心,不知道。天天嘴皮上在发菩提心,实际上也不晓得菩提心是什么。以为我念一念,我发菩提心,真的就发了,哪有这回事情?菩提是梵语,觉悟的意思;菩提心是觉悟的心,觉而不迷。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面给我们解释,菩提心的体是直心,菩提心的相是深心、是大悲心,大悲心可以说是它的作用。相是深心,用是大悲心。佛在《观无量寿佛经》也给我们讲菩提心,菩提心之体是至诚心,真诚到极处;它的相是深心、是回向发愿心。我们把这两个经论合起来看,意思就比较明显。它的体是真心,不是妄心,真诚到了极处。

  也许我们自己觉得我的心很真很诚,已经到了极处,那这个没有法子!真诚标准在哪里?过去,在清朝末年,曾国藩先生对於诚字下了一个定义。这是读孔子书,孔子书里头也讲到,「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也讲到诚意,跟我们佛门的菩提心意思非常接近。什么叫诚?一念不生是谓诚。这个话说得非常有道理,一个妄念没有了,那个心是诚心。「我的心很诚」,这就是一个妄念,哪里诚?诚在哪里?六祖大师所说的「本来无一物」,有一物就不诚,就不是真诚心。由此可知,真心难!

  直心,古人的解释,直心是正念真如,没错!这个解释很准确。正念真如就是曾国藩先生讲的一念不生。一念不生是正念,一念不生,真心现前,那个真的是正念真如。可是凡夫做不到,如果你做到,那恭喜你,你是圆初住的菩萨;超越阿罗汉、辟支佛、权教菩萨多多,你超越了;《华严经》上讲「法身大士」,那不是普通人,可以参加世尊的华严法会,有资格。在别教是初地菩萨,初地菩萨断证跟圆初住是相同,就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但是别教初地菩萨的智慧,比圆教初住就差很多很多,他没有圆初住智慧那么样的圆满,智慧比不上。观行,圆教观第一,别教是行,著重在行上,观比较差一点,所以他定功可能很殊胜,但是慧解就差很远。就像《楞严经》里面富楼那尊者怀疑阿难。世尊讲《楞严》,讲到第三卷的时候,阿难开悟了,说了很长的偈颂,也赞佛,真的开悟。富楼那在旁边听了觉得奇怪,阿难是初果,他是四果罗汉,所以提出质疑。这什么原因?阿难所知障轻,所以他一听经开悟;烦恼障重,所以他定力不如人家,烦恼没断,烦恼障重,所知障轻。富楼那正好跟他颠倒,富楼那是烦恼障轻,所以他证得九次第定,证得阿罗汉果;他所知障重,听了半天没开悟、没听懂。障有二种,各人不相同。由此可知,凡是圆教根性的人,所知障轻,烦恼障重。像别教、小乘,他们是所知障重,烦恼障轻,所以他修定容易得定,他容易成就;众生这两种根性不相同。但是开悟的人快,他断烦恼、破无明,他用智慧断,他不用定功;定功是伏,很苦、很不容易!智慧马上就解决,快得很,真叫快刀斩乱麻。尤其是金刚般若 智慧,开这个智慧那还得了!烦恼、无明、习气很快就断掉。这是讲,岂非正念真如之直心。你看这个在经上,只要你能够信得,真正信得过,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好像我们也信,真的信了吗?不见得,仔细想想不见得。为什么不见得?因为你没有到信心不逆。如果真的信了,你决定修清净心。为什么?因为修清净心,金刚智慧就开了,金刚智慧是如来果地上究竟圆满的智慧,这个智慧一开,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一法不通达,你再不会搞其他法门去了。如果说我相信,可是还是胡思乱想,还是是非人我,还是贪瞋痴慢,那你与这一句根本就不相应,你完全没有相信。信得应生清净心,那就是直心正念真如;换句话说,菩提心的体、菩提心的本体就现前,你就得到。

  【信得利益一切众生,应空有双离,行布施六度,岂非乐集一切诸善行之深心。】

  深心是相,菩提心的相。菩提心的相是什么?不起心动念则已,起心动念就是要令一切众生得究竟圆满的利益,他没有别的心,就是这个心。究竟圆满的利益,一定是空有两边不住。我们在一生当中,一切时、一切处,一切都奉献给一切众生,帮助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就是乐集一切诸善行,深心是这个意思。深心是什么?喜欢善行。这个乐是喜欢,这个不念ㄌㄜˋ ,念一ㄠˋ,乐是爱好。集就是我们讲的积功累德,跟积的意思是相通的,修集一切善行。这个善行不是为自己,为一切众生,这叫深心。

  【拔众生苦之大悲乎】

  你看看利益一切众生,这是大悲心。直心、深心、大悲心,圆满的菩提心。

  【则信心不逆者,圆具三心也。】

  所以一发这个心,非这样做不可,菩提心就圆圆满满的现前。直心、深心、大悲心,跟《观经》所讲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回向发愿心就是大悲心。三心圆发,圆满的发心,这是真干!一开端信得这两个字就是信心不逆,信心不逆后面一定有这些现象。

  【此经观行,观门、行门,极圆极顿。】

  圆满到了极处,顿是顿超、快速、没有次第。小乘人修行有四果四向,是次第;大乘菩萨修行有五十一个阶级,是次第。《金刚经》上讲的,没有次第。《大方广佛华严经》里面还是有次第,它有次第、有圆融。清凉大师所说的,行布不碍圆融,圆融不碍行布,行布是次第。利根的人学《华严》,顿超;钝根的人学《华严》,就次第,都能得利益。可是本经里头没有次第,所以是圆极顿极。

  【果能深解义趣,信心不逆,其为圆顿根器无疑。】

  我们在这个经里头,也能够勘验自己是什么样的根性。如果根性差一点,不怕!可以培养。只要你对这个经典有兴趣,就像前面讲,你真的能够信得过,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只要肯努力,不断的薰修,会把我们自己这个根性变成圆顿,都是要在认真实行上,真做,点点滴滴去做。首先,就是要发心舍己为人,从这个地方下手,肯牺牲自己、肯帮助别人,要发这个心。这个心发了之后,一定要遵守无实无虚。为一切众生做再多的好事,心里头若无其事,绝不放在心上,这是无实;又肯认真努力去帮助别人,这是无虚;这就受持金刚般若 。真正能这样做,又能每天读诵,假以时日,那就看你个人的根性;有些人三、五年开悟,这一悟就是圆顿根性;也有人十年、八年入这个境界。所以我们的根性可以转变的。要懂得理论、要懂得方法,如理如法的修学,改造命运。我们是个钝根,可以把它改成利根。由此可知,顿渐根性也不是一成不变,它是会变的。

  【而圆顿人乃是一位摄一切位,且可一超直入。】

  圆顿根性的人,跟《华严经》上讲的完全相同,「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譬如我们这里讲的发心位,这是最低的,初发心、发心位。发心位是初住,初住叫发心住,菩提心刚刚发出来,三心圆发。他的果报、功德一直上输到等觉菩萨,等觉菩萨的功德、受用,他能够享受得到。所以一个位次就摄一切位,五十一位通摄。在上位的,譬如等觉菩萨,他也一直摄圆初住位;圆初住所修学的,等觉菩萨不能说他不做,他不能不做,他天天要做。等觉菩萨初学要守的那些规矩,他还是要照做。我们在本经一开端,看到释迦牟尼佛入舍卫大城乞食,著衣持钵;著衣持钵是初学人学的,你们刚刚受戒就学了。释迦成了佛,他也每天按照这个规矩,一点也不乱,他有次第。从这个地方我们就看到,「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确一位摄一切位。不但如此,而且可以一超直入,这是讲圆顿根性。

  回过头来我们看看净土。《阿弥陀经》、《无量寿经》上所说的,净土法门跟这里讲的完全一样,净宗的确是大乘至圆至顿。我们这样一品烦恼没断,很幸运遇到这个法门,实在是很不可思议!你如果讲《华严》、《法华》,一定要《金刚经》这个标准,要有这个标准才行。我们念佛人没有达到这个标准,仗佛力加持也能够得到这个标准,这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不是我们自己的能力,这个我们要晓得。真正是经上讲的,无量劫来所修集的善根、福德、因缘,在这一生当中成熟,这是非常非常不可思议!

  【惟在当人始终不逆,荷担起来,决定当得无上菩提也。】

  末后这一句,虽然是勉励的话,他不是随便说的,也是真实语。我们有缘分读到《金刚经》,有缘分听到《金刚经》,就跟《弥陀经》上讲的没有两样,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那个地方是得生净土;我们这个地方「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你能够闻说金刚般若 》。你要是善根福德因缘少,这个听不到。大家细细想想,我们讲堂四周围邻居有多少,他为什么不来听?他没有这个善根福德因缘。你们还从很远的地方到这儿来听经,他就在隔壁他都不来。善根福德因缘不具足,一点都不能勉强。佛在这个经上说得很清楚,不是一佛、二佛、三佛、五佛所种善根,无量劫来,善根非常深厚。所以我们自己要能体会到这个意思,了解事实真相,承认自己确实有深厚的善根福德,遇到这个机缘。今天关键就在底下这一句,始终不逆。我们今天听到这是开始,在这一生当中要能够保持,在我们全部生活当中依教奉行绝不违背,这就是信心不逆。发这样的心、发这样的愿,前面讲了,三种菩提心你就圆满;直心、深心、大悲心都圆满。荷担起来,要把续佛慧命弘法利生的责任自己担当起来,我们要真干!这样的人决定当得无上菩提。江居士在这个经上劝勉我们,真正这样干,将一切功德回向求生净土,决定往生;不但往生,高品位的去往生。

  【信心不逆中,既具三心。】

  三心具足。三心是菩提心;直心、深心、大悲心,三心具足。

  【即是具足三聚净戒】

  往往一般人疏忽了,以为大乘对於戒律好像疏忽了,好像不太重视;其实不然,大乘人的戒比小乘人还要清净、还要严格。但是大乘人并不表现在事相上,小乘人在事相上非常执著。在古代,还有一桩公案,我们佛门叫公案,一般人叫故事,有个故事。唐朝时候,终南山的道宣律师,他专门修戒律,戒律精严,感应得天人送饭。他每天日中一食,他那个饭天人供养,天人尊敬他,戒律精严。有一天窥基大师从终南山下面经过,顺便去访问访问,拜访拜访道宣律师。而道宣律师知道窥基学问不错,教理通达,讲经说法,玄奘大师的得意门生,但是在戒律规矩上他比较随便一点,所以对他就轻慢;尤其人家称他三车法师,对他并不怎么尊重。於是道宣律师也想趁机会来教化教化他、来教导他。用什么方法?天人供养叫他看看。你看看我一天日中一食,天人送供养给我,叫窥基法师看到生恭敬心、生惭愧心。哪里晓得那一天,天人没有来送供养,道宣法师目的达不到。窥基法师下山之后,第二天天人又来送供养了,他就责备:你昨天为什么没有送来?那个天人就跟他讲:昨天山上有大乘菩萨在这里,全山护法神护卫著,我进不来。道宣法师听了,一身流冷汗,惭愧!这才晓得,人家外表随便,心地清净,才知道自己不如。一个是重形式,一个他不在形式上,这是我们必须要晓得。信心不逆里面就具足三聚净戒。

  【直心便是摄律仪戒,深心是摄善法戒,大悲心是摄众生戒。由此可悟经初言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之所以然矣。欲於此经信心不逆,决当从持戒修福做起。】

  三心就是三聚净戒。《无量寿经》经题「清净平等觉」,是戒定慧三学。清净这两个字就是具足众戒;平等是定,心平等就是定,定叫等持,等是平等;觉是智慧。清净平等觉就是三学,不但是三宝,是三学。从这里能看得出来,一法里头的确摄一切法,法法圆融。到这个地方,我们想想经初所说的,「持戒修福,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到这个地方,这个意思我们更清楚、更明白。如果不清楚、不明白,受持的心发不起来。受持就是依教奉行。这个心很难发起来,必须真的透彻,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了,才知道非这样做不可。

  【直心是断德】

  这个断就是断一切恶、断烦恼、断无明;断德。

  【成就法身】

  就是证得圆满的法身,要靠断德。

  【深心是智德,成报身。】

  深心是智慧,唯有真实的智慧,才肯断恶修善,才肯利乐有情,所以他成就报身,报身是智慧之身。

  【大悲心是恩德】

  对於一切众生大慈大悲,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

  【成就应化身】

  报身是自受用身,应化身是他受用身,像《普门品》里面所说,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

  【信心不逆,成就如是种种功德,其福之殊胜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全在「信心不逆」这一句。真的是信心不逆,菩提心现前,三聚净戒圆满,圆摄三聚净戒;将来的果报一定是证三德、成三身,所以它的功德殊胜不可思议。果报是成无上菩提,所以说不可思议!再看底下经文, 下面是举要别明,先约教义来说明:

  【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

  这是从教义上来说的,也就是讲从教学的义趣里头来讲。

  【不可思议,指法身言,即是体也。】

  本经处处都讲到,法身理体、真如自性。

  【性体空寂,离名字相、离言说相、离心缘相,故必须离相自证。】

  从这个地方我们也就体会到,为什么佛教给我们要无住生心,那么样强调无住,无住就是离相。心要是有住,法身理体决定透不出来。佛法的修学,不仅仅是禅宗,任何一个宗派、任何一个法门,它的目的都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是佛法修学真正的目的,要见性。为什么不能见性?因为你心里头有执著、有妄想,所以你就不能见性。你有执著,你决定离不开六道轮回;你有妄想,你决定脱不了十法界。诸位要晓得,十法界里成佛,那个佛没断妄想,那成的是什么佛?藏教的佛、通教的佛,十法界里面的佛。妄想断掉了,超越十法界,超越十法界就到一真法界去了。一真法界里面两种人,圆教初住菩萨、别教初地菩萨。别教登了地,这到一真法界。一真法界里面,他才叫真佛;分证佛,天台家讲的分证佛。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在《金刚经》里面叫诸佛;《金刚经》上「诸佛」,诸佛是讲哪个?就是讲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他是真佛不是假佛。由此可知,非离相不可,你不离相你不能见性。

  我们念佛人,你要不离相,不能念到理一心不乱。如果要念到理一心不乱,这是用金刚般若 来帮助我们念佛,念到理一心不乱,一到西方极乐世界就花开见佛。那个成佛太快太快了,实在不可思议!凡夫成佛,成圆教究竟圆满佛,问题就是你肯不肯放下。同样的,往生难不难?你果然能够把身心世界一切放下,想什么时候往生就什么时候往生,一点都不难;难的是你不肯放下,难在这个地方。果然现在就放下,现在就往生,佛就来接引。这些道理事实真相都要知道,你都明了了,你心里还有什么恐怖?《心经》上讲的「度一切苦厄」,所有一切恐怖你都没有了。纵然是三次世界大战,那个原子弹掉在空中,你看到,放烟火一样的,你往生了!你说多自在,一点恐怖都没有,看热闹!看完了就到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来接引了,你看那个多么殊胜、多么庄严。所以一点恐怖都没有,恐怖是什么?恐怖是放不下的人。放不下,往生一点把握都没有。彻底放下了,往生是上上品往生。

  所以名字相要离。今天下午有一个同修打电话给我,他说他很烦恼,他念《无量寿经》,大概念了不少遍。他的日子不好过,人家骂他、侮辱他。他为什么难过?著了名字相,每一句骂他的话,他都听进去了,他都放在心上,好难过!你说这有什么法子?如果真的懂得「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他骂他的,骂几个钟点骂累了,我一句也没听进去,那多自在,不就没事,什么事都没有!所以我跟他讲,你功夫不得力,那个经、佛都白念了;真正功夫得力的话,哪里有这个现象!著相,这就苦恼。离名字相、离言说相、离心缘相。心缘就是心里面的攀缘,怎么离?刚才说过,心里头一切执著、忧虑、牵挂统统放下,都没有了,心缘相就离了,这个离得干净。这个事情必须要离相自证,这是人家帮不上忙的。诸佛如来大慈大悲,也没有办法帮我们的忙,一定要我们自己离、自己证。佛只能够把方法教给我们,把理论讲清楚了,方法教我们了,要自己去做。佛能够加持我们的、保佑我们的、帮忙我们的,就是这些。

  【不可称量,指报身化身言,报化即是相用。】

  我们讲体相用,法身是体,报身是相,应化身是作用。报身不可称量,是从寿量上说。法身无始无终,是体、本体;报身有始无终,真的是无量寿,有始无终;应化身有始有终。「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因此应化身无量无边,特别是生在极乐世界。如果生在他方诸佛世界,还是有范围的,一个大千世界、两个大千世界,乃至十个、百个、千个大千世界,还是有范围。唯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尽虚空遍法界,没有范围的。哪个地方众生有感,他就在哪个地方现身,那个作用就跟如来果地上无二无别,所以不可称量。要什么样的身分才达到这个目标?下下品往生的人,带业往生下下品同居土,都是这样的。这是西方世界无比的殊胜,十方一切诸佛如来都赞叹,道理都在此地。今天时间到了。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净土法门法师讲其它经典、咒语、文集

净土法门法师讲阿弥陀佛四十八愿     

净土法门法师讲阿弥陀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八大人觉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般若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报父母恩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大悲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大集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大势至菩萨圆通章     

净土法门法师讲当来变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地藏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法华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梵网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公案     

净土法门法师讲观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华严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净土法门法师法语精华录     

净土法门法师讲净宗朝暮课诵     

净土法门法师讲楞严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楞严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六字大明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普门品     

净土法门法师讲普贤行愿     

净土法门法师讲十善业道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坛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往生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文钞     

净土法门法师讲无量寿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心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信愿行     

净土法门法师讲药师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圆觉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占察善恶业报经     


其它法师讲《金刚经》

本源法师讲金刚经    

昌乐法师讲金刚经    

常福法师讲金刚经    

超然法师讲金刚经    

彻悟禅师讲金刚经    

传喜法师讲金刚经    

传琰法师讲金刚经    

慈诚罗珠堪布讲金刚经    

慈法法师讲金刚经    

达真堪布讲金刚经    

大愿法师讲金刚经    

涤华禅师讲金刚经    

法清法师讲金刚经    

法悟法师讲金刚经    

佛光法师讲金刚经    

嘎玛仁波切讲金刚经    

光明禅师讲金刚经    

HT法师讲金刚经    

宏圆法师讲金刚经    

慧净法师讲金刚经    

慧律法师讲金刚经    

济群法师讲金刚经    

戒法法师讲金刚经    

界文法师讲金刚经    

净慧法师讲金刚经    

久晃法师讲金刚经    

理证法师讲金刚经    

梦参老和尚讲金刚经    

妙华法师讲金刚经    

明奘法师讲金刚经    

蕅益大师讲金刚经    

普献法师讲金刚经    

其它法师讲金刚经    

仁禅法师讲金刚经    

仁达法师讲金刚经    

仁清法师讲金刚经    

圣凯法师讲金刚经    

圣严法师讲金刚经    

圣一法师讲金刚经    

圣赞法师讲金刚经    

索达吉堪布讲金刚经    

倓虚法师讲金刚经    

通觉法师讲金刚经    

惟贤法师讲金刚经    

贤宗法师讲金刚经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讲金刚经    

星云法师讲金刚经    

虚云老和尚讲金刚经    

宣化上人讲金刚经    

印光大师讲金刚经    

印泉法师讲金刚经    

月悟法师讲金刚经    

月溪法师讲金刚经    

昭慧法师讲金刚经    

智能上师讲金刚经    

智泉法师讲金刚经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讲金刚经    

宗性法师讲金刚经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www.cnbudd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