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所有文章 -> 净土法门法师所有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开示无量寿经 |
净土法门法师:大乘无量寿经大意(第三集) |
|
大乘无量寿经大意 (第三集) 1992/12 美国达拉斯 档名:02-22-03 请掀开经本第十八页。这是讲到本经的正宗分,我们看到阿弥陀佛在因地里面求学的经过,这些地方有很多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在这一品经里面,后面有十首偈颂。在这十首偈颂里面,我们已经能够看出来,佛以殊胜的大愿普度众生不是偶然的。前面两首是赞佛,这都曾经跟诸位报告过,这是礼貌,后面是他的弘愿。 佛法里面讲的愿就是我们世间人所讲的立志。我们知道人不能没有志向,人要没有志向,那一生就不可能有成就;像船在大海里面航行,没有方向,没有目标,诸位想想,他前程就无法想像。一个人在这个世间生命的流程实在就跟流水一样,从前佛门出家人称为云水僧,这很有道理,就像行云流水一样。有智慧的人他能够把握著这一段流程,把自己的本来面目找回来;没有这种觉悟的人,随波逐流,这在佛门就是说的六道流转。善心善行在三善道流转,如果心行不检点,造了些过失那就是三恶道流转,这是宇宙人生的真相。佛教我们觉悟,第一就是要明了这个事实真相,唯有明白的人才有超脱的希望。 阿弥陀佛是我们修学最好的一个榜样,释迦牟尼佛在经里面对他的赞叹,「光中极尊,佛中之王」,那是把阿弥陀佛赞叹到极处了。所以阿弥陀佛在因地修行证果,以及证了果之后,帮助法界无量的众生,没有一桩不值得我们学习,没有一桩不是我们的典范。所以我们一看人家立的什么愿(这是什么样的志愿)?第三首就说: 【愿我得佛清净声。法音普及无边界。宣扬戒定精进门。通达甚深微妙法。智慧广大深如海。内心清净绝尘劳。超过无边恶趣门。速到菩提究竟岸。无明贪瞋皆永无。惑尽过亡三昧力。】 到这是一段。人家发的是什么愿?在十法界当中真正超脱。真实的成就是诸佛如来,真正有志的人要向诸佛如来看齐,他能成佛我为什么不能成佛?这样的人才叫真正有志气。不但要像佛一样的成就,还要像佛一样的的慈悲教化众生。后面三句意义就非常之深,开头是说智慧。佛法自始至终就是求智慧,智慧是本有的,不是从外面学得来的,就像六祖大师所说的本来具足。本来具足,现在没有了,现在变成没有智慧了,智慧跑到哪里去了?智慧还在,不是真的没有,不是的,是有东西把它障碍住了。好像我们白天的太阳,太阳有没有?有,被云层遮盖住看不见了,那个浓浓的密云就是障碍。遮住我们本性智慧功德的云是什么?就是底下讲的尘劳烦恼,就是这些东西。 尘是比喻染污,我们桌子很干净,一天不擦上面就落了灰尘,就染污了。一个月不擦就染污很厚了。你才晓得尘土如果累积下来,这东西就看不见了,就被尘土掩埋了,这个事情大家很容易理解。我们的本性从无始劫以来就被五欲六尘染污,从来就没有把这个染污清除一次,没清除,生生世世的染污,一直到现在还在受染污。所以我们的真性,真性里面无量的智慧德能就是被这些污染掩埋了,掩埋得太久,我们就根本不晓得自己还有自性,自己还有智慧德能,不知道!严重可怕到这样的程度。这就是佛菩萨出现在这个世间为我们指出来,我们每个人都有佛性,每个人都有真心,真心佛性的德用跟诸佛如来无二无别。 所以佛法教给我们什么?佛实在是什么也没有教给我们,只是教我们自己恢复自性而已。佛哪有法予人?佛在经典上所讲的一切,就是他自己在没有修学之前也跟我们一样,他是怎么觉悟的?怎么修行的?怎么样把这些尘劳洗刷干净自性再恢复出来?无非是把这些事实,他的经历、历程叙说给我们听听而已。聪明人听了就觉悟了,他有我也有,他能够恢复我也能恢复,这就是佛度化众生之能事!所以这前面两句『智慧广大深如海』是『内心清净』,这都是自性本来具足的。 『超过无边恶趣门』。我们今天念念都是恶趣,念念在造恶!就像《地藏经》上说的「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天天在造作,哪一天才能超过?要想超过只有清净智慧这才能办得到。这是叙说的真心本性的智慧德能。下面两句就是教给我们恢复自性的秘诀。我们今天讲『尘劳』,尘与劳都是比喻,比喻什么?『无明贪瞋』,无明是尘,贪瞋是劳,贪瞋好辛苦!这障碍。用什么方法去这个障碍?三昧,三昧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就是禅定,定力,『三昧力』就是定力。定力能够叫『惑尽』,惑是无明,『过亡』,过失就是贪瞋。换句话说,无明贪瞋就是说的贪瞋痴三毒烦恼,无明是痴。 要想断三毒烦恼就不能没有三昧。我们念佛修净土的人,修学的目的就是要得念佛三昧;贤首宗的人修学以《华严经》为主,他们的目标是要得华严三昧;天台宗的人希望得到法华三昧。三昧不成,就没有能力断贪瞋痴。这个经文里面贪瞋要是断掉了,贪瞋是事,得事一心不乱,无明是理,无明破了一分就得理一心不乱。要是讲到果位,贪瞋要是断掉了就证阿罗汉果,小乘的阿罗汉。如果在大乘佛法,我们这个法是大乘法,大乘圆教贪瞋断了是七信位的菩萨。无明破一品就是初住以上的菩萨,这是《华严经》上讲的法身大士。如果没有得到念佛三昧,我们的修行就没有成就,念佛三昧在净宗经典里面就叫做一心不乱。三昧有浅深差别不相同,理一心是甚深的三昧,功夫成片是浅显的三昧;换句话说,能念到功夫成片,贪瞋虽然没有断有能力伏住,有这个能力。伏住就是不起现行,虽然有烦恼,烦恼不起作用,烦恼没有断,这样的能力就可以往生,这是净宗修学的殊胜。修别的法门,这样的功夫还不行,还不能算是有成就,但是在净宗就行了。这是讲自己修学的纲领。 下面发愿利益众生也像过去诸佛一样,也像过去无量佛能够教导一切众生。这个世间最苦的无过於生老病死这些苦恼,这一句里面,就是十九页第一行的末后这一句,下面这一句把我们世间所有的一切苦都包括在其中。佛在经典上常常讲的三苦、八苦、无量的苦恼,唯有佛能救度。佛用什么方法救度?下面讲的六大纲领: 【常行布施及戒忍。精进定慧六波罗。】 佛教菩萨的,你要能用这六个原则去生活、去处事待人接物,你就能超越众苦,就能超越。菩萨行跟我们苦恼的凡夫,实在就是一念之间,常行六度的人快乐,真是离苦得乐!布施反面是悭贪,悭贪很苦恼,日子不好过;持戒的对面是造恶业,持戒是度恶业,忍辱是度瞋恚,精进是度懈怠,禅定是度散乱,智慧是度愚痴。你想想看它的反面这六样,这六样就是我们世间相,世间人就是干的这六样。悭贪、恶业乃至於愚痴搞这个,苦不堪言,搞六道轮回。觉悟的人是反其道而行之,他修的叫六波罗蜜。波罗蜜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就是究竟圆满,人家的生活是究竟圆满的,我们不晓得,我们的生活苦不堪言! 实在要从事相上讲,菩萨心跟凡夫心没有两样,不一样的在哪里?不一样的就是觉、迷,迷了就叫凡夫,觉悟了就叫做佛菩萨,不相同就在此地。譬如说布施,佛在经上讲的有三大类,有财布施、有法布施、有无畏布施,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这三种果报财富、智慧、健康长寿你都要,如果你要不修因,这三样东西从哪里来?有果一定有因,有因一定有果,修因才能得到果报!做生意会发财,某人做生意发财了,你去做他那个生意看看你发得了财发不了财?为什么他做发财,你做不发财?人家有财他有命,人家前面种的有因,你没有见到。某一种行业发财那只是缘,有缘没有因不能结果,有因没有缘也不能结果,因缘聚会果报就现前了,是这么一桩事情。 世间法是无量因缘,没有一桩事情是偶然的,没有。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我们辛辛苦苦谋生赚钱,赚到钱养家,养家是布施!你是布施这一家人,供养这一家人,如果念头一转我是布施供养,你看快乐就无边了。不晓得这是布施,不知道那是供养,做得好辛苦!我真是做牛做马,还债欠他们的,一肚子怨气出不来,生活愈过愈苦。你看这念头一转这就是觉跟迷。迷的时候确确实实是讨债还债,觉悟的时候不是讨债还债是修布施供养。以财富来布施供养,以我们智慧、体力、劳力来布施供养,不一样,念头一变,这个人的心情就起了变化,他就快乐了。我们布施供养不晓得到哪里去修,哪里晓得一天到晚都在修,修的不知道。在家里面你把这个家庭整理得很有秩序,环境清洁整齐,让一家人生活的舒舒服服,这是你的劳力也是在布施。这个劳力在佛法叫内财,我以我的辛劳,以体力来做布施,来做供养。家庭琐碎的事情就是菩萨道! 所以诸位要去读《华严经》,读善财童子五十三参,那五十三位菩萨代表在我们生活当中的每一个方面,这里面的人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从早到晚所做所为全叫菩萨行。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他在生活当中,没有离开生活。所以一看到布施,决定不能想到到寺庙里面去奉献一点,舍一点钱,那叫布施。那也是布施,无量布施里面你只晓得一种,你不知道在日常生活当中所作所为统统是布施、是供养。你去上班,你在一个公司里面你尽心尽力努力工作,这是对公司的布施,对社会的供养。你能够起这个念头,你自在了!你也不在乎待遇了,也不在乎升迁。非常辛勤的工作,没有被人发现,升迁轮不到自己,调整待遇轮不到自己,自己心里会不会难过?不难过。为什么?我修布施供养,我在这里行菩萨道,我的目的不是求这个而来的,生活能过得去就好。他自然就不一样。 可是诸位要知道,这样修的功德存在,果报存在,眼前如果没有得到好的报酬,后来的果报不可思议,那是你的果报累积在后面,那就殊胜了。一念之间,破迷开悟。要晓得迷的是什么?对生活迷,对工作迷,对环境迷,对前途迷,没有一样不迷,佛教你觉悟,教你开悟。样样都觉悟,对人、对事、对物没有一样不觉悟,一觉悟才晓得我从早到晚原来修的是圆满的六波罗!所以这每一条都不是那么样的狭隘,那么样的窄小。菩萨修万行,万不是一万,那是形容词,形容菩萨行是无量无边。无量无边不外乎这六大类,这六度就是六大类,无量无边的心行归纳起来不出这六大类,每一类里面都涵盖著无量无边。 所以我在讲席里头举例跟诸位说,在美国最明显的例子,你们每个人都有医药保险,医药保险是付出。付出去又很难过,我又不生病,月月要我付出这么多钱,付得不甘心。如果你念头一转,我这个付出去的是布施供养,我布施给那些有病的人,供养这些病苦之人,帮助他们。这个念头一转,心情就不相同了,你会欢欢喜喜的付出,我在修布施供养,你这个修布施供养自己得的果报就是不生病。你要是天天付医药费,准备将来自己生病的时候保险公司给你付医药费,你这一念你就不能不生病。佛在经上给我们讲得很清楚,「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一切法从哪里来的?心想生的。常常想著我将来要生病,预备这一批医药费你就非病不可,将来这些钱等到你生病的时候去受用;如果我把这个医药费布施供养给社会上一切病苦之人,那我就不会生病了,布施供养了。 同样一桩事情,那个念头一变就是觉了,觉这是菩萨行,不觉的人念念为自己那是凡夫行,那个苦,付出去的痛苦,将来用更苦。用要生病,拿出去苦,将来用它还苦;你现在拿出去自在欢喜,将来受用也自在,受用是健康长寿。你们会开车的人,车要保险,月月要缴保险费,你念头一转,我这个保险费是布施供养那些不幸出车祸的人,帮助他们,你这一生行车平安,绝对不会出问题,有护法神保佑你。为什么?你是菩萨,你行菩萨道!一念迷的人就是念著将来我万一不幸出车祸有保险公司赔偿,你怎么会不出车祸?天天念车祸念念就念来了,迷悟不一样! 你想想看你们是不是天天在修布施供养,但是不知道,迷惑颠倒。你今天一觉悟了你就知道,我每一天时时刻刻都在那里修布施供养,布施供养福无边!这是告诉你布施供养不一定在佛门里头,不一定见到法师给他一个红包,不是这样的,这个供养很难收到效果。假如这个法师不是真正修行的,你这个钱供养多了,法师为非作歹,你帮助他造恶业,那你反而有罪过,你哪来的功德?佛门里面修福,我常跟佛门的同修出家人讲,你们要不认真的修行,那些来供养的都造了罪业,帮助你造罪业;你们真正修行,他们才种了福,才有福。不是看到出家剃头供养他就有福报,没那回事情,你得看他是不是真修行?是不是将来能有结果?他真正能往生,真正开悟证果,那你供养他那福报就大了。他将来还要堕三途,那你有什么福报?没有福报,等著他来生还债就是了。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你现在放债,将来他还债,干这些事情。 「法布施」,是你自己知道利益众生的种种的方法能够教导别人,这是属於法布施。法布施里面有世间法、有佛法,我们在佛法上懂得一些,要尽心尽力的去帮助别人。世间法也不例外,我知道的一定布施供养别人。今天这个世间法里面都讲求专利,自己有所发明不肯修布施供养,要求专利。可是专利你所得到的是非常有限,你得到的好处很有限,如果你要是布施供养,你所得到的利益是无量无边。这个世间人不懂,世间人迷,看得很浅见,只看到眼前的利益,没有看到无量无边广大的利益,他没有看到,这是愚痴,这是迷惑颠倒。 像特别是帮助病苦的人这些医药,医药发明了不肯公布,对处方不肯告诉人,他要专利。只有向他买,他不教给你怎么样制造,不教给你怎么样配方的,他得的利益有限。真正觉悟的人,他要知道有一种药物能治病,他会完全公开,处处告诉人,唯恐人不知道,希望个个人都能得到这个处方,药到病除,那个不相同的!这在一念觉迷。法布施决不吝法。佛告诉我们,吝财的人他得的果报是贫穷,吝法的人他得的果报是愚痴,所以反过来他的果报是富贵,是聪明智慧,这我们一定要觉悟。 佛法更是如此,我们在《弥陀经》里面读过周利盘陀伽,这是世尊在世的一位弟子,这个弟子是一切弟子当中最愚痴的。他哥哥出家了,他想出家,哥哥就劝他不要出家,他说你没有能力、没有善根,太笨了。没有记忆力,教你一句偈,一面教就一面忘,教上句不晓得下句,教下句上面一句忘掉了,这怎么能学?怎么能出家?他很悲哀、很可怜,佛看到了,佛看到叫他来,佛给他剃度出家了。别的人就奇怪了,看他一点善根都没有,他怎么能出家?佛就告诉他,他前生是三藏法师,怎么没有善根?因为吝法,给人讲佛法留一半,不肯完全教人,为什么?怕别人将来超过自己,所以这一生得愚痴果报。佛以后教他念笤帚,扫地的笤帚,念上面字忘下面,念下面忘上面,他也很难得,努力的学习,最后这两个字念成功了,念开悟了,证阿罗汉果了。 这就是说明过去虽有善根,一念愚痴造成了严重的障碍,所以我们在这个世间得人身难,闻佛法更难,闻到佛法如果不能依教修行,这一生真叫空过了。要做一个佛的好学生、好弟子,依教奉行,决定不怀疑,念念利益众生,不要为自己著想,把自己最好忘掉。能够忘掉自己,你做利益众生的工作就像《行愿品》里面所说的「不疲不厌」,这才能真正做到。佛法是人天眼目,像一个人的眼睛,这是比喻说唯有佛法才能教我们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相。宇宙就是我们生活的环境,人生就是指我们本人,认识自己,认识我们生活的环境,唯有佛法能帮我们做到。所以对佛法决定不能自私自利。 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佛门里面没有觉悟的人也真的有,不是没有。我这一次在迈阿密听到的,授三皈要收钱的,听说传一个三皈要五十块,授一个五戒要一百块,都有价钱的。这个我们查遍《大藏经》,佛没有这个说法,还有价钱。所以曾宪炜居士就问我:法师,你有没有价钱?我说我这要有价钱的话要比他高十倍!他说为什么?否则不值钱了。这标上价钱这就是生意买卖了,那正是佛在经上所说的「裨贩如来」,《戒经》里面讲的果报就太可怕了。拿著佛法当人情,都有罪过,再把佛法当商品去买卖那还得了!这个罪过重了,太重了。通常我们见到的经书后面版权页上印著「版权所有,翻印必究」,还有录音带也是版权所有,不准拷贝的,这是完全把布施供养忘记得干干净净,只知道眼前的一点小利益,真正是叫蝇头小利。这眼光太浅了,这就不是法布施。所以我在台北创办佛陀教育基金会主要的工作项目就是印送经书,我们找来的版本后面如果印这一行字,我们决定不印,为什么?不做犯法的事情,免得人家告状我们还要去出庭,这多麻烦!不干这个事情。我们所印的书一定都是人家不要版权的,是真正修布施供养的。 五年前,黄念祖老居士到DC弘法,带来一部《无量寿经》的注解。那一天时间也很巧,我那一天是回台湾,距离我们出门到机场前两个小时,邮差把这个东西送来了,我都来不及看放在行李里面带回台湾,这一看是《无量寿经注解》看了非常的欢喜,我就打电话给DC那边的同学,刘启义居士。那时我跟老居士没有联系,请刘居士赶紧写信到北京,问他这个书有没有版权?他要没有版权我就要印,有版权那就算了,那就不谈了。结果经过一个月消息转来了,老居士欢迎翻印,没有版权,我们这才大量的翻印。这没有版权就是修的布施供养,法布施!这一有版权那是买卖不是供养。这是一念之间。 无畏布施是别人身心不安,无论是哪一方面,或是因人,或是因事,或是因疾病,或者是因灾难。总而言之,他身心在不安的时候,我们帮助他、安慰他,尽心尽力帮助他解决困难问题,使他得到身心安稳,这一类叫无畏布施,果报是健康长寿。所以布施是广义的不是狭义的,布施的心是没有边际的,布施的事、布施的物也是无量无边的。佛教给我们这样去做。 持戒,戒是守法。佛教给我们戒律,我们要记住戒律的精神,戒律的精神小乘戒是自利的,大乘戒是利他的。在自利,佛教给我们「诸恶莫作」,这就是自利,利他的是「众善奉行」,这是一切戒的基本的原则,永远不会改变的。再推而广之,国家的宪法,所有一切的法令规章,社会的道德观念,风俗人情,你想想看它的目标是不是同样建立在自利利他的基础上?都是从自利利他来建立的。换句话说,所有一切的生活规范我们都要学、都要遵守。家有家法,国有国法,入境随俗,每个国家、每个地区风土人情法令规章不一样。在从前社会是闭塞的,接触还不太容易,现在是开放的,每一个国家都欢迎你去观光旅游。每到一个地方,那个地方的风土人情不能不预先去打听打听,一定要遵守,就是守规矩、守法,持戒就是这个意思。 你能够守规守法,你必定得到社会大众的尊敬,得到大众的爱护,我们能跟人和睦相处。「礼」,在中国《礼记》上面定义讲得很清楚,礼叫曲礼,换句话说,就是委曲求全。自己要受委曲,这样才能够和睦相处。不要叫人迁就我,我要能够迁就别人,这是礼,这叫持戒。所以持戒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通达人情世故,能够在这个社会上不被世人所弃,目的就达到了。 忍辱就是忍耐。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耐心,小事有小的耐心,大事有大的耐心,没有耐心怎么会有成就?精进,进是进步。所谓是不进则退,这个时代永远都是在进步的,进步里头要注意那个「精」字,无论是世法、佛法要想有成就就要专精。我们世间法里面要想自己事业成就,你对事业不专就不可能成就,今天想做这个,明天想做那个,一生是一事无成,决定不能成就的。 我在小的时候我的父亲教训我,就是他自己一生的经验,就是一生当中没有一个目标,没有一个方向,所以一生一事无成。他将他的经验告诉我,要我在这个社会上专学一样东西,专攻一样东西。我家的这个老人当年在世的时候是党政军统统都做,这里做几年,到那里做几年,再到那里做几年,所以这个地位永远是低的。同时在一块做的军人,抗战期间他的朋友当年阶级相同的都当到军长、司长,我父亲那时候的阶级是副营长,还不是营长。那个时候最初他是做军,以后搞政,再去搞党,所以一生一事无成,他得的这个教训,教给我无论从事於哪个行业一生做到底,决定不要改变,这是他一生失败的经验。 世法、佛法都一样,你如果学佛今天想参禅,明天想学密,后天又想持戒,再又想念佛,你这一生一事无成,一样也学不成功。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好,门门都能成无上道,门门都能得三昧,你要一门才行,这很重要!你念佛,一句佛号念到底,念个三年、五年决定成功;参禅也不例外,只要你专精,你会得禅定,你会开悟。就怕的是乱,就怕的是杂,学得太杂、学得太多,不行!真正学的,学很多东西有成就的,历史上也有不是没有,少数,那叫什么?天才!我们有没有那种天赋?不是普通人,中下的人必定占多数,他学的时候要专,正如同《三字经》上给我们讲的「教之道」,教是教学,教学的道理,「贵以专」,专就行了。所以精是纯而不杂,这样的精,求进步就对了。西方的科技文明这一百年来突飞猛进,你问问这些科学家各个专精,他成功了。 定,这个地方讲的定也不专指禅定,因为六度是生活规范,是生活的纲领,它不是戒定慧里面的定。这个定就是你心里面有主宰,不会被外面境界动摇,这就是定。譬如我念佛,遇到参禅的人,我念佛的心不动,不会见到他我就学参禅去了,定就没有了,这个定是说的不被外境所转。我们在世间法里面,或者是专攻某一门学科,不会被其他学科所动摇;我们专门从事一个行业,不会被别的行业所诱惑,这都叫定。定简单讲胸有主宰,这是定。慧就是对眼前一切事物了了分明,一丝毫不迷惑,这是慧,不能不知道。提起来样样知道,样样清楚,自己胸有主宰。 这六条是佛教给我们日常生活的原则,能够照这样做这就是菩萨,所以菩萨行跟我们凡夫行都离不开这六大类。菩萨这六类是觉的一面,我们是迷的一面,一体的两面,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佛法之妙处就在日常生活之中,所以说是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实在讲就是世间法。世间法为什么说是佛法?世间觉悟了,觉了就叫佛法,迷了就叫世间法。世间法跟出世间法没有界限,就是迷悟!一念觉,凡夫成佛,一念迷佛成众生,就是一念觉迷。底下这两句好,能做到了才真正满足菩萨的弘愿: 【未度有情令得度。已度之者使成佛。】 菩萨帮助一切众生,一定是顺应众生的根性。根性没成熟的,接引他、诱导他、帮助他认识佛法,帮助他修学佛法;已经认识的、已经修学的帮助他成佛。这两句涵盖到初学一直到等觉都包括了,佛门常讲的四生九有这两句统包含了,什么样的根性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帮助他。。 【假令供养恒沙圣。不如坚勇求正觉。】 这两句话我们应当牢牢的记住,因为世间人往往把修福看得非常重。供养恒河沙数的诸佛菩萨,圣人!那个福报太大,佛在此地给我们讲真话,不如你自己求正觉。如果我们讲灭罪消灾,了生死出三界,那要『坚勇求正觉』才办得到,单单靠供养恒河沙圣是办不到的。『供养恒沙圣』,那是福报,果报还是在六道,在人天里面享福而已,对於了生死出三界没有办法。这就是普贤菩萨在《行愿品》给我们讲的广修供养,他做了一个比较。他说一切供养中法供养最,这就说明财供养是福报,法供养是定慧。而法供养当中,他又说了七种,这叫归纳。法供养归纳成七大类,第一大类他就讲依教修行供养。佛在经上给我们这些教训,我们能够遵守,能够依照来修行,这是法供养里面第一供养。这就是多少人希求的消灾灭罪。什么方法消灾灭罪最快速、最有效?依教修行供养最有效。这是阿弥陀佛在因地里面。你看看人家的见解,人家的思想,他的修学,我们自己跟他比较比较就晓得为什么他能成佛,我们不能成就。这一对照就明了了,真的是句句都要学习。 【愿当安住三摩地。恒放光明照一切。】 我们自己要把自己安住在什么地方?我们建一个道场,我们在这里安住行不行?我们找个深山,找一个寂静之处,在那里盖个精舍搭个茅蓬,在那里修道行不行?什么地方是我们安居的所在?三摩地!三摩地是梵语,《楞严经》上就是讲的这个事情。这部《大佛顶首楞严经》实在讲就是讲了三桩事情,奢摩他,三摩,禅那,就讲这三桩事情,这三桩都是禅定的别名,安住在定中!净宗的三摩地就是一心不乱,教下天台的三摩地就是摩诃止观,华严贤首宗的三摩地就是法界观,也是属於止观的一种。你看修学哪一个法门,他的三摩地的说法不一样,但是虽然说法不一样,他的境界是相同的,就是我们经题里面讲的清净心、平等心、觉心,心要安住在这个地方。 心安理得,道理明白了,心就安了。什么道理?宇宙人生的真相完全明白了,就是《般若经》上讲的「诸法实相」,一切诸法的真实相你统统都明了了,心就安了。心安就是心里再不会有妄念,心要安住在这个地方。只要得到心安,你一定放光照一切,这个放光是真的一点都不假,这个光是什么光?是真心本性里面本具般若智慧的光明,大慈大悲的光明。我们上次讲的《地藏经》,《地藏经》序分里面讲的十种光明,我们肉眼凡夫见不到,鬼神、天人见得到。肉眼虽然见不到,有一种感应你能够体会,一切众生看到你生欢喜心,为什么会生欢喜心?你光照到他,他沐浴在你的圆满光明之中,心里生欢喜。虽然他肉眼见不到,他确确实实是在光明里面,这生欢喜心。不能生欢喜心的业障很重,对光有障碍,业障稍微轻一点的人会生欢喜心,见面闻声都能生欢喜心。从这个地方能体会到确确实实是这样的。所以李老师底下的小注是「光摄不舍」。佛氏门中不舍一人,这个光明摄受众生是平等的,不分善人、恶人,一律摄受。感应不同是众生自己那一方面的。 【感得广大清净居。殊胜庄严无等伦。】 这两句就是讲的极乐世界。他还在因地,这个极乐世界还没有成就。虽没有成就,这个地方隐隐约约的就有这桩事情,这不就是佛所讲的「一切法从心想生」?西方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因地心想生的,我们十方世界接触这个法门是我们自己心想所生的,弥陀心想跟我们自己的心想相同!相同就是共业,现出这样一个世界。 【轮回诸趣众生类。速生我刹受安乐。常运慈心拔有情。度尽无边苦众生。】 『常』是讲的时间;无边是讲的空间。无尽的时空当中,所有一切众生,弥陀的愿望是希望大家统统到极乐世界来,到了极乐世界没有一个不达到究竟圆满的成就。末后这一首是求佛给他证明,他的愿心是真实不虚,不是感情。就是不是从感情上建立的,是从真心是理性的智慧上建立的大愿。这是我们在正宗分里面一开端向阿弥陀佛学习,有了愿,愿一定要有行,没有行,这个愿就落空了,这个愿是假的不是真的。 我们看看底下这一章「至心精进」。李老师在底下注了一个字,「解」,他是用信、解、行、证判前面四品,解里面就有行。在这一章里面,这一章是讲西方极乐世界的缘起,这个世界怎么来的。是讲阿弥陀佛修学的历史,经文不长,西方极乐世界历史都在这一段里面。我们读了这一段经文,知道西方世界的建立,要用现在科学眼光来看,非常符合科学的原理原则,为什么?他不是凭想像建立的,他是有原则,有目标,有次第,所以我们读起来真是由衷的敬佩。这里面有几句话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我们看到法藏比丘他的志愿之大实在是不可思议。 我们学佛,自己学佛,看看一般人学佛,有没有问过我们到底为什么要学佛?有人为了发财学佛,佛菩萨保佑他发财,有人为了升官学佛,有人为了家境平安学佛,有人是自己生活过得太苦了学佛,都有。再说得好听,有人研究佛法道理佩服了才学佛。实在讲我也看了不少佛教的书籍,也看了不少高僧、居士的传记,真正讲为了生死出三界来学佛已经很难能可贵了。我只见到六祖大师一个人,你看他在《坛经》上所讲的,五祖问他,你到这来干什么?他说我来作佛的。哪一个人是为了作佛而学佛的?我没有动过这个念头,也没有听说哪个人动过这个念头,他是来作佛的。我只在《坛经》上看到六祖。我看到他这一句话吓了一跳,这个人怎么这么自大。对,没错!你今天再看看法藏,那六祖不如他,差太远了,六祖只说他要作佛,你看他不但要作佛,他还要: 【都胜无数诸佛国者。】 他要成佛,还要比其他一切诸佛都超胜他们,这是六祖也没有想到。从这一点来看就能看出这个人了不起!这哪里是普通人。他请教世间自在王佛,我这个愿能不能达到,佛并没有以为他狂妄,为什么?他并不是狂妄,他是从内心里真正发的愿,佛告诉他: 【人有至心求道。精进不止。会当克果。何愿不得。】 这就是告诉他,你的心真,你的心诚,你又能够精进不懈怠,哪有得不到的?你的愿一定会成就,这一段问答非常重要。我们中国人常讲「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所以关键就是真诚、恭敬,真诚敬,敬就是精进,我们常讲敬业,敬业的精神就是此地讲的『精进不止』。精进不止,你对你的事业才真正敬重。真诚敬这三个字是秘诀,成功的秘诀,无论世出世间法,你只要具足这三个字没有不成就的。在这一段经文里面,他在世间自在王佛,求学时间之长也是不可思议。因为那个时代人的寿命长,所以佛给他讲经说法千亿岁,这是求学的时间。这么长的时间给他讲了些什么?给他讲的宇宙人生的真相。为他: 【宣说二百一十亿诸佛刹土功德严净。广大圆满之相。】 这就简单讲就是诸法实相,宇宙人生的真相。『二百一十亿』是表法不是数目字,因为这个经是圆满的大经,不要看它分量少。什么叫圆满?就是在中国我们所说的大、小乘十个宗派教义它统统具足,这就是圆满,一样都不欠缺。二百一十亿是密宗的教义,前面十六正士也是密宗的表法。密宗十六跟二十一都是代表大圆满,显教里面《华严》用十代表圆满,方等经多半用七,你看《弥陀经》就用七代表圆满,它那不是数字。要是数字,你们想想西方极乐世界有什么好玩?每一家都是七重行树,七重罗网,家家都一样,这有什么好玩的?你看一家统统看到都这个样子有什么好玩?不好玩。它是代表圆满。什么叫圆满?随心所欲,我想什么样子就变什么样子,那才圆满!所以这是密宗的表法。 这个经文字不多,义理是圆满的,所以这叫做大经。实在讲跟《大方广佛华严经》没有两样,我过去在讲席里也常常说到,假如一个人真正发心将来要弘扬这一部经,一定要通达《华严》。《华严》、《法华》一乘圆教的经,不通达这个经讲不出来。为什么?因为这个经是《华严经》的精华,是《华严经》的大纲,你要不真正通达,你怎么晓得它里头的味道?所以它字字句句都含无量义!所以佛给他讲什么东西?就把十方一切世界统统介绍给他,让他认真了解,你想这一种课程内容真正是太丰富、太真实了。这里头没有假设,没有理想,纯粹是事实。他了解也都看到了,佛以神力把诸佛世界展现在他的面前,像我们现在看电视一样,他统统看到了。这人家采什么?采人之长,舍人之短,十方世界觉得不太好的地方统统不要,优点好的地方统统采取,他来建造一个世界。这个世界就变成所有一切诸佛世界里最圆满的,这么样建立的。所以不是凭空想像的!像我们现在说观光旅游考察回来再建造,这是符合科学的精神,真是合情、合理、合法,你读了不能不佩服。所以底下这段经文就叙说: 【法藏闻佛所说。皆悉赌见。】 他也看到了。佛给他说明他听清楚了,也看到了。 【起发无上殊胜之愿。於彼天人善恶。国土麤妙。思惟究竟。便一其心。选择所欲,结得大愿。】 极乐世界是这么来的,换句话说,他这个世界是集十方一切诸佛刹土真善美的大成,它这么来的。十方世界所有一切缺陷他统统舍弃,这是讲西方极乐世界的缘起,讲西方极乐世界的历史。他修学的经过。他修学的时间五劫,满足五劫。 【於彼二十一俱胝佛土。】 前面说二百一十亿,这个地方说『二十一俱胝』,二十一俱胝就是二百一十亿,为什么这种写法?因为夏老是会集五种原译本,这个经是会集的,会集的时候不能更改原经上的一个字,不可以更改。二百一十亿是这个本子上摘录下来的,二十一俱胝是那个本子上会集起来的,所以他这个本子字字句句都是五种原译本的原文,一个字没有更动。同时也就在此地告诉我们二百一十亿是意译的,完全从意思上翻译的,二十一俱胝是印度梵文的数目字,数目字的单位,这两个一合起来看是梵华都看到了,这两个意思都看到了。西方极乐世界是怎么来的我们知道了,他是用五劫的时间来修习,这个世界成就了。世界初成,他的老师世间自在王如来还住世,还没有圆寂,诸位要晓得,他那个时候寿命长四十二劫,法藏比丘建立西方极乐世界才五劫,他的寿命四十二劫,当然他没有圆寂!这个世界建成之后,赶紧向老师报告,把他的成果向老师报告。我们世间人要一听到,老师一听到学生有这个成就心里难过!这是人之常情,这叫人情,古今中外都有这个例子。 在我们中国郑康成跟马融学,学成功了,老师嫉妒,老师晓得这个学生将来成就一定在我之上,很不服气。不服气用什么方法?想方法谋害,害死他。他学成之后回家,老师带著学生给他送行,送到城外十里长亭,摆上酒宴给他饯行,老师有预谋!每一个人给他敬酒,一个人敬三杯,一百个人就先灌他三百杯,先把他灌醉然后好下手。哪里晓得郑康成酒量大,三百杯下去连小小的礼节都不失。李老师以前给我们讲《礼记》讲到这个地方,他说假如我们每一个人的酒量都像郑康成,五戒不饮酒那一条,释迦牟尼佛就不会制定了,用这条戒干什么?没有用处了!这是在历史上少有的。我们中国讲三百杯典故就从他这儿来的,这真的不是假的。这郑康成人聪明,老师已经买了杀手在半路上等著,知道他回家走哪一条路,哪里晓得送行之后,他走小路、走岔路跑掉了,聪明到绝顶没能害得成。 这就说明嫉妒贤能这个烦恼也是与生俱来的,不会嫉妒贤能的太少太少了。我们中国古时候这是管仲这个老朋友真正是能够成就贤能,在我们后来佛门看到的六祖大师遇到印宗。那印宗是真正了不起,印宗给六祖剃头,剃了头之后反过来再拜他做老师,这不是普通人能做得到的,这是了不起。我们今天看看此地,世间自在王如来对法藏不但没有一丝毫的嫉妒心,由衷的赞叹,不但赞叹,而且叫所有的学生都去跟他学,这是我们应当学习的。这超过了鲍叔牙,超过了印宗,这是我们真正要学的。他那一报告,佛就欢喜赞叹,善哉!善哉! 【今正是时。汝应具说。令众欢喜。亦令大众。闻是法已。得大善利。能於佛刹。修习摄受。满足无量大愿。】 换句话说,你的世界建成了,你教化众生的方法比我还巧妙,我这些学生统统给你。这种心量到哪里去找?这叫诸佛如来!他这一成就,不但他的本师,世间自在王如来是法藏的本师是他的老师,老师尚且如此,十方世界一切诸佛如来哪有例外的?没有例外的。佛度众生唯一的愿望希望众生能够早早成佛,快速成佛,不要走冤枉路。一切诸佛所用一切善巧方便都达不到这个目的,今天他能够做到,那这多省事!所以从今而后一切诸佛度人成佛用什么方法?念阿弥陀佛,念这个佛号,求生西方净土就行了。诸佛如来度众生统统把他介绍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诸佛度众生的愿就统统满足了,都圆满了。『摄受,满足无量大愿』,这个无量大愿含义是双关的,一个是佛度众生的、无量诸佛度众生的大愿,一个是无量众生希望成佛的大愿,统统满足了,所以这六个字的含义是无有穷尽!如果从方法上讲佛度众生是无量无边的法门,一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统统圆满了。所以你才晓得这个法门殊胜。 释迦牟尼佛赞叹阿弥陀佛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这不是假的,真有道理。释迦牟尼佛度众生用什么方法?也是劝我们念佛求生净土。才晓得这个法门的殊胜微妙不可思议。所以这一章讲的是历史,讲西方极乐世界是怎么来的,这个世界不是神造的,不是幻想来的,不是理想,确确实实有事实依据来建立的。这个可信,合理!他的老师要他把新的世界这里头的状况提出报告。『汝应具说』,就是你要提出具体圆满的报告,叫大家听了都能欢喜,都能到这个地方去修学。 底下「发大誓愿第六」就是法藏提出来的报告,换句话说,是阿弥陀佛自己叙述出来西方极乐世界的概况,所以净宗的依据这是最原始的。释迦牟尼佛给我们介绍西方净土,所讲的经论,介绍西方净土,没有一句与四十八愿相违背的,尔后我们才明了,佛常常讲佛佛道同。佛说法依法不依人,这四依里面依义不依语,这才统统明了世尊说法也遵守这些原则。正是《金刚经》上讲,如来是真语、实语、如语。如语是跟事实完全一样,没有在事实之外添一点,也没有把它说了少一点,言语是有多有少,但是所讲的意思、所叙说的事实统统都讲到了。虽然都讲到了,我们看的人未必能看得出来,什么原因?我们的境界不一样。 也正因为如此,所以佛经趣味无有穷尽,为什么?就是这么一本经,每看一遍有一遍新的意思,前一遍没看出来的又看到一点,再看一遍又看到一点,这个书的味道就浓。如果看不到新的意思,这个书念了就会厌倦,看几遍不想再看了,像你每天看的报纸,你想不想看第二遍?为什么?没意思!这个东西为什么你会看第二遍、第三遍?遍遍有新意思。这个经我大概也至少讲了有十几遍了,有不少录音带在,你们仔细去听听,遍遍不一样!实在讲不是我知道这么多,我每一次故意讲的不一样,那你就错了。我每看一遍有新的东西出来,跟前面不一样的我统统都讲出来,看到多少全讲出来,过几天再给你讲这一遍又有新的发现,所以有多少人劝我,要我写,我说我怎么写?我写完就丢字纸篓了,不要了,新的又来了,这个没有法子。所以讲的这些东西,你们真有有心人,统统去听,去做会集本,只有这一个方法,去做会集本。确实是如此,这个味道真的是其味无穷。好,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
净土法门法师讲其它经典、咒语、文集 |
其它法师讲《无量寿经》 |
|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