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显法师:持戒波罗蜜--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首页->所有文章 -> 悟显法师所有开示



 悟显法师:持戒波罗蜜


 下载DOC文档  



  再来是持戒,经文中云:「常行布施及戒忍。」持戒简单讲是五戒,第一是不杀生,一讲不杀生,大家不要又误认为五戒的不杀生,是不要杀害众生就好。如果你认为牠是自己死的,你就可以拿来吃,那你要知道,你是在投机取巧,在钻戒律的漏洞。所以古代中国四大译经师之一的真谛三藏法师,他想要传菩萨戒藏来中国,却怎么都运不过来,真谛三藏叹了一口气说:「哎!中国之人其心奸巧。」这是祖师大德在观机,看当时因缘,所以菩萨戒没有办法传到中国来。当时确实,因为中国人脑筋好,喜欢钻漏洞,一说不杀生,他就说:「五戒不杀生是事相戒,只要事相上没有杀就可以了」。他自己可以不杀,让别人杀,他再拿来吃,就钻这个漏洞。所以就有些法师乱讲:「学五戒,不用吃素」。

  如果不用吃素,那就不用持五戒了。《涅盘经》中就规定佛弟子必须全部素食,没什么好找借口,不要讨价还价、不要再有众多的理由。所以第一条不杀生戒,很简单,你吃素就对了,绝对不要杀害众生。如果杀害众生,在事相戒中,还分杀哪一些众生是属于杀得重的或杀得轻的。杀生里最重的是杀人,律宗讲杀人就属犯重。杀动物,看牠的身形大小,有轻重之分,这是事相上的戒。但是,在大乘佛法来看,统统都犯重,连动了杀念,都属于不清净。可是也不要说动杀念就犯重,就不敢持戒了。用大乘的心态来看五戒,就几乎是菩萨戒了。五戒照规矩说是事相上的杀、盗、YIN、妄、酒。想了解的人可以去看弘一大师解释。

  这里要特别说明酒戒,举凡一切能令众生心迷之物都名为酒。不要说酒一定是要哪边酿出来的才是酒,要怎么样做工出来,或里面酒精浓度是多少才叫酒。佛法讲:凡一切能醉人之物,就是酒。小朋友喜欢打电动的、或打人的、喜欢名的、喜欢财的,为了财不择手段,整天追逐财,这财就是酒。喜欢争第一的,以显示自己,那好名之心就是酒。所以要知道,能让你迷惑颠倒、为此不择手段的、精疲力尽的,就是酒。所以要能看得懂、要会持戒,五戒里的酒戒,是有受这条酒戒喝了酒才算有犯,没有受就不算犯。酒戒属于遮戒,「遮戒」是遮止,是防止你犯前面杀、盗、YIN、妄四条根本戒。

  从前有人因为喝了酒,习气现前,失去理智,控制不了,看到隔壁邻居的鸡,就把鸡偷抓来杀了吃,这是既犯盗戒又犯杀戒;然后隔壁的妇人来找鸡,妇人问他说:你有没有看见我家的鸡,他骗她说:「没有!」这是犯妄语戒,之后他跟妇人行YIN,就犯了YIN戒,所以喝酒会让一般的众生,犯前面的杀、盗、YIN、妄四个戒,所以不饮酒戒叫遮戒。持了就能够预防你犯杀、盗、YIN、妄。爱喝酒的人觉得自己不喝醉就好,喝一杯不醉,一杯以后就会有第二杯,再来就一罐了。

  尤其有些人喝酒很不节制,习惯很差,每次就是要干杯,一杯嫌不够,都是干一罐。有的时候上餐厅不是放一瓶,而是摆一箱、两箱,甚至坐在路边喝,喝得醉醺醺,他还告诉你:「我没有醉啦!」他都已经躺在地板上了,他还觉得他自己是站着的,他没有醉。所以就能知道酒对众生的伤害,非常严重,不光害己又害他人。从偷窃、杀鸡、到打妄语、犯YIN,这都是由饮酒而犯的过失。菩萨戒是从这五条开展,有的是六重二十八轻、有的是十重四十八轻。但是菩萨戒讲求的是心态上怎么持戒,菩萨戒的根本是以大慈悲心为根本,是求无上道的心为根本,以菩提心为本才是菩萨戒。这戒能够帮助众生明心见性,所以才叫菩萨戒。菩萨戒的规范主要是在利益众生。

  至于比丘戒、比丘尼戒,是不能讲,因为佛在经典上有制,大家不是比丘也不是比丘尼,讲了就犯戒,只能点到为止。所以若在外面结缘架上,看到有摆比丘戒、比丘尼戒,千万不要去翻,因为没有受戒、没有经过羯磨,羯磨就是作业、作法的意思。没经过作羯磨法,就去看了比丘戒、比丘尼戒那就犯盗戒,佛说这样将来出家受戒是无法得戒的。

  所以学佛的人自己要注意,绝不能犯。有些法宝流通处,虽然有流通比丘戒、比丘尼戒,他会提醒:「仅限出家众」,出家人才能看。如果想要学出家人,可以看沙弥戒,沙弥有十戒、二十四门威仪,戒律是做出家人的基础。经文云:「常行布施及戒忍。」狭义地说「戒」是指佛门的戒律。广义地说到任何一个地方,都要遵守国家法律,还包括当地风俗民情,这都算是戒。当然遵守时也不能跟所持的佛陀教诫相冲突。一般人不晓得,以为入乡随俗没有关系,众生就是这样,人家拿荤的你就吃,心想:「反正不是我要吃,是人家拿来的,自己当然要随俗,这也是守戒」。有些学佛人喜欢出国,出国人家会请他吃荤的,他会说:「这不是我要吃的,是听了某法师讲学佛人要随俗,才吃的。」轻易随俗那就变俗人了。所以当风俗跟佛教戒律有违背的时候,就要善巧方便地回避,要持佛的戒律。

  以前在佛陀时代,出家人身上要带滤水囊,水没有经过过滤会有虫子,喝了就杀生,佛制不可以喝。那时有两个比丘,要去见释迦牟尼佛,可是没有带滤水囊,有位比丘想:「没关系,我是要见佛,不是刻意要杀生」,所以他就喝了没有滤过的水,犯杀生戒;另外一位他也没带,但他没有喝水,最后渴死,他的神识比那位喝水的比丘先到释迦牟尼佛那里,后来这还活着的比丘见到佛,世尊骂他说:你为了自身的利益,想要来见我,却没有持佛戒,你虽然见到我,却等于没有见到。

  所以菩萨戒讲:「一切有心者。皆应摄佛戒」,摄就是受持的意思。「众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所以持戒非常的重要,持戒要从浅入深。知道自性本自清净,无所持犯,所以离诸持犯,无所持、无所犯。戒是「防非止恶」,有非可止,就有戒可持。把非都除尽了,就没有戒可持,所以说:无有「持犯」就是持戒跟犯戒。那就得到六度中的持戒波罗蜜。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悟显法师讲经典、咒语、文集

悟显法师讲阿弥陀佛四十八愿     

悟显法师讲阿弥陀经     

悟显法师讲法华经     

悟显法师讲梵网经     

悟显法师讲无量寿经     

悟显法师讲信愿行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www.cnbudd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