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金刚经》第097集--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首页->所有文章 -> 净土法门法师所有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开示金刚经



 净土法门法师:《金刚经》第097集


 下载DOC文档  



  请掀开经本二百三十六面,请看经文: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何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於法不说断灭相。】

  这段经文是结显正义,我们看注解:

  【此节正是说明上来标示切诫一段经文之所以然】

  这一句是总结前文,说明这一段的旨趣。

  【上句明作是念之所以然,后半句何以故下,说明莫作是念之所以然。上段正义,至此方显。】

  佛说经的义趣,到此地显示明了了。为什么佛在前面说「作是念」,又教我们「莫作是念」,真正的意思在哪里?这是我们必须要明了的。

  【佛说此遣灭相一段文,正是阐明前云无法发菩提心之真实义。应潜心领会。】

  菩提心要不要发?佛在一切大乘经论当中,都劝发菩提心;如果不发菩提心,那就不是修学大乘。换句话说,大乘法就是建立在菩提心的基础上,怎么能不发?为什么佛在本经又说无法发菩提心?这里面的意思很深很深。金刚般若 是我们自性当中本具的智慧,自性清净,一法不立。如果有发菩提心,岂不是叫立了一法吗?有一个菩提心,心就不清净。这个意思,真的要很细心的去体会。发是真发,有没有菩提心?真心、本心原本就是个菩提心。但是诸位要晓得,菩提心之名也不可得,名是假名,绝非事实。假名有没有?有;决定无有自性。这些全是缘生之法,本经上说得很清楚,既是缘生之法,总不外当体即空,了不可得,那是你真正的菩提心。佛为什么在此地说明无法发菩提心?佛说的是真话。最怕我们凡夫初学,听到佛说发菩提心,於是以为有一个菩提心可发,在佛说法当中又生起分别执著,那就错了,那就决定不是菩提心。什么是真正菩提心?一切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那个心就是真正菩提心;有一丝毫的妄想分别执著,就不是菩提心。

  佛在《观无量寿佛经》中说,「菩提心之体是至诚心」。真诚到了极处叫至诚。什么叫诚?古人说过,「一念不生是谓诚。」由此可知,心里有一念就不诚。有念都是妄念,妄念统统放下,统统舍弃,这个心叫诚心。诚到极处叫至诚心,这是我们自性真心的本体。有体必有用,有用必定有自受用、他受用;也就是我们常说,「你用什么样的心对自己,你用什么样的心对别人。」对自己就是自受用,对别人叫他受用。佛告诉我们,对自己叫深心。深心,古德的解释叫好善好德。善跟德是什么?善德达到极处就是寂照。善是清净心,德是平等心,《无量寿经》经题上清净平等觉。他受用,则是大慈大悲。大慈大悲用现代话来说,就是清净平等的关怀一切众生,爱护一切众生,就是这个意思。尽心尽力的帮助一切众生,这是菩提心。菩提心虽然发了,可不能执著。为什么?执著就与性德相违背。佛教给我们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要发,发了决定不能够执著,所以佛才叫我们离开一切妄想分别执著,这是说「遣灭相」一段经文的深义,也是说明无法发菩提心的真实义,真实义确实如此。但是千万不要误会,无法发菩提心,那我就不发了,那你又错了,又著了相。这是凡夫的大毛病,不是著有,就是著空。佛教给我们要开智慧,开智慧是空有两边不著,两边不著的方法要发菩提心而不著相,就对了。下面一段说:

  【凡说理到精深处】

  《金刚经》的后半部,确确实实说理达到精深之处。

  【切须细辨】

  很仔细的去辨别,去体会。

  【不然,势必差之毫厘,谬之千里,走入邪道而不自知,危险之至。】

  这是《般若 经》自古以来难讲的地方。我们在古人注疏里面看到,唐宋以来,很多的法师大德们不愿意讲这个经典。原因是什么?怕大家听了这个经,曲解了意思,把意思解错了,领会会错了意,那个麻烦就大了。这个地方真的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此学佛所以要开圆解,要亲近善知识,为急务也。】

  我们如果稍稍留意,只要稍稍留意,观察我们常常往来的一些同修,你会发现确实有人自己以为修得很不错了,其实他是全盘错了。自以为修得不错,自己还很得意,一遇到挫折,一遇到障难,他就退去了。原因在哪里?没有能开圆解,没有能解如来真实义,是把佛的真实义错解了。亲近善知识也不容易,佛法的修学要靠缘分,缘分不是偶然的,多生多劫的善根、福德,才能够感得缘分。缘成熟了,遇到了,如果善根、福德不足,或者两者当中有一样不足,或是善根不足,或是福德不足,都容易曲解经义。虽遇到善知识,也很难得到真实的利益。由此可知,这个事情哪里能勉强?勉强不得的!

  古人说「师资道合」,学生遇到老师,学生遇到好老师,好老师遇到好学生,可遇不可求。那个遇就是善根、福德、因缘的成就,不是勉强得来的。往往我们见到一位好老师、真善知识,他在一生教学当中,跟他的学生绝对不只一个人、两个人,有徒众多到成千成万的,可是这千万学生当中,有几个真正得利益?可能只有一、两个,可能完全没有。而后才体会到,「可遇不可求」这句话的深义。真正善知识跟真正好学生,从什么地方能见到?从师生授受的态度当中可以见到。做老师的以真诚心传授,没有丝毫隐瞒,绝无吝法,这是老师和盘托出。而做学生的百分之百的顺从老师,老师和盘托出,学生也和盘接受,全部接受过来,决定没有在里面挑选,决定没有怀疑。诸位想想看,这样的老师、学生哪里去找?所以说非常非常的难得!

  正因为难,佛菩萨不出世。为什么?不出世是他的慈悲,因为出世,众生造罪业,众生不能接受佛法,那就毁谤佛法,毁谤佛法罪业就重了。所以佛菩萨不出世,不让你有机会造这个罪业,这叫大慈大悲。所以佛出现於世间,不出世於世间,皆是大慈大悲。在这种状况之下,我们如果自己发心真想学,怎么办?我在此地提供给诸位,唯一的办法是深培善根,佛门常讲修福修慧;修慧就深培善根,修福是广结法缘,我们从这里下手。只要用的是真心,只要有这个诚意,培养善根不是做不到的,可以做得到,也可以在五年、十年当中,将我们的善根培到一个相当的程度。一定要认真做,而后才能够感应道交。

  至於像经文当中讲到精深之处,很难体会,那要用什么方法?至诚恭敬的去读诵。等到你心地清净,《金刚经》上所讲的「信心清净,则生实相」。我不信,我就不会去读,我不会去诵,我当然信它。用读诵的方法,或者用听经的方法,一样。现在听经可以用录音带,可以用CD,一遍一遍反覆的去听。听多了,心定下来了,把妄想分别执著都放下了,都舍离了,恢复到心的平静,恢复到心平等清净,这个时候就生实相,生实相就生智慧。心生智慧,精深之理你自然就能体会;不但能体会,一定能够圆解。圆解两个字非常重要!能圆解,你一定能够圆圆满满、活活泼泼的应用在你的生活当中,那叫做受持。受持是真正把经义都做到了,都变成生活行持,不会有一点的差错。这里面,江居士这个注解里头,亲近善知识非常重要。

  【发无上菩提者,当生度生是本分应尽之责。】

  发菩提心最重要的就是要发这个心。度化众生是我们自己本分的事情,应该尽的责任。正如同父母培养儿女,你要养育他,你要教导他,这是你应尽的责任,是你本分的责任,所谓天职。一个发菩提心的人,他真的觉悟了。他觉悟什么?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如果没有这种觉悟,度众生一定不平等,一定不清净。我为什么要度他?为什么要帮助他?一大堆的问题。不知道宇宙人生是一体,真正觉悟的人他知道,这个意思前面说得很多。所以诸佛菩萨,他们确确实实是把度尽一切众生,认为是自己的天职,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

  【虽尽也等於未尽之心】

  虽然是尽了心、尽了力,还是等於没尽心、没尽力。为什么?芸芸众生这么多,你虽然是全心全力想帮他的忙,他现在还是不听话,还是不能接受。当然大乘法里,我们自己尽心尽力就是圆满,所以圆满不在相上讲,是在你发心上讲,发心圆满,功德就圆满。这是不论事相,戒律里头所说的,大乘论心不论事,小乘人是论事不论心,大乘论心不论事。发意圆成,就圆满功德,这是《楞严经》上讲的。可是心上圆满,事上真的还是没有圆满;因此,圆满的念头不能有,这是虽尽也等於未尽。

  【岂是说断灭诸法乎】

  诸佛菩萨他们表现在外面的态度,永远是那么样的谦虚,永远是那么样的诚恳,这就是事相上未尽,心行上圆满,事相上未尽,依旧要继续不断努力去做。虽做亦若无其事,亦无分别执著,这就是两边不住,这就对了。所以佛在这个经上,前后所说都是教我们明白这个意思,要认真努力去做,做了又若无其事,心里头不沾丝毫的痕迹。

  【又说若菩萨作是言,我应灭度无量众生,则不名菩萨者,亦是说不可存一我能尽责之心。岂是说断灭诸法乎。】

  这个理深要细细体会,菩萨要不要发这个心?要。诸佛如来常常劝勉我们发这个心,但是发心怕著相,你一著相,你是不是菩萨?是的,什么菩萨?权教菩萨,权是权巧方便,拣别你不是真正的菩萨。为什么?四相没断,「我应灭度无量众生」,我相,我是能度,众生是为我所度,你看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四相具足,则非菩萨。那个菩萨就是真正的菩萨,真菩萨;不是真菩萨,真菩萨离四相、离四见。离四相、离四见的菩萨是什么地位?圆教初住、别教初地,《华严经》上所讲的法身大士。《金刚经》上世尊讲菩萨的标准是法身大士,你虽是菩萨,不是法身大士。法身大士要离相,不能存著「我能度,众生为我所度」,不能有这个分别执著,有这个分别执著就错了。事天天要干,心里头清清净净、一尘不染,一个妄念都不生,那就是真正的菩萨。底下说,这都是我们回顾前面重要经文的开示:

  【佛得菩提无少法可得】

  这是经文前面我们都念过的。

  【这是说虽得而不存有所得,亦非断灭诸法也。】

  这是说明菩萨不说断灭相,诸佛如来也不说断灭相。佛有没有得无上正等正觉?佛有得,虽得,绝对不会心里头「我证了无上正等正觉,我得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果有这个念头,他又著了我相,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法相;换句话说,我执、法执都在,我法二执未破是凡夫,不是菩萨,他哪里能成佛?前面说过,法身大士我法二执已经舍掉,舍是舍心里面的妄想分别执著,不是舍事;事要照做,事不能舍。为一切众生种种示现,种种说法,从来没有间断过。无少法可得是心里头,心清净了,没有丝毫的执著;事上从来没有间断过,不疲不厌。这是甚深之理,要细心去体会,这才能觉悟。

  【证法身、得菩提,必须福慧双修,乃能悲智具足故也。】

  前面这两句,是我们所有学佛人念念希求的目标。证法身,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两句的意思,就是世俗里常讲的成佛证果,证无上菩提果。佛教导我们也是以此为最高的目标,要怎样才能够证得,证法身、得菩提?不要忘记,必须福慧双修,要修福、要修慧。福是事上修,落实在事相当中,佛为菩萨说的六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这五条是事,每天在修学,时时刻刻在修学,从无间断。修学的方法,前面说得很多很多,要记住。般若 是慧,般若 怎么修法?虽然是一天到晚、一年到头永无间断的在修,心里头若无其事,那就是般若 。跟佛菩萨一样,无有少法可得,虽尽心尽力等於未尽心力,要让你的心清净平等,这是慧。菩萨六大修学的纲领,在我们生活当中,一分钟、一秒钟都不能离开,要懂得一修一切修,穿衣也是六波罗蜜,吃饭也是六波罗蜜,生活当中点点滴滴尽是六波罗蜜,你这才叫福慧双修,你才能够悲智具足。悲智具足是应用在生活上,度化众生。普度众生,这个动力就是大慈悲心。一切善巧方便是智慧,没有善巧方便度不了众生,没有慈悲力量推动,你也不愿意度众生,一定要悲智具足。

  【欲证平等法身,诸法如义。】

  这是达到最高的境界,在修学上,这是真实的果报,这个境界最低层的就是圆教初住菩萨,我们常讲的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证得一分法身,就见得一分诸法如义。本经里面所说的,非一非异,无实无虚,这个境界你能够契入一分,这是法身大士。怎样才能够入这个境界?

  【必须尽歇狂心,一念不生,而后可耳。】

  这是难处!尽歇狂心是《楞严经》上所说的,狂心是妄想。「一念不生」必须把分别执著统统放下,也就是说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平等法身,诸法如义,才能够现前,你才能够契入少分。如果妄想分别执著还在,还是那么多,甚至於一天比一天增长,那个没有用处,这个事情难,真难!不少人以为佛法自己修学得很不错了,以为自己妄想分别执著都没有了,可是在他的心念、言谈、举止当中,我们看得出来,妄想分别执著十足的存在,没有减少几分,哪里谈得上功夫!诸位必须晓得,或者也说:「他理懂得了,他放不下!」你们觉得这个话说得对吗?有些人点头不错,很对!其实完全错了。正是因为理没通,所以他放不下;理是看破,看破哪有不放下的道理?没能放下,换句话说,根本就没有看破。那些道理,不过是在佛经、古来祖师大德口里,所谓是道听涂说而已,自己没有丝毫的领悟。他如果有领悟,哪有放不下的道理?他领悟一分决定放下一分,领悟二分决定放下二分,放不下是没入境界。这一点要清楚、要明了,才不至於自欺欺人;欺人还罢了,自欺亏吃大了,自己欺骗自己,完全不知道。这一桩事情《金刚经》的确帮我们很大的忙。这个经要常常读诵,常常去体会,真的帮助你看破,帮助你放下,也就是帮助你过诸佛菩萨的生活。

  【度尽众生而不著相,非说一生不度,而为断灭相。】

  这是再次为我们提示,度众生不著相,不是说一个众生都不度,那就错了。一个众生都不度,你就著了非法相,你著了空相,还是著相。度众生是不著空,不著相是不著有,空有两边不著,这才是正义。怎么可以说一个众生都不度?没这个道理,那是完全错了,那就是经上讲的断灭相。明白这个道理,就要能够举一反三,闻一知十。

  【行布施时,不应住相,并非不行布施,而成断灭相。】

  再举一个例子。布施在哪里行?就在生活当中行,在工作当中行。我们每天从早到晚,我们的生活为一切众生,这就是布施。我们无论从事於某一种行业,都是为了服务社会大众,那就是布施。我每天想这些事情,意业布施;我每天做这桩事情,身业布施;我宣导这些事情,讲解说明这些事情,口业布施。身语意三业都在修布施。布施不著布施相,这是三轮体空,你明白这个道理,持戒不著持戒相,忍辱不著忍辱相,精进不著精进相,那就是波罗蜜,那就是两边不住,那就是《金刚经》上所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由此可知,这些原理原则、修学纲领,确确实实可以用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使我们在生活里面得大圆满,使我们在工作里面得大自在,这是你真正得到佛法的受用,《无量寿经》上所说的「惠以众生真实之利」,这一点都不假。

  【应如是降伏者,是执著与断灭,两边皆要降伏,不是降伏一边。】

  降伏一边,还有那一边怎么办?所以它是全面的,它不是局部的;它是圆满的,它不是欠缺的。应如是降伏,前半部跟后半部都说到,所有一切执著要降伏,所有一切断灭的念头也要降伏。执著是妄想,断灭的念头也是妄想。所以在此地,我们做一个复习,想想前面佛给我们重要的教诲,这些经文句子。

  【但应如所教住】

  佛虽然是给须菩提说的,须菩提是我们的代表,为须菩提说的,就是为我们自己说的,为我们每个人说的。我们今天实际上所用的方法,巧妙到极处了。这在前面也多次的说过,我们用一句阿弥陀佛,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是福慧双修,就是悲智具足。如何修学法?生活里面,工作当中,处事待人接物,事情照做,认真努力做,心里面不离这一句阿弥陀佛,心里面就是想著阿弥陀佛,就是念著阿弥陀佛,跟《金刚经》讲的原理原则统统相应。而实际那个效果,比《金刚经》上讲的更要殊胜。为什么?《金刚经》上这个方法叫你「两边不著」,要真正达到它的标准,你才能开悟,才能见性;你的功夫不到,你开不了悟,你见不了性。要达到《金刚经》的标准,上上乘功夫。禅宗六祖惠能大师所接引的对象是上上根人,上根还不行,上上根人,中下没分。这个没分就是你可以修,你开不了悟,你得不到真实利益,解决不了六道生死的问题。可是念这一句阿弥陀佛,那个利益殊胜无比!功夫不到家也行,他能够带业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比修般若 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还要殊胜。为什么?依照般若 来修的,见性成佛也不过是圆教初住以上的菩萨而已。你看看净宗法门所说的,阿弥陀佛在四十八愿里面所讲的,这是我们净宗第一依据,四十八愿是阿弥陀佛自己说的。凡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不论品位,到达西方极乐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萨,这还得了!阿惟越致菩萨,一般大乘经上世尊常说的,七地以上。

  我们学佛的同修大家都知道,古代有一位龙树菩萨,了不起!龙树菩萨在中国,中国大乘八个宗派,八宗共祖,他是八个宗的祖师,哪一个宗里面祖师都有龙树菩萨,八大宗的共祖,那还得了!他是什么地位?初地菩萨。我们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七地菩萨,比龙树菩萨高多了,他是初地;初地到七地,他还要修一个阿僧只劫才能到七地。你就晓得净土的殊胜不可思议,净土法门真正是难信之法。我们念佛人是不是就比龙树高了?不行!比不上他,为什么?因为他老人家往生了,他也在西方极乐世界,他一往生,那个品位就高了。本来就是初地,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那个品位提升就太快了。这是我们不可以不晓得的。

  应如所教住,应该就像佛教导我们的去住,实在讲,佛教导我们就是要把心安住在阿弥陀佛上,安住在西方极乐世界上。

  【即是两边降伏,两边不住。】

  怎么念佛人是两边不住?两边是空有两边,娑婆世界完全放下,再不挂在心上,不住有;西方极乐世界一心忆念,不住空。岂不是空有两边都不住!决定往生不退成佛,符合金刚经上金刚般若 的原理原则。念佛法门与金刚般若 很相应,是一桩事情,不是两桩事情。

  【如是一无所住,自能得所应住,亦即是如所教住。若心有住,则为非住也。】

  这个心必须要两边不住,要若无其事;但是这个修行方法是真难,所以为什么要上上根人才行,中下根人不容易做到。用念佛这个方法,就大大的不相同。念佛说老实话,你心住在其他法上,那就错了;住在阿弥陀佛上,就正确了。这个地方讲,「若心有住」,我们住在阿弥陀佛上,住在西方极乐世界上,那是不是也是「则为非住」?不是的。那什么原因?因为西方极乐世界是法性土,弥陀名号是我们自性的德号,所以忆念弥陀名号,忆念西方世界依正庄严,这是把心安住在自性上,「唯心净土,自性弥陀」,这个对!这个没有错误。所以古德讲净宗念佛暗合道妙,表面上看到好像不符合,底下符合,暗中符合。从有念念到无念,从著相念到离相,暗合道妙。因此这个法门才能够普度一切众生,上中下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净宗不可思议,所以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赞叹,一切诸佛劝导我们;我们离开这个法门,想在一生当中成就,实在说不可能的事。

  【此经有无边功德】

  我们在此地念这一句,我相信同修们从开经一直到此地,听讲没有中断的人,你们会点头,能肯定,《金刚经》的的确确有无量无边的功德。因为它是整个佛法精华之所在,精髓之所在,是整个佛法修学理论的中心,原理原则都在此经。

  【而能信心不逆者,便为荷担如来,增福灭罪,当得菩提。】

  这里面关键的一句话,就是「信心不逆」四个字;如果真正做到这四个字,念佛往生决定是上上品往生。「信心不逆」,前面讲过,真的明了通达,肯定了,非照这个理论修不可,这才叫信心不逆。决定不能违背,一定要照办,这才叫信心不逆。信心不逆的成就,这底下三句:第一个「荷担如来」,荷担如来是续佛慧命,弘法利生。这样子说来,我们是不是要去讲经说法?诸位要晓得,讲经说法是续佛慧命、弘法利生的一种手段,手段方法多,无量无边,这是其中的一种。我不用这一种也可以,用其他的方式也行。其他什么方式?在我生活当中,在我工作当中,在我处事待人接物当中,我做出来给大家看。本经的开端,释迦牟尼佛每天都到舍卫大城去乞食,著衣托钵,那是金刚般若 波罗蜜,那是续佛慧命弘法利生,生活当中做到了。我们要懂这个意思,这也是在这个经上时时提醒同修的,我们要做一切众生的好榜样,诸佛菩萨是给我们众生做样子,做好样子的。我们学佛就是学这些,我们的思想,我们的生活,我们的言行,能不能为一切众生最好的榜样,最好的模范,这是真正的续佛慧命、弘法利生。我们的家庭是所有一切家庭的好榜样,让别的家庭赞叹你,向你学习;你在工作是一切工作的好榜样,你的事业是一切事业的好榜样,这是一个受持《金刚般若 波罗蜜》的学者。经上常常讲「受持读诵、为人演说」,演是表演,说就是讲经说法,演是要在生活里头做到,表演给别人看。释迦牟尼佛入舍卫大城,著衣持钵,那是演。须菩提一问,佛就说,前面是演,后头是说,不是单说没有演,他真做出来给我们看。佛做的是什么?总而言之一句话,就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心地清净、平等、慈悲,这是无住显示出来的。生心,每天工作照做,做得很认真;穿衣,衣服穿得整整齐齐的;托钵,钵拿在手上规规矩矩的,叫人看到生恭敬心。有演有说,这样才能够荷担如来。

  增福灭罪,那是当然之理。依照这个经典去修学,你在这里修福、培福,福愈培愈多,罪障愈来愈少,这是罪灭的现象。当得菩提,那是后来的果报。现前的果报,你所得的好处就是增福灭罪;将来得的好处,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前面讲的证果,证法身,得菩提。

  【而此义甚深,必须深解。】

  这个意思,就是佛所教的「应如所教住」。经有无边功德,这个意思深了,你不能深解怎么行?唯有深解,你才真正能够生起信心不逆,然后你才真正能够做到续佛慧命、弘法利生。

  【若依究竟了义说,法、报、应三身,皆是非常非断。】

  这是说实话,真正说实话了。法身、报身、应身,如来在果地上证得三身,三身都是非常非断,常跟断都说不上。假如我们套六祖惠能的话,这个意思比较容易体会。能大师那个例子,我们可以说常断是二法,佛法是不二法;非常非断就是不二法,那就是佛法。如果说有常有断,我们懂得那是佛的方便说,是对於初学的人而说的。为什么?初学的人没有见到事实真相,无始劫以来生活在妄想分别执著之中,他这个习气很深,牢不可破。如果佛说真的,他不能接受,他也不会相信,所以佛必须顺著他的习气,慢慢的来纠正,来诱导,因此佛说法有方便说,有真实说。不是佛不说真实话,说真实话,你接受不了,所以佛说方便法。法身不生不灭,报身有生无灭,应身有生有灭,我们听起来可以接受,佛讲得不错,我们看到是这样的。如果说法身、报身、应化身都是不生不灭,那我们听起来就迷惑了,我们不能相信。其实怎么样?法、报、应三身统统是不生不灭,这是给你讲真话。不但佛的法报应三身不生不灭,我们现前这个身也不生不灭,愈说你愈莫名奇妙。这是讲真话,我们的身也是不生不灭,所有一切万事万物都是不生不灭。到什么时候,你会点头同意、肯定?当你证到无生法忍,你就点头。无生法忍是一切法无生,无生就无灭,就是一切法不生不灭,你看到了,看到这个事实真相。忍是认可的意思,佛讲这个话我同意,我赞成,忍是同意的意思、认可的意思、肯定的意思,对於佛所讲的一切法不生不灭肯定。

  这个境界,在大乘经上佛说的,七地菩萨,七地菩萨见到宇宙人生的真相不生不灭,所以证无生忍。《仁王经》上说的,七地菩萨证下品无生法忍,八地证中品无生法忍,九地证上品无生法忍,无生法忍三个位次。我们念佛人回向,花开见佛悟无生,花开见佛悟无生是什么地位?最低限度是圆教七地菩萨的地位,七地、八地、九地无生法忍,花开见佛悟无生,这个品位那么高。

  【此经曰如来,指法身说。具足相,指报身。三十二相,指应身。】

  这个我们在《金刚经》上看到多次了,此地非常明显的为我们表示出来。三身,凡是讲如来,都是指法身,都是指自性,从自性这方面说的。凡是讲具足相,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这叫具足相,报身。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是应化身、应身。释迦牟尼佛当年出现在我们这个世间,在我们这个世间就是这种应身,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三身并说,以明不应取相,不应灭相。】

  为什么不应取相,不应灭相?因为相非常,所以不应取,相非常。为什么相非常?这个事实真相,佛不是没说,佛说了,我们很不容易体会,佛跟我们讲刹那九百生灭业因果报的相续相,这就是把非常说出来了,也显示出不生不灭。佛这种说法,实在讲还是不得已的一种方便说;真实说,不止刹那九百生灭,不止。这个刹那当中,九万、九十万、九百万、九千万、九万万分之一都不止,但是这样说法,我们听了反而迷惑。所以佛以方便法靠近,这个说法接近事实真相,接近,愈说愈接近,这叫善巧方便。这是为什么不应取相,所以然的道理说出来了。为什么不应灭相?因为他确确实实现相,相不会灭的,相只有会变,相会变,相不会灭。相既然不灭,相是体之相,性体不灭,性现的相怎么会灭?当然不会灭的。所以你就不应执著,或者说断灭相,不会断灭的;你说断灭相,那你看错了,你也说错了,不是事实。底下有,我没有看到,

  【因其非常,故不应取。因其非断,故不应灭。】

  这个意思已经说出来了,诸位从这个地方去体会。但是这个问题虽然讲了这么多,你不能把它应用在生活上提起观照,你很难得受用。许许多多的学佛人,读经、听经的时候,好像很明白,读完了、听完了,他又迷了,老毛病、老习气又犯了。原因在哪里?观照功夫提不起来。譬如我们刚才讲的,你真正提得起来,无论对人、对事、对物,你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有一切现相,就用佛的话来说,刹那九百业因果报的生灭相续相。你能够念念不忘,用佛知佛见来看人、看事、看物,你还会不会执著?当然不执著了,你自然就放下了。为什么放下?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你怎么会不放下?贪瞋痴慢疑统统断掉了。世间人为什么妄想那么多,忧虑那么多,得失念头那么重,对於这个事实真相一无所知,以为这一切法是真的,以为真的能得到,殊不知一场空,全是假的,没有一法是真实的。一切法皆空,因果不空;一切法皆假,因果不假。因为因果不空不假,所以佛教给我们而生其心。因果为什么不空不假?因果能变,能变现相,才能改变。善因就把现相改善了,改成善果;恶因就把这个现相改成恶报,善恶果报从哪里来的?从生心。所以你要懂得生心,善心就是善的念头,一定有善果,恶的念头一定有恶报。你才晓得,六道轮回怎么来的?六道轮回就是我们善念、恶念变现出来的,善念多就变三善道的境界,恶念多就变三恶道的境界。所以,要晓得因果不空。诸位一定要懂得这个道理,要明了事实真相,不要听了《金刚经》上什么都空,因果也没有了,那就不得了!那你造作罪业将来必堕三途,就是前面讲的「差之毫厘,谬之千里」,走入邪道而不自知。佛不害你,经也不害你,是你自己把意思搞错了,会错了意思,这就不得了!

  【经旨,这是本经的宗旨,明明是显三身非常非断之义。】

  说明这个道理,说明三身非常非断;换句话说,就是万法非常非断。在万法就讲得太笼统了,举一个例子,举如来果地上的三身,其余的就可想而知,就不必麻烦了。

  【非常非断之义明】

  这个道理清楚了,真的明了了,

  【非一非异之义因而更明】

  非一非异是本经里面重要的义理,我们在前面也用了很长的时间,为大家说明,这个道理确确实实难懂。如果你把非常非断的意思搞楚清,非一非异就好懂,就会更清楚。非一非异涵盖了一切法,一切法从相上讲,非一,不是一个,千差万别;若从性上讲,没有差别,就是非异,异是两样,没有两样;体性是一个,相状千差万别。体性非断,现相非常,它会变化;常就不变,非常。诸位想想,非常非断、非一非异,意思是一个不是两个;再跟你说非生非灭,还是一个意思。实在讲般若 说理、说事都非常精深,不仅是理精深,事相也说得精深。现代科学确实给我们帮了很多的忙,我们借重现在科学,融会在经义之中,使精深微妙的义理,我们也能够体会到几分,这不能不感谢近代的科学。从这个地方我们也联想到古人,古人怎么能信?怎么能领会?怎么能证得?我们不能不佩服!我们真的佩服得五体投地。

  【然后见圆而知正也】

  你不懂这些精深微妙的义趣,你的见解不圆,你的知见不正。见解不圆,知见不正,你的生活就没有办法离苦得乐。何以故?圆见正知才能够破迷开悟,破迷开悟之后,才能够离苦得乐。所以修行一定要先开智慧,先解后行,要圆解,大开圆解之后,然后就圆修圆证。《华严》四科,我们《金刚经》这个本子也是四科,信解行证,解在行之先,一定要先开圆见,先开正知,而后你修行就一帆风顺,没有障碍。再看后面这一段:

  【定慧约修功】

  我们讲戒定慧三学,这都是就修行功夫上来说的,功夫有浅深之别。

  【寂照约性具】

  寂照是自己本性当中本来具足的。寂是什么?寂是性定。《楞严经》上所讲的「首楞严大定」,那不是修来的,是自性本定,自性本定在大乘法里也叫寂。照是什么?照是自性里面本来具足的般若 智慧,也不是修来的。寂照都是性德,寂是性定,自性本定,照是自性本具般若 智慧,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是寂照的意思。寂而常照,照而常寂,什么人有?见了性的人就有了,《金刚经》上所说的诸佛如来,如来就是见性了。诸佛,就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圆教初住菩萨,破一品无明,见一分真性,他就有寂照,就寂而常照,照而常寂,他就有了。所以圆初住菩萨就是诸佛如来。我们现在没见性,要怎样才能见性?要修定、要修慧。这是论修行功夫,我们的定慧怎么个修法?我们看底下的注解:

  【必须离名绝相,依本寂以修定,依本照以修慧。】

  我们就看这两句。这个标准高,说起来还勉强,我们能不能做得到?这种修法,就是大乘常说的,始觉合本觉,修定修慧是始觉,本寂本照是本觉,始觉合本,始本不二,那叫究竟觉。这个话我会说,我很熟,但是做不到。做不到,这个话就是一句空话,没意义!可是我们自己要晓得,《楞严》上真的是为我们透出这个消息。本寂本照在哪里?佛在楞严会上说,就在我们六根门头放光动地,不在别的地方,就在六根门头。六根门头是眼耳鼻舌身意,就在这里。怎么个修法?交光大师所讲的,跟这个地方所讲的一个意思,但是这个话是不一样的。交光法师讲的舍识用根,跟此地讲的「依本寂以修定,依本照以修慧」,意思完全相同。

  六根本定,六根本照,我们举一个例子,就不必讲六样,讲一样其他的都可以以此类推。我们以眼见,我们眼睛看外面的境界,这个境界在佛法讲色相,眼睛看外面的色相,看得很清楚、很明白。眼睛就像一面镜子一样照见,照得清清楚楚、了了分明是慧,是本照。虽然照,这里面确实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妄想,那是定,本寂。眼如是,耳鼻舌身样样都如是。我们在见的时候,他会打妄想,会起心动念,这个很好看,多看几眼,那个不好看,不想再看它了,这是定也没有了,慧也没有了。你心动,你在这个境界上起了分别执著,起了好恶,起了贪瞋痴,你就错了。如何保持见色闻声,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那就是这两句话,依本寂修定,依本照修慧,就是这两句话。

  交光大师在《楞严经》注解里面,教给我们用的这个方法,他没教错。但是我们就是没有法子用得上,见色闻声还是会起心动念,还是会分别执著,那就没法子。方法不是不好,理论没错,问题出在哪里?问题出在我们自己无始劫来习气太深,业障太重,习气太深,这个方法没有办法,改不过来。正是因为改不过来,所以佛才教给我们念阿弥陀佛,这个方法我们可以做得到,但是也要警觉心很高;如果警觉心不高,阿弥陀佛忘掉了,那有什么办法?那就没有法子了。功夫怎么用?当我们见色闻声,心里面如果起了妄想,起了分别执著,赶快阿弥陀佛;用一句阿弥陀佛把那些妄想分别执著压下去,降伏其心。用什么降伏?用阿弥陀佛降伏其心,用这个方法。这样的人会念佛,他真会念佛。有人一天到晚拿著念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念念相续,没错!但是念念之中都把妄想分别执著压下去,这个念佛叫功夫,有功夫。如果一面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面还在打妄想,那什么都完了,那只是样子而已。古人讲的你一天念十万声,喊破喉咙也枉然,没用处!功夫得力不得力,就是你这一句阿弥陀佛,能不能把所有一切的妄想分别执著统统伏住?降伏其心,我们用这种方法,比般若 的方法好。这个方法,业障深重、习气深重行!还能用得上。般若 里面,你用本寂本照,那你的业障习气重,完全用不上。所以这一句阿弥陀佛好,你真肯用,当然开始有困难,开始想压压不住,只要你真肯压,真肯干,就得诸佛护念,就得诸菩萨来帮助你,所谓是三宝加持。慢慢会叫你功夫得力,能叫你伏得住,伏住之后,你就能够得功夫成片、得一心不乱。

  【定慧修功,圆满均等,便能寂照同时,便是证得法身。】

  这是讲证果。要定慧功夫相等,这个很重要!功夫不等,偏重在慧,偏重在定,这样的人很多很多。虽然也能得一些利益,得一点好处,不能见性。这就是为什么权教菩萨,权教菩萨在圆教里面是十信位,没到初住;在别教里面是三贤位,别教的十住、十行、十回向都没见性,初地才见性。为什么有这些差别?就是他定慧不等,有的修行人偏重在定,有的修行人偏重在慧,定慧不能够均等,所以他不能见性;一定要圆满均等,寂照同时。寂中有照、照中有寂是自然的,没一丝毫意思在里头,这个时候就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证得法身了。

  【报应二身,即复显现。】

  证得法身的时候,报身一定现前。报身是自受用身,你自受用身就变成报身。应身、化身也现前,应身、化身是与十方世界一切众生感应道交,这前面说过,自己并没有意思在,如果有意思在那就错了,自己没有意思在。众生有感,佛菩萨自自然然有应,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应以什么身得度,不是菩萨说「我应该以什么身」,没有这个念头;应以什么身是众生的意念,众生那一点微弱的意念,可能他自己都不晓得。因为菩萨的心很清净,因此这个感应对他来讲很灵敏,我们这个念头非常的微弱,像那个电波一样,很微弱的电波,但是他那个心感应非常灵敏,再微弱的,他都能够接收得到。微弱的波,甚至於我们自己都不知道,这是有的时候,佛菩萨,「我没有想你,你怎么来了!」其实你已经动了念头,你不晓得,就是你那个波很弱,能够感应他来。所以即复显现。

  【性虽随缘现相,而仍超然不著。】

  虽然现相,虽然说法,他还是若无其事,还是如如不动,就像《金刚经》末后所说的:不取於相,如如不动。

  【是言法尔不著,本来不著。】

  确实有这个意思。法尔是自然的意思,自自然然不著,清净心中确确实实不著,本来不著。由此可知,我们讲「著」,也是一个虚妄的执著,不是真的,是妄想。真心本性里头没有妄想,哪来的著不著?这个意思愈讲愈深,愈讲愈细,一定要细心体会。今天就讲到此地。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净土法门法师讲其它经典、咒语、文集

净土法门法师讲阿弥陀佛四十八愿     

净土法门法师讲阿弥陀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八大人觉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般若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报父母恩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大悲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大集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大势至菩萨圆通章     

净土法门法师讲当来变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地藏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法华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梵网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公案     

净土法门法师讲观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华严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净土法门法师法语精华录     

净土法门法师讲净宗朝暮课诵     

净土法门法师讲楞严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楞严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六字大明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普门品     

净土法门法师讲普贤行愿     

净土法门法师讲十善业道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坛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往生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文钞     

净土法门法师讲无量寿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心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信愿行     

净土法门法师讲药师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圆觉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占察善恶业报经     


其它法师讲《金刚经》

本源法师讲金刚经    

昌乐法师讲金刚经    

常福法师讲金刚经    

超然法师讲金刚经    

彻悟禅师讲金刚经    

传喜法师讲金刚经    

传琰法师讲金刚经    

慈诚罗珠堪布讲金刚经    

慈法法师讲金刚经    

达真堪布讲金刚经    

大愿法师讲金刚经    

涤华禅师讲金刚经    

法清法师讲金刚经    

法悟法师讲金刚经    

佛光法师讲金刚经    

嘎玛仁波切讲金刚经    

光明禅师讲金刚经    

HT法师讲金刚经    

宏圆法师讲金刚经    

慧净法师讲金刚经    

慧律法师讲金刚经    

济群法师讲金刚经    

戒法法师讲金刚经    

界文法师讲金刚经    

净慧法师讲金刚经    

久晃法师讲金刚经    

理证法师讲金刚经    

梦参老和尚讲金刚经    

妙华法师讲金刚经    

明奘法师讲金刚经    

蕅益大师讲金刚经    

普献法师讲金刚经    

其它法师讲金刚经    

仁禅法师讲金刚经    

仁达法师讲金刚经    

仁清法师讲金刚经    

圣凯法师讲金刚经    

圣严法师讲金刚经    

圣一法师讲金刚经    

圣赞法师讲金刚经    

索达吉堪布讲金刚经    

倓虚法师讲金刚经    

通觉法师讲金刚经    

惟贤法师讲金刚经    

贤宗法师讲金刚经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讲金刚经    

星云法师讲金刚经    

虚云老和尚讲金刚经    

宣化上人讲金刚经    

印光大师讲金刚经    

印泉法师讲金刚经    

月悟法师讲金刚经    

月溪法师讲金刚经    

昭慧法师讲金刚经    

智能上师讲金刚经    

智泉法师讲金刚经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讲金刚经    

宗性法师讲金刚经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www.cnbudd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