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所有文章 -> 净土法门法师所有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开示金刚经 |
净土法门法师:《金刚经》第077集 |
|
请掀开经本一百七十九面,第六行,约报身明如,请看经文: 【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须菩提言:世尊,如来说人身长大,则为非大身,是名大身。】 我们还是请看小注,这个地方是说佛的报身。通常我们在赞佛偈里面,赞叹佛的报身,所谓「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这是比喻,比喻佛身的高大。实实在在,要以我们凡夫的知见来看,的确是不可思议。释迦世尊在我们这个世间出现的时候,所现的是劣应身,就是丈六金身,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我们从大乘经里面读到,诸佛如来的报身,报身是智慧成就的,智慧圆满,报身就现前了。报身的相不止三十二相,经上告诉我们,「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所以这个地方「长大」,是用须弥山来做比喻。 【身如须弥,故曰长大。】 这是指佛的报身。在这里我们又看到经文里面用的是「如来说」。 【正明报身与法身一如也】 这是就报身明如。诸位从这个地方,要很细心去体会。报身如,应化身如不如?也如,无有一法不如。底下讲: 【上来】 是指前面一大科的经文。 【约名号、约果德、约诸法,以明如。】 都是解释「如来者,诸法如义」,这句话实在是说得非常的圆满,「皆是法说」。 【此约报身明如,则是喻说。】 前面都是法说,这个地方是从比喻上来讲。 【恐闻法说不了然,因喻而得了然也。】 了然就是清楚、明白。由此可知,世尊说法的慈悲善巧。这个地方我们也要能够体会、学习。请翻过经本: 【法身有二义。一、法身即是清净自性,名为自性法身。此即佛与众生所同具,所谓同体之性。约众生言,又名在障真如,亦名在缠法身。】 为什么讲一切法皆是佛法?为什么说「如来者,诸法如义」?如果我们明了,佛在经上所说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佛性就是自性。有情众生称之为佛性,无情的众生,我们今天所说的动物、植物、矿物,把宇宙间一切的现象统统都包括了。动物有情,它有情识,所以叫它做佛性;植物与矿物就叫它做法性。但是诸位要晓得,佛性跟法性是一个性,不是两个性。所以世尊在《华严经》上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圆是圆满,圆满的一切种智。明白这个道理,了解这个事实,才真正明了什么叫做同体大悲,什么叫做无缘大慈。今天这个社会上,有个人对我们很好,我们就怀疑了,他是什么居心,他为什么这样对我好,有什么企图?佛菩萨对一切众生,就是这么好。为什么这么好?同体大悲,无缘大慈。诸佛菩萨处事待人接物用真心,真诚、清净、平等、慈悲。我们学佛的,做佛的学生,做佛的弟子,学佛什么?首先要学佛的存心,要学佛的用心,我们心跟佛不一样,那叫学什么佛!佛对人真诚,我们要对人真诚;佛对人平等,我们对人要平等;佛对人慈悲,我们对一切众生要慈悲。我们要从这个地方学起,从这个地方做起,这才叫学佛。众生跟佛的自性是无二无别,那为什么他叫众生,他不叫佛?他虽然有清净自性,但是他有障碍。因此他的清净自性不能显露,这叫在障的真如,他有障。前面跟诸位说了,他有所知障、他有烦恼障,我们通常讲二障,或者说他有三障:惑障、业障、报障。亦名在缠的法身,他有清净法身,一切众生个个具足。佛与大菩萨看得很清楚、很明白,他的自性、他的法身,与一切诸佛如来无二无别,不过现在有一点障碍,他自己没有发现,没有发觉。那怎么不平等!第二个意思: 【一切诸佛,长劫勤修,福慧庄严,自性圆满显现,此名出障法身,亦名出障真如,又名报得法身。】 前面这个意思,第一个意思是性具,本性里头本来具足的,不是从外来的。虽然是性德,如果没有修德,你的障碍去不了,所以一定要有修德。诸佛如来「长劫勤修」,我们要注意这一句。修行要有耐心、要有长远心,不是几天、几个月、几年就能成就的,这一点很重要、很重要!一定要发长远心,要勤苦的修学。修就是把我们错误的想法、错误的看法、错误的说法、做法修正过来。无量劫来的习气、毛病无量无边,所以说烦恼无量誓愿断,真的是无量无边。无量无边的烦恼归纳起来,不外乎佛在本经上所讲的四相四见,不出这个范围;所以我们抓住这个纲领,你要会应用。这个是烦恼的头绪,烦恼像个网一样,这是纲,你把这个纲抓住了,认真去断。断烦恼也得要会,所以修行要会修。宗门里面常说「从根本修」,那就是会修的。烦恼的总纲抓住了,修学的总纲也要把它抓住。佛在这个地方教给我们破四相、破四见,这是把修行的总纲领抓住了。用什么方法破?《金刚经》教导我们那个方法,实在是巧妙极了。先叫我们发心,真的跟四弘誓愿没有两样。佛一开端就说,这个话是须菩提尊者说出来的,也跟佛说的没有两样。「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先要讲发心,真正觉悟了,那个心就是菩提心。什么叫真正觉悟?不想再搞生死轮回,不想再为烦恼束缚,这个人真的觉悟了。 心是觉悟了,醒过来了,可是我们无量劫来的烦恼习气,怎样把它断掉?「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这是我们修行总纲领、总原则。我们妄念不息,烦恼习气不断,如何把它降伏?我们的心到底要安住在哪里?佛的答覆很好,佛自己做了个榜样。他老人家的意思说,「像我这样就行了」。这个话须菩提尊者懂,我们不懂。须菩提尊者一天到晚跟佛在一起,他怎么不懂!我们去佛远了,去佛三千年,佛的生活行持我们不知道,经本里面所记载,我们看到半信半疑,真的是这样吗?所以不能不详细的讲解。把这些理事都讲清楚,都讲明白了,我们细细想想、细细思惟,有道理!我们才肯接受,才欢喜依教奉行,承认佛是我们的老师,我们甘心情愿做佛的弟子,向佛学习。佛的生活行持,就是无住生心。 佛怕我们对这句话的意思还不清楚,所以特别详细说明。无住,无住说的什么?不住色声香味触法,叫我们不要住外面六尘境界,不要执著,不要把这些东西放在心上。「而行布施」,布施是我们整个的生活范围,布施就是放下、舍!穿衣,穿衣怎么舍?衣不是照样穿吗?舍世俗人要考究、要什么样的料子、要什么样的款式,那你就是著相。佛也穿衣,穿衣他怎么无住?佛绝对没有想到,我要选一个什么料子,没有!他心清净。人家供养什么就穿什么,这个多自在,毫无分别。托钵吃饭也没有分别,随众生供养,饭菜好也一样,也没有欢喜心,今天托钵托的饭菜不很好,也没有烦恼,这就叫舍,这就叫布施。所以布施的范围很广大,不是说我们拿了钱到寺院里面舍财帮助别人叫布施,那你把布施的意思看得太小太小了。布施是舍,衣食住行,把我们的分别执著妄想统统舍掉,这叫而行布施。妄想分别执著都舍掉了,剩下来什么?一片清净心。清净自性就现前了,就在穿衣吃饭、处事待人接物之间,它就现前了。时时刻刻、在在处处,自性都现前了。我们的自性为什么不现前?在生活上,任何一个环节,点点滴滴都执著,都用的是分别妄想执著。合自己的意思生欢喜心,欢喜也是烦恼,动了心;不如意的生瞋恚心;看到别人比自己好,生嫉妒心,这就叫障。把清净自性统统给障住了。障不是从外面来的,是从自己无量劫来烦恼习气里面生出来的,缠裹了法身。我们有法身,法身不能现前;障碍了自性,清净自性不能现前。一定要懂得长劫修行怎么个修法,佛在这个经上都告诉我们了。换句话说,告诉我们怎么做人,告诉我们怎么过日子,怎样去工作,怎样去应付这些人事,《金刚经》是给我们讲这个东西的。 有一些不明了佛法的人,说我们学佛的人是迷信,说我们学佛的人消极,说我们学佛的人忽略现实。你们诸位听听《金刚经》佛所讲的话,哪一句话迷信?哪一句话消极?哪一句话忽略现实?实在说,说迷信、说忽略现实是他,不是我们。你真正明了体会到了,佛法是最讲究现实的,没有比佛法更讲现实的,学了马上就有用,马上就得好处。依照佛所讲的道理、原理原则去做,就是福慧庄严、福慧双修。我们还用经上的话来说,无住是慧,生心是修福,所以这一句里面是福慧双修。真正依照这个方法去修,就是福慧庄严。我们天天念回向偈,「庄严佛净土」,拿什么庄严?拿我们的修持,无住生心庄严净土。这个样子,自性圆满显现了。当我们真正用功的时候,一分功夫得力,自性就现一分,两分功夫得力它就现两分。所以菩萨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时间很长,这前面都跟诸位报告过。三大阿僧只劫,那是从圆初住讲的,圆初住以前不算,要连前面都算,那是《华严经》上讲的无量劫,长劫勤修。这么长的时间,难道他不厌倦吗?他不疲倦吗?普贤菩萨在《行愿品》里面告诉我们,「无有疲厌」。你要问为什么会无有疲厌?因为他法喜充满,天天觉悟,月月觉悟,他怎么不欢喜!从初发心一直到等觉,天天觉悟、念念觉悟,那个自性愈来愈圆满,这个才真乐!除此之外,这个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那里头没有乐只有苦,佛给我们讲的三苦、八苦。细细去观察,确确实实三界统苦,唯有觉悟才乐。初禅,不是一下就出去,分分出。所以无明烦恼分分断,清净自性分分证,因此长劫没有疲厌。 有很多人对我很同情,常说:「法师,你天天讲经,你很辛苦!」其实他不知道,不讲经真辛苦,日子好难过!讲经一点都不辛苦,不要说两个钟点,我现在的能力,一天讲八、九个钟点,不辛苦,愈讲愈快乐。乐在哪里?觉悟。我们俗话讲,教学相长。讲经的法师大概都有经验,没有讲之前要做充分的预备,上了讲台,所预备的东西统统用不上了。不晓得从哪里来的这些思路,自自然然讲出来了,悟处!所讲的不是你自己准备的,这个有多快乐!答问也是如此,乐!有很多问题,我们自己不知道,因为你一问,我自然就答出来了。答了,最后想想,答得很好、很不错,究竟从哪里答出来?不知道!这里头有乐趣。由此可知,日常生活当中,你生活里面有乐趣,工作里头有乐趣,处世待人里头有乐趣,你就不疲不厌,你与佛法就相应了。总而言之一句话,念念利益一切众生。什么利益?帮助一切众生开悟,帮他破迷开悟。离苦得乐是他的事情,我们最要紧的是帮助众生破迷开悟。再看底下一段: 【约性言,法身非相,不落长短大小数量,故曰则非大身。】 这是从体性上说的,说「则非」,从性上讲的。 【从相上说,那叫报身,故曰是名大身。】 《金刚经》这样的句子很多,这样的说法,里面的用意很深,它是把性相、理事统统说到了。更与我们显示一个很深的意义,就是诸法一如,法身跟报身一如,法身跟应身一如,法身跟化身一如,「是名」里面就含著这个意思。 【离一切障,净德满足,曰自受用报身。】 这个地方我们要留意,离一切障,你不离障不行,虽有性德没有修德,性德透不出来,不起作用,一定要修。修什么?离障而已。障是什么?妄想、分别、执著,这是所有一切业障的根源。不仅仅是宗门里面讲要从根本修,教下也不例外,念佛也不例外,离一切分别执著。这种念头起来了,马上就觉悟,我的老毛病怎么又犯了?妄想分别执著起来,自己马上要觉悟,老毛病又犯了。古德常讲,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念要觉,不觉就迷了,老毛病又犯了,念念要觉。觉了以后怎么办?念佛最好。念佛的好处,前面讲得太多了,念佛就作佛,一切法从心想生,想佛,佛境界现前,这是最究竟、最圆满的果报;念菩萨,菩萨法界现前。十法界从哪里来的?从念头来的。所以决定不能念贪瞋痴,念贪瞋痴所现的境界是三恶道。不可以念亲情;怕初学佛的人听到这个,「学佛的人都无情,这个佛还能学?」他不知道亲情重的人离不开欲界,你没有办法脱离六道轮回。亲情我们要不要关照?要!在事相上要尽心尽力去照顾,心里头不能有,要用清净心。换句话说,你要是懂得佛法,你才佩服佛的高明。我们要用真心对待亲人,真心是清净心,不能用妄心对待亲人。妄心是什么?妄心是分别心、是染污心,情执。情是迷,理是智。真心里面没有迷惑,佛以真心对人,对一切众生清净心、平等心、真诚心。我们用这个心对诸佛菩萨,用这个心对家亲眷属,用这个心对一切众生,这就对了,这就不迷了。你才能出离六道轮回,你才能在这一生当中了生死,才能够离障,才能够净德满足。这是自受用的报身。 我们要问:「佛有自受用报身,我们能不能得到?」能得到。你只要依照佛的原理原则去做,你就得到了。报身是智慧身。我们没有学佛之前,没有智慧。世智辩聪不是智慧,为什么?佛法所说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句话是梵文的音译,它的意思是无上正等正觉。小乘阿罗汉、辟支佛正觉了,我们世间人有没有觉悟?不能说没有。现在这个世间,科学家、哲学家、宗教家都很有智慧,不能说他不觉,但是佛法那个标准是「正」,他虽然觉,他不正。正的标准是什么?情识断了就正。他还有情识,所以虽觉而不正,这叫世智辩聪。阿罗汉、辟支佛他们见思烦恼断了,所以他的觉才称之为「正觉」。菩萨,这个菩萨是讲法身大士,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叫「正等正觉」。法相宗里面所说的,他跟诸佛如来同生性,我们凡夫跟诸佛如来是异生性,我们用的心不一样。破一品无明用真心,诸佛菩萨用真心,他也用真心,他真心是真心一边的同生。没有破无明,没有见本性,用的是识心,八识五十一心所,八识五十一心所叫异生性,不是同生性。由此可知,圆初住菩萨在相宗里面叫转识成智,转八识成四智,那就是同生性,用真心。由此可知,佛的标准正确、合理,合情合理。我们要在这里下功夫,要懂得离障的重要性,非离不可。我们前面所念到的「信心不逆」,信心不逆的意思是非这么做不可,不这样做就不行。真肯这样做,你就得自受用报身;自受用报身简单讲,你所过的日子充满了智慧。凡夫过日子充满了烦恼,苦不堪言。你能够学会《金刚经》这个原理原则,你的生活、你的日子,充满了智慧,那怎么不快乐!你就得自受用,现前这个身就变成报身,智慧身。 【谓修因证果,自度已竟,即出障报得法身。】 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说得好,「一体三身」,他这句话跟《金刚经》这一段的意思完全符合。诸法一如,如果三身不是一体,那就不如,那怎么能叫一如!三身一体才是一如。修因证果,整个佛法,《华严》、《法华》,这是大家晓得的,一乘了义的大经,都离不开因果。因果是佛法的根本,通常我们讲解「修善因得善果」,这句话讲的是原则,细说无量无边。六道是世间善法,四圣是出世间善法,不是究竟圆满,究竟圆满要超越十法界,那个因果才圆满,这样才能够证得出障的报身。如天台大师所说的「六即」,我们今天没有破无明,没有见自性,我们要是认真修行,如理如法,可以体会到相似的报身;破一品无明,是分证的报身,那就不一样。我们应当从名字位,现在听讲经是名字位,真正用功是观行位,观行就是真用功。用功有所契入,就入了相似位,这是我们一般人用用功确确实实是可以做得到的,那就得受用;不要说在相似位,观行位就得受用。 【遍一切境,光明普照,曰他受用报身。】 自受用报身里头讲求的离一切障,就是无住的意思。他受用报身里面讲,「遍一切境,光明普照」,诸位想想看,这就是生心的意思,就是而行布施。我在前面跟大家讲过,佛菩萨他的存心、他的用心,他一举一动,他的生活行为,是给一切众生做最好的榜样。生活是生活的好榜样,工作是工作的好榜样,待人接物是待人接物最好的榜样,这就是布施。你要晓得,布施这个意思多深多广!我们佛弟子,我们的一切要跟我们附近的这一切大众,要做他们的榜样,你这才叫学佛,这才叫佛弟子。我们一举一动不能不谨慎,不能给人做一个坏样子,要给一切众生做一个好样子,这是而行布施,这就是「遍一切境,光明普照」。光照是什么?表现一个好模样,这就是他受用的报身。我这个身、我的一切言行造作,是他受用,他可以学我这个榜样。我们佛弟子供养佛菩萨的形像,用意在哪里?不能不知道。我们如果连这个意思都不明白,别人说我们迷信,我们没有话讲,没有话反驳。为什么造的佛像,这个相一定要塑造出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诸位要晓得,相好是果报。果从哪里来的?从修因来的。看到果我就要懂得修因,我就要向佛菩萨学习。佛不在世,形像是我们的好榜样,让我们见到佛菩萨的形像,就想到他是怎样存心,他是怎样用心,怎样待人接物,怎样生活。具体表演,说明《华严经》的五十三参,你看五十三位法身大士,五十三尊佛,示现在世间各行各业、男女老少,无非给社会各种行业做一个好榜样。人人都能这样学习,这就是佛化世间。化秽土为净土,化娑婆为极乐,这就是此地讲的光明普照。所以要懂得他受用报身的意义。我们能不能做?现在就要做,不但是讲能做,一定要做! 【法身现报身之相,原为利他。】 不是为自己享受的,自己的享受是心清净。诸位要懂得,清净是最高的享受。什么叫清净?心里面没有妄想、没有烦恼、没有杂念、没有忧虑、没有牵挂、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你说多快乐!不是说我要有多大的名气、多大的权力、多少的财富,不是这个;那个东西是烦恼,不是享受。真正的享受,要懂得自受用报身是离一切障,清净,净德满足,那叫真正的享受。唯有佛法,能带给我们人生最高的享受。表现的一切是他受用,他受用报身。所以要晓得,我们现在现这个身,这个身是业报身,我们都是业报来的,但是可以转,把我们业报身转成为法报身,不是不能转。如果不能转,我们佛学得有什么意思?转烦恼为菩提,就是转迷惑颠倒为大智大觉,我们这么转法。什么叫迷?起心动念为自己就是迷。什么叫觉?起心动念为一切众生就是觉,你就从这里转。如何转迷成觉?转自私这个念头念一切众生,只想一切众生的好处,一切众生的利益,不要再想自己,把自己给忘掉。这是转的方法,转的起点,从这里转。 今天这个世间,科技文明相当的发达,人民的富庶都超过前一代。但是他们的日子过得比从前人苦,不如前一代。原因在哪里?迷,迷得太深;换句话说,虽然富有,他不快乐,富而不乐,这个很可怜。为什么不乐?因为他不觉。乐从哪里来?乐从悟来的;苦从哪里来?苦从迷来的。破迷就离苦,开悟就得乐。由此可知,今天举世众生需要的是什么?需要的是佛法,唯有佛法能够帮助他破迷开悟。於是我们就知道了,我们在这个世间,现前要做的哪一样工作最重要?弘扬佛法最重要。哪一种方法叫众生得真实的利益?弘扬佛法令一切众生得真实的利益。我们要拼命去做,要认真努力去做。你们听了,想想是应该做,「我能力不够,我文化水平太低!」这些话都是似是而非,不是真实。佛法,我们凡夫有什么能力宣扬?一定要靠三宝加持。如何得三宝加持?真诚学习。我真心为佛法,真心为众生,你就得三宝加持。与你这个世间文化水平毫无关系,不相干!发心要紧,你只要肯发心,你就生智慧,你有智慧,你就能克服重重的难关,你就能够把佛法顺利的推行,发扬光大,利益一切众生。 【可见自报、他报,亦是不一不异。】 自受用、他受用报身,界限在哪里?没有界限,显示出一如的意思。不仅我们在佛的三身上看到一如,从自身上看到,从自身、从一切众生,自己与一切众生这个地方看出一如,这才能开智慧。 【一切法,本是真如自性,随缘所现。若不著诸法之相,则见诸法时,便见诸法之性。】 为什么?性是体,法是相,性相从来不离。古人有个比喻比得好,所谓「以金作器,器器皆金。」只要不著相,哪一个器不是金?都是真金。著相就见不到性,不著相就都见的是性。著相,不平等,十法界不平等;离相,十法界是平等的,原来就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不是十法界外头有个一真法界,那你就又搞错了,那哪里叫一如?十法界跟一真法界是在一起的,是一不是二,这个诸位要懂。离一切相,十法界就是一真法界;著一切相,一真法界就变成十法界。可见得诸佛菩萨跟一切众生的差别在一念之间,一念觉、一念迷。觉,没有分别、没有执著;迷的时候,有分别、有执著。修行修什么?在一切境缘之中,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在一切物质、人事环境,把分别执著的念头舍掉,这叫真用功、真修行。离开妄想执著,一切皆是,这一段经上讲「一切法皆是佛法」,用宗门的话来说,一切法皆是自性。因为一切法的体就是真如自性随缘所现的相,随什么缘?念头。这是世尊常在大经上讲「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识是什么?分别妄想执著。心能现,识能变,因此才给我们说破,「一切法从心想生」。念佛成佛的道理,就是根据这句话说的。一切法从心想生,我心里想佛就现佛境界,想菩萨就现菩萨境界,想什么就现什么境界,随缘所现。要紧的是不著诸法之相,你就清净自在,快乐美满,你就过的是佛菩萨的生活。一著相,那烦恼就来了,执著愈重,你的生活就愈苦,苦乐是这么来的,是这么回事情,它不是真的。 【譬如报身,亦即出障法身显现之相。不著报身之相,便见法身之性,两不相碍。】 法身是什么?法身就是自性,法身就是现代哲学里面所讲的宇宙万有的本体,在我们佛法里面不叫做本体,我们佛法里叫做法身;法是一切诸法,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法,一切诸法是从它生的。它是能生,诸法是所生,能生的这是本体。这个本体是什么?佛法名词叫真如,叫自性,叫真心。名词用得很多,经典里面随便翻翻,几十个名词术语,说的是一桩事情。一桩事情,为什么佛说这么多的名词?佛教学用意很深,教你不要执著名字相。他说一个,怕你执著名字相,说很多名字,都这一桩事情,这名字是假名。不要执著名字相,你才能见到真如,才能见到本性。由此也能够体会到佛教学的善巧。 【报身虽相好光明,而不碍自性清净。】 正如经上所说的,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这两句话意义也是深广无际,我们要会听。是不是面貌很好?面貌当然好。是不是身体很好?身体当然好。身体面貌为什么会好?世法里面看相算命都知道,相随心转。你心好,相貌就好;你行好,你身体就好。我们身形相貌是从哪里变?心变的,唯识所变。你心清净,身当然清净。心清净了,身体像一部机器一样,人心清净,这一部机器运作正常,正常就好、就健康。一生烦恼,机器里面就有阻塞,就发生故障。你要晓得,人身体这些故障从哪里来的?从烦恼来的,从贪瞋痴来的,从忧虑来的,这个不是好东西。中国世俗也讲得很好,「忧能使人老」,老就是不正常,老化了。为什么老?忧虑。由此可知,一个人要是把忧虑舍掉了,天天快乐,没有忧虑,他就不容易衰老。为什么?他这个机器运作正常,没有故障。什么事情值得你忧虑?忧虑能解决问题吗?不能解决问题。一忧虑,问题解决了,那好事情,所以那个忧虑叫白忧虑,不能解决问题,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所以佛教给我们放下,叫我们舍,舍得干干净净,我们自性里面智慧德能渐渐都透出来了,那是真的、本有的。 我们再把这个意思,落实到我们现前生活上,我们用真诚、清净、慈悲心,处事待人接物,这就是我们的相、我们的好、我们的光明,遍照大地,遍照一切众生。现在我们地球上的人都晓得,这个地球已经遭到严重的污染,科学家提出了警告,那个警告是真的,不是假的,报纸上都登过的。如果地球上环境污染要是不能得到有效的改善,五十年之后,这个地球上不适合人类居住。最严重的是水污染,将来水不能喝;空气污染,不能呼吸了。五十年很快,不长!我们今天看看这个世界,大家是不是认真努力去改善环境污染?有没有效果?看不出成效。原因何在?我们晓得,但是我们说出来,人家不相信,不学佛之过,不知道依报随著正报转。懂得佛法,改善环境的污染,从哪里改?从我们心上改。人人都修清净心,环境自然就转过来了。但是这个话科学家不相信,他不会接受,唯独佛法讲得透彻。那怎么办?地球上五十年不能居住了,我们移民,我们移到极乐世界去,那个地方清净,只有这个办法。这个地方人不听话、不听劝告,我们只好移民。这个要晓得,佛讲的话真实,一点都不假。相随心转、境随心转,环境也是随心所转的,所以要懂得我们的相好光明,会影响别人,会影响世间。 【且因自性清净,所以相好光明。】 所以大家要真正得福报,福报决定不是财富有多少,你要这么想法,你就错了。福报是什么?我们的生活没有缺乏,这个福报就很圆满。我每天吃得很饱,穿得很暖,有房子住,可以遮蔽风雨,那就是福报。不缺乏!财用不缺乏,聪明智慧,身体健康长寿,这是真正的福报。这种福报从哪里来?从自性清净心里头得来的,所以表现在外面自自然然是相好光明。 【推之一切法,相虽不一,性则不异,故一切法皆是佛法。】 这个地方说佛法就是讲的自性,一切法皆是自性,一切法皆是真如。 【得此报身之果,犹曰非身、是名,是佛不住此身相也。】 这是把经上用的「即非、是名」的深义,为我们表示出来。佛得这样的果报,并没有执著:「我得这样的果!」没有这个执著。如果他有一念执著,那他是凡夫。为什么?四相具足,四见具足。在过去我们以为法身大士不执著了,权小菩萨应该还有执著,读了《金刚经》这才恍然大悟,小乘初果须陀洹,证得须陀洹,也没有感觉得我证得须陀洹,没有这个念头,心里头干干净净,若无其事!於是我们才真正懂得,为什么他们才叫做正觉,为什么世间人叫世智辩聪,虽觉不正!原来人家入这个境界心清净,若无其事。佛成了佛,报身圆满现前,也若无其事,也没有执著。佛不住身相,住是执著,不执著! 【故菩萨修因时,应无所住,而生六度之心。】 这是《金刚经》上,佛苦口婆心一再劝勉我们,不只三次、四次,太多次了,一再重复提醒我们。六度,就是做一个好样子给人看。布施,就是你能放得下、你能舍。世间人样样都想得到,我能舍。每个人都想得,这个世间就离不开纷争,离不开斗争。如何能叫大家都不争?舍!所以佛菩萨做个榜样,统统舍,用这个来感化人心,大家都舍了,这个世间就不争了,没有斗争就和平,和睦相处了。佛教给我们持戒,持戒是守法,这些意思都要懂得。不要想到持戒就是五戒、十戒这些戒律,那你想的范围太窄小了。持戒真正的意思就是守法、守规矩。人人都守法、人人守规矩、人人都守礼,你说这个世界多美好!菩萨要做样子给众生看,不单单是言教,要身教。你自己做不到,劝人家做,人家怎么肯相信?自己先要做到,真正肯舍、真正守法。忍辱是忍耐,无论大小事情,无论对人对事,要有耐心。精进是求进步。所谓不进则退,时代永远向前进,我们要进步。进步从哪里学?改进,改正错误我们就往前推进了。禅定就是胸有主宰,不会被外面境界诱惑,这个人有定功,外面财色名食睡、五欲六尘,你能在这些境界里面不动心,这叫禅定。般若 是智慧,世间、出世间一切法,你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般若 。佛教菩萨修行六条纲领,佛教的名词叫六度。 我们要遵循这六条纲领过日子,遵循这六条纲领去办事、去工作,遵循这六条纲领处事待人接物,这就是光明遍照。由此可知,佛法里头没有一个字、没有一句是空话。字字句句都落实到我们生活上,然后你才体会到,佛法给我们的是真实的受用。世间所有一切学术,都没有佛法这样的实在,没有一个字是空话、是没有必要的,没有!我们在学校里读书,读了几十年,所学的东西到社会上实在讲所学非所用,用不上。纵然能用得上,几分之几而已;不像佛法,佛法你能够用上百分之百,甚至於你会用的还不止,会用是百分到千。这个原理你把它扩大应用,那不可思议,不止百分之百;就看你是不是真懂,你是不是真的会用。所以无住生心是无量法门的总纲领、总原则。我们再看底下这段经文: 【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则不名菩萨。】 我们的小标题,这是科题,这以下是明因。如来在果地,菩萨在因地。我们现在修学,我们是初发心的菩萨,诸位不可以自暴自弃,要直下承当,要信心不逆,这是诸佛如来对我们的期望。注解上说: 【如是,指上法法皆如一大段。】 经文里头,菩萨亦如是。菩萨学佛,一切跟佛学,佛是我们的好样子。 【谓佛为菩萨准绳】 准是标准,绳是绳墨。现在在外国见不到了,中国我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绳,从前木匠要锯木头,他有一个墨斗拉一条绳子,那一边钉子钉上,把绳拉直,弹一条线,然后锯子照这个锯;这个绳就是那个绳子,换句话说,它也是标准的意思。准绳,是标准的意思。佛是菩萨的标准,是菩萨的现在人讲样板,佛是菩萨的样板,菩萨是一切众生的样板。你能把这个意思体会到,你是真正学佛;你要不懂这个意思,不能够做一切众生的表率,不能做一切众生的榜样,你没有学佛。没有学佛搞的什么?搞的是佛学。学佛、佛学,颠倒了,你搞佛学,你不是学佛,所以现在人讲佛学,我们知道他颠倒了。所以麻烦大了,你看你们念的佛学院,佛学院颠倒了,你们搞佛学,你们没学佛。正名,名字应该是学佛院。你们是学佛的,学佛的是菩萨。佛学院是凡夫,里头是六道凡夫,一个菩萨也没有。诸位明白这个道理,回去佛学院劝劝他,招牌改一改,学佛院。名不正则言不顺,孔老夫子对於正名非常重视,名正言顺。 我那个时候一出家,我就向台湾佛教会,我写了一个报告,请他改名称,他们认真开会,但是会了以后,他又没有改。我叫他改什么?改「佛陀教育」。因为现在大家把佛教误会了,都以为佛教是宗教,所以我那个时候提倡要做正名的工作,用现代人的,不能不麻烦,「佛陀教育」,大家看到这个,这个名词很新鲜、新的,不至於误会。我们接受的是佛陀教育,佛教本来就是佛陀教育。寺院庵堂本来就是佛陀教育的机构,推行佛陀教育的。但是现在很不幸,寺院庵堂跟庙混合在一起,变成一个,这个糟糕。庙里面是奉祀鬼神的,把佛菩萨也当鬼神看待,你说这个糟糕不糟糕!这是我们不能不晓得的。夏莲居老居士提倡「学会」,我觉得很有道理,我一看到马上就采取。我们这个净宗,我现在不叫莲社,不叫什么寺,我用净宗学会,开班研究的是净宗学院,用现代的名词,大家一看就懂这个意思。希望其他的宗派都能够把名字改一改,认真考虑考虑,符合这个时代。不改就不能进步,要改革! 佛法给我们讲精进、进步,永远领导这个世间,教化众生,结果社会众生走在前面,佛法落后了,你怎么教化他?你怎么能领导他?不进步决定不可以。佛法在原理原则永远不变,方式、手段是常常在革新,时时在变的。所以我在外国,我没有到外国去之前,有些法师出国,我们比较谈得来的,我就劝他到国外不要建中国寺庙这个形式的道场,要建外国的形式,因为你度外国人。中国这个样子的道场,拿到外国去,人家一看,这外来的文化,他不容易进来。所以建他们本土的那个式样,他就很欢喜进来。佛菩萨的形像面孔要塑外国人,这是我常常提倡的,让他一看,这尊佛是我们美国人,那个菩萨是美国人,他自然就进来了;他一看是中国人的面孔,他不拜中国人,他心理上就有个排斥,不能接受。你们细细去观察,中国的佛像像中国人,日本的佛像像日本人,西藏的佛像一看是西藏人,泰国的佛像是泰国人。你就晓得,佛菩萨没有定相,没有一定的相,随类化身。所以我们中国人把佛教传到美国去,佛像还是中国人,这是决定行不通的,这是错误。他们外教也不懂这个道理,基督教,我从前也遇到几位牧师非常感慨的给我说,基督教传到中国一百年了,中国有十亿人口,基督教徒才多少?不到一百万。一百年,十亿人口的地方还不到一百万,他们认为这是很大的失败。他失败的原因没找到,为什么?教堂建的是外国的样子,我们中国人一看是洋鬼子,当然就不进去了。如果他的教堂建成我们寺庙一样宫殿式的,那人就不知道进去多少。这个要懂得!佛法有智慧,佛法懂得。两千年前印度的高僧到中国来弘法,完全就中国本土化、现代化,著重这两句。你要不懂得本土化、现代化,你弘法工作就行不通。所以这个非常非常重要,一定要符合现代化。 我第一次在北京见赵朴老,我就向朴老谈过这个问题,中国也要建立现代化的道场。现代化道场,这个理想的道场是什么样子?学校。像美国的大学城,一个学校就是一个城市。现代交通便捷,中国佛教十个宗派只要建十个道场就够了,十个大道场,要建现代化的道场,弘法利生。古道场保留下来那是历史,那有价值,做为观光旅游,中国观光旅游的资源世界第一,我觉得这非常非常好,完全做为观光旅游。真正弘法利生、修学,做这个工作是要另外来建道场,建大学城。这是我们要做社会的榜样,不但做给中国人,做给全世界的人看,你才能够普度众生。 【初心菩萨,亦应如是体会法法皆如之义,而於法无住也。】 真正明了法法皆如,你自然就放得下。我们今天对於名闻利养为什么放不下?不知道法法皆如,所以你才有情执。真正把道理、事实真相,搞清楚、搞明白,智慧就生起来,自然就不会再执著了。 【如是。如,诸法一如。是,一切皆是。】 佛的经典一开头「如是我闻」。换句话说,佛要教给大家的,要教给一切众生的是什么?如是而已!千经万论,不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就「如是」两个字;乃至於十方无量无边诸佛,为法界众生所说的一切佛法,也是这两个字,两个字就包括尽了。这一段很有味道。 【合而观之,便是无实无虚。】 「如」是讲本体,我们用现在哲学的名词来说,是本体,本体空寂无实;「是」是讲现象,现象存在,无虚;相有体空,无实无虚。 【一切诸法,无实也。皆是一如,无虚也。】 「广行六度,一法不废。不著六度之相,一法不执。」广行六度、一法不废是无虚。我们要认真努力做一切众生的好榜样,这是无虚。虽做一切众生的好榜样,自己绝对不能有个念头,我是一切众生的好样子,有这个念头就错了。心地清净,一尘不染,若无其事,无实也。无实无虚是性德,才能与自性清净心的体、相、作用相应,相应就是佛菩萨。我们把后头这一句再念掉, 【虚实俱无,则因如是者,必果如是矣。】 因果皆如。所以诸位同修,特别是你们出家,在此地培训班修学的几位同学,一定要真的学佛,不要搞佛学,要真学佛。要学真诚、清净、大慈大悲,要摆脱世间许许多多的成见。我举一个例子,希望你从这个例子当中去体会。现在佛门的陋习太多太多了,譬如我们的经本,将来你们有成就,你们有著作,你们东西出版,后头有没有「版权所有,翻印必究」?现在全世界都很肯定的关注著作权。你看看释迦牟尼佛哪一部经典,后头有个「版权所有,翻印必究」?佛是巴不得你流通,劝你流通经法,利益众生功德无量,欢迎翻印,功德无量。如果后头有个「版权所有」,只要有这四个字,我这本书绝对不看。我没有那么多时间,也没有那么多精力浪费在这上面。你写得再好,你的心量,你是轮回心,你是世俗之见,大概你这个著作不甚高明。为什么?你的心量很小,自私自利,你不是菩萨。菩萨的心量广大,只知道利益众生,不知道有自己,那个我们可以看,对自己决定有好处。我只举这一个例子,不能以佛法在这里面得一点小小的利益,为了利益自己,那就错了,大错特错!这个要知道。所得的一切供养,必须要用在弘法利生的事业上。如果这个利养改善自己的生活,错误!你有个念头,改善自己的生活;换句话说,你的四相、四见,坚固执著没有破。 释迦牟尼佛一生托钵,树下一宿、日中一食,没有改善他的生活,我的老师真的给我做了榜样。我亲近李炳南老居士,我亲近他的时候,他的学生听他讲经说法的二十万人,受人的恭敬供养。到晚年他的学生,我最低的估计,应当有一百万人。我那个时候在台中作学生的时候,台湾搞选举,我跟老师开玩笑,我说:「老师,你要有意思想当台中市长,只要说一句话你就当上,不要去拉票宣传,学生太多了!」一个学生给你拉五张票,你保证当选!受人尊重。他自己因为是在家居士,他是大学教授,他是奉祀官府的主任秘书,他有好几个职务,收入很可观,就一个人,就孤家寡人一个。没有改善自己的生活,一天吃一餐,一餐饭多少钱?台湾钱两块钱。那个生活别人不能过,一生没有改变。衣服,几十年没有做一件新的,外面衣服穿得还像样子,里面的衣服都补钉的,袜子补了再补。到往生之后,这些东西人家发现了,才晓得老师这样的节俭,没有改善。全心全力为佛法、为众生,不疲不厌。他老人家活到九十七岁,往生前两个星期,还在讲台上讲经。九十五岁不需要人照顾,自己烧饭、洗衣服,身体健康,一生没有生过病,这个就是快乐。老师不但是言教,做出榜样给我们看,我们跟他学,学老师。他自己非常谦虚,他说:我德行还不够!他的老师是印光大师,所以我这个承传是苏州灵岩山寺的,他教我要学印光大师。 学佛不要搞成佛学,这非常非常重要。要懂得修因,然后才能够证果;因殊胜,果自然殊胜。李老师大概在七十几岁的时候,有一次讲经露了一点消息,他在讲台上讲的,说他往生自在。他说他想什么时候往生,可以什么时候去,多住几年也不碍事。刚好那一座经我在听,我听到这句话,回去找了几个同学,比较亲近老师的几个同学。我说:「老师既然有这个能力,我们要留他住世,不能让他早走。」怎么个留法?想来想去,老师一生就讲经,我们找一部大经给他讲,大经只有《大方广佛华严经》。我们八个人联名请他讲,《华严经疏钞》是从前上海华严印经会印的,一共四十本,我有这一套书,我把这一套书供养老师,请老师讲《华严经》。李老师在台中讲经,讲《华严经》,一个星期一次,一年四十五次,他忙得不得了,天天工作太多了!他就答应了,他说:好!於是开始讲,愈讲时间就愈长,讲了十几年,《华严经》三分之一还没讲到。同修们就问我,他说这一部经,如果老师讲圆满了,大概要住世多少年?我给他算了一算,大概要一百三十岁,他这个经才能讲完。他自己也说过:「我《华严经》讲完之后,再讲一遍《弥陀经》,我就往生了。」所以我估计他应当要活到一百三十岁,以后是提前走了。提前走是台湾社会乱了,因为社会的动乱,他提前走了。十回向品讲圆满,十地品还没有讲,讲到十回向品讲完。九十七岁,这都是真的,不是假的,生死自在。知道生从哪里来,死到哪里去,叫了生死、超三界。我们看到他一生很辛苦,过的那个日子,他自己快乐无比。你晓得多少众生得利益,光明遍照世间,真的是学佛,真的是给我们做了一个好样子,我们要向这些地方学习。今天就讲到此地。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
净土法门法师讲其它经典、咒语、文集 |
其它法师讲《金刚经》 |
|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