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愿法师:凡夫三业所修的善行是杂毒之善、虚假之行(四) |
|
【观经疏三心释】凡夫三业所修的善行是杂毒之善、虚假之行(四) 现在来讲禅宗的公案,让大家体会真实的修行跟虚假的修行、功德跟福德的区别。善导大师这段开示讲得非常好,我们下面要深入的探讨。 禅宗非常有名的一部经就是《六祖坛经》。《六祖坛经》第三品疑问品,说了这么一个公案: 有一天韦刺史设斋供养禅宗六祖慧能大师,用斋完毕了,韦刺史就请慧能大师升座,同官僚士,大家把衣容整理一下,礼拜六祖慧能大师。世尊住世的时候,经常接受佛弟子的供养,供养之后,世尊就为佛弟子说法。六祖慧能大师也是如此。 韦刺史就请问六祖慧能大师:弟子听和尚(称呼和尚,是对六祖慧能大师非常的尊敬)说法实是不可思议,现在我心中有一些疑问,希望和尚大慈悲为我解说。慧能大师说:你有什么疑问可以请问,我来为你解说。 韦刺史问:和尚所说的,可不是达摩大师所宣扬的宗旨吗?慧能大师回答:是! 韦刺史再问:弟子曾经听过,达摩度化梁武帝,梁武帝请问达摩说:朕一生造寺度僧、布施设斋,有什么功德?达摩回答说“实无功德”,弟子不了解这是什么样的道理?请和尚为我解说! 慧能大师回答说:确实没有功德,不要怀疑先圣所说的话。梁武帝因为心邪(内心不正),不知道正法,他以为造寺度僧、布施设斋是功德。这名为求福,不可以把福报当作是功德。 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 慧能大师讲得太好了。功德在法身中,见性,法身显露了,那叫功德。梁武帝建了很多寺院,度化很多人,这叫福德,所以达摩祖师跟他讲:这没有功德。 没有功德,但有福德,达摩祖师就少说了后面那句话,所以梁武帝跟达摩祖师不相应。 六祖慧能大师又说:“见性是功,平等是德。” 所以真正要有功德,一定要见性。我们见性了吗?没见性啊!我们见到的都是金钱,见到的都是名利,见到了烦恼。你反省反省自己的起心动念,念头是本性的智慧,还是妄念纷飞?问问自己。师父老实跟大家讲,我是妄念纷飞。老实承担,罪业比较少;不愿老实承担的,罪业就更重。 六祖慧能大师说:“念念无滞,常见本性,真实妙用,名为功德。” 每个念头都是从本性流露出来,那才叫做功德。 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若觅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轻,常行普敬。 慧能大师讲得好。真正一个有功德的人,内心不会轻视任何一个众生,对每一个众生都非常恭敬。《妙法莲华经·常不轻菩萨品》说,常不轻菩萨就是世尊因地修行的一位菩萨,他对每一个众生都不敢轻视:“你将来一定成佛,我不敢轻视你!”我们常常轻视别人,哪有功德可言。 心常轻人,吾我不断,即自无功。 没有放下我执,我执没有断,就没有功德可言。 自性虚妄不实,即自无德,为吾我自大,常轻一切故。善知识!念念无间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善知识!功德须自性内见,不是布施供养之所求也。 讲得非常好。从自性里面去显现才真是功德,不是你布施供养就叫做功德,这叫做福德。 是以福德与功德别。武帝不识真理,非我祖师有过。 福德跟功德不一样,这是梁武帝不知道真理,不是祖师达摩大师有过失。 这一段文,可以作为善导大师这一段他力至诚心的解说。知道功德跟福德的差别,把心安住在六字名号南无阿弥陀佛的本愿救度,这是功德;心想我要自己修布施供养,那叫做福德。 虚假之因 不能相应真实报土 至诚心是往生极乐世界报土的真因之一,我们念佛的人要具足至诚心,才能够相应回归极乐报土。 “若作如此安心起行者”,“安心”指的就是前面所说的“贪瞋邪伪,奸诈百端,恶性难侵”,“起行”指的就是前面所说的“虚假之行”。如果将心安住在贪瞋邪伪、奸诈百端,如果修行是以虚假之心起行,那么纵然苦励身心,每天二十四小时,积极精进的修行,这样也叫杂毒之善。所以最重要的是,心要安住在真实之心,不是安住在虚假之心。 “纵使”是假若的话,“苦”是精勤的意思,“励”是勉励的意思。如果将心安住在贪瞋邪伪、奸诈百端,纵然是非常的精进修行,身心精进到什么程度呢? “日夜十二时,急走急作”,十二时就是现在的计时二十四小时。中国在唐朝的时候计时,跟我们现在计时方式不一样。现在是采用一天二十四小时来计时。中国在唐朝初年,以十二地支来计时,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一时就是相当于现在两个钟点。善导大师是唐初时代的人,因此疏文用日夜十二时,也就是现在的二十四个小时。“二六时中”指的也是二十四小时。 “急走急作”,形容非常精进勇猛的修行。“如炙头燃”,每天二十四小时非常精进的修行,如炙头燃,“炙”是救度的意思,“头燃”是头上燃烧。头上燃烧了,赶紧救火,也表示说修行非常急迫精进。纵然是这样精进修行,但是因为以贪、瞋、痴的三毒烦恼、虚假之心修行,所以是杂毒之善、虚假之行。 “欲回此杂毒之行,求生彼佛净土者,此必不可也。”凡夫以杂毒善根勇猛精进,回向往生极乐世界真实报土,不可能往生。 这段文的意思是:每天二十四小时非常精进的修行,但因为是以凡夫的杂毒之心修行,所以不能相应极乐世界真实报土,但可以往生极乐世界方便化土。 把杂毒之行的功德,回向求生彼佛净土,这“彼佛净土”指的就是极乐报土,“此必不可以”,因为虚假之因,不能相应真实之土,没有得生报土的道理。 所以凡夫必须把自力的心、虚假的心放下,以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真实功德,作为往生极乐世界真实报土之真因。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一般净业行者,如果没有研究善导大师的《观经疏》,就不知道这个道理,只知道每天念佛修行,回向极乐世界;只知道勇猛精进的修行,断恶修善,累积资粮,求生极乐,不知道往生极乐世界有报土、化土的不同。 从《无量寿经》的经文,我们知道,极乐世界有两种投生的方式,胎生和化生。从《无量寿经》的经文意义,更可以明白,往生极乐世界,有报土和化土,这在《观经疏·玄义分》,善导大师开示了很多。 或许你会问师父:“我们经常听到极乐世界有四土,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净土,你怎么说报土跟化土?”诸位!如果你细细的对净土的经论研究透彻,你必然会了解,这四土之说,是天台宗智者大师所开示的。善导大师、道绰禅师、昙鸾大师对净土的分类,并不以四土作分类,以报土和化土作分类。各宗祖师对净土的分类方法,自唐朝初年一直到清朝,这么长久的时间以来,每一位祖师对净土的分类,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 但我们学佛修行,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不论祖师的开示是如何的精妙,如果跟佛经世尊所开示的相应,我们就依从;跟佛经世尊所开示的不相应,我们就不依从。任何一个祖师大德,乃至任何一个现今的出家在家大德,都是一样!因为每一个祖师,或多或少都会依自己所修学的经教宗派,对六字名号的理解有所不同,因为天台宗、净土宗、密宗,各宗各派的行者,或多或少每天都念南无阿弥陀佛的圣号。但是,把中国净土宗的祖师大德,跟中国天台宗的祖师大德,对这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的解说,作一个比较,你会发觉,有的地方差异很大。 善导大师的《观经疏》,就是要楷定古今而著作的。“古”是指在善导大师以前的诸师,就是隋朝的慧远大师、智者大师、吉藏大师,他们也有对《观经》作著疏,可是他们对《观经》三辈九品的见解,跟善导大师有所不同,而且跟《观经》世尊的本意不相应。 那我们念佛想要求生极乐世界真实报土的行者,根据什么样的祖师修学呢?当然是根据善导大师。为什么?很简单,善导大师是阿弥陀佛示现了不起的祖师,有修学、有证悟、有学问、有道德、有涵养,是中国净土宗的集大成者,受古今中外念佛的净业行者所尊崇。善导大师所讲的,如果我们再不接受,谁讲的才能接受? 善导大师在《观经疏》所开示的,跟《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世尊所开示的净土教法,有没有相应?你细细的去研究善导大师的全集五部九卷,你会发觉,善导大师所开示的净土教法,跟世尊在净土三经所开示的道理,是一样的,所以我们根据善导大师的开示修学,肯定没有错! 善导大师的五部九卷著作当中,从来没有讲四土。四土之说是天台宗的判教分类,跟善导大师对净土的分类方法不同。不管相同或不相同,根据世尊在《无量寿经》的开示修学是最正确了。若要论修学的标准,依世尊在经上所开示的修学,最标准。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
信愿法师讲经典、咒语、文集 |
|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