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仁清法师:赚小便宜的想法和做法是否犯盗戒 |
|
这个问题是,我们已经求受五戒,可是经常有赚小便宜的方法和做法,这是否犯盗戒,如果是怎样忏悔,请师父慈悲开示。 求授五戒,经常有赚小便宜的想法和做法,嘿嘿...是不是犯戒,你们觉得是不是犯盗戒啊?这个经常的有想赚小便宜的想法和做法,应该是贪心的一种,这个贪咱们这个佛教经典上,贪分两类:贪和吝,贪这种呢是对外财的内求,就是本来不属于我的,本来不属于自己的,你很想用尽一切办法让他成为自己的,这是一种; 这个吝啬的吝呢,这个吝啬呢,是对自己财务的坚守。这个吝就是舍不得给别人,贪和吝在佛教当中都属于贪这一类的烦忧。有想赚小便宜的想法,是一种贪,是一种贪念在做怪,至于是不是犯戒,我们这里讲这个三皈五戒的不偷盗,三皈五戒当中其中有一条不偷盗戒,这个主要是针对财务讲的。不偷盗是,凡是有主物,主人没有开许不能是当作自己的,凡是有主物,就是凡是有主的财物,这个财物属于别人的,这个主人不开许,这个开许的意思是,没有允许、没有答应给你,没有允许、没有答应给你,你把他当作自己的财物,或者以占有心为目的,把他移离本处,移离本处即为犯偷盗,即为盗戒。 犯戒有犯戒条,毁戒条和犯戒体,破戒体这么一说,这个犯戒啊他有犯戒条,毁戒条这么一说,破戒是破戒体,犯戒是犯的戒条,平常我们说的犯戒啦,犯戒啦,犯的是戒条当中不允许我们做的我们做的那方面,我们做啦,那就叫犯戒。 破戒啦,相当于破了戒体,当你受了三皈五戒的时候,我们五种戒条,五种戒条的戒体同时得到,是这样,如果说别人的东西,凡有主物是别人的东西,主人不知道或主人没允许你拿,或者是没同意你拿,你这样有心,把他当作自己的东西,移离本处,这个很重要,移离本处即为犯戒。 移离本处,是个什么意思呢,比方说这是个有价值的物品,这个物品是有主,是别人的,那别人不知道,我想把他当作自己的东西拿,移离本处,本来是在这个地方呢,你拿起来,你马上放下都为犯戒,马上放下,就相当于说或者有别的因缘,使你不能继续进行你的盗,这个偷盗行为,或者别人发现了,你害怕别人发现了,一下子停止啦,或者你拿了拿想了想,这该拿不该拿,就放下啦,但这个时候也已经犯戒啦。因为那个心熏染啦,心的熏染,这就是这个三皈五戒当中对于盗戒的一种解释。 但是什么是犯戒呢,就是犯戒条,这就叫犯戒条啦,什么叫破戒体,怎样才能破戒体,是偷盗偷盗五钱以上的东西,五钱乃至以上的物品,把他偷盗啦,那就破了戒体啦,你这个东西移离本处就为犯戒条啦,犯了戒条不见得破戒体,但是破戒体一定是犯戒条,他这个程度不一样,犯戒条很轻微,如果是破戒体那必须要五钱以上,这个五钱,不是五元钱,这个在戒律上讲,宋代宋代的时候就是解释这个戒律,宋代的高僧大德解释戒律的时候说,这个五钱在宋代当时,根据推算,经典上戒律上这个五钱,相当于宋代的买一件大褂的钱,买一件长衫,就象我们这个长衫一样,大褂,长衫。我们现在的长衫,前几年,就象我们这个长衫大约是三十块到五十块,现在可能有的好一点的一百多,两百多。所以这个到底偷盗多少才能破戒体,反正宋代的高僧大德就根据这个戒律推算过来的,就是一件长衫的价值,如果是偷盗就破了戒体啦,就是这样,这个我经常想贪小便宜,想贪小便宜是一种贪念,你是不是犯了戒条啦,是不是破了戒体啦,你是根据这个戒律上的要求,去对照,如果真是别人的东西你拿啦,移离本处,即为犯戒条,够五钱以上即为破戒体,就是这样,这个能知道吗。 更多请搜“仁清法师”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
仁清法师讲经典、咒语、文集 |
|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