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所有文章 -> 信愿法师所有开示-> 信愿法师开示阿弥陀佛四十八愿 |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之第二十二愿还相回向愿 |
|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第二十二愿:还相回向愿 设我得佛,他方佛土诸菩萨众,来生我国,究竟必至一生补处,除其本愿自在所化,为众生故被弘誓铠,积累德本度脱一切,游诸佛国修菩萨行,供养十方诸佛如来,开化恒沙无量众生,使立无上正真之道,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颂曰 一切化佛唱入灭 一生补处涅槃后 化佛补处即弥勒 弥陀补处即印可 一、列诸愿名 此愿诸师所立之愿名有六:令至补处愿(义寂);愿众生德满愿(玄一);菩萨究竟一生补处愿(良源);还相回向愿(亲鸾、慧云、月珠、道隐);必至补处愿(法然、亲鸾、礼阿、静照、性海、深厉);一生补处愿(亲鸾)。今从亲鸾大师,采用“还相回向愿”之名。 二、愿成就文 佛告阿难,彼国菩萨,皆当究竟一生补处,除其本愿,为众生故,以弘誓功德而自庄严,普欲度脱一切众生。 三、同部异译 《大宝积经·无量寿如来会》(唐译): 若我成佛,于彼国中所有菩萨,于大菩提,咸悉位阶一生补处,唯除大愿,诸菩萨等,为诸众生,被精进甲,勤行利益,修大涅槃,遍诸佛国行菩萨行,供养一切诸佛如来,安立恒沙众生,住无上觉,所修诸行,复胜于前,行普贤道,而得出离,若不尔者,不取菩提。 《无量清净平等觉经》(汉译): 我作佛时,我国诸菩萨,不一生等,置是余愿功德,不尔者,我不作佛。 《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吴译):阙此愿文 《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宋译): 世尊,我得菩提成正觉已,所有众生,令生我剎,若有大愿,未欲成佛为菩萨者,我以威力,令彼教化一切众生,皆发信心,修菩提行、普贤行、寂灭行、净梵行、最胜行及一切善行,悉皆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四、同类异经 《悲华经》第十八愿: 所有菩萨,皆是一生,除其誓愿。 《大悲分陀利经》第十八愿: 愿其中一切众生,得一生补处,除随愿者。 五、显明愿意 法藏菩萨何故立发此愿?盖法藏菩萨睹见诸佛剎中,或有佛土中,人天菩萨,虽修菩萨行,但经历三大阿僧祇劫,巡行五十二阶位,具修万行,方渐入补处。或有佛土中,人天菩萨,或未净、证净不同,或虽施作佛事,而化事不自在。或有佛土中,众生起行,因未达不退位,遇障退心,故空过尘劫,行愿不成,如鱼子难长成,庵罗果熟稀,盖七地犹有沉空之难,况十信三贤?况信外轻毛凡夫?假令大乘顿悟之菩萨,超次随心所意,尚须断惑证真,况次第证悟之人? 是故法藏菩萨,愍诸众生,难至不退位,不入补处所,乃自修不为一人惜其功力,回与众生,而发此愿言:“他方菩萨,生我国者,不假地位,不历劫数,超证诸地功德,直登一生补处,若还入秽国,修普贤行,增道损生,度脱自在,顿满二利,若不尔者,誓不成佛。” 六、释疑通妨 问:第十一愿誓必至灭度,何劳发此愿? 答:上第十一愿虽言“必至灭度”,然而未云速疾,今云“必至一生补处”,又云“超出常伦诸地之行”,法藏悲心,尤其殷切。《阿弥陀经》曰:“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此乃安乐净土自然之妙证。《教行信证·证卷》曰:“言还相回向者,则利他教化地益也,则是出于必至补处之愿。”上对人天,发必至灭度愿;今约菩萨,立必至补处愿,机益虽殊,意趣是同。 问:地上菩萨自然流入萨婆若海,何发此愿摄乎? 答:地上菩萨虽有自然入佛智之义,但于七地有沉空大怖畏,佛陀何有不悲愍之理?如《往生论注》云:“菩萨而于七地中,得大寂灭,上不见诸佛可求,下不见众生可度,欲舍佛道,证于实际。尔时若不得十方诸佛神力加劝,即便灭度,与二乘无异,若往生安乐,见阿弥陀佛,即无此难。”以斯义故,摄圣者时,有此愿也。 问:据《观音授记经》言:弥陀入灭,观音势至,如次当补佛处。今言往生者,皆是补处,则何日当补佛位? 答:补处不必定补弥陀之处,十方世界尘沙诸佛,涅槃尘沙,补处菩萨亦有尘沙,住彼国中,而待补处,何为不可? 七、愿文略解 “他方佛土”者,正举所化之地,广通娑婆净秽之土。 “诸菩萨众”者,正举所化之人。唐译云“于彼国中所有菩萨”,宋译云“所有众生令生我剎”,故知不但泛指菩萨,而且总通凡圣。慧然法师于《无量寿经义记》云:“他方佛土诸菩萨众者,念佛众生也。”今言菩萨,纵虽凡下,信此法者,皆名菩萨。 “来生我国”者,此乃弥陀召唤自言,故云来生。从十方界,或寻本缘,或乘本愿,或随意乐,求愿极乐,来受生人也,以净土有速到一生补处之妙益故。 “究竟必至”者,此有二类机:一圣道门次第证者:此方愿行渐次增进,经历菩萨诸位,终必至因位圆满。二净土门不次第证者:往生彼土,十地愿行自然彰,不从一地至一地,超出诸地之行,速至补处之位,虽超出菩萨诸位,愿行增进亦无阙少。 “一生补处”者,余有一生在,故云一生;次当补佛处,故云补处。《法华经》:“余有一生在,当得一切智。”是为止于一生,次补佛位,即等觉菩萨,如储君暂在东宫,必绍南面,非余百官,辗转升进。依《宝网经》亦有二生,乃至千生,而补佛处。今简余生故,言一生补处。源信大师《阿弥陀经略记》云:“或有补处,过剎尘劫,成佛无期,如文殊等;或不久成佛,如贤劫诸佛。故知,但约断惑证理,邻近妙觉,名为一生,不约时分远近差别。彼土菩萨,欲速成佛者,理应往他方随缘国土耳。”今仰信佛愿念佛行人,齐同弥勒,于成佛道,唯隔娑婆一生,故《教行信证》云:“真知,弥勒大士,穷等觉金刚心故,龙华三会之晓,当极无上觉位;念佛众生,穷横超金刚心故,临终一念之夕,超证大般涅槃,故曰便同也。” “除其本愿”者,除者,非除去之义,乃约菩萨因愿利生而言。菩萨因愿有异方便,或依意乐,或缘誓愿,或由往因,或藉本缘,或因闻法,或由示现;因中发愿,或虽不同,总有二回向,所谓往还,今即还相。菩萨往还,皆由如来利他回向故,推功于本,即弥陀愿力,故《楞伽经》曰:“菩萨摩诃萨,依二种力住持故,一者三昧住持力,二者诸佛威神住持力。”又宋译曰:“若有大愿,未欲成佛,为菩萨者,我以威力,令彼教化,一切众生,皆发信心,修菩提行、普贤行、寂灭行、净梵行、最胜行及一切善行,悉皆令得阿耨菩提。” “自在所化”者,指菩萨化物之德,名曰所化,以次句云“为众生故”,菩萨仗佛力还来度生,普门示现,自在妙用,救一切众生故。 “为众生故”者,明其所为,谓菩萨所作,皆为众生,不为自己故。此句意通诸愿,善导大师云“一一誓愿为众生”,职由此文。 “被弘誓铠”者,此下明其所行。铠者,铠甲,古用皮谓之甲,今用金谓之铠,古时战士对敌作战时所被服之物,用以遮卫身体,防卫矢石等。菩萨入生死阵,降伏魔军,以弘深誓愿为铠甲,因弘誓之心坚逾铁石,可以此心出入生死之阵。今者他方菩萨入弥陀国土,为众生故,发大誓愿,返入秽土,普利群生,教化有情,历劫不退,起此勇猛者,似菩萨精进力,然求其根本,则是被阿弥陀如来本弘誓铠。 “积累德本度脱一切”者,德本者,德谓功德,本谓因本。功德之本,唯在念佛,菩萨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临逆顺境,定慧圆明,不失本心,普欲度脱一切众生,广游有佛土,或入无佛界,绍隆三宝,常修四摄、六度等诸行,摄化有缘,故云度脱一切。又极乐菩萨,以弥陀名号中利他诸善,施一切众生,故能度脱一切。 “游诸佛国修菩萨行”者,《往生论注》曰:“此菩萨得报生三昧,以三昧神力,能一处、一念、一时,通十方世界,种种供养一切诸佛,及诸佛大会众海。”今游诸佛国即此意,所以游诸佛国,则为施作佛事,积累德本,故言修菩萨行。 “供养十方诸佛如来”者,此乃敬上之行,即礼拜、赞叹、作愿、观察,常以四事,供养恭敬,诸佛如来。 “开化恒沙无量众生”者,此乃慈下之行,即回向门,开谓开发、开导;化谓化转、教化。意谓教示念佛,开发正信,转化惑业,成报恩身,利济群萌。《往生论注》云:“于无量世界,无佛法僧处,种种示现,种种教化,度脱一切众生,常作佛事。” “使立无上正真之道”者,摄取众生,使其觉悟真理,令生极乐,证入佛智,得常乐果,梵语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此云无上正真道,即毕竟常乐之处。 “超出常伦诸地之行”者,超出者,超越出过之义,即至补处菩萨;常伦者,十地阶次,一应化之道曰常伦。言诸地者,四十一地也。依佛力故,超越常伦所经五十二位,须臾速成诸地功德,故云超出常伦,《往生礼赞》曰:“十地愿行自然彰。”昙鸾大师云:“彼国菩萨,或可不从一地至一地,言十地阶次者,是释迦如来于阎浮提,一应化道耳,他方净土,何必如此?” “现前修习普贤之德”者,现前者,对当来之语,依佛愿力故,不经阶次,速至于此,故云现前修习。普贤之德者,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自利利他,无有穷尽之德也。圭峰大师曰:“一约自体,体性周遍曰普,随缘成德曰贤。二约诸位,曲济无遗曰普,邻及亚圣曰贤。三约当位,德无不周曰普,调柔善顺曰贤。”普贤有二:理普贤:如《大般若经·理趣分》曰:“一切有情,皆如来藏,普贤菩萨,自体遍故。”事普贤:如《法华经·劝发品》云:“普贤菩萨,以自在神通力,从东方来,所经诸国,普皆震动,雨华作乐,到娑婆世界耆阇崛山,礼佛白言:我从东方宝威德上王佛国来。”今此愿文就事为言。《华严经》曰:“虽知法界无有边际,而知一切种种异相,起大悲心,度诸众生,尽未来际,无有疲厌,是则名为普贤菩萨。”故亲鸾大师曰:“如来至极慈悲,名为普贤;信心行人,往生净土,起大慈悲,普至十方,利益众生,故曰修习。” 八、白话浅释 如果我法藏成佛时,十方世界菩萨,生到我国来,必定使其入一生补处的菩萨极位。但其有特别誓愿,想自在教化众生,即被我本愿弘誓之铠,积集善根功德,救度一切众生者;或参诣诸佛国土,修菩萨行;或供养十方诸佛;或开导教化无数众生,使之发起求佛道之心;超出菩萨四十一地阶位之行,修习普贤十大愿王之德,如果不能实现者,我就不取正觉。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
信愿法师讲其它经典、咒语、文集 |
其它法师讲《阿弥陀佛四十八愿》 |
|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