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真堪布:《现观庄严论》讲记三十二--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首页->所有文章 -> 达真堪布所有开示-> 达真堪布开示现观庄严论



 达真堪布:《现观庄严论》讲记三十二


 下载DOC文档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接着讲《现观庄严智度窍诀论》。全论分四部分,今天是

  己一、(广讲自在之因果)可分为二:一、广讲自在之因——正等加行;二、广讲自在之果——顶加行。

  庚一、(广讲自在之因——正等加行)可分为二:一、相续中所生之殊胜加行;二、相续中生起殊胜加行之观修次第。

  辛一、(相续中所生之殊胜加行)可分为四:一、加行之相;二、加行修持者补特伽罗;三、加行之自体;四、加行之前行法。

  壬四、(加行之前行法)可分为四:一、所获功德;二、所舍过失;三、所知性相;四、相续所依之顺解脱分。

  癸三、(所知性相)可分为二:一、从本体角度略说;二、从分类角度广讲。

  子二、(从分类角度广讲)可分为四:一、智相;二、胜相;三、作用相;四、自性相。

  丑二、(胜相)可分为二:一、略宣;二、广释。

  前面讲的智相是最根本的分类,这里讲的是胜相。胜是超胜的意思,也是殊胜之处,殊胜于其他道,比如声闻、缘觉道。菩萨的境界、智慧,与阿罗汉、独觉佛不一样,有很多超胜的地方,但最主要的还是能以大悲之心救度苦难的众生。阿罗汉、独觉佛都堕入了寂灭边,而菩萨有大悲之心,可以救度众生,不会堕入寂灭边,这就是他的超胜之处。

  寅一、(略宣):

  由难思等别 胜进谛行境

  十六刹那心 说名殊胜相

  由即将宣说的难思、无等、无量等十六种差别而殊胜地进入或作为所缘的苦谛等行境,也即作为法智忍、类智忍、法智与类智之相的此等十六刹那心,即可命名为所宣说的道智殊胜加行相。

  胜相共有十六种不共的功德,也可以说是十六种差别之法,下面会进行讲解。菩萨证悟四谛,对境是四谛——苦集灭道,有境有十六种智慧,即十六种刹那心。十六种差别法,也是菩萨证悟四谛的十六种智慧。这是简略地宣讲。

  寅二、(广释):

  不思议无等 超越诸量数

  这里讲了四个差别之法。

  四谛分别各有四种胜相,其中属于苦谛的包括:

  下面我们要讲的四个差别法都是属于苦谛,有法忍、法智、类忍、类智。与四种智慧相对应的有四种差别法。

  (一)作为事相的色法等等,在胜义中犹如虚空般不可见,能作佛智之因,并超离于寻思之境的不可思议。

  在胜义中,色声香味触五蕴所含摄的一切法,在胜义中都如同虚空般不可见。以胜义谛的观察量观察的时候,一切法都没有自性,都不可得。所以这里讲的也是这个道理,用虚空来比喻。虚空其实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菩萨相续中产生的这种智慧,与其他的如声闻、缘觉、阿罗汉、独觉佛所具备的智慧不一样。他们所具备的智慧不能成为成佛之因,但是菩萨相续中的智慧,如苦法忍等所有的智慧皆可成为成佛之因。通过这个智慧,可以产生最后的遍智——佛的圆满无漏的智慧。

  这是麦彭仁波切的观点,与其他讲义有所不同。远离寻思之境,根本不是言思的范畴,所以也叫不可思议。

  (二)由于不存在与此等不可思议诸法本体相应的适当比喻,故而任何比喻也无可等同。

  通过比喻我们可以了知某些法的自性。而菩萨所证悟的智慧,这种入定的状态,也可以说诸法的究竟实相大空性,比如在此处所讲的苦法智,任何法都无法比喻。因为菩萨入定的时候是远离能取所取的,从某种程度上讲,有境和对境可以说是一味一体的。虽然与佛的境界相比还没有达到真正的一味一体,但是与凡夫的境界相比较,可以说是一味一体,无法比喻。

  也许有些人会有疑问,佛在《般若经》里作过比喻:“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虽然佛通过这么多比喻来说明菩萨所证悟的境界,但通过比喻能够了知的是相似的,不是真实的。真实的不可比喻,它是超越的。

  (三)真实法性已真正超越于以诸揣度之心而测量的范畴。

  通过我们的分别念无法揣测、衡量真如法性。因为它不是心识的范畴。有些人会疑惑,中观里不是讲了很多逻辑,比如自续派、应成派讲了共同的五大逻辑,通过逻辑可以推理。其实,通过逻辑推理的是相似的,不是真实的。还有些人会发出疑问,抉择一个相似的有什么意义呢?有意义。因为凡夫只能先通过相似的去修行,然后在相续中产生真实的。所以真正的真如法性,是不可揣测,远离分别念的。

  (四)真实法性同样也真正超越于以数字来计量的境界。

  如果真如法性没有超越时空,则可以通过数字来计量。但无论是真实法性,还是菩萨证悟的境界,都是没有办法计量的。因为是超越时空的,没有高、长、宽,没有任何形体,所以无法计量。若极乐世界存在,为什么现在的人发现不了呢?科学再发达,也是不离妄想,不离分别,还是局限在时空里。我们形容极乐世界的时候,是以物质的世界来形容的,真实的极乐世界不是物质的,也是远离时空的,无法计量的,所以科学无能为力。通过修行才能达到那种境界,往生极乐世界是一念之间,这是要通过修行的,当你超越了时空,才能真正到极乐世界。

  以上四法,为属于苦谛的忍智智慧。这四法的特征有点复杂,但是也不难。达到那种境界的时候,怎么讲都是通的。

  摄圣智者了 证知诸不共

  通疾

  这里讲的是证悟集谛的四种刹那智慧,与之相对应的有四种特征,或者说四种差别之法。

  (五)如同在国王安然闲适之际,大臣也可以将国事打理得井井有条一般,正当作为般若波罗蜜多的果般若无有分别之时,也同样可以归摄所有声闻、缘觉以及菩萨诸圣者的断证功德。

  国王安心休息,不做事了,国家的事情就会耽搁吗?不是的。大臣可以替代国王去处理国事,完全可以做到两全其美。这是比喻诸圣者之断证功德。究竟的般若波罗蜜多是无有分别的,但是可以归纳或摄受所有的断证功德,使其都可以圆满。

  (六)胜义如所有之细微智慧,世俗尽所有之(粗大)智慧,都是具有聪睿贤明之心的智者菩萨所了悟的境界。

  菩萨修行的对境是三种智慧,其中有遍智,也就是如所有智和尽所有智。此处为什么说胜义是细微的,世俗是粗大的呢?如所有智证悟的是属于胜义谛的法,胜义不是言思的范畴,所以是细微智慧。佛的尽所有智,证悟的是属于世俗之法,世俗是言思的范畴,这个智慧叫粗大智慧。其实这两个智慧是一个本体,从本体的角度来讲无有差别,主要的对境,一个属于胜义谛,一个属于世俗谛,所以讲粗大智慧和细微智慧。但都是菩萨的智慧,都是他了悟的境界。

  (七)这里讲的是甚深广大之不同法。

  彻底证知了非为声闻等之行境,也即因地点与时间(相距甚远,本体细微等)而不易感知的难知者等诸种甚深、广大之不共法;

  声闻和独觉无法感知。虽然他们的境界很高,也有神通,但是无法了知、无法衡量的有很多,比如时间、距离甚远。虽然通过神通他们能观察到几百年、几千年之前发生的事情,但是很多劫前的事情却观察不到。他们的神通是有限制的,因为证悟及智慧不究竟。吉生施主,他的相续中有今生解脱的善根,但是舍利子等很多阿罗汉没有观察到,后来通过佛的智慧观察到了这个善根,因为时间太长了。

  还有一种情况是距离太远了所以无法了知。目犍连神通广大,但是他的母亲去世后,以他的神通却观察不到其母亲去往何处。后来通过佛的智慧观察,他的母亲在具光刹土。声闻缘觉的四种不知因,就有很多这样的情况,所以无法了知。但是凭佛的智慧都能了知。菩萨在有学道的时候可能有一些限制,但是当他证悟的智慧达到究竟的时候,与佛的智慧是无二无别的,有这样的作用。声闻缘觉无法了知的,圣者菩萨可以了知,二者的智慧有所差别。

  (八)因不离于安住大乘证悟境界的般若波罗蜜多,而以如实证达其义之神通速疾现前菩提。

  上述诸相,为现见集谛之四种智慧。

  总共讲了四个,这四个都是现见集谛之四种智慧,都是相对应的差别法。

  无增减 修行及正行

  所缘

  证悟灭谛有四种差别法。

  (九)通达既没有世俗谛中灭除诸法过失的亏减或者损减,也无有胜义谛中诸功德的增盈或者增益。

  都抉择空了,世间人就认为什么都没有了,但这是断灭。究竟的、菩萨所证悟的境界不是这样的。从世俗的角度没有损减,胜义的角度也没有增益,不增不减。

  (十)如同乳牛不舍牛犊的比喻一样,而以三轮清净的布施等殊胜方便智慧双运之道修行无住涅槃;

  有大悲心、布施等方便法,菩萨的智慧和方便是双运的,不会堕入涅槃边。

  (十一)以不舍离不住二边的般若波罗蜜多之力,经过多生累劫的修持,从而不颠倒地真正行持二种资粮;

  我们在《定解宝灯论》中讲过二资双运,智慧资粮和福德资粮双运,福德资粮不离智慧资粮,智慧资粮不离福德资粮。

  (十二)如同大海中船只破损,则务必紧抓木板的比喻一样。无有分别地以诸法真如法性为所缘,而精勤行持不舍般若波罗蜜多。船在大海里破损了,抓一块木板就可以度过难关,当他遇到了一块木板时,肯定会死死地抓住。

  佛法里有很多法门,唯有这种智慧——无分别地缘诸法真如法性,精进修持不舍般若波罗蜜多才得以让我们解脱。。无论我们念佛还是诵经,做任何善事都不能离开般若波罗蜜多,否则都不是解脱之因,成佛之因,所以般若波罗蜜多至关重要。菩萨是证悟者,有智慧,犹如抓到木板死死不放的人一样,他时时不离般若波罗蜜多,无有分别地缘诸法的法性真如。

  上述四相,为现见灭谛之四种智慧。

  菩萨证悟灭谛,有境智慧有四个刹那,相对应的有四种差别法。

  与所依 一切并摄受

  及无味

  (十三)如同陶做的瓶子必须经过烧煅的比喻一样,以增上意乐而缘于法界本体无上菩提,为菩萨的唯一修行所依。

  (十四)如同入于大海的船舰是否经过整修的比喻一样,作为布施、持戒等十波罗蜜多圆满之因的一切资粮或者道都完全具备。观察船舰有破的地方要修复,做好准备,再趋入大海,这样就不会有危险。若是资粮不具备,十波罗蜜多很难圆满。

  (十五)如同年迈体衰的一百二十岁的老人必须依靠他人的(照顾)比喻一样,不退转于道的依赖之法,即是作为外摄受的善知识,以及作为内摄受的以大悲空性双运而从滞堕于有寂中得到救护。

  退转道会堕入寂灭边,比如阿罗汉、独觉佛等。前面讲善知识摄受的时候也讲过,外在有具足法相的大乘善知识的摄受,内在有大悲空性双运智慧,这样才不会堕入寂灭边,不会退转于大乘之道。

  (十六)因诸法无有本体,故无有对道的胜执以及耽执的味觉,并将善根回向于菩提。诸法无有本体,包括道的自性也是空的,觉得道是最殊胜的,对道的执着也要放下。

  上述四相,为证悟道谛之四种智慧。这四种殊胜法,也可以说是差别之法,这都是为证悟道谛的四种智慧。菩萨证悟道谛有境智慧有四个刹那,相对应的有四个差别之法——殊胜之法。

  当知 十六殊胜性

  由此胜余道 故名殊胜道

  我们应当了知,以上所述,即为十六种殊胜相之本性——十六种差别法。

  此处讲超胜。

  由不可思议等殊胜行为真实缘于真如法性之此有境,来含摄三乘一切断证功德等等的菩萨道,是极其超胜于其余诸声缘劣道的,故而被命名为“殊胜道”。

  跟菩萨的境界相比较,声闻乘是劣道。这里讲的十六个殊胜,即十六个差别法、殊胜法,声闻缘觉是不具备的,因为这十六种差别法、殊胜法超胜于声闻缘觉的道。

  关于胜相,有不同的观点。有些论师认为,大乘所有道的不共的功德——基智、遍智、道智,只有遍智和道智有胜相,基智没有胜相,也不安立胜相,仅在道智和遍智上面安立胜相。菩萨相续中具备对治基智,讲基智时也讲了菩萨要远离的所对治法,指声闻缘觉所具备的基智,所以基智上没有安立胜相。但是按自宗的观点,基智虽然包含声闻缘觉所具备的基智,但也讲了菩萨的修行、菩萨的道,菩萨也是具足的,所以在基智上也可以安立胜相。

  丑三、(作用相)可分为三:一、基智加行之作相;二、道智加行之作相;三、遍智加行之作相。

  寅一、(基智加行之作相):

  作利乐济拔

  菩萨依靠作为方便的基智加行,而产生的三种基智加行作相分别为:

  (一)使作为调化对境的诸众修持利益未来后世之道,从而获取决定胜之果位。调化诸众生,让他们修持来世能够获得利益、安乐的方法。修行人主要考虑来世。

  (二)(使作为调化对境的诸众)此生远离身心之痛苦,来世获得增上生的暂时安乐;也有很多方法,今生远离身心痛苦,比如祛病、驱魔的方法,健康长寿的方法,佛法里讲的人天道,来世也能获得人天安乐,但都是暂时的。增上生是指人天的安乐。

  (三)通过将(所调诸众)安置于无余涅槃之果的途径,而使五道众生从所有痛苦中得到永恒的济拔。

  五道和五趣是一个意思,指地狱、饿鬼、旁生、人、天界(阿修罗归到天界)。我也找了一些资料,都没有确切的解释,只能这样解释,但也不太确定,五道众生、六道众生都是一个意思,所有的众生得到永恒的安乐。

  以上三相,是从对具有基法五蕴等等的众生所起诸种作用的反体来划分的。

  基法指五蕴,所调化的众生都是五蕴的综合体,从这个角度划分的。

  寅二、(道智加行之作相):

  救护诸人等 作宅舍友军

  洲渚及导师 并任运所作

  不证三乘果

  依靠道智加行而产生的七种道智加行作相分别包括:

  (四)使作为所调诸众的人类等一切众生,从生、老、病、死等等当中获得救护,继而将其安置于涅槃的殊胜安乐之中等等;

  (五)以证悟无有生灭之道来作为宅舍,因成为慰藉庇护以实执之因而痛苦诸众生之房舍的缘故。证悟不生不灭之道,这才是永久的宅舍——安居、居住的地方。

  (六)以证悟无取舍之道而担当因分别诸相而饱受束缚和折磨诸众之友军;

  (七)以泯灭常断有寂诸边,而犹如江河中之洲渚般(道为众生提供避难之处);

  (八)因成就暂时究竟二利,而被称为“引领(诸众)前往(无有危险的)干燥(陆)地之导师”;

  (九)以不可得(之证悟)而无勤任运成就所作他利;

  (十)为了他利而决定出离三乘,但却决不为了自利而现证三乘之果。

  总共讲了七个作用相,都属于道智加行。

  寅三、(遍智加行之作相):

  最后作所依 此即作用相

  遍智加行所有的一种作相为:

  (十一)最后作为所依,也即在获得通达一切相的智慧身之后,即以此而成为使十方三世所有众生随心所欲地实现暂时与究竟利益之所依。可以给众生宣讲般若波罗蜜多,众生修持般若波罗蜜多,而获得暂时与究竟的利益。

  换句话说,在照见一切万法不超离遍智本性的正等(本)觉本体中,永不动摇的境界中,以无有勤作、每时每刻的恒常,与遍布一切方隅的(周遍)之事业,而成为将诸众暂时安置于道之所依与道当中,并究竟安置于无住涅槃大菩提妙果的所依。

  以此等十一相所表示的,自相续三智之般若加行所具有的生起殊胜他利之能力,即为(加行之)作用相。

  其中基智加行具有三种胜相;道智加行胜相则包括作为永久利益之救护,为了像避免被水淹湿般脱离贪爱的浸湿,而成为证悟自他二利之所依本体的洲渚(等七种胜相);(遍智加行胜相),为最后作为世间所依的彼等佛陀成为有情之所依,换言之,(诸佛)以遍智而通达,继而(向众生)宣说一切万法不超离无生本性之理等等。

  给众生宣讲真理,众生如是行持,可以获得暂时和究竟的所有利益。

  遍智有一个作用相,道智有七个作用相,基智有三种作用相,共讲了十一种作用相。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上师仁波切宣讲于2018年9月4日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达真堪布讲其它经典、咒语、文集

达真堪布讲大悲咒     

达真堪布讲地藏经     

达真堪布讲佛子行三十七颂     

达真堪布讲公案     

达真堪布讲金刚经     

达真堪布讲量理宝藏论     

达真堪布讲六字大明咒     

达真堪布讲普贤行愿     

达真堪布讲入行论     

达真堪布讲修心八颂     


其它法师讲《现观庄严论》

仁清法师讲现观庄严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www.cnbudd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