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金刚经》第112集--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首页->所有文章 -> 净土法门法师所有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开示金刚经



 净土法门法师:《金刚经》第112集


 下载DOC文档  



  请掀开经本二百五十八面,倒数第二行:

  【知幻觉照,必先严持禁戒,以绝染缘。多读大乘,以明佛理。令此心略得安静,俗见渐能减轻。乃能知幻,乃能觉照。】

  经文的讲义在这一大段,对於我们用功的方法,实在说是非常重要。无论修学哪一个法门,即使念佛也不能例外,如果不懂得觉照,功夫就不得力。由此可知,觉照是佛门行门里面最重要的纲领。什么叫做觉?什么叫做照?怎样觉照法?这在前面已经讲了很多。我们用最通俗、最简单的话来说,觉照有提起警觉的意思,要时时刻刻提高警觉,因为不觉就迷了,迷非常容易。原因我们不难明了,这是无量劫来迷惑颠倒的习气太深,所以现在要想把这个习气换过来,自然是一桩难事情。

  古大德提示我们,修行要紧的,就是生处把它换熟,熟处换成生。熟是什么?贪瞋痴慢、妄想分别执著,这个很熟,时时刻刻它就现前,要把这个熟的地方生疏掉。念佛我们很生疏,念念就忘掉了,念念佛号就断了,要把念佛变成很熟,把这两个交换一下就行了。这个都是觉照的意思。这里告诉我们,我们觉照提不起来,要怎样才能很顺利的提起来?这里教给我们一个方法,第一个要严持戒律。严持戒律是把染缘离开,我们功夫不能得力,可以说这是一个最大的障碍。为什么不得力?六根接触外面境界,贪瞋痴慢马上就起现行、就起作用,把功夫就折断了,所以持戒非常要紧。

  在《无量寿经》上佛教导我们,要修身语意三业,教我们护持三业。「善护口业,不讥他过」,三业里面佛把口业摆在第一,原因就是口业非常容易犯,两、三个人在一块,他不是在念佛,不是在讨论经的意思,都是是非人我,张家长、李家短,搞这一套,所以佛把这一条戒列在第一个,有道理!《六祖坛经》里面也说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看到这个世间,这个人也不对,那个事也不对,到底谁不对?是自己烦恼习气太重了。人与事与自己念佛有什么相干?不相干的事情!真正能做到不见世间过,他的心就清净,功夫才能够得力,高度的警觉心才能够提得起来。第二句教给我们,「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无量寿经》上这三句,实在讲已经把戒律,乃至於我们常讲修学的纲领:三福、六和,都包括在其中了。这是教给我们一定要严持禁戒,把外面不好的缘把它杜绝。

  多读大乘,以明佛理。为什么戒律学不好?实实在在讲,理没搞清楚。持戒是教你放下,放不下是因为没看破,真正看破了,放下就不难。读经是明理,明理帮助你看破。多读大乘,不是叫我们遍读大乘经典,遍读大乘经典当然也是好事情,可是这个不是对初学人说的。初学的人要紧的是一门深入,选择一部大乘经一门深入。什么时候才多读,广学多闻呢?一定戒持好了,换句话说,心清净就可以涉猎一切大乘经典。心不清净,涉猎大乘经典没有用处,那是清凉大师讲的「增长邪见」。为什么?心不清净。读一部经的目的是修清净心,所以读一部经,一方面求明理,一方面就是修戒律,修清净心。一定清净心现前,所谓是烦恼轻、智慧长,这个时候才有能力遍涉大乘。你一接触会开悟,帮助你开悟,这个要知道。

  「令此心略得安静」,可见得初步修行的目标就定在此地,要把心安静下来,要定下来。「俗见渐能减轻」,俗见是什么?妄想分别执著,指这些东西。妄想执著轻了,妄想执著少了,佛经上教给你用功这些方法,就容易得力了。这个时候「乃能知幻」,时时刻刻,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场所,我们六根对的境界都知道,这个境界、这个现相,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这就叫觉照。如果眼前境界,你还以为是真有,还在里面动贪瞋痴慢,你的觉照完全没有;换句话说,觉照就是认清一切现相的事实真相,的确是当体即空,了不可得。知道这是幻相,不是真相,所谓刹那九百生灭的相续相。不但我们眼前这些相是业因果报的相续相,就像《楞严经》上讲的:「当处出生,当处灭尽」,根本就不存在,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这个现象,这是我们必须要晓得的。

  十法界之外一真法界,一真法界还是这个现象。不同的地方,十法界里面它变化得快,速度快;一真法界里面变化的速度慢。快慢是什么道理?是念头。凡夫这个念头动得快,速度快,刹那生灭,因此变现的相就变得快。愈是定功深的人,他那个念头就是心里面的波动速度慢,波动的幅度不大。在一真法界里面这些人,他们心里波动非常微弱,几乎看起来好像是平静的状态,所以现的法界好像没有什么大的变化,而实际上原理是相同的,就是他这个心波慢,速度慢,波动不大。六道里面愈往下去,那个波动愈大,速度也愈快。所以现相是这么来的,统统是幻相,你要知道这些相是虚幻不实的。所以佛教给我们应无所住,住就是执著,不要去执著,执著就错了。保持这样的观察状况,这就叫做觉照,觉是不迷,照是明了;在境界里面决定不迷,样样清楚、样样明白,这是功夫,真正用功就是这个。再看底下这一段:

  【是名我见等之修功,尤要,尤妙。是名我见为真性变现之幻相。所谓销除,并非断灭本性,乃是但除其病,不除其法。一也。】

  经上说「是名我见」,这一段经文在二百五十面最后一句:「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这是解释这一句。是名我见「等」,就是等人见、众生见、寿者见。这一句要怎样修,要怎样用功?这地方就提出来,这个修学的功夫尤其重要,尤其是妙。这个妙,你一定要懂得佛在经上讲的即非是名,你要懂得它的含义。「是名」是从相上讲的,「即非」是从性上说的,这个句子里的重要意思我们一定要清楚。不但我相是虚妄的,我见也是虚妄的。相是现相,我见是四种见,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思想、见解;思想、见解也是虚妄的,也不是真的。为什么?因缘生法,当体即空,了不可得,所以它是真性变现的幻相。

  法相唯识家分析得细密,他将心法、心所法,每一法里面都分作四分:相分、见分、自证分、证自证分。相分就是经上讲的「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见分就是此地讲的「我见等」,见相都是从自证分变现出来的,自证分就是真性。证自证分,就是自性里面的觉照。这是性相两宗使用的名词术语不一样,我们了解,合起来看,意思就格外的清楚。所以见相两分都是从真如本性里变现的幻相,称它作幻相,它确实有相,但是这个相生灭太快了,当处出生,当处灭尽。如果用我们现在这个概念来看,它的存在,它那个相现出来存在的时间,大概总是亿万分之一秒,它不是没有,几乎生灭是同时的,所以佛经上常讲不生不灭。怎么会不生不灭?它存在的时间太短,所以几乎生灭是同时的。但是这个相不会断,相不会灭,这个诸位要知道。这个相是相续相,它不会灭,决定有相。性是体,体一定现相,相不会灭,相会变,刹那刹那都在变,所以叫它做幻相;它不是真的,它会变,变得很快。

  经上佛常常教我们要断、要离,这些言语文字,我们要了解它的真实义。是不是真的能把相离掉?真的能把相断掉?不可能,没有这个道理。如果这个相要能离、要能断,那本性就断掉了,本性就离了。此地说:「并非断灭本性,乃是但除其病」,什么病?执著的病、妄想的病,除这个东西而已。教你离是离妄想执著,教你断是断妄想执著,不是教你断自性,也不是教你断假相。那个相是幻相、假相,你要断它干什么?相根本就不碍事。清凉大师在《华严》里面所讲的「理事无碍」,理就是这个地方讲的真性;相就是此地讲的我相、我见等等,它不碍,没妨碍。妨碍,是你在这里面起了妄想、起了分别、起了执著,这就坏了,这是病,佛教我们除,是除这个病,不除其法,法性、法相怎么能除?这是我们一定要懂得,佛经上常讲的,这个断非常重要,断德,断的是什么。再看底下这一段:

  【我见是缘生法】

  缘是因缘,凡是因缘生法都不是真的。不是因缘生法,那就是真的。什么东西不是因缘生法?真性不是因缘生法。八识都是因缘生法,阿赖耶从哪里来的?无明不觉生三细,它是因缘生法。阿赖耶是一切虚妄的根源,从阿赖耶里面才变现出前七识,前七识叫转识,才生出见相两分,所以它是因缘生法。

  【心若攀缘,我见便随缘而起。】

  佛教给我们,在修学过程当中,随缘而不攀缘。随缘消业,攀缘就造业。什么叫攀缘?你有分别、有执著就攀缘了。离开一切分别执著,这叫随缘。心里有稍稍一点攀缘,可见得「我见」是缘生的,攀缘还是自己攀自己,没有攀到外面去。心外没有境界,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自性变现的幻相,这是佛在大乘经上常讲的「自心缘自性」,本来没有幻法,虚幻是这么样造成的。这个地方,我见便随缘而起,随著你攀缘而起,执著就愈来愈严重。

  【心若不生,我见则无从生。】

  可见得我见从哪里来的?我见就是起心动念来的。你只要起心,只要动念,谁动念?我动念;谁起心?我起心;我见从这里生的。起心动念就是攀缘,就是心的攀缘。这是说明我见是怎么来的,说明它是缘生法,它是当体即空,了不可得。心里面要是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不但一切凡夫著四相的病你除掉了,著四见的病也除了。所谓断,所谓除,所谓灭,都是这个意思。四相四见存不存在?存在,它不是没有,破它的执著而已。要晓得四相四见是一切万事万法的根本,它从哪里来的?把这个根本找出来之后,枝枝叶叶就很容易解决了。

  【所谓知幻即离,离幻即觉。】

  这两句话是《圆觉经》的经文。怎么离?知道就离了。知道,怎么离?知道,不再执著了,知道,不再打妄想了,什么妄想都没有了。为什么什么妄想都没有?因为身心世界、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业因果报刹那生灭的相续相,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你还打什么妄想?所有一切妄想,从根给你拔掉了。你这个事实真相一明了,妄想分别执著马上就没有了,即离。由此可知,知是看破,离是放下,看破跟放下是一桩事情,不是两桩事情。先看破再放下,先放下再看破,你永远没有放下,永远也没有看破。《圆觉经》上这两句话好,妙极了!《金刚经》前面跟我们讲「非一非异」,经义一合起来看,这个意思多明显。也正是六祖惠能大师所谓「佛法是不二法」,二就不是佛法。看破跟放下是一不是二,不是二法,把看破跟放下说成是二,这不是佛法。不是佛法就是你永远也不会看破,你永远也不会放下;如果你知道这是一,这个境界你就契入。知幻即离,知跟离是一。离幻即觉,离跟觉也是一。觉就不迷了,觉就是佛菩萨。这就是说明,离幻你就是佛菩萨。

  下面我们用更粗浅的话来说,大家更容易明了。遇缘,这个缘里面包括非常广泛。遇到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叫缘。上从诸佛如来,下至地狱众生,统统包括在里面。遇到佛,也是这个看法;遇到鬼,也是这个看法。为什么?是一不是二。你把佛跟鬼分成两个,你就迷了,你就堕到二法里头去了。十法界依正庄严统统是一,为什么是一?这个经讲到此地,大家应该都有一些体会。从理上讲,都是自性变现的,万法归一,一个自性变现的,体是一个。理上讲,一切万法不二,所以大乘法讲「生佛不二」,众生跟佛不二。从事上讲,佛的相也好,鬼的相也好,都是业因果报刹那的相续相,这从事上讲,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从当体即空,了不可得,它也是一,它也不是二。无论从事上、从理上都归到一。我们要是不明白这个道理,不了解事实真相,说看破放下谈何容易!怎么肯舍得放下?所以必须真正把这个道理搞清楚,事实真相搞清楚,而后遇缘,你就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

  所有一切境缘里面,佛现前了,也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妖魔鬼怪现前了,也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这个人真的觉悟了。凡夫之人,所以佛不能现前,为什么不能现前?佛一现前,这还得了!马上就起心动念、分别执著,「我见到佛,我的功夫不错!」你看看,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大风大浪就起来。佛晓得你没有功夫,没有定力,好不容易心才清净一点点,佛一现相,马上大风大浪就把你那一点定力都破坏光了,所以佛也不来现前,这是佛的慈悲。什么时候你见佛?在一切境界相里,心平等,心清净了,这个时候佛现前。就跟学校老师教学生,学生成绩差不多了,再给他考试,他功夫不到不考他,考他没有用处,考都得零分,那有什么意思?必须看他用功用得差不多,再来考一考他。我们现在功夫都没有,佛一来考都得零分,佛知道我们这个状况,干脆不来了。这种对待境界,即是离幻即觉。这是第二个意思。

  【此二义,极要极要。】

  十七跟十八这两条,非常重要!

  【除我见之修功,莫妙於此。】

  我们把前面所说的,归纳到最后这一句,就是一切时、一切境缘之中,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面对的时候都能够做到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这就是离幻即觉,这就是除我见的妙法。诸位要晓得,我见是十法界依正庄严的虚幻根源,《金刚经》末后,「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梦幻泡影的根源就是我见,我见要除了,十法界就没有了。永嘉大师《证道歌》上所讲的「觉后空空无大千」,那个时候十法界没有了;没有,变成什么境界?一真法界,就恢复到一真法界。禅宗里面说,恢复到自己本来面目。诸位要晓得,本来面目就是一真法界。有我见,变成了十法界,执著我见就变成六道轮回,十法界、六道是这么来的。《金刚经》教给我们,真的是从根本修,从根本上把这个病根拔除。

  【若不依此,永不能除】

  这个话说得并不过分,确实是如此,你要是不依照这个纲领,我见很难拔除。自古以来多少修行人,有能力出三界,没有能力出十法界。阿罗汉、辟支佛、权教菩萨,如果依天台家的说法,藏教的佛、通教的佛,都出不了十法界。原因在什么地方?我见没有彻底拔除。所以他作菩萨、作佛,是十法界里面的佛菩萨,他不能提升到一真法界。

  【经云:居一切时,不起妄念。於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於无了知,不辨真实。】

  这一段也是《圆觉经》的经文。这个经文实在讲非常之妙,妙极了!

  【此八句中,初二句为主。即不起二字为主。下六句,是展转释义,解释它的意思,说明不起之所以然,什么叫不起。必如此,方为真不起。】

  「不起」两个字的意思很深很广,也很不好懂。底下这六句,给我们解释出来,什么叫不起,举出这个例子来说。其实也不出前面这四句,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你能把这四句十二个字做到,《圆觉经》上这一段你就全部都做到。

  居一切时,一切时里面当然包括一切处,当然包括一切境缘,就是一切物质环境与人事环境,你六根所接触的六尘境界,不起妄念。妄念就是前面讲的起心动念、分别执著,全是妄念,此地就是一个妄念统统包括尽了。下面解释什么叫不起妄念?於诸妄心,亦不息灭。平常我们有念头,起心动念,这个念头要不要去灭它?你要想灭那个念头,又加一个妄念,你能灭得了它吗?我妄念很多,我要把妄念灭掉,你是妄念上再加妄念,你决定灭不了妄念;不理它,妄念就没有了。

  初学佛的人遇到这种状况很多,特别在念佛的时候,大家在一块共修念佛止静,完了之后回来,「法师,我不念佛没有妄念,我这一念佛,妄念不晓得有多少?」吓得不敢念佛了。其实他这个想法错了,不念佛的时候就有这么多妄念。不念佛的时候,你没有想到要把这个妄念息灭掉,你没想到,这一念佛,要用佛号把妄念息灭掉,才发现有这么多妄念。不是你念佛念出来这么多妄念,不是的,是你念佛的时候才发现。你想静一静,坐下来静一静,发现有这么多妄念;发现之后怎么样?不要理它,没事!妄念自自然然就少,就息掉。你要是「我有这么多妄念,这可不得了!」那妄念不是愈来愈多?你在培养妄念。这里教给你,於诸妄念亦不理,就是不要理它就完了。用自己的功夫,参禅继续不断用参禅的功夫,念佛就用念佛的功夫,一面念佛是一面打妄想,没关系,你把注意力集中在佛号上,根本不理会妄想,这样妄想就愈来愈少,佛号就愈来愈得力了。要用这个方法,不要怕妄念,妄念原本就是那么多,不是念出来的,是你发现而已,不必去照顾它。道场常常教人,你要照顾话头。你念佛的时候要照顾佛号,不要去照顾妄想,这个非常重要。

  「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我们眼前这个境界,不必样样都打听,样样都知道,这个事情是找麻烦。古德常讲,「知事少时烦恼少」,知道的事情少,烦恼少。换句话说,你知道的事情多,你的烦恼就多,你何必要自己找烦恼?没有必要知道的事情,不知道最好。「识人多处是非多」,交际应酬没有好处,认识人多,是非就多。不需要认识的人,不必打交道。所以教你能够省心,修行人总要烦恼少、是非少,你心才能静得下来,才能够定得下来,这都是在严持戒律之中。

  古时候的道场,多半建立在深山当中,也就是说,你想到那个道场去,走路都很困难。它的目标?你要不是真正为修道,最好你不要来,不要来扰乱,是这个意思,那是真正修道的地方。住在道场上,人也不出门的,它有它的界线,有它的范围。像过去净土宗初祖慧远大师,他在庐山建第一个念佛堂,集合志同道合的同修,一百二十三个人在一起共修,三十年不出界线。他那个界线是道场旁边有个小溪,小溪那里有一个小桥,他不过桥的。三十年没有离开道场,他心清净。山下的事情不知道,发生什么事情不晓得,所以他们的日子是天下太平,什么事都没有,你看那个心多清净!

  现在修行困难,纵然住在高高的山上,上面架起无线电,还听到广播,还看到电视,世界上什么事情他都知道,你说这怎么行?他那个心是动的,他静不下来。所以真正修道不要看报纸,不要看杂志,不要听广播,每天天下太平,什么事都没有,他心是静的。现在用这种方法修行的人没了,这就讲为什么我们的功夫比不上古人,道理就在此地。实在讲,理也不清楚,也不透彻,外面这些报纸、杂志、广播,这都是诱惑,外缘不好,诱惑你,叫你起心动念。我们是要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他在那里挑拨,就是叫你起心动念、分别执著,把你的功夫完全破坏了,你说这个事情麻烦不麻烦!这是说住妄想境,不加了知。

  「於无了知,不辨真实。」给诸位说,不辨真实就是真实。你要一辨真实,就变成虚妄。为什么变成虚妄?真实里夹杂著妄想,就变成虚妄。离开知见,法法皆真,没有一法不真。《金刚经》讲到后半部,法法皆是,皆是什么?皆是真如,法法皆是。你加一丝毫意思在里面,法法皆非。《金刚经》前半部都说法法皆非,都不是,没有一样是的,全部否定掉;到后半部又反过来了,后半部是法法皆是。为什么?你已经离相离见了。离相离见,法法皆是;著相著见,法法皆非。所以法相里没有是非。诸位一定要知道,一切法相里面,没有是非,没有善恶,没有真妄,什么都没有。是非、善恶、真妄从哪里来的?都是妄想里头生的。离开妄想,这个东西统统没有了,这是一定要晓得真实的道理。

  这八句的意思明白了,就晓得不起妄念应该怎样修学。这是说明不起妄念的所以然,这才是真不起。连「不起」这个念头也没有,若有这个念头,起了,用我们前面讲的,「我对境界已经不起心、不动念」,他已经起心动念了。「我不分别、不执著」,你已经分别执著了。这是说法的难处,诸位要会听。所以叫你要离言说相,离名字相,你才真正体会到这个意思。所以言说、名字是方便,是方法、是手段,不能执著,一执著就错了。要是不执著,都对,没有一样不对。

  【念不起时,便是灵光独耀,迥脱根尘。】

  这两句话禅宗里常常用。多少禅堂匾额上就写这四个字,「灵光独耀,迥脱根尘」。灵光是自性般若 的智慧光明,也就是六祖惠能大师初见五祖忍和尚讲的,他说:弟子心中常生智慧。常生智慧就是灵光独耀。他是这个境界,他不生烦恼,也就是说他没有分别执著,没有妄想,他透出来的是智慧光明。「根尘」,根就是我见,尘就是我相,就是《金刚经》上讲的四见四相。「脱」是离开了,「迥」是远远的离开。远离四见四相,所以自性般若 光明独耀。

  【总之,有照、有觉,俱名障碍。】

  佛教给我们要有觉、要有照,那是什么?我们现在连觉照都没有,所以教你要有觉有照。有觉有照是初学,觉照得力了,那个觉照的念头不能要,要就出不了十法界。有觉有照可以脱离六道轮回,不能脱离十法界。但是要是无觉无照,六道轮回都出不去。你在六道里面有觉有照,可以超越六道轮回,不能超越十法界。到最后的时候,那个觉照的念头也没有了,就出十法界。我们读这个经,有觉有照俱名障碍,我们现在要觉要照,这个非常重要。

  【此经是名我见之义,亦复如是。】

  说是名我见,里头就含著有这个意思,含著有觉有照是障碍。

  【我见亦是缘生,自性本来无也。】

  自性清净心中确确实实本来无一物,不但这个东西没有,它是缘生的,连那个缘也没有,我们讲「无明不觉生三细」,无明不觉,自性里头也没有。

  【善用功者,必须一离到底,断则顿断,此是名我见之修功也。】

  离就是放下的意思。放下要彻底的放下,这个放下是讲心里上的放下;换句话说,心里面决定不能有一丝毫的妄想,不能有一丝毫的牵挂。你有牵挂,你有忧虑,你没有放下。世间法放下了,我现在还念著阿弥陀佛,还想求往生极乐世界,你还没有放下。必须把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也放下,那你就是成了究竟圆满佛。我们没有这个能力,所以佛是不得已而求其次,叫我们把其他的统统放下,单单去执著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方法就叫做带业往生。什么是业?心里有阿弥陀佛就叫业。带著这个业往生,这个行,可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什么道理?这个经前面我们讲得太多了,一切法从心想生。想阿弥陀佛就变阿弥陀佛,想极乐世界就变极乐世界,一切法从心想生,理论的依据在此地。这种说法,就是《华严经》上所讲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识就是心想,唯识所变就是从心想生,这是基本的原理。十法界依正庄严从哪里来的?从心想生。《金刚经》用的方法跟净土念佛的方法不一样,它的方法是顿断,立刻就把妄想分别执著断掉了;所以这个法门,惠能大师讲这是度上上根人的。上上根以下没有分,他是接引上上根人的,不是普通的大乘法,普通大乘人做不到。这是说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的修学功夫。我们再看底下这一段:

  【圆觉经云:一切诸佛,本起因地,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

  这一段经文是说一切诸佛怎么成佛的。当然一切诸佛修行成佛,法门不尽相同,无量无边的法门,它怎么会相同?方法也不一样,可是原理原则决定是相同的。这个地方从总原则、总纲领上说,都是依圆照清净觉相。照就是觉照,清净觉相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觉相。永断无明,根本无明都破了,这样才成佛的。无论修学哪一个法门,都是这样成佛的;换句话说,圆照的方法不一样,八万四千法门方法不一样,但是统统都是圆照。照的是什么东西?照的是清净觉相。《无量寿经》上讲的「清净平等觉」,清净平等觉就是清净觉相。

  【此中修功,正是圆照清净觉相。】

  这个地方讲修功,就是前面讲的除我见,经文上「是名我见等」,这种修行功夫,跟《圆觉经》上讲的「圆照清净觉相」是相同的。

  【故能无明我见,一断永断。】

  他把阿赖耶识的见分,我见、四见是阿赖耶的见分,四相是阿赖耶的相分。相分从哪里来的?见分变现出来的。见分是能变,相分是所变。见分是识,相分是相,是现相。唯识家著重在识,唯独识能变是真的,所变是假的,这个说法没有达到究竟,为什么?究竟法,识也是假的,也是因缘生法。如何能转识成智?用《金刚经》的方法,要达到相宗的目标非常快速。相宗达到这个目标很困难,要经历很长的时间,《金刚经》的方法真是快刀斩乱麻,非常快速,顿断。他为什么能够顿断?他对於事实真相了解得透彻;换句话说,他能够一下子真的就放下,不是修其他法门放下一些还留一些,慢慢的放,他是整个彻底放下了。这就是他对於事实真相彻底明了,所以才能够彻底放下。一断永断,《金刚般若 》的方法就是圆照。「岂不妙乎,岂不要乎」,这就是前面所讲的,尤其是重要,尤其是妙。

  【依此起修,便得受用。】

  这个受用是真实的受用。但是这种真实受用,我们一般人很难体会。为什么没有法子体会?没有亲自尝到这个味道。这是宗门里面常讲:「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你没有饮到,你怎么晓得?这一杯水我说热,我说冷,这个冷热你想像不到的,你没有尝到。你必须依照这个方法修行,真的入这个境界,那个味道你才能享受到。真实自在,彻底放下了。不能有一丝毫牵挂,这个对一般人来讲当然难!牵肠挂肚事情太多了,你叫他放,可以放下一部分,但是总还要留一部分。彻底放下,谈何容易!做不到,底下讲:

  【如若不会,则请老实念无量寿清净平等觉,二妙俱足矣。】

  实在放不下,你就抓住阿弥陀佛,这个也行,叫带业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金刚般若 三昧也很快就证得,这是事实。用这个方法,《金刚经》上要妙这两种你也能够得到。

  【此约我见明离亦离一大段,显示不垢不净之义。】

  这是一大科、一大段,就我见来说明,离的念头也不能有。佛教给我们要离相,离的念头不能有;有离的念头,还是离得不干不净,这个念头都不可以有。这一大段显示出前面所讲不垢不净的意思。

  【我见,这是垢秽,这是不清净。离我见,这是清净。】

  但是诸位要晓得,染净对立的那个净,就不是真的清净。那是什么?比较,两个比较一下,这个清净。那不是真的清净,真的清净,净也没有了,净也要离,才是真正清净。底下讲:

  【而清净自性之净,乃是垢净俱无。】

  染净都不能有,所谓是不垢不净,垢跟净统统没有。

  【故离我见者,离亦应离。若存一能离所离,我见终未尽净也。】

  说实在话,我见并没有离,你还落在二边,还落在能所里面,能所就是二法。

  【诸法空相下三段】

  到这个地方总结这一大段的经文。

  【初约身明义】

  佛举他的报身来说明空相。佛的报身都是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何况菩萨以下所得的身相,哪有真的?佛举他自己的报身来说。如果佛举六道身来说,你这个身是当体即空,了不可得,那我们会想:佛的身大概是真的,大概是可得。所以他举他自己的报身来说,告诉我们:三十二相即非三十二相,是名三十二相。

  【次约世界明义】

  在世界里面讲了两小段,一个讲微尘,微尘即非微尘,世界即非世界,这就是讲物质的现象。物质现象里面最小的是微尘,大的是世界,说一个大,说一个小,也是缘生之法,当体即空,了不可得,所以身心世界如梦幻泡影。后头一段:

  【约妄心明义】

  三心不可得,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合此三段,正是显示身心世界莫非幻化,一切空相,性自平等之义。】

  这一段经文含义非常之深、非常之广。不但在事相上告诉你,本来面目、真相是怎么回事情,而且就在事相里发挥心性,让你在这些幻相当中见性。相极不平等,特别是十法界,可是你了解这一切现相的真相,你就晓得极不平等里面看出来它是平等的。刚才讲,从体性上看,它是平等的;从它演变过程上看,它是平等的;虽然现相不平等,现相为什么不平等?业因不平等。这是佛教给我们而生其心的重要;因为相不会灭,相会变。说实在的话,人不是死了就了(ㄌ一ㄠˇ),没有这回事情。人死了,他又投胎去了,这一投胎,他这个身相就变了,所以相会变。人死了以后六道投胎,那是大的改变。实实在在讲,我们现在在此地,刹那在改变,没有一个是不变的,这个一定要懂得。你晓得它刹那在变,你才晓得它当体即空,了不可得。

  我上一次举照相摄影,开智慧,你从这里面就体会到佛在经上讲的,就能够做证明。佛给我们讲所有现相是相续相,不是真的,根本不存在。我们用摄影机来照日常生活活动的相,我们用普通一般八厘米小的电影摄影机。一秒钟拍这个片子二十四张,镜头开关二十四次。可是你要懂得,一秒钟的二十四分之一,就是二十四分之一秒一张底片。这一张底片照下来之后,永远再照不到了,这是事实真相。这个相就过去了,不会再来了。再照第二张,第二张它也过去了。这不过才二十四分之一秒,这么一个速度。现在高级的摄影机,它的快门可以达到五百分之一秒,千分之一秒。我们才明了佛在经上讲的「当处出生,当处灭尽」,才知道佛在经上讲的,一切法不生不灭。为什么不生不灭?因为生灭同时。所以我们领悟到《仁王经》上讲的「一弹指六十刹那,一刹那九百生灭」,我们懂得佛是方便说,不是真实说。真实说是什么回事情?亿万分之一秒,那个生灭的速度。亿万分之一秒,你怎么能看出它生灭?看不出来。所以生灭可以讲是同时;生灭同时,那就是不生不灭,这是事实真相。佛法界、众生法界、地狱法界完全相同,平等平等。所以,一切法都不可得。

  「一切空相,性自平等」,这两句话完全是事实。经上这些文句,意思实在讲是无限的深广。你要是不能稍稍体会到,你怎么会得到受用?你真正明白了,体会了,你的心平了,什么妄念都没有了。为什么?都是假的,都是一场空,都不可得。万法皆空,佛告诉我们,因果不空。因果是什么?识,就是唯识家讲「唯识」,唯识是真的,识是念头,念头就是因缘,底下就变相,把相改变了那是果,所以因果不空。佛教给我们「而生其心」,你生善的心,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这是善心,显示出来一真法界、四圣法界。你如果有分别妄想执著,你变的是六道凡夫的法界。这个现相就是你那个念头变现出来的,相虽然是刹那生灭,决定不存在,但是它有个相续相,让你感觉到好像有这么回事情,就好像作梦梦中境界一样。

  佛教给我们,不单是我们现在这一生,十法界都是梦幻泡影。经上讲的一切有为法,有为法是讲十法界。十法界都是有为法,不限於六道,不限於我们这个人间。十法界都是有为法,确确实实是梦幻泡影,确确实实「当体即空,了不可得」,所以你在十法界里,你心怎么会不清净?离开一切妄想分别执著,你就超越十法界。虽超越十法界,我这个身体还在十法界,这叫什么?佛经上叫「有余依涅盘」。超越十法界就是证大涅盘,身体还在,有余,有余依涅盘。这个时候这个身体就跟诸佛菩萨一样,在这个法界里游戏神通,没有十法界的依报。留这个身体在十法界看戏,看这些芸芸众生在表演,看他们起心动念,看他们造业轮回,生起大慈悲心来帮助他们,帮助他们破迷开悟,帮助他们脱离六道,脱离十法界,这就是佛菩萨的事业。那个转变,说实实在在话,刹那之间。

  如何能契入这个境界?今天我们在经上看懂了,我们听明白了,一定要在生活上去观照。你要不在生活上兑现,没有用。一切境缘之中,一切时、一切境缘之中,六根接触,我们就晓得这个现相是怎么一回事情,马上就知道。正如同我们看电影、看电视一样,画面摆在那里,我们晓得那是假的,不是真的,那是画面。所以我们用清净心,不分别、不执著,面对这个境界,这个境界的真相你才完全能看出来。你要是起心动念搅和到里面去了,那就坏了,那个真相你就完全看不出来,你就迷了。所以决定不能够搅和在里头,要置身於事外才行。不但六道里头我不搅和,十法界我也不搅和在里面,这才是真正修学《金刚般若 》。末后这两大段的经文,意思非常非常之深,非常非常的重要,显示出身心世界莫非幻化。我们真把它搞清楚了,真正搞明白了。眼前这个境界确实是幻化的,确实是空寂的;「空」是讲相,相是空的,「寂」是讲性,性自平等。

  【凡夫执身为我,执世界为我所。我及我所,皆起於见。故身与世界,是所执。见,是能执。而三段经义,显明能执所执之相俱空,。并能空所空之念亦空,是之谓诸法空相。亦即发挥不生法相,法相本无之义也。】

  这个意思就更深入一层,更透彻了。六道凡夫都执著身是我,身外的,我所有的,世界是我所有的,换句话说,这一切生活环境是我所有的,这个执著非常坚固,我、我所。执著的根源是我见,我见是属於妄想。身跟世界是所执,这个意思就深了,那个见、念头是能执。《金刚经》后面这一段经文,说三心不可得是破见,你能够见的那个念头不可得。你所执著的身体,佛的报身,佛举这个来说明身体;讲微尘、讲世界,说明你所执的那是缘生之法,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说明事实真相是能执、所执的相都是空的。不但能执、所执的相是空的,你能够执著的那个念头也是空的,那是个妄念,清净心中没有这个东西。这个念就是我见,我见发展成为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见是能执,相是所执。不但相是空的,见也是空的,这称之为诸法空相。你真的了解,真的明白,真能够体会到,就知道前面所说的,经文里面讲的「不生法相」。不生法相这一句,就是《楞严经》上所讲的「当处出生,当处灭尽」,也就是佛法里面所讲的不生不灭。「法相本无之义」,从这两大段经文里面完全显示出来。我们再看底下总结,「结成不生」,看这一段,这一段是正宗分末后的一段,这是总结全经。正明不生,看这一小段:

  【须菩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於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

  不生法相,在这里说出来了,这就是说明法相本无的意思,彻底显露出来了,这真正讲到了究竟圆满。我们看注解。《金刚经》义理的确很深,如果没有详细的注解,详细的解说,读《金刚经》的人虽然很多,明了《金刚经》意思的人很少。意思不明,他提不起观照的功夫,他怎么能得受用?所以说老实话,不如念佛。但是对这个意思彻底明了的话,真的受用很大。对念佛的帮助也太大了,念佛往生,所有一切障碍都没有了,这是帮很大的忙。

  【经初所说发广大心、起广大行、不取法与非法之相,乃至发心不住、得果不住、不住亦不住,必如是知见信解,方为通达无我法。故曰应如是知见信解,不生法相。正所以显示发菩提心,必应如是,乃为菩提心。】

  我们从这个地方来看,发菩提心的标准实在是很高。通常我们把发菩提心挂在嘴唇上,那是嘴唇上的菩提心;不是那么容易,这个地方才是发菩提心的标准。菩提心如果真的一发出来,就超越十法界。菩提心是正觉,没有迷惑。《金刚经》的境界,这是前面我说过的,圆教初住菩萨的境界,也就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是他们的境界。经上讲的「善男子、善女人」,这个善男子、善女人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不是普通的善男子、善女人,他们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了。圆教初住菩萨叫发心住,那是什么地位的菩萨?就是发菩提心的菩萨,这个心一发,就是发心住初住菩萨,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称之为法身大士。所以那个心是广大心。

  心怎么广大?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了,这个心量是尽虚空遍法界,才这么大。心里面一有分别,心就小了;有分别就画格子、画界限,就不能尽虚空遍法界。一分别,平等就没有了;一执著,清净就没有了。离开执著,得清净心;离开分别,得平等心。清净、平等才是广大心,才是真正的菩提心。我们要想作菩萨,要想真正明心见性,要想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上上品往生,你要真正离开分别执著,这个东西是大障碍,分别执著都是虚妄的,都不是真实的,自性里头没有这个东西。

  分别执著都是属於妄想,为什么不舍掉?没有办法舍掉,前面说过,是因为对於眼前这些境界的真相不了解,误以为身是真的、外面境界是实在的,所以起分别执著。现在晓得这个身是空的,外面境界也是当体即空,了不可得。境界是什么?我们现在明白了,它的真相是业因果报刹那亿万分之一秒的生灭相续现相,这是十法界的真相。要念念记住,不能一刻忘掉,一忘掉就迷惑了,就又堕落,这教你要时时提起观照功夫。眼前境界顺境也是假的,逆境也是假的。顺境没有欢喜,假的,当体即空!逆境也不生烦恼,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你看,顺逆平等了。顺逆之相虽然不一样,你的感受是平等的,你的受平等,你的觉观平等,受用平等,这就是得真实的受用。你在这里面得清净心、平等心,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你得的是这个。身心世界再不会把它挂在心上,换句话说,你已经脱离六道轮回的生活,已经超越四圣法界的生活,你过的这个生活是一真法界法身大士的生活,那怎么会一样?这是广大心、广大行。

  不取法与非法之相,法是法相,非法是空相,空有两边都不取了。凡夫取法相,在六道里面不能超越欲界、色界,欲界、色界是法相。如果不取法相,取了非法相,取了空,他只能到四空天去往生,出不了六道轮回。四空天人是著在空,欲界、色界是执著有。执著有错了,执著空也错了,这是讲三界之内。三界之外,是讲修行人、学佛的人。学佛的人,三界之外学佛,执著佛法有,出不了十法界。十法界怎么来的?执著有来的,有佛法、有菩萨、有佛道可成。如果在佛法里面执著空,那就变成阿罗汉,变成辟支佛,证偏真涅盘;偏真涅盘是空,所以佛说二乘人堕无为坑,这是执著空相的。大乘菩萨空有两边不著,这才能超越十法界。要晓得,四圣法界,我们讲权教菩萨,就是十法界里面的菩萨,十法界里面的佛,他为什么不能超越十法界?他有妄想分别执著,这个道理在此地。这是说明法相跟非法相都不能住,都不能执著。

  乃至发心不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发心不住发心的相,真发心了,并没有以为「我发了菩提心」。发菩提心不著发菩提心的相,证果不著证果的相,不但法身大士不著证果的相,这一次我们在《金刚经》上看到,连小乘须陀洹都不著得须陀洹的相。在过去我们总以为小乘还著相,现在在这里看到,原来须陀洹也不著得须陀洹的相。为什么他是小乘?他没有超越十法界到一真法界。经上有一句话说明这个事实,「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无为法就是不著,两边不著。两边不著它有等级不同,像须陀洹两边是不著,浅,功夫浅,那个不著的功夫是刚刚得力,这是小乘须陀洹。往上去再进一步,他这个不著的功夫比较深,功夫更得力,大、小乘果位层次这么多,都是无为法,统统都是离四相、离四见。离四相、离四见,那个功夫程度不一样,所以才有菩萨五十一个阶级,小乘四果四向的差别,这是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经上明白告诉我们,是这么一回事情。所以千万不要以为,我执著我还可以能够证果,没这回事情。这是我们在此地看到的,小乘初果都不可以,都不会执著得果这个相。现在我们常常在各个地区都听到,有人说他是什么菩萨再来的,他证阿罗汉,什么佛再来的,我看都著了相。用《金刚经》的标准来观察,是真的或假的,马脚都露出来了;真的,决定不著相。不住亦不住,连那个不住的念头都没有。刚才说了,有一个不住的念头,他已经住了。不住的念头都没有。

  「必如是知见信解」,如是知,如是见。知,用现代话来讲,想法,见是看法,必须这个想法、这种看法信解。实在我们这个说法很难,意思说不出。我们讲个看法、想法,已经著了相,已经落在四见里头,落在四见四相里头。有这么一个意思,决定没有四相四见的念头,要这样的知见信解,方为通达无我法,无我法是究竟圆满的佛法。

  法相宗上讲的二无我,有许多同学虽然不是专门学相宗,相宗的常识必须要有。相宗最基本的一本论典就是《百法明门论》,《百法明门论》实际上就是解释佛在大乘经上常讲的一句话:「一切法无我。」无我法就是一切法无我,《百法》就是解释这一句话。而实实在在这一句话,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里面讲得更清楚。《瑜伽师地论》是用六百六十法来说明一切法。一切法他把它分类,分成六百六十类。天亲菩萨看到六百六十法太多,初学的人受不了,把六百六十法再归纳,归纳成百法。由此可知,百法是六百六十法的纲领,《百法明门论》是入《瑜伽师地论》的基础,等於是《瑜伽师地论》的先修班,先把纲领提出来给你讲。《百法》里面分为五大类:心法、心所有法、色法、不相应行法、无为法。前面四种都是有为法,前面四种归纳起来有九十四法,无为法是六个无为法。这九十四法展开,就是一切法。一切法说明什么?说明无我。《瑜伽师地论》讲得详细,《金刚经》讲得简单,言语文字有简略广衍的不同,里头的意思完全一样,并没有说《金刚经》讲得就少一些,《瑜伽师地论》讲得多一些,没有,一样圆满。一个是讲得简单扼要,一个是详细的来分析。这叫通达无我法。如果证得无我,这问题解决了,你超越十法界了。

  「故曰应如是知见信解,不生法相。」不生法相在此地做总结,前面讲的已经相当详细,相当透彻了。确确实实不生法相,如果你要契入不生法相,那就恭喜你,你已经证得无生法忍。我们在回向偈里面念的「花开见佛悟无生」,悟的什么?悟的不生法相。也就是说,一切法不生不灭。不生不灭的现象,你真的看到了,真的明了了,你证得了,你这个果位就是无生忍的菩萨。

  「正所以显示发菩提心,必应如是」,这是说明发菩提心的标准,一定要达到这个标准,那才是真正发菩提心,真发菩提心的菩萨。刚才讲了,圆教初住菩萨,别教初地菩萨,这是《金刚经》上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标准。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净土法门法师讲其它经典、咒语、文集

净土法门法师讲阿弥陀佛四十八愿     

净土法门法师讲阿弥陀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八大人觉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般若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报父母恩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大悲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大集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大势至菩萨圆通章     

净土法门法师讲当来变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地藏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法华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梵网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公案     

净土法门法师讲观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华严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净土法门法师法语精华录     

净土法门法师讲净宗朝暮课诵     

净土法门法师讲楞严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楞严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六字大明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普门品     

净土法门法师讲普贤行愿     

净土法门法师讲十善业道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坛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往生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文钞     

净土法门法师讲无量寿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心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信愿行     

净土法门法师讲药师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圆觉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占察善恶业报经     


其它法师讲《金刚经》

本源法师讲金刚经    

昌乐法师讲金刚经    

常福法师讲金刚经    

超然法师讲金刚经    

彻悟禅师讲金刚经    

传喜法师讲金刚经    

传琰法师讲金刚经    

慈诚罗珠堪布讲金刚经    

慈法法师讲金刚经    

达真堪布讲金刚经    

大愿法师讲金刚经    

涤华禅师讲金刚经    

法清法师讲金刚经    

法悟法师讲金刚经    

佛光法师讲金刚经    

嘎玛仁波切讲金刚经    

光明禅师讲金刚经    

HT法师讲金刚经    

宏圆法师讲金刚经    

慧净法师讲金刚经    

慧律法师讲金刚经    

济群法师讲金刚经    

戒法法师讲金刚经    

界文法师讲金刚经    

净慧法师讲金刚经    

久晃法师讲金刚经    

理证法师讲金刚经    

梦参老和尚讲金刚经    

妙华法师讲金刚经    

明奘法师讲金刚经    

蕅益大师讲金刚经    

普献法师讲金刚经    

其它法师讲金刚经    

仁禅法师讲金刚经    

仁达法师讲金刚经    

仁清法师讲金刚经    

圣凯法师讲金刚经    

圣严法师讲金刚经    

圣一法师讲金刚经    

圣赞法师讲金刚经    

索达吉堪布讲金刚经    

倓虚法师讲金刚经    

通觉法师讲金刚经    

惟贤法师讲金刚经    

贤宗法师讲金刚经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讲金刚经    

星云法师讲金刚经    

虚云老和尚讲金刚经    

宣化上人讲金刚经    

印光大师讲金刚经    

印泉法师讲金刚经    

月悟法师讲金刚经    

月溪法师讲金刚经    

昭慧法师讲金刚经    

智能上师讲金刚经    

智泉法师讲金刚经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讲金刚经    

宗性法师讲金刚经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www.cnbudd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