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蕅益大师:企自心本具之佛道 |
|
三界惟心,万法惟识二语,人能言之,触境逢缘,仍被境缘所转。若实达惟心惟识,岂有心识外之境缘哉。且纵不达惟心惟识,境缘决定不离心识。如梦中妄计梦境为实,起欣起怖,而离梦心决定别无梦境。 学人先须了达三界万法种种境缘,实无心识外之别物。次推究此心此识,毕竟有何体性相状。若现前心识实无体性相状者,惟心所现三界万法,又岂有少许体性,相状可得也。心识不可得,名心寂三昧。心寂则色自寂,境缘不可得,名色寂三昧。色寂则心亦寂,心色俱寂,则无烦恼亦无菩提,无生死亦无涅槃。无凡无圣,一味平等,是谓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然后全性成修,企自心本具之佛道,度自心本具之众生。如知水性冰性,同一湿性已。不于水外有冰,不于冰外觅水,而方便融冰成水,则念念常观,即心即佛,而不起上慢,时时上求下化不倦,而总名无作妙德,无功用行矣。 若舍此别商方便求工夫,乃至觅玄妙,是演若怖头,醉儿索食也。或初心散乱多者,用数息法,如童蒙止观所明,须了知息出息入,来无所从,去无所至。此息当体全空,举体即假,仍非二边,即是中道。所谓圆人用偏法,偏法亦成圆。 又昏盖重者不宜贪坐,须方便调停减杂事,减饮食,令神清气定,则观慧渐渐增明,昏散渐渐退舍。又学道如调琴相似,大缓则无声,大急则弦绝。生死之心常切,求效之心莫生,先难而后获,庶几近之。 若欲体达现前心识无体性相状者,不出四性四运二种推法。四性推者,谓现前一念,设自生,不应藉缘生。既藉缘,心无生力。心既无生,缘亦无力。心缘各无,合云何有。合尚叵得,离云何生。故知心识实无生也。 四运推者,观此一念未生时潜在何处,欲生时何缘得生,正生时作何体相,为在内外中间邪,为方圆长短青黄赤白邪。生已无间必灭,灭又归于何处。三际觅心皆不可得,奈何于本空寂,妄计内心外境,起惑造业,枉受轮回邪。然毕竟觅一能起惑造业受报者,元不可得。 如醉见屋转,屋元不转,但吐却一向妄计无明之酒,惑业苦三,当下永息。设口谈空,无明不吐,如醉见屋转,硬言不转,并此不转,亦醉语耳。且道无明酒作么生吐。咄,要知端的意,北斗面南看。珍重。 ——摘录自蕅益大师《灵峰宗论》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
蕅益大师讲经典、咒语、文集 |
|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