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金刚经》第098集--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首页->所有文章 -> 净土法门法师所有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开示金刚经



 净土法门法师:《金刚经》第098集


 下载DOC文档  



  请掀开经本第二百三十八面,第三行,从注解第十四段看起。

  【诸佛与大菩萨,为利众生,恒现报身及应化等身生灭之相,而不住著法身。就其有常住法身而不住言,故曰法身非常(不住涅盘)。虽不住,因其常在大定之中,故所现相尽管生灭炽然,而法身常住自若。所谓过一切相,不著於相者,实由於此。故又曰法身非断(不住生死)。此是定慧修功圆满境界。】

  这一段的开示也非常之好,在学佛同修来说,这也是重要的佛学常识。为什么大乘法里面常说「法身非常非断」,这是依什么说的?这里为我们讲清楚了。诸佛与大菩萨,这个地方是通指圆教初住以上的果位,一直到究竟佛果,都包括在这一句当中。诸佛菩萨证果之后,他们唯一的事业就是度众生,帮助众生破迷开悟,帮助众生了生死脱轮回,圆证无上菩提,这是菩萨的事业。为这一桩事业,诸佛菩萨在虚空法界无量无边的刹土随处现身。所现之身,有报身、有应化身。示现报身的,譬如我们讲的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为利众生示现净土,示现的报身。而实在说,阿弥陀佛也是久远劫就成佛了,决定不是法藏比丘修行五劫就成佛的,诸位晓得那是示现的。正如同释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北印度迦毗罗卫国示现的应身相同,他也决定不是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而证无上菩提的,久远劫早就成佛,所以示现的。世尊为我们示现的是应身,弥陀为我们示现的是报身,这是不相同的所在。这种不相同是不是佛的意思?给诸位说,不是的,是机感相应,众生有感佛则有应,就连西方极乐世界也不例外,也是十法界一切众生有感,阿弥陀佛有应。应化身有生有灭,佛所示现的报身是有生无灭,唯独法身不生不灭,法身没有生灭。佛不住法身,这里关键的意思在此地。他证得法身,尤其是究竟佛果,他们证得的是圆满的法身。虽然证得圆满法身,他不住,我们要体会这一点意思。他为什么不住?那叫大慈大悲。就其有常住法身而不住,所以说法身非常。法身非常的意思跟不住涅盘的意思完全相同。因为他不住,所以随类现身,十方应化。

  虽不住,因其常在大定之中,这是我们在大乘经上常常读到的,「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不但报身常在定中,即使佛的应化身也是常在定中,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这个意思前面都曾经细说过。以佛说法而言,世尊在这个经上明白的告诉我们,佛说法不但是无有定法可说,佛实在是无法可说,所谓说而无说,无说而说。为什么说他无说?常在定中。就是示现的应化身,也从来没有起心动念过,所谓是六根对六尘的境界,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这就是在大定之中,这就是涅盘的意思,就是法身的意思。故所现相尽管生灭炽然,像释迦牟尼佛所示现的应身,住世八十年,世尊是八十岁入灭的,为大众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这是生灭炽然,我们凡夫看到这个现象。而法身常住,法身是理体,报身、应身是从体起用,从体上讲清净寂灭相。

  所谓过一切相,过是超过。不著於相者,实由於此。佛在这部经上教给我们修行的总纲领、总原则,这个纲领、原则通一切法门,所谓是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都不能违背这个原则,这就是「无住生心」。这是教给我们为什么要不住於相,这个在此地不必再多说,前面已经说得很多了。

  「故又曰法身非断」,非断是不住生死。总而言之,这一段里头要紧的就是「不住涅盘」、「不住生死」。不住涅盘就现身,现种种身,说种种法,利益一切众生;不住生死就是永远在大定之中,从来没有起心动念过,这就是不住生死,这就显示法身非断。这也是我们修学的大总持法门,我们应当认真努力来学习。因为佛菩萨不住涅盘、不住空,涅盘是性体,性体空寂,不住空而现相,虽现相而不住有。不但应化身他不住,报身也不住,法身也不住,三身圆满证得,三身都不住,这才叫真的证得。一住那就坏了,决定住不得的,定慧功夫才能够圆满,如果有住,功夫就不圆满,这是法身大士们的境界。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真正会用功,真正会修行,所谓的历事炼心。历是经历,我们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当中用功夫,用什么功夫?修定修慧。不管你修什么法门,总不外乎定慧这两个原则。修定就是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这是修定,定是这个修法的。除了修定,还得修慧。慧是怎么修的?慧是外面六种境界清清楚楚、了了分明,一点都不迷惑,这叫修慧。所以慧在定中,定在慧中,定慧等学,定慧等运,这是真会用功,真会修行。我们在这段文字里面,要是能把这个方法学会,我们的受用就不可思议。

  【三身非常非断之名,非异也。】

  异是不同。三身都是非常非断,都有这个意思,也都有这个讲法,这是不异。

  【而法身非常非断,与报应非常非断之所以然,则非一。】

  确实不一样。

  【故说一有种种一,说异有种种异。】

  就在诸佛菩萨所证得的三身上来说,一与异确实有种种不同。

  【且一中有异,异中有一。】

  由此可知,一跟异不是二法,一异如果是二法,那就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这桩事情是教我们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上去观察,但是见要圆,解要圆,面面都观察到了,你见就圆了。见圆,解就圆,这才能圆修圆证。最怕的是你只看到一边,没有看到另外一边,你在这里面生起分别执著,那就错了。所以必须面面皆到,才知道一中有异,异中有一。

  【执则皆非,不执则皆是。】

  可见得问题就是在分别执著,离开一切分别执著,没有一样不是,法法皆是。如果执著那就错了,法法皆非,不能执著。不能执著其所以然的道理,前面都讲得很多很多。能够执著的三心不可得,你所执著的无论是世法,无论是佛法,都是缘生之法。凡是缘生之法都无自性,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这说明了,能执、所执俱不可得。此地为什么讲常与非常,讲一与异,这是怕你有微细的执著,微细的执著还是有妨碍,妨碍你明心见性。这种微细的执著说实在话,对於你要想了生死、永脱轮回,已经没有妨碍了;但是要想达到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个微细的执著有障碍。必须要知道,必须要能把妄想分别断掉。

  【当如是见、如是知,如是见者则为圆见,如是知者乃是正知。】

  这个意思都说过了,有了正知正见,有了圆满的见解,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那就是圆修圆证了。

  【明了非常非断之义,则非一非异,其义乃得彻底,解得透彻。即诸法一如,是法平等诸义,亦皆彻底。】

  可见这个经的好处,确确实实能帮助我们契入大开圆解,大开圆解就是宗门里面的大彻大悟。我们虽然达不到这个境界,这部经念多了,意思稍稍明白一些,多少它会帮助我们放下一些;能放下一些,念佛功夫就能够得力,带业往生在这一生当中我们才有把握。所以《般若 经》上讲的,非常非断、非一非异、诸法一如、是法平等,这些都是《般若 经》的精义,最精华的部分,最精彩的句子。它的意思、义理无限的深广,要细心去体会,受用不可思议。再看末后这一段:

  【扼要之修功】

  这是讲到总持法门,我们修行要把总纲领抓住。

  【唯在不取相、不灭相】

  不取是不执著,不灭也不是有意远离它,都是对「相」说的。相不必执著它,也不必去远离它,为什么?它不碍事!

  【而以性为中枢】

  修行人要紧的是明心见性,无论修哪个法门,我们念佛也不例外。念佛如果要能得理一心不乱,生实报庄严土,你一定要参透「唯心净土,自性弥陀」,你看看还是以性为中枢。

  【岂但相不住,性亦不住。】

  前面,法身非常、不住涅盘,是性也不住。不住生死是相不住,不住涅盘是性不住。

  【并不住亦不住】

  如果还有个「我现在两边都不住了」,还是一个妄想在,两边不住这个念头也不能有。

  【通达此理以念佛,便得理一心。】

  你要是把这个道理明白了,参透了,会用了,在生活当中,在工作当中,在处事待人接物当中,你会用这个原则,那好!你念阿弥陀佛是理一心不乱,将来往生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净土,这是真实的上上品往生。从这一节显示,金刚般若 对於念佛法门实在是大有帮助。所以这个经我们要是跟《无量寿经》、《弥陀经》合起来看,利益无量无边。请看底下一段经文,下面这一科,约不受福德结无我:

  【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布施。】

  佛在本经为我们较量功德,这个地方是第六次,前面我们曾经看过五次。先把前提说出来,假设『菩萨以满』,满是圆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布施』。这个境界我们凡夫没有法子思量,真正是不可思议!我们看注解:

  【一切法无我,如曰无圣无凡、非一非异之理,亦是法法皆然。】

  「一切法无我」是真理,确确实实是宇宙人生的真相。法相宗里面发明这个事理,说得非常的详尽,一部《百法明门论》就是为我们说明这一桩事情。我们到底下一节再说,因为它的经文在下面一节。本经前面或者是大乘经上常说:无凡无圣、非一非异,跟这一句这个意思完全贯通,所以它也是涵盖世出世间一切法。

  【得无上果者,不废修福,但须不受不著耳。】

  这个开示就非常非常重要了。得无上果,我们把这个意思扩大来说,圆教初住菩萨,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那就是无上果。法身是无上果,证得一分也是证得无上果。从初住菩萨一直到如来果位证得圆满法身,这是《金刚经》上所讲的诸佛如来,这些人修福,对於修福从未间断。不但菩萨修福,佛修福,释迦牟尼佛修福,阿弥陀佛修福,没有一尊佛不修福。佛已经福慧二足尊,福慧都圆满,他还要修福吗?他还修福。我们要不要修福?那不修福行吗?佛在果地上还要修福,可见得修福是菩萨事业里面第一桩大事。修福就是修布施波罗蜜,普贤菩萨广修供养是修福。但是要紧的是修福可不能享受,可不能享福,可不能著相。为什么?享福一定著相,著相才会享福,不能著相,著相就错了。

  【又不可闻不废修福而又生贪著也】

  贪是烦恼的根源,无量无边的烦恼、生死,乃至於六道轮回,从哪里来的?从贪心里面生出来的。所以贪是根本,六道轮回的根本,一切罪业的根本。修福就怕你有贪心,所以教你不受不著,不受不著断贪烦恼,可以说你无始劫来所有的烦恼从根拔除了。自古以来,无论在家、出家的真正修行人,表现给我们看的,都是修苦行,他不享福。出家人修苦行的很多,在家人修行的,只要诸位稍稍留意,他的物质生活总是比一般人要降一等,甚至於降好几等。

  我们在历史上看到的,唐朝的庞居士,这是许多同修们都熟悉的。庞居士生在一个富有的环境当中,全家学佛,全家都证果,我们在《传记》、《语录》里面去看,应当是法身大士的境界。他把他家里面的财产装在一条船上,船划到大江当中,船底砸个洞让它沉下去,全不要了。不要了,怎么生活?编草鞋。草鞋在新加坡看不到了,中国大陆内地还有,用稻草编,用茅草编,编草鞋。一双草鞋卖几文钱,每天编几双草鞋卖几个钱,能度日那就够了,就很欢喜、很自在。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菩萨示现。教给我们一句话,人家说:你有钱,钱拿去做好事,不好吗?他告诉人说:「好事不如无事。」无事最好,好事不如无事。这就是一定要懂得修福,不能够享福;不能够著修福之相,你一享福一执著,贪心就又起来了。佛教菩萨修布施、修供养,目的何在?把贪的根拔掉。你修布施里面还有著相,还要享福,你这个贪烦恼永远不能拔除,那不是佛的目的,佛教给我们的目的要知道。

  【此中,借布施福德,显成不受者之为得无我忍。】

  在修布施里面,他能够修福不享福,修福不执著,成就了忍辱波罗蜜,他能忍!能忍才会有进步,才有精进波罗蜜,后面才有禅定,才有般若 智慧,这才像个菩萨,福慧才能成就。

  【又借无我功胜,结束前文所言菩萨应通达无我法之义。此节不过引一布施多福,以为下文不受作张本耳。】

  主要意思是后面一段,这一段是先说这个菩萨以满恒河沙数世界的七宝布施,举一个例子:修福,诸佛如来菩萨都修福。我们再看底下一段:

  【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於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

  这是两个比较,前面这位菩萨是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布施;后面这个菩萨,『若复有人』,这个人是『知一切法无我,得成於忍』。就像庞居士一样,庞居士所修的就是这个,得成於忍。这个菩萨所得的功德超过前面满恒河沙七宝布施的菩萨。我们看底下小注,这个意思很深很深。

  【一切法无我】

  刚才也说过了,这是宇宙人生的真相,你要是真正明了通达,那就是法身大士,不是普通人;就是《金刚经》上所讲的诸佛如来,那你也有分。

  【一部百法明门论所云】

  《百法明门论》是天亲菩萨作的,法相唯识宗的经典,也是法相唯识的纲要,也可以说是法相唯识的概论。它的文字不多,是天亲菩萨依据弥勒菩萨的《瑜伽师地论》,这是法相宗的一部大论,根本的论典。《瑜伽师地论》,弥勒菩萨将世出世间一切法归纳为六百六十大类。天亲菩萨看这部大论对於初学的人有困难,因为他说得太多、太繁琐,不是初学的人能够接受,所以将六百六十法再归纳,归纳为一百法,便利於初学,称之为《百法明门》。百就是,这一百法,诸位要晓得,展开来就是无量无边的世出世间法,把它归纳为一百大类。明是智慧,门是门径,这个题目的意思,你可以从这一百法里面找到一个开悟的门径,从这个门你就可以开悟。这是相宗入门的教科书。这部论的内容是什么?就是说明一切法无我,将一切法归纳为百法,归纳为一百大类,然后再给我们说明无我。两种无我:人无我、法无我;一切法无我。下面这个表解就列得很清楚。这一百法又分为五大类:

  【心法八】

  我们常讲八识,八识是属於心法,八大类。

  【心所有法有五十一类】

  心所有法就是心法的作用,从它的作用上分为五十一类。

  【色法十一】

  色法是我们今天所讲的物质现象、物理现象,都包含在色法里面。心是精神的一部分,色是物质的一部分。还有一类:

  【不相应行法】

  它有这些事,但是这些事它不是心也不是物,但是它也离不开心物,离开心物,这个法就不存在,可是它确确实实不属於心,也不属於色法,所以单独给它立个名叫不相应行法,有二十四。这四大类都叫做「有为法」,《金刚经》末后有一首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要懂得有为法是说的什么,就是讲心法、心所有法、色法、不相应行法,统统叫有为法。什么叫有为?有生有灭,刹那生灭,有生有灭。合起来这是九十四。后面还有一大类叫做:

  【无为法】

  无为法有六类。无为法是什么?没有生灭。像虚空,虚空我们没有看过它生灭,所以虚空就列在无为法里面;真如本性没有生灭,所以真如也列在无为法里面。合起来,九十四加六就是百法,把一切法分为一百大类。然后归结到无我。

  【人无我】

  你看看,人不外乎色、心跟不相应,《金刚经》上讲得很好,「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人当然无我。

  【人无我,法也无我。】

  心法、心所法、色法、不相应行法都是属於生灭法,从这个地方得到一个结论:一切法无我。因为无我,所以你不应该受,你受就错了,不但你享受错了,你执著也错了,不可以执著。我们看底下一段,还是解释这个问题。

  【此菩萨之大作布施福德而不受,所以称其得成於忍。】

  忍,他心是定的,只知道修福修得很快乐,修得很自在,不受福德,不受。我们常讲,随缘而不攀缘,执著跟享受是攀缘,离开,心里面没有这个念头,没有这个意念,一切随缘,随缘就自在了。随缘里面没有执著,没有贪受的念头,所以他得成於忍。

  【经旨并非不重视福德,惟当不著不受而已。亦实趋重於得忍。】

  经意的宗旨,我们要清楚,不是说不重视修福,那你就错了。诸佛菩萨没有不修福的,六度里面第一个就是布施,哪有不修福的?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一开头「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你看前三条都是修福,怎么不修福?《般若 经》里头佛教导我们,修福不可以执著,不能著相。为什么?你著相,你四相具足,你所修的福就变成六道轮回里面有漏的福报,这就搞错了。如果你要享受、要享福,也是六道里面的有漏福报,不是如来果地上的福慧二足尊,与那个不相干,没交涉了,这是我们要懂得。除这个意思之外,也非常重视得成於忍,这个很重要。忍是修行成败的关键,能忍就成功,不能忍就不能成就。成就与不成就,《金刚经》的标准是以「见性」定做标准;也就是说你能够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是《金刚经》上所说的菩萨,以这个为标准。忍是关键!六度里面说,你能够得成於忍,后面才有精进、禅定、般若 ,你才有成就;如果没有忍,你就不能成就,你所修的福在三界六道里面享受,你修的福不会是空的,一定会得福报。

  【一切法不外境、行、果。】

  前面我们是用《百法明门》来解释一切法无我,法相宗说的。相宗以外的经论,像《华严》、《法华》、《楞严》这些大经,也都讲一切法,但是不像法相宗的分法,法相是弥勒菩萨分析的,他分得非常微细,其他经典没有这么详细。这是一般大乘经上所说的,一切法不外境、行、果,把它分为三大类。

  【境是境界,五蕴、六根、六尘,这都是属於境。行,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大愿王。】

  我们净宗学会的同修,在行门里面我们就订这个五科,这是我们在日常生活行持当中的守则,我们要遵守的原则。

  【果,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乃至无上菩提。】

  这是果,这是大乘法。特地从初住说起,与《金刚经》的教义相吻合,初住的菩萨,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是真实的果报,大乘里面常常用这个方法来分。

  【无我,谓一切染净诸法,缘生体空。】

  染法是六道,净法是四圣,染净包含了十法界,诸位要晓得,十法界里面的佛,还不到初住菩萨,我们这是圆教,圆教初住菩萨破得一品无明、证得一分法身,他住在哪里?他住一真法界,不是十法界,诸位要晓得。十法界有没有佛?有,藏教的佛,通教的佛,他们没有破无明,没有证法身。天台家讲藏通别圆,藏佛跟通佛是十法界里面的佛,别教、圆教,那是一真法界了。所以染净,染是六凡,净是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都是因缘生法,当体即空,了不可得。我在哪里?当然无我,无我是事实。我们今天的大病,就是坚固的执著有个我,这是大病,这个事情真的是麻烦大了。念念当中有我,还有我所,我所有的,叫我所。我所有的是些什么东西?老实话,不外乎贪瞋痴慢。我贪、我瞋、我痴、我慢,总不外乎这些东西。一天到晚在造罪业,天天干这个事情,念佛不能往生。念佛往生的条件,心净则佛土净。你要把我、我所放下,你的心就清净,这样念佛才能往生;我、我所不放下,不能往生,念佛都不能往生。所以要知道,十法界缘生体空。

  【故一切法中本无有我】

  佛教给我们无我,正确的,没讲错!佛丝毫没有勉强我们,因为本来无我,你偏偏执著有个我,「我」是什么?「我」也是不相应行法。

  【当知所谓我者】

  这说明什么是我?我是什么?

  【即众生无明不觉】

  这个「我」的念头、「我」的执著,从哪里来的?从无明里头来的,从不觉,不觉就是迷。无明,我们说个粗的话,就是糊里糊涂,糊里糊涂、迷惑颠倒里面去建立一个「我」。你要是晓得这个事实真相,「我」是什么?我是无明,我是迷惑颠倒。

  【於一切法中妄生,妄就是妄想,不是事实,生起了分别执著之见是也,这个就叫我。】

  《金刚经》上前面我们念过:「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三心不可得,问你:「我在哪里?」你要是真正体会到三心不可得,我就没有了;我没有了,就恭喜你,你成菩萨,你是法身大士。为什么?你证无我法,这是法身大士。

  【而一切法性,本来空寂,那有此物,因其本无,故当除之也。】

  本来没有个我,「我」且没有,哪来的「我所」?所以要知道,我们今天种种苦难,你为什么这么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佛经上讲的八苦交煎。你为什么这么苦?就是你迷惑颠倒妄想当中生了一个我,你才受这么多苦难。如果你要是觉悟,本来没有我,事实上也没有我,无论在哪一法里头找,找不到我,你就解脱了,你就自在了,你就永远脱离轮回。就像观世音菩萨在《心经》里面所说的,「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这桩事情,由於我们迷得太久、迷得太深,佛在经上这样明显的为我们开示,我们听了也点头,也能接受,但是境界转不过来。转不过来是习气太深,转不过来,要转,不转不行。初学的时候勉强的转,用什么方法?布施。布施就是放下,布施就是舍,从容易的地方先做起。譬如先舍身外之物,身外之物我不贪,我不据为己有;「我所」,先把我所有的舍掉,先舍我所,然后进一步「我」也放下;我也没有了,那就成功了。所以这是两个大的阶段,要知道怎样去做。

  【此二句,上句是解,下句是行。合而观之,是明此菩萨解行成就。】

  知一切法无我,是解,得成於忍是行,这一小段经文合起来看,说明这个菩萨解行成就了。

  【又上句知是慧,下句忍是定。合之,便是定慧均等。因定慧均等,解行成就。所以所得功德胜前菩萨。】

  前面那个菩萨是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布施,这个菩萨的功德超过前面,前面是在事相上的布施,这个菩萨明心见性,那是那个菩萨不能够跟他相比的。

  【忍字,安安不迁。】

  不迁就是不动的意思,用现代的话来说,不为外面一切环境所诱惑,所以它是定的。两个安,意思是说心安,身也安,身心都不受外境的诱惑,这叫忍。必须功夫做到得成於忍,这叫真功夫。我们常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五欲是财色名食睡,六尘是色声香味触法,在你面前你还动不动心?如果还会动心,没用!你没有得到忍。这些东西在面前,如如不动,《金刚经》后面我们还没念到,「不取於相,如如不动」,就是此地「得成於忍」。得成於忍是什么样子?外不著相,内不动心,这是得成於忍。得成於忍就是你定慧均等,定慧均等就破无明。无明烦恼为什么破不了?定慧不均等。定慧均等就破无明,破一品无明你就证一分法身。所以这个功德不是前面大千世界七宝布施所能够相比的。

  【方为真实通达,真是菩萨耳。】

  真菩萨,《金刚经》前面有标准,四相离了,四见离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全都没有了。我们也很想破四相、断四见,怎么修法?这里好!教给你,你只要得成於忍,四相就破了,四见就断了。得成於忍怎么个修法?你一定要深深的明了,一切法无我,你要真正通达这个事实真相,真正通达一切法无我,你才能放得下。通达一切法无我就是看破;你看不破,你怎么会放得下?必须看破之后,你才真能放下,你才成功。真正放下,那就是外不著相,不取於相;内不动心,如如不动,这是法身大士。所以这是真实通达,真的菩萨,《金刚经》的标准,真菩萨。

  【须知解固居行之先】

  清凉大师的四分:信解行证,解在行之先。

  【然非如法实行,确有经验,何能深解。】

  这就说明,解跟行是相辅相成,你能够解得一分,你要不能做到一分,你那个解就不会进步。所以你一定要做到,你做到了,你那个解会进步,又提升了一分,然后你的行也跟著进步。解帮助行,行帮助解,解行是相辅相成的。到底哪一个在先,哪一个在后?不一定。但是最初一定是解在先,行在后;真正起修,不一定哪个先哪个后。所以你真正行,行当中有了经验,有了体会,你的解就更深入、更圆满。

  【前云,行由解出,解因行成。】

  能够达到圆解,是要真实修行功夫所成就的,你没有真实修行的功夫,你的解就不能够深,不能够圆,深解圆解一定要有真实修行的功夫。从这两句话,「行由解出,解因行成」,显示出它是相辅相成的。

  【即通达之真诠】

  真诠是真理,我们讲的通达世出世间一切法;你一定要这样的修法,你才真正能通达。

  【如是通达,乃得成忍耳。】

  得成忍也不是容易,得成於忍是要解行功夫圆满,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心里面若无其事,毫不勉强,真的放下。请看经文:

  【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

  这是这一个小段的结语,结论。

  【此节,正是开示学人,功夫必须做到如此,方能无我。故须释明成忍之所以然。】

  把得成於忍所以然的道理,要细细的说明,说明的原因就是要效法菩萨,为什么不受福德,修福德不受福德,归结到最后,就是教我们契入无我法,契入无我法那就是证果。

  【凡是菩萨,因其修福不受,方於无我成忍。】

  这一句很重要。凡是菩萨没有例外的,从圆教初住一直到等觉,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没有一个是例外的,每一位都是修福不享福。如果享福,他就不能够得成於忍;因为他修福不享福,所以他得成於忍。因为他得成於忍,所以能够在六道十界应化度生,像《普门品》里面所说的,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示现什么身。我们世间的人求佛菩萨,佛菩萨一定化身在人间,畜生道里面求佛菩萨,佛菩萨要示现畜生身,饿鬼道里面求佛菩萨,佛菩萨要示现饿鬼身。六道三途苦!唯有菩萨得成於忍,他才不在乎,他不享福,他要享福不会到六道里头来,六道里面太苦了!这就是说明他不受福德,在六道里面度化一切众生,修福!所以,不能得成於忍,怎么能做得到?

  【因不受故,所作福德尽成无漏之功德。】

  这经文上讲的,他的功德超过前面的菩萨,为什么?他不受,不受,福德变成功德;如果受的话,功德就变成福德,功德没有了。功德跟福德不一样,福德不能明心见性,功德可以明心见性,可以见性成佛。下面再把受的定义,做一个简单扼要的解释,什么叫受?

  【心有其境,名之曰受。】

  你心里面没有放下,诸位要知道,事上放下了,可是心里还挂念著,你还是在受;可见得这个受的意思,必须心里头没有挂碍,没有牵挂,真的舍干净了。

  【今曰不受,正明其心空无境也。】

  他的心恢复到本性,真心本性里面没有一物,《六祖坛经》里头讲得很好,「本来无一物」。如果有一物,你还在受,你没有做到不受。不受就是本来无一物,心里面干干净净,一丝毫牵挂都没有,古德常讲一丝不挂,用这个来形容心里面干干净净,没有丝毫的牵挂,这个才叫不受。由此可知,不受不是在事相上讲的,相没有妨碍,事事无碍。什么东西有碍?心里头有碍。心里面真放下了,事上就无所谓,才真正能做到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可见得普贤菩萨这两愿,如果没有得成於忍,做不到!一定要先得成於忍,恒顺、随喜才可以做得到。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

  佛讲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修福不受福德,须菩提哪里不知道?明知故问,代我们问的,为什么菩萨修福不受福德?

  【问意要在令大众彻底明了,皆能达於不受之地。】

  须菩提问这一句话的意思在此地。

  【知此问重要,当於下节开示,加意体会也。】

  这一问的确很重要。为什么?我们如果真正明了它的道理,明了它的事实真相,我们才肯发心学习。菩萨是我们的榜样,我们要向他学习。所以理跟事不能不清楚、不能不明白。下面世尊要为我们开示,这些开示非常重要。字字句句不但含义深广,在修学,实在讲修学就是生活,在生活上显示出来的是大用无方,所以我们应当要特别留意。

  【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著,是故说不受福德。】

  佛把这个道理说出来了,说明为什么不执著。

  【初句言作福德,使知虽不受而应作。】

  菩萨绝对不是说不修福,可以说从无间断的修福。我们世间人贪图福报,有的时候修福还会间断。菩萨不贪图福报,修福从来没有间断,为什么?那是性德,真的是开发自性。

  【不可因不受之言,误会修福可缓。】

  那就错了。

  【当知作福德,即是修六度,是从大悲心出。诸佛如来,以大悲心为体。因於众生,而起大悲。因於大悲,生菩提心,云何可缓乎。】

  这就是说明,菩萨修福非常积极,特别是《华严经》上的普贤菩萨十大愿王,愿愿在结论的时候都告诉我们无有疲厌,从来没有休息,没有感觉到疲倦,没有感觉得厌恶,认真努力不断的在修。什么是修福?六度就是修福,十愿就是修福,我们净宗学会订的五个科目都是修福,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大愿王。绝对没有说修福可以缓一缓,修慧要紧,殊不知慧在福中。修福不著相就是修慧,修福不受福德就是修慧,可见得福跟慧是分不开的。如果修福著相,那就有福没有慧,修福要是享福,有福没有慧。只要不著相、不享福,慧在其中,真的教你开智慧。底下说得好,完全是《华严经》的教义,作福德就是修六度,这是从大悲心出。为什么不享福他会去修福?在一般人讲,我既然不享福,我福也不要修了,这是正理,很合乎逻辑。菩萨为什么这么傻?我们要是用逻辑来看菩萨,菩萨都很傻,不享福,修福,修了福让别人去享福,这不是傻瓜吗?这个里面的意思就非常深,他有大悲心,大慈大悲这个力量在推动他。世间人天天工作,勤苦的在修福,什么力量推动他?名利在推动他,执著享受在推动他。因为他有享受,所以他肯做。菩萨不享受,他为什么肯做?大慈悲的力量。

  「诸佛如来,以大悲心为体。」我们佛门里面常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这是佛法,佛法的根本是大慈大悲。诸佛菩萨怎么证果的?怎么修成的?就是大慈大悲。大慈大悲是以清净心、平等心,无条件的关怀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这是大慈大悲。这里面有条件,那就不行!如果你执著有受,这就是有条件的,你的心不清净、不平等,那大悲心就失掉了。所以成佛、证果,大悲心为体。

  大悲心从哪里来的?因於众生。离开众生,你这个大悲心从哪里发?引不起来。虽然大悲心是性德,如果没有缘,它生不起来。缘是什么?缘是一切众生,特别是一切苦难的众生。苦难不仅仅限於物质生活的贫乏,物质生活贫乏是苦。物质生活非常富裕,苦不苦?寿命到了还要搞六道三途,这都是苦难众生。换句话说,没有觉悟,依旧迷惑颠倒,都是苦难的众生。所我们不要看错了,有些物质生活非常艰苦的人,我们看到他好可怜。没错!他现在生活是可怜,他来生,来生不一定堕三途,来生可能得人身、生天去享福去了,他这一生是他受的果报。他受这个苦难当中,他造的业少,他妄想少,每天生活已经自顾不暇,还想什么?我们一般凡夫看不出来。富贵人家一天到晚胡思乱想,造作罪业。所以天道很公平,富贵人来生贫贱堕三途,贫贱苦难的人来生富贵、生天,所以风水轮流转。老天爷很公平,不会说你苦,生生世世的苦;你享福,生生世世享福,没这个道理。你仔细一观察,你才晓得每一个人造的业报不一样,苦乐不相同,但是迷惑颠倒是相同的。佛菩萨大慈大悲帮助众生破迷开悟。一切苦难都是从迷惑颠倒里面生的,唯有迷破了,你才能得到真正的乐。真正的乐一定是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你才是得的真乐。菩萨帮助众生,是帮助这个。所以对於六道众生、十法界的圣贤,所示现的都是修福不著不受,这个意思深!

  因大悲生菩提心,菩提心是觉心,真正觉悟,彻底觉悟,圆满的觉悟。这个觉悟的心,决定是不著不受,才觉悟!在家、出家的,自古至今我们肉眼凡夫不认识,只看到修行很不错的善知识,我们不晓得他是不是佛菩萨再来的,我们没有这个能力,看不出来!但是从理上讲,佛菩萨应化在这个世间,示现给我们做榜样,那个数量也很多很多,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决定是有,示现给我们看的,只是我们不认识而已,但是在佛法上,像这个经上所讲的,解行相应,行解愈深,能够观察得出来。从这个地方才能生起真正觉悟的心,这是诸位必须要知道的。一有执著,一有受的念头,我们马上就迷了。诸佛菩萨确实他已经不迷了,为什么还要做这个示现?这就是大慈大悲,给我们做一个样子。

  以近代的善知识来说,虚云老和尚、印光大师,这是两位出家人,他们作福德没间断过,但是他们不执著,他们不受福德。虚老和尚我们不晓得他的究竟,印光大师是西方极乐世界大势至菩萨应化来的,大慈大悲做给我们看的。居士当中,夏莲居老居士、李炳南老居士也不是普通人,示现为我们做榜样,也是作福德不著不受。他们的生活不是一般人能过的,你要是知道一定会生惭愧心,积功累德从无间断,生活之节俭,是一个很贫苦人家的那种生活。这就是大慈大悲,这个里面真的生菩提心。这是我们只要细心去观察,只要去留意,能体会到。我们向这些善知识学习,决定不错。不要有个念头:「我生活清苦一点,但是也不能过他那么苦!」你有这个念头在,你还是受,你还是没有放下;真正放下,没有念头,没有怨言。「我修福人家享福,我在吃苦头,我为的是什么?」你有这个念头,那你是凡夫,你贪瞋痴慢统统都起来了。没有丝毫怨言!我们没有听说虚云老和尚有过埋怨、印光大师心里有难受,没听说过,他们的一生快快乐乐。所以这一节经文的含义很深很深,一定要很细心的去体会,明了之后,认真学习才得受用。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净土法门法师讲其它经典、咒语、文集

净土法门法师讲阿弥陀佛四十八愿     

净土法门法师讲阿弥陀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八大人觉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般若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报父母恩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大悲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大集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大势至菩萨圆通章     

净土法门法师讲当来变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地藏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法华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梵网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公案     

净土法门法师讲观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华严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净土法门法师法语精华录     

净土法门法师讲净宗朝暮课诵     

净土法门法师讲楞严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楞严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六字大明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普门品     

净土法门法师讲普贤行愿     

净土法门法师讲十善业道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坛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往生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文钞     

净土法门法师讲无量寿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心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信愿行     

净土法门法师讲药师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圆觉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占察善恶业报经     


其它法师讲《金刚经》

本源法师讲金刚经    

昌乐法师讲金刚经    

常福法师讲金刚经    

超然法师讲金刚经    

彻悟禅师讲金刚经    

传喜法师讲金刚经    

传琰法师讲金刚经    

慈诚罗珠堪布讲金刚经    

慈法法师讲金刚经    

达真堪布讲金刚经    

大愿法师讲金刚经    

涤华禅师讲金刚经    

法清法师讲金刚经    

法悟法师讲金刚经    

佛光法师讲金刚经    

嘎玛仁波切讲金刚经    

光明禅师讲金刚经    

HT法师讲金刚经    

宏圆法师讲金刚经    

慧净法师讲金刚经    

慧律法师讲金刚经    

济群法师讲金刚经    

戒法法师讲金刚经    

界文法师讲金刚经    

净慧法师讲金刚经    

久晃法师讲金刚经    

理证法师讲金刚经    

梦参老和尚讲金刚经    

妙华法师讲金刚经    

明奘法师讲金刚经    

蕅益大师讲金刚经    

普献法师讲金刚经    

其它法师讲金刚经    

仁禅法师讲金刚经    

仁达法师讲金刚经    

仁清法师讲金刚经    

圣凯法师讲金刚经    

圣严法师讲金刚经    

圣一法师讲金刚经    

圣赞法师讲金刚经    

索达吉堪布讲金刚经    

倓虚法师讲金刚经    

通觉法师讲金刚经    

惟贤法师讲金刚经    

贤宗法师讲金刚经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讲金刚经    

星云法师讲金刚经    

虚云老和尚讲金刚经    

宣化上人讲金刚经    

印光大师讲金刚经    

印泉法师讲金刚经    

月悟法师讲金刚经    

月溪法师讲金刚经    

昭慧法师讲金刚经    

智能上师讲金刚经    

智泉法师讲金刚经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讲金刚经    

宗性法师讲金刚经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www.cnbudd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