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源老和尚:戒律是律自己的,别用它量旁人 |
|
佛源老和尚 戒亦称为解脱,如好好持戒亦能解脱。 入菩萨道,三无漏学为根本。 学佛千万不要被虚妄的名闻利养迷著。 佛法亦有法运,虽衰不会灭亡,因末法有一万年之法运,现在只过去了十分之一。 修菩萨道一定要由三无漏学开始,持戒是手段,慧是目的,定是枢纽。 戒律在三藏中占很重要的地位,佛的生活记录就是戒律。 在行为上以戒律为标准,在思想上以经论为标准。 戒律的基本精神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受戒容易,守戒难。 持戒必须有智慧,如无智慧无法持戒,亦守不住;又戒生定、定生慧,相资相成。 内有烦恼,外有诱惑,降伏烦恼需要智慧。 俗语说:没有理智,控制不了感情。戒有二种,一为止持,一为作持。如五戒之规定均为不应作,为止持,属自利;作持是必须要作,属利他。例如,受菩萨戒之后,路遇病人必须为其安置照顾,不管即犯戒,谓之作持。 学佛人应常作如此想:佛制定的戒律是为我一个人制定的,不是拿它量旁人。 信心清净就是华严经的一真法界,此即禅宗的明心见性,故大乘学人的下手处即是破四相。 学佛就要学吃亏,学上当,此种大利益不是一般人能想象得到的,如对初学佛的人讲这种话,一定把他讲跑了,但是对老修行应说真实话。 由初学佛到等觉菩萨都要守戒,等成佛之后就不要持戒了,因为佛的行为就是戒律。 正助双修,正修是定,助修是六度,正修不著有,助修不著空。 无论修那一法门,戒律是共同科目,戒律帮助成就。 八万四千法门均修定,净土得一心不乱,是念佛三昧,离开戒不成,戒帮助得定。 止持是断绝作恶的增上缘,作持是历事练心。 佛对于众生了解得太深刻,教导我们的修身方法也太善巧,心常在定中保持清净心,失去清净心所修的均为痴福。 除非为了度众生,否则以不接触繁华世界为上策。 学佛之后看到某人能说不能行,就要批评他而造口业,是三途之因。有人受了戒之后,天天看人家的行为是否如法;如看到旁人犯戒就失却恭敬心,反而更增加自己造业的机会,还不如不受戒。须知戒律是律自己的,管自己不要管旁人。佛规定在家人不准看出家人的戒律,其原因在此。 毁谤出家人罪很重。出家人不管其持戒或破戒,只要对他恭敬,就如同恭敬三世诸佛,若毁谤他则罪孽深重。 至于破戒僧,因行为不检而招致众生毁谤三宝之因缘,他自己将来作堕落之因,是他自己的事,与众生不发生关系。故古诗有云: 其人戒定虽羸弱,善能说法度众生; 若能供养此人者,胜于供养十方佛。 劝人学佛则可,劝人受戒则不可,要由其自己发心受戒才有效,否则碍于情面,勉强受戒,受而不能持,反而害他。 同一理由,有人不能吃素,亦不要劝其吃素,否则因怕吃素而佛也不学了;可先劝其不杀生而吃三净肉。对于已经受戒之人,可以劝其戒持清净。 学佛是自己学佛,不必看人家学佛的精进程度如何,人家学与不学与自己毫不相干。 以修十善言,天天根据经典批评人家,只有自己造口业,对于自己毫无好处。 如果机缘成熟,一说即能改过迁善,不妨倒予以规劝,否则还是不要管人家的闲事比较好。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
佛源老和尚讲经典、咒语、文集 |
|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