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灯法师:多想想自己与他人的共同之处,心里就不会那么孤独​--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首页->所有文章 -> 慧灯法师所有开示



 慧灯法师:多想想自己与他人的共同之处,心里就不会那么孤独​


 下载DOC文档  



  善良的人,首先是没有害心,总会尽量避免给其他众生造成痛苦,如果有必要的话,他会主动承受伤痛、失败,去成全他人。——希阿荣博堪布《前行笔记之耕耘心田》

  文:慧灯法师

  面对芸芸众生,我们要时时刻刻想着使他们获得安乐、远离痛苦。假如他们在行为上不知取舍因果,我们要想方设法帮他树立因果正见,以免他造下痛苦之因。所以,真正具有慈悲心的人,不仅是发愿让众生永具安乐,更重要的是使众生具有安乐之因。

  还需以柔善的目光,而非冷漠的眼光看待众生。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如果我们真诚地希望能够给予快乐、抚慰痛苦,眼神一定是柔和的。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这样形容道:“慈眼视众生,福聚海无量。”观音菩萨看待众生的眼神,像慈母看着她的独子——那么不舍,那么疼爱。正因如此,才感召无数众生将观音菩萨视作母亲,在悲苦艰难之时祈求她的帮助。

  慈眼视众生亦能积聚很大福德,《出生无边门陀罗尼经》中说:“慈目视众生,得大威妙色。”仅仅是慈悲地注视众生,都能感得庄严的身相。

  总之,寂天菩萨告诉我们,应以真诚、慈悲和恭敬来善待一切众生。这似乎有点抽象,而法王如意宝的示现,则为我们树立了行为典范。

  堪布是这样回忆法王如意宝的:“在我的印象中,法王待人极其柔和,无论对谁都彬彬有礼。他喜欢开玩笑,但即便他揶揄打趣你时,你依然能感觉到他对你的尊重。那不只是礼节上的周到,而是发自内心、不伤人、不伤物的一种悲悯情怀。在法王面前,无论怎样卑微的人也会觉得自己的可贵,无论怎样失意的人也会觉得脚下原没有绝路。我想所谓人间庄严,便是这样吧。”(《次第花开》)

  假设我们走在路上突然被人碰了一下,惯常的反应可能会令我们立即转身瞪他一眼。如果有人说:“你应该慈悲和利益他呀,怎么能斜眼瞪他呢?”我们或许会说:“凭什么不能瞪他?我管他呢,他碰着我了!”

  之所以不能去利益众生,是因为我们总在考虑:“我利益他对我有什么好处?”其实,以上透露出来的正是我们凡夫最大的两种烦恼:狭隘和自私。因为这两种烦恼,我们无法像堪布那样平等地对待一切有情众生。

  原因之一,狭隘。我们往往过于注重自己的感受——世界上我最苦,付出的努力比任何人都多。当以自我为中心来思考问题时,我们的心已和一切众生脱离开来。

  堪布曾在《生命这出戏》中以窍诀的方式开示如何打破狭隘:“站在熙攘的人群中,想想周围的人也和自己一样,都是父母百般疼爱养大的孩子,都带着家人的牵挂和希望在为幸福而努力。”

  或许有人会说:“我活了几十岁了,衣服都是我妈给我买的,饭都是我妈给我做好了端上来的,我凭什么要这么伺候你呀?我可是我妈的掌中宝!”是啊,父母是如此疼爱我们。但就在当下,除了我们自己以外,那些走在路上的行人,奔波在机场、火车站辛劳的众生,其实他们每一个都和我们一样,也是父母的掌中宝。我们为了得到幸福而付出的一切的努力艰辛,他们也同样经历着。

  堪布继续说道:“行走在汗水泪水故乡异乡之间,寻找着肯定与尊重。多想想自己与他人的共同之处,心里就不会那么孤独。自己趋避的正是他人趋避的,将心比心,很多事就好开解了。”

  虽然人生道路不同,可我们感受的苦却是那么相同。不论美丽或丑陋、富裕或贫穷、修行还是不修行,轮回中遍满了痛苦。将心比心,他人也感受着与我们相同的痛苦和无奈。

  如此思惟串习,我们的心会越来宽广,不是原来的一亩三分田,更容得下他人和苦痛,逐渐走出狭隘和自私。这就是上师教给我们的窍诀——包容众生,将他们放在心里。

  ——文章根据菩提洲在线课程慧灯法师讲释整理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慧灯法师讲经典、咒语、文集

没有内容!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www.cnbuddha.net