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善导大师:《第十八愿善导释》 47 佛光唯摄念佛人 |
|
以“光明摄取”解释第十八愿 善导大师的“光号摄化文”说:“弥陀世尊本发深重誓愿,以光明名号摄化十方,但使信心求念。”如果以第十八愿来讲,第十八愿并没有谈到“光明”这两个字,可是善导大师在这里加上“光明”,以“光明摄取”来解释第十八愿,这就是善导大师把第十八愿隐密的内涵发露出来,让我们通过善导大师这段法语来看第十八愿,就晓得第十八愿有这层含义。善导大师另外还有一首偈子说: 弥陀身色如金山,相好光明照十方; 唯有念佛蒙光摄,当知本愿最为强。 这段法语也在说明光明跟第十八愿的关系。 天亲菩萨在《往生论》里所讲的“称彼如来名,如彼如来光明智相,如彼名义,欲如实修行相应故”,也是专称弥陀佛名。所以,专称弥陀佛名就是随顺阿弥陀佛的本愿,同时也随顺阿弥陀佛本愿名号所含“光明摄取不舍”的功能。总之,一旦专称弥陀佛名,就是随顺了名号之义,也随顺了光明的功能,这才是真实的修行。 众生称名,契佛名义,光摄不舍,应声即现,证得往生。 “众生称名,契佛名义,光摄不舍”,十方众生只要专称弥陀佛名,就契合这句佛名的意义、内涵,这句佛名的内涵就是光明摄取念佛人不舍,所以就有“光摄不舍念佛人”的功能。 “应声即现,证得往生”,同时,光明既然是弥陀智慧的外相,而弥陀智慧不离弥陀慈悲,所以,阿弥陀佛光明也等同阿弥陀佛本身,也就是说,我们只要称念这句光明的名号,阿弥陀佛就立刻应声显现在我们面前,以此证明凡是念佛的人都能往生极乐世界。 又言: 但有专念阿弥陀佛众生,彼佛心光常照是人,摄护不舍;总不论照摄余杂业行者。 “但有专念”,这个“但”跟“唯观”的“唯”意思是一样的,也是专的意思。 “专念阿弥陀佛众生,彼佛心光常照是人,摄护不舍”,阿弥陀佛的心光,佛心的光,佛的心是包含慈悲和智慧的。包含慈悲就是《观经》所讲的“佛心者,大慈悲是,以无缘慈,摄诸众生”,佛心涵盖慈悲,也涵盖智慧。因此,昙鸾大师在《往生论注》就说“佛光明是智慧相”。阿弥陀佛的心光就是阿弥陀佛的慈悲智慧所流露出来的光明。他有一个目的,就是“唯观念佛众生,摄取不舍”;功能就是念佛众生就蒙光摄取不舍:有这种目的和功能。 佛的心是怎样一种境界呢?《无量寿经》说: 声闻或菩萨,莫能究圣心,譬如从生盲,欲行开导人。 又说: 如来智慧海,深广无涯底,二乘非所测,唯佛独明了。 这两首偈语是在说明阿弥陀佛这句名号有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甚深广大、微妙殊胜、无上的威神功德,大乘的菩萨也好,小乘的声闻、缘觉也好,不可能了解佛心的境界和佛光的功能。大乘、小乘圣者的境界,跟佛的境界相比的话,那就相差非常遥远了。 生盲引路喻 好像一出生就目盲的人,他自己都不能自由自在地走路,怎么能够引导人家走路呢?所以说“譬如从生盲,欲行开导人”。因此,我们学这个法门,就要依循、遵从祖师所解释的去信受、读诵、如说修行。如果要问为什么,那是不可能得到圆满解答的,因为即使祖师也不能完全理解,那是“二乘非所测,唯佛独明了”的境界,声闻、缘觉与菩萨也“莫能究圣心”啊! 佛心具足光明智慧的心光,也具足救度众生的慈悲。所以,能够摄取的,就是阿弥陀佛的心光,而蒙受摄取的,就在于众生的专称弥陀佛名,所以说“但有专念阿弥陀佛众生,彼佛心光常照是人,摄护不舍”。 “总不论照摄余杂业行者”,除了念佛之外的种种修行非常多,所以说是杂业;因为杂业非常多,所以说“总不论照摄余杂业行者”。也就是念佛一方面是阿弥陀佛的本愿之行,一方面这句名号又是光明名号,所以才蒙佛心光明摄取不舍。除此之外任何的法门,不管世间法、出世间法,所谓六度万行,不论再怎样殊胜,都不蒙弥陀心光摄取不舍,因为一方面跟本愿不相应,一方面没有这句名号的光明在里面。 或许有人会问,既然阿弥陀佛的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又无所障碍,为什么我们没有看到?这个问题昙鸾大师在《往生论注》就有解释。昙鸾大师说:“碍属众生,非光碍也。譬如日光,周四天下,而盲者不见,非日光不周也。”这个问题完全在我们凡夫本身。 盲人不见阳光喻 就像太阳的光明普照地球,但是盲人就看不到,并不是阳光没有普照。我们因为有烦恼、无明,所以才看不到阿弥陀佛的光明,就好像经典所讲的“譬如从生盲”,我们一出生就带着无始以来的无明黑暗了。 源信大师有一段法语,也在解释何以我们看不到佛光。他说: 极重恶人无他方便,唯称弥陀得生极乐。我亦在彼摄取之中,烦恼障眼虽不能见,大悲无倦常照我身。 这段法语很浅显,一看就懂,而且内容非常好。这里所讲的“极重恶人”就是我们,我们都是极重恶人,五浊恶世的浊恶凡夫都是具有深重罪业的极重恶人,不然的话,我们不会投生在这个娑婆世界,不会被千佛所舍弃。 这种极重恶人,不是堕落三恶道,就是往生极乐世界,没有第三条路,所以说“无他方便,唯称弥陀得生极乐”,不称弥陀就必定堕落。既然是称念弥陀的话,不论是谁,他都在弥陀的光明摄取当中,所以说“我亦在彼摄取之中”。 然而,我们看不到弥陀的光明摄取,这是因为我们被烦恼、无明障住了,所以说“烦恼障眼虽不能见”;但“大悲无倦常照我身”,我们虽然看不见,但是阿弥陀佛有永无倦怠、永无疲厌、永不舍弃的光明,所以必定常照我身。 凡事都要有因缘,要看到佛光,甚至看到佛,也都要有因缘。我有一篇文章,叫作《见佛论》,大家可以参考。 上之“称彼如来名”是名,次之“如彼如来光明智相”是义,今此“如彼名义”一句,名义一体,函盖相合。 天亲菩萨所讲的“称彼如来名”,就是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也就是指称念“尽十方无碍光如来”这句名号,所以,称彼如来名就跟“名”相应。 “如彼如来光明智相”就是指这句名号当中有阿弥陀佛光明智慧之相,可以摄取众生,使众生能够破暗——破无明之暗,能够满愿——满往生之愿,满其他种种之愿。所以,这句是“义”,就是内涵。 函盖相合喻 “如彼名义”,这句将“名”跟“义”结合一起,如“函盖相合”。现在我们称彼如来名,称弥陀名号,就蒙受弥陀光摄,合乎这句名号光明的内涵。这样的话,才是如彼名、如彼义,这样就是函盖相合。如果不是这样,就是不与名义相应,没有跟佛名相应,也没有跟义相应。所以,“如彼名义”这个“如”,就是契合、相应、随顺的意思。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
善导大师讲经典、咒语、文集 |
|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