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所有文章 -> 净土法门法师所有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开示金刚经 |
净土法门法师:《金刚经》第090集 |
|
请掀开经本第二百一十八面,倒数第四行,从小注第二段看起。 【说心行不可得,说诸法缘生,令知缘生体空,有名无实,必应步步观空,层层遣除。其所以痛遣所边之法者,正所以痛遣能边之我也。】 这一段是说明,如来遣除众生执著的深意,我们应当要细心的去体会。心行不可得、诸法缘生,在前面都说过。经文当中读过,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能执之心,空不可得;而所执之法,这一切法不但世间法,包含出世间法在内,出世间法也是因缘所生,缘生之法。它的目的是告诉我们:相有体空。实在说,只有假名假相,没有实质,没有实体,所以一切法决定不能住。佛教导我们,当然毕竟空不是一个人一下子就能证得的,逐渐逐渐放下,逐渐逐渐的去证得。步步观空,层层遣除。遣除就是放下,一层一层一定要放下,世出世间法都不是真实的。佛教导我们,所执著的这一切法相,教我们一定要遣除、要放下,这是从经文表面上来看;而骨子里面,实际上佛要教导我们的,是要从能执著的三心,三心不可得,说所执著目的是教我们遣能执之我。可见得经文含义非常之深,非常之广,我们一定要细心去领会,去体会。 【用功之法,遣能当遣所,遣所即遣能。遣能所即是遣分别、遣执著也。分别遣尽,则六识转。执著遣尽,则七识转。二识既转,则我法双空,皆是一如矣。】 大乘佛法终极的目标,是教我们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而见性正是本经所讲的一如,我们在经文上读到,如来者,诸法如义。由此可知,如果能够契入诸法一如,你就见如来,就证如来,自己也就成如来,所谓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个地方讲用功之法,这是方法里头最重要的原理原则,最重要的第一纲领。佛法通常跟我们讲,修行的方法、用功的方法无量无边,四弘誓愿里面所谓法门无量誓愿学,通常我们常听到的八万四千法门,法就是方法,门就是门径。但是必须要知道,八万四千方法也好,无量方法也好,所有一切方法的根本就是破执著,这个不能不知道。无论用什么方法,如果不能破执著,那就错了,全盘错了。参禅要破执,念佛也要破执,持咒要破执,学教还是要破执。执著不破,你决定是凡夫。你的知见,也就是说你的思想、你的见解,就是我们常讲的轮回心。你所有一切造作,还叫轮回业;即使是学佛,依旧用轮回心,在佛法里头还是造的轮回业,你怎么能成就?也许诸位要说,我现在学佛了,这哪里是轮回心、轮回业?我现在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 ,我天天在修这个,没用处;表面上的样子,好像你是在学佛,你是在修菩萨道,是在修菩萨行。如果深一层的观察,你依旧是在搞六道轮回。六道里面,果然你在搞三善道,那算不错的!怕的是你还在搞三恶道,自己还不知道,这是真的,我们放眼看周边附近学佛的人不在少数。怎样学佛才如法?放下,身心世界一切放下,那就如法。 这里讲遣能遣所,「能」是能执著的心,三心不可得,「所」是所执著的一切法。必须要晓得,放下一边,两边都放下。为什么?能所是对立的,一边没有了,那一边决定不能存在。无论你是从能边放下,或者从所边放下。能所怎么说?从所边放下,就是从万法放下,世出世间法我再也不会把它放在心上;世出世间法摆在我们面前,我们是什么态度?随缘,这个多自在!什么叫随缘?心里面丝毫不执著,这才叫随缘,有一丝毫意思在,就不是随缘,就是攀缘。你没放下,你还有一点意思在,还想怎样怎样,这个不行!一丝毫的意思没有,彻底放下,这就对了,这是从所边放下。从能边放下,那功夫更高。晓得什么?三心不可得。我能得的心、能得的念头没有,哪里还有所得?当然就没有所得。所以佛教我们放下,归纳起来不外乎两边,能边跟所边,两边都可以,两边都好。但是我们一般中下根性的人来说,从所边比较容易。上根利智多半从能边,我们讲的禅宗,中国禅宗,禅宗大德,他们《语录》里所说的,他们修行的纲领是从根本修。过去我们讲过《永嘉禅宗集》、《永嘉证道歌》,曾经讲过三祖的《信心铭》,讲过大珠和尚的《顿悟入道要门论》。这些人他们所说的修行的原则,都是讲从根本修。根本是什么?根本是心。心就是《金刚经》上讲的三心不可得,从这上下功夫。就知道中国禅宗这些大德,他是从能边遣除。教下的这些人用功,多半从所边遣除,譬如念佛堂主七和尚常常讲:「放下身心世界、一切万缘」,当然这句话里头能所都有,还是著重在所边,一定要放下。放下,遣能遣所就是遣分别执著;遣就是放下的意思,把分别、执著放下。 如果真的分别放下,一切都不分别,世出世间法统统不分别,就转第六识。前面跟诸位讲的,法相宗的修行纲领是转识成智,转第六识为妙观察智。四智就是般若 智慧,换句话说,你已经开悟了,禅宗里面讲,你已经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妙观察智就是真性里面一分般若 智慧。我们凡夫为什么没有?你分别没有断,你在一切人事物当中,世出世间法当中,你还是分别,有分别就不行。你的般若 智慧没有现前,你还是情识当家,还是妄心作主。这就是你无论怎么样的修学,修六度万行,你也出不了三界,你也成不了佛,道理就在此地。甚至於说你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你也不能往生。什么原因?这个地方身心世界没放下。西方极乐世界称之为带业往生,但是你要晓得,带业是带旧业,不带新业,不带现行,是带旧业。我现在彻底都放下,这样才能往生。虽然放下了,业因习气没断,那个可以带去,那个叫带业。但是业因习气要是不断,修其他的法门不能成功,修净土法门可以往生,这就是净土,古人称为易方便之处,易方便就是特别方便,特别法门是指这个说的,这是我们必须要知道,不能不知道的。 如果执著放下,於一切法都不执著,连身体都不执著。世间一般人对身体很注重保养,身体看得这么重,诸位想想,你的身相怎么断?《金刚经》一开头讲,「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这是我相,你的我相怎么破?所以真正修行人,连自己的身体随缘,要照顾它干什么?照顾身体会好?不见得。那个害些奇奇怪怪的病,你问他照不照顾身体,他很照顾!照顾也没有用,该生病他还是生病,该死他还是要死,照顾得再好,不能说他不病不死,没这个道理。这是我们应当要觉悟的,佛法把这些事理讲得很清楚、很明白。身心最健康的就是清净,就是无为;换句话说,你真正把身心世界一切都放下了,那是最健康的心理,也是最健康的身体,所以何必去照顾!这个意思,我们在佛经里面读到、讲到,似乎不难理解。实际上这里面的道理太深太深,我们没有能够深入,所以经是听了、是读了,还是做不到。身体还是要保养,还是要进补,还是搞这些东西,这就是你没放下,你没做到。执著要是放下了,就转第七识成平等性智,跟诸佛平等,跟一切众生平等,跟万法平等,无有一法不平等。为什么?有执著就不平等,有我就不平等,无我就平等,你看看这个修行的纲领多么重要! 六、 七识因地断,六、七一转,第八识跟著就转,阿赖耶转成大圆镜智,前五识转变成成所作智,成所作是什么?那就是诸佛菩萨在虚空法界普度一切众生,成就一切所作,度众生的事业。像经上常讲的随类化身,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应给众生说什么法就说什么法,全凭感应,没有一丝毫的意思在。有一丝毫的意思,岂不又落在分别执著里面?这又为我们显示出诸佛说法,相上有说法,确确实实没有说法的念头;也就是说,他决定没有分别执著。这个时候「我法双空,皆是一如」,与诸法如义完全相应了。我们说的相应,说实在话,两样东西才相应,如果一样东西,那连相应都说不上,的确它是一不是二。所谓相应都是多余的,相应已经说错了,这才进一步所谓「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再看后面这一段经文,这是这一科的总结,直显性体: 【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这两句话也是《金刚经》的名言。 【是法平等,无有高下,这两句正显无上菩提。法,指一切法。】 世间法、出世间法,一切万法,一法都不漏,法法都在其中。 【此正明菩提无少法之所以然。】 前面佛曾经说:「我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为什么无有少法可得?因为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我们要问:诸佛如来所证的无上正等正觉在哪里?我们以《金刚经》做一个例子来说,本经开端,世尊所示现的发起因缘,是入舍卫大城乞食,著衣持钵,无上正等正觉在哪里?在穿衣上。无上正等正觉在哪里?在吃饭上。无上正等正觉就是你日常生活从早到晚,就是你的工作,就是你对人、对事、对物。我们没有发现,我们一天到晚都在烦恼中过日子,在苦恼煎熬中过生活,生活过的苦得不得了!你为什么过得这么苦?因为你在一切法里头不平等,诸佛如来於一切法当中平等,没有高下;你在一切法当中有高下,不平等,那你的日子就苦了。可是诸位要晓得,一切诸法本来是平等,本来没有高下。不平等、有高下从哪里来的?是从你的妄想分别执著里面变现出来的,是假相,不是真相。你能够把一切分别执著放下,真相就现前。真相是平等的,真相是没有高下的,真相就叫做无上菩提,就叫做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等正觉有没有?有。可不可以得到?不可得。为什么不可得?无上正等正觉也是因缘生法,当体即空,了不可得,所以佛说无有少法可得,道理在此地。到这个地方,这句经文把所以然说出来了,为什么无有少法可得。 【肇公、智者皆云:人无贵贱,法无好丑,荡然平等,菩提义也。】 肇公是僧肇大师,鸠摩罗什的大弟子,我们在《高僧传》里面看到,什门侍者。罗什大师的学生当中,有四位最杰出的,最了不起的,僧肇是一个。智者是隋朝天台宗的祖师,智者大师。他们两个人都说过这个话,说的言语不见得是完全相同,但是意思完全相同,这节录在此地。「人无贵贱,法无好丑」,这句话就是解释《金刚经》上「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我们凡夫眼睛当中,人真的是有贵贱,法真的有好丑,为什么佛与这些菩萨大德们说,人没有贵贱、法没有好丑?这是我们的看法跟他们的看法不一样。第一:凡夫是见相不见性,著相。佛菩萨祖师大德,他们见相就是见性,见性就是见相,性相一如,性相不二,这个意思前面已经讲得很多。这是第一个意思,我们看法不一样。第二个:从能边来看,凡夫是用分别心来看,妄想执著心来看人看事看物,妄想分别执著就是不平等,所以你看到外面境界就不平等,就有高下,就有好丑。诸佛菩萨、祖师大德,是用清净心、平等心来看人看事看物,他心清净看到一切法、一切人事都清净,心平等看到一切万法都平等;没有好丑,没有高下,道理在此地。这是菩提义也,菩提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诸佛如来证得无上菩提的意思。底下这几句这就好懂了。 【意谓凡好丑、贵贱、不平等之观念,荡然一空。】 怎么会空掉?放下。不会把这些想法看法再放在心上,也就是从你的心上,把这些想法看法都拿掉、都除掉,你的清净心现前了。 【则平且等】 你的心平了,一切万法都等了,等同。 【此即菩提之义】 就是无上正等正觉的真实义。无上正等正觉在哪里?在虚空、在法界、在一切万物,无有一法不是。要能体会这个道理,要能体会这个事实。 【如来所得无上菩提,於中无实无虚。】 为什么说无实?因为一切法了不可得,能证、所证俱不可得,这是无实。为什么说无虚?真如本性圆满的显露出来,这是无虚。自性里面无量的般若 、无量的德能统统现前了,使我们自己在十法界、在六道,能够得大自在,去普度一切众生,这是无虚。经中「无实无虚」,都是很重要的经文。 【诸法一如,是法平等。一切法皆是佛法,无有高下。】 诸法一如,平等的意思,一切法皆是佛法,也是平等的意思,无有高下。所以,生佛平等。佛菩萨心里面,他跟众生是平等的,绝对没有一个念头:「我成佛、成菩萨了,你们还是凡夫在六道里面受罪,我比你高多了。」他如果有这个念头,他是凡夫,他不是佛菩萨。诸位要晓得,天人有这个念头,天人是「我比你们高,你们在我下面」,他不平等!我们在过去、在以往,还以为小乘人也许还有这个念头。现在我们读《金刚经》明白了,小乘连初果须陀洹已经没有这个念头了。为什么?经上明明白白的告诉我们,须菩提尊者答覆释迦牟尼佛说的:须陀洹如果有个念头说「我证得须陀洹」,他就不是须陀洹。你才晓得,连须陀洹这样的人,他也入了一点平等的境界;不过他入得浅,没有佛菩萨那么样的深,他有浅的平等的境界;换句话说,在日常生活当中,对人、对事、对物,他不会有这个念头产生,「我比你高,你不如我」,没这个念头!这是佛在大乘经上讲得很多。小乘圣者虽然没有这个念头,可是他还有习气在,习气难断!也就是说,他好像自己很了不起的样子还在,他有没有这个念头?真的没有这个念头。要习气断,到辟支佛习气就断了,你丝毫都看不出来。这讲佛法,世间法虽然没有讲到这么高,可是也说到。 我们在中国古书里面读到过,所谓「学问深时意气平」,一个人有学问、有道德,他的心是平等的,决定没有傲慢。孔子在《论语》里面明白的告诉我们,他举个例子说:假如有一个人,他的才华像周公一样,周公是孔老夫子心目当中最佩服的人。他说假如有一个人,能够像周公的才华,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只要他犯这两桩事情,一个是傲慢,觉得自己比别人高,这是骄;一个是吝,吝是吝啬,吝啬是不肯帮助别人。夫子说如果他有这两桩事情,「其余则不足观矣」,那个人就不要说了,不必谈他了,假的不是真的。真有学问,真有才华,绝对没有这个毛病;没有这个毛病就跟菩萨一样,他有慈悲心,他肯帮助别人,主动的去帮助别人。所以夫子赞叹周公,我们就能想到周公的德行、周公的慈悲,能从夫子赞叹当中去体会。 古书念多了,大乘经念多了,不但可以修正自己的毛病,我们毛病的根本是妄想分别执著,这是我们的病根;我们也要从根本修,要把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断掉。念佛人二六时中,就抱住一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把妄想分别执著念掉。同时我们也能够观察一切人,观察一切事,不会被人事欺骗了。现在这个社会很多人,我们常讲听骗不听劝,劝他没用,不相信;骗他很管用,一骗就把他骗去了。为什么他听骗?没有智慧,没有能力辨别真妄,没有能力辨别邪正,没有能力辨别善恶。这就是我刚才讲的,不要自己以为我积功累德,做了多少善事,说不定你所做的都是三途罪业。你出钱出力干什么?搞三途去了。不但在佛法上你没有分,世间法的三善道都没分,你说你冤枉不冤枉,可怜不可怜!佛法最起码的利益,就是教我们有能力辨别真假,有能力辨别邪正是非,这一点好处就非常难得。这地方所说的,一切法皆是佛法,要懂得它的深义。 【法性既平等一如,有何可得,从一切法性体上讲,无实,不可得。正当无有少法可得时,平等一如之法性,圆满显现,故曰无虚。】 这个说法,跟我刚才讲的意思完全一样,当我们将能得之心、所得之法,统统放下的时候,真如自性圆满现前,这是无虚。无实无虚,无实无虚包括世出世间一切法。 【正因其不分别法】 不分别法,这个法是一切法,包括佛法,不分别法。 【不执著法,且无法之见存。】 见是见解,我们今天讲你的想法、看法,你还有一个法的想法、看法,不行!你的心还是不清净,你还是有法执,你被法染污了。六祖惠能大师说得好,本来无一物,哪里还会有一法?有一法就有一物,本来无一物。所以连法的知见都不可以有,乃名无上正等觉,这个时候才称你得无上正等正觉。如果还有一个法的见在,你就不能称为无上正等正觉。那称什么?称正等正觉。诸位想想,大乘圆教等觉菩萨,是正等正觉里面地位最高的。他为什么不能称为无上正等正觉?这个大家都晓得,他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破,这是最微细的无明;也就是说,他还没有完全放下,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放下,这是等觉菩萨。这一品无明,他也放下、舍弃了,不再有这个念头,他就称为无上正等正觉。诸位如果要明白这个道理,了解这个事实,佛法的修学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用的什么功夫?放下而已,一句话就说完了。放下是布施,布施就是放下。放下贪瞋痴,你就决定不堕三恶道,把贪瞋痴布施掉,你要这个东西干什么?三恶道就没有了。放下见思烦恼,六道轮回没有了,超越六道轮回。由此可知,一直到等觉菩萨最后一品生相无明也放下了,就成无上正等正觉。这不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吗?佛法的修学,菩萨法没有别的,放下而已。两个字:看破、放下。你能看破,你自然会放下;你能放下,你自然会看破。看破、放下相辅相成,看破帮助你放下,放下帮助你看破,这就是前面所讲的步步观空。步步观空是看破,层层遣除是放下,这两句话显示出看破跟放下相辅相成,一切菩萨所修的,一切诸佛所成就的,如此而已。你为什么放不下?为什么看不破? 【其无有少法也,明矣。】 前面说,你不分别法、不执著法,并且法的念头都没有,这就是无上正等正觉,这就是世尊在此地讲的「无有少法可得」,要体会这一层的深义。 【法性本来如是。佛惟显此本来之性,其无有少得也,明矣。】 这从性体上来讲,体性本来是这个样子,成佛只不过是把本来的心性显示出来而已,他哪里有所得?既无有得,哪里有所失?得失本来没有。这个意思太深了,你要是能够体会到,那你真的觉悟了。你能把这些念头从心里面拔除,你的功夫就成就了。 【说明诸法如义,复以不可得义,空其能执之心。且以缘生义,空其所执之法。能所皆空,则平等性体遂显。】 我们用相宗的意思来讲,这就是怎样能够证得平等性的修学方法,从修证平等性就能够明心见性。《金刚经》这一段开示,对我们来讲,真的是帮了大忙。佛为我们讲诸法如义,「如来者,诸法如义」,接著又给我们讲「三心不可得」,让我们把能得的念头打掉,於世法、於佛法俱不可得。这是无始劫来的妄想,无始劫来的习气,一般人断不了,不但一般凡夫断不了,声闻断不了,缘觉断不了,权教菩萨也断不了,你就晓得妄想习气之深之重。我们如果听了佛这个开示,马上就能断了,那就是《弥陀经》上所讲的,你无始劫以来的善根、福德、因缘成熟了。也是世尊在本经里面所说的,你过去世的善根,不是一佛、二佛,三、四、五佛所种的善根。你在过去生中,已经在无量诸佛所种诸善根,今天成熟,你才听到《金刚经》大开圆解。教下讲的大开圆解,跟宗门讲的明心见性是同样的境界,那么这个经没有白听,真放下了,真看破了。又以万法缘生,说明凡是缘生之法,相有体无,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让我们看破世间,看破世出世间一切法,晓得这一切法,相有体无,当体即空,了不可得,把要执著一切法的念头也打掉,也没有了。这个样子,能所皆空,平等性智现前;平等性智现前,你就证得平等性。性是什么?一切万法的体性,证得平等性,意思就是说,你在相上见到性。相虽然不平等,性是平等的,你在相上见到性;在相上见到性,就是见性成佛。这个意思我们在这个经上说得很多,要以相上说,就相而论,在菩萨阶位上,至少也是圆教初住菩萨的地位,圆初住就可以说是成佛了。如果念佛求生净土,这个人得的是理一心不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生实报庄严土,这很不可思议!这是《金刚经》能帮助念佛人往生实报庄严土,上上品往生,这个经义功德不可思议! 【无上菩提非他】 不是别的,无上菩提是什么? 【诸法一如之平等性是】 这句话如果不是说在这个地方,也就是说前面的经义我们还没有透彻理解时,要是乍看这句话,我们确实不能理解。经从前面一直读到此地,大家一直听到此地,再听到这句话,会点头、会同意,实在说得不错,无上菩提就是诸法一如,就是性相不二。 【菩萨通达此理】 通是没有障碍,达是完全明了,这个道理事实真相都明白了。 【尽遣分别执著而无我也】 这就是菩萨证得无我法,证得无我法,就入佛知见,就入如来果地上的境界,这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无我。 【所谓一切法性,本无高下。眼前事物,莫不如是。】 宗门大德所谓「山河大地,全露法王身」,法王身就是如来的法身,如来的法身是什么?就是山河大地、一切万法,尽是如来的法身。这句话也是显示这个意思。 【佛言平等,是令去其分别。】 意思在此地。 【去其执著】 说平等,意思是叫我们把分别执著放下,放下就平等。换句话说,放下,你就能在一切相当中见性,见到平等性,平等性就是真性。 【任他高高下下,而平等自若。】 高高下下是幻相,不是真相,是假相,虚幻不实。不是真相,真相平等的。从假相里面,你要去看真相、看实相,所谓诸法实相,你去看这个。 【盖其心既平,其心既等。】 心平了,心等了。 【则事相上虽有高下,亦自高高下下,各循其分,不相扰乱,则一切平等矣,此平等之正义也。】 这一句又显示了一句,所谓「佛法在世间,不坏世间法」,世间法有高高下下,六道就是高高下下,十法界就是高高下下。佛法在六道、在十界,有没有破坏六道、十界?没有。佛菩萨用什么态度?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一切众生尽管高高下下,佛心是平等的,佛看一切高高下下还是平等的,所以诸佛菩萨在六道、在十法界,得大自在,住平等性。而我们凡夫在六道里面不一样,我们在六道里面被业力牵引,自己完全做不了主,这个不自在。妄想分别执著,极其不平,所以把境界也变得高高下下,这是凡夫跟佛菩萨为什么不相同的所以然。所以,我们要懂得平等的真实义,正义是正确的义理。 【故慕平等之风者,当自平其心始,等其心始。】 慕平等之风,就是仰慕诸佛菩萨。诸佛菩萨他们的心,为什么那么清净?为什么那么平等?就像《无量寿经》的经题上所说的清净平等觉,这是我们非常仰慕的,非常向往的。诸佛菩萨证得,我们为什么得不到?这个地方说,你要仰慕,你希望证得,从什么地方修起?也就是说从哪里下手?从平等心修起,先要让你的心在一切法里面平下来、等下来;心平了、心等了,你再观察一切万法,就平等了。我们要问,为什么一定要从心上去做功夫?为什么不能从境界上做功夫?这里面有它的道理在,诸位要晓得,境界,特别是六道凡夫的境界极其不平,在境界上修平等是不可能的。为什么不可能?因为众生每一个人造的业不一样。六道的境界是什么?是一切众生造的业,业果变现出来的境界相。他造的业不一样,他所现的果报不一样,他怎么会平等?所谓善因得善果,恶因得恶报,善恶就不平等;果上不平等,因为他因上不平等。因此我们要想修清净心,修平等心,从一切境界上修,难了,哪一年才能修成功,没指望!所以佛教给我们回过头来,从心地上下功夫。然后心清净,心平等了,境界纵管它不平等,纵管它不清净,我们用清净心去看,用平等心去看,果然外面那个极不平的境界也清净了,也平等了,这个法子妙!如是确确实实能够见到一切法的真实相,清净平等相。这是为什么要从根本修,为什么要从心地上用功夫,道理就在此地。所以《金刚经》讲的原理原则通一切法门,无量无边的法门都不能够违背这个原则。无论用什么方法来修行,只要与《金刚经》上的原理原则相应,成就都不可思议!这个成就是帮助你看破放下,帮助你明心见性。请看经文: 【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则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这个经文义趣无穷,法味无尽,我们真正能尝到味道,无上的法味,佛法里面常用比喻,「无上醍醐」,我们读了之后,的确就像尝到无上醍醐的法味。的示修功,的的确确指示我们修学的功夫,要从离相离念;修行的功夫得力了,修行的功夫显示出来了。 【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八个字,直将性体显示出来,俾大众开眼认明。】 这八个字确确实实帮助大家开悟,教下所谓大开圆解,你能够向这八个字当中,去体会、去认识、去肯定,你就入佛知见,你就大开圆解。 【即复将修此证此之功夫,的的指出,令大众举步,方能达到目的也。】 这个开解,所谓解悟,你明白了,这个事实真相明白了。明白了还不是自己的境界,你自己没有得到受用,一定要自己得到真实的受用,这才叫究竟法。我明白了,自己得不到受用,那有什么用处!所以,悟了以后要修。修什么?修是放下。悟是什么?悟是看破。看破了没放下,还是不管用,一定要放下。放下什么?放下我、人、众生、寿者。诸位要记住,我、人、众生、寿者是包括世出世间一切法。「我」,是我执。与我对立的、相对的,就叫「人」。四相意思很深。我、人从哪里来的?众缘和合而现的。众生就是缘生之法,「众生相」:所有一切现相缘生的,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虽然了不可得,为什么这个现相还存在?寿者相。寿者相就是这些缘生之法刹那生灭的相续相,寿者是相续。所以这四句,把世出世间一切法的真实相,统统说出来了。一部《金刚经》说的什么?就说这四句。我们搞清楚,搞明白了,再也不放在心上,统统放下。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连法的念头都没有了,都不放在心上,这个心恢复到真正的清净,恢复到究竟圆满的清净,真的没有事。如果要住在这个地方,那你就著空。佛教给我们应无所住,无所住就是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无所住。无住之后要生心,而生其心;如果不生心,你就住空,你就住在无所住里头。要生心,修一切善法就是生心,生心不住空;无我、人、众生、寿者,不住有,空有两边不住,这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两边不能住。 凡夫住有,我、人、众生、寿者都住,都以为这是真的,所以虽修一切善法,不能证菩提,不能出三界,搞的是轮回业,得三善道的果报。为什么修一切善法,不能够像佛菩萨一样?因为你有我、有人、有众生、有寿者,你有这个,你出不了三界。修一切善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你就超越三界。小乘人不能证无上菩提,原因在哪里?他虽然是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他不修一切善法,他住在空里面,他不修善法。他真的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无事,这是二乘人的观念,所以他不能证菩提。菩萨两边不住。两边不住,本经前面所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你要晓得,前面这一句就是「应无所住」,修一切善法就是「而生其心」。这两句合起来,跟前面「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个意思。懂得「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如何落实在我们生活上,我们在日常工作处事待人接物,在这里面去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一段话不能不说,让我们知道从哪里做起,知道怎么做法。 【古德修行必须先悟本性,古人证道比今人多者,其最要原因实在於此。】 我们从事实上观察,知道这句话讲得没错。我们看《高僧传》,出家的修行人;我们看《居士传》、《善女人传》,在家的修行人,古人开悟证果确实比我们现在人多。现代人不要说证果的没有,开悟的都没有。这个修行,问题就严重了。什么叫开悟?我说得很浅显,有能力辨别真假、邪正、是非,这个人就算开悟了,我们今天这种能力没有。把假的当作真的,把邪的当作正的,把恶的当作善的,大有人在。这实在是错得离谱,错得太多太多了,真的叫盲修瞎练,迷惑颠倒。我们要问: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没有先悟本性、没有闻经;换句话说,经读的太少。也许有人说,我见到这些同修天天读经,读得不少!没错,是天天读经,经读得很多,不懂,不解义。不解义没用处,所以读经要解义,要懂得它的意思,读经要开悟。古德教初学,我教初学的,也是教你去念一部经,不要求解义。但是诸位不能够误会,我教你读一部经不求解义,那是过程,不是永久是这样。我教你只是三年、五年不求解义,不是叫你永远不求解义,那你就搞错了。开头的三年、五年,古人是讲五年,我是把时间缩短,三年,这三年是读经修定,心清净才会解义,心不清净不会解义,道理在此。三年把心定下来,心清净下来了,再听讲经,一听就开悟了。 这个道理就在《金刚经》上,「信心清净,则生实相」,不是讲得很明白吗?你的信心清净,一听,实相智慧就开了。我们一般人听经,为什么不开智慧?心不清净,心里面还有是非人我,还有贪瞋痴慢,用这样的心来听经,听一辈子都不会开悟。我们跟古人比较,毛病就犯在此地。不是古人他的天赋比我们强,没有这个道理。刚才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哪有古人比我们强的?没有!实在就是古人因缘比我们好,有好的老师指导他,他真肯做。先把心定下来,然后再求智慧。智慧实实在在讲,金刚般若 第一。 也许同修又问,我们曾经听人家讲,佛法里头「开智慧的《楞严》,成佛的《法华》」,你为什么说「开智慧的《金刚》」?《金刚经》开不了智慧,去读《楞严》去。《金刚经》开的智慧是金刚智慧,比《楞严》圆满,但是《金刚经》很不容易懂,《楞严经》好懂,《楞严经》讲得详细。《金刚经》里头字字句句含无量义,你虽然念,你看不出来;可是《楞严经》上的意思浮在表面上,你能看得出来,容易开智慧,是这么个道理。而实实在在讲,要没有人讲还是很难,这就是佛在《法华》、菩萨在《大论》里头所说的,「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什么样的人说?过来人说。什么是过来人?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的人,那个人叫过来人。如果还是有人、有我、有众生、有寿者,那跟我们一样,不是过来人。他说还不行,为什么?他自己没开悟。必须真正是过来人,他的知见得佛的少分,不会说错。这是我们必须要知道的,为什么今人不如古人。 我们从另一个方面来讲,这是今人的缘分不如古人。现代社会讲大乘经,讲的人很少,要把这些大乘经的经义能讲得透彻,那就更少了。有一些老法师讲经,我初学的时候,听一些老法师讲经,这些老法师譬如讲《金刚经》,一般讲《金刚经》的时间不会超过一个月,大多数都是半个月、二十天、一个月,这一部《金刚经》就讲完了。我曾经听过,法师讲经前面讲得很详细,后面愈讲愈快,到后面念念就完了。那个时候我们年轻,我们当学生向老法师请教,「老和尚!你这个后头,为什么这么简简单单念过去,一下就讲完?」他告诉我们,他教我们,其实他教我们是错误的,不是正确的,我们现在明白了,那个时候不懂,他说:后面没有人听,你还讲它干什么?人听经的耐心不久,前几天他是来捧场,到后头不来听了,念念就算了,赶快结束了。这样一个心态来讲、来听,诸位想想,你怎么能开智慧?我们在这个经上,前面说过,前后两半部,《金刚经》的后半部意思深,前半部的意思有深有浅,后半部的意思唯深无浅。你要不细讲、讲得透彻,怎么对得起人?人都跑掉了,总还有几个人坐在这里听?有一个人坐在这里听,那你就对不起他,「佛氏门中,不舍一人」。听浅义的人当然多,听深义的人他听不懂,听不懂他就没味道。所以听经听到最后人愈来愈少,正常的。愈讲愈深,深了他听不懂,听不懂他就不来了,这是事实。 讲经的人一定要细讲,剩一个人也要细讲,没有人还要细讲。什么原因?我们现在在录影、在录音,现场一个人都没有了,不要紧!这个带子会流布十方,全世界的人都在听,这都是事实,全世界的人都在听,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听!尤其是现在,我们这个带子将来都会送到国际网路上,国际网路能够收到我们这个资讯的,现在五千多万,五千多万个单位能够收到我们这个资讯,你就晓得,我们讲经不重视现场,现场有没有人听不要紧!我们晓得全世界有五千万个电脑,可以收到我们这个东西,而且这个还流传久远。要是不认真不详细的讲,怎么能对得起佛菩萨?怎么能对得起一切众生?这就是说,我们经一直到最后一个字,也要详详细细来说明,决定不能含糊,决定不能够笼统,道理在此地。从前这些老法师跟我们说这个话,我们想想也不能怪他。为什么?他那个时候没有录音、也没有录影,都是现场,现场人一天少一天,快点结束,也有道理,也对。我们读这一段文,实在讲很有感慨。再看底下第三段: 【以无我修一切善法,是明任是何法,平等平等。以此平等心,观一切法,随应而修,不可存高下心也。】 这是先说明修行人必须要具备的心态,我们所谓心理的态度,这个要正,也就是我们常讲的菩萨心。你看善财童子参访,五十三参,诸位看经文,这个印象会很深很深。善财每参访一位善知识,在请教之前,一定先说我已经发菩提心,不知道怎样修菩萨道,学菩萨行;菩萨道就是存心,不晓得怎样存一个觉而不迷的心,怎样修菩萨行?菩萨行就是修一切善法,菩萨道就是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先要懂得我要用什么样的心,要用万缘放下的真心,因为你有一样放不下,你那个心叫妄心,就不是真心。真心是清净心、平等心,清净平等心里面一样东西都没有,真心,然后修一切善法,修一切善法是菩萨行。所以要有这样的心态,任何法,世法、佛法,法法平等,无有高下。记住《金刚经》上这句话,「是法平等,无有高下」,看一切法,用这个心来看世出世间一切法。随应而修,随应是随缘,随缘而不攀缘。不可存高下之心,就是离一切分别执著。有分别执著就有高下,离一切分别执著。 【善法,即指布施,布施摄六度万行。】 修一切善法。布施在本经我说得很多,因为经文上讲得多,我们也就解释得多,里面最重要的意思,这两个字包括我们一生全部的生活行为,这句话非常重要。我们举的例子,也举得很多。自己在生活当中,点点滴滴不为自己,都为别人,就是布施。我们做工为人家而做的,那就是布施;不是为自己,自己无我了,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了,这是完全不为自己。我们穿衣吃饭为谁?为众生,不是为自己,无我了。这个意思就比较深,大家要体会,要在这里体会。为什么我穿衣不是为我,我吃饭也不是为我,是为别人,这个奇怪!这个想不通。其实没什么想不通的,我这个身体是为大家做工的,我穿衣吃饭维持这个身体,是让它来为大众服务的,不是自己享受的;如果自己享受的,那就著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那就错了,那是凡夫。释迦牟尼佛他也要到舍卫大城去托钵,他也著衣吃饭,他为谁?他不是为我,为一切众生,他是布施。所以把自己的身体统统都布施掉了,哪里是为我?穿衣吃饭都不是为我,这样才叫随缘而不攀缘。 诸位从这个地方去思惟,从这个地方去观察,然后你才晓得,菩萨行怎么个修法,菩萨道怎样养法,怎么样去养菩萨道,怎么样去学菩萨行,你就会了。真正学菩萨道、修菩萨行,你快乐了,你的境界,现前就转变过来。原来我们的生活很苦,苦不堪言!不要看到世间发大财的人,有财富,在社会上有崇高的地位,作大官、作总统,你要跟他们一接触,听听他们谈话,「我太苦了!我都要爆炸了,我不行了,支持不了!」他苦不堪言。我们一般人看到好羡慕,他苦不堪言,他日子过得好可怜!别人不知道,他自己清楚,他常常找这些知心的朋友叫苦。一转过来学菩萨道、修菩萨行,就自在了,真的是快乐、幸福、美满,他那个境界马上就转过来。还是那么多的工作,他为什么会快乐?因为从前一切所作为我做的,他有分别,他有执著,我的财富、我的地位、我的权力,他一切都有「我」,好苦;现在「我」没有了,为佛法、为众生,他在行菩萨道,快乐无比!愈做愈快乐,愈做愈有精神。从前做事情他累,他会做得疲劳,很辛苦!现在做的工作量比以前增加,他不感觉得累。他为什么不累?因为没有我了。过去做工作做多了,为什么会累?我做了这么多事情,我累了,他有「我」。「我」没有了,谁累?那个累找不到主了,所以他不累了;不但不累,给诸位说,他也不会生病。他为什么会有病?有我,我病了,我要死了。「我」都没有了,他病也没有了,死也没有了,统统都没有了。这个道理很深,但是句句都是事实,决定不是假的,所以《金刚经》后半部真的是唯深无浅,江味农居士讲的话一点都不错。但是这个深义,对我们的帮助实在太大太大,不仅仅是修行,就是生活会给我们带来真正的幸福快乐。由此可知,这个经不能不学,不能不懂,不能不讲。今天就讲到此地。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
净土法门法师讲其它经典、咒语、文集 |
其它法师讲《金刚经》 |
|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