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云大师:知此知彼有智者不争 |
|
导语:佛教讲,学佛最高的境界是“无心”;但是,在世俗的生活里,为人处事还是要处处用 人生最重要的,不但要知人,还要知己;不但要知事,还要知理;不但要知此,还要知彼。因为能知,就不会与人争;能知,就不会不平,就能自在。所以,“有智者不争”,有四点意见: 第一,勿与积聚人争富 世界上有很多有钱人,虽然富可敌国,因为只知道积聚财富,而不懂得“钱用了才是自己的”,因此成了富有的穷人。因为他们的钱只是存在银行里,或是放进保险箱里,每天只是提心吊胆,害怕财富被人偷盗,结果存了一生的积蓄,自己却从来没有享用过。这样的人,是贪求执着的愚者,因为有钱是福报,会用钱才是智慧,所以,做人不要只会积聚财富,而要善用财富。 第二,勿与进取人争贵 有的人每天汲汲于钻营地位权势,或许他因此高升荣显。但是,面对这样的人,我们不必羡慕,也不必计较、不平,因为一个人一生的成就,不是以官位高低来衡量,而是要有道德,要广结善缘,要多行善事,如此才能受到他人的肯定。否则“宦海浮沉”,一旦失去权势时,人生的价值又何在呢? 第三,勿与矜饰人争名 有的人为了沽名钓誉,不断地掩短饰长,只为争取功名禄位。荀子说:“长短不饰,以情自竭,若是则可谓直士矣!”一个人能将真实的一面表现出来,才是正直之人。除此之外,我们鉴古推今,但看汉朝时同辅刘邦夺天下的张良与韩信,一个懂得功成身退,一个夸功争名,结果隐退者得全身,争胜者被杀戮,所以,人生以踏实为德,实在不必争功夺名。 第四,勿与狂傲人争礼 世间上有一些自视很高的狂傲之人,要求别人对他要毕恭毕敬,不可有一点怠忽。这样的人,我们无须对他不满,或是要求他对别人也要礼尚往来。如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敬之。”一个人只要有高尚的品格,懂得尊重别人,自然会受人尊敬,否则,欲得别人的礼遇,往往求荣反辱,所以,不必与狂傲者争礼。 《战国策》云:“无其实而喜名者削,无德而望其福者约,无功而受其禄者辱,祸必握。”一个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只知一味地贪图虚名与权势,总有一天会从高位荣显中堕落。所以,一个有智慧的人,要争的是道德与人品,而不是争外在表相的虚华。 如何用心 星云大师提炼用心之道 日常之中,读书要用心,做事要用心,做人也要用心,无论做什么都要用心。所谓“用心”,到底要用什么心?有四点看法: 第一,用无贪的心,逍遥于天地之间 人有贪心,难免“为物所役”,因而自我束缚、自我限制、自我缩小,不得自在。反之,超然物外的人,可以逍遥于天地之中,享受清风明月,何等洒脱自在。所以,做人不要戚戚于贫贱,不要汲汲于富贵,能够不忮不求,才能随缘放旷。 第二,用柔软的心,待人于情理之内 做人要有情有义,做事要合情合理,所谓国法之前,也要兼顾情理。世间一切都不能脱离情理,人我之间如果不能恰如其分、合乎情理,就会产生烦恼。所以,做人不能太耿直,更不能太严苛,能够保有一颗柔软的心,待人于情理之内,对人多一些包容、多留一些回旋的空间,世间就会更温馨,更有人情味。 第三,用体谅的心,化物于无住之境 做人要有体谅的心,要经常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人际关系才会和谐。一个人如果凡事只站在自己的立场,完全不去体谅别人,很容易和人产生对立,如此对方就会成为我们的障碍。所以,做人不要经常跟人划清界线、壁垒分明,甚至敌对起来。《金刚经》讲:“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能有体谅的心,就可化物于无住之境,则“无住”反而“无所不住”,到处都可以安身立命。 第四,用精进的心,应用于为学之道 一部汽车,尽管零件、性能再好,如果没有加油,缺乏动能,它就无法上路;一个人资质再优秀,如果不肯精进用功,终究一事无成。精进是成功的动力,不管为学、创业,都要勤劳精进,不可懈怠偷懒;就如登山爬坡,必须不断勉力向前,才能到达峰顶。 佛教讲,学佛最高的境界是“无心”;但是,在世俗的生活里,为人处事还是要处处用心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
星云法师讲经典、咒语、文集 |
|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