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金刚经》第106集--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首页->所有文章 -> 净土法门法师所有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开示金刚经



 净土法门法师:《金刚经》第106集


 下载DOC文档  



  请掀开经本二百五十一面,最后一行看起:

  【何以故?若世界实有,则是一合相。如来说一合相,则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

  这一段经文是解释「一即非一」,意思含义也很深,诸位请看注解。前面一段讲到世界微尘,重点在碎合,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分裂与组合,重点是说这个。「一合」,合就是组合。我们现代人可以说都有这个观念,确确实实小而微尘,大而世界,都是这个基本物质所组合而成的。真正通达明了这个事实真相,才能体会到佛法所讲的清净、平等。佛心清净,佛心平等,我们学佛为什么清净心、平等心不能现前?换句话说,对於佛所讲的这个,我们依然没有透彻的认识;如果真的透彻明白了,心决定是清净的,决定是平等的。所谓清净,就没有烦恼,贪瞋痴慢是染污,决定离开了。平等就是一切再不分别了。离开了分别执著,就得清净、平等。清净平等是真心、是自性,不仅仅是禅宗修学最后的目的是明心见性,其他无论是哪一个宗派,无论修学哪一个法门,只可以说他在方法、手段上不一样,而所求的目的、方向决定是相同的,那就是明心见性。佛这一段经文里面,都是为我们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明了了,就是看破了;看破之后,自然就很容易放下。实在说,佛法真正是知难行易。我们放不下,就是因为没有透彻的了解事实真相。这是麻烦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四十九年目的就是帮助我们看破。我们看这里的注解:

  【一合,合而为一之谓。虽闻界可碎尘。】

  界是世界,佛举这个比喻,世界是物体里面最大的,可以把它分裂为微尘,碎就是分裂的意思。

  【然其未碎时,合而为一之相,明明有也。长老为遮此执,所以彻底破之。】

  长老是说须菩提,须菩提尊者在这个地方为我们解释一即非一,他的目的是唯恐凡夫执著「一」这个相状。「若世界实有」,「若」是假设,假设世界实有,那就是「一合相」。说一合相,这个意思就是说明,这个一就不是一。为什么?合是组合的,根本就没有事实存在,所谓是众缘和合而生的。既然是缘生之法,它就没有自体,所谓「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这才是事实真相。我们现在这个世界,确实是众缘和合而生的。这个意思,在前面一段我们已经说得很清楚、很透彻。

  无论是分裂为微尘,现代科学里面讲的原子、电子、基本粒子,这都是分裂所看到的相状。组合起来,大的是世界,小的森罗万象,我们这个身体也是这个东西组合的。它存不存在?它确实不存在。怎么知道它不存在?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现相,是刹那生灭的相续相,不是实在的。怎么知道它是刹那生灭的相续相?佛在经上跟我们讲的,一弹指六十刹那,一刹那九百生灭,这是说明这个生灭相。如果我们对於这个概念,一下体会不过来,现在还有一个方法,能够让我们从观察当中去领悟。现在的飞机飞得很快,喷射机飞得很快,一个小时飞一千多哩。现在照相机也非常进步,假如我们用千分之一秒的快门,或者是两千分之一秒的快门,拍摄在空中飞的飞机,你拍的照片它是静止的。如果你连续拍几张,你在那个照片上看,张张它的位置都不一样,它在那里移动。你从底片上看,看到它的真相,它有没有动?没有动。佛经上给我们讲的,不来不去、不生不灭、不一不异,你从这里去体会。飞机为什么从这边到那边?是连续相,相续相,这才是千分之一秒,两千分之一秒。佛在经上告诉我们,那个速度多快?一弹指,这一弹指不要一秒钟,六十乘九百,这一秒钟弹两次吧,慢慢的弹,两次就是十万八千分之一秒,十万八千分之一秒,也就是一秒钟的十万八千分之一,这是佛在经上给我们讲的相续相。而实际上呢?实际上决定不止这个数字。佛不再多讲,多讲恐怕把我们吓住,这是佛的方便说,方便接近事实。虽不是事实真相,但是非常接近。由此可知,《楞严经》上讲:「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当处出生,当处灭尽」,这种句子我们稍稍能体会到一点。这些现相,《金刚经》上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点都不假!这个现相是刹那刹那生灭的相续相,要懂这个道理。因为它是刹那生灭,根本就不存在,所以佛教给我们无住,无住就是决定不要执著,不要分别,不要去执著,假的!决定得不到,「无智亦无得」,决定得不到。

  这个相虽然生灭很快,了不可得,它相续。说实在话,相不会灭,但是相它会变。像我们刚才举的例子,我们用快门照飞行当中的飞机,在底片上看,它位置在移动,它会变。因为它会变,所以佛教给我们而生其心,这是《金刚经》上说的。为什么应无所住,后面又要而生其心?这个生心就是说明,相为什么会变,随著心的念头在变。《华严》上告诉我们,十法界依正庄严怎么来的?「唯心所现」,心能现相;「唯识所变」。那个相会变,什么力量在那里叫它变的?识,识就是念头,就是分别执著,所谓是一切法从心想生。如果我们的心想统统息掉了,一个妄念都没有了,《华严经》上这两句话,只有上一句,没有下一句;唯心所现,因为它识没有了,那就不变了,这个现相就叫做一真法界。如果你有识,就是你有情识,你有妄想、有分别、有执著,就会把一真法界变成十法界。十法界从哪里来的?是我们妄想分别执著变现出来的,是这么回事情。有分别,就有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有执著就有六凡法界,执著是烦恼,就有六道,就有轮回。所以,十法界依正庄严从心想生。《般若 经》的好处,就是把事实真相给我们说清楚了,我们要细心去体会。然后要在日常生活当中,时时体会,念念体会,务必要觉察事实的真相,我们就不迷了;不迷就是菩萨,迷了就是凡夫。佛菩萨跟凡夫不同的地方,就在此地。果然觉察到,你就晓得一切法本来不生,哪里有灭?自然就得解脱,自然就得自在。

  凡夫的情执很重,世尊讲《般若 经》讲了二十二年,用这么长的时间去讲,是不是每一个人都觉悟了?不见得。真正觉悟到,真正能体察到的,还是少数人。尊者在这个大会当中,真是大慈大悲,跟释迦牟尼佛这一问一答,就像演双簧一样,唱戏,其目的是希望我们在旁边听,听了能开悟,目的在此地。所以注解里面说「长老为遮此执」,遮就是遮止。希望一切众生听佛说法,不要依著佛的言说又生分别、又起执著,那就错了。这一段话里面,为我们说明一合相,是彻底破除我们的执著,对於一切法实有的执著。我们都认为一切法真有,真的存在,不晓得一切法当体即空,了不可得,它确确实实不存在。我们以为是存在,这是误会,这是看错了。再看底下这一段小注:

  【不但因其可碎,知非实有。】

  这是把它分解开、分裂,晓得世界是假的,是微尘聚合的。

  【即其未碎,亦非实有。】

  最要紧的是这一句。不必等它分裂,就知道这个现相是假的,不是真有。无论是碎合,都要体察这个现相是刹那生灭的相续相。

  【经文当中,则非、是名。】

  这种句子在《金刚经》前后,我们读到很多,一定要了解句子的含义。

  【言其不过假名,本来无实也。】

  本经凡是说「则非」,都是从体性上说的,在真心本性里面,一法不立,一法不存。《坛经》里面所说的,「本来无一物」,这是从体性上说的。又说「是名」,是名是从现相上讲的;体虽然是空寂的,但是空寂之体它能现万相。我们说万相,就是说明这个相会变化,千变万化,因此相不是一定的相;既然不是一定,相就不是真实的,刹那在变。说刹那,那个时间已经很长很长了。我们现在晓得,那是刹那的万分之一、亿万分之一,是这么个现相。佛这种说法,实在讲都被现代科学家所证实。可惜现代科学家很少读佛经的,如果要读到佛经,对释迦牟尼佛都不能不佩服。我们现代所看到这些物理现象,释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经典上就说得这么详细,这确实是不平常的智慧。是名就是说它的假有,「言其不过假名,本来无实也」。

  【意明必须实有,方是一合相。今一合相,既无一定。则世界之为当体即空,彰彰明甚。】

  「彰」就是非常明显的意思,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合相也是有名无实,也不是真有。念佛堂里面,堂主和尚常常挂在口头上,提醒大众「放下身心世界,提起正念」。为什么叫你放下?身心世界都是假的,都不是真实的,稍有分别执著就错了,这个话说得有道理。如果身心世界是真的,叫我们放下,那没有道理。身心世界是假的,不是真的,你放下就对了,就没错了。请看下面这段经文:

  【须菩提,一合相者,则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

  一合相,为什么不可说?不可说的意思,就是佛法里面常讲的不可思议。「思」,用现在的话说,我们去研究研究;「议」是议论,就是说明。不可以思,也不可以议。为什么不可思议?因为它是虚妄的、是假的!如果是真的,你可以去研究它,你可以去解说它;假的,不是真的!我们看底下这一段注解,这个注得很长,由此可知,这一段的意思非常精深。

  【一合相者,一不定一,合不定合。故曰一合相者,则是不可说。】

  这个现象是属於物理现象,现代人都有这个常识,一决不是定一,合也不是定合,实在讲它是刹那刹那在变化。它变化速度之快,变化的复杂,根本不是我们能够想像的,也不是我们肉眼能够观察得到的。今天世界上,做这种工作的少数几位科学家,他们藉著高度精密的仪器,每天在观察,看出这个现象。这是说明为什么不可说。

  【若说世界真是一合,岂非微尘亦真是一合。】

  世界是微尘组合的,你承认世界是一合相;换句话说,你必须承认微尘是一合相。微尘,近代的科学家已经了解,逐渐看出它的真相,在他们精密观察之下,已经肯定没有物质的存在。在从前以为物质不灭,物质是存在的;现在这个话讲不通,没有物质的存在。现在物质的现象是什么?是波动的现象,这个说法跟佛法讲的愈来愈接近。而佛法讲的,这个物质的现象确确实实是波动的现象。从哪里动?大乘经上说,特别是相宗经论上所讲的,「一念不觉,而有无明。」无明就是一个动相,就是波动。什么波?心的波,是真如本性上起的波动的现象。为什么会有波动?不觉,就有波动现象;觉了,觉了就不动。所以诸位要晓得,觉心是清净的,觉心是定的。心只要动,那就不是真心,真心是不动的,动就迷了,动就失去了真相。心的作用叫智照,本具般若 智慧的观照。心一动,观照的能力就失掉,所以它就起了变化。这个变化,相宗给我们讲的,变出三细相。三细相里面,虽然讲三个、讲次第,但是它那个次第速度太快了,我们决定无法想像。大概现在最精密的仪器,恐怕也看不出它有次第。好像这三个现象同时发生的,其实它是有次第,就是它太快了。我们今天讲光电的速度,跟它相比那是小巫见大巫,不能比,不成比例。

  第一个是「业相」。诸位要看佛教的名词,业是造业。什么是业?波动就是业。不觉是迷惑,是惑、迷,迷了它就动。因为有业,所以才叫你「而生其心」,这个生心重要了。有业,业是因,这个因立刻就产生果的相,「转相」,也叫做见分。因为有转相,它就会变成「境界相」,境界相也叫做相分。我们现在科学里面所分的精神、物质,转相见分就是精神的现象,相分境界相就是物质的部分。岂不是业因果报的相续相?这是阿赖耶的三细相。三细相,佛给我们讲八地菩萨才见到。七地以前,听佛说有这么一桩事情,他自己没有证得,没证实,也就是他没有觉察到。八地菩萨见到阿赖耶识里面的三细相,转阿赖耶识为大圆镜智。你没有见,你怎么转?你必须见到,你才有能力转。由此可知,七地以前,他能够体会六粗相,「境界为缘长六粗」,是六粗相,不是三细相。这是说明根本没有物质存在,微尘都即非微尘了,世界哪里还有世界?可是今天明明这个世界摆在我们眼前,这是一回什么事情?《金刚经》末后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个话说得很有味道。我们今天这是什么现象?梦幻泡影。梦有没有?做过梦的人都有这个经验,真有,晚上睡觉会作梦。我们现前这个境界相是梦中的现相,跟我们作梦的现相没有两样。你要能在这句话里面醒过来了,梦中如果知道是在作梦,你在梦中一定是不予不取,知道一切是假的。决定没有得失的念头,决定没有取舍的念头,你知道那是假的。如果知道我们眼前这个境界也是梦幻泡影,你在这个境界里面没有得失,没有取舍,你过的日子就是佛菩萨的生活。佛菩萨跟凡夫不一样的地方就在此地,决定没有妄想分别执著。我们把佛讲的这些话归纳为四句,於一切法中,无论是人事,无论是物质,对人对事对物,决定是「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佛菩萨示现在我们世间,跟我们不一样的地方,就是用心不一样。他决定没有分别执著,决定不会起心动念,样样清楚,样样明了,帮助一切众生觉悟,这叫佛法。我们把这个意思说出来,底下这几句文就好懂,念念就明了。

  【若说世界真是一合,岂非微尘亦真是一合。而世界非世界,乃微尘也。】

  微尘组合的。

  【微尘非微尘,乃本空也。】

  这句话非常重要。

  【由是可知世界之一合相,亦复本空。岂非一即非一,合即非合耶。】

  这才把事实真相说出来了,说明白了。我们要怎样修学?也就是怎么学般若 ?必须在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之中;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时时刻刻提得起这个念头,这就叫观照。念念之中,晓得所有一切现相,当体即空,了不可得。晓得所有一切现相,无非是业因果报刹那相续而已,不是事实。我们讲业因果报刹那相续,就是说阿赖耶的三细相,这是宇宙的真相。念念作如是观,这就是觉而不迷。虽然晓得一切现相了不可得,在这里面还能够生大慈悲心,普度众生,这就是《金刚经》上讲的「而生其心」。「生心无住,无住生心」,无住跟生心是一不是二,这就是佛法,这就是如来的事业。在我们凡夫眼睛里面看,佛菩萨教化一切众生不疲不厌,不辞辛劳,正是佛门里面常说:「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一个人想觉悟,一个人想学,佛菩萨也不舍弃,也为他讲经说法,这叫做大慈大悲。诸位要知道,大慈大悲也是假名而已。这就是正而不邪,净而不染。《无量寿经》的经题上:清净、平等、觉。清净是净而不染,平等是正而不邪,觉是觉而不迷。由此可知,这二十二年的般若 ,《无量寿经》上这五个字都包括尽了。有人说念佛不求智慧,这是他误解了,他没有能了解。清净、平等、觉,就是世尊所说的二十二年的般若 法门。

  【约清净性言,则都无此事。】

  从自性上观察,从清净心上观察,没有这些事情。

  【凡夫之人贪著其事。其事,泛指一切事相。】

  也就是我们常讲的十法界依正庄严,凡夫贪著这个相。凡夫修行成菩萨,十法界里面的菩萨;成佛,十法界里面的佛,他成佛了;换句话说,他没有离开十法界。为什么出不了十法界?贪著其事,这就出不了十法界。如何能出离十法界?古德注解《金刚经》常说,《金刚经》要求我们的,要离四相,要离四见。果然离四相,离四见,修因证果这些事情,事上他真做,一点都不懈怠,表现出来的是勇猛精进,他那个心上若无其事,所谓三轮体空,从来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这样修行就超越了十法界。超越十法界,才是佛教给我们的真正目的。超越十法界之后,世尊不得已又给我们起了个假名,叫一真法界。一真法界不在十法界里面。

  佛为我们说法,古时候天台智者大师将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判为藏、通、别、圆四教。圆教初住以上,这已经入一真法界了,他的标准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宗门里面所谓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个成的佛是真佛;《金刚经》上所讲的诸佛,就是指的这桩事情。那个诸佛不是讲众多之佛,不是这个意思,是从圆教初住,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这四十一个位次叫诸佛,这个在《华严》上叫做法身大士,本经里面称的诸佛。天台家说这些人叫分证佛,分证,他是真的不是假的。由此可知,十法界里面的佛不是真的,不是真的那叫什么?天台大师说,叫「相似即佛」。像,很像,不是真的,叫相似。

  天台讲佛,六种佛。第一个是「理即佛」,一切众生都是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凡是有佛性的都是佛,这个叫生佛平等,从理上讲统统都是佛。可是从事上讲,凡夫现在迷了,迷了是凡夫,不能称佛。从理论上讲,从自性上讲,都是佛。一切植物、矿物,它有法性,法性跟佛性是一个性,不是两个性,所以这一切物质也是佛。我们讲到此地,这个意思就能体会到深一层了。这些物质怎么能成佛?诸位晓得,这些物质也是基本粒子组合的,我们用现代的名词来讲,佛法讲微尘组合的,这个微尘也组合我们身体,我们这个身体散的时候也能组成物质,那这个物质跟我们的身体有什么两样?没有两样!我们这个身能成佛,它怎么不能成佛?《华严》上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这逐渐逐渐才懂得佛在经上讲的那个话的意思。这些话实在讲,很不好讲,很不好体会。逐渐逐渐这才明朗,晓得情与无情同圆种智,佛性跟法性是一个性。

  天台家讲觉悟,像我们现在学佛了,开始学佛,一般社会有许多人还不晓得学佛。我们开始学佛的这些人,叫「名字即佛」,有名无实,我们在名字位中,这是有名无实。真正用功,功夫得力,那叫「观行即佛」。什么叫功夫得力?我刚才跟大家说的,在一切时、一切处,念念当中,你都能够知道,你六根所接触的,眼所见的,耳所听的,所接触的,这一切万相,当体即空,了不可得,都是刹那业因果报的相续幻相。你时时刻刻把这个放在心里,这叫观行即佛。你真用功,这个用功是向觉的路上走,你不迷了,这是真功夫,这用的是般若 ,这叫修般若 法门。这个功夫用得力了,就叫金刚三昧。观行功夫得力,再向上提升一步,就是相似,我们一般人讲证果了,证阿罗汉,证菩萨果位,证佛的果位,「相似即佛」。天台家讲藏教的佛,相似位;通教的佛,也是相似位;藏教佛、通教佛是十法界的佛,没离开十法界。别教的佛超越十法界,在一真法界,不是究竟位。圆教的佛在一真法界,才叫「究竟即佛」。

  在清净性中,都无此事。清净性就是法身大士没这些事情,心里面再也不会执著,再也不会起心动念。十法界里面都还是起心动念、分别执著,不过愈是往高位次上走,他分别执著很淡薄,但是他有,不是没有。跟我们相比,那他的心清净,好像烦恼障、所知障都断尽了;他要跟一真法界的那些法身大士比,他还很明显的有这些事情在,这是不一样的地方。

  【言凡情非正知也。因其向外驰求,故於事相,起贪恋而生执著。】

  想作菩萨,想证得佛的果位,这都是凡情,这都是贪恋。纵然是非常微薄的贪恋,他还是贪恋,还不是到真正的清净。真正清净一定要开智慧,开智慧一定要彻底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

  【欲不贪著,须净凡情。欲净凡情,须开正知。】

  可见得智跟断,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智慧,烦恼断不了;不断烦恼,智慧不能现前,它是相辅相成的。从哪里做起?从智跟从断都可以。你从断烦恼下手也行,从开智慧下手也行,两种同时下手也行。要紧的是你真的肯干,真的去做。烦恼断一品,智慧一定增长一分;智慧长一分,烦恼一定又会断一品,这是一定的道理,一定要认真去做。从哪里开始?最好是从不贪著,不但世间一切法不贪,不执著。可是这个境界现前,念头起来了,这个贪、执著的念头起来了,古德所谓:「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这个念一定会起来,为什么?无始劫来的习气,哪有不起来的道理?一定会起来。什么叫做觉?立刻就晓得万法皆空。像《金刚经》上这几句经文,你立刻提起来,就能够把妄想执著伏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能够了解一切法是一合相即非一合相,又知道眼前的现相是刹那业因果报的相续相,根本不是真实的,你这个贪著的念头就淡了。这叫观,智慧观照,你要提不起来,你那个贪著会愈来愈严重,会继续不断的去发展,那个麻烦就大了。

  所以,念头起来的时候要提得起功夫,功夫就是观照的功夫。认识事实的真相,这个念头就息掉,妄想分别执著就息掉了。这是般若 上教给我们,「云何降伏其心」,用这个方法,其心就是念头、妄念,烦恼习气用这种方法来消除。观照功夫提起要快,愈快愈好。烦恼念头,第一个念头起来,第二个念头就觉照,就能把它伏住,这是好功夫。伏久就得定,烦恼就不起来了。但是要知道,烦恼习气那个根并没有断,是你观照功夫得力,它不起作用了,这个时候就叫得金刚三昧。烦恼如果断了,那个现象不一样,断了是智慧开了,所谓是转烦恼成菩提。那个烦恼习气并不是真的没有了、断了,而是变了。这个观照功夫深,愈来愈深,深到最后,会把烦恼习气转变成无量的智慧,它会变;烦恼没有了,统统变成智慧了。所以现在大家烦恼多,不要紧,会变成智慧,不要怕,这都是事实。

  不会用这个功夫的,这个功夫确确实实,如果是事理不透彻的话,真的很难用得上。可是你事理透彻,真正会用了,那个效果非常显著。不会用这个功夫,就劝他念一句阿弥陀佛。分别执著念头起来了,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用阿弥陀佛把它压住,也行!这样的功夫得力,叫得念佛三昧。用念佛的功夫,把妄想控制住,把妄想伏住。念佛三昧就是事一心不乱,这个功夫同样一个道理,用久了也能把烦恼转成智慧。这一转成智慧,就叫理一心不乱。一定要功夫深!所以从不贪著,贪著念头起来了,你要有能力对付它,有能力去转变它。「须净凡情」,凡情就是妄想,妄想分别执著,这是从断烦恼下手的。底下一句,是从求智慧下手的。「欲净凡情,须开正知。」这两种方法,我们要以般若 跟净土来说,就非常明显。「从不贪著,须净凡情」,老实念佛就能做到。「欲净凡情,须开正知。」《金刚般若 》就非常好。依照《金刚般若 》的理论、方法来修学,智慧开了,凡情当然就淡薄了,这是一定的道理。事实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

  【当知一合相,当离名字言说。】

  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面,就是《大乘起信论》,教给我们入门的要领,他说了三句:「离名字相,离言说相,离心缘相。」在大乘佛法里面,无论是说法、听法,都不能离开这个原则。说的人,像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讲经说法,用的名相术语很多,有言说、有名字。虽有言说,不执著言说;虽有名字,不执著名字,这叫做离名字言说,不是名字言说都不要了。名字言说都不要了,佛怎么讲经?佛怎么教人?名字言说要,但是决不能执著。这个离是离执著名字,离执著言说,离执著心缘,是这个意思。这个心缘,心听佛讲经说法所领悟的,你领悟了,你明白了;虽领悟,虽明白,还是不能执著。如果你一执著,「我懂了,我觉悟了」,诸位想想看,你就落在四相里头,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你不是统统都有了吗?他真的领悟了,真的明白了,但是他没有这个四相。这个功夫很深,很难做。我们老毛病习气很重,一起心动念,「我」,就著了四相。著了四相,刚才讲了,纵然修成菩萨、修成佛,是十法界的,不是一真法界的,是相似菩萨,相似的佛位,不是真实的。听的人也是如此,听的人也不能执著,名字、言说要晓得统统是假设的。我们要体会所讲的意思,这样说听叫正说、正听。会这么听的人,就很容易开悟,所以开悟是领悟佛说经的旨趣。

  【当於不可说处领会】

  佛法本来没有言说,本来没有名字,本来就没有起心动念,就没有分别执著。佛教给我们,菩萨教给我们,要在佛一切名字言说当中,去体会到那不可言说的事实真相,你才叫真的会听经。一般人听经为什么不开悟?他就执著名相,执著言说,听了之后还胡思乱想,胡思乱想是心缘相,所以他不开悟。离言说、名字、心缘相,听了就会开悟。为什么?他能够听到不可说处的地方,他体会到。不可说处的地方,那才是真的。由此可知,佛种种言说、名字都是诱导,禅宗里面讲的指月。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法是指头,指的是月亮,叫你看月亮,不是看指头。这一切凡夫听佛讲经,都执著在指头上,月亮在哪里不晓得,以为指头就是月亮,毛病出在这个地方,所以我们一定要能体会到。离开这个指头,你就见到月亮,这就是此地所说的「离名字言说」,你在不可说处的地方领会到了。这个不可说处,给诸位说,宇宙人生森罗万象,一切现象的本体、现相、作用,都不可说,在佛法用四个字:不可思议!你要能体会到、领会到这个不可思议,你就真的明白了。宗门里面讲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真正见到性体、现相、作用,他真正明白了。

  【不可贪著其事】

  稍稍有一点贪著,你就见不到性;换句话说,你所听的是佛的言说,你不懂得佛所讲的真实义。真实义在言说之外,在名相之外。但是言说名相不是没有作用的,像指路牌一样,他指示著你一个方向,你必须摆脱这个,往那个方向去,你才能真正把你的目的找到。这是佛法难懂的地方,佛法难说的地方,佛法难闻的地方,我们应当要知道。

  【如此,方为能解如来所说义,得以随顺契入。】

  这种听法,才是开经偈里面讲的「愿解如来真实义」。《金刚经》是六百卷《大般若 》的纲要、纲领。自性本具的般若 在哪里?如果你执著这个《金刚经》里头,《金刚经》里头没有般若 ,可是般若 也没有离开《金刚经》。《金刚经》好比是「指」,循著这个方向、目标,脱离这个指,金刚般若 你就得到了。「得以随顺契入」,随顺两个字用得好,随顺是一丝毫勉强都没有;稍稍有一点意思在里面,就不是随顺。随顺就是自自然然,不加丝毫意思在里面,这样你就证得了。随顺佛的言说,随顺佛讲的名字,自自然然契入。

  【尘界如此,色身亦然。】

  微尘、世界,如前面所说的,一非定一,合非定合。懂得这个大前提,可以把这个前提应用在一切法上。我们这个身体也是法相之一,跟前面说的原理原则没有两样。这个身也是微尘聚合的,这个微尘也是一即非一,合即非合,不是一定的。这个现象,现代的物理、化学,可以说为我们解释得很详细、很明白了。问题是在我们太健忘,就是佛法里面讲的,提不起观照的功夫。所以我们在一切环境里面,无论是对人、对事、对物,还是照迷不误,从来没有清醒过来。如果晓得这个身体是假的,他就觉悟了,他就不迷。这就是老毛病、老习气,实在讲是太深、太严重了。观照提不起来,虽然是学了佛,得不到佛法的受用,佛法的功德利益,我们的确没有享受到。如果能提得起来,这个受用的确是无量无边。

  【凡夫所以贪著色身为我者,由於不知是五蕴假合耳。若知除五蕴外无此色身,便不致於贪著矣。】

  这个经文我们天天念,学佛的同修们大多数对於《般若 心经》都能背诵,《心经》一开端就讲得很清楚,「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 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我们这个文会念,什么意思不晓得。头一个观就叫我们观照,就是叫我们时时刻刻提得起功夫来。你这一观,你就自在了。你把观照失掉,那你这个生活很苦恼,你就不自在了。「观」就是般若 智慧。般若 智慧深的时候,就把这个事情观察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个事实真相是五蕴皆空。一切有情的众生,我们今天讲动物,动物是色心二法组合的。色法是物质的身体,这个物质身体是色,色身,色是代表物质;受想行识是心法。「受」是感受,也是我们常讲的享受,这是心法。除了受之外,他会「想」。「行」就是相续不断的意思,它是相续的,它不能止在那个地方;行也就是动的,实在讲就是说明相续的现相。它不是一个定法,它不可能止住在那个地方。「识」是讲能变的;前面「色受想行」是所变,所变的现相;识是能变,唯识所变。把这个东西搞清楚了。我们的身心,你所受的,现在有很多人生活很苦,跑来给我诉苦,他没有般若 观照,他若有般若 观照,那苦是假的,不是真的。清净心中哪有此事?没有!你说乐,乐也是假的,也不是真的。苦乐忧喜舍都是假的,也是凡夫之人贪著其事,不是真的。苦乐忧喜舍都是假的,所以它不叫正受。什么叫正受?正受就是三昧,正受里面没有苦乐忧喜舍,这叫正受,正常的享受。苦乐忧喜舍是不正常的,凡夫之人才有不正常的享受。但是十法界里面四圣法界就有正受,像阿罗汉见思烦恼断了,他得清净心,他苦乐忧喜舍没有了,所以得正受。要晓得我们的身心是五蕴假合的,五蕴皆空。这个皆空不必细说了,前面说了微尘,说了世界,你就晓得确确实实是当体即空,了不可得。

  「若知除五蕴外无此色身,便不致於贪著」,对於自己这个身体就不贪著了。现在有很多人,可以说一切凡夫,没有一个不爱惜自己身体的,没有一个不关心自己生命的。什么都可以舍,到最后这个命要紧,身要紧,不肯舍;不晓得这是假的,这是空的。也许有同修要问:知道这个东西是空的、是假的,有什么好处?有些人听到这个说法,反而恐怖了,身是假的,我在哪里?什么是我?这些问题,佛在大乘经上都说过,可见得不是现代人有这个问题,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讲经说法,听众当中就提出这些问题出来。有一些人惊慌失措,他不知道。了解事实真相,这个身就恢复自然,回归到自然。回归到自然,这个身才叫做最健康的身体。自然里面没有病,自然里面,刚才讲了,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忧虑,没有牵挂,你的身体就健康,你也不会衰老了。老、病、死、轮回从哪里来的?妄想分别执著来的。恢复自然,老、病、死、轮回统统没有了,这就说出学佛的好处。你要不学佛,不了解事实真相;换句话说,你的妄想、烦恼、忧虑、牵挂,你断不了。这些东西是你身心里面的毒素,贪瞋痴叫三毒。你的心、生理,有这样的毒素在里头,你怎么会不生病?衰老,老是病,老化是病,所以你一定会生病,一定会死亡,一定会轮回。不明了事实真相,就产生这种现象。了解事实真相,你一切妄想分别执著放下了,知道是假的、空的,不值得放在心上。

  佛教给我们,最究竟、最彻底的修学方法,让我们把阿弥陀佛放在心上,这一招太高明了。依照般若 法门修学,纵然证得金刚般若 三昧,你也不过是圆教初住、二住菩萨而已。要想达到究竟圆满的佛果,经上讲还得修行三大阿僧只劫。诸位要晓得,三大阿僧只劫是这么来的,是要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从那一天算起;没有达到这个境界,不算。第一个阿僧只劫,证的是三贤果位:十住、十行、十回向。第二个阿僧只劫,是从初地到七地。第三个阿僧只劫,是八地、九地、十地。你才晓得,三大阿僧只劫从哪一天算起?从你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也就是证得圆教初住菩萨的果位,从这一天算起。我们怎么晓得,我们证到这个果位?《金刚经》就是最好的标准。标准在哪里?离四相、四见。果然做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就是圆教初住菩萨,从这一天算起;如果你还有人我是非,不算,怎么修都不算,你就是修一万个阿僧只劫也不算。三大阿僧只劫是从这一天算起的。《金刚经》是个很好的标准,看看我们自己能不能做得到。无论你是做到也好,做不到也好,你把阿弥陀佛放在心上就对了,决定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那个利益好处就不可思议!

  《无量寿经》上讲得那么清楚,四十八愿里头说的,四十八愿是阿弥陀佛自己宣讲的,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都作阿惟越致菩萨。净宗法门的阿惟越致,跟一般大乘的阿惟越致不一样,意思完全不相同。一般大乘里面讲阿惟越致菩萨,是七地以上;换句话说,三大阿僧只劫,他已经修满两个阿僧只劫,到七地。八、九、十地,那就是第三个阿僧只劫。修满两个阿僧只劫,我们省掉两个阿僧只劫的时间,这个利益太大了,那是照一般大乘讲法。在净宗讲法,阿惟越致菩萨是等觉菩萨的地位;换句话说,三大阿僧只劫修满了。怎么知道他是修满?《无量寿经》四十八愿里头都讲得很清楚,往生到西方世界的人,身体、容貌(就是相好)跟阿弥陀佛完全相同,智慧、神通、道力、受用也相同,西方极乐世界是平等世界。诸位想想,如果不是等觉菩萨的地位,你怎么能跟佛相同?七地、八地菩萨跟佛的色相相差很远,不一样。这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殊胜。

  江味农居士,写《金刚经讲义》的人,他在这部《金刚经》上用了四十年的时间,专攻《金刚般若 》,可以说他是《金刚经》的专家。他的注解,这个讲义,是集《金刚经》古今注解之大成,实在是不容易!他有智慧,他不迷惑,他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这就是真正有智慧,所以他当年在世标榜的是:「教宗般若 ,行在弥陀」,他念阿弥陀佛往生的。这就对了,完全正确了。我们再看底下这一段小注,第五段:

  【说非一非多,即是说不增不减,他如不生不灭等句,皆同此意。】

  《中观论》里面讲的八不,虽然说了八个,实际上你只要懂得一条,其余的意思自然就贯通。像此地所说,说了一个「非一非异」,一不定一,是非一;合不定合,是非多。八不里面讲不增不减、不生不灭、不常不断,都是这个意思。

  【总之,明得界非界、尘非尘之义,便恍然於世间,所有大小、高低、来去、一多、总别、增减、贤愚、净秽等等对待之名相,莫非虚幻,当体是空。】

  而世间人贪著其事。他为什么贪著其事?不知道事实真相;知道事实真相,决定不再贪著其事。佛说法,我们也能体会到他的善巧方便。他给我们说了一个大,说了一个小。大讲到世界,我们今天讲的星球、星系;小讲到微尘,当中的全都不必说了,都包含在其中。只要把这个意思搞清楚,没有一样不清楚。所以要懂得世界非世界,微尘非微尘,大小俱不可得,这是事实真相。恍然是觉悟的意思,形容恍然大悟。世间所有一切法,无有一法不如是。这真的清楚,真的明白了。

  下面举出这些,全是相对的。凡夫迷惑,迷惑在相对的世间里面,把这些虚妄不实的现象,执著以为真有,把这个东西放在心上,这个亏就吃大了。无始劫来生死轮回,什么原因造成的?就是这些事情,这些相对之法。经文上讲:「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此地所举的,把那个事都落实了。哪些事?「大小、高低、来去、一多、总别、增减、贤愚、净秽」,这也是举几个例子,落实在我们生活当中这些琐碎的现象里面。我们要从这一段的经义,仔细的观察,省察事实真相,确确实实是虚幻的,如梦幻泡影,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般若 心经》到最后,为我们做出结论,那是世尊二十二年般若 的总结:「无智亦无得」。如果你把这句话参透,彻底明白,你就见性成佛。你知道无所得,你的烦恼障断掉了。无量无边的烦恼从哪里来的?从得来的,得失来的;你晓得无智,你的所知障断掉了,你也不再去求智了。世间人拼命求学,学佛的人拼命钻研经典,干什么?求智、求智慧。求得的是什么?不是智慧;清凉大师在《华严经》注解里面说得很好,他所求得的是邪知邪见,不是真智慧。为什么在佛法里头研究探求也变成邪知邪见?问题是他心邪了,所有知见都邪。心怎么邪?他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只要有四相,他的知见就不正,就是清凉大师讲的增长邪见。

  所以四弘誓愿,那个顺序非常要紧!第一句:「众生无边誓愿度」,那是发菩提心。《金刚经》上一开端,「若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就是四弘誓愿第一句。发了心之后,从哪里做起?「烦恼无尽誓愿断」。烦恼断了之后,你所学的法门是智慧。烦恼没有断,你所学的一切法门都是邪知邪见,清凉大师所说的,「有解无行,增长邪见」。他老人家说的话,意思很深很广。只在文字经典上用功夫,不认真修行,不认真断烦恼,他增长邪见。另外一种,拼命自己用功,念佛也好,参禅也好,不重视求解的,也不行,也错了!他说「有行无解,增长无明」。祖师跟佛说的话,没有两样,意思都是教给我们解行相应,解行并重。世尊当年在世,天天讲经说法,研究讨论,是求解;可是每一个学生都知道自己用功夫,那是行。解行真的相应,所以他能够契入,能够证果。佛法传到中国之后,中国古代的道场,无论道场大小,也都是解行并重。每一个道场,没有一天不讲经的,没有一天不在一起研究讨论的,跟学校一样上课;早晚功课,是修行。所以他是解行相应,真正做功夫。

  做功夫,功夫的总名称就是观照,也叫做观行。在净土宗里面,我们常听到的老实念佛。老实念佛是不是观照?也是观照。宗门里面所谓提起正念,念佛人提起这一句佛号,就是正念。时时刻刻能提得起来,那就是观照功夫,它真管用。特别是在起心动念之时,不管你这个念头是善、是恶,不可以说恶念,我要用佛号把它止住;善念就不必要了,那你就错了;都是妄念,恶念变三恶道,善念变三善道,都在搞六道轮回。所以不论念头的善恶,都要把它变成「阿弥陀佛」。唯识所变,一切法从心想生,你想阿弥陀佛,就变极乐世界,这个道理要清楚、要明白。我们何必去变六道轮回?为什么不变极乐世界?十法界依正庄严都在一念之间,为什么不变最好的?这就是佛教给我们「而生其心」,生念佛的心,生往生的心,生度一切众生之心,这样就对了。今天时间到了。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净土法门法师讲其它经典、咒语、文集

净土法门法师讲阿弥陀佛四十八愿     

净土法门法师讲阿弥陀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八大人觉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般若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报父母恩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大悲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大集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大势至菩萨圆通章     

净土法门法师讲当来变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地藏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法华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梵网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公案     

净土法门法师讲观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华严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净土法门法师法语精华录     

净土法门法师讲净宗朝暮课诵     

净土法门法师讲楞严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楞严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六字大明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普门品     

净土法门法师讲普贤行愿     

净土法门法师讲十善业道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坛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往生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文钞     

净土法门法师讲无量寿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心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信愿行     

净土法门法师讲药师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圆觉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占察善恶业报经     


其它法师讲《金刚经》

本源法师讲金刚经    

昌乐法师讲金刚经    

常福法师讲金刚经    

超然法师讲金刚经    

彻悟禅师讲金刚经    

传喜法师讲金刚经    

传琰法师讲金刚经    

慈诚罗珠堪布讲金刚经    

慈法法师讲金刚经    

达真堪布讲金刚经    

大愿法师讲金刚经    

涤华禅师讲金刚经    

法清法师讲金刚经    

法悟法师讲金刚经    

佛光法师讲金刚经    

嘎玛仁波切讲金刚经    

光明禅师讲金刚经    

HT法师讲金刚经    

宏圆法师讲金刚经    

慧净法师讲金刚经    

慧律法师讲金刚经    

济群法师讲金刚经    

戒法法师讲金刚经    

界文法师讲金刚经    

净慧法师讲金刚经    

久晃法师讲金刚经    

理证法师讲金刚经    

梦参老和尚讲金刚经    

妙华法师讲金刚经    

明奘法师讲金刚经    

蕅益大师讲金刚经    

普献法师讲金刚经    

其它法师讲金刚经    

仁禅法师讲金刚经    

仁达法师讲金刚经    

仁清法师讲金刚经    

圣凯法师讲金刚经    

圣严法师讲金刚经    

圣一法师讲金刚经    

圣赞法师讲金刚经    

索达吉堪布讲金刚经    

倓虚法师讲金刚经    

通觉法师讲金刚经    

惟贤法师讲金刚经    

贤宗法师讲金刚经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讲金刚经    

星云法师讲金刚经    

虚云老和尚讲金刚经    

宣化上人讲金刚经    

印光大师讲金刚经    

印泉法师讲金刚经    

月悟法师讲金刚经    

月溪法师讲金刚经    

昭慧法师讲金刚经    

智能上师讲金刚经    

智泉法师讲金刚经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讲金刚经    

宗性法师讲金刚经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www.cnbudd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