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所有文章 -> 窥基大师所有开示-> 窥基大师开示阿弥陀经 |
窥基大师:佛说阿弥陀经通赞疏【卷第三】 |
|
佛说阿弥陀经通赞疏卷第三 唐大慈恩寺沙门窥基撰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疏赞曰。自下第二举极乐之因殊。文分五段。一遮少善。二说多因。三圣众来迎。四众生生往。五结劝往生。此即初也。不可以微少善根、得往殊常净土。问。十念弥陀、顿生净土。据斯所说、果著因微。何故少善因缘不生彼土。答。十念得生净土、接引懈怠众生。却谈多善因缘、乃被精进勤学者。或广或略、理不相违。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 疏赞曰。第二说多因也。善男子者。梵云乌波索迦。此云近事男。索者、男声也。坚持五戒。堪可亲近承事比丘僧故。善女人者、乌波斯迦。斯者、是女声也。亦持五戒。堪可承事比丘尼故。西天分男女二声故。闻说阿弥陀佛者。谓于善友处、闻此阿弥陀教中往生之事。或自寻览。执持佛名号。一日乃至七日一心者。更无间隔故、名曰一心。不乱者、专注无散也。问。净土论云。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云何相违。答。只如女子念佛。至意专精。命尽欲生。转成男子。便生净土。有何不可。根缺亦尔。文殊般若经云。若人欲生他方现在净妙国土者。应当随彼国土佛名、一心诵念。愿往生者、必得往生。观佛三昧经云。此念佛三昧欲使成就、有五因缘。一持戒不犯。二不起邪见。三不生谄慢。四不恚不嫉。五勇健精进。鼓音声经云。令念彼佛名号、七日七夜、六时礼拜。贤愚经云。持戒专念七日亦得往生。平等觉经、及大阿弥陀经、并说三辈得生。如彼中说。 【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 疏赞曰。第三圣众来迎也。其人者、即七日念佛行人也。临命终时者。此一报寿命临欲终时。即彼佛、与诸圣众、即彼国菩萨声闻等、现身于念佛修行人前。如梁朝珍禅师见白银台。或见化佛来迎也。 【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疏赞曰。第四众生往生。不颠倒者、不移正念也。即得往彼国也。莲华化生。颜貌端正。如诸菩萨。心无颠倒。意想正修。便别秽方、顿生净土。故云即得往生。问。众生恶业无量。如何念佛、灭除业障、便得往生净土。答。十疑论说。有三义故、能敌恶业。一者在心。为造罪是虚妄心。念佛是真实心。以实除虚、有何不可。如千年之闇、不能拒朝日之光。二者在境。谓造罪缘于颠倒境界。念佛缘于胜妙功德。以真遣伪、有何不可。三者在净。谓造罪是染意。念佛是净心。净胜染劣、讵可相比。如童子撝刀、能断千丈之索。一星之火、能烧万束之薪。又观经云。于念念中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罪业既除、得生何惑。西域之人、临命终时。皆以旛像前引。亲友知识助念弥陀。令发往生之意。是此教也。又华严云。将欲没者。令其忆念、想见如来、命终得生净土。见有临命欲终。劝念佛名。又示尊像、令其瞻敬。令生善念。即得往生。问。临终作善便得往生。何假预前修诸胜业。答。人生寿夭、难测短长。或即病因昏迷。或即非时奄逝。既阙生前之善。难逃后世之殃。预作善缘、恐防斯咎。问。往生之人有中有身否。答。群疑论中有二师义。一师云极善极恶无中有。二不拣善恶。但有舍报受生者、皆有中有。为传识故。除现世变身即无中有。净土既是极善。中有定有。有者为正。 【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疏赞曰。第五结劝往生。我见是利者。我者、世尊称我也。见是利者。见是殊常胜利益。故劝生彼国也。 【舍利弗。如我今者、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 疏赞曰。第三诸佛证明、文分为三。初陈自赞言。二引他佛证。三释经名字。此即初也。如我今者、自指也。彼佛功德不可以心思言议故也。 【东方亦有阿 鞞佛。须弥相佛。大须弥佛。须弥光佛。妙音佛。】 疏赞曰。第二引他佛证。称赞净土经云十方诸佛。此略举六方、便为六段。且举东方。每一方各有五段。一指国土。二举佛名。三辨多少。四明证相。五引证言。今初两段合一唱也。东方者指国土。亦有阿 (音同触ㄔㄨˋ)下举佛名。先引东方者。西域以东为上、所以先举。阿 (音同触ㄔㄨˋ)、梵语。此云无动。不被烦恼四魔违顺等动故。须弥相者、谓金容尊状若须弥。大须弥者、谓诸相甚大如大山王。须弥光者、大如山王身光故。妙音者。其声微妙、清彻远闻。 【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 疏赞曰。第三辨多少、四明证相。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是辨多少、各于其国辨明证相也。如是等佛、数比河沙、而不具列、故言等也。恒河数者。梵云殑伽。讹略云恒河。是河神之名。河从彼称。殑音其矜反。去声也。经中说河沙为喻。无热恼池出四大河。此河即一也。由具五义。一由沙多。二由世人共为福水、入洗罪灭、投死生天。三虽经劫坏、名字常在。四佛多近此宣说妙法。五众人共委。故多为喻。仍取初出池口方四十里河以为喻。明证相。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者。即各在本国舒舌相也。三千大千世界者。准大论云。千须弥山、千日月、千四天下、及千梵王、是谓小千。以小千为一、数至千、名中千。以中千为一、数至千、名大千。故名三千。非小中、故为大千。俱舍论云。小千至初禅。中千至二禅。大千至三禅。俱同一成坏。遍此故云遍。故云遍覆三千大千世界也。表无量劫来口离四过感此舌相也。证小事、即覆面门、以至发际。今证大事、故至三千。今说因微果胜。恐众生疑。此乃抛苦恼之要门。证常乐之疾路。事既广大。现瑞非轻。舒舌相而遍覆大千。证西方而真快乐。 【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疏赞曰。第五引证词。经文易见。诚者、实也。问。汝等者。为是六方诸佛告语自国听徒。为当释迦劝诫祇园之众。答。观此经势、而有二意。一他方诸佛告自国听众。二释迦转引彼佛意言、证彼西方、令一会众生信敬也。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者。即是此经也。准此、具足应名称赞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其文略也。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者。诸佛护持明记忆念也。即众行虽广、难方念佛之功。德福然多、争并持经之力。故使六方诸佛、以神力而护持。沙界圣人、乃一念而忆念。故云一切诸佛所护念经。问。若释迦谈于净土、可言佛所护念。诸佛不说此经、何说佛所护念。答。王言是敕。佛语成经。既称赞于净方。此说便成经也。或可佛所护念者、即指释迦所说阿弥陀经也。问。灵山开塔、要假召集分身。舍卫启筵、何故不邀诸佛。答。召佛开其宝塔、赴彼佛之愿心。证土启相信诚、显此尊之悲意。但各居自国、不至此方也。 【舍利弗。南方世界。有日月灯佛。名闻光佛。大焰肩佛。须弥灯佛。无量精进佛。】 疏赞曰。第二南方也。分五如前。此前二段也。一指国土二举佛名可知。日月灯佛者。身光智光内外俱照故。名闻光者。有大名闻。光照内外。或闻名见光、生觉悟故。大焰肩者。身光发焰、出于肩故。或肩者齐也。即身光智光皆发焰齐也。须弥灯者。身光如灯焰、能破暗故。无量精进者。利乐有情也。 【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 疏赞曰。第三辨多少。第四明证相行相如前。 【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疏赞曰。第五引证词、亦同前释。 【舍利弗。西方世界。有无量寿佛。无量相佛。无量幢佛。大光佛。大明佛。宝相佛。净光佛。】 疏赞曰。第三西方同前五段。此二文也。无量寿者、即西方本尊。依二义得名。如前已解。问。儒宗尚无自伐其善。何故弥陀自赞难思。答。据其文势。即是诸佛称赞。又设若弥陀自赞、于理何违。引转众生、令生胜意。无量相者、相好无量故。无量幢者、身量功德、高而复峻、犹如幢也。大光者、身智二光无不照故。大明者、得佛三明无不知故。即正遍知也。宝相者、内外二相皆可宝重故。净光者、净者无漏。光者身智二光。故言净光也。 【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 疏赞曰。第三第四文也。如上说也。 【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疏赞曰。第五文也。引证词可知。 【舍利弗。北方世界。有焰肩佛。最胜音佛。难沮佛。日生佛。网明佛。】 疏赞曰。第四北方证也。文五同前。焰肩佛义同于前。最胜音、音声美妙、胜过余故。难沮佛者、诸魔不能阻碍故。日生者、依智慧日、流声教故。或依智慧日、令众生生诸善法故。网明者、施此教网、令众生生于明解故。 【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 疏赞曰。第三第四文如前可知。 【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疏赞曰。第五段文意可知也。 【舍利弗。下方世界。有师子佛。名闻佛。名光佛。达摩佛。法幢佛。持法佛。】 疏赞曰。第五下方证也。文五同前。此二文也。师子佛者。如于师子兽中自在、佛于法中自在、故得此名。又世师子伏诸猛兽、佛即伏四魔也。名闻者、名振十方故。名光者、闻名见光、生觉悟故。达摩者、梵语。此云法也。以法为身。即有为无为诸法所依止故。法幢佛者、广开大法、高峻如幢故也。持法佛者、持过去佛法付未来故。 【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 疏赞曰。第三第四文相可知。 【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疏赞曰。第五文也。行相同前。 【舍利弗。上方世界。有梵音佛。宿王佛。香上佛。香光佛。大焰肩佛。杂色宝华严身佛。娑罗树王佛。宝华德佛。见一切义佛。如须弥山佛。】 疏赞曰。第六上方佛。文五同前。此初二文也。梵音者、声相美妙、闻者悦心故。宿王佛者。宿者、星也。月是星中之王、佛者、是十地菩萨二乘凡夫之王也。得自在故。香上佛者、戒德馨香、更无过上故。香光佛者、馨香自远、光彩教门故。大焰肩佛者、身肩发焰故。杂色宝华严身佛者、心华发明、自严饰故。或可杂色众宝以严其身。饰形可以美价故。娑罗树王佛者。如大树王、能覆□故。佛能覆□诸众生故。宝华德佛者。身智功德、如宝可重故。见一切义佛者。义者、境也。佛具五眼、见一切境故。如须弥山佛者。福智如山、巍巍高峻故。 【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 疏赞曰。第三第四文可知也。 【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疏赞曰。第五文也。同前可知。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何故名为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疏赞曰。第三释经名字、文分为三。初征问。次通释。后结劝。此初也。世尊云、汝舍利弗、还知此经如何得名一切诸佛所护念经否。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疏赞曰。此是第二通释也。善男子善女人等、是所护人也。闻是阿弥陀佛、及闻六方恒沙佛名者。能护念人也。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所护念者。得正护念也。即受持经及佛名男子女儿、因闻诸佛及释迦佛说修净土经、方始得生净土。即此经是诸佛所匡护明记忆念故。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阿字言无。耨多罗云上。三云正。藐云等。三云正。菩提云觉。即是无上正等正觉。问。为但念阿弥陀佛即得不退。为更有余方便。答。非但称念礼敬。又应至心于诸佛前忏悔劝请随喜回向发愿。由忏悔故、转诸定业、如如意珠、随愿即得不退转。为由诸佛护念、故于无上正等正觉心得不退也。 【是故舍利弗。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 疏赞曰。此第三结劝也。是故者、结上之词。皆当等者。劝励之语。汝等信我上来所说、及六方诸佛之言。 【舍利弗。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 疏赞曰。自下第四三生发愿文分为四。第一发心往生。第二彰其胜益。第三位居三世。第四劝生彼国。此即初也。已发愿者过去。今发愿者现在。当发愿者是未来。欲者、希望也。生者、即五蕴假者也。 【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疏赞曰。第二彰其胜益。念佛发愿故。一即彼佛冥加。二即此佛潜卫。遂令求道之心不退。愿生之志不转。故言不退转。若已发愿、已得不退。今发愿者、即现在今得不退。当发愿者、当得不退转也。 【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 疏赞曰。第三位居三世。已发愿者、为过去发愿者已生。今发愿者、为现在者即生。未来发愿者为未来。未来发愿当生。 【是故舍利弗。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疏赞曰。第四劝生彼国。若有信心深重、烦恼轻微。知大觉以诚言、获良愿而当往也。 【舍利弗。如我今者、称赞诸佛不可思议功德。彼诸佛等、亦称赞我不可思议功德。】 疏赞曰。第五彼尊赞叹咸曰希奇。文有四段。初赞功德难思。二叹化行浊世。三嗟讶成佛。四说法幽玄。此文是初。我赞六方诸佛能为众生作真实语。众生因此心无疑惑。又弥陀如来、慈悲接引、我等偏赞彼佛。彼佛复赞于我。 【而作是言。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希有之事。能于娑婆国土、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 疏赞曰。第二叹化行浊世。而作是言、结集家叙也。释迦、梵语。此云能仁。牟尼、此云寂默。得姓之缘、如别处说。言甚难希有之事者。即是忍苦教化众生之事也。能于娑婆国土者。梵云娑婆、此云堪忍。堪可忍受苦恼之事故也。五浊恶世者。略以五门。一释名。二出体。三对治。四废立。五相摄。初释名者。浊是滓秽义。加食滓秽、下恶可污、名之为浊。此言意说劫增之时。三灾渐轻。烦恼转薄。众生向好。恶见渐微。命根转长。渐渐向胜。以上好可忻、名之为清。众生无苦、化佛不出世。诸化佛出世、必向减劫。小三灾渐起。烦恼转厚。众生向恶。染见渐增。命根转短。渐渐向劣。下恶可厌、故立浊名。五者是数。带数释也。次望别名、皆持业释也。或以别拣总、亦依主释。二出体者。地持论云。谓今世人多皆短寿。极长百岁。是名命浊。此以本识名言种子、由业所引功能差别命根为体。善业力弱、命根渐短。由杀生业之所感故。若诸众生、不识父母、不识沙门。及宗族尊长。不修义理。不怖不畏今世后世恶业果报。不修惠施。不作功德。不修斋法。不持禁戒。是名有情浊。虽第八识名为有情。今说由近恶外缘故、五蕴假者、作恶无善、名有情浊。合以第八识、及五为性。若此众生、增非法贪。或惠刀剑。或施器仗。诤讼斗乱。谄曲妄语。摄受邪法。及余恶不善法。是名烦恼浊。除五见外、所余一切烦恼随烦恼、皆烦恼浊体。此非法贪、惠刀剑等、令行杀害。或悭好财。但舍刀剑。因非法贪、诤等竞起。乃至诸余恶不善法。通摄一切烦恼随烦恼尽。由性数习、逢恶境牵、烦恼尤重。若于今世法坏法没、像法渐起、邪法转生、是名见浊。此以五见而为体性。多近外道。恶见数生。若饥馑劫起、疾病劫起、刀兵劫起、是名劫浊。此以色蕴四尘为体。或通五蕴。仍是不相应时为其体。依四五蕴而建立故。烦恼增多。恶业尤重。便招恶果。三灾遂生。三对治者。智度论中立四悉檀。悉檀宗也。一世界悉檀。二为人悉檀。三对治悉檀。四第一义谛悉檀。劫浊、众生浊、世界悉檀治之。识器世间、众生世间、悉皆虚幻。厌怖修道。即永离故。命浊以各各为人悉檀治之。识知人由善业所得、修持净戒、行不杀等、命自长故。或为三乘之人、各说自乘涅槃之果、便除生死。所有命浊、烦恼浊、见浊。对治悉檀治之。修习随应对治之道令不起故。由三悉檀、破五浊故、入第一义、证会真宗。四废立者。何故唯立五浊、不增减耶。答。众生有二。一恶行、谓在家白衣。二邪行、谓出家外道。白衣无慧。烦恼增时、名烦恼浊。外道邪解。浪推求时、立为见浊。又诸钝惑名烦恼浊。诸余利惑名为见浊。由此二因、得当果时、离合不同、复分二浊。合二内果名众生浊。恶众生故。合二外果总名劫浊。恶器具故。劫谓时分。时无别时。依法辨故。劫浊故以恶器为体。此恶众生、及与外果、虽复总陈。是二浊果、未辨何者正恶果体。今显根本、故立命浊。或内恶果名为命浊。外恶果者名为劫浊。此恶因果由谁而有。谓恶众生。故名众生浊。由此五浊、据增行相、欲令生厌、故偏说五。五相摄者。萨遮尼干子经云、立十二浊。一示现劫浊。二示现时浊。三示现众生浊。四示现烦恼浊。五示现命浊。六示现三乘差别浊。七示现不净国土浊。八示现难化众生浊。九示现说种种烦恼浊。十示现外道乱浊。十一示现魔浊。十二示现魔业浊。劫浊及时、即劫浊。众生及难化众生、即众生浊。烦恼及说种种烦恼、即烦恼浊。命即命浊。外道乱即是见浊。此八即五浊。余之四种。谓三乘差别、不净国土、魔及魔业、非五浊摄。五浊据胜、唯实杂染。十二浊通能化能障佛示现故。问。何故释迦百岁时生、弥勒八万岁出。答。各据本愿、出时不同故。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疏赞曰。第三嗟讶成佛。缘此界境。唯秽恶人。不足是非。证菩提如火内生莲、得解脱似冰中出烛故也。 【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 疏赞曰。第四说法幽玄。难信之法者。只如此典。一朝诵佛。十念精进。诚超五浊之秽方。登初地之净域。岂非难信哉。上来第五彼尊赞叹咸曰希奇讫。 【舍利弗。当知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 疏赞曰。下第六段、我佛叙陈、独称难事。文分为四。初叙行难修。二叙果难证。三叙法难信。四总结甚难。此即初也。行此难事者。即三僧祇劫。万行备修。捐身命以殉菩提。舍国城而为郡众。方成正觉。岂非难事也。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疏赞曰。此第二叙果难证。如上已解。其文可知。 【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 疏赞曰。此第三叙法难信也。 【是为甚难。】 疏赞曰。此第四段、总结甚难、结上三事。上来已解正宗分讫。 【佛说此经已。舍利弗、及诸比丘、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闻佛所说。欢喜信受。作礼而去。】 疏赞曰。第三流通分。文有四段。初说经事毕。二听法缘终。三闻法欢忻。四退辞佛去。四段合一唱也。佛说此经已者。是第一说经事毕。及诸下文、皆结集之语也。舍利弗及诸比丘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闻佛所说者。是第二听法缘终。言世间者、即有情世间也。可破坏故。天人者。天即欲界六天。天者、即光洁自在名天。人即人趣。谓多忍义名人。阿修罗此云非天。如人不仁名曰非人。修罗亦尔。欢喜信受者、是第三闻法欢忻。颜舒曰欢。神悦曰喜。故云欢喜。即意识相应喜受也。此经乃三乘妙旨。众圣要枢。出生死之鸿源。证真常之疾路。得路得闻圆备、岂不乐哉。故云欢喜。问。先标听徒之处、兼明菩萨声闻。经终作礼欢忻、何故不明菩萨。答。迓影略说、不必俱陈。作礼而去者、是第四退辞佛去。五轮俱屈。三业皈诚。咸别世尊。各还本土。故云作礼而去。 佛说阿弥陀经通赞疏卷第三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
窥基大师讲其它经典、咒语、文集 没有内容!
|
其它法师讲《阿弥陀经》 |
|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